刚体力学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刚体力学

第六章
刚体力学
§6.1
§6.2
§6.3
§6.4
§6.5
刚体运动概述
作用在刚体上的力系
刚体的平衡
刚体的定轴转动
刚体的平面平行运动
§6.1 刚体运动概述
一、刚体模型介绍
定义:刚体是整体及其部分的形状和大小保持不变的
物体。
(刚体可以看成任意两质点距离保持不变的质点系。)
作用力的传递过程:
作用在A端的力传递到Z端,是靠弹力(波)传
递完成的。当形变很小,讨论的运动过程的速度远
小于波传播速度时,可以忽略形变,且不考虑弹性
波的传播过程,把物体看成刚体。
刚体模型等价于弹性波传播速度无穷大。
刚体模型的适用范围:刚性物体的低速运动。
二、自由度
定义: 确定一个力学体系在空间的几何位置、位形
所需独立变量的个数称为该体系的自由度。
① 一个质点在空间有3个自由度。
② N个质点组成的质点系有3N个自由度。
③ 一个约束条件就少一个自由度。
z
m1
例
m2
x O
y
轻杆连接的2质点体系自由度5
r1  ( x1 , y1 , z1 )
r2  ( x2 , y2 , z2 )
l  ( x2  x1 ) 2  ( y2  y1 ) 2  ( z2  z1 ) 2
例
z
x
m1
O
轻杆两两连接的3质点体系自由度6
m2
m3
y
r1  ( x1 , y1 , z1 )
r2  ( x2 , y2 , z2 )
r3  ( x3 , y3 , z3 )
l12  ( x2  x1 ) 2  ( y2  y1 ) 2  ( z2  z1 ) 2
l23  ( x3  x2 ) 2  ( y3  y2 ) 2  ( z3  z2 ) 2
l31  ( x1  x3 )  ( y1  y3 )  ( z1  z3 )
2
2
2
例
轻杆两两连接的4质点体系自由度6
r1  ( x1 , y1 , z1 ), r2  ( x2 , y2 , z2 ),
z
x
m1
O
m2
m3
y
m4
r3  ( x3 , y3 , z3 ), r4  ( x4 , y4 , z4 )
l12  ( x2  x1 ) 2  ( y2  y1 ) 2  ( z2  z1 ) 2
l23  ( x3  x2 ) 2  ( y3  y2 ) 2  ( z3  z2 ) 2
l31  ( x1  x3 ) 2  ( y1  y3 ) 2  ( z1  z3 ) 2
l41  ( x4  x1 )  ( y4  y1 )  ( z4  z1 )
2
2
2
l42  ( x4  x2 ) 2  ( y4  y2 ) 2  ( z4  z2 ) 2
l43  ( x4  x3 ) 2  ( y4  y3 ) 2  ( z4  z3 ) 2
三、刚体的运动形式及自由度
1、自由刚体的自由度是6,非自由刚体的自由度数<6。
(刚体是任意两质点距离保持不变的质点系。)
2、刚体的运动形式及自由度
① 平动:自由度3
② 定轴转动:自由度1
③ 平面平行运动=质点平面运动+刚体定
轴转动:自由度3
④ 定点转动:自由度3
⑤ 一般运动=平动+定点转动:自由度6
四、刚体质心
简易判断密度均匀的刚
刚体是质量连续分布的质点系。 体的质心位置:
mc   dm    dV ,
1)如果具有对称中心,
rdm   rdV
质心就在对称中心。

rc 

mc
 dm
2)如果没有对称中心,
直角坐标系中
但刚体分区对称 ,个
部分的质心就在其对
rc  xc i  yc j  zc k
称中心,这些质心形
xc   xdm mc    xdV mc
成分立的质点组 ,刚
体的质心就是这个质
yc   ydm mc    ydV mc
点组的质心。
zc   zdm mc    zdV mc
薄板、细线质心的简易求法:
Pappus定理I:假如在一个平面上取任一闭合区域,
并使它在空间运动形成一个立体,在运动时,令各点
的运动方向始终垂直于该区域的平面,这样形成的立
体的体积就等于它的横截面积乘以质心在运动过程中
所经过的距离。
Pappus定理II:假如在一个平面上取一段曲线,并使
它在空间运动形成一个曲面,在运动时,令各点的运
动方向始终垂直于该曲线平面,这样形成的曲面就等
于曲线长度乘以质心在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距离。
五、刚体的运动特征
1)刚体的质心固结在刚体上,随刚体一起运动,
刚体的平动运动可以用质心的运动表征。
2
d rc
  F外
质心运动方程: m
2
dt
2)刚体的转动满足质点系角动量定理
角动量定理: dL dt   M外
3)刚体的内力做功为零。
内力做功决定于相对位移,刚体各质点的
相对位移为零。
4)刚体的动能定理:
Ek (t )  Ek (t0 )  A外
§6.2 作用在刚体上的力系
一、力系
1、定义:同时作用在一个刚体的一组力称为力系。
2、分类:
①共面力系:所有的力位于同一平面内。
a) 共点力系(汇交力系):所有力的作用线交
于一点的力系。
b) 平行力系:所有力互相平行或反平行。
②异面力系:力的作用线不在一个平面内。
二、力系等效
1、等效力系的定义
如果在两个力系作用下,刚体的运动相同,则这
两个力系互为等效力系。
F  F
1i
2、力系的等效条件:
i
2j
j
r
1i
 F1i   r1 j  F1 j
i
j
3、零力系:力系力的矢量和为零,对固定参考点
的力矩和为零的力系。
说明:①所有的零力系都等效
②任何力系加上零力系后与原力系等效
③最简单的零力系是一对平衡力组成的力系
4、力偶:等值反向不共线的一对力。
 F1  F2  0

 M  r12  F2
力偶矩
① 力偶的力矩和与参考点无关,只和作用点的相
对位置有关。
② 力偶矩相等的力偶等效。
三、力的平移定理:
1、作用在刚体上的力的特性:
作用在刚体上的力是滑移矢量,可以沿着力的作
用线移动(滑移),但不能任意平移。
①力的效果决定于力的三要素:
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不是自由矢量
自由矢量:矢量和起始参考点无关,
如位移、速度、加速度;反之称为
非自由矢量,如位矢、力。
②作用在刚体上的力沿着力的作用线滑移时,
对刚体的作用效果不变。
2、力的平移定理:
作用在刚体上某点的一个力等效于作用于刚体上
另一点的一个与它相等的力及一个附加力偶。附
加力偶的力偶矩等于原力对新作用点的力矩。
F 1 = F2 = F 3
F2、F3构成零力系
O
F3
P
F2
F1
F1与力系(F1、F2、F3)
等效,F1、F3构成力偶。
四、力系的简化(等效力系)
1、共面力系:可分为共点力系和平行力系
力的滑移特性
①共点力系(汇交力系):
共点力系等效于一个作用于交点的单力,单力
就是力系中所有力的矢量和。
②平行力系: 等效于一个单力或一个力偶。
D
F1′ F1
A
B
-f
f
A BC
C
f
-f
F1
D
F 1′
F 2 F 2′
F2 F
F=F1+F2
F2
F=F2 - F1
2、异面力系: 等效于一个单力与一个力偶
z
F1
-F3
F
A
F3
O
x
y
B
F2
§6.3 刚体的平衡
平动: 直线平动、曲线平动
刚体运动
转动: 定轴转动、一般转动
平动:运动过程中刚体任一直线的方向保持不变。
转动:刚体上一直线相对参考系的角度发生变化。
O
O


刚体的一般运动(n=6)
可视为随刚体上某一
O
基点A的平动和绕该点
的定点转动的合成.
刚体角速度(矢量)的绝对性
刚体运动分解为基点的平动和绕该点的定点转动的
合成,选择不同的基点,平动速度就不同,而转动角
速度就与基点的选择无关。即刚体上的角速度矢量
的大小和方向都相同,这即是刚体角速度的绝对性。
证明:如图,选c为基点,
p
c
R
 
Rc
R
c
则p点的速度
v p  vc    R
若选 c 为基点,则p点绕 c
点有一角速度   ,则
v p  vc     R
v p  vc    R
v p  vc     R
p
c
vc  vc    Rc
R
 
Rc
R  Rc  R
vc    R  vc     R

R
c

 vc    R  R     R
由此得到
  R    R  0
  
故刚体上的角速度矢量的大小和方向都相
同,与基点无关。
一、刚体的平衡状态
处于平衡(通常指静止)状态的刚体的动量和
角动量均不随时间改变(通常等于零)的状态。
二、刚体的平衡方程
1、刚体的运动方程
d 2 rc
质心运动方程: m
  F外
2
dt
角动量定理: dL dt   M外
2、平衡条件:
 F  0,
i
i
且  Mi  0
i
(对任一定点成立)
例 质量为 m ,长为 a 的匀质杆 AB 由系于两端长是 a
的线悬于 O 点,在 B 端挂质量为 m 的重物。求平衡
时杆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及每根线中的张力 TA 和 TB 。
解:考虑杆的刚体平衡,B为参考点
a
A
a
O
a
θ
B
y
O
x
m

TA  TB  m杆g  T物  0


 rAB  TB   rAB 2   m杆g  0



TA cos( 3   )  TB sin( 6   )  0




TA sin(   )  TB cos(   )  0
3
6

a


 mg 2 cos   TAa sin 3

tg 
1
2 3
, TA 
2mg
6mg
, TA 
13
13
定理:刚体受三力作用而平衡,若其中两力作用线汇交
于一点,则另一力的作用线必汇交于同一点,且三力的
作用线共面。
[证]

F1

F3

F2

F1

F3
O

F3
O
1、根据力的滑移特性,将 F1 , F2
沿作用线移至汇交点O
2、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将
 
  
F1 , F2 合成合力 R  F1  F2

F2 3、根据二力平衡条件 F3   R ,


F1
这两力必共线,故 F3 也过O点 。

R




∴三力 F1 , F2 , F3 必汇交且共面。
F2
例:半径为R 的半球形碗内搁一均匀的筷子 AB。筷
子长2 l, 设
2R  l    R , 且为光滑接触。
求筷子平衡时的倾角 a。
B
l

A
2
 l

l
1


  arccos     
 8R  2 
 8R
§6.4 刚体的定轴转动
刚体作定轴转动时,其上的任意一点都绕转轴做
圆周运动,用一个变量θ=θ(t)即可描述其运动。
Y

r
设轨迹圆半径r:
θ
X
x=rcosθ,
y=rsinθ
一、刚体定轴转动的角量描述
定义:角位置θ,(与零点选取有关)
1.角位移
角位移不是矢量
   ( t  t )   ( t )
2. 角速度
平均 :  

t
o
 d
瞬时 :   lim

t  0 t
dt
r s
v
P
单位: rad s1
3. 角加速度

平均 :  
t
 d d 2
瞬时 :   lim

 2
t 0 t
dt dt
4.刚体定轴匀变速转动方程
1 2
   0   0t   t
2
单位: rad s 2
  0   t
 2  02  2 (  0 )
二、定轴转动刚体上任一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1、角量与线量的对应关系
  x d  dx   v
2、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
S  r
 a
S
d
v  lim
r
 r
t 0 t
dt
3、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 dv
v
d
ˆ
ˆ
a  et  en  r
ˆet  r 2 eˆn
dt
R
dt
2
2
ˆ
 ret  r eˆn
r
的
起
始
点
在
转
轴
上
!
三、刚体的转动惯量
1、刚体对定轴的角动量
L   mi vi ri 
s
r
o  v
P
i i
 I
P  mv
质点动量:
L P
m r 
2
I m v
2、刚体的转动动能
1
2
Ek   mi vi
2
1
1 2
2
2
 (  mi ri )  I
2
2
1
I m v
质点的动能:Ek  mv 2
2
3、刚体的转动惯量
定义:刚体对固定轴的转动惯量等于各质元质量与
其至转轴的垂直距离的平方的乘积之和。
质量分立的体系:
I   mi ri2
质量连续分布的刚体:
线分布:dm   dl
I   r dm
2
面分布:dm   ds
体分布:dm   dV
说明:
1)转动惯量和质量类似,是刚体转动惯性大小
的量度,单位:kg·m2。
2)刚体的转动惯量不仅和刚体的总质量有关,
还和质量相对轴的质量分布有关。
3)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刚体,可以用定义公
式计算,形状复杂的刚体通常通过实验测量。
4)回转半径k:
I   r dm  mk
2
2
几种典型形状刚体的转动惯量计算
1) 均匀细棒
a) 转轴过中心与杆垂直
z
I   r 2 dm
l
2
l

2

o
m
1
2
x
dx 
ml
l
12
2
b) 转轴过棒一端与棒垂直
I   r dm
z
dm
o
dx
2
m
1 2
 x
dx  ml
0
l
3
l
2
dm
dx
x
x
2)均匀细园环
转轴过圆心与环面垂直
dm  dl
m

2 R
I   R dm   R
2
dm
2

2 R
0
dl mR
R
z
m
o
2
问题:如何计算园环转轴通过园环直径的转动惯量?
3) 均匀圆盘绕中心轴的转动惯量
质量为m, 半径为R, 厚为l, 转轴过圆心与环面垂直
m
dm   2 rldr   2
R l
dI  r dm
2
I   r 2 dm
  2 r l  dr
R
1
2
 mR
2
l
R
3
o
0
圆柱的转动惯量?
z
r
m
4) 均匀薄球壳绕直径的转动惯量
质元面积
2 r dz
dS 
sin 
m

4 R 2
z
r
dz
r
sin  
R
 R
圆环质元
dm   2 r dZ / sin 
 2 RdZ
均匀薄球壳转动惯量
2
2
I   2 Rr dz   2 R( R  z )dz  mR
R
R
3
R
2

R
2
2
典
型
形
状
刚
体
的
转
动
惯
量
ω
O´ ω
m
O
R
l
R
圆环 I=mR2
ω
1
2
I

ml
细圆棒
12
R1
L
ω
R2
R
2
圆球 I  mR 2
5
ω
R
圆柱
I
1
mR 2
2
圆筒
I
1
m( R12  R22 )
2
球壳
2
I  mR 2
3
例 求组合刚体的转动惯量。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半径为R的圆盘,边缘粘一
质量为m的质点,试求对中心轴oz的转动惯量。
解:圆环dm的转动惯量为r2dm
z
R
I 盘   r  2rdr
2
M
m
0
1
1
4
2
  R  MR
2
2
1
2
2
I 总  MR  mR
2
转动惯量三要素:质量、转轴、质量分布
4、平行轴定理
设C是刚体的质心,刚体绕过质心C 的转轴的转动
惯量IC、将此轴平移距离 d 后,刚体绕此新轴的转
动惯量ID为:
I D  IC  md
2
I D    mi ri ri
C d D
P
ri
ri 
i
   mi ( ri  rD ) ( ri  rD )
i
   mi ri2    mi rD2  2  mi ri
i
i
 IC  md
i
2
1) 均匀细棒
z
a) 转轴过中心与杆垂直
I   r dm  
2
l
2
l

2
b) 转轴过棒一端与棒垂直
m
1 2
I   r dm   x
dx  ml
0
l
3
2
l
o
m
1
2
x
dx 
ml
l
12
2
z
dm
o
dx
2
应用平行轴定理
2
dm
dx
1
l 1 2
2
I  I c  I d  ml  m    ml
12
2 3
x
x
5、正交轴定理
如果一块薄板绕位于板上两个相互垂直的轴
(设为x、y轴)的转动惯量为 Ix 和 Iy ,则薄板
Iz  I x  I y
绕z轴的转动惯量为:
z
O
y
x
P
适用于薄板刚体或者平
面分布的质点组,z轴
垂直与刚体平面。
例 求质量为m、半径为R的细元环绕直径转动的转动惯量。
解1:用λ表示细元环的质量密度
λ=m/2πR ; dm=λds
z
I y   r dm
2

 2  ( R sin  ) 2 Rd 
0
2R
mR

 2R  sin d 
2
2
0

3
O
x
R

dm
r
y
3
2
解2: 垂直轴定理 Iz=Ix+Iy
(质量分布在xy平面内)
已知圆环绕中心轴:Iz=mR2
Ix=Iy= Iz /2
2
四、定轴转动定律
1.力对定轴转动刚体转轴的力矩
过力的作用点作轴的垂面,
交轴于O′点。
力F 分解为F∥和F⊥。

O′ d
过O′点作F⊥的垂线d。
力F对轴 l 的力矩:
Ml  dF
定义: M  r  F
(r 垂直于l)
r
F
F
F
F
Fr
O
为力F对转轴的力矩。

2.刚体对定轴的角动量
L   mi vi ri   mi ri   I
2
o
ri
vi
Fi
θi
对转轴的分量
3.刚体定轴转动定律
视刚体为质点系,质点系的角动
量定理:
d
 M i外   M内  dt  Li
d  Liz
 M i外z 
dt
dL d ( I  )
M

dt
dt
M   Mi外z
L   Liz
I:刚体对转轴的转动惯量
d
dL d  I  
定轴转动定律: M 

I
 I
dt
dt
dt
I 不
变时
成立
dp d  mv 
dv

m
 ma
牛顿第二定律: F 
dt
dt
dt
说明:(1)定轴转动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形式类似、地
位相当。
(2)力矩、角动量、转动惯量必须对同一转轴而
言, 转动定律具有瞬时性。
(3)L是角动量转轴上的分量、M是外力对转轴
的力矩之和。
五、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定理
由质点系角动量定理,相对z 轴对任一瞬时有:
dL d 

Mz 
   I ii 
dt dt  i

即使物体不是刚体,即对定轴的转动惯量I随
时间改变,只要任一瞬时它可看作是绕该定轴
以角速度ω转动,即有:
dL d 
 d 
 
Mz 
   I ii     I i   
dt dt  i
 dt  i  
对上式积分有

t
t0
Mdt  I   I 00
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定理
六、刚体角动量守恒定律
说明:
当M外  0时, L  I   const.
1. 角动量保持不变是转动惯量与角速度的积不变.
角动量守恒的两种情况:
(1) 刚体定轴转动时, 如果转动惯量不变,
则角速度也不变;
(2) 如转动惯量改变, 则角速度也改变.
2.多物体组成的系统角动量具有可叠加性;
I  I 11  I 22 
3.角动量守恒定律是一条普适定律。
例 设电风扇的电机力矩恒定为M,风叶所受空气阻力矩
为Mf =-Kω,风叶转动惯量为I。求(1)通电后t时刻
的角速度ω;(2)稳定转动时的角速度;(3)稳定转动
时断开电源,风叶还能继续转多少角度?

t dt
d
d

解:1) M  K   I

0 M  K
0 I
dt
K

t
M
I
  (1  e )
K
M
2) t   m  K
为电扇的稳定角速度
d
d
 I
3)  K   I
dt
d

  Kd 
0
0

m
Id 
I
IM
  m  2
K
K
例:如图,圆盘绕过o点定轴转动,圆盘的M、R、及
ω0已知。子弹m,以v0射入盘边缘,求此后盘转动
的角速度。
R
o
v0
0
错 解:对M和m,用动量守恒律
mv0  MV0  (m  M )u
其中:V0=Rω0
正解: 对M和m 用角动量守恒律,对转轴有
1
1
2
mRv 0  MR 0  ( MR 2  mR 2 )
2
2
1

   mRv0  MR 20 
2


1
( MR 2  mR 2 )
2
例 有一长为l,质量为m1的均匀细棒,静止平放在光滑
水平桌面上,它可绕通过其端点O且与桌面垂直的固定
光滑轴转动。另有一质量为m2 、水平运动的小滑块,
从棒的侧面沿垂直于棒的方向与棒的另一端A相碰撞,
并被棒反向弹回,碰撞时间极短。已知小滑块与细棒碰
撞前后的速率分别为v和u,则碰撞后棒绕轴转动的角速
度 为多大?
解:对于整个系统不考虑轴间的摩擦阻力
矩,则系统不受外力矩的作用,碰撞
前后角动量守恒。
m
2
u
O
v
A
m1
m2vl = Iω - m2 ul
1 2
细棒绕O转动的转动惯量为 I = m1l
3
代入上式求得
  3(v  u)m2 m1l
例 一轻绳跨过一定滑轮, 滑轮视为圆盘, 绳的两端
分别悬有质量为m1和m2的物体, m1<m2 . 设滑轮的质
量为m, 半径为r, 所受的摩擦阻力矩为Mr. 绳与滑轮
之间无相对滑动. 求: 物体的加速度和绳的张力.
解: 隔离法列出运动方程
T1  m1 g  m1a
m2 g  T2  m2 a
T2r  T1r  M r  I 
滑轮边缘上的切向加速度
和物体的加速度相等
a  r
T1

T1
a
a
T 2
T2
m1
m1
m2
G1
a
m2
G2
从以上各式解得
T1

T1
a
a
T 2
T2
m1
m1
m2
G1
a
m2
G2
m2  m1  g  M r / r

a
I
m2  m1  2
r
m2  m1  g  M r / r


1
m2  m1  m
2
T1  m1  g  a 
T2  m1  g-a 
 a r
例 光滑斜面与水平面成 解:细绳拉紧时滑块的速度
θ角,在斜面上放一质量
v = 2gLsinθ
为 m的 物 块 , 在斜 面 的
延长线上方有一半径为 由角动量守恒求初始角速度
R,转动惯量为I的轮轴, mvR  I  mR( R )
0
0
轮轴上绕有细绳,一端
与 m相 连 。 物 块由 静 止 0  mR 2 gL sin  I  mR 2
下滑距离为L时细绳拉紧,
开始计时,求任一时刻  mg sin   T  ma  mR

轮轴的角速度。
mgRsinθ
TR

I


β=
T
T
mR 2 + I
ω = ω0 + βt


mg
mR( 2gLsinθ + gtsinθ)
=
I + mR 2

七、刚体定轴转动的功能原理
1.力矩的功
o rdθ
ds
刚体在力F作用下绕定轴转动
角位移dθ,力F做功:

F
P
dA  F  ds  F sin ( rd )
Fr sin   M dA  Md
力F使刚体由θ0转到θ时,力矩做功为:

力矩做功功率:
A   Md
dA
d
P
M
 M
dt
dt
0
P  F v
当功率一定时,转动力矩与角速度成反比。
2、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
d
将M  I  I
两边同乘以 d 并积分
dt


d
 Md    I dt d  0 I d
1 2 1 2
A  I  I 0  Ek  Ek 0
2
2
E p  mghc
3、刚体的重力势能
0
4、刚体定轴转动的功能原理


Md  E  E0
M为除重力外其余外力的合力矩
0
5、机械能守恒定律
只有保守力做功,系统机械能守恒。
例 质量m半径为R的均匀圆盘,可在水平桌面上绕中心
轴转动,盘面与桌面间摩擦系数为μ,求盘转过一圈时摩
擦力矩的功.
解: dM
 rdf
dm   2rdr
R
df  gdm
m
 2
R
M    2gr dr
0
2
2
 mg R
3
4
A
mg R
3
r
例 一均匀细棒绕通过其端点
由定轴转动定律
并与棒垂直的水平轴转动,
1 2
3g
M = Iβ = ml β β = cosθ
棒长为l,质量为m。 开始时
3
2l
棒处于水平位置。令棒由静
1
1 2 dω
止下摆,求(1)棒在任意位置 (2) mg cosθ = ml
2
3
dt
0
时的角加速度;(2) θ角为30 ,
1 2 dω dθ 1 2 dω
0
= ml
= ml ω
90 时的角速度。 N
3
θ
3
dθ
o

dθ
mg
dθ dt

解:(1)棒在重力矩作用
下转动
l
M = mg cosθ
2
分离变量积分
 g
 l
0 2 cos d  0 3  d
ω= (3gsinθ ) l
θ = 30 0 ,ω=
3g
2l
θ = 90 0 ,ω=
3g
l
用动能定理求解
作用于杆的力有重力及轴对杆的支承力N , N 过O点,
l
其力矩为零.重力矩为mg cos  .
2

l
l
A   mg cos  d  mg sin 
0
2
2
1
1 2
由转动动能定理得
mgl sin   I   0
2
2
  ( mglsin ) / I  ( 3g sin ) l
3g
  30 ,  
2l
0
还可以用机械能守恒
3g
  90 ,  
l
0
例 如图所示,滑轮转动惯量为0.01kg·m2,半径为
7cm,物体质量为5kg,由一绳与倔强系数k=200N/m
的弹簧相连,若绳与滑轮间无相对滑动,滑轮轴上
的摩擦忽略不计。

求:(1)当绳拉直,弹簧无伸长时,使物体由静止
而下落的最大距离;
(2)物体速度达到最大值的位置及最大速率。
k
T2
T1
m

解 : ( 1) 设物体下落最大距离为h, 开始时物体所在位置为
重力势能零点.则根据机械能守恒 :
1 2
0  kh  mgh
2
2mg
h
 0.49m
k
( 2) 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 设这时物体的速率为v,
下落的距离为x, 则 T1  mg , T2  kx, 且 T1  T2 .
mg  kx
k
T2
T1
mg
x
 0.245m
k
根据机械能守恒 :
1 2 1 v 2 1
0  kx  I ( )  mv 2  mgx
2
2 R
2
m
v=
2mgx - kx 2
= 1.3m / s
2
I R +m
刚体和质点力学规律的对照

F
m

mv

M
I
I
2
mv / 2


F  dp / dt



 Fdt  mv  mv0

 F  0  动量守恒
mv 2 mv02
 F  dr  2  2
I 2 / 2


M  dL / dt



 Mdt  I  I 0

 M  0  角动量守恒
I  2 I 02
 Md  2  2
转动定律:
d
Mz  Iz
dt
Mz 是外力对转轴(z轴)力矩,
Iz 是刚体对转轴的转动惯量。
当Mz=0时,角动量守恒,即:L  I   常数
z
z
力矩作功:
A外= M z d
1
2
定轴转动刚体的动能: Ek  I 
2
动能定理:
(转动动能)
1 2 1 2
A外= I   I 0
2
2
当外力为保守力或非保守外力不做功时,
刚体的机械能守恒。
§6.5 刚体的平面平行运动
刚体作平面平行运动时,刚体中各点都平行于某一平
面而运动,即各点始终和某一平面保持一定的距离。
一、运动学特征
1. 基面、基点与基轴.
基面: 选定一轨道平面为参考平面,简称为基面,
其他轨道平面均平行于基面.
基点: 选定基面上的一点作为参考的基点.
基轴: 通过基点且垂直基面的直线被称为基轴,
一般选基轴通过质心。
刚体的平面运动=基轴的平动+绕基轴的转动
(n=3)
2.运动学关系式
A
A´
取A为基点,考察B点的运动
C´
B´
B
C
rB  rA  rBA  rA  r
'
B
vB  vA    rB
aB  aA    rB   r
2

3.转动中心(瞬心): 基面上存在一个特殊点 R0 ,
其瞬时速度为零 ,该点被称作瞬心.过该点且垂直于
运动平面的转轴称为瞬时转轴。
在平面平行运动问题中,利用瞬时转轴概念,
可将问题简化为单纯的转动问题。
确定瞬心的方法:

瞬心位矢的方程:
R0
vc
C
vc 
o
B
vB

A
o
vA
vc    R0  0
(1)如图,若已知质心C的速度 vc 和角速
度
,则可知瞬心 o 在与 vc 垂直的
方向上距离C点为 vc  的地方。

(2)在任一瞬时,截面上任一点的速度
方向均与该点相对于瞬心的位置垂直。
故只要过截面上任意两点引两条与速度
方向垂直的直线,两直线的交点即为瞬
心的位置。
瞬心可以在刚体上,也可以在刚体外与刚体
保持刚性连结的空间点上(如图二)。
二、运动方程
利用质心运动定理,求质心的运动
mac   F 外
mxc  Fx
myc  Fy
利用定轴转动定理,在质心坐标系中,讨论通过
质心并垂直于空间固定平面的轴的转动,有
I c  M c
平面平行运动有三个自由度,利用上述三个方程
完全描述运动.
定轴转动的转动定律同样适用刚体通过质心并垂直
于平面的轴的转动。
证:要使定轴转动定律适用于通过加速度为 ac 的
质心的转轴 ,应在作用于刚体的力矩中加上惯性力
矩 M I 即可,
Mc  M I  I c 
惯性力对质心的力矩
M I    ric  mi ac  ac   mi ric
i
所以
Mc  I c 
i
即刚体相对过质心的动轴的转动定律和定轴转
动定律相同,只要考虑外力矩,不需要考虑惯
性力的力矩。
三、功能原理
由质点系动能柯尼希定理
1 2 1
Ek  mvc  I c 2
2
2
2
d rc
由质心运动定理
m 2 F
dt
r2
1 2
1 2
mvc  t   mvc  t0    F  dr
r1
2
2
由质心角动量定理
I c  M c
合外力
总外力矩
2
1
1
2
2
I c t   I c t0    M c d
1
2
2
刚体平面平行运动的功能原理为
r2
2
r1
1
Ek  t   Ek  t0   W   F  dr   M c d
讨论:
⑴ 若不取质心为基点,就不能如此分解.
⑵ 如果作用在刚体上的力仅为保守力,必然
导致机械能守恒,即
1 2 1
mvc  J c 2  E p  const
2
2
四、滚动及摩擦力
有滑动滚动:接触面之间有相对滑动的滚动。
滚动
无滑动滚动:
接触面之间无相对滑动的滚动。
(纯滚动)
1.纯滚动(无滑摩擦)的运动学判据
x  R
dx
d
R
dt
dt
vc  R
θ
ac  R
纯滚动运动学判据
 vc  R

 ac  R
2.纯滚动接触点的速度为零,
 vE
E
  rcA
D
vD
以质心C为基点,任一点E
的速度为:
vE  vC    rCE
C v F
c
A v
c
vA  0
最高点D的速度为
vF
vD  vC    rCD  2vC
接触点A的速度为
vA  vC    rCA  vC  vC  0
如纯滚动有摩擦力则为静摩擦力
3.纯滚动中的瞬心和瞬轴
以接触点A为基点:
vA  0
任一点 P 的速度为
vP  vA    rAP
   rAP
例如: vC    rAC
vD    rAD
 vE
E
D
vD
C v F
c
A
vA  0
vF
对于纯滚动,若取接触点A 为基点,在某瞬时
刚体的平面平行运动,可视为A点的单纯转动。
4.纯滚动过程中静摩擦力做功为零
R
vc

f
x
如图,静摩擦力做功为
W   f  dr   Mc d  f  x  fR
根据运动学判据,有  x  R

W  f   x  R   0
5. 滚动中的摩擦力
若忽略滚动物体和承滚面的形变,在有滑动滚动
中,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在纯滚中,摩擦力为
静摩擦力。静摩擦力的方向不易判断,必须视具
体情况而定。
确定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假定两刚性表面不存在摩擦,判定其中一个刚体
相对滑动将滑向何方,作用在此刚体的静摩擦力
方向必与其反向.

实例:
①车轮在刚性水平地面上纯滚动.
v
静摩擦力为零
②汽车主、被动轮所受静摩擦力的方向

v
(a)
f
f
f
(b)
③车轮在斜面上的纯滚动
车轮向上,静摩擦力必向上;
v
v
主动轮有向前的静摩擦力,
作为推动汽车前进的动力
(a);被动轮受向后的摩擦
力(b)。
f
车轮向下,静摩擦力仍向上.
例 一质量为m, 半径为R的均质圆柱, 在水平外力F作用
下, 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作纯滚动, 力的作用线与圆柱中
心轴线的垂直距离为l. 求: 质心的加速度和圆柱所受的
静摩擦力.
解: 设静摩擦力f 的方向如图所示,
则由质心运动方程 F  f  maC
圆柱对质心的转动定律:
ac
R
Fl  fR  IC 
纯滚动条件
aC  R
圆柱对质心的转动惯量为
m
f
1
2
I C  mR
2
F
联立以上四式, 得
2F ( R  l )
aC 
3mR
R  2l
f 
F
3R
由此可见
ac
R
m
f
l  R 2, f  0 静摩擦力向后
l  R 2, f  0
静摩擦力向前
l  R 2 , f  0 无摩擦力
F
例 有一半径为r 的匀质圆柱体, 从其质心距地面高为h
的滑道上由静止滚下, 进入半径为R的圆环形滑道, 设
圆柱体在两段滑道上均做纯滚动。求此圆柱体能在圆环
形滑道内完成圆周运动, h至少有多大的值?
解: 取圆柱体, 弯形和圆形滑道以及地球为一个系统,
在圆柱体下滑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2r
h
C
vC P
Rr
R
1 2 1 2
mgh  mvC  J   mg ( 2R  r )
2
2
而 J  1 mr 2
vC  r
2
4
所以 v  g ( h  2R  r )
3
2
C
圆柱体在圆形滑道顶点时的质心运动方程为
vC2
FN  mg  m
Rr
vC2
vC2
FN   mg  m
 m(
 g)
Rr
Rr
圆柱体能完成完整的圆周运动的条件应当是
vC2
FN  0
g0
Rr
可得圆柱体在圆环滑道上完成圆周运动的条件
4
( h  2R  r )  R  r
3
11
7
h
R r
4
4
例 何时开始纯滚动?有一缓慢改变倾角的固定斜面,如
图所示。一质量为m ,半径为R 的匀质圆柱体从高h 处由
静止沿光滑斜面滑下,紧接着沿粗糙水平面运动。已知水
平面与圆柱体间的摩擦系数,求:
1)圆柱体沿水平面运动多长时间后开始作纯滚动。
2)圆柱体达到纯滚动前经历的水平距离。
C
N
h
CC
f
mg
x
解:1)沿光滑斜面,
h
圆柱体仅作滑动;
沿水平面达到纯滚
动前作滑滚运动。
C
N
CC
f
mg
1

2
mg
h
R
=
mv


动力学方程为: 
0
2

 -μmg = mac

1
2
 μmgR = mR × β

2
由以上三式解得:
v0 = 2g  h - R 
ac = -μg
β = 2μg R
x
达到纯滚动前有: vc = v0 + ac t =
2g  h - R  - μgt
ω = ω0 + βt = 2μgt R
达到纯滚动时有: vc = Rω
解得作纯滚动经历的时间:
v0
t=
=
3μg
2g  h - R 
3μg
2)达到纯滚动时经历的距离:
1 2
v02
1
v02
x = v0 t + at =
+  -μg 
2
2
3μg 2
 3μg 
5 h - R
5v02
=
=
18μg
9μ
例 沿加速平板表面的纯滚动:在水平板上放一半径为 R,
质量为m 的匀质球。设平板具有加速度a ,球沿平板作纯
滚动,求球质心的加速度和所受静摩擦力的大小。
y

ma C
mg
o
解:以球为研究对象、平板为参考系
(非惯性系),则动力学方程为
N
ac
f
a x
 f  ma  mac

2
2
  f R  5 mR 
a  R
 c
5
2
由以上三式解得: ac = - a , f = ma
7
7
球心的加速度为 a = a + a = a - 5 a = 2 a
c
c
7
7
§6.6 陀螺的运动
绕对称轴高速旋转的刚体称为陀螺,或称回转
仪。陀螺在运动过程中通常有一点保持固定,故属
刚体的定点运动.利用角动量和角速度的矢量性质,
可以解释陀螺的运动.
一、陀螺的进动
z
z rCsin
进动
M

mg

rC
O
Lsin
M
d
z
O
O
L
mg
如图,对固定点0,陀螺只受重力矩的作用,即
z
L

O
Lsin
M
d
mg


M    ri  mi g     mi ri   g
i
 i

mi ri

 mg  rc  mg
m
i
根据刚体角动量定理
dL  Mdt
即角动量的变化量dL应像M一样垂直于L。L顶
端绕一水平圆周运动.陀螺自转轴绕竖直轴的
转动即为进动。
如图 dL  L sin  d
z

O
L
Lsin
M
d
mg
dL
Mdt
d 

L sin  L sin 
rc mg sin  dt rc mg


dt
L sin 
L
其中L是陀螺的自转角动量,为陀
螺绕其对称轴旋转的转动惯量I与
自转角速度ω的乘积.因此,陀螺
的进动角速度为
mgrC
d
M
P 


dt L sin 
J
陀螺的进动角速度随着自转角速度ω、I的增
大而减少,与角度θ无关.
二、陀螺特点: 保持转动方向
z
z
进动
章
动
进动
进动
O
O
1.不受外力矩或外力矩很小时,刚体的角动量
保持恒定 L  J   const
高速自转的陀螺具有极大的反抗外力矩的
作用,力图保持其转轴在空间的方向不变.
2.章动-当陀螺的自转角速度不够大时,则除了
自转和进动外,陀螺对称轴还会在铅垂面内上下
摆动,即角会有大小波动,称为章动.
1、掌握刚体概念和刚体的基本运动.
2、理解转动惯量的意义及计算方法,会利用平行轴定
和垂直轴定理求转动惯量.
3、熟练应用刚体定轴转动定律.
4、应用刚体的角动量定理、角动量守恒定律及机械
能守恒定律解决转动问题.
5、掌握刚体平面平行运动的基本规律和计算方法.
6、陀螺部分不要求掌握,只需了解陀螺运动现象和
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