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第十二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 基本原理
§2 光度法的误差
§3 显色反应及显色条件的选择
§4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5 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
§6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Saturday, August 6, 2016
§1 基本原理
利用被测物质的分子对紫外-可见光具有选择
性吸收的特性而建立的分析方法。
一、紫外-可见吸光光度法的特点
(1)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2)有一定的准确度,该方法相对误差为2%-5%,
可满足对微量组分测定的要求。
(3)操作简便、快速、选择性好、仪器设备简单。
(4)应用广泛
Saturday, August 6, 2016
二、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1、光的互补性与物质的颜色
单色光:只具有一种波长的光。
混合光:由两种以上波长组成的光,如白光。
黄
橙
绿
白光
红
紫
Saturday, August 6, 2016
青
青蓝
蓝
物质的颜色是由于物质对不同波
长的光具有选择性的吸收作用而
产生的,物质的颜色由透过光的
波长决定。
例:硫酸铜溶液吸收白光中的黄色光而呈蓝色;
高锰酸钾溶液因吸白光中的绿色光而呈紫色。
如果两种适当颜色的光按一定的强度比例混合可以
得白光,这两种光就叫互为补色光。物质呈现的颜色和
吸收的光颜色之间是互补关系。
Saturday, August 6, 2016
/nm
绿
黄
橙
青
白光
红
紫
青蓝
蓝
颜色
400-450
紫
黄绿
450-480
蓝
黄
480-490
绿蓝
橙
490-500
蓝绿
红
500-560
绿
红紫
560-580
黄绿
紫
580-610
黄
蓝
610-650
橙
绿蓝
650-760
红
蓝绿
不同颜色的可见光波长及其互补光
Saturday, August 6, 2016
互补光
2、吸收光谱或吸收曲线
吸收曲线:测定某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单色光的吸
收程度,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
最大吸收波长,max
定量分析的基础:某一波长
下测得的吸光度与物质浓度
关系的有关
KMnO4 的吸收曲线
Saturday, August 6, 2016
Saturday, August 6, 2016
1.0
350
525 545
0.8
0.6
MnO4-
2-
Absorbance
Cr2O7
收波长
0.4
0.2
300 350
400
500
600
Cr2O72-、MnO4-的吸收光谱
Saturday, August 6, 2016
光谱定性分析基础:吸
收曲线的形状和最大吸
光的吸收定律—朗伯-比尔定律
I0:入射光强度
I:透过光强度
c :溶液的浓度
b:液层宽度
T-透光率(透射比)
A-吸光度
Saturday, August 6, 2016
T=
It
I0
I0
A  lg   bc
I
-A
T = 10
I0
A  lg   bc
I
κ与入射光波长、溶液的性质及温度有关。当这些条件一定
时,κ代表单位浓度的有色溶液放在单位宽度的比色皿中的吸光
度。
c的单位为g·L-1,b的单位为cm时,κ以a表示,称为吸光系
数,其单位为L·g-1·cm-1, A=abc。
c的单位为mol·L-1,b的单位为cm,κ用ε表示。称为摩尔
吸光系数,其单位为L·mol-1·cm-1, A=εbc。
Saturday, August 6, 2016
摩尔吸光系数ε的讨论
(1)吸收物质在一定波长和溶剂条件下的特征常数
(2)不随浓度c和液层厚度b的改变而改变。
在温度和波长等条件一定时,ε仅与吸收物质本身的
性质有关,与待测物浓度无关;
(3)同一吸光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ε值是不同的。在最大
吸收波长λmax处的摩尔吸光系数,常以εmax表示
εmax表明了该吸收物质最大限度的吸光能力。
Saturday, August 6, 2016
例1 浓度为25.0μg/50mL的Cu2+溶液,用双环已酮草酰二腙分光
光度法测定,于波长600nm处,用2.0cm比色皿测得T=50.1%,
求吸光系数a和摩尔吸光系数ε。已知M(Cu)=64.0。
解 已知T=0.501,则A=-lgT=0.300,b=2.0cm,
25.0 10 6 g
4
1
c

5
.
00

10
(
g

L
)
3
50.0 10 L
则根据朗伯—比尔定律 A=abc,
A
0.300
-2
-1
1
a


3.00

10
L.g
.
cm
bc 2.0cm  5.00 10 4 g  L1
而ε= Ma = 64.0g·mol-1×3.00×102 L·g-1·cm-1
=1.92×104(L·mol-1·cm-1)
Saturday, August 6, 2016
例2 某有色溶液,当用1cm比色皿时,其透光度为
T,若改用2cm比色皿,则透光度应为多少?
解: 由A=-lgT=abc可得
T=10-abc
当b1=1cm时,T1=10-ac=T
当b2=2cm时,T2=10-2ac=T2
Saturday, August 6, 2016
§2 光度法的误差
A
定量分析时,通常
液层厚度是相同的,按照
比尔定律,浓度与吸光度
0.8
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一条通
0.6
过直角坐标原点的直线。
0.4
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
0.2
偏离线性而发生弯曲。
0
*
0
1
2
3
工作曲线
Saturday, August 6, 2016
4
mg/mL
一、物理因素
(1)比尔定律的局限性
比耳定律假设了吸收粒子之间是无相互作用
的,因此仅在稀溶液(c < 10-2 mol/L )的情况下才适用。
(2)非单色光引起的偏离
朗伯一比尔定律只对一定波长的单色光才能成立,但
在实际工作中,入射光是具有一定波长范围的。
Saturday, August 6, 2016
二、化学因素
溶质的离解、缔合、互变异构及化学变化也会引起偏离。
例:
测定时,在大部分波长处,Cr2O72-的k值与CrO42的k值是很不相同的。A与c不成线性关系。
例:显色剂KSCN与Fe3+形成红色配合物Fe(SCN)3,存在下列平
衡:
Fe(SCN)3
Fe3+ + 3SCN-
溶液稀释时一倍时,上述平衡向右,离解度增大。所以
Fe(SCN)3的浓度不止降低一半,故吸光度降低一半以上,导致
偏离朗伯—比尔定律。
Saturday, August 6, 2016
测量的误差和测量条件的选择
一、仪器测量误差
误差来源:入射光源不稳定
吸收池玻璃的厚度不均匀
池壁不平行,表面有水迹,油污或划痕
光电池不灵敏,光电流测量不准确
误差影响:透光度读数误差
Saturday, August 6, 2016
二、测量条件的选择
1、入射光波长的选择
测量的入射光波长:最大吸收波长λmax。
若干扰物在λmax 处也有吸收,在干扰最小的条件下
选择吸光度最大的波长。
2、吸光度范围的选择
lg T =  A=   dcB
0.434dT
dlgT 
  ddcB
T
Saturday, August 6, 2016
两式相除:
dcB 0.434dT

cB
T lgT
不同透光率时测定浓度的相对误差ΔcB/cB(ΔT=0.01)
T/%
95
90
80
70
60
50
36.8
30
20
10
5
2
(cB /cB )/%
20.6
10.7
5.6
4.0
3.3
2.9
2.7
2.8
3.2
4.3
6.5
13.0
在 T = 36.8%(A=0.434)时,浓
度测定的相对误差最小。 在
实际测定时,常将吸光度控
制在0.2 ~ 0.7(T=20% ~65%)
之间。
测定相对误差与透光率的关系
Saturday, August 6, 2016
3、参比溶液的选择
样
品
参
比
未考虑吸收池和溶剂对光
子的作用
I0
原则:使试液的吸光度能真正反映待测物的浓度。
利用空白试验来消除因溶剂或器皿对入射光反射和吸收带
来的误差。
Saturday, August 6, 2016
(1)如果仅待测物与显色剂的反应产物有吸收,可用纯溶剂
(或蒸馏水)作参比溶液
(2)如果显色剂或其他试剂略有吸收,应用空白溶液(包括
显色剂或其它试剂不加待测试样溶液)作为参比溶液。
(3)如试样中其它组分有吸收,但不与显色剂反应,则当显
色剂无吸收时,可用试样溶液作为参比溶液;当显色剂略有
吸收时,可在试液中加入适当掩蔽剂将待测组分掩蔽后再加
显色剂,以此溶液作参比溶液。
Saturday, August 6, 2016
§3 显色反应及其影响因素
显色剂
显色反应:将被测组分转变成有色化合物的
化学反应。
显色剂:能与被测组分反应使之生成有色化合
物的试剂。
Saturday, August 6, 2016
一、对显色反应的要求
选择性好 所用的显色剂仅与被测组分显色而与其它共
存组分不显色,或其它组分干扰少。
 灵敏度足够高 有色化合物有大的摩尔吸光系数,一般
应有104~105数量级。
 有色配合物的组成要恒定 显色剂与被测物质的反应要
定量进行。
 生成的有色配合物稳定性好
 色差大 有色配合物与显色剂之间的颜色差别要大,这
样试剂空白小,显色时颜色变化才明显。

Saturday, August 6, 2016
二、影响显色反应的因素
1、显色剂的用量
M+R
Saturday, August 6, 2016
MR
2、溶液的酸度
(1)对被测组分存在状态的影响
(2)对显色剂的平衡浓度和颜色的影响
(3)对有色化合物组成的影响
不同的显色反应的适宜 pH 是通过实验确定的。
Saturday, August 6, 2016
pH 与吸光度的关系曲线
Saturday, August 6, 2016
3、显色温度:要求标准溶液和被测溶液在测定过程中温度
一致。
4、显色时间:通过实验确定合适的显色时间,并在一定的
时间范围内进行比色测定。
5、溶 剂:有机溶剂降低有色化合物的解离度,提高显色反
应的灵敏度。
6、共存离子的影响
Saturday, August 6, 2016
§4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光源
系统
单色器
Saturday, August 6, 2016
吸收池
检测器和信号显示
二、单色器
 作用:从连续光源中分离出所需要的足够窄波段的光
束
 常用的元件:棱镜、光栅
Saturday, August 6, 2016
一、光源
 作用:提供能量,激发被测物质分子,使之产生电子
谱带
 要求 :发射足够强的连续光谱,有良好的稳定性及足
够的适用寿命
 类型:可见与近红外区:钨灯 400~1100nm
紫外区:氢灯或氘灯180~400nm
Saturday, August 6, 2016
三、吸收池
功能:用于盛放试样,完成样品中待测
试样对光的吸收
常用的吸收池:石英(紫外区)
玻璃(可见区)
吸收池光程:1cm 、2cm、3cm等
注意:为减少光的损失,吸收池的光学
面必须完全垂直于光束方向。吸收池要
挑选配对,因为吸收池材料的本身吸光
Saturday, August 6, 2016
特征以及吸收池的光程长度的精度等对
四、检测系统
 作用:接受、记录信号
 组成:检测器、放大器和读数和记录系统
 常用检测器:光电管和光电倍增管
蓝敏(锑铯)光电管 210~625nm
红敏(氧化铯)光电管 625~1000nm
Saturday, August 6, 2016
五、仪器类型
单光束分光光度计
双光束分光光度计
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相互重叠多组分分析)
Saturday, August 6, 2016
单光束分光光度计
优点:结构简单,价格便宜
缺点:受光源影响波动大
 可见:
721
360~800nm,电表读数
722
330~800nm,数字显示
7230
330~900nm,带微处理器,配打印机
 紫外、可见:
752
200~800nm
754
200~800nm,带微处理器,配打印机
UV758 190~900nm,扫描功能
 紫外、可见及近红外
751G
200~1000nm
UV755B 200~100nm ,带微处理器,配打印机
Saturday, August 6, 2016
§5 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
化合物母体及取代基
一、定性分析
1.
制作试样的吸收曲线并
与标准紫外光谱对照;
2.
利用Woodward-Fieser
波长/nm
基 数 : 217
(无环多烯或异环二烯)
nm
环内双键
36
增加一个共轭双键
30
环外双键
5
烷基取代基
5
—O—
0
构式后,可通过此类规则
—O—R
6
估算最大吸收波长并与实
—S—R
30
测值对比。
—Cl, —Br
5
—NR2
60
和Scott经验规则求最大吸
收波长。
即,当通过其它方法
获得一系列可能的分子结
Woodward-Fieser规则
Saturday, August 6, 2016
Woodward-Fieser规则估算最大吸收波长的几个实例:
基值
CH 2
217
基值
217
五个烷基取代
四
45
20
五个烷基取代
55
25
二个环外双键
25
10
二个环外双键
25
10
共轭双键延长
0
0
共轭双键延长
130
30
计算值(max)
计算值(max)
247 nm
282 nm
基值
基值
217
217
同环二烯
136
36
四个烷基取代
45
20
三个环外双键
35
15
二个环外双键
25
10
共轭双键延长
230
60
五个烷基取代
55
25
酰氧基取代
10
0
计算值(max)
247 nm
实测值(max)
247 nm
Saturday, August 6, 2016
ACO
计算值(max)
353 nm
实测值(max)
355 nm
二、定量分析
1. 单组份定量方法
1)标准曲线法(略)
2)标准对比法:
该法是标准曲线法的简化,即只配制一个浓度为cs的标
准溶液,并测量其吸光度,求出吸收系数k,然后由Ax=kcx
求出cx
该法只有在测定浓度范围内遵守L-B定律,且cx与cs大致
相当时,才可得到准确结果。
Saturday, August 6, 2016
2. 多组分定量方法
由于吸光度具有加合性,因此可以在同一试样中测定多个组份。
设试样中有两组份 X 和 Y,将其显色后,分别绘制吸收曲线,会出现如图所
示的三种情况:
图a):X,Y 组份最大吸收波长不重迭,相互不干扰,可以按两个单一组份处理。
图b)和c) :X,Y 相互干扰,此时可通过解联立方程组求得X和Y的浓度:
Ax1 y   x1 lc x   y1 lc y
Ax2 y   x2 lc x   y2 lc y
其中,X,Y 组份在波长 1 和 2 处的摩尔吸光系数  可由已知浓度的 X, Y 纯溶液
测得。解上述方程组可求得 cx 及 cy。
Saturday, August 6, 2016
3. 双波长法---等吸收点法
当混合物的吸收曲线重迭时,如右下图所示,可利用双波长法来测定。
具体做法:将 a 视为干扰组份,现要测定 b 组份。
a) 分别绘制各自的吸收曲线;
b) 画一平行于横轴的直线分别交于a组份曲线上两点,并与b组分相交;
c) 以交于 a 上一点所对应的波长 1 为参比波长,另一点对应的为测量波长 2,
并对混合液进行测量,得到:
A1=A1a + A1b + A1s
A2 =A2a + A2b + A2s
若两波长处的背景吸收相同,即A1s= A2s
二式相减,得,A=(A2a- A1a)+( A2b- A1b)
由于 a 组份在两波长处的吸光度相等,因此,
A=( A2b- A1b)=(2b-1b)lcb
从中可求出cb
同理,可求出ca.
Saturday, August 6, 2016
例:用光程为1cm的吸收池,在两个测定波长处测定含
有K2Cr2O7和KMnO4两种物质溶液的吸光度。混合物在
450nm处的吸光度为0.38,在530nm处的吸光度为0.71
,求混合物的组成。已知1.010-3 mol/L的K2Cr2O7 在
450nm处吸光度为0.20,而在530nm处为0.05; 1.0 
10-4mol/L的KMnO4在450nm处无吸收,在530nm处吸光
度为0.42。
Saturday, August 6, 2016
K2Cr2O7 450nm
AA1   A1  c A  L
AA1
0.20
1
1
 1  A 

200L

mol

cm
c  L 1  103  1
A
530nm
AA2   A2  c A  L

A
2
KMnO4 530nm
0.05
1
1
 A


50L

mol

cm
c  L 1  103  1
AB2   B2  c B  L

B
2
Saturday, August 6, 2016
AA2
AB2
0.42
1
1
 B


4200L

mol

cm
c  L 1  104  1
§6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
饱和碳氢化合物:→*,短,远紫外区
化合物
max(nm)
→*
n→*
CH3OH
150
180
CH3Cl
157
173
CH3I
180
255
Saturday, August 6, 2016
不饱和脂肪族化合物 (→*)
孤立双键:CH2=CH2( max=193nm)
共轭双键:CH2=CH—CH=CH2(max=220nm,
>104)
最高空轨道
E>E →跃迁几率↑→↑
; E↓→↑
最低占有轨道
C=C
Saturday, August 6, 2016
共轭
C=C
含孤立助色团和生色团的饱和有机化合物
孤立助色团: n→*跃迁, 长
孤立生色团: n→* (275~295nm), n→* (~190nm),
→*(150~180nm)
α、β-不饱和醛、酮、酸和酯
共轭C=C:K带(max=200~260nm, >104)

C=O:R带(max=310~350nm, <100)
共轭→K带、R带都长移
•酸、酯的K带比醛、酮长移得多
•酸、酯的R带比醛、酮长移得少
Saturday, August 6, 2016
芳香族化合物
 苯和取代苯
•苯 吸收带
E1
E2
B(精细结构)
max(nm)
180
220
265
max
47000
7000
~200
取代→吸收带长移,B带精细结构消失
•单取代苯
助色团取代: n→*共轭,E带、B带↑→↑
生色团取代: E带和K带合并↑,↑
B带↑,有时被K带掩盖
C=O→R带→极性溶剂↓
Saturday, August 6, 2016
不同溶剂对苯酚吸收光谱的影响
环己烷
己醇
Saturday, August 6, 2016
NaOH(0.1mol/L)
•双取代苯
各种取代基长移效应强弱次序:
邻、对位定位基:N(CH3)2>NHCOCH3>O->NH2>OCH3
>OH>Br >Cl >CH3
间位定位基:NO2>CHO>COCH3>COOH>COO-, CN>SO2NH2>NH3+
对位二取代
间位基
NO2
~200nm
252nm,=52nm
邻、对位基
NH2
230nm,=30nm
O2N
NH2
381nm, =181nm>>52+30=82nm
HOOC
NO2
265nm,只比硝基苯(252nm)长13nm
Saturday, August 6, 2016
邻、间位二取代
HO
NO2
HO
NO2
NO 2
317.5nm
273.5nm
芳杂环类(五元或六元):
•饱和: <200nm
•不饱和: n→* 、 →*
Saturday, August 6, 2016
OH
278.5nm
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研究
推断官能团(可能性)
220~800nm无吸收峰:脂肪族饱和化合物或仅含
一个双键的烯烃
 270~350nm弱吸收:羰基
250~300nm中等强度吸收,重心~256nm:苯环
210~250nm强吸收:含有两个双键的共轭系统
260~350nm强吸收:3~5个共轭系统
化合物有色:共轭生色团≥5
吸收峰延伸至可见光区:长链共轭或稠环化合物
Saturday, August 6, 2016
推断构型和构象
结构异构体
max(nm)
max
松香酸
左旋松香酸
S-trans构型
S-cis构型
283
15100
273
7100
Saturday, August 6, 2016
顺反异构体
H
H
C C
H
C C
H
位阻效应
maxEtOH(nm) 280
max
10500
顺式: 短, 小
Saturday, August 6, 2016
295.5
29000
反式: 长, 大
共轭↑→ ↑
互变异构现象
O
C CH C CH3
OH
O
O
C CH2 C CH3
ͪ ʽ
max
Ï©´¼Ê½
247nm
310nm
 确定构象
X
O
max(直立键)
Saturday, August 6, 2016
X
>
O
max(平伏键)
推断化合物骨架
紫外吸收光谱一致:具有相同的生色团
VK1
max(nm) 249, 260,325
lg
4.28,4.26,3.28
Saturday, August 6, 2016
1,4-萘醌
250,330
4.6,3.8
推断化合物结构
水合氯醛可能有两种结构:
R带,290nm
Cl
O
Cl C C H H2O
Cl
(1)
Saturday, August 6, 2016
Cl
OH
Cl C CH
Cl
OH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