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與金融 17-1 17-2 17-3 17-4 17-5 國際貿易的基礎與利益 國際貿易政策 國際投資概述 外匯市場與匯率的決定 國際經貿組織與自由貿易區 CHAPTER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國際貿易的基礎與利益  國際貿易的意義 是指國與國之間為了互通有無,從事商品或勞務交易的經 濟活動。  國際貿易的發生原因 1.各地經濟資源稟賦不同 2.國與國之間生產要素缺乏流動性 3.製造產品所需的生產技術不同 4.對某項產品的供給或需求發生改變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國際貿易理論與貿易利得 1.國際貿易理論 (1)絕對利益法則:是指投入相同的生產要素生產相同物品 時,一國能比他國生產更多的數量;或者是在相同的產 量下,一國能比他國使用更少的成本生產。 (2)比較利益法則:是指各國應生產「機會成本較小」的 產品,再藉由貿易互通有無,共享專業分工的利益。 (3)要素稟賦理論:又稱為H-O理論,貿易之所以發生,主 要是因為各國具有不同要素稟賦造成的,各國應該使用 相對便宜且豐富的生產要素,投入該要素並加以密集生 產商品,再透過買賣互通有無。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2.貿易利得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EFG的面積為貿易利得。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貿易條件 回首頁 17-1 17-2 是指一單位出口品在國際市場能換得的進口品數量,也等 於出口品的國際價格與進口品的國際價格比。 17-3 17-4 17-5 若TOT上升,表示以較少的出口量可以換得較多的進口 量,此時貿易條件改善;反之,若TOT下降,則表示貿 易條件惡化。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2 國際貿易政策  自由貿易 1.自由貿易的概念 政府應採取自由放任政策,不干涉各國交換商品與勞務的 過程,透過各國專業分工與開放貿易,將有利於參與貿易 的國家。 2.自由貿易的優點 (1)提高貿易利得,增進人民福利。 (2)充分利用資源,最有效率生產。 (3)促進國際分工,增加世界產出。 (4)降低生產成本,刺激技術進步。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自由貿易的缺點 回首頁 17-1 17-2 (1)壓迫國內初成長的產業,不利新興產業發展。 (2)威脅本國廠商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降低本國廠商獲利。 (3)國外產品如進行廉價傾銷,會威脅國內產業生存,導致 失業率上升,工資水準下降。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保護貿易 回首頁 17-1 17-2 1.保護貿易的概念 17-3 政府為了維持一國經濟發展和穩定,在貿易政策上會採取 某些特定的措施。 17-4 2.保護貿易的理由 (1)保護幼稚產業。 (2)為求國家安全或經濟安全。 (3)保護本國市場,提高就業水準。 (4)防止傾銷。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反傾銷稅 台灣在2002年加入WTO後,因為不少大陸廉價商品進口台 灣,衝擊本土廠商生存空間,其中低價毛巾傾銷台灣,造成台 灣本土毛巾製造商生計受損,經過業者結合提出「進口救濟」 申請,在經濟部聯合本土廠商與大陸代表進行探討分析後,於 2006年首次對大陸的進口毛巾實施「反傾銷稅」,稅率最高可 達248.2%(原本稅率僅為10.5%),即原價的2.5倍。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保護貿易的方式 1.關稅 是指政府對進出口產品課徵的稅。 2.補貼 是指政府透過財政措施給予某一產業之優惠,使該產業減 低成本 。 3.配額 是指在一段期間內,政府對某一種產品所能進口的最大數 量限制。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3 國際投資概述  國際投資的意義 是指一國國民或政府於不同國家或不同區域間的投資行為 ,亦即資本在國際間的移動。  國際投資的方式 1.直接投資(FDI) 是指直接握有他國企業的股權與經營管理權的國際投資型 態。 2.間接投資(FPI) 是指投資人將資金以購買有價證券或是貸款的方式,將資 本移往被投資國的一種行為。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熱錢 熱錢亦稱為流資或是游資,是指尋求在短期內獲得報酬的 流動資金。這類型的資金流動速度快,通常投資者(通常是以 投資機構為主)發現獲利機會,便會注入大筆資金。由於金額 往往過於龐大,會對當地市場的匯率、利率產生很大的影響, 因此不一定受到被投資國的歡迎。例如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 即是熱錢在亞洲各國流竄造成的衝擊。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4 外匯市場與匯率的決定  外匯 是指可以作為國際間支付的交易工具或對外國通貨請求權 。  匯率 不同國家使用貨幣的兌換比率稱為匯率。 1.直接匯率:又稱為收入匯率,是指一單位本國貨幣所能兌 換的外國貨幣數量。 2.間接匯率:又稱為支付匯率,是指一單位外國貨幣所能兌 換的本國貨幣數量。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名目匯率與實質匯率 名目匯率是指兩個國家貨幣間的兌換比率,並不考慮物價 因素,但名目匯率不易看出國家間的實質關係,因此若要了解 實際上台灣匯率在各國的影響,就必須以實質匯率來衡量。 17-1 17-2 17-3 17-4 17-5 實質匯率是指在計算匯率時,將兩個國家的物價列入考量, 表示一單位的外國商品可以兌換幾單位的本國商品。 上一頁 下一頁  匯率變動 1.匯率上升 表示本國貨幣貶值、外國貨幣升值,將有利於出口、不 利進口。 2.匯率下降 表示本國貨幣升值、外國貨幣貶值,將有利於進口、不 利出口。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外匯存底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台灣的外匯存底高居世界第四(2010年為止,前三名依序 為中國、日本與俄羅斯),一直是政府與國人深感驕傲的事實, 17-3 雖然外匯存底是國家財富的一部分,但是這並不表示台灣的國 17-4 家財富就是世界第四。央行的外匯存底亦是從外匯市場購得, 17-5 但與一般民眾不同的是,民眾是用自己的所得財富購買,而政 府可以藉由印製新台幣購買外匯,因此外匯存底並不是可以完 整反應一國財富的指標。 上一頁 下一頁 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貨幣與金融 17-1 17-2 17-3 17-4 17-5 國際貿易的基礎與利益 國際貿易政策 國際投資概述 外匯市場與匯率的決定 國際經貿組織與自由貿易區 CHAPTER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國際貿易的基礎與利益  國際貿易的意義 是指國與國之間為了互通有無,從事商品或勞務交易的經 濟活動。  國際貿易的發生原因 1.各地經濟資源稟賦不同 2.國與國之間生產要素缺乏流動性 3.製造產品所需的生產技術不同 4.對某項產品的供給或需求發生改變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國際貿易理論與貿易利得 1.國際貿易理論 (1)絕對利益法則:是指投入相同的生產要素生產相同物品 時,一國能比他國生產更多的數量;或者是在相同的產 量下,一國能比他國使用更少的成本生產。 (2)比較利益法則:是指各國應生產「機會成本較小」的 產品,再藉由貿易互通有無,共享專業分工的利益。 (3)要素稟賦理論:又稱為H-O理論,貿易之所以發生,主 要是因為各國具有不同要素稟賦造成的,各國應該使用 相對便宜且豐富的生產要素,投入該要素並加以密集生 產商品,再透過買賣互通有無。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2.貿易利得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EFG的面積為貿易利得。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貿易條件 回首頁 17-1 17-2 是指一單位出口品在國際市場能換得的進口品數量,也等 於出口品的國際價格與進口品的國際價格比。 17-3 17-4 17-5 若TOT上升,表示以較少的出口量可以換得較多的進口 量,此時貿易條件改善;反之,若TOT下降,則表示貿 易條件惡化。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2 國際貿易政策  自由貿易 1.自由貿易的概念 政府應採取自由放任政策,不干涉各國交換商品與勞務的 過程,透過各國專業分工與開放貿易,將有利於參與貿易 的國家。 2.自由貿易的優點 (1)提高貿易利得,增進人民福利。 (2)充分利用資源,最有效率生產。 (3)促進國際分工,增加世界產出。 (4)降低生產成本,刺激技術進步。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自由貿易的缺點 回首頁 17-1 17-2 (1)壓迫國內初成長的產業,不利新興產業發展。 (2)威脅本國廠商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降低本國廠商獲利。 (3)國外產品如進行廉價傾銷,會威脅國內產業生存,導致 失業率上升,工資水準下降。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保護貿易 回首頁 17-1 17-2 1.保護貿易的概念 17-3 政府為了維持一國經濟發展和穩定,在貿易政策上會採取 某些特定的措施。 17-4 2.保護貿易的理由 (1)保護幼稚產業。 (2)為求國家安全或經濟安全。 (3)保護本國市場,提高就業水準。 (4)防止傾銷。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反傾銷稅 台灣在2002年加入WTO後,因為不少大陸廉價商品進口台 灣,衝擊本土廠商生存空間,其中低價毛巾傾銷台灣,造成台 灣本土毛巾製造商生計受損,經過業者結合提出「進口救濟」 申請,在經濟部聯合本土廠商與大陸代表進行探討分析後,於 2006年首次對大陸的進口毛巾實施「反傾銷稅」,稅率最高可 達248.2%(原本稅率僅為10.5%),即原價的2.5倍。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保護貿易的方式 1.關稅 是指政府對進出口產品課徵的稅。 2.補貼 是指政府透過財政措施給予某一產業之優惠,使該產業減 低成本 。 3.配額 是指在一段期間內,政府對某一種產品所能進口的最大數 量限制。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3 國際投資概述  國際投資的意義 是指一國國民或政府於不同國家或不同區域間的投資行為 ,亦即資本在國際間的移動。  國際投資的方式 1.直接投資(FDI) 是指直接握有他國企業的股權與經營管理權的國際投資型 態。 2.間接投資(FPI) 是指投資人將資金以購買有價證券或是貸款的方式,將資 本移往被投資國的一種行為。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熱錢 熱錢亦稱為流資或是游資,是指尋求在短期內獲得報酬的 流動資金。這類型的資金流動速度快,通常投資者(通常是以 投資機構為主)發現獲利機會,便會注入大筆資金。由於金額 往往過於龐大,會對當地市場的匯率、利率產生很大的影響, 因此不一定受到被投資國的歡迎。例如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 即是熱錢在亞洲各國流竄造成的衝擊。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4 外匯市場與匯率的決定  外匯 是指可以作為國際間支付的交易工具或對外國通貨請求權 。  匯率 不同國家使用貨幣的兌換比率稱為匯率。 1.直接匯率:又稱為收入匯率,是指一單位本國貨幣所能兌 換的外國貨幣數量。 2.間接匯率:又稱為支付匯率,是指一單位外國貨幣所能兌 換的本國貨幣數量。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名目匯率與實質匯率 名目匯率是指兩個國家貨幣間的兌換比率,並不考慮物價 因素,但名目匯率不易看出國家間的實質關係,因此若要了解 實際上台灣匯率在各國的影響,就必須以實質匯率來衡量。 17-1 17-2 17-3 17-4 17-5 實質匯率是指在計算匯率時,將兩個國家的物價列入考量, 表示一單位的外國商品可以兌換幾單位的本國商品。 上一頁 下一頁  匯率變動 1.匯率上升 表示本國貨幣貶值、外國貨幣升值,將有利於出口、不 利進口。 2.匯率下降 表示本國貨幣升值、外國貨幣貶值,將有利於進口、不 利出口。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外匯存底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台灣的外匯存底高居世界第四(2010年為止,前三名依序 為中國、日本與俄羅斯),一直是政府與國人深感驕傲的事實, 17-3 雖然外匯存底是國家財富的一部分,但是這並不表示台灣的國 17-4 家財富就是世界第四。央行的外匯存底亦是從外匯市場購得, 17-5 但與一般民眾不同的是,民眾是用自己的所得財富購買,而政 府可以藉由印製新台幣購買外匯,因此外匯存底並不是可以完 整反應一國財富的指標。 上一頁 下一頁 

Slide 1

貨幣與金融
17-1
17-2
17-3
17-4
17-5

國際貿易的基礎與利益
國際貿易政策
國際投資概述
外匯市場與匯率的決定
國際經貿組織與自由貿易區

17
CHAPTER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國際貿易的基礎與利益
 國際貿易的意義
是指國與國之間為了互通有無,從事商品或勞務交易的經
濟活動。

 國際貿易的發生原因
1.各地經濟資源稟賦不同
2.國與國之間生產要素缺乏流動性
3.製造產品所需的生產技術不同
4.對某項產品的供給或需求發生改變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國際貿易理論與貿易利得
1.國際貿易理論
(1)絕對利益法則:是指投入相同的生產要素生產相同物品
時,一國能比他國生產更多的數量;或者是在相同的產
量下,一國能比他國使用更少的成本生產。
(2)比較利益法則:是指各國應生產「機會成本較小」的
產品,再藉由貿易互通有無,共享專業分工的利益。
(3)要素稟賦理論:又稱為H-O理論,貿易之所以發生,主
要是因為各國具有不同要素稟賦造成的,各國應該使用
相對便宜且豐富的生產要素,投入該要素並加以密集生
產商品,再透過買賣互通有無。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2.貿易利得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EFG的面積為貿易利得。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貿易條件

回首頁

17-1
17-2

是指一單位出口品在國際市場能換得的進口品數量,也等
於出口品的國際價格與進口品的國際價格比。

17-3
17-4
17-5

若TOT上升,表示以較少的出口量可以換得較多的進口
量,此時貿易條件改善;反之,若TOT下降,則表示貿
易條件惡化。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2 國際貿易政策
 自由貿易
1.自由貿易的概念
政府應採取自由放任政策,不干涉各國交換商品與勞務的
過程,透過各國專業分工與開放貿易,將有利於參與貿易
的國家。
2.自由貿易的優點

(1)提高貿易利得,增進人民福利。
(2)充分利用資源,最有效率生產。
(3)促進國際分工,增加世界產出。
(4)降低生產成本,刺激技術進步。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自由貿易的缺點

回首頁

17-1
17-2

(1)壓迫國內初成長的產業,不利新興產業發展。
(2)威脅本國廠商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降低本國廠商獲利。
(3)國外產品如進行廉價傾銷,會威脅國內產業生存,導致
失業率上升,工資水準下降。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保護貿易

回首頁

17-1
17-2

1.保護貿易的概念

17-3

政府為了維持一國經濟發展和穩定,在貿易政策上會採取
某些特定的措施。

17-4

2.保護貿易的理由
(1)保護幼稚產業。
(2)為求國家安全或經濟安全。
(3)保護本國市場,提高就業水準。
(4)防止傾銷。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反傾銷稅
台灣在2002年加入WTO後,因為不少大陸廉價商品進口台
灣,衝擊本土廠商生存空間,其中低價毛巾傾銷台灣,造成台
灣本土毛巾製造商生計受損,經過業者結合提出「進口救濟」
申請,在經濟部聯合本土廠商與大陸代表進行探討分析後,於
2006年首次對大陸的進口毛巾實施「反傾銷稅」,稅率最高可
達248.2%(原本稅率僅為10.5%),即原價的2.5倍。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保護貿易的方式
1.關稅
是指政府對進出口產品課徵的稅。
2.補貼
是指政府透過財政措施給予某一產業之優惠,使該產業減
低成本 。
3.配額
是指在一段期間內,政府對某一種產品所能進口的最大數
量限制。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3 國際投資概述
 國際投資的意義
是指一國國民或政府於不同國家或不同區域間的投資行為
,亦即資本在國際間的移動。

 國際投資的方式
1.直接投資(FDI)
是指直接握有他國企業的股權與經營管理權的國際投資型
態。
2.間接投資(FPI)
是指投資人將資金以購買有價證券或是貸款的方式,將資
本移往被投資國的一種行為。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熱錢
熱錢亦稱為流資或是游資,是指尋求在短期內獲得報酬的
流動資金。這類型的資金流動速度快,通常投資者(通常是以
投資機構為主)發現獲利機會,便會注入大筆資金。由於金額
往往過於龐大,會對當地市場的匯率、利率產生很大的影響,
因此不一定受到被投資國的歡迎。例如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
即是熱錢在亞洲各國流竄造成的衝擊。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4 外匯市場與匯率的決定
 外匯
是指可以作為國際間支付的交易工具或對外國通貨請求權


 匯率
不同國家使用貨幣的兌換比率稱為匯率。
1.直接匯率:又稱為收入匯率,是指一單位本國貨幣所能兌
換的外國貨幣數量。
2.間接匯率:又稱為支付匯率,是指一單位外國貨幣所能兌
換的本國貨幣數量。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名目匯率與實質匯率
名目匯率是指兩個國家貨幣間的兌換比率,並不考慮物價
因素,但名目匯率不易看出國家間的實質關係,因此若要了解
實際上台灣匯率在各國的影響,就必須以實質匯率來衡量。

17-1
17-2

17-3
17-4
17-5

實質匯率是指在計算匯率時,將兩個國家的物價列入考量,
表示一單位的外國商品可以兌換幾單位的本國商品。

上一頁

下一頁

 匯率變動
1.匯率上升
表示本國貨幣貶值、外國貨幣升值,將有利於出口、不
利進口。
2.匯率下降
表示本國貨幣升值、外國貨幣貶值,將有利於進口、不
利出口。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外匯存底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台灣的外匯存底高居世界第四(2010年為止,前三名依序
為中國、日本與俄羅斯),一直是政府與國人深感驕傲的事實, 17-3
雖然外匯存底是國家財富的一部分,但是這並不表示台灣的國 17-4
家財富就是世界第四。央行的外匯存底亦是從外匯市場購得, 17-5
但與一般民眾不同的是,民眾是用自己的所得財富購買,而政
府可以藉由印製新台幣購買外匯,因此外匯存底並不是可以完
整反應一國財富的指標。

上一頁

下一頁

 外匯需求
1.外匯需求的項目
(1)支付進口商品與勞務之款項。
(2)本國國民到國外旅遊、洽公、留學等因素,在國外期
間的開銷。
(3)對外國政府或人民的移轉性支付。
(4)支付給外人投資的紅利或利息。
(5)本國資本的外流。
(6)本國央行購入外匯。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需求曲線
當匯率下降時,表示本國貨幣升值、外國貨幣貶值,本國
人民可以用較便宜的價格購買外幣。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外匯供給
1.外匯供給的項目
(1)本國商品與勞務的出口,為外匯供給最主要的部分。
(2)外國人到本國旅遊、洽公、留學等支出。
(3)外國政府或人民對本國的移轉性支出。

(4)本國人民投資國外所獲得的紅利或利息。
(5)外國資金投資本國金融市場。
(6)外國對本國之直接投資。

(7)外國償還向本國之借貸。
(8)本國央行賣出之外匯。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供給曲線
當匯率上升時,表示本國貨幣貶值、外國貨幣升值,本國
人民可以用較高的價格賣出外幣。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市場匯率之決定
均衡的匯率水準是由外匯的供給和需求共同決定的。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市場變動
(1)均衡匯率上升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2)均衡匯率下降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匯率制度
1.純粹浮動匯率制度
是指一國央行並未對其貨幣設定任何的匯率水準,任由外
匯市場上的供給與需求決定匯率水準。
2.固定匯率制度
是指央行將本國貨幣與某一外國貨幣的兌換比率,固定在
某一特定的水準上。
3.管理浮動匯率制度
又稱為污濁的浮動匯率制度,是以外匯市場的供需來決定
匯率,若匯率波動過大,央行可透過外匯市場操作,達到
穩定匯率的目的。為台灣現行的匯率制度。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台幣升破30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2011年初,隨著國際美元強勁彈升,新台幣對美元匯價正
式突破三十大關,創下近13年來的最高點,這也是中央銀行總 17-3
裁彭淮南上任以來的新台幣最高價。匯價每日激烈的變動,除 17-4
了影響台灣的出口競爭力,央行最擔憂的恐怕是熱錢大量湧入, 17-5
造成嚴重通貨膨脹,甚至資產泡沫,衝擊到人民的基本生活。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5 國際經貿組織與自由貿易區
 國際經貿組織
1.世界貿易組織(WTO)

(1)成立時間:於1995成立,其前身為關稅暨貿易總協定
(GATT) 。
(2)成立目的:確保國際自由貿易,透過多邊諮商建立規
範,降低會員國關稅與非關稅貿易障礙,為會員國提
供穩定及可預測的貿易環境。
(3)台灣與WTO之關係:我國於2002年以「台灣、澎湖、
金門及馬祖個別關稅領域」之名義正式成為WTO地144
個會員國。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WTO的基本精神
WTO條文對於國際貿易規範所涵蓋的範圍相當廣泛,其中
最惠國待遇、國民待遇、關稅原則對於世界貿易的迅速發展,
最為顯著,分別探討如下:

1. 最惠國待遇是指要求所有會員國在貿易關係中,都要給
予對方最好的待遇,這種不歧視的精神不僅能促進貿易自由化
的發展,更能避免間接受到第三國的限制。
2. 國民待遇是指其他國家的商品一旦跨越國境後,必須是
同為本國商品,享受和地主國商品完全相同的待遇,不必受到
租稅、優惠、規定等方面的歧視,而能降低貿易進行的障礙。
3. 關稅原則不僅有利於國際談判的進行,也較能夠監督國
際貿易上的執行情形。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61年成立。
(2)成立目的:幫助各成員國政府實現可持續性的經濟和
就業成長,生活水準上升,同時保持金融穩定,從而
對世界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89年成立。
(2)成立目的:希望各會員體部長之間的對話與協商,協
調亞太地區各經濟體的經貿政策,以促進亞太地區貿易
投資自由化與區域合作,維持區域成長與發展。
(3)台灣與WTO之關係:台灣於1991年以「中華台北」名
義加入。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區域經濟整合
所謂區域經濟整合(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是指在地
理上或區域上的鄰近國家共同參與,逐漸去除貿易障礙以及生
產要素移動上的限制。隨著全球化與區域化的發展,區域經濟
整合已經成為各國經濟發展的趨勢。相對地,未能參加整合的
國家則有陷入『邊緣化』的困境。國際間進行區域整合的主要
目的在於:
1.降低國與國之間的貨物關稅,促使區內國家的貿易量增
加。
2.生產資源的相互流通,將可大幅降低廠商的生產成本,
並提高國際競爭力。
3.有利於產業擴大其生產規模,並邁向國際。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4.吸引外資在區內投資,使外資不僅獲得相對廉價的生產
要素,還可以擴大其本身的消費市場,此舉也將提昇區內國家
間的經貿發展及經濟效益。

17-2

目前國際間重要的區域經濟整合組織如歐洲經濟聯盟、北
美自由貿易區、東南亞國家協會等,都對國際經貿發揮了極大
的影響力,以下將一一介紹。

17-5

17-3
17-4

上一頁

下一頁

 自由貿易區
1.歐洲聯盟(EU)

(1)成立時間:於1992年成立,其前身為1967年成立的歐
洲共同體。
(2)成立目的:促進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實現社會
經濟可持續發展,確保基本價值觀、加強國際合作。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不統一的歐元
一般而言,各國使用的貨幣是由各國政府統一印製發行,
然而歐元是由歐盟中央銀行與各歐元區國家的中央銀行負責管
理,只有正面(顯示面值部分)是相同的,稱為「共同面」,
背面則是由發行國各自決定,但只要是歐元,都能夠在所有地
區使用。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61年成立。
(2)成立目的:消除會員國之間的各項貿易障礙,促進會
員國之間的商品、勞務、與生產要素的自由移動。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94年式成立。
(2)成立目的:促進會員國間的經濟發展及文化教育合作
,且相互支援,以維持東南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17-3
17-4
17-5


Slide 2

貨幣與金融
17-1
17-2
17-3
17-4
17-5

國際貿易的基礎與利益
國際貿易政策
國際投資概述
外匯市場與匯率的決定
國際經貿組織與自由貿易區

17
CHAPTER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國際貿易的基礎與利益
 國際貿易的意義
是指國與國之間為了互通有無,從事商品或勞務交易的經
濟活動。

 國際貿易的發生原因
1.各地經濟資源稟賦不同
2.國與國之間生產要素缺乏流動性
3.製造產品所需的生產技術不同
4.對某項產品的供給或需求發生改變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國際貿易理論與貿易利得
1.國際貿易理論
(1)絕對利益法則:是指投入相同的生產要素生產相同物品
時,一國能比他國生產更多的數量;或者是在相同的產
量下,一國能比他國使用更少的成本生產。
(2)比較利益法則:是指各國應生產「機會成本較小」的
產品,再藉由貿易互通有無,共享專業分工的利益。
(3)要素稟賦理論:又稱為H-O理論,貿易之所以發生,主
要是因為各國具有不同要素稟賦造成的,各國應該使用
相對便宜且豐富的生產要素,投入該要素並加以密集生
產商品,再透過買賣互通有無。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2.貿易利得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EFG的面積為貿易利得。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貿易條件

回首頁

17-1
17-2

是指一單位出口品在國際市場能換得的進口品數量,也等
於出口品的國際價格與進口品的國際價格比。

17-3
17-4
17-5

若TOT上升,表示以較少的出口量可以換得較多的進口
量,此時貿易條件改善;反之,若TOT下降,則表示貿
易條件惡化。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2 國際貿易政策
 自由貿易
1.自由貿易的概念
政府應採取自由放任政策,不干涉各國交換商品與勞務的
過程,透過各國專業分工與開放貿易,將有利於參與貿易
的國家。
2.自由貿易的優點

(1)提高貿易利得,增進人民福利。
(2)充分利用資源,最有效率生產。
(3)促進國際分工,增加世界產出。
(4)降低生產成本,刺激技術進步。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自由貿易的缺點

回首頁

17-1
17-2

(1)壓迫國內初成長的產業,不利新興產業發展。
(2)威脅本國廠商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降低本國廠商獲利。
(3)國外產品如進行廉價傾銷,會威脅國內產業生存,導致
失業率上升,工資水準下降。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保護貿易

回首頁

17-1
17-2

1.保護貿易的概念

17-3

政府為了維持一國經濟發展和穩定,在貿易政策上會採取
某些特定的措施。

17-4

2.保護貿易的理由
(1)保護幼稚產業。
(2)為求國家安全或經濟安全。
(3)保護本國市場,提高就業水準。
(4)防止傾銷。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反傾銷稅
台灣在2002年加入WTO後,因為不少大陸廉價商品進口台
灣,衝擊本土廠商生存空間,其中低價毛巾傾銷台灣,造成台
灣本土毛巾製造商生計受損,經過業者結合提出「進口救濟」
申請,在經濟部聯合本土廠商與大陸代表進行探討分析後,於
2006年首次對大陸的進口毛巾實施「反傾銷稅」,稅率最高可
達248.2%(原本稅率僅為10.5%),即原價的2.5倍。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保護貿易的方式
1.關稅
是指政府對進出口產品課徵的稅。
2.補貼
是指政府透過財政措施給予某一產業之優惠,使該產業減
低成本 。
3.配額
是指在一段期間內,政府對某一種產品所能進口的最大數
量限制。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3 國際投資概述
 國際投資的意義
是指一國國民或政府於不同國家或不同區域間的投資行為
,亦即資本在國際間的移動。

 國際投資的方式
1.直接投資(FDI)
是指直接握有他國企業的股權與經營管理權的國際投資型
態。
2.間接投資(FPI)
是指投資人將資金以購買有價證券或是貸款的方式,將資
本移往被投資國的一種行為。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熱錢
熱錢亦稱為流資或是游資,是指尋求在短期內獲得報酬的
流動資金。這類型的資金流動速度快,通常投資者(通常是以
投資機構為主)發現獲利機會,便會注入大筆資金。由於金額
往往過於龐大,會對當地市場的匯率、利率產生很大的影響,
因此不一定受到被投資國的歡迎。例如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
即是熱錢在亞洲各國流竄造成的衝擊。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4 外匯市場與匯率的決定
 外匯
是指可以作為國際間支付的交易工具或對外國通貨請求權


 匯率
不同國家使用貨幣的兌換比率稱為匯率。
1.直接匯率:又稱為收入匯率,是指一單位本國貨幣所能兌
換的外國貨幣數量。
2.間接匯率:又稱為支付匯率,是指一單位外國貨幣所能兌
換的本國貨幣數量。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名目匯率與實質匯率
名目匯率是指兩個國家貨幣間的兌換比率,並不考慮物價
因素,但名目匯率不易看出國家間的實質關係,因此若要了解
實際上台灣匯率在各國的影響,就必須以實質匯率來衡量。

17-1
17-2

17-3
17-4
17-5

實質匯率是指在計算匯率時,將兩個國家的物價列入考量,
表示一單位的外國商品可以兌換幾單位的本國商品。

上一頁

下一頁

 匯率變動
1.匯率上升
表示本國貨幣貶值、外國貨幣升值,將有利於出口、不
利進口。
2.匯率下降
表示本國貨幣升值、外國貨幣貶值,將有利於進口、不
利出口。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外匯存底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台灣的外匯存底高居世界第四(2010年為止,前三名依序
為中國、日本與俄羅斯),一直是政府與國人深感驕傲的事實, 17-3
雖然外匯存底是國家財富的一部分,但是這並不表示台灣的國 17-4
家財富就是世界第四。央行的外匯存底亦是從外匯市場購得, 17-5
但與一般民眾不同的是,民眾是用自己的所得財富購買,而政
府可以藉由印製新台幣購買外匯,因此外匯存底並不是可以完
整反應一國財富的指標。

上一頁

下一頁

 外匯需求
1.外匯需求的項目
(1)支付進口商品與勞務之款項。
(2)本國國民到國外旅遊、洽公、留學等因素,在國外期
間的開銷。
(3)對外國政府或人民的移轉性支付。
(4)支付給外人投資的紅利或利息。
(5)本國資本的外流。
(6)本國央行購入外匯。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需求曲線
當匯率下降時,表示本國貨幣升值、外國貨幣貶值,本國
人民可以用較便宜的價格購買外幣。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外匯供給
1.外匯供給的項目
(1)本國商品與勞務的出口,為外匯供給最主要的部分。
(2)外國人到本國旅遊、洽公、留學等支出。
(3)外國政府或人民對本國的移轉性支出。

(4)本國人民投資國外所獲得的紅利或利息。
(5)外國資金投資本國金融市場。
(6)外國對本國之直接投資。

(7)外國償還向本國之借貸。
(8)本國央行賣出之外匯。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供給曲線
當匯率上升時,表示本國貨幣貶值、外國貨幣升值,本國
人民可以用較高的價格賣出外幣。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市場匯率之決定
均衡的匯率水準是由外匯的供給和需求共同決定的。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市場變動
(1)均衡匯率上升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2)均衡匯率下降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匯率制度
1.純粹浮動匯率制度
是指一國央行並未對其貨幣設定任何的匯率水準,任由外
匯市場上的供給與需求決定匯率水準。
2.固定匯率制度
是指央行將本國貨幣與某一外國貨幣的兌換比率,固定在
某一特定的水準上。
3.管理浮動匯率制度
又稱為污濁的浮動匯率制度,是以外匯市場的供需來決定
匯率,若匯率波動過大,央行可透過外匯市場操作,達到
穩定匯率的目的。為台灣現行的匯率制度。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台幣升破30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2011年初,隨著國際美元強勁彈升,新台幣對美元匯價正
式突破三十大關,創下近13年來的最高點,這也是中央銀行總 17-3
裁彭淮南上任以來的新台幣最高價。匯價每日激烈的變動,除 17-4
了影響台灣的出口競爭力,央行最擔憂的恐怕是熱錢大量湧入, 17-5
造成嚴重通貨膨脹,甚至資產泡沫,衝擊到人民的基本生活。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5 國際經貿組織與自由貿易區
 國際經貿組織
1.世界貿易組織(WTO)

(1)成立時間:於1995成立,其前身為關稅暨貿易總協定
(GATT) 。
(2)成立目的:確保國際自由貿易,透過多邊諮商建立規
範,降低會員國關稅與非關稅貿易障礙,為會員國提
供穩定及可預測的貿易環境。
(3)台灣與WTO之關係:我國於2002年以「台灣、澎湖、
金門及馬祖個別關稅領域」之名義正式成為WTO地144
個會員國。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WTO的基本精神
WTO條文對於國際貿易規範所涵蓋的範圍相當廣泛,其中
最惠國待遇、國民待遇、關稅原則對於世界貿易的迅速發展,
最為顯著,分別探討如下:

1. 最惠國待遇是指要求所有會員國在貿易關係中,都要給
予對方最好的待遇,這種不歧視的精神不僅能促進貿易自由化
的發展,更能避免間接受到第三國的限制。
2. 國民待遇是指其他國家的商品一旦跨越國境後,必須是
同為本國商品,享受和地主國商品完全相同的待遇,不必受到
租稅、優惠、規定等方面的歧視,而能降低貿易進行的障礙。
3. 關稅原則不僅有利於國際談判的進行,也較能夠監督國
際貿易上的執行情形。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61年成立。
(2)成立目的:幫助各成員國政府實現可持續性的經濟和
就業成長,生活水準上升,同時保持金融穩定,從而
對世界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89年成立。
(2)成立目的:希望各會員體部長之間的對話與協商,協
調亞太地區各經濟體的經貿政策,以促進亞太地區貿易
投資自由化與區域合作,維持區域成長與發展。
(3)台灣與WTO之關係:台灣於1991年以「中華台北」名
義加入。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區域經濟整合
所謂區域經濟整合(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是指在地
理上或區域上的鄰近國家共同參與,逐漸去除貿易障礙以及生
產要素移動上的限制。隨著全球化與區域化的發展,區域經濟
整合已經成為各國經濟發展的趨勢。相對地,未能參加整合的
國家則有陷入『邊緣化』的困境。國際間進行區域整合的主要
目的在於:
1.降低國與國之間的貨物關稅,促使區內國家的貿易量增
加。
2.生產資源的相互流通,將可大幅降低廠商的生產成本,
並提高國際競爭力。
3.有利於產業擴大其生產規模,並邁向國際。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4.吸引外資在區內投資,使外資不僅獲得相對廉價的生產
要素,還可以擴大其本身的消費市場,此舉也將提昇區內國家
間的經貿發展及經濟效益。

17-2

目前國際間重要的區域經濟整合組織如歐洲經濟聯盟、北
美自由貿易區、東南亞國家協會等,都對國際經貿發揮了極大
的影響力,以下將一一介紹。

17-5

17-3
17-4

上一頁

下一頁

 自由貿易區
1.歐洲聯盟(EU)

(1)成立時間:於1992年成立,其前身為1967年成立的歐
洲共同體。
(2)成立目的:促進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實現社會
經濟可持續發展,確保基本價值觀、加強國際合作。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不統一的歐元
一般而言,各國使用的貨幣是由各國政府統一印製發行,
然而歐元是由歐盟中央銀行與各歐元區國家的中央銀行負責管
理,只有正面(顯示面值部分)是相同的,稱為「共同面」,
背面則是由發行國各自決定,但只要是歐元,都能夠在所有地
區使用。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61年成立。
(2)成立目的:消除會員國之間的各項貿易障礙,促進會
員國之間的商品、勞務、與生產要素的自由移動。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94年式成立。
(2)成立目的:促進會員國間的經濟發展及文化教育合作
,且相互支援,以維持東南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17-3
17-4
17-5


Slide 3

貨幣與金融
17-1
17-2
17-3
17-4
17-5

國際貿易的基礎與利益
國際貿易政策
國際投資概述
外匯市場與匯率的決定
國際經貿組織與自由貿易區

17
CHAPTER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國際貿易的基礎與利益
 國際貿易的意義
是指國與國之間為了互通有無,從事商品或勞務交易的經
濟活動。

 國際貿易的發生原因
1.各地經濟資源稟賦不同
2.國與國之間生產要素缺乏流動性
3.製造產品所需的生產技術不同
4.對某項產品的供給或需求發生改變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國際貿易理論與貿易利得
1.國際貿易理論
(1)絕對利益法則:是指投入相同的生產要素生產相同物品
時,一國能比他國生產更多的數量;或者是在相同的產
量下,一國能比他國使用更少的成本生產。
(2)比較利益法則:是指各國應生產「機會成本較小」的
產品,再藉由貿易互通有無,共享專業分工的利益。
(3)要素稟賦理論:又稱為H-O理論,貿易之所以發生,主
要是因為各國具有不同要素稟賦造成的,各國應該使用
相對便宜且豐富的生產要素,投入該要素並加以密集生
產商品,再透過買賣互通有無。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2.貿易利得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EFG的面積為貿易利得。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貿易條件

回首頁

17-1
17-2

是指一單位出口品在國際市場能換得的進口品數量,也等
於出口品的國際價格與進口品的國際價格比。

17-3
17-4
17-5

若TOT上升,表示以較少的出口量可以換得較多的進口
量,此時貿易條件改善;反之,若TOT下降,則表示貿
易條件惡化。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2 國際貿易政策
 自由貿易
1.自由貿易的概念
政府應採取自由放任政策,不干涉各國交換商品與勞務的
過程,透過各國專業分工與開放貿易,將有利於參與貿易
的國家。
2.自由貿易的優點

(1)提高貿易利得,增進人民福利。
(2)充分利用資源,最有效率生產。
(3)促進國際分工,增加世界產出。
(4)降低生產成本,刺激技術進步。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自由貿易的缺點

回首頁

17-1
17-2

(1)壓迫國內初成長的產業,不利新興產業發展。
(2)威脅本國廠商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降低本國廠商獲利。
(3)國外產品如進行廉價傾銷,會威脅國內產業生存,導致
失業率上升,工資水準下降。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保護貿易

回首頁

17-1
17-2

1.保護貿易的概念

17-3

政府為了維持一國經濟發展和穩定,在貿易政策上會採取
某些特定的措施。

17-4

2.保護貿易的理由
(1)保護幼稚產業。
(2)為求國家安全或經濟安全。
(3)保護本國市場,提高就業水準。
(4)防止傾銷。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反傾銷稅
台灣在2002年加入WTO後,因為不少大陸廉價商品進口台
灣,衝擊本土廠商生存空間,其中低價毛巾傾銷台灣,造成台
灣本土毛巾製造商生計受損,經過業者結合提出「進口救濟」
申請,在經濟部聯合本土廠商與大陸代表進行探討分析後,於
2006年首次對大陸的進口毛巾實施「反傾銷稅」,稅率最高可
達248.2%(原本稅率僅為10.5%),即原價的2.5倍。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保護貿易的方式
1.關稅
是指政府對進出口產品課徵的稅。
2.補貼
是指政府透過財政措施給予某一產業之優惠,使該產業減
低成本 。
3.配額
是指在一段期間內,政府對某一種產品所能進口的最大數
量限制。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3 國際投資概述
 國際投資的意義
是指一國國民或政府於不同國家或不同區域間的投資行為
,亦即資本在國際間的移動。

 國際投資的方式
1.直接投資(FDI)
是指直接握有他國企業的股權與經營管理權的國際投資型
態。
2.間接投資(FPI)
是指投資人將資金以購買有價證券或是貸款的方式,將資
本移往被投資國的一種行為。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熱錢
熱錢亦稱為流資或是游資,是指尋求在短期內獲得報酬的
流動資金。這類型的資金流動速度快,通常投資者(通常是以
投資機構為主)發現獲利機會,便會注入大筆資金。由於金額
往往過於龐大,會對當地市場的匯率、利率產生很大的影響,
因此不一定受到被投資國的歡迎。例如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
即是熱錢在亞洲各國流竄造成的衝擊。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4 外匯市場與匯率的決定
 外匯
是指可以作為國際間支付的交易工具或對外國通貨請求權


 匯率
不同國家使用貨幣的兌換比率稱為匯率。
1.直接匯率:又稱為收入匯率,是指一單位本國貨幣所能兌
換的外國貨幣數量。
2.間接匯率:又稱為支付匯率,是指一單位外國貨幣所能兌
換的本國貨幣數量。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名目匯率與實質匯率
名目匯率是指兩個國家貨幣間的兌換比率,並不考慮物價
因素,但名目匯率不易看出國家間的實質關係,因此若要了解
實際上台灣匯率在各國的影響,就必須以實質匯率來衡量。

17-1
17-2

17-3
17-4
17-5

實質匯率是指在計算匯率時,將兩個國家的物價列入考量,
表示一單位的外國商品可以兌換幾單位的本國商品。

上一頁

下一頁

 匯率變動
1.匯率上升
表示本國貨幣貶值、外國貨幣升值,將有利於出口、不
利進口。
2.匯率下降
表示本國貨幣升值、外國貨幣貶值,將有利於進口、不
利出口。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外匯存底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台灣的外匯存底高居世界第四(2010年為止,前三名依序
為中國、日本與俄羅斯),一直是政府與國人深感驕傲的事實, 17-3
雖然外匯存底是國家財富的一部分,但是這並不表示台灣的國 17-4
家財富就是世界第四。央行的外匯存底亦是從外匯市場購得, 17-5
但與一般民眾不同的是,民眾是用自己的所得財富購買,而政
府可以藉由印製新台幣購買外匯,因此外匯存底並不是可以完
整反應一國財富的指標。

上一頁

下一頁

 外匯需求
1.外匯需求的項目
(1)支付進口商品與勞務之款項。
(2)本國國民到國外旅遊、洽公、留學等因素,在國外期
間的開銷。
(3)對外國政府或人民的移轉性支付。
(4)支付給外人投資的紅利或利息。
(5)本國資本的外流。
(6)本國央行購入外匯。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需求曲線
當匯率下降時,表示本國貨幣升值、外國貨幣貶值,本國
人民可以用較便宜的價格購買外幣。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外匯供給
1.外匯供給的項目
(1)本國商品與勞務的出口,為外匯供給最主要的部分。
(2)外國人到本國旅遊、洽公、留學等支出。
(3)外國政府或人民對本國的移轉性支出。

(4)本國人民投資國外所獲得的紅利或利息。
(5)外國資金投資本國金融市場。
(6)外國對本國之直接投資。

(7)外國償還向本國之借貸。
(8)本國央行賣出之外匯。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供給曲線
當匯率上升時,表示本國貨幣貶值、外國貨幣升值,本國
人民可以用較高的價格賣出外幣。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市場匯率之決定
均衡的匯率水準是由外匯的供給和需求共同決定的。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市場變動
(1)均衡匯率上升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2)均衡匯率下降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匯率制度
1.純粹浮動匯率制度
是指一國央行並未對其貨幣設定任何的匯率水準,任由外
匯市場上的供給與需求決定匯率水準。
2.固定匯率制度
是指央行將本國貨幣與某一外國貨幣的兌換比率,固定在
某一特定的水準上。
3.管理浮動匯率制度
又稱為污濁的浮動匯率制度,是以外匯市場的供需來決定
匯率,若匯率波動過大,央行可透過外匯市場操作,達到
穩定匯率的目的。為台灣現行的匯率制度。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台幣升破30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2011年初,隨著國際美元強勁彈升,新台幣對美元匯價正
式突破三十大關,創下近13年來的最高點,這也是中央銀行總 17-3
裁彭淮南上任以來的新台幣最高價。匯價每日激烈的變動,除 17-4
了影響台灣的出口競爭力,央行最擔憂的恐怕是熱錢大量湧入, 17-5
造成嚴重通貨膨脹,甚至資產泡沫,衝擊到人民的基本生活。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5 國際經貿組織與自由貿易區
 國際經貿組織
1.世界貿易組織(WTO)

(1)成立時間:於1995成立,其前身為關稅暨貿易總協定
(GATT) 。
(2)成立目的:確保國際自由貿易,透過多邊諮商建立規
範,降低會員國關稅與非關稅貿易障礙,為會員國提
供穩定及可預測的貿易環境。
(3)台灣與WTO之關係:我國於2002年以「台灣、澎湖、
金門及馬祖個別關稅領域」之名義正式成為WTO地144
個會員國。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WTO的基本精神
WTO條文對於國際貿易規範所涵蓋的範圍相當廣泛,其中
最惠國待遇、國民待遇、關稅原則對於世界貿易的迅速發展,
最為顯著,分別探討如下:

1. 最惠國待遇是指要求所有會員國在貿易關係中,都要給
予對方最好的待遇,這種不歧視的精神不僅能促進貿易自由化
的發展,更能避免間接受到第三國的限制。
2. 國民待遇是指其他國家的商品一旦跨越國境後,必須是
同為本國商品,享受和地主國商品完全相同的待遇,不必受到
租稅、優惠、規定等方面的歧視,而能降低貿易進行的障礙。
3. 關稅原則不僅有利於國際談判的進行,也較能夠監督國
際貿易上的執行情形。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61年成立。
(2)成立目的:幫助各成員國政府實現可持續性的經濟和
就業成長,生活水準上升,同時保持金融穩定,從而
對世界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89年成立。
(2)成立目的:希望各會員體部長之間的對話與協商,協
調亞太地區各經濟體的經貿政策,以促進亞太地區貿易
投資自由化與區域合作,維持區域成長與發展。
(3)台灣與WTO之關係:台灣於1991年以「中華台北」名
義加入。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區域經濟整合
所謂區域經濟整合(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是指在地
理上或區域上的鄰近國家共同參與,逐漸去除貿易障礙以及生
產要素移動上的限制。隨著全球化與區域化的發展,區域經濟
整合已經成為各國經濟發展的趨勢。相對地,未能參加整合的
國家則有陷入『邊緣化』的困境。國際間進行區域整合的主要
目的在於:
1.降低國與國之間的貨物關稅,促使區內國家的貿易量增
加。
2.生產資源的相互流通,將可大幅降低廠商的生產成本,
並提高國際競爭力。
3.有利於產業擴大其生產規模,並邁向國際。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4.吸引外資在區內投資,使外資不僅獲得相對廉價的生產
要素,還可以擴大其本身的消費市場,此舉也將提昇區內國家
間的經貿發展及經濟效益。

17-2

目前國際間重要的區域經濟整合組織如歐洲經濟聯盟、北
美自由貿易區、東南亞國家協會等,都對國際經貿發揮了極大
的影響力,以下將一一介紹。

17-5

17-3
17-4

上一頁

下一頁

 自由貿易區
1.歐洲聯盟(EU)

(1)成立時間:於1992年成立,其前身為1967年成立的歐
洲共同體。
(2)成立目的:促進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實現社會
經濟可持續發展,確保基本價值觀、加強國際合作。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不統一的歐元
一般而言,各國使用的貨幣是由各國政府統一印製發行,
然而歐元是由歐盟中央銀行與各歐元區國家的中央銀行負責管
理,只有正面(顯示面值部分)是相同的,稱為「共同面」,
背面則是由發行國各自決定,但只要是歐元,都能夠在所有地
區使用。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61年成立。
(2)成立目的:消除會員國之間的各項貿易障礙,促進會
員國之間的商品、勞務、與生產要素的自由移動。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94年式成立。
(2)成立目的:促進會員國間的經濟發展及文化教育合作
,且相互支援,以維持東南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17-3
17-4
17-5


Slide 4

貨幣與金融
17-1
17-2
17-3
17-4
17-5

國際貿易的基礎與利益
國際貿易政策
國際投資概述
外匯市場與匯率的決定
國際經貿組織與自由貿易區

17
CHAPTER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國際貿易的基礎與利益
 國際貿易的意義
是指國與國之間為了互通有無,從事商品或勞務交易的經
濟活動。

 國際貿易的發生原因
1.各地經濟資源稟賦不同
2.國與國之間生產要素缺乏流動性
3.製造產品所需的生產技術不同
4.對某項產品的供給或需求發生改變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國際貿易理論與貿易利得
1.國際貿易理論
(1)絕對利益法則:是指投入相同的生產要素生產相同物品
時,一國能比他國生產更多的數量;或者是在相同的產
量下,一國能比他國使用更少的成本生產。
(2)比較利益法則:是指各國應生產「機會成本較小」的
產品,再藉由貿易互通有無,共享專業分工的利益。
(3)要素稟賦理論:又稱為H-O理論,貿易之所以發生,主
要是因為各國具有不同要素稟賦造成的,各國應該使用
相對便宜且豐富的生產要素,投入該要素並加以密集生
產商品,再透過買賣互通有無。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2.貿易利得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EFG的面積為貿易利得。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貿易條件

回首頁

17-1
17-2

是指一單位出口品在國際市場能換得的進口品數量,也等
於出口品的國際價格與進口品的國際價格比。

17-3
17-4
17-5

若TOT上升,表示以較少的出口量可以換得較多的進口
量,此時貿易條件改善;反之,若TOT下降,則表示貿
易條件惡化。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2 國際貿易政策
 自由貿易
1.自由貿易的概念
政府應採取自由放任政策,不干涉各國交換商品與勞務的
過程,透過各國專業分工與開放貿易,將有利於參與貿易
的國家。
2.自由貿易的優點

(1)提高貿易利得,增進人民福利。
(2)充分利用資源,最有效率生產。
(3)促進國際分工,增加世界產出。
(4)降低生產成本,刺激技術進步。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自由貿易的缺點

回首頁

17-1
17-2

(1)壓迫國內初成長的產業,不利新興產業發展。
(2)威脅本國廠商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降低本國廠商獲利。
(3)國外產品如進行廉價傾銷,會威脅國內產業生存,導致
失業率上升,工資水準下降。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保護貿易

回首頁

17-1
17-2

1.保護貿易的概念

17-3

政府為了維持一國經濟發展和穩定,在貿易政策上會採取
某些特定的措施。

17-4

2.保護貿易的理由
(1)保護幼稚產業。
(2)為求國家安全或經濟安全。
(3)保護本國市場,提高就業水準。
(4)防止傾銷。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反傾銷稅
台灣在2002年加入WTO後,因為不少大陸廉價商品進口台
灣,衝擊本土廠商生存空間,其中低價毛巾傾銷台灣,造成台
灣本土毛巾製造商生計受損,經過業者結合提出「進口救濟」
申請,在經濟部聯合本土廠商與大陸代表進行探討分析後,於
2006年首次對大陸的進口毛巾實施「反傾銷稅」,稅率最高可
達248.2%(原本稅率僅為10.5%),即原價的2.5倍。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保護貿易的方式
1.關稅
是指政府對進出口產品課徵的稅。
2.補貼
是指政府透過財政措施給予某一產業之優惠,使該產業減
低成本 。
3.配額
是指在一段期間內,政府對某一種產品所能進口的最大數
量限制。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3 國際投資概述
 國際投資的意義
是指一國國民或政府於不同國家或不同區域間的投資行為
,亦即資本在國際間的移動。

 國際投資的方式
1.直接投資(FDI)
是指直接握有他國企業的股權與經營管理權的國際投資型
態。
2.間接投資(FPI)
是指投資人將資金以購買有價證券或是貸款的方式,將資
本移往被投資國的一種行為。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熱錢
熱錢亦稱為流資或是游資,是指尋求在短期內獲得報酬的
流動資金。這類型的資金流動速度快,通常投資者(通常是以
投資機構為主)發現獲利機會,便會注入大筆資金。由於金額
往往過於龐大,會對當地市場的匯率、利率產生很大的影響,
因此不一定受到被投資國的歡迎。例如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
即是熱錢在亞洲各國流竄造成的衝擊。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4 外匯市場與匯率的決定
 外匯
是指可以作為國際間支付的交易工具或對外國通貨請求權


 匯率
不同國家使用貨幣的兌換比率稱為匯率。
1.直接匯率:又稱為收入匯率,是指一單位本國貨幣所能兌
換的外國貨幣數量。
2.間接匯率:又稱為支付匯率,是指一單位外國貨幣所能兌
換的本國貨幣數量。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名目匯率與實質匯率
名目匯率是指兩個國家貨幣間的兌換比率,並不考慮物價
因素,但名目匯率不易看出國家間的實質關係,因此若要了解
實際上台灣匯率在各國的影響,就必須以實質匯率來衡量。

17-1
17-2

17-3
17-4
17-5

實質匯率是指在計算匯率時,將兩個國家的物價列入考量,
表示一單位的外國商品可以兌換幾單位的本國商品。

上一頁

下一頁

 匯率變動
1.匯率上升
表示本國貨幣貶值、外國貨幣升值,將有利於出口、不
利進口。
2.匯率下降
表示本國貨幣升值、外國貨幣貶值,將有利於進口、不
利出口。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外匯存底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台灣的外匯存底高居世界第四(2010年為止,前三名依序
為中國、日本與俄羅斯),一直是政府與國人深感驕傲的事實, 17-3
雖然外匯存底是國家財富的一部分,但是這並不表示台灣的國 17-4
家財富就是世界第四。央行的外匯存底亦是從外匯市場購得, 17-5
但與一般民眾不同的是,民眾是用自己的所得財富購買,而政
府可以藉由印製新台幣購買外匯,因此外匯存底並不是可以完
整反應一國財富的指標。

上一頁

下一頁

 外匯需求
1.外匯需求的項目
(1)支付進口商品與勞務之款項。
(2)本國國民到國外旅遊、洽公、留學等因素,在國外期
間的開銷。
(3)對外國政府或人民的移轉性支付。
(4)支付給外人投資的紅利或利息。
(5)本國資本的外流。
(6)本國央行購入外匯。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需求曲線
當匯率下降時,表示本國貨幣升值、外國貨幣貶值,本國
人民可以用較便宜的價格購買外幣。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外匯供給
1.外匯供給的項目
(1)本國商品與勞務的出口,為外匯供給最主要的部分。
(2)外國人到本國旅遊、洽公、留學等支出。
(3)外國政府或人民對本國的移轉性支出。

(4)本國人民投資國外所獲得的紅利或利息。
(5)外國資金投資本國金融市場。
(6)外國對本國之直接投資。

(7)外國償還向本國之借貸。
(8)本國央行賣出之外匯。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供給曲線
當匯率上升時,表示本國貨幣貶值、外國貨幣升值,本國
人民可以用較高的價格賣出外幣。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市場匯率之決定
均衡的匯率水準是由外匯的供給和需求共同決定的。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市場變動
(1)均衡匯率上升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2)均衡匯率下降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匯率制度
1.純粹浮動匯率制度
是指一國央行並未對其貨幣設定任何的匯率水準,任由外
匯市場上的供給與需求決定匯率水準。
2.固定匯率制度
是指央行將本國貨幣與某一外國貨幣的兌換比率,固定在
某一特定的水準上。
3.管理浮動匯率制度
又稱為污濁的浮動匯率制度,是以外匯市場的供需來決定
匯率,若匯率波動過大,央行可透過外匯市場操作,達到
穩定匯率的目的。為台灣現行的匯率制度。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台幣升破30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2011年初,隨著國際美元強勁彈升,新台幣對美元匯價正
式突破三十大關,創下近13年來的最高點,這也是中央銀行總 17-3
裁彭淮南上任以來的新台幣最高價。匯價每日激烈的變動,除 17-4
了影響台灣的出口競爭力,央行最擔憂的恐怕是熱錢大量湧入, 17-5
造成嚴重通貨膨脹,甚至資產泡沫,衝擊到人民的基本生活。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5 國際經貿組織與自由貿易區
 國際經貿組織
1.世界貿易組織(WTO)

(1)成立時間:於1995成立,其前身為關稅暨貿易總協定
(GATT) 。
(2)成立目的:確保國際自由貿易,透過多邊諮商建立規
範,降低會員國關稅與非關稅貿易障礙,為會員國提
供穩定及可預測的貿易環境。
(3)台灣與WTO之關係:我國於2002年以「台灣、澎湖、
金門及馬祖個別關稅領域」之名義正式成為WTO地144
個會員國。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WTO的基本精神
WTO條文對於國際貿易規範所涵蓋的範圍相當廣泛,其中
最惠國待遇、國民待遇、關稅原則對於世界貿易的迅速發展,
最為顯著,分別探討如下:

1. 最惠國待遇是指要求所有會員國在貿易關係中,都要給
予對方最好的待遇,這種不歧視的精神不僅能促進貿易自由化
的發展,更能避免間接受到第三國的限制。
2. 國民待遇是指其他國家的商品一旦跨越國境後,必須是
同為本國商品,享受和地主國商品完全相同的待遇,不必受到
租稅、優惠、規定等方面的歧視,而能降低貿易進行的障礙。
3. 關稅原則不僅有利於國際談判的進行,也較能夠監督國
際貿易上的執行情形。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61年成立。
(2)成立目的:幫助各成員國政府實現可持續性的經濟和
就業成長,生活水準上升,同時保持金融穩定,從而
對世界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89年成立。
(2)成立目的:希望各會員體部長之間的對話與協商,協
調亞太地區各經濟體的經貿政策,以促進亞太地區貿易
投資自由化與區域合作,維持區域成長與發展。
(3)台灣與WTO之關係:台灣於1991年以「中華台北」名
義加入。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區域經濟整合
所謂區域經濟整合(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是指在地
理上或區域上的鄰近國家共同參與,逐漸去除貿易障礙以及生
產要素移動上的限制。隨著全球化與區域化的發展,區域經濟
整合已經成為各國經濟發展的趨勢。相對地,未能參加整合的
國家則有陷入『邊緣化』的困境。國際間進行區域整合的主要
目的在於:
1.降低國與國之間的貨物關稅,促使區內國家的貿易量增
加。
2.生產資源的相互流通,將可大幅降低廠商的生產成本,
並提高國際競爭力。
3.有利於產業擴大其生產規模,並邁向國際。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4.吸引外資在區內投資,使外資不僅獲得相對廉價的生產
要素,還可以擴大其本身的消費市場,此舉也將提昇區內國家
間的經貿發展及經濟效益。

17-2

目前國際間重要的區域經濟整合組織如歐洲經濟聯盟、北
美自由貿易區、東南亞國家協會等,都對國際經貿發揮了極大
的影響力,以下將一一介紹。

17-5

17-3
17-4

上一頁

下一頁

 自由貿易區
1.歐洲聯盟(EU)

(1)成立時間:於1992年成立,其前身為1967年成立的歐
洲共同體。
(2)成立目的:促進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實現社會
經濟可持續發展,確保基本價值觀、加強國際合作。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不統一的歐元
一般而言,各國使用的貨幣是由各國政府統一印製發行,
然而歐元是由歐盟中央銀行與各歐元區國家的中央銀行負責管
理,只有正面(顯示面值部分)是相同的,稱為「共同面」,
背面則是由發行國各自決定,但只要是歐元,都能夠在所有地
區使用。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61年成立。
(2)成立目的:消除會員國之間的各項貿易障礙,促進會
員國之間的商品、勞務、與生產要素的自由移動。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94年式成立。
(2)成立目的:促進會員國間的經濟發展及文化教育合作
,且相互支援,以維持東南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17-3
17-4
17-5


Slide 5

貨幣與金融
17-1
17-2
17-3
17-4
17-5

國際貿易的基礎與利益
國際貿易政策
國際投資概述
外匯市場與匯率的決定
國際經貿組織與自由貿易區

17
CHAPTER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國際貿易的基礎與利益
 國際貿易的意義
是指國與國之間為了互通有無,從事商品或勞務交易的經
濟活動。

 國際貿易的發生原因
1.各地經濟資源稟賦不同
2.國與國之間生產要素缺乏流動性
3.製造產品所需的生產技術不同
4.對某項產品的供給或需求發生改變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國際貿易理論與貿易利得
1.國際貿易理論
(1)絕對利益法則:是指投入相同的生產要素生產相同物品
時,一國能比他國生產更多的數量;或者是在相同的產
量下,一國能比他國使用更少的成本生產。
(2)比較利益法則:是指各國應生產「機會成本較小」的
產品,再藉由貿易互通有無,共享專業分工的利益。
(3)要素稟賦理論:又稱為H-O理論,貿易之所以發生,主
要是因為各國具有不同要素稟賦造成的,各國應該使用
相對便宜且豐富的生產要素,投入該要素並加以密集生
產商品,再透過買賣互通有無。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2.貿易利得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EFG的面積為貿易利得。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貿易條件

回首頁

17-1
17-2

是指一單位出口品在國際市場能換得的進口品數量,也等
於出口品的國際價格與進口品的國際價格比。

17-3
17-4
17-5

若TOT上升,表示以較少的出口量可以換得較多的進口
量,此時貿易條件改善;反之,若TOT下降,則表示貿
易條件惡化。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2 國際貿易政策
 自由貿易
1.自由貿易的概念
政府應採取自由放任政策,不干涉各國交換商品與勞務的
過程,透過各國專業分工與開放貿易,將有利於參與貿易
的國家。
2.自由貿易的優點

(1)提高貿易利得,增進人民福利。
(2)充分利用資源,最有效率生產。
(3)促進國際分工,增加世界產出。
(4)降低生產成本,刺激技術進步。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自由貿易的缺點

回首頁

17-1
17-2

(1)壓迫國內初成長的產業,不利新興產業發展。
(2)威脅本國廠商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降低本國廠商獲利。
(3)國外產品如進行廉價傾銷,會威脅國內產業生存,導致
失業率上升,工資水準下降。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保護貿易

回首頁

17-1
17-2

1.保護貿易的概念

17-3

政府為了維持一國經濟發展和穩定,在貿易政策上會採取
某些特定的措施。

17-4

2.保護貿易的理由
(1)保護幼稚產業。
(2)為求國家安全或經濟安全。
(3)保護本國市場,提高就業水準。
(4)防止傾銷。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反傾銷稅
台灣在2002年加入WTO後,因為不少大陸廉價商品進口台
灣,衝擊本土廠商生存空間,其中低價毛巾傾銷台灣,造成台
灣本土毛巾製造商生計受損,經過業者結合提出「進口救濟」
申請,在經濟部聯合本土廠商與大陸代表進行探討分析後,於
2006年首次對大陸的進口毛巾實施「反傾銷稅」,稅率最高可
達248.2%(原本稅率僅為10.5%),即原價的2.5倍。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保護貿易的方式
1.關稅
是指政府對進出口產品課徵的稅。
2.補貼
是指政府透過財政措施給予某一產業之優惠,使該產業減
低成本 。
3.配額
是指在一段期間內,政府對某一種產品所能進口的最大數
量限制。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3 國際投資概述
 國際投資的意義
是指一國國民或政府於不同國家或不同區域間的投資行為
,亦即資本在國際間的移動。

 國際投資的方式
1.直接投資(FDI)
是指直接握有他國企業的股權與經營管理權的國際投資型
態。
2.間接投資(FPI)
是指投資人將資金以購買有價證券或是貸款的方式,將資
本移往被投資國的一種行為。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熱錢
熱錢亦稱為流資或是游資,是指尋求在短期內獲得報酬的
流動資金。這類型的資金流動速度快,通常投資者(通常是以
投資機構為主)發現獲利機會,便會注入大筆資金。由於金額
往往過於龐大,會對當地市場的匯率、利率產生很大的影響,
因此不一定受到被投資國的歡迎。例如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
即是熱錢在亞洲各國流竄造成的衝擊。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4 外匯市場與匯率的決定
 外匯
是指可以作為國際間支付的交易工具或對外國通貨請求權


 匯率
不同國家使用貨幣的兌換比率稱為匯率。
1.直接匯率:又稱為收入匯率,是指一單位本國貨幣所能兌
換的外國貨幣數量。
2.間接匯率:又稱為支付匯率,是指一單位外國貨幣所能兌
換的本國貨幣數量。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名目匯率與實質匯率
名目匯率是指兩個國家貨幣間的兌換比率,並不考慮物價
因素,但名目匯率不易看出國家間的實質關係,因此若要了解
實際上台灣匯率在各國的影響,就必須以實質匯率來衡量。

17-1
17-2

17-3
17-4
17-5

實質匯率是指在計算匯率時,將兩個國家的物價列入考量,
表示一單位的外國商品可以兌換幾單位的本國商品。

上一頁

下一頁

 匯率變動
1.匯率上升
表示本國貨幣貶值、外國貨幣升值,將有利於出口、不
利進口。
2.匯率下降
表示本國貨幣升值、外國貨幣貶值,將有利於進口、不
利出口。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外匯存底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台灣的外匯存底高居世界第四(2010年為止,前三名依序
為中國、日本與俄羅斯),一直是政府與國人深感驕傲的事實, 17-3
雖然外匯存底是國家財富的一部分,但是這並不表示台灣的國 17-4
家財富就是世界第四。央行的外匯存底亦是從外匯市場購得, 17-5
但與一般民眾不同的是,民眾是用自己的所得財富購買,而政
府可以藉由印製新台幣購買外匯,因此外匯存底並不是可以完
整反應一國財富的指標。

上一頁

下一頁

 外匯需求
1.外匯需求的項目
(1)支付進口商品與勞務之款項。
(2)本國國民到國外旅遊、洽公、留學等因素,在國外期
間的開銷。
(3)對外國政府或人民的移轉性支付。
(4)支付給外人投資的紅利或利息。
(5)本國資本的外流。
(6)本國央行購入外匯。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需求曲線
當匯率下降時,表示本國貨幣升值、外國貨幣貶值,本國
人民可以用較便宜的價格購買外幣。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外匯供給
1.外匯供給的項目
(1)本國商品與勞務的出口,為外匯供給最主要的部分。
(2)外國人到本國旅遊、洽公、留學等支出。
(3)外國政府或人民對本國的移轉性支出。

(4)本國人民投資國外所獲得的紅利或利息。
(5)外國資金投資本國金融市場。
(6)外國對本國之直接投資。

(7)外國償還向本國之借貸。
(8)本國央行賣出之外匯。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供給曲線
當匯率上升時,表示本國貨幣貶值、外國貨幣升值,本國
人民可以用較高的價格賣出外幣。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市場匯率之決定
均衡的匯率水準是由外匯的供給和需求共同決定的。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市場變動
(1)均衡匯率上升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2)均衡匯率下降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匯率制度
1.純粹浮動匯率制度
是指一國央行並未對其貨幣設定任何的匯率水準,任由外
匯市場上的供給與需求決定匯率水準。
2.固定匯率制度
是指央行將本國貨幣與某一外國貨幣的兌換比率,固定在
某一特定的水準上。
3.管理浮動匯率制度
又稱為污濁的浮動匯率制度,是以外匯市場的供需來決定
匯率,若匯率波動過大,央行可透過外匯市場操作,達到
穩定匯率的目的。為台灣現行的匯率制度。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台幣升破30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2011年初,隨著國際美元強勁彈升,新台幣對美元匯價正
式突破三十大關,創下近13年來的最高點,這也是中央銀行總 17-3
裁彭淮南上任以來的新台幣最高價。匯價每日激烈的變動,除 17-4
了影響台灣的出口競爭力,央行最擔憂的恐怕是熱錢大量湧入, 17-5
造成嚴重通貨膨脹,甚至資產泡沫,衝擊到人民的基本生活。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5 國際經貿組織與自由貿易區
 國際經貿組織
1.世界貿易組織(WTO)

(1)成立時間:於1995成立,其前身為關稅暨貿易總協定
(GATT) 。
(2)成立目的:確保國際自由貿易,透過多邊諮商建立規
範,降低會員國關稅與非關稅貿易障礙,為會員國提
供穩定及可預測的貿易環境。
(3)台灣與WTO之關係:我國於2002年以「台灣、澎湖、
金門及馬祖個別關稅領域」之名義正式成為WTO地144
個會員國。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WTO的基本精神
WTO條文對於國際貿易規範所涵蓋的範圍相當廣泛,其中
最惠國待遇、國民待遇、關稅原則對於世界貿易的迅速發展,
最為顯著,分別探討如下:

1. 最惠國待遇是指要求所有會員國在貿易關係中,都要給
予對方最好的待遇,這種不歧視的精神不僅能促進貿易自由化
的發展,更能避免間接受到第三國的限制。
2. 國民待遇是指其他國家的商品一旦跨越國境後,必須是
同為本國商品,享受和地主國商品完全相同的待遇,不必受到
租稅、優惠、規定等方面的歧視,而能降低貿易進行的障礙。
3. 關稅原則不僅有利於國際談判的進行,也較能夠監督國
際貿易上的執行情形。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61年成立。
(2)成立目的:幫助各成員國政府實現可持續性的經濟和
就業成長,生活水準上升,同時保持金融穩定,從而
對世界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89年成立。
(2)成立目的:希望各會員體部長之間的對話與協商,協
調亞太地區各經濟體的經貿政策,以促進亞太地區貿易
投資自由化與區域合作,維持區域成長與發展。
(3)台灣與WTO之關係:台灣於1991年以「中華台北」名
義加入。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區域經濟整合
所謂區域經濟整合(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是指在地
理上或區域上的鄰近國家共同參與,逐漸去除貿易障礙以及生
產要素移動上的限制。隨著全球化與區域化的發展,區域經濟
整合已經成為各國經濟發展的趨勢。相對地,未能參加整合的
國家則有陷入『邊緣化』的困境。國際間進行區域整合的主要
目的在於:
1.降低國與國之間的貨物關稅,促使區內國家的貿易量增
加。
2.生產資源的相互流通,將可大幅降低廠商的生產成本,
並提高國際競爭力。
3.有利於產業擴大其生產規模,並邁向國際。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4.吸引外資在區內投資,使外資不僅獲得相對廉價的生產
要素,還可以擴大其本身的消費市場,此舉也將提昇區內國家
間的經貿發展及經濟效益。

17-2

目前國際間重要的區域經濟整合組織如歐洲經濟聯盟、北
美自由貿易區、東南亞國家協會等,都對國際經貿發揮了極大
的影響力,以下將一一介紹。

17-5

17-3
17-4

上一頁

下一頁

 自由貿易區
1.歐洲聯盟(EU)

(1)成立時間:於1992年成立,其前身為1967年成立的歐
洲共同體。
(2)成立目的:促進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實現社會
經濟可持續發展,確保基本價值觀、加強國際合作。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不統一的歐元
一般而言,各國使用的貨幣是由各國政府統一印製發行,
然而歐元是由歐盟中央銀行與各歐元區國家的中央銀行負責管
理,只有正面(顯示面值部分)是相同的,稱為「共同面」,
背面則是由發行國各自決定,但只要是歐元,都能夠在所有地
區使用。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61年成立。
(2)成立目的:消除會員國之間的各項貿易障礙,促進會
員國之間的商品、勞務、與生產要素的自由移動。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94年式成立。
(2)成立目的:促進會員國間的經濟發展及文化教育合作
,且相互支援,以維持東南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17-3
17-4
17-5


Slide 6

貨幣與金融
17-1
17-2
17-3
17-4
17-5

國際貿易的基礎與利益
國際貿易政策
國際投資概述
外匯市場與匯率的決定
國際經貿組織與自由貿易區

17
CHAPTER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國際貿易的基礎與利益
 國際貿易的意義
是指國與國之間為了互通有無,從事商品或勞務交易的經
濟活動。

 國際貿易的發生原因
1.各地經濟資源稟賦不同
2.國與國之間生產要素缺乏流動性
3.製造產品所需的生產技術不同
4.對某項產品的供給或需求發生改變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國際貿易理論與貿易利得
1.國際貿易理論
(1)絕對利益法則:是指投入相同的生產要素生產相同物品
時,一國能比他國生產更多的數量;或者是在相同的產
量下,一國能比他國使用更少的成本生產。
(2)比較利益法則:是指各國應生產「機會成本較小」的
產品,再藉由貿易互通有無,共享專業分工的利益。
(3)要素稟賦理論:又稱為H-O理論,貿易之所以發生,主
要是因為各國具有不同要素稟賦造成的,各國應該使用
相對便宜且豐富的生產要素,投入該要素並加以密集生
產商品,再透過買賣互通有無。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2.貿易利得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EFG的面積為貿易利得。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貿易條件

回首頁

17-1
17-2

是指一單位出口品在國際市場能換得的進口品數量,也等
於出口品的國際價格與進口品的國際價格比。

17-3
17-4
17-5

若TOT上升,表示以較少的出口量可以換得較多的進口
量,此時貿易條件改善;反之,若TOT下降,則表示貿
易條件惡化。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2 國際貿易政策
 自由貿易
1.自由貿易的概念
政府應採取自由放任政策,不干涉各國交換商品與勞務的
過程,透過各國專業分工與開放貿易,將有利於參與貿易
的國家。
2.自由貿易的優點

(1)提高貿易利得,增進人民福利。
(2)充分利用資源,最有效率生產。
(3)促進國際分工,增加世界產出。
(4)降低生產成本,刺激技術進步。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自由貿易的缺點

回首頁

17-1
17-2

(1)壓迫國內初成長的產業,不利新興產業發展。
(2)威脅本國廠商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降低本國廠商獲利。
(3)國外產品如進行廉價傾銷,會威脅國內產業生存,導致
失業率上升,工資水準下降。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保護貿易

回首頁

17-1
17-2

1.保護貿易的概念

17-3

政府為了維持一國經濟發展和穩定,在貿易政策上會採取
某些特定的措施。

17-4

2.保護貿易的理由
(1)保護幼稚產業。
(2)為求國家安全或經濟安全。
(3)保護本國市場,提高就業水準。
(4)防止傾銷。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反傾銷稅
台灣在2002年加入WTO後,因為不少大陸廉價商品進口台
灣,衝擊本土廠商生存空間,其中低價毛巾傾銷台灣,造成台
灣本土毛巾製造商生計受損,經過業者結合提出「進口救濟」
申請,在經濟部聯合本土廠商與大陸代表進行探討分析後,於
2006年首次對大陸的進口毛巾實施「反傾銷稅」,稅率最高可
達248.2%(原本稅率僅為10.5%),即原價的2.5倍。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保護貿易的方式
1.關稅
是指政府對進出口產品課徵的稅。
2.補貼
是指政府透過財政措施給予某一產業之優惠,使該產業減
低成本 。
3.配額
是指在一段期間內,政府對某一種產品所能進口的最大數
量限制。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3 國際投資概述
 國際投資的意義
是指一國國民或政府於不同國家或不同區域間的投資行為
,亦即資本在國際間的移動。

 國際投資的方式
1.直接投資(FDI)
是指直接握有他國企業的股權與經營管理權的國際投資型
態。
2.間接投資(FPI)
是指投資人將資金以購買有價證券或是貸款的方式,將資
本移往被投資國的一種行為。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熱錢
熱錢亦稱為流資或是游資,是指尋求在短期內獲得報酬的
流動資金。這類型的資金流動速度快,通常投資者(通常是以
投資機構為主)發現獲利機會,便會注入大筆資金。由於金額
往往過於龐大,會對當地市場的匯率、利率產生很大的影響,
因此不一定受到被投資國的歡迎。例如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
即是熱錢在亞洲各國流竄造成的衝擊。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4 外匯市場與匯率的決定
 外匯
是指可以作為國際間支付的交易工具或對外國通貨請求權


 匯率
不同國家使用貨幣的兌換比率稱為匯率。
1.直接匯率:又稱為收入匯率,是指一單位本國貨幣所能兌
換的外國貨幣數量。
2.間接匯率:又稱為支付匯率,是指一單位外國貨幣所能兌
換的本國貨幣數量。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名目匯率與實質匯率
名目匯率是指兩個國家貨幣間的兌換比率,並不考慮物價
因素,但名目匯率不易看出國家間的實質關係,因此若要了解
實際上台灣匯率在各國的影響,就必須以實質匯率來衡量。

17-1
17-2

17-3
17-4
17-5

實質匯率是指在計算匯率時,將兩個國家的物價列入考量,
表示一單位的外國商品可以兌換幾單位的本國商品。

上一頁

下一頁

 匯率變動
1.匯率上升
表示本國貨幣貶值、外國貨幣升值,將有利於出口、不
利進口。
2.匯率下降
表示本國貨幣升值、外國貨幣貶值,將有利於進口、不
利出口。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外匯存底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台灣的外匯存底高居世界第四(2010年為止,前三名依序
為中國、日本與俄羅斯),一直是政府與國人深感驕傲的事實, 17-3
雖然外匯存底是國家財富的一部分,但是這並不表示台灣的國 17-4
家財富就是世界第四。央行的外匯存底亦是從外匯市場購得, 17-5
但與一般民眾不同的是,民眾是用自己的所得財富購買,而政
府可以藉由印製新台幣購買外匯,因此外匯存底並不是可以完
整反應一國財富的指標。

上一頁

下一頁

 外匯需求
1.外匯需求的項目
(1)支付進口商品與勞務之款項。
(2)本國國民到國外旅遊、洽公、留學等因素,在國外期
間的開銷。
(3)對外國政府或人民的移轉性支付。
(4)支付給外人投資的紅利或利息。
(5)本國資本的外流。
(6)本國央行購入外匯。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需求曲線
當匯率下降時,表示本國貨幣升值、外國貨幣貶值,本國
人民可以用較便宜的價格購買外幣。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外匯供給
1.外匯供給的項目
(1)本國商品與勞務的出口,為外匯供給最主要的部分。
(2)外國人到本國旅遊、洽公、留學等支出。
(3)外國政府或人民對本國的移轉性支出。

(4)本國人民投資國外所獲得的紅利或利息。
(5)外國資金投資本國金融市場。
(6)外國對本國之直接投資。

(7)外國償還向本國之借貸。
(8)本國央行賣出之外匯。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供給曲線
當匯率上升時,表示本國貨幣貶值、外國貨幣升值,本國
人民可以用較高的價格賣出外幣。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市場匯率之決定
均衡的匯率水準是由外匯的供給和需求共同決定的。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市場變動
(1)均衡匯率上升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2)均衡匯率下降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匯率制度
1.純粹浮動匯率制度
是指一國央行並未對其貨幣設定任何的匯率水準,任由外
匯市場上的供給與需求決定匯率水準。
2.固定匯率制度
是指央行將本國貨幣與某一外國貨幣的兌換比率,固定在
某一特定的水準上。
3.管理浮動匯率制度
又稱為污濁的浮動匯率制度,是以外匯市場的供需來決定
匯率,若匯率波動過大,央行可透過外匯市場操作,達到
穩定匯率的目的。為台灣現行的匯率制度。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台幣升破30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2011年初,隨著國際美元強勁彈升,新台幣對美元匯價正
式突破三十大關,創下近13年來的最高點,這也是中央銀行總 17-3
裁彭淮南上任以來的新台幣最高價。匯價每日激烈的變動,除 17-4
了影響台灣的出口競爭力,央行最擔憂的恐怕是熱錢大量湧入, 17-5
造成嚴重通貨膨脹,甚至資產泡沫,衝擊到人民的基本生活。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5 國際經貿組織與自由貿易區
 國際經貿組織
1.世界貿易組織(WTO)

(1)成立時間:於1995成立,其前身為關稅暨貿易總協定
(GATT) 。
(2)成立目的:確保國際自由貿易,透過多邊諮商建立規
範,降低會員國關稅與非關稅貿易障礙,為會員國提
供穩定及可預測的貿易環境。
(3)台灣與WTO之關係:我國於2002年以「台灣、澎湖、
金門及馬祖個別關稅領域」之名義正式成為WTO地144
個會員國。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WTO的基本精神
WTO條文對於國際貿易規範所涵蓋的範圍相當廣泛,其中
最惠國待遇、國民待遇、關稅原則對於世界貿易的迅速發展,
最為顯著,分別探討如下:

1. 最惠國待遇是指要求所有會員國在貿易關係中,都要給
予對方最好的待遇,這種不歧視的精神不僅能促進貿易自由化
的發展,更能避免間接受到第三國的限制。
2. 國民待遇是指其他國家的商品一旦跨越國境後,必須是
同為本國商品,享受和地主國商品完全相同的待遇,不必受到
租稅、優惠、規定等方面的歧視,而能降低貿易進行的障礙。
3. 關稅原則不僅有利於國際談判的進行,也較能夠監督國
際貿易上的執行情形。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61年成立。
(2)成立目的:幫助各成員國政府實現可持續性的經濟和
就業成長,生活水準上升,同時保持金融穩定,從而
對世界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89年成立。
(2)成立目的:希望各會員體部長之間的對話與協商,協
調亞太地區各經濟體的經貿政策,以促進亞太地區貿易
投資自由化與區域合作,維持區域成長與發展。
(3)台灣與WTO之關係:台灣於1991年以「中華台北」名
義加入。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區域經濟整合
所謂區域經濟整合(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是指在地
理上或區域上的鄰近國家共同參與,逐漸去除貿易障礙以及生
產要素移動上的限制。隨著全球化與區域化的發展,區域經濟
整合已經成為各國經濟發展的趨勢。相對地,未能參加整合的
國家則有陷入『邊緣化』的困境。國際間進行區域整合的主要
目的在於:
1.降低國與國之間的貨物關稅,促使區內國家的貿易量增
加。
2.生產資源的相互流通,將可大幅降低廠商的生產成本,
並提高國際競爭力。
3.有利於產業擴大其生產規模,並邁向國際。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4.吸引外資在區內投資,使外資不僅獲得相對廉價的生產
要素,還可以擴大其本身的消費市場,此舉也將提昇區內國家
間的經貿發展及經濟效益。

17-2

目前國際間重要的區域經濟整合組織如歐洲經濟聯盟、北
美自由貿易區、東南亞國家協會等,都對國際經貿發揮了極大
的影響力,以下將一一介紹。

17-5

17-3
17-4

上一頁

下一頁

 自由貿易區
1.歐洲聯盟(EU)

(1)成立時間:於1992年成立,其前身為1967年成立的歐
洲共同體。
(2)成立目的:促進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實現社會
經濟可持續發展,確保基本價值觀、加強國際合作。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不統一的歐元
一般而言,各國使用的貨幣是由各國政府統一印製發行,
然而歐元是由歐盟中央銀行與各歐元區國家的中央銀行負責管
理,只有正面(顯示面值部分)是相同的,稱為「共同面」,
背面則是由發行國各自決定,但只要是歐元,都能夠在所有地
區使用。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61年成立。
(2)成立目的:消除會員國之間的各項貿易障礙,促進會
員國之間的商品、勞務、與生產要素的自由移動。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94年式成立。
(2)成立目的:促進會員國間的經濟發展及文化教育合作
,且相互支援,以維持東南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17-3
17-4
17-5


Slide 7

貨幣與金融
17-1
17-2
17-3
17-4
17-5

國際貿易的基礎與利益
國際貿易政策
國際投資概述
外匯市場與匯率的決定
國際經貿組織與自由貿易區

17
CHAPTER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國際貿易的基礎與利益
 國際貿易的意義
是指國與國之間為了互通有無,從事商品或勞務交易的經
濟活動。

 國際貿易的發生原因
1.各地經濟資源稟賦不同
2.國與國之間生產要素缺乏流動性
3.製造產品所需的生產技術不同
4.對某項產品的供給或需求發生改變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國際貿易理論與貿易利得
1.國際貿易理論
(1)絕對利益法則:是指投入相同的生產要素生產相同物品
時,一國能比他國生產更多的數量;或者是在相同的產
量下,一國能比他國使用更少的成本生產。
(2)比較利益法則:是指各國應生產「機會成本較小」的
產品,再藉由貿易互通有無,共享專業分工的利益。
(3)要素稟賦理論:又稱為H-O理論,貿易之所以發生,主
要是因為各國具有不同要素稟賦造成的,各國應該使用
相對便宜且豐富的生產要素,投入該要素並加以密集生
產商品,再透過買賣互通有無。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2.貿易利得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EFG的面積為貿易利得。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貿易條件

回首頁

17-1
17-2

是指一單位出口品在國際市場能換得的進口品數量,也等
於出口品的國際價格與進口品的國際價格比。

17-3
17-4
17-5

若TOT上升,表示以較少的出口量可以換得較多的進口
量,此時貿易條件改善;反之,若TOT下降,則表示貿
易條件惡化。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2 國際貿易政策
 自由貿易
1.自由貿易的概念
政府應採取自由放任政策,不干涉各國交換商品與勞務的
過程,透過各國專業分工與開放貿易,將有利於參與貿易
的國家。
2.自由貿易的優點

(1)提高貿易利得,增進人民福利。
(2)充分利用資源,最有效率生產。
(3)促進國際分工,增加世界產出。
(4)降低生產成本,刺激技術進步。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自由貿易的缺點

回首頁

17-1
17-2

(1)壓迫國內初成長的產業,不利新興產業發展。
(2)威脅本國廠商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降低本國廠商獲利。
(3)國外產品如進行廉價傾銷,會威脅國內產業生存,導致
失業率上升,工資水準下降。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保護貿易

回首頁

17-1
17-2

1.保護貿易的概念

17-3

政府為了維持一國經濟發展和穩定,在貿易政策上會採取
某些特定的措施。

17-4

2.保護貿易的理由
(1)保護幼稚產業。
(2)為求國家安全或經濟安全。
(3)保護本國市場,提高就業水準。
(4)防止傾銷。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反傾銷稅
台灣在2002年加入WTO後,因為不少大陸廉價商品進口台
灣,衝擊本土廠商生存空間,其中低價毛巾傾銷台灣,造成台
灣本土毛巾製造商生計受損,經過業者結合提出「進口救濟」
申請,在經濟部聯合本土廠商與大陸代表進行探討分析後,於
2006年首次對大陸的進口毛巾實施「反傾銷稅」,稅率最高可
達248.2%(原本稅率僅為10.5%),即原價的2.5倍。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保護貿易的方式
1.關稅
是指政府對進出口產品課徵的稅。
2.補貼
是指政府透過財政措施給予某一產業之優惠,使該產業減
低成本 。
3.配額
是指在一段期間內,政府對某一種產品所能進口的最大數
量限制。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3 國際投資概述
 國際投資的意義
是指一國國民或政府於不同國家或不同區域間的投資行為
,亦即資本在國際間的移動。

 國際投資的方式
1.直接投資(FDI)
是指直接握有他國企業的股權與經營管理權的國際投資型
態。
2.間接投資(FPI)
是指投資人將資金以購買有價證券或是貸款的方式,將資
本移往被投資國的一種行為。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熱錢
熱錢亦稱為流資或是游資,是指尋求在短期內獲得報酬的
流動資金。這類型的資金流動速度快,通常投資者(通常是以
投資機構為主)發現獲利機會,便會注入大筆資金。由於金額
往往過於龐大,會對當地市場的匯率、利率產生很大的影響,
因此不一定受到被投資國的歡迎。例如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
即是熱錢在亞洲各國流竄造成的衝擊。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4 外匯市場與匯率的決定
 外匯
是指可以作為國際間支付的交易工具或對外國通貨請求權


 匯率
不同國家使用貨幣的兌換比率稱為匯率。
1.直接匯率:又稱為收入匯率,是指一單位本國貨幣所能兌
換的外國貨幣數量。
2.間接匯率:又稱為支付匯率,是指一單位外國貨幣所能兌
換的本國貨幣數量。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名目匯率與實質匯率
名目匯率是指兩個國家貨幣間的兌換比率,並不考慮物價
因素,但名目匯率不易看出國家間的實質關係,因此若要了解
實際上台灣匯率在各國的影響,就必須以實質匯率來衡量。

17-1
17-2

17-3
17-4
17-5

實質匯率是指在計算匯率時,將兩個國家的物價列入考量,
表示一單位的外國商品可以兌換幾單位的本國商品。

上一頁

下一頁

 匯率變動
1.匯率上升
表示本國貨幣貶值、外國貨幣升值,將有利於出口、不
利進口。
2.匯率下降
表示本國貨幣升值、外國貨幣貶值,將有利於進口、不
利出口。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外匯存底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台灣的外匯存底高居世界第四(2010年為止,前三名依序
為中國、日本與俄羅斯),一直是政府與國人深感驕傲的事實, 17-3
雖然外匯存底是國家財富的一部分,但是這並不表示台灣的國 17-4
家財富就是世界第四。央行的外匯存底亦是從外匯市場購得, 17-5
但與一般民眾不同的是,民眾是用自己的所得財富購買,而政
府可以藉由印製新台幣購買外匯,因此外匯存底並不是可以完
整反應一國財富的指標。

上一頁

下一頁

 外匯需求
1.外匯需求的項目
(1)支付進口商品與勞務之款項。
(2)本國國民到國外旅遊、洽公、留學等因素,在國外期
間的開銷。
(3)對外國政府或人民的移轉性支付。
(4)支付給外人投資的紅利或利息。
(5)本國資本的外流。
(6)本國央行購入外匯。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需求曲線
當匯率下降時,表示本國貨幣升值、外國貨幣貶值,本國
人民可以用較便宜的價格購買外幣。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外匯供給
1.外匯供給的項目
(1)本國商品與勞務的出口,為外匯供給最主要的部分。
(2)外國人到本國旅遊、洽公、留學等支出。
(3)外國政府或人民對本國的移轉性支出。

(4)本國人民投資國外所獲得的紅利或利息。
(5)外國資金投資本國金融市場。
(6)外國對本國之直接投資。

(7)外國償還向本國之借貸。
(8)本國央行賣出之外匯。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供給曲線
當匯率上升時,表示本國貨幣貶值、外國貨幣升值,本國
人民可以用較高的價格賣出外幣。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市場匯率之決定
均衡的匯率水準是由外匯的供給和需求共同決定的。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市場變動
(1)均衡匯率上升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2)均衡匯率下降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匯率制度
1.純粹浮動匯率制度
是指一國央行並未對其貨幣設定任何的匯率水準,任由外
匯市場上的供給與需求決定匯率水準。
2.固定匯率制度
是指央行將本國貨幣與某一外國貨幣的兌換比率,固定在
某一特定的水準上。
3.管理浮動匯率制度
又稱為污濁的浮動匯率制度,是以外匯市場的供需來決定
匯率,若匯率波動過大,央行可透過外匯市場操作,達到
穩定匯率的目的。為台灣現行的匯率制度。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台幣升破30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2011年初,隨著國際美元強勁彈升,新台幣對美元匯價正
式突破三十大關,創下近13年來的最高點,這也是中央銀行總 17-3
裁彭淮南上任以來的新台幣最高價。匯價每日激烈的變動,除 17-4
了影響台灣的出口競爭力,央行最擔憂的恐怕是熱錢大量湧入, 17-5
造成嚴重通貨膨脹,甚至資產泡沫,衝擊到人民的基本生活。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5 國際經貿組織與自由貿易區
 國際經貿組織
1.世界貿易組織(WTO)

(1)成立時間:於1995成立,其前身為關稅暨貿易總協定
(GATT) 。
(2)成立目的:確保國際自由貿易,透過多邊諮商建立規
範,降低會員國關稅與非關稅貿易障礙,為會員國提
供穩定及可預測的貿易環境。
(3)台灣與WTO之關係:我國於2002年以「台灣、澎湖、
金門及馬祖個別關稅領域」之名義正式成為WTO地144
個會員國。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WTO的基本精神
WTO條文對於國際貿易規範所涵蓋的範圍相當廣泛,其中
最惠國待遇、國民待遇、關稅原則對於世界貿易的迅速發展,
最為顯著,分別探討如下:

1. 最惠國待遇是指要求所有會員國在貿易關係中,都要給
予對方最好的待遇,這種不歧視的精神不僅能促進貿易自由化
的發展,更能避免間接受到第三國的限制。
2. 國民待遇是指其他國家的商品一旦跨越國境後,必須是
同為本國商品,享受和地主國商品完全相同的待遇,不必受到
租稅、優惠、規定等方面的歧視,而能降低貿易進行的障礙。
3. 關稅原則不僅有利於國際談判的進行,也較能夠監督國
際貿易上的執行情形。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61年成立。
(2)成立目的:幫助各成員國政府實現可持續性的經濟和
就業成長,生活水準上升,同時保持金融穩定,從而
對世界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89年成立。
(2)成立目的:希望各會員體部長之間的對話與協商,協
調亞太地區各經濟體的經貿政策,以促進亞太地區貿易
投資自由化與區域合作,維持區域成長與發展。
(3)台灣與WTO之關係:台灣於1991年以「中華台北」名
義加入。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區域經濟整合
所謂區域經濟整合(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是指在地
理上或區域上的鄰近國家共同參與,逐漸去除貿易障礙以及生
產要素移動上的限制。隨著全球化與區域化的發展,區域經濟
整合已經成為各國經濟發展的趨勢。相對地,未能參加整合的
國家則有陷入『邊緣化』的困境。國際間進行區域整合的主要
目的在於:
1.降低國與國之間的貨物關稅,促使區內國家的貿易量增
加。
2.生產資源的相互流通,將可大幅降低廠商的生產成本,
並提高國際競爭力。
3.有利於產業擴大其生產規模,並邁向國際。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4.吸引外資在區內投資,使外資不僅獲得相對廉價的生產
要素,還可以擴大其本身的消費市場,此舉也將提昇區內國家
間的經貿發展及經濟效益。

17-2

目前國際間重要的區域經濟整合組織如歐洲經濟聯盟、北
美自由貿易區、東南亞國家協會等,都對國際經貿發揮了極大
的影響力,以下將一一介紹。

17-5

17-3
17-4

上一頁

下一頁

 自由貿易區
1.歐洲聯盟(EU)

(1)成立時間:於1992年成立,其前身為1967年成立的歐
洲共同體。
(2)成立目的:促進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實現社會
經濟可持續發展,確保基本價值觀、加強國際合作。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不統一的歐元
一般而言,各國使用的貨幣是由各國政府統一印製發行,
然而歐元是由歐盟中央銀行與各歐元區國家的中央銀行負責管
理,只有正面(顯示面值部分)是相同的,稱為「共同面」,
背面則是由發行國各自決定,但只要是歐元,都能夠在所有地
區使用。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61年成立。
(2)成立目的:消除會員國之間的各項貿易障礙,促進會
員國之間的商品、勞務、與生產要素的自由移動。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94年式成立。
(2)成立目的:促進會員國間的經濟發展及文化教育合作
,且相互支援,以維持東南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17-3
17-4
17-5


Slide 8

貨幣與金融
17-1
17-2
17-3
17-4
17-5

國際貿易的基礎與利益
國際貿易政策
國際投資概述
外匯市場與匯率的決定
國際經貿組織與自由貿易區

17
CHAPTER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國際貿易的基礎與利益
 國際貿易的意義
是指國與國之間為了互通有無,從事商品或勞務交易的經
濟活動。

 國際貿易的發生原因
1.各地經濟資源稟賦不同
2.國與國之間生產要素缺乏流動性
3.製造產品所需的生產技術不同
4.對某項產品的供給或需求發生改變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國際貿易理論與貿易利得
1.國際貿易理論
(1)絕對利益法則:是指投入相同的生產要素生產相同物品
時,一國能比他國生產更多的數量;或者是在相同的產
量下,一國能比他國使用更少的成本生產。
(2)比較利益法則:是指各國應生產「機會成本較小」的
產品,再藉由貿易互通有無,共享專業分工的利益。
(3)要素稟賦理論:又稱為H-O理論,貿易之所以發生,主
要是因為各國具有不同要素稟賦造成的,各國應該使用
相對便宜且豐富的生產要素,投入該要素並加以密集生
產商品,再透過買賣互通有無。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2.貿易利得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EFG的面積為貿易利得。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貿易條件

回首頁

17-1
17-2

是指一單位出口品在國際市場能換得的進口品數量,也等
於出口品的國際價格與進口品的國際價格比。

17-3
17-4
17-5

若TOT上升,表示以較少的出口量可以換得較多的進口
量,此時貿易條件改善;反之,若TOT下降,則表示貿
易條件惡化。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2 國際貿易政策
 自由貿易
1.自由貿易的概念
政府應採取自由放任政策,不干涉各國交換商品與勞務的
過程,透過各國專業分工與開放貿易,將有利於參與貿易
的國家。
2.自由貿易的優點

(1)提高貿易利得,增進人民福利。
(2)充分利用資源,最有效率生產。
(3)促進國際分工,增加世界產出。
(4)降低生產成本,刺激技術進步。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自由貿易的缺點

回首頁

17-1
17-2

(1)壓迫國內初成長的產業,不利新興產業發展。
(2)威脅本國廠商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降低本國廠商獲利。
(3)國外產品如進行廉價傾銷,會威脅國內產業生存,導致
失業率上升,工資水準下降。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保護貿易

回首頁

17-1
17-2

1.保護貿易的概念

17-3

政府為了維持一國經濟發展和穩定,在貿易政策上會採取
某些特定的措施。

17-4

2.保護貿易的理由
(1)保護幼稚產業。
(2)為求國家安全或經濟安全。
(3)保護本國市場,提高就業水準。
(4)防止傾銷。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反傾銷稅
台灣在2002年加入WTO後,因為不少大陸廉價商品進口台
灣,衝擊本土廠商生存空間,其中低價毛巾傾銷台灣,造成台
灣本土毛巾製造商生計受損,經過業者結合提出「進口救濟」
申請,在經濟部聯合本土廠商與大陸代表進行探討分析後,於
2006年首次對大陸的進口毛巾實施「反傾銷稅」,稅率最高可
達248.2%(原本稅率僅為10.5%),即原價的2.5倍。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保護貿易的方式
1.關稅
是指政府對進出口產品課徵的稅。
2.補貼
是指政府透過財政措施給予某一產業之優惠,使該產業減
低成本 。
3.配額
是指在一段期間內,政府對某一種產品所能進口的最大數
量限制。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3 國際投資概述
 國際投資的意義
是指一國國民或政府於不同國家或不同區域間的投資行為
,亦即資本在國際間的移動。

 國際投資的方式
1.直接投資(FDI)
是指直接握有他國企業的股權與經營管理權的國際投資型
態。
2.間接投資(FPI)
是指投資人將資金以購買有價證券或是貸款的方式,將資
本移往被投資國的一種行為。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熱錢
熱錢亦稱為流資或是游資,是指尋求在短期內獲得報酬的
流動資金。這類型的資金流動速度快,通常投資者(通常是以
投資機構為主)發現獲利機會,便會注入大筆資金。由於金額
往往過於龐大,會對當地市場的匯率、利率產生很大的影響,
因此不一定受到被投資國的歡迎。例如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
即是熱錢在亞洲各國流竄造成的衝擊。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4 外匯市場與匯率的決定
 外匯
是指可以作為國際間支付的交易工具或對外國通貨請求權


 匯率
不同國家使用貨幣的兌換比率稱為匯率。
1.直接匯率:又稱為收入匯率,是指一單位本國貨幣所能兌
換的外國貨幣數量。
2.間接匯率:又稱為支付匯率,是指一單位外國貨幣所能兌
換的本國貨幣數量。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名目匯率與實質匯率
名目匯率是指兩個國家貨幣間的兌換比率,並不考慮物價
因素,但名目匯率不易看出國家間的實質關係,因此若要了解
實際上台灣匯率在各國的影響,就必須以實質匯率來衡量。

17-1
17-2

17-3
17-4
17-5

實質匯率是指在計算匯率時,將兩個國家的物價列入考量,
表示一單位的外國商品可以兌換幾單位的本國商品。

上一頁

下一頁

 匯率變動
1.匯率上升
表示本國貨幣貶值、外國貨幣升值,將有利於出口、不
利進口。
2.匯率下降
表示本國貨幣升值、外國貨幣貶值,將有利於進口、不
利出口。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外匯存底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台灣的外匯存底高居世界第四(2010年為止,前三名依序
為中國、日本與俄羅斯),一直是政府與國人深感驕傲的事實, 17-3
雖然外匯存底是國家財富的一部分,但是這並不表示台灣的國 17-4
家財富就是世界第四。央行的外匯存底亦是從外匯市場購得, 17-5
但與一般民眾不同的是,民眾是用自己的所得財富購買,而政
府可以藉由印製新台幣購買外匯,因此外匯存底並不是可以完
整反應一國財富的指標。

上一頁

下一頁

 外匯需求
1.外匯需求的項目
(1)支付進口商品與勞務之款項。
(2)本國國民到國外旅遊、洽公、留學等因素,在國外期
間的開銷。
(3)對外國政府或人民的移轉性支付。
(4)支付給外人投資的紅利或利息。
(5)本國資本的外流。
(6)本國央行購入外匯。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需求曲線
當匯率下降時,表示本國貨幣升值、外國貨幣貶值,本國
人民可以用較便宜的價格購買外幣。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外匯供給
1.外匯供給的項目
(1)本國商品與勞務的出口,為外匯供給最主要的部分。
(2)外國人到本國旅遊、洽公、留學等支出。
(3)外國政府或人民對本國的移轉性支出。

(4)本國人民投資國外所獲得的紅利或利息。
(5)外國資金投資本國金融市場。
(6)外國對本國之直接投資。

(7)外國償還向本國之借貸。
(8)本國央行賣出之外匯。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供給曲線
當匯率上升時,表示本國貨幣貶值、外國貨幣升值,本國
人民可以用較高的價格賣出外幣。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市場匯率之決定
均衡的匯率水準是由外匯的供給和需求共同決定的。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市場變動
(1)均衡匯率上升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2)均衡匯率下降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匯率制度
1.純粹浮動匯率制度
是指一國央行並未對其貨幣設定任何的匯率水準,任由外
匯市場上的供給與需求決定匯率水準。
2.固定匯率制度
是指央行將本國貨幣與某一外國貨幣的兌換比率,固定在
某一特定的水準上。
3.管理浮動匯率制度
又稱為污濁的浮動匯率制度,是以外匯市場的供需來決定
匯率,若匯率波動過大,央行可透過外匯市場操作,達到
穩定匯率的目的。為台灣現行的匯率制度。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台幣升破30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2011年初,隨著國際美元強勁彈升,新台幣對美元匯價正
式突破三十大關,創下近13年來的最高點,這也是中央銀行總 17-3
裁彭淮南上任以來的新台幣最高價。匯價每日激烈的變動,除 17-4
了影響台灣的出口競爭力,央行最擔憂的恐怕是熱錢大量湧入, 17-5
造成嚴重通貨膨脹,甚至資產泡沫,衝擊到人民的基本生活。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5 國際經貿組織與自由貿易區
 國際經貿組織
1.世界貿易組織(WTO)

(1)成立時間:於1995成立,其前身為關稅暨貿易總協定
(GATT) 。
(2)成立目的:確保國際自由貿易,透過多邊諮商建立規
範,降低會員國關稅與非關稅貿易障礙,為會員國提
供穩定及可預測的貿易環境。
(3)台灣與WTO之關係:我國於2002年以「台灣、澎湖、
金門及馬祖個別關稅領域」之名義正式成為WTO地144
個會員國。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WTO的基本精神
WTO條文對於國際貿易規範所涵蓋的範圍相當廣泛,其中
最惠國待遇、國民待遇、關稅原則對於世界貿易的迅速發展,
最為顯著,分別探討如下:

1. 最惠國待遇是指要求所有會員國在貿易關係中,都要給
予對方最好的待遇,這種不歧視的精神不僅能促進貿易自由化
的發展,更能避免間接受到第三國的限制。
2. 國民待遇是指其他國家的商品一旦跨越國境後,必須是
同為本國商品,享受和地主國商品完全相同的待遇,不必受到
租稅、優惠、規定等方面的歧視,而能降低貿易進行的障礙。
3. 關稅原則不僅有利於國際談判的進行,也較能夠監督國
際貿易上的執行情形。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61年成立。
(2)成立目的:幫助各成員國政府實現可持續性的經濟和
就業成長,生活水準上升,同時保持金融穩定,從而
對世界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89年成立。
(2)成立目的:希望各會員體部長之間的對話與協商,協
調亞太地區各經濟體的經貿政策,以促進亞太地區貿易
投資自由化與區域合作,維持區域成長與發展。
(3)台灣與WTO之關係:台灣於1991年以「中華台北」名
義加入。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區域經濟整合
所謂區域經濟整合(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是指在地
理上或區域上的鄰近國家共同參與,逐漸去除貿易障礙以及生
產要素移動上的限制。隨著全球化與區域化的發展,區域經濟
整合已經成為各國經濟發展的趨勢。相對地,未能參加整合的
國家則有陷入『邊緣化』的困境。國際間進行區域整合的主要
目的在於:
1.降低國與國之間的貨物關稅,促使區內國家的貿易量增
加。
2.生產資源的相互流通,將可大幅降低廠商的生產成本,
並提高國際競爭力。
3.有利於產業擴大其生產規模,並邁向國際。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4.吸引外資在區內投資,使外資不僅獲得相對廉價的生產
要素,還可以擴大其本身的消費市場,此舉也將提昇區內國家
間的經貿發展及經濟效益。

17-2

目前國際間重要的區域經濟整合組織如歐洲經濟聯盟、北
美自由貿易區、東南亞國家協會等,都對國際經貿發揮了極大
的影響力,以下將一一介紹。

17-5

17-3
17-4

上一頁

下一頁

 自由貿易區
1.歐洲聯盟(EU)

(1)成立時間:於1992年成立,其前身為1967年成立的歐
洲共同體。
(2)成立目的:促進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實現社會
經濟可持續發展,確保基本價值觀、加強國際合作。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不統一的歐元
一般而言,各國使用的貨幣是由各國政府統一印製發行,
然而歐元是由歐盟中央銀行與各歐元區國家的中央銀行負責管
理,只有正面(顯示面值部分)是相同的,稱為「共同面」,
背面則是由發行國各自決定,但只要是歐元,都能夠在所有地
區使用。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61年成立。
(2)成立目的:消除會員國之間的各項貿易障礙,促進會
員國之間的商品、勞務、與生產要素的自由移動。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94年式成立。
(2)成立目的:促進會員國間的經濟發展及文化教育合作
,且相互支援,以維持東南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17-3
17-4
17-5


Slide 9

貨幣與金融
17-1
17-2
17-3
17-4
17-5

國際貿易的基礎與利益
國際貿易政策
國際投資概述
外匯市場與匯率的決定
國際經貿組織與自由貿易區

17
CHAPTER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國際貿易的基礎與利益
 國際貿易的意義
是指國與國之間為了互通有無,從事商品或勞務交易的經
濟活動。

 國際貿易的發生原因
1.各地經濟資源稟賦不同
2.國與國之間生產要素缺乏流動性
3.製造產品所需的生產技術不同
4.對某項產品的供給或需求發生改變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國際貿易理論與貿易利得
1.國際貿易理論
(1)絕對利益法則:是指投入相同的生產要素生產相同物品
時,一國能比他國生產更多的數量;或者是在相同的產
量下,一國能比他國使用更少的成本生產。
(2)比較利益法則:是指各國應生產「機會成本較小」的
產品,再藉由貿易互通有無,共享專業分工的利益。
(3)要素稟賦理論:又稱為H-O理論,貿易之所以發生,主
要是因為各國具有不同要素稟賦造成的,各國應該使用
相對便宜且豐富的生產要素,投入該要素並加以密集生
產商品,再透過買賣互通有無。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2.貿易利得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EFG的面積為貿易利得。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貿易條件

回首頁

17-1
17-2

是指一單位出口品在國際市場能換得的進口品數量,也等
於出口品的國際價格與進口品的國際價格比。

17-3
17-4
17-5

若TOT上升,表示以較少的出口量可以換得較多的進口
量,此時貿易條件改善;反之,若TOT下降,則表示貿
易條件惡化。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2 國際貿易政策
 自由貿易
1.自由貿易的概念
政府應採取自由放任政策,不干涉各國交換商品與勞務的
過程,透過各國專業分工與開放貿易,將有利於參與貿易
的國家。
2.自由貿易的優點

(1)提高貿易利得,增進人民福利。
(2)充分利用資源,最有效率生產。
(3)促進國際分工,增加世界產出。
(4)降低生產成本,刺激技術進步。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自由貿易的缺點

回首頁

17-1
17-2

(1)壓迫國內初成長的產業,不利新興產業發展。
(2)威脅本國廠商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降低本國廠商獲利。
(3)國外產品如進行廉價傾銷,會威脅國內產業生存,導致
失業率上升,工資水準下降。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保護貿易

回首頁

17-1
17-2

1.保護貿易的概念

17-3

政府為了維持一國經濟發展和穩定,在貿易政策上會採取
某些特定的措施。

17-4

2.保護貿易的理由
(1)保護幼稚產業。
(2)為求國家安全或經濟安全。
(3)保護本國市場,提高就業水準。
(4)防止傾銷。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反傾銷稅
台灣在2002年加入WTO後,因為不少大陸廉價商品進口台
灣,衝擊本土廠商生存空間,其中低價毛巾傾銷台灣,造成台
灣本土毛巾製造商生計受損,經過業者結合提出「進口救濟」
申請,在經濟部聯合本土廠商與大陸代表進行探討分析後,於
2006年首次對大陸的進口毛巾實施「反傾銷稅」,稅率最高可
達248.2%(原本稅率僅為10.5%),即原價的2.5倍。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保護貿易的方式
1.關稅
是指政府對進出口產品課徵的稅。
2.補貼
是指政府透過財政措施給予某一產業之優惠,使該產業減
低成本 。
3.配額
是指在一段期間內,政府對某一種產品所能進口的最大數
量限制。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3 國際投資概述
 國際投資的意義
是指一國國民或政府於不同國家或不同區域間的投資行為
,亦即資本在國際間的移動。

 國際投資的方式
1.直接投資(FDI)
是指直接握有他國企業的股權與經營管理權的國際投資型
態。
2.間接投資(FPI)
是指投資人將資金以購買有價證券或是貸款的方式,將資
本移往被投資國的一種行為。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熱錢
熱錢亦稱為流資或是游資,是指尋求在短期內獲得報酬的
流動資金。這類型的資金流動速度快,通常投資者(通常是以
投資機構為主)發現獲利機會,便會注入大筆資金。由於金額
往往過於龐大,會對當地市場的匯率、利率產生很大的影響,
因此不一定受到被投資國的歡迎。例如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
即是熱錢在亞洲各國流竄造成的衝擊。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4 外匯市場與匯率的決定
 外匯
是指可以作為國際間支付的交易工具或對外國通貨請求權


 匯率
不同國家使用貨幣的兌換比率稱為匯率。
1.直接匯率:又稱為收入匯率,是指一單位本國貨幣所能兌
換的外國貨幣數量。
2.間接匯率:又稱為支付匯率,是指一單位外國貨幣所能兌
換的本國貨幣數量。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名目匯率與實質匯率
名目匯率是指兩個國家貨幣間的兌換比率,並不考慮物價
因素,但名目匯率不易看出國家間的實質關係,因此若要了解
實際上台灣匯率在各國的影響,就必須以實質匯率來衡量。

17-1
17-2

17-3
17-4
17-5

實質匯率是指在計算匯率時,將兩個國家的物價列入考量,
表示一單位的外國商品可以兌換幾單位的本國商品。

上一頁

下一頁

 匯率變動
1.匯率上升
表示本國貨幣貶值、外國貨幣升值,將有利於出口、不
利進口。
2.匯率下降
表示本國貨幣升值、外國貨幣貶值,將有利於進口、不
利出口。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外匯存底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台灣的外匯存底高居世界第四(2010年為止,前三名依序
為中國、日本與俄羅斯),一直是政府與國人深感驕傲的事實, 17-3
雖然外匯存底是國家財富的一部分,但是這並不表示台灣的國 17-4
家財富就是世界第四。央行的外匯存底亦是從外匯市場購得, 17-5
但與一般民眾不同的是,民眾是用自己的所得財富購買,而政
府可以藉由印製新台幣購買外匯,因此外匯存底並不是可以完
整反應一國財富的指標。

上一頁

下一頁

 外匯需求
1.外匯需求的項目
(1)支付進口商品與勞務之款項。
(2)本國國民到國外旅遊、洽公、留學等因素,在國外期
間的開銷。
(3)對外國政府或人民的移轉性支付。
(4)支付給外人投資的紅利或利息。
(5)本國資本的外流。
(6)本國央行購入外匯。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需求曲線
當匯率下降時,表示本國貨幣升值、外國貨幣貶值,本國
人民可以用較便宜的價格購買外幣。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外匯供給
1.外匯供給的項目
(1)本國商品與勞務的出口,為外匯供給最主要的部分。
(2)外國人到本國旅遊、洽公、留學等支出。
(3)外國政府或人民對本國的移轉性支出。

(4)本國人民投資國外所獲得的紅利或利息。
(5)外國資金投資本國金融市場。
(6)外國對本國之直接投資。

(7)外國償還向本國之借貸。
(8)本國央行賣出之外匯。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供給曲線
當匯率上升時,表示本國貨幣貶值、外國貨幣升值,本國
人民可以用較高的價格賣出外幣。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市場匯率之決定
均衡的匯率水準是由外匯的供給和需求共同決定的。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市場變動
(1)均衡匯率上升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2)均衡匯率下降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匯率制度
1.純粹浮動匯率制度
是指一國央行並未對其貨幣設定任何的匯率水準,任由外
匯市場上的供給與需求決定匯率水準。
2.固定匯率制度
是指央行將本國貨幣與某一外國貨幣的兌換比率,固定在
某一特定的水準上。
3.管理浮動匯率制度
又稱為污濁的浮動匯率制度,是以外匯市場的供需來決定
匯率,若匯率波動過大,央行可透過外匯市場操作,達到
穩定匯率的目的。為台灣現行的匯率制度。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台幣升破30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2011年初,隨著國際美元強勁彈升,新台幣對美元匯價正
式突破三十大關,創下近13年來的最高點,這也是中央銀行總 17-3
裁彭淮南上任以來的新台幣最高價。匯價每日激烈的變動,除 17-4
了影響台灣的出口競爭力,央行最擔憂的恐怕是熱錢大量湧入, 17-5
造成嚴重通貨膨脹,甚至資產泡沫,衝擊到人民的基本生活。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5 國際經貿組織與自由貿易區
 國際經貿組織
1.世界貿易組織(WTO)

(1)成立時間:於1995成立,其前身為關稅暨貿易總協定
(GATT) 。
(2)成立目的:確保國際自由貿易,透過多邊諮商建立規
範,降低會員國關稅與非關稅貿易障礙,為會員國提
供穩定及可預測的貿易環境。
(3)台灣與WTO之關係:我國於2002年以「台灣、澎湖、
金門及馬祖個別關稅領域」之名義正式成為WTO地144
個會員國。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WTO的基本精神
WTO條文對於國際貿易規範所涵蓋的範圍相當廣泛,其中
最惠國待遇、國民待遇、關稅原則對於世界貿易的迅速發展,
最為顯著,分別探討如下:

1. 最惠國待遇是指要求所有會員國在貿易關係中,都要給
予對方最好的待遇,這種不歧視的精神不僅能促進貿易自由化
的發展,更能避免間接受到第三國的限制。
2. 國民待遇是指其他國家的商品一旦跨越國境後,必須是
同為本國商品,享受和地主國商品完全相同的待遇,不必受到
租稅、優惠、規定等方面的歧視,而能降低貿易進行的障礙。
3. 關稅原則不僅有利於國際談判的進行,也較能夠監督國
際貿易上的執行情形。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61年成立。
(2)成立目的:幫助各成員國政府實現可持續性的經濟和
就業成長,生活水準上升,同時保持金融穩定,從而
對世界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89年成立。
(2)成立目的:希望各會員體部長之間的對話與協商,協
調亞太地區各經濟體的經貿政策,以促進亞太地區貿易
投資自由化與區域合作,維持區域成長與發展。
(3)台灣與WTO之關係:台灣於1991年以「中華台北」名
義加入。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區域經濟整合
所謂區域經濟整合(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是指在地
理上或區域上的鄰近國家共同參與,逐漸去除貿易障礙以及生
產要素移動上的限制。隨著全球化與區域化的發展,區域經濟
整合已經成為各國經濟發展的趨勢。相對地,未能參加整合的
國家則有陷入『邊緣化』的困境。國際間進行區域整合的主要
目的在於:
1.降低國與國之間的貨物關稅,促使區內國家的貿易量增
加。
2.生產資源的相互流通,將可大幅降低廠商的生產成本,
並提高國際競爭力。
3.有利於產業擴大其生產規模,並邁向國際。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4.吸引外資在區內投資,使外資不僅獲得相對廉價的生產
要素,還可以擴大其本身的消費市場,此舉也將提昇區內國家
間的經貿發展及經濟效益。

17-2

目前國際間重要的區域經濟整合組織如歐洲經濟聯盟、北
美自由貿易區、東南亞國家協會等,都對國際經貿發揮了極大
的影響力,以下將一一介紹。

17-5

17-3
17-4

上一頁

下一頁

 自由貿易區
1.歐洲聯盟(EU)

(1)成立時間:於1992年成立,其前身為1967年成立的歐
洲共同體。
(2)成立目的:促進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實現社會
經濟可持續發展,確保基本價值觀、加強國際合作。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不統一的歐元
一般而言,各國使用的貨幣是由各國政府統一印製發行,
然而歐元是由歐盟中央銀行與各歐元區國家的中央銀行負責管
理,只有正面(顯示面值部分)是相同的,稱為「共同面」,
背面則是由發行國各自決定,但只要是歐元,都能夠在所有地
區使用。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61年成立。
(2)成立目的:消除會員國之間的各項貿易障礙,促進會
員國之間的商品、勞務、與生產要素的自由移動。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94年式成立。
(2)成立目的:促進會員國間的經濟發展及文化教育合作
,且相互支援,以維持東南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17-3
17-4
17-5


Slide 10

貨幣與金融
17-1
17-2
17-3
17-4
17-5

國際貿易的基礎與利益
國際貿易政策
國際投資概述
外匯市場與匯率的決定
國際經貿組織與自由貿易區

17
CHAPTER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國際貿易的基礎與利益
 國際貿易的意義
是指國與國之間為了互通有無,從事商品或勞務交易的經
濟活動。

 國際貿易的發生原因
1.各地經濟資源稟賦不同
2.國與國之間生產要素缺乏流動性
3.製造產品所需的生產技術不同
4.對某項產品的供給或需求發生改變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國際貿易理論與貿易利得
1.國際貿易理論
(1)絕對利益法則:是指投入相同的生產要素生產相同物品
時,一國能比他國生產更多的數量;或者是在相同的產
量下,一國能比他國使用更少的成本生產。
(2)比較利益法則:是指各國應生產「機會成本較小」的
產品,再藉由貿易互通有無,共享專業分工的利益。
(3)要素稟賦理論:又稱為H-O理論,貿易之所以發生,主
要是因為各國具有不同要素稟賦造成的,各國應該使用
相對便宜且豐富的生產要素,投入該要素並加以密集生
產商品,再透過買賣互通有無。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2.貿易利得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EFG的面積為貿易利得。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貿易條件

回首頁

17-1
17-2

是指一單位出口品在國際市場能換得的進口品數量,也等
於出口品的國際價格與進口品的國際價格比。

17-3
17-4
17-5

若TOT上升,表示以較少的出口量可以換得較多的進口
量,此時貿易條件改善;反之,若TOT下降,則表示貿
易條件惡化。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2 國際貿易政策
 自由貿易
1.自由貿易的概念
政府應採取自由放任政策,不干涉各國交換商品與勞務的
過程,透過各國專業分工與開放貿易,將有利於參與貿易
的國家。
2.自由貿易的優點

(1)提高貿易利得,增進人民福利。
(2)充分利用資源,最有效率生產。
(3)促進國際分工,增加世界產出。
(4)降低生產成本,刺激技術進步。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自由貿易的缺點

回首頁

17-1
17-2

(1)壓迫國內初成長的產業,不利新興產業發展。
(2)威脅本國廠商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降低本國廠商獲利。
(3)國外產品如進行廉價傾銷,會威脅國內產業生存,導致
失業率上升,工資水準下降。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保護貿易

回首頁

17-1
17-2

1.保護貿易的概念

17-3

政府為了維持一國經濟發展和穩定,在貿易政策上會採取
某些特定的措施。

17-4

2.保護貿易的理由
(1)保護幼稚產業。
(2)為求國家安全或經濟安全。
(3)保護本國市場,提高就業水準。
(4)防止傾銷。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反傾銷稅
台灣在2002年加入WTO後,因為不少大陸廉價商品進口台
灣,衝擊本土廠商生存空間,其中低價毛巾傾銷台灣,造成台
灣本土毛巾製造商生計受損,經過業者結合提出「進口救濟」
申請,在經濟部聯合本土廠商與大陸代表進行探討分析後,於
2006年首次對大陸的進口毛巾實施「反傾銷稅」,稅率最高可
達248.2%(原本稅率僅為10.5%),即原價的2.5倍。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保護貿易的方式
1.關稅
是指政府對進出口產品課徵的稅。
2.補貼
是指政府透過財政措施給予某一產業之優惠,使該產業減
低成本 。
3.配額
是指在一段期間內,政府對某一種產品所能進口的最大數
量限制。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3 國際投資概述
 國際投資的意義
是指一國國民或政府於不同國家或不同區域間的投資行為
,亦即資本在國際間的移動。

 國際投資的方式
1.直接投資(FDI)
是指直接握有他國企業的股權與經營管理權的國際投資型
態。
2.間接投資(FPI)
是指投資人將資金以購買有價證券或是貸款的方式,將資
本移往被投資國的一種行為。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熱錢
熱錢亦稱為流資或是游資,是指尋求在短期內獲得報酬的
流動資金。這類型的資金流動速度快,通常投資者(通常是以
投資機構為主)發現獲利機會,便會注入大筆資金。由於金額
往往過於龐大,會對當地市場的匯率、利率產生很大的影響,
因此不一定受到被投資國的歡迎。例如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
即是熱錢在亞洲各國流竄造成的衝擊。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4 外匯市場與匯率的決定
 外匯
是指可以作為國際間支付的交易工具或對外國通貨請求權


 匯率
不同國家使用貨幣的兌換比率稱為匯率。
1.直接匯率:又稱為收入匯率,是指一單位本國貨幣所能兌
換的外國貨幣數量。
2.間接匯率:又稱為支付匯率,是指一單位外國貨幣所能兌
換的本國貨幣數量。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名目匯率與實質匯率
名目匯率是指兩個國家貨幣間的兌換比率,並不考慮物價
因素,但名目匯率不易看出國家間的實質關係,因此若要了解
實際上台灣匯率在各國的影響,就必須以實質匯率來衡量。

17-1
17-2

17-3
17-4
17-5

實質匯率是指在計算匯率時,將兩個國家的物價列入考量,
表示一單位的外國商品可以兌換幾單位的本國商品。

上一頁

下一頁

 匯率變動
1.匯率上升
表示本國貨幣貶值、外國貨幣升值,將有利於出口、不
利進口。
2.匯率下降
表示本國貨幣升值、外國貨幣貶值,將有利於進口、不
利出口。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外匯存底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台灣的外匯存底高居世界第四(2010年為止,前三名依序
為中國、日本與俄羅斯),一直是政府與國人深感驕傲的事實, 17-3
雖然外匯存底是國家財富的一部分,但是這並不表示台灣的國 17-4
家財富就是世界第四。央行的外匯存底亦是從外匯市場購得, 17-5
但與一般民眾不同的是,民眾是用自己的所得財富購買,而政
府可以藉由印製新台幣購買外匯,因此外匯存底並不是可以完
整反應一國財富的指標。

上一頁

下一頁

 外匯需求
1.外匯需求的項目
(1)支付進口商品與勞務之款項。
(2)本國國民到國外旅遊、洽公、留學等因素,在國外期
間的開銷。
(3)對外國政府或人民的移轉性支付。
(4)支付給外人投資的紅利或利息。
(5)本國資本的外流。
(6)本國央行購入外匯。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需求曲線
當匯率下降時,表示本國貨幣升值、外國貨幣貶值,本國
人民可以用較便宜的價格購買外幣。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外匯供給
1.外匯供給的項目
(1)本國商品與勞務的出口,為外匯供給最主要的部分。
(2)外國人到本國旅遊、洽公、留學等支出。
(3)外國政府或人民對本國的移轉性支出。

(4)本國人民投資國外所獲得的紅利或利息。
(5)外國資金投資本國金融市場。
(6)外國對本國之直接投資。

(7)外國償還向本國之借貸。
(8)本國央行賣出之外匯。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供給曲線
當匯率上升時,表示本國貨幣貶值、外國貨幣升值,本國
人民可以用較高的價格賣出外幣。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市場匯率之決定
均衡的匯率水準是由外匯的供給和需求共同決定的。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市場變動
(1)均衡匯率上升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2)均衡匯率下降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匯率制度
1.純粹浮動匯率制度
是指一國央行並未對其貨幣設定任何的匯率水準,任由外
匯市場上的供給與需求決定匯率水準。
2.固定匯率制度
是指央行將本國貨幣與某一外國貨幣的兌換比率,固定在
某一特定的水準上。
3.管理浮動匯率制度
又稱為污濁的浮動匯率制度,是以外匯市場的供需來決定
匯率,若匯率波動過大,央行可透過外匯市場操作,達到
穩定匯率的目的。為台灣現行的匯率制度。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台幣升破30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2011年初,隨著國際美元強勁彈升,新台幣對美元匯價正
式突破三十大關,創下近13年來的最高點,這也是中央銀行總 17-3
裁彭淮南上任以來的新台幣最高價。匯價每日激烈的變動,除 17-4
了影響台灣的出口競爭力,央行最擔憂的恐怕是熱錢大量湧入, 17-5
造成嚴重通貨膨脹,甚至資產泡沫,衝擊到人民的基本生活。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5 國際經貿組織與自由貿易區
 國際經貿組織
1.世界貿易組織(WTO)

(1)成立時間:於1995成立,其前身為關稅暨貿易總協定
(GATT) 。
(2)成立目的:確保國際自由貿易,透過多邊諮商建立規
範,降低會員國關稅與非關稅貿易障礙,為會員國提
供穩定及可預測的貿易環境。
(3)台灣與WTO之關係:我國於2002年以「台灣、澎湖、
金門及馬祖個別關稅領域」之名義正式成為WTO地144
個會員國。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WTO的基本精神
WTO條文對於國際貿易規範所涵蓋的範圍相當廣泛,其中
最惠國待遇、國民待遇、關稅原則對於世界貿易的迅速發展,
最為顯著,分別探討如下:

1. 最惠國待遇是指要求所有會員國在貿易關係中,都要給
予對方最好的待遇,這種不歧視的精神不僅能促進貿易自由化
的發展,更能避免間接受到第三國的限制。
2. 國民待遇是指其他國家的商品一旦跨越國境後,必須是
同為本國商品,享受和地主國商品完全相同的待遇,不必受到
租稅、優惠、規定等方面的歧視,而能降低貿易進行的障礙。
3. 關稅原則不僅有利於國際談判的進行,也較能夠監督國
際貿易上的執行情形。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61年成立。
(2)成立目的:幫助各成員國政府實現可持續性的經濟和
就業成長,生活水準上升,同時保持金融穩定,從而
對世界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89年成立。
(2)成立目的:希望各會員體部長之間的對話與協商,協
調亞太地區各經濟體的經貿政策,以促進亞太地區貿易
投資自由化與區域合作,維持區域成長與發展。
(3)台灣與WTO之關係:台灣於1991年以「中華台北」名
義加入。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區域經濟整合
所謂區域經濟整合(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是指在地
理上或區域上的鄰近國家共同參與,逐漸去除貿易障礙以及生
產要素移動上的限制。隨著全球化與區域化的發展,區域經濟
整合已經成為各國經濟發展的趨勢。相對地,未能參加整合的
國家則有陷入『邊緣化』的困境。國際間進行區域整合的主要
目的在於:
1.降低國與國之間的貨物關稅,促使區內國家的貿易量增
加。
2.生產資源的相互流通,將可大幅降低廠商的生產成本,
並提高國際競爭力。
3.有利於產業擴大其生產規模,並邁向國際。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4.吸引外資在區內投資,使外資不僅獲得相對廉價的生產
要素,還可以擴大其本身的消費市場,此舉也將提昇區內國家
間的經貿發展及經濟效益。

17-2

目前國際間重要的區域經濟整合組織如歐洲經濟聯盟、北
美自由貿易區、東南亞國家協會等,都對國際經貿發揮了極大
的影響力,以下將一一介紹。

17-5

17-3
17-4

上一頁

下一頁

 自由貿易區
1.歐洲聯盟(EU)

(1)成立時間:於1992年成立,其前身為1967年成立的歐
洲共同體。
(2)成立目的:促進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實現社會
經濟可持續發展,確保基本價值觀、加強國際合作。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不統一的歐元
一般而言,各國使用的貨幣是由各國政府統一印製發行,
然而歐元是由歐盟中央銀行與各歐元區國家的中央銀行負責管
理,只有正面(顯示面值部分)是相同的,稱為「共同面」,
背面則是由發行國各自決定,但只要是歐元,都能夠在所有地
區使用。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61年成立。
(2)成立目的:消除會員國之間的各項貿易障礙,促進會
員國之間的商品、勞務、與生產要素的自由移動。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94年式成立。
(2)成立目的:促進會員國間的經濟發展及文化教育合作
,且相互支援,以維持東南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17-3
17-4
17-5


Slide 11

貨幣與金融
17-1
17-2
17-3
17-4
17-5

國際貿易的基礎與利益
國際貿易政策
國際投資概述
外匯市場與匯率的決定
國際經貿組織與自由貿易區

17
CHAPTER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國際貿易的基礎與利益
 國際貿易的意義
是指國與國之間為了互通有無,從事商品或勞務交易的經
濟活動。

 國際貿易的發生原因
1.各地經濟資源稟賦不同
2.國與國之間生產要素缺乏流動性
3.製造產品所需的生產技術不同
4.對某項產品的供給或需求發生改變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國際貿易理論與貿易利得
1.國際貿易理論
(1)絕對利益法則:是指投入相同的生產要素生產相同物品
時,一國能比他國生產更多的數量;或者是在相同的產
量下,一國能比他國使用更少的成本生產。
(2)比較利益法則:是指各國應生產「機會成本較小」的
產品,再藉由貿易互通有無,共享專業分工的利益。
(3)要素稟賦理論:又稱為H-O理論,貿易之所以發生,主
要是因為各國具有不同要素稟賦造成的,各國應該使用
相對便宜且豐富的生產要素,投入該要素並加以密集生
產商品,再透過買賣互通有無。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2.貿易利得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EFG的面積為貿易利得。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貿易條件

回首頁

17-1
17-2

是指一單位出口品在國際市場能換得的進口品數量,也等
於出口品的國際價格與進口品的國際價格比。

17-3
17-4
17-5

若TOT上升,表示以較少的出口量可以換得較多的進口
量,此時貿易條件改善;反之,若TOT下降,則表示貿
易條件惡化。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2 國際貿易政策
 自由貿易
1.自由貿易的概念
政府應採取自由放任政策,不干涉各國交換商品與勞務的
過程,透過各國專業分工與開放貿易,將有利於參與貿易
的國家。
2.自由貿易的優點

(1)提高貿易利得,增進人民福利。
(2)充分利用資源,最有效率生產。
(3)促進國際分工,增加世界產出。
(4)降低生產成本,刺激技術進步。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自由貿易的缺點

回首頁

17-1
17-2

(1)壓迫國內初成長的產業,不利新興產業發展。
(2)威脅本國廠商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降低本國廠商獲利。
(3)國外產品如進行廉價傾銷,會威脅國內產業生存,導致
失業率上升,工資水準下降。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保護貿易

回首頁

17-1
17-2

1.保護貿易的概念

17-3

政府為了維持一國經濟發展和穩定,在貿易政策上會採取
某些特定的措施。

17-4

2.保護貿易的理由
(1)保護幼稚產業。
(2)為求國家安全或經濟安全。
(3)保護本國市場,提高就業水準。
(4)防止傾銷。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反傾銷稅
台灣在2002年加入WTO後,因為不少大陸廉價商品進口台
灣,衝擊本土廠商生存空間,其中低價毛巾傾銷台灣,造成台
灣本土毛巾製造商生計受損,經過業者結合提出「進口救濟」
申請,在經濟部聯合本土廠商與大陸代表進行探討分析後,於
2006年首次對大陸的進口毛巾實施「反傾銷稅」,稅率最高可
達248.2%(原本稅率僅為10.5%),即原價的2.5倍。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保護貿易的方式
1.關稅
是指政府對進出口產品課徵的稅。
2.補貼
是指政府透過財政措施給予某一產業之優惠,使該產業減
低成本 。
3.配額
是指在一段期間內,政府對某一種產品所能進口的最大數
量限制。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3 國際投資概述
 國際投資的意義
是指一國國民或政府於不同國家或不同區域間的投資行為
,亦即資本在國際間的移動。

 國際投資的方式
1.直接投資(FDI)
是指直接握有他國企業的股權與經營管理權的國際投資型
態。
2.間接投資(FPI)
是指投資人將資金以購買有價證券或是貸款的方式,將資
本移往被投資國的一種行為。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熱錢
熱錢亦稱為流資或是游資,是指尋求在短期內獲得報酬的
流動資金。這類型的資金流動速度快,通常投資者(通常是以
投資機構為主)發現獲利機會,便會注入大筆資金。由於金額
往往過於龐大,會對當地市場的匯率、利率產生很大的影響,
因此不一定受到被投資國的歡迎。例如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
即是熱錢在亞洲各國流竄造成的衝擊。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4 外匯市場與匯率的決定
 外匯
是指可以作為國際間支付的交易工具或對外國通貨請求權


 匯率
不同國家使用貨幣的兌換比率稱為匯率。
1.直接匯率:又稱為收入匯率,是指一單位本國貨幣所能兌
換的外國貨幣數量。
2.間接匯率:又稱為支付匯率,是指一單位外國貨幣所能兌
換的本國貨幣數量。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名目匯率與實質匯率
名目匯率是指兩個國家貨幣間的兌換比率,並不考慮物價
因素,但名目匯率不易看出國家間的實質關係,因此若要了解
實際上台灣匯率在各國的影響,就必須以實質匯率來衡量。

17-1
17-2

17-3
17-4
17-5

實質匯率是指在計算匯率時,將兩個國家的物價列入考量,
表示一單位的外國商品可以兌換幾單位的本國商品。

上一頁

下一頁

 匯率變動
1.匯率上升
表示本國貨幣貶值、外國貨幣升值,將有利於出口、不
利進口。
2.匯率下降
表示本國貨幣升值、外國貨幣貶值,將有利於進口、不
利出口。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外匯存底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台灣的外匯存底高居世界第四(2010年為止,前三名依序
為中國、日本與俄羅斯),一直是政府與國人深感驕傲的事實, 17-3
雖然外匯存底是國家財富的一部分,但是這並不表示台灣的國 17-4
家財富就是世界第四。央行的外匯存底亦是從外匯市場購得, 17-5
但與一般民眾不同的是,民眾是用自己的所得財富購買,而政
府可以藉由印製新台幣購買外匯,因此外匯存底並不是可以完
整反應一國財富的指標。

上一頁

下一頁

 外匯需求
1.外匯需求的項目
(1)支付進口商品與勞務之款項。
(2)本國國民到國外旅遊、洽公、留學等因素,在國外期
間的開銷。
(3)對外國政府或人民的移轉性支付。
(4)支付給外人投資的紅利或利息。
(5)本國資本的外流。
(6)本國央行購入外匯。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需求曲線
當匯率下降時,表示本國貨幣升值、外國貨幣貶值,本國
人民可以用較便宜的價格購買外幣。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外匯供給
1.外匯供給的項目
(1)本國商品與勞務的出口,為外匯供給最主要的部分。
(2)外國人到本國旅遊、洽公、留學等支出。
(3)外國政府或人民對本國的移轉性支出。

(4)本國人民投資國外所獲得的紅利或利息。
(5)外國資金投資本國金融市場。
(6)外國對本國之直接投資。

(7)外國償還向本國之借貸。
(8)本國央行賣出之外匯。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供給曲線
當匯率上升時,表示本國貨幣貶值、外國貨幣升值,本國
人民可以用較高的價格賣出外幣。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市場匯率之決定
均衡的匯率水準是由外匯的供給和需求共同決定的。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市場變動
(1)均衡匯率上升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2)均衡匯率下降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匯率制度
1.純粹浮動匯率制度
是指一國央行並未對其貨幣設定任何的匯率水準,任由外
匯市場上的供給與需求決定匯率水準。
2.固定匯率制度
是指央行將本國貨幣與某一外國貨幣的兌換比率,固定在
某一特定的水準上。
3.管理浮動匯率制度
又稱為污濁的浮動匯率制度,是以外匯市場的供需來決定
匯率,若匯率波動過大,央行可透過外匯市場操作,達到
穩定匯率的目的。為台灣現行的匯率制度。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台幣升破30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2011年初,隨著國際美元強勁彈升,新台幣對美元匯價正
式突破三十大關,創下近13年來的最高點,這也是中央銀行總 17-3
裁彭淮南上任以來的新台幣最高價。匯價每日激烈的變動,除 17-4
了影響台灣的出口競爭力,央行最擔憂的恐怕是熱錢大量湧入, 17-5
造成嚴重通貨膨脹,甚至資產泡沫,衝擊到人民的基本生活。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5 國際經貿組織與自由貿易區
 國際經貿組織
1.世界貿易組織(WTO)

(1)成立時間:於1995成立,其前身為關稅暨貿易總協定
(GATT) 。
(2)成立目的:確保國際自由貿易,透過多邊諮商建立規
範,降低會員國關稅與非關稅貿易障礙,為會員國提
供穩定及可預測的貿易環境。
(3)台灣與WTO之關係:我國於2002年以「台灣、澎湖、
金門及馬祖個別關稅領域」之名義正式成為WTO地144
個會員國。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WTO的基本精神
WTO條文對於國際貿易規範所涵蓋的範圍相當廣泛,其中
最惠國待遇、國民待遇、關稅原則對於世界貿易的迅速發展,
最為顯著,分別探討如下:

1. 最惠國待遇是指要求所有會員國在貿易關係中,都要給
予對方最好的待遇,這種不歧視的精神不僅能促進貿易自由化
的發展,更能避免間接受到第三國的限制。
2. 國民待遇是指其他國家的商品一旦跨越國境後,必須是
同為本國商品,享受和地主國商品完全相同的待遇,不必受到
租稅、優惠、規定等方面的歧視,而能降低貿易進行的障礙。
3. 關稅原則不僅有利於國際談判的進行,也較能夠監督國
際貿易上的執行情形。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61年成立。
(2)成立目的:幫助各成員國政府實現可持續性的經濟和
就業成長,生活水準上升,同時保持金融穩定,從而
對世界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89年成立。
(2)成立目的:希望各會員體部長之間的對話與協商,協
調亞太地區各經濟體的經貿政策,以促進亞太地區貿易
投資自由化與區域合作,維持區域成長與發展。
(3)台灣與WTO之關係:台灣於1991年以「中華台北」名
義加入。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區域經濟整合
所謂區域經濟整合(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是指在地
理上或區域上的鄰近國家共同參與,逐漸去除貿易障礙以及生
產要素移動上的限制。隨著全球化與區域化的發展,區域經濟
整合已經成為各國經濟發展的趨勢。相對地,未能參加整合的
國家則有陷入『邊緣化』的困境。國際間進行區域整合的主要
目的在於:
1.降低國與國之間的貨物關稅,促使區內國家的貿易量增
加。
2.生產資源的相互流通,將可大幅降低廠商的生產成本,
並提高國際競爭力。
3.有利於產業擴大其生產規模,並邁向國際。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4.吸引外資在區內投資,使外資不僅獲得相對廉價的生產
要素,還可以擴大其本身的消費市場,此舉也將提昇區內國家
間的經貿發展及經濟效益。

17-2

目前國際間重要的區域經濟整合組織如歐洲經濟聯盟、北
美自由貿易區、東南亞國家協會等,都對國際經貿發揮了極大
的影響力,以下將一一介紹。

17-5

17-3
17-4

上一頁

下一頁

 自由貿易區
1.歐洲聯盟(EU)

(1)成立時間:於1992年成立,其前身為1967年成立的歐
洲共同體。
(2)成立目的:促進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實現社會
經濟可持續發展,確保基本價值觀、加強國際合作。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不統一的歐元
一般而言,各國使用的貨幣是由各國政府統一印製發行,
然而歐元是由歐盟中央銀行與各歐元區國家的中央銀行負責管
理,只有正面(顯示面值部分)是相同的,稱為「共同面」,
背面則是由發行國各自決定,但只要是歐元,都能夠在所有地
區使用。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61年成立。
(2)成立目的:消除會員國之間的各項貿易障礙,促進會
員國之間的商品、勞務、與生產要素的自由移動。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94年式成立。
(2)成立目的:促進會員國間的經濟發展及文化教育合作
,且相互支援,以維持東南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17-3
17-4
17-5


Slide 12

貨幣與金融
17-1
17-2
17-3
17-4
17-5

國際貿易的基礎與利益
國際貿易政策
國際投資概述
外匯市場與匯率的決定
國際經貿組織與自由貿易區

17
CHAPTER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國際貿易的基礎與利益
 國際貿易的意義
是指國與國之間為了互通有無,從事商品或勞務交易的經
濟活動。

 國際貿易的發生原因
1.各地經濟資源稟賦不同
2.國與國之間生產要素缺乏流動性
3.製造產品所需的生產技術不同
4.對某項產品的供給或需求發生改變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國際貿易理論與貿易利得
1.國際貿易理論
(1)絕對利益法則:是指投入相同的生產要素生產相同物品
時,一國能比他國生產更多的數量;或者是在相同的產
量下,一國能比他國使用更少的成本生產。
(2)比較利益法則:是指各國應生產「機會成本較小」的
產品,再藉由貿易互通有無,共享專業分工的利益。
(3)要素稟賦理論:又稱為H-O理論,貿易之所以發生,主
要是因為各國具有不同要素稟賦造成的,各國應該使用
相對便宜且豐富的生產要素,投入該要素並加以密集生
產商品,再透過買賣互通有無。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2.貿易利得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EFG的面積為貿易利得。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貿易條件

回首頁

17-1
17-2

是指一單位出口品在國際市場能換得的進口品數量,也等
於出口品的國際價格與進口品的國際價格比。

17-3
17-4
17-5

若TOT上升,表示以較少的出口量可以換得較多的進口
量,此時貿易條件改善;反之,若TOT下降,則表示貿
易條件惡化。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2 國際貿易政策
 自由貿易
1.自由貿易的概念
政府應採取自由放任政策,不干涉各國交換商品與勞務的
過程,透過各國專業分工與開放貿易,將有利於參與貿易
的國家。
2.自由貿易的優點

(1)提高貿易利得,增進人民福利。
(2)充分利用資源,最有效率生產。
(3)促進國際分工,增加世界產出。
(4)降低生產成本,刺激技術進步。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自由貿易的缺點

回首頁

17-1
17-2

(1)壓迫國內初成長的產業,不利新興產業發展。
(2)威脅本國廠商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降低本國廠商獲利。
(3)國外產品如進行廉價傾銷,會威脅國內產業生存,導致
失業率上升,工資水準下降。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保護貿易

回首頁

17-1
17-2

1.保護貿易的概念

17-3

政府為了維持一國經濟發展和穩定,在貿易政策上會採取
某些特定的措施。

17-4

2.保護貿易的理由
(1)保護幼稚產業。
(2)為求國家安全或經濟安全。
(3)保護本國市場,提高就業水準。
(4)防止傾銷。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反傾銷稅
台灣在2002年加入WTO後,因為不少大陸廉價商品進口台
灣,衝擊本土廠商生存空間,其中低價毛巾傾銷台灣,造成台
灣本土毛巾製造商生計受損,經過業者結合提出「進口救濟」
申請,在經濟部聯合本土廠商與大陸代表進行探討分析後,於
2006年首次對大陸的進口毛巾實施「反傾銷稅」,稅率最高可
達248.2%(原本稅率僅為10.5%),即原價的2.5倍。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保護貿易的方式
1.關稅
是指政府對進出口產品課徵的稅。
2.補貼
是指政府透過財政措施給予某一產業之優惠,使該產業減
低成本 。
3.配額
是指在一段期間內,政府對某一種產品所能進口的最大數
量限制。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3 國際投資概述
 國際投資的意義
是指一國國民或政府於不同國家或不同區域間的投資行為
,亦即資本在國際間的移動。

 國際投資的方式
1.直接投資(FDI)
是指直接握有他國企業的股權與經營管理權的國際投資型
態。
2.間接投資(FPI)
是指投資人將資金以購買有價證券或是貸款的方式,將資
本移往被投資國的一種行為。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熱錢
熱錢亦稱為流資或是游資,是指尋求在短期內獲得報酬的
流動資金。這類型的資金流動速度快,通常投資者(通常是以
投資機構為主)發現獲利機會,便會注入大筆資金。由於金額
往往過於龐大,會對當地市場的匯率、利率產生很大的影響,
因此不一定受到被投資國的歡迎。例如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
即是熱錢在亞洲各國流竄造成的衝擊。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4 外匯市場與匯率的決定
 外匯
是指可以作為國際間支付的交易工具或對外國通貨請求權


 匯率
不同國家使用貨幣的兌換比率稱為匯率。
1.直接匯率:又稱為收入匯率,是指一單位本國貨幣所能兌
換的外國貨幣數量。
2.間接匯率:又稱為支付匯率,是指一單位外國貨幣所能兌
換的本國貨幣數量。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名目匯率與實質匯率
名目匯率是指兩個國家貨幣間的兌換比率,並不考慮物價
因素,但名目匯率不易看出國家間的實質關係,因此若要了解
實際上台灣匯率在各國的影響,就必須以實質匯率來衡量。

17-1
17-2

17-3
17-4
17-5

實質匯率是指在計算匯率時,將兩個國家的物價列入考量,
表示一單位的外國商品可以兌換幾單位的本國商品。

上一頁

下一頁

 匯率變動
1.匯率上升
表示本國貨幣貶值、外國貨幣升值,將有利於出口、不
利進口。
2.匯率下降
表示本國貨幣升值、外國貨幣貶值,將有利於進口、不
利出口。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外匯存底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台灣的外匯存底高居世界第四(2010年為止,前三名依序
為中國、日本與俄羅斯),一直是政府與國人深感驕傲的事實, 17-3
雖然外匯存底是國家財富的一部分,但是這並不表示台灣的國 17-4
家財富就是世界第四。央行的外匯存底亦是從外匯市場購得, 17-5
但與一般民眾不同的是,民眾是用自己的所得財富購買,而政
府可以藉由印製新台幣購買外匯,因此外匯存底並不是可以完
整反應一國財富的指標。

上一頁

下一頁

 外匯需求
1.外匯需求的項目
(1)支付進口商品與勞務之款項。
(2)本國國民到國外旅遊、洽公、留學等因素,在國外期
間的開銷。
(3)對外國政府或人民的移轉性支付。
(4)支付給外人投資的紅利或利息。
(5)本國資本的外流。
(6)本國央行購入外匯。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需求曲線
當匯率下降時,表示本國貨幣升值、外國貨幣貶值,本國
人民可以用較便宜的價格購買外幣。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外匯供給
1.外匯供給的項目
(1)本國商品與勞務的出口,為外匯供給最主要的部分。
(2)外國人到本國旅遊、洽公、留學等支出。
(3)外國政府或人民對本國的移轉性支出。

(4)本國人民投資國外所獲得的紅利或利息。
(5)外國資金投資本國金融市場。
(6)外國對本國之直接投資。

(7)外國償還向本國之借貸。
(8)本國央行賣出之外匯。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供給曲線
當匯率上升時,表示本國貨幣貶值、外國貨幣升值,本國
人民可以用較高的價格賣出外幣。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市場匯率之決定
均衡的匯率水準是由外匯的供給和需求共同決定的。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市場變動
(1)均衡匯率上升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2)均衡匯率下降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匯率制度
1.純粹浮動匯率制度
是指一國央行並未對其貨幣設定任何的匯率水準,任由外
匯市場上的供給與需求決定匯率水準。
2.固定匯率制度
是指央行將本國貨幣與某一外國貨幣的兌換比率,固定在
某一特定的水準上。
3.管理浮動匯率制度
又稱為污濁的浮動匯率制度,是以外匯市場的供需來決定
匯率,若匯率波動過大,央行可透過外匯市場操作,達到
穩定匯率的目的。為台灣現行的匯率制度。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台幣升破30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2011年初,隨著國際美元強勁彈升,新台幣對美元匯價正
式突破三十大關,創下近13年來的最高點,這也是中央銀行總 17-3
裁彭淮南上任以來的新台幣最高價。匯價每日激烈的變動,除 17-4
了影響台灣的出口競爭力,央行最擔憂的恐怕是熱錢大量湧入, 17-5
造成嚴重通貨膨脹,甚至資產泡沫,衝擊到人民的基本生活。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5 國際經貿組織與自由貿易區
 國際經貿組織
1.世界貿易組織(WTO)

(1)成立時間:於1995成立,其前身為關稅暨貿易總協定
(GATT) 。
(2)成立目的:確保國際自由貿易,透過多邊諮商建立規
範,降低會員國關稅與非關稅貿易障礙,為會員國提
供穩定及可預測的貿易環境。
(3)台灣與WTO之關係:我國於2002年以「台灣、澎湖、
金門及馬祖個別關稅領域」之名義正式成為WTO地144
個會員國。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WTO的基本精神
WTO條文對於國際貿易規範所涵蓋的範圍相當廣泛,其中
最惠國待遇、國民待遇、關稅原則對於世界貿易的迅速發展,
最為顯著,分別探討如下:

1. 最惠國待遇是指要求所有會員國在貿易關係中,都要給
予對方最好的待遇,這種不歧視的精神不僅能促進貿易自由化
的發展,更能避免間接受到第三國的限制。
2. 國民待遇是指其他國家的商品一旦跨越國境後,必須是
同為本國商品,享受和地主國商品完全相同的待遇,不必受到
租稅、優惠、規定等方面的歧視,而能降低貿易進行的障礙。
3. 關稅原則不僅有利於國際談判的進行,也較能夠監督國
際貿易上的執行情形。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61年成立。
(2)成立目的:幫助各成員國政府實現可持續性的經濟和
就業成長,生活水準上升,同時保持金融穩定,從而
對世界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89年成立。
(2)成立目的:希望各會員體部長之間的對話與協商,協
調亞太地區各經濟體的經貿政策,以促進亞太地區貿易
投資自由化與區域合作,維持區域成長與發展。
(3)台灣與WTO之關係:台灣於1991年以「中華台北」名
義加入。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區域經濟整合
所謂區域經濟整合(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是指在地
理上或區域上的鄰近國家共同參與,逐漸去除貿易障礙以及生
產要素移動上的限制。隨著全球化與區域化的發展,區域經濟
整合已經成為各國經濟發展的趨勢。相對地,未能參加整合的
國家則有陷入『邊緣化』的困境。國際間進行區域整合的主要
目的在於:
1.降低國與國之間的貨物關稅,促使區內國家的貿易量增
加。
2.生產資源的相互流通,將可大幅降低廠商的生產成本,
並提高國際競爭力。
3.有利於產業擴大其生產規模,並邁向國際。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4.吸引外資在區內投資,使外資不僅獲得相對廉價的生產
要素,還可以擴大其本身的消費市場,此舉也將提昇區內國家
間的經貿發展及經濟效益。

17-2

目前國際間重要的區域經濟整合組織如歐洲經濟聯盟、北
美自由貿易區、東南亞國家協會等,都對國際經貿發揮了極大
的影響力,以下將一一介紹。

17-5

17-3
17-4

上一頁

下一頁

 自由貿易區
1.歐洲聯盟(EU)

(1)成立時間:於1992年成立,其前身為1967年成立的歐
洲共同體。
(2)成立目的:促進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實現社會
經濟可持續發展,確保基本價值觀、加強國際合作。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不統一的歐元
一般而言,各國使用的貨幣是由各國政府統一印製發行,
然而歐元是由歐盟中央銀行與各歐元區國家的中央銀行負責管
理,只有正面(顯示面值部分)是相同的,稱為「共同面」,
背面則是由發行國各自決定,但只要是歐元,都能夠在所有地
區使用。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61年成立。
(2)成立目的:消除會員國之間的各項貿易障礙,促進會
員國之間的商品、勞務、與生產要素的自由移動。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94年式成立。
(2)成立目的:促進會員國間的經濟發展及文化教育合作
,且相互支援,以維持東南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17-3
17-4
17-5


Slide 13

貨幣與金融
17-1
17-2
17-3
17-4
17-5

國際貿易的基礎與利益
國際貿易政策
國際投資概述
外匯市場與匯率的決定
國際經貿組織與自由貿易區

17
CHAPTER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國際貿易的基礎與利益
 國際貿易的意義
是指國與國之間為了互通有無,從事商品或勞務交易的經
濟活動。

 國際貿易的發生原因
1.各地經濟資源稟賦不同
2.國與國之間生產要素缺乏流動性
3.製造產品所需的生產技術不同
4.對某項產品的供給或需求發生改變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國際貿易理論與貿易利得
1.國際貿易理論
(1)絕對利益法則:是指投入相同的生產要素生產相同物品
時,一國能比他國生產更多的數量;或者是在相同的產
量下,一國能比他國使用更少的成本生產。
(2)比較利益法則:是指各國應生產「機會成本較小」的
產品,再藉由貿易互通有無,共享專業分工的利益。
(3)要素稟賦理論:又稱為H-O理論,貿易之所以發生,主
要是因為各國具有不同要素稟賦造成的,各國應該使用
相對便宜且豐富的生產要素,投入該要素並加以密集生
產商品,再透過買賣互通有無。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2.貿易利得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EFG的面積為貿易利得。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貿易條件

回首頁

17-1
17-2

是指一單位出口品在國際市場能換得的進口品數量,也等
於出口品的國際價格與進口品的國際價格比。

17-3
17-4
17-5

若TOT上升,表示以較少的出口量可以換得較多的進口
量,此時貿易條件改善;反之,若TOT下降,則表示貿
易條件惡化。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2 國際貿易政策
 自由貿易
1.自由貿易的概念
政府應採取自由放任政策,不干涉各國交換商品與勞務的
過程,透過各國專業分工與開放貿易,將有利於參與貿易
的國家。
2.自由貿易的優點

(1)提高貿易利得,增進人民福利。
(2)充分利用資源,最有效率生產。
(3)促進國際分工,增加世界產出。
(4)降低生產成本,刺激技術進步。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自由貿易的缺點

回首頁

17-1
17-2

(1)壓迫國內初成長的產業,不利新興產業發展。
(2)威脅本國廠商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降低本國廠商獲利。
(3)國外產品如進行廉價傾銷,會威脅國內產業生存,導致
失業率上升,工資水準下降。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保護貿易

回首頁

17-1
17-2

1.保護貿易的概念

17-3

政府為了維持一國經濟發展和穩定,在貿易政策上會採取
某些特定的措施。

17-4

2.保護貿易的理由
(1)保護幼稚產業。
(2)為求國家安全或經濟安全。
(3)保護本國市場,提高就業水準。
(4)防止傾銷。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反傾銷稅
台灣在2002年加入WTO後,因為不少大陸廉價商品進口台
灣,衝擊本土廠商生存空間,其中低價毛巾傾銷台灣,造成台
灣本土毛巾製造商生計受損,經過業者結合提出「進口救濟」
申請,在經濟部聯合本土廠商與大陸代表進行探討分析後,於
2006年首次對大陸的進口毛巾實施「反傾銷稅」,稅率最高可
達248.2%(原本稅率僅為10.5%),即原價的2.5倍。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保護貿易的方式
1.關稅
是指政府對進出口產品課徵的稅。
2.補貼
是指政府透過財政措施給予某一產業之優惠,使該產業減
低成本 。
3.配額
是指在一段期間內,政府對某一種產品所能進口的最大數
量限制。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3 國際投資概述
 國際投資的意義
是指一國國民或政府於不同國家或不同區域間的投資行為
,亦即資本在國際間的移動。

 國際投資的方式
1.直接投資(FDI)
是指直接握有他國企業的股權與經營管理權的國際投資型
態。
2.間接投資(FPI)
是指投資人將資金以購買有價證券或是貸款的方式,將資
本移往被投資國的一種行為。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熱錢
熱錢亦稱為流資或是游資,是指尋求在短期內獲得報酬的
流動資金。這類型的資金流動速度快,通常投資者(通常是以
投資機構為主)發現獲利機會,便會注入大筆資金。由於金額
往往過於龐大,會對當地市場的匯率、利率產生很大的影響,
因此不一定受到被投資國的歡迎。例如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
即是熱錢在亞洲各國流竄造成的衝擊。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4 外匯市場與匯率的決定
 外匯
是指可以作為國際間支付的交易工具或對外國通貨請求權


 匯率
不同國家使用貨幣的兌換比率稱為匯率。
1.直接匯率:又稱為收入匯率,是指一單位本國貨幣所能兌
換的外國貨幣數量。
2.間接匯率:又稱為支付匯率,是指一單位外國貨幣所能兌
換的本國貨幣數量。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名目匯率與實質匯率
名目匯率是指兩個國家貨幣間的兌換比率,並不考慮物價
因素,但名目匯率不易看出國家間的實質關係,因此若要了解
實際上台灣匯率在各國的影響,就必須以實質匯率來衡量。

17-1
17-2

17-3
17-4
17-5

實質匯率是指在計算匯率時,將兩個國家的物價列入考量,
表示一單位的外國商品可以兌換幾單位的本國商品。

上一頁

下一頁

 匯率變動
1.匯率上升
表示本國貨幣貶值、外國貨幣升值,將有利於出口、不
利進口。
2.匯率下降
表示本國貨幣升值、外國貨幣貶值,將有利於進口、不
利出口。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外匯存底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台灣的外匯存底高居世界第四(2010年為止,前三名依序
為中國、日本與俄羅斯),一直是政府與國人深感驕傲的事實, 17-3
雖然外匯存底是國家財富的一部分,但是這並不表示台灣的國 17-4
家財富就是世界第四。央行的外匯存底亦是從外匯市場購得, 17-5
但與一般民眾不同的是,民眾是用自己的所得財富購買,而政
府可以藉由印製新台幣購買外匯,因此外匯存底並不是可以完
整反應一國財富的指標。

上一頁

下一頁

 外匯需求
1.外匯需求的項目
(1)支付進口商品與勞務之款項。
(2)本國國民到國外旅遊、洽公、留學等因素,在國外期
間的開銷。
(3)對外國政府或人民的移轉性支付。
(4)支付給外人投資的紅利或利息。
(5)本國資本的外流。
(6)本國央行購入外匯。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需求曲線
當匯率下降時,表示本國貨幣升值、外國貨幣貶值,本國
人民可以用較便宜的價格購買外幣。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外匯供給
1.外匯供給的項目
(1)本國商品與勞務的出口,為外匯供給最主要的部分。
(2)外國人到本國旅遊、洽公、留學等支出。
(3)外國政府或人民對本國的移轉性支出。

(4)本國人民投資國外所獲得的紅利或利息。
(5)外國資金投資本國金融市場。
(6)外國對本國之直接投資。

(7)外國償還向本國之借貸。
(8)本國央行賣出之外匯。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供給曲線
當匯率上升時,表示本國貨幣貶值、外國貨幣升值,本國
人民可以用較高的價格賣出外幣。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市場匯率之決定
均衡的匯率水準是由外匯的供給和需求共同決定的。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市場變動
(1)均衡匯率上升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2)均衡匯率下降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匯率制度
1.純粹浮動匯率制度
是指一國央行並未對其貨幣設定任何的匯率水準,任由外
匯市場上的供給與需求決定匯率水準。
2.固定匯率制度
是指央行將本國貨幣與某一外國貨幣的兌換比率,固定在
某一特定的水準上。
3.管理浮動匯率制度
又稱為污濁的浮動匯率制度,是以外匯市場的供需來決定
匯率,若匯率波動過大,央行可透過外匯市場操作,達到
穩定匯率的目的。為台灣現行的匯率制度。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台幣升破30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2011年初,隨著國際美元強勁彈升,新台幣對美元匯價正
式突破三十大關,創下近13年來的最高點,這也是中央銀行總 17-3
裁彭淮南上任以來的新台幣最高價。匯價每日激烈的變動,除 17-4
了影響台灣的出口競爭力,央行最擔憂的恐怕是熱錢大量湧入, 17-5
造成嚴重通貨膨脹,甚至資產泡沫,衝擊到人民的基本生活。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5 國際經貿組織與自由貿易區
 國際經貿組織
1.世界貿易組織(WTO)

(1)成立時間:於1995成立,其前身為關稅暨貿易總協定
(GATT) 。
(2)成立目的:確保國際自由貿易,透過多邊諮商建立規
範,降低會員國關稅與非關稅貿易障礙,為會員國提
供穩定及可預測的貿易環境。
(3)台灣與WTO之關係:我國於2002年以「台灣、澎湖、
金門及馬祖個別關稅領域」之名義正式成為WTO地144
個會員國。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WTO的基本精神
WTO條文對於國際貿易規範所涵蓋的範圍相當廣泛,其中
最惠國待遇、國民待遇、關稅原則對於世界貿易的迅速發展,
最為顯著,分別探討如下:

1. 最惠國待遇是指要求所有會員國在貿易關係中,都要給
予對方最好的待遇,這種不歧視的精神不僅能促進貿易自由化
的發展,更能避免間接受到第三國的限制。
2. 國民待遇是指其他國家的商品一旦跨越國境後,必須是
同為本國商品,享受和地主國商品完全相同的待遇,不必受到
租稅、優惠、規定等方面的歧視,而能降低貿易進行的障礙。
3. 關稅原則不僅有利於國際談判的進行,也較能夠監督國
際貿易上的執行情形。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61年成立。
(2)成立目的:幫助各成員國政府實現可持續性的經濟和
就業成長,生活水準上升,同時保持金融穩定,從而
對世界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89年成立。
(2)成立目的:希望各會員體部長之間的對話與協商,協
調亞太地區各經濟體的經貿政策,以促進亞太地區貿易
投資自由化與區域合作,維持區域成長與發展。
(3)台灣與WTO之關係:台灣於1991年以「中華台北」名
義加入。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區域經濟整合
所謂區域經濟整合(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是指在地
理上或區域上的鄰近國家共同參與,逐漸去除貿易障礙以及生
產要素移動上的限制。隨著全球化與區域化的發展,區域經濟
整合已經成為各國經濟發展的趨勢。相對地,未能參加整合的
國家則有陷入『邊緣化』的困境。國際間進行區域整合的主要
目的在於:
1.降低國與國之間的貨物關稅,促使區內國家的貿易量增
加。
2.生產資源的相互流通,將可大幅降低廠商的生產成本,
並提高國際競爭力。
3.有利於產業擴大其生產規模,並邁向國際。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4.吸引外資在區內投資,使外資不僅獲得相對廉價的生產
要素,還可以擴大其本身的消費市場,此舉也將提昇區內國家
間的經貿發展及經濟效益。

17-2

目前國際間重要的區域經濟整合組織如歐洲經濟聯盟、北
美自由貿易區、東南亞國家協會等,都對國際經貿發揮了極大
的影響力,以下將一一介紹。

17-5

17-3
17-4

上一頁

下一頁

 自由貿易區
1.歐洲聯盟(EU)

(1)成立時間:於1992年成立,其前身為1967年成立的歐
洲共同體。
(2)成立目的:促進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實現社會
經濟可持續發展,確保基本價值觀、加強國際合作。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不統一的歐元
一般而言,各國使用的貨幣是由各國政府統一印製發行,
然而歐元是由歐盟中央銀行與各歐元區國家的中央銀行負責管
理,只有正面(顯示面值部分)是相同的,稱為「共同面」,
背面則是由發行國各自決定,但只要是歐元,都能夠在所有地
區使用。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61年成立。
(2)成立目的:消除會員國之間的各項貿易障礙,促進會
員國之間的商品、勞務、與生產要素的自由移動。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94年式成立。
(2)成立目的:促進會員國間的經濟發展及文化教育合作
,且相互支援,以維持東南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17-3
17-4
17-5


Slide 14

貨幣與金融
17-1
17-2
17-3
17-4
17-5

國際貿易的基礎與利益
國際貿易政策
國際投資概述
外匯市場與匯率的決定
國際經貿組織與自由貿易區

17
CHAPTER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國際貿易的基礎與利益
 國際貿易的意義
是指國與國之間為了互通有無,從事商品或勞務交易的經
濟活動。

 國際貿易的發生原因
1.各地經濟資源稟賦不同
2.國與國之間生產要素缺乏流動性
3.製造產品所需的生產技術不同
4.對某項產品的供給或需求發生改變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國際貿易理論與貿易利得
1.國際貿易理論
(1)絕對利益法則:是指投入相同的生產要素生產相同物品
時,一國能比他國生產更多的數量;或者是在相同的產
量下,一國能比他國使用更少的成本生產。
(2)比較利益法則:是指各國應生產「機會成本較小」的
產品,再藉由貿易互通有無,共享專業分工的利益。
(3)要素稟賦理論:又稱為H-O理論,貿易之所以發生,主
要是因為各國具有不同要素稟賦造成的,各國應該使用
相對便宜且豐富的生產要素,投入該要素並加以密集生
產商品,再透過買賣互通有無。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2.貿易利得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EFG的面積為貿易利得。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貿易條件

回首頁

17-1
17-2

是指一單位出口品在國際市場能換得的進口品數量,也等
於出口品的國際價格與進口品的國際價格比。

17-3
17-4
17-5

若TOT上升,表示以較少的出口量可以換得較多的進口
量,此時貿易條件改善;反之,若TOT下降,則表示貿
易條件惡化。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2 國際貿易政策
 自由貿易
1.自由貿易的概念
政府應採取自由放任政策,不干涉各國交換商品與勞務的
過程,透過各國專業分工與開放貿易,將有利於參與貿易
的國家。
2.自由貿易的優點

(1)提高貿易利得,增進人民福利。
(2)充分利用資源,最有效率生產。
(3)促進國際分工,增加世界產出。
(4)降低生產成本,刺激技術進步。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自由貿易的缺點

回首頁

17-1
17-2

(1)壓迫國內初成長的產業,不利新興產業發展。
(2)威脅本國廠商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降低本國廠商獲利。
(3)國外產品如進行廉價傾銷,會威脅國內產業生存,導致
失業率上升,工資水準下降。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保護貿易

回首頁

17-1
17-2

1.保護貿易的概念

17-3

政府為了維持一國經濟發展和穩定,在貿易政策上會採取
某些特定的措施。

17-4

2.保護貿易的理由
(1)保護幼稚產業。
(2)為求國家安全或經濟安全。
(3)保護本國市場,提高就業水準。
(4)防止傾銷。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反傾銷稅
台灣在2002年加入WTO後,因為不少大陸廉價商品進口台
灣,衝擊本土廠商生存空間,其中低價毛巾傾銷台灣,造成台
灣本土毛巾製造商生計受損,經過業者結合提出「進口救濟」
申請,在經濟部聯合本土廠商與大陸代表進行探討分析後,於
2006年首次對大陸的進口毛巾實施「反傾銷稅」,稅率最高可
達248.2%(原本稅率僅為10.5%),即原價的2.5倍。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保護貿易的方式
1.關稅
是指政府對進出口產品課徵的稅。
2.補貼
是指政府透過財政措施給予某一產業之優惠,使該產業減
低成本 。
3.配額
是指在一段期間內,政府對某一種產品所能進口的最大數
量限制。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3 國際投資概述
 國際投資的意義
是指一國國民或政府於不同國家或不同區域間的投資行為
,亦即資本在國際間的移動。

 國際投資的方式
1.直接投資(FDI)
是指直接握有他國企業的股權與經營管理權的國際投資型
態。
2.間接投資(FPI)
是指投資人將資金以購買有價證券或是貸款的方式,將資
本移往被投資國的一種行為。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熱錢
熱錢亦稱為流資或是游資,是指尋求在短期內獲得報酬的
流動資金。這類型的資金流動速度快,通常投資者(通常是以
投資機構為主)發現獲利機會,便會注入大筆資金。由於金額
往往過於龐大,會對當地市場的匯率、利率產生很大的影響,
因此不一定受到被投資國的歡迎。例如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
即是熱錢在亞洲各國流竄造成的衝擊。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4 外匯市場與匯率的決定
 外匯
是指可以作為國際間支付的交易工具或對外國通貨請求權


 匯率
不同國家使用貨幣的兌換比率稱為匯率。
1.直接匯率:又稱為收入匯率,是指一單位本國貨幣所能兌
換的外國貨幣數量。
2.間接匯率:又稱為支付匯率,是指一單位外國貨幣所能兌
換的本國貨幣數量。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名目匯率與實質匯率
名目匯率是指兩個國家貨幣間的兌換比率,並不考慮物價
因素,但名目匯率不易看出國家間的實質關係,因此若要了解
實際上台灣匯率在各國的影響,就必須以實質匯率來衡量。

17-1
17-2

17-3
17-4
17-5

實質匯率是指在計算匯率時,將兩個國家的物價列入考量,
表示一單位的外國商品可以兌換幾單位的本國商品。

上一頁

下一頁

 匯率變動
1.匯率上升
表示本國貨幣貶值、外國貨幣升值,將有利於出口、不
利進口。
2.匯率下降
表示本國貨幣升值、外國貨幣貶值,將有利於進口、不
利出口。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外匯存底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台灣的外匯存底高居世界第四(2010年為止,前三名依序
為中國、日本與俄羅斯),一直是政府與國人深感驕傲的事實, 17-3
雖然外匯存底是國家財富的一部分,但是這並不表示台灣的國 17-4
家財富就是世界第四。央行的外匯存底亦是從外匯市場購得, 17-5
但與一般民眾不同的是,民眾是用自己的所得財富購買,而政
府可以藉由印製新台幣購買外匯,因此外匯存底並不是可以完
整反應一國財富的指標。

上一頁

下一頁

 外匯需求
1.外匯需求的項目
(1)支付進口商品與勞務之款項。
(2)本國國民到國外旅遊、洽公、留學等因素,在國外期
間的開銷。
(3)對外國政府或人民的移轉性支付。
(4)支付給外人投資的紅利或利息。
(5)本國資本的外流。
(6)本國央行購入外匯。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需求曲線
當匯率下降時,表示本國貨幣升值、外國貨幣貶值,本國
人民可以用較便宜的價格購買外幣。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外匯供給
1.外匯供給的項目
(1)本國商品與勞務的出口,為外匯供給最主要的部分。
(2)外國人到本國旅遊、洽公、留學等支出。
(3)外國政府或人民對本國的移轉性支出。

(4)本國人民投資國外所獲得的紅利或利息。
(5)外國資金投資本國金融市場。
(6)外國對本國之直接投資。

(7)外國償還向本國之借貸。
(8)本國央行賣出之外匯。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供給曲線
當匯率上升時,表示本國貨幣貶值、外國貨幣升值,本國
人民可以用較高的價格賣出外幣。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市場匯率之決定
均衡的匯率水準是由外匯的供給和需求共同決定的。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市場變動
(1)均衡匯率上升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2)均衡匯率下降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匯率制度
1.純粹浮動匯率制度
是指一國央行並未對其貨幣設定任何的匯率水準,任由外
匯市場上的供給與需求決定匯率水準。
2.固定匯率制度
是指央行將本國貨幣與某一外國貨幣的兌換比率,固定在
某一特定的水準上。
3.管理浮動匯率制度
又稱為污濁的浮動匯率制度,是以外匯市場的供需來決定
匯率,若匯率波動過大,央行可透過外匯市場操作,達到
穩定匯率的目的。為台灣現行的匯率制度。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台幣升破30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2011年初,隨著國際美元強勁彈升,新台幣對美元匯價正
式突破三十大關,創下近13年來的最高點,這也是中央銀行總 17-3
裁彭淮南上任以來的新台幣最高價。匯價每日激烈的變動,除 17-4
了影響台灣的出口競爭力,央行最擔憂的恐怕是熱錢大量湧入, 17-5
造成嚴重通貨膨脹,甚至資產泡沫,衝擊到人民的基本生活。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5 國際經貿組織與自由貿易區
 國際經貿組織
1.世界貿易組織(WTO)

(1)成立時間:於1995成立,其前身為關稅暨貿易總協定
(GATT) 。
(2)成立目的:確保國際自由貿易,透過多邊諮商建立規
範,降低會員國關稅與非關稅貿易障礙,為會員國提
供穩定及可預測的貿易環境。
(3)台灣與WTO之關係:我國於2002年以「台灣、澎湖、
金門及馬祖個別關稅領域」之名義正式成為WTO地144
個會員國。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WTO的基本精神
WTO條文對於國際貿易規範所涵蓋的範圍相當廣泛,其中
最惠國待遇、國民待遇、關稅原則對於世界貿易的迅速發展,
最為顯著,分別探討如下:

1. 最惠國待遇是指要求所有會員國在貿易關係中,都要給
予對方最好的待遇,這種不歧視的精神不僅能促進貿易自由化
的發展,更能避免間接受到第三國的限制。
2. 國民待遇是指其他國家的商品一旦跨越國境後,必須是
同為本國商品,享受和地主國商品完全相同的待遇,不必受到
租稅、優惠、規定等方面的歧視,而能降低貿易進行的障礙。
3. 關稅原則不僅有利於國際談判的進行,也較能夠監督國
際貿易上的執行情形。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61年成立。
(2)成立目的:幫助各成員國政府實現可持續性的經濟和
就業成長,生活水準上升,同時保持金融穩定,從而
對世界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89年成立。
(2)成立目的:希望各會員體部長之間的對話與協商,協
調亞太地區各經濟體的經貿政策,以促進亞太地區貿易
投資自由化與區域合作,維持區域成長與發展。
(3)台灣與WTO之關係:台灣於1991年以「中華台北」名
義加入。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區域經濟整合
所謂區域經濟整合(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是指在地
理上或區域上的鄰近國家共同參與,逐漸去除貿易障礙以及生
產要素移動上的限制。隨著全球化與區域化的發展,區域經濟
整合已經成為各國經濟發展的趨勢。相對地,未能參加整合的
國家則有陷入『邊緣化』的困境。國際間進行區域整合的主要
目的在於:
1.降低國與國之間的貨物關稅,促使區內國家的貿易量增
加。
2.生產資源的相互流通,將可大幅降低廠商的生產成本,
並提高國際競爭力。
3.有利於產業擴大其生產規模,並邁向國際。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4.吸引外資在區內投資,使外資不僅獲得相對廉價的生產
要素,還可以擴大其本身的消費市場,此舉也將提昇區內國家
間的經貿發展及經濟效益。

17-2

目前國際間重要的區域經濟整合組織如歐洲經濟聯盟、北
美自由貿易區、東南亞國家協會等,都對國際經貿發揮了極大
的影響力,以下將一一介紹。

17-5

17-3
17-4

上一頁

下一頁

 自由貿易區
1.歐洲聯盟(EU)

(1)成立時間:於1992年成立,其前身為1967年成立的歐
洲共同體。
(2)成立目的:促進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實現社會
經濟可持續發展,確保基本價值觀、加強國際合作。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不統一的歐元
一般而言,各國使用的貨幣是由各國政府統一印製發行,
然而歐元是由歐盟中央銀行與各歐元區國家的中央銀行負責管
理,只有正面(顯示面值部分)是相同的,稱為「共同面」,
背面則是由發行國各自決定,但只要是歐元,都能夠在所有地
區使用。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61年成立。
(2)成立目的:消除會員國之間的各項貿易障礙,促進會
員國之間的商品、勞務、與生產要素的自由移動。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94年式成立。
(2)成立目的:促進會員國間的經濟發展及文化教育合作
,且相互支援,以維持東南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17-3
17-4
17-5


Slide 15

貨幣與金融
17-1
17-2
17-3
17-4
17-5

國際貿易的基礎與利益
國際貿易政策
國際投資概述
外匯市場與匯率的決定
國際經貿組織與自由貿易區

17
CHAPTER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國際貿易的基礎與利益
 國際貿易的意義
是指國與國之間為了互通有無,從事商品或勞務交易的經
濟活動。

 國際貿易的發生原因
1.各地經濟資源稟賦不同
2.國與國之間生產要素缺乏流動性
3.製造產品所需的生產技術不同
4.對某項產品的供給或需求發生改變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國際貿易理論與貿易利得
1.國際貿易理論
(1)絕對利益法則:是指投入相同的生產要素生產相同物品
時,一國能比他國生產更多的數量;或者是在相同的產
量下,一國能比他國使用更少的成本生產。
(2)比較利益法則:是指各國應生產「機會成本較小」的
產品,再藉由貿易互通有無,共享專業分工的利益。
(3)要素稟賦理論:又稱為H-O理論,貿易之所以發生,主
要是因為各國具有不同要素稟賦造成的,各國應該使用
相對便宜且豐富的生產要素,投入該要素並加以密集生
產商品,再透過買賣互通有無。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2.貿易利得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EFG的面積為貿易利得。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貿易條件

回首頁

17-1
17-2

是指一單位出口品在國際市場能換得的進口品數量,也等
於出口品的國際價格與進口品的國際價格比。

17-3
17-4
17-5

若TOT上升,表示以較少的出口量可以換得較多的進口
量,此時貿易條件改善;反之,若TOT下降,則表示貿
易條件惡化。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2 國際貿易政策
 自由貿易
1.自由貿易的概念
政府應採取自由放任政策,不干涉各國交換商品與勞務的
過程,透過各國專業分工與開放貿易,將有利於參與貿易
的國家。
2.自由貿易的優點

(1)提高貿易利得,增進人民福利。
(2)充分利用資源,最有效率生產。
(3)促進國際分工,增加世界產出。
(4)降低生產成本,刺激技術進步。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自由貿易的缺點

回首頁

17-1
17-2

(1)壓迫國內初成長的產業,不利新興產業發展。
(2)威脅本國廠商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降低本國廠商獲利。
(3)國外產品如進行廉價傾銷,會威脅國內產業生存,導致
失業率上升,工資水準下降。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保護貿易

回首頁

17-1
17-2

1.保護貿易的概念

17-3

政府為了維持一國經濟發展和穩定,在貿易政策上會採取
某些特定的措施。

17-4

2.保護貿易的理由
(1)保護幼稚產業。
(2)為求國家安全或經濟安全。
(3)保護本國市場,提高就業水準。
(4)防止傾銷。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反傾銷稅
台灣在2002年加入WTO後,因為不少大陸廉價商品進口台
灣,衝擊本土廠商生存空間,其中低價毛巾傾銷台灣,造成台
灣本土毛巾製造商生計受損,經過業者結合提出「進口救濟」
申請,在經濟部聯合本土廠商與大陸代表進行探討分析後,於
2006年首次對大陸的進口毛巾實施「反傾銷稅」,稅率最高可
達248.2%(原本稅率僅為10.5%),即原價的2.5倍。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保護貿易的方式
1.關稅
是指政府對進出口產品課徵的稅。
2.補貼
是指政府透過財政措施給予某一產業之優惠,使該產業減
低成本 。
3.配額
是指在一段期間內,政府對某一種產品所能進口的最大數
量限制。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3 國際投資概述
 國際投資的意義
是指一國國民或政府於不同國家或不同區域間的投資行為
,亦即資本在國際間的移動。

 國際投資的方式
1.直接投資(FDI)
是指直接握有他國企業的股權與經營管理權的國際投資型
態。
2.間接投資(FPI)
是指投資人將資金以購買有價證券或是貸款的方式,將資
本移往被投資國的一種行為。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熱錢
熱錢亦稱為流資或是游資,是指尋求在短期內獲得報酬的
流動資金。這類型的資金流動速度快,通常投資者(通常是以
投資機構為主)發現獲利機會,便會注入大筆資金。由於金額
往往過於龐大,會對當地市場的匯率、利率產生很大的影響,
因此不一定受到被投資國的歡迎。例如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
即是熱錢在亞洲各國流竄造成的衝擊。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4 外匯市場與匯率的決定
 外匯
是指可以作為國際間支付的交易工具或對外國通貨請求權


 匯率
不同國家使用貨幣的兌換比率稱為匯率。
1.直接匯率:又稱為收入匯率,是指一單位本國貨幣所能兌
換的外國貨幣數量。
2.間接匯率:又稱為支付匯率,是指一單位外國貨幣所能兌
換的本國貨幣數量。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名目匯率與實質匯率
名目匯率是指兩個國家貨幣間的兌換比率,並不考慮物價
因素,但名目匯率不易看出國家間的實質關係,因此若要了解
實際上台灣匯率在各國的影響,就必須以實質匯率來衡量。

17-1
17-2

17-3
17-4
17-5

實質匯率是指在計算匯率時,將兩個國家的物價列入考量,
表示一單位的外國商品可以兌換幾單位的本國商品。

上一頁

下一頁

 匯率變動
1.匯率上升
表示本國貨幣貶值、外國貨幣升值,將有利於出口、不
利進口。
2.匯率下降
表示本國貨幣升值、外國貨幣貶值,將有利於進口、不
利出口。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外匯存底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台灣的外匯存底高居世界第四(2010年為止,前三名依序
為中國、日本與俄羅斯),一直是政府與國人深感驕傲的事實, 17-3
雖然外匯存底是國家財富的一部分,但是這並不表示台灣的國 17-4
家財富就是世界第四。央行的外匯存底亦是從外匯市場購得, 17-5
但與一般民眾不同的是,民眾是用自己的所得財富購買,而政
府可以藉由印製新台幣購買外匯,因此外匯存底並不是可以完
整反應一國財富的指標。

上一頁

下一頁

 外匯需求
1.外匯需求的項目
(1)支付進口商品與勞務之款項。
(2)本國國民到國外旅遊、洽公、留學等因素,在國外期
間的開銷。
(3)對外國政府或人民的移轉性支付。
(4)支付給外人投資的紅利或利息。
(5)本國資本的外流。
(6)本國央行購入外匯。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需求曲線
當匯率下降時,表示本國貨幣升值、外國貨幣貶值,本國
人民可以用較便宜的價格購買外幣。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外匯供給
1.外匯供給的項目
(1)本國商品與勞務的出口,為外匯供給最主要的部分。
(2)外國人到本國旅遊、洽公、留學等支出。
(3)外國政府或人民對本國的移轉性支出。

(4)本國人民投資國外所獲得的紅利或利息。
(5)外國資金投資本國金融市場。
(6)外國對本國之直接投資。

(7)外國償還向本國之借貸。
(8)本國央行賣出之外匯。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供給曲線
當匯率上升時,表示本國貨幣貶值、外國貨幣升值,本國
人民可以用較高的價格賣出外幣。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市場匯率之決定
均衡的匯率水準是由外匯的供給和需求共同決定的。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市場變動
(1)均衡匯率上升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2)均衡匯率下降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匯率制度
1.純粹浮動匯率制度
是指一國央行並未對其貨幣設定任何的匯率水準,任由外
匯市場上的供給與需求決定匯率水準。
2.固定匯率制度
是指央行將本國貨幣與某一外國貨幣的兌換比率,固定在
某一特定的水準上。
3.管理浮動匯率制度
又稱為污濁的浮動匯率制度,是以外匯市場的供需來決定
匯率,若匯率波動過大,央行可透過外匯市場操作,達到
穩定匯率的目的。為台灣現行的匯率制度。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台幣升破30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2011年初,隨著國際美元強勁彈升,新台幣對美元匯價正
式突破三十大關,創下近13年來的最高點,這也是中央銀行總 17-3
裁彭淮南上任以來的新台幣最高價。匯價每日激烈的變動,除 17-4
了影響台灣的出口競爭力,央行最擔憂的恐怕是熱錢大量湧入, 17-5
造成嚴重通貨膨脹,甚至資產泡沫,衝擊到人民的基本生活。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5 國際經貿組織與自由貿易區
 國際經貿組織
1.世界貿易組織(WTO)

(1)成立時間:於1995成立,其前身為關稅暨貿易總協定
(GATT) 。
(2)成立目的:確保國際自由貿易,透過多邊諮商建立規
範,降低會員國關稅與非關稅貿易障礙,為會員國提
供穩定及可預測的貿易環境。
(3)台灣與WTO之關係:我國於2002年以「台灣、澎湖、
金門及馬祖個別關稅領域」之名義正式成為WTO地144
個會員國。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WTO的基本精神
WTO條文對於國際貿易規範所涵蓋的範圍相當廣泛,其中
最惠國待遇、國民待遇、關稅原則對於世界貿易的迅速發展,
最為顯著,分別探討如下:

1. 最惠國待遇是指要求所有會員國在貿易關係中,都要給
予對方最好的待遇,這種不歧視的精神不僅能促進貿易自由化
的發展,更能避免間接受到第三國的限制。
2. 國民待遇是指其他國家的商品一旦跨越國境後,必須是
同為本國商品,享受和地主國商品完全相同的待遇,不必受到
租稅、優惠、規定等方面的歧視,而能降低貿易進行的障礙。
3. 關稅原則不僅有利於國際談判的進行,也較能夠監督國
際貿易上的執行情形。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61年成立。
(2)成立目的:幫助各成員國政府實現可持續性的經濟和
就業成長,生活水準上升,同時保持金融穩定,從而
對世界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89年成立。
(2)成立目的:希望各會員體部長之間的對話與協商,協
調亞太地區各經濟體的經貿政策,以促進亞太地區貿易
投資自由化與區域合作,維持區域成長與發展。
(3)台灣與WTO之關係:台灣於1991年以「中華台北」名
義加入。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區域經濟整合
所謂區域經濟整合(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是指在地
理上或區域上的鄰近國家共同參與,逐漸去除貿易障礙以及生
產要素移動上的限制。隨著全球化與區域化的發展,區域經濟
整合已經成為各國經濟發展的趨勢。相對地,未能參加整合的
國家則有陷入『邊緣化』的困境。國際間進行區域整合的主要
目的在於:
1.降低國與國之間的貨物關稅,促使區內國家的貿易量增
加。
2.生產資源的相互流通,將可大幅降低廠商的生產成本,
並提高國際競爭力。
3.有利於產業擴大其生產規模,並邁向國際。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4.吸引外資在區內投資,使外資不僅獲得相對廉價的生產
要素,還可以擴大其本身的消費市場,此舉也將提昇區內國家
間的經貿發展及經濟效益。

17-2

目前國際間重要的區域經濟整合組織如歐洲經濟聯盟、北
美自由貿易區、東南亞國家協會等,都對國際經貿發揮了極大
的影響力,以下將一一介紹。

17-5

17-3
17-4

上一頁

下一頁

 自由貿易區
1.歐洲聯盟(EU)

(1)成立時間:於1992年成立,其前身為1967年成立的歐
洲共同體。
(2)成立目的:促進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實現社會
經濟可持續發展,確保基本價值觀、加強國際合作。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不統一的歐元
一般而言,各國使用的貨幣是由各國政府統一印製發行,
然而歐元是由歐盟中央銀行與各歐元區國家的中央銀行負責管
理,只有正面(顯示面值部分)是相同的,稱為「共同面」,
背面則是由發行國各自決定,但只要是歐元,都能夠在所有地
區使用。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61年成立。
(2)成立目的:消除會員國之間的各項貿易障礙,促進會
員國之間的商品、勞務、與生產要素的自由移動。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94年式成立。
(2)成立目的:促進會員國間的經濟發展及文化教育合作
,且相互支援,以維持東南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17-3
17-4
17-5


Slide 16

貨幣與金融
17-1
17-2
17-3
17-4
17-5

國際貿易的基礎與利益
國際貿易政策
國際投資概述
外匯市場與匯率的決定
國際經貿組織與自由貿易區

17
CHAPTER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國際貿易的基礎與利益
 國際貿易的意義
是指國與國之間為了互通有無,從事商品或勞務交易的經
濟活動。

 國際貿易的發生原因
1.各地經濟資源稟賦不同
2.國與國之間生產要素缺乏流動性
3.製造產品所需的生產技術不同
4.對某項產品的供給或需求發生改變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國際貿易理論與貿易利得
1.國際貿易理論
(1)絕對利益法則:是指投入相同的生產要素生產相同物品
時,一國能比他國生產更多的數量;或者是在相同的產
量下,一國能比他國使用更少的成本生產。
(2)比較利益法則:是指各國應生產「機會成本較小」的
產品,再藉由貿易互通有無,共享專業分工的利益。
(3)要素稟賦理論:又稱為H-O理論,貿易之所以發生,主
要是因為各國具有不同要素稟賦造成的,各國應該使用
相對便宜且豐富的生產要素,投入該要素並加以密集生
產商品,再透過買賣互通有無。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2.貿易利得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EFG的面積為貿易利得。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貿易條件

回首頁

17-1
17-2

是指一單位出口品在國際市場能換得的進口品數量,也等
於出口品的國際價格與進口品的國際價格比。

17-3
17-4
17-5

若TOT上升,表示以較少的出口量可以換得較多的進口
量,此時貿易條件改善;反之,若TOT下降,則表示貿
易條件惡化。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2 國際貿易政策
 自由貿易
1.自由貿易的概念
政府應採取自由放任政策,不干涉各國交換商品與勞務的
過程,透過各國專業分工與開放貿易,將有利於參與貿易
的國家。
2.自由貿易的優點

(1)提高貿易利得,增進人民福利。
(2)充分利用資源,最有效率生產。
(3)促進國際分工,增加世界產出。
(4)降低生產成本,刺激技術進步。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自由貿易的缺點

回首頁

17-1
17-2

(1)壓迫國內初成長的產業,不利新興產業發展。
(2)威脅本國廠商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降低本國廠商獲利。
(3)國外產品如進行廉價傾銷,會威脅國內產業生存,導致
失業率上升,工資水準下降。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保護貿易

回首頁

17-1
17-2

1.保護貿易的概念

17-3

政府為了維持一國經濟發展和穩定,在貿易政策上會採取
某些特定的措施。

17-4

2.保護貿易的理由
(1)保護幼稚產業。
(2)為求國家安全或經濟安全。
(3)保護本國市場,提高就業水準。
(4)防止傾銷。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反傾銷稅
台灣在2002年加入WTO後,因為不少大陸廉價商品進口台
灣,衝擊本土廠商生存空間,其中低價毛巾傾銷台灣,造成台
灣本土毛巾製造商生計受損,經過業者結合提出「進口救濟」
申請,在經濟部聯合本土廠商與大陸代表進行探討分析後,於
2006年首次對大陸的進口毛巾實施「反傾銷稅」,稅率最高可
達248.2%(原本稅率僅為10.5%),即原價的2.5倍。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保護貿易的方式
1.關稅
是指政府對進出口產品課徵的稅。
2.補貼
是指政府透過財政措施給予某一產業之優惠,使該產業減
低成本 。
3.配額
是指在一段期間內,政府對某一種產品所能進口的最大數
量限制。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3 國際投資概述
 國際投資的意義
是指一國國民或政府於不同國家或不同區域間的投資行為
,亦即資本在國際間的移動。

 國際投資的方式
1.直接投資(FDI)
是指直接握有他國企業的股權與經營管理權的國際投資型
態。
2.間接投資(FPI)
是指投資人將資金以購買有價證券或是貸款的方式,將資
本移往被投資國的一種行為。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熱錢
熱錢亦稱為流資或是游資,是指尋求在短期內獲得報酬的
流動資金。這類型的資金流動速度快,通常投資者(通常是以
投資機構為主)發現獲利機會,便會注入大筆資金。由於金額
往往過於龐大,會對當地市場的匯率、利率產生很大的影響,
因此不一定受到被投資國的歡迎。例如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
即是熱錢在亞洲各國流竄造成的衝擊。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4 外匯市場與匯率的決定
 外匯
是指可以作為國際間支付的交易工具或對外國通貨請求權


 匯率
不同國家使用貨幣的兌換比率稱為匯率。
1.直接匯率:又稱為收入匯率,是指一單位本國貨幣所能兌
換的外國貨幣數量。
2.間接匯率:又稱為支付匯率,是指一單位外國貨幣所能兌
換的本國貨幣數量。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名目匯率與實質匯率
名目匯率是指兩個國家貨幣間的兌換比率,並不考慮物價
因素,但名目匯率不易看出國家間的實質關係,因此若要了解
實際上台灣匯率在各國的影響,就必須以實質匯率來衡量。

17-1
17-2

17-3
17-4
17-5

實質匯率是指在計算匯率時,將兩個國家的物價列入考量,
表示一單位的外國商品可以兌換幾單位的本國商品。

上一頁

下一頁

 匯率變動
1.匯率上升
表示本國貨幣貶值、外國貨幣升值,將有利於出口、不
利進口。
2.匯率下降
表示本國貨幣升值、外國貨幣貶值,將有利於進口、不
利出口。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外匯存底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台灣的外匯存底高居世界第四(2010年為止,前三名依序
為中國、日本與俄羅斯),一直是政府與國人深感驕傲的事實, 17-3
雖然外匯存底是國家財富的一部分,但是這並不表示台灣的國 17-4
家財富就是世界第四。央行的外匯存底亦是從外匯市場購得, 17-5
但與一般民眾不同的是,民眾是用自己的所得財富購買,而政
府可以藉由印製新台幣購買外匯,因此外匯存底並不是可以完
整反應一國財富的指標。

上一頁

下一頁

 外匯需求
1.外匯需求的項目
(1)支付進口商品與勞務之款項。
(2)本國國民到國外旅遊、洽公、留學等因素,在國外期
間的開銷。
(3)對外國政府或人民的移轉性支付。
(4)支付給外人投資的紅利或利息。
(5)本國資本的外流。
(6)本國央行購入外匯。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需求曲線
當匯率下降時,表示本國貨幣升值、外國貨幣貶值,本國
人民可以用較便宜的價格購買外幣。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外匯供給
1.外匯供給的項目
(1)本國商品與勞務的出口,為外匯供給最主要的部分。
(2)外國人到本國旅遊、洽公、留學等支出。
(3)外國政府或人民對本國的移轉性支出。

(4)本國人民投資國外所獲得的紅利或利息。
(5)外國資金投資本國金融市場。
(6)外國對本國之直接投資。

(7)外國償還向本國之借貸。
(8)本國央行賣出之外匯。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供給曲線
當匯率上升時,表示本國貨幣貶值、外國貨幣升值,本國
人民可以用較高的價格賣出外幣。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市場匯率之決定
均衡的匯率水準是由外匯的供給和需求共同決定的。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市場變動
(1)均衡匯率上升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2)均衡匯率下降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匯率制度
1.純粹浮動匯率制度
是指一國央行並未對其貨幣設定任何的匯率水準,任由外
匯市場上的供給與需求決定匯率水準。
2.固定匯率制度
是指央行將本國貨幣與某一外國貨幣的兌換比率,固定在
某一特定的水準上。
3.管理浮動匯率制度
又稱為污濁的浮動匯率制度,是以外匯市場的供需來決定
匯率,若匯率波動過大,央行可透過外匯市場操作,達到
穩定匯率的目的。為台灣現行的匯率制度。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台幣升破30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2011年初,隨著國際美元強勁彈升,新台幣對美元匯價正
式突破三十大關,創下近13年來的最高點,這也是中央銀行總 17-3
裁彭淮南上任以來的新台幣最高價。匯價每日激烈的變動,除 17-4
了影響台灣的出口競爭力,央行最擔憂的恐怕是熱錢大量湧入, 17-5
造成嚴重通貨膨脹,甚至資產泡沫,衝擊到人民的基本生活。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5 國際經貿組織與自由貿易區
 國際經貿組織
1.世界貿易組織(WTO)

(1)成立時間:於1995成立,其前身為關稅暨貿易總協定
(GATT) 。
(2)成立目的:確保國際自由貿易,透過多邊諮商建立規
範,降低會員國關稅與非關稅貿易障礙,為會員國提
供穩定及可預測的貿易環境。
(3)台灣與WTO之關係:我國於2002年以「台灣、澎湖、
金門及馬祖個別關稅領域」之名義正式成為WTO地144
個會員國。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WTO的基本精神
WTO條文對於國際貿易規範所涵蓋的範圍相當廣泛,其中
最惠國待遇、國民待遇、關稅原則對於世界貿易的迅速發展,
最為顯著,分別探討如下:

1. 最惠國待遇是指要求所有會員國在貿易關係中,都要給
予對方最好的待遇,這種不歧視的精神不僅能促進貿易自由化
的發展,更能避免間接受到第三國的限制。
2. 國民待遇是指其他國家的商品一旦跨越國境後,必須是
同為本國商品,享受和地主國商品完全相同的待遇,不必受到
租稅、優惠、規定等方面的歧視,而能降低貿易進行的障礙。
3. 關稅原則不僅有利於國際談判的進行,也較能夠監督國
際貿易上的執行情形。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61年成立。
(2)成立目的:幫助各成員國政府實現可持續性的經濟和
就業成長,生活水準上升,同時保持金融穩定,從而
對世界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89年成立。
(2)成立目的:希望各會員體部長之間的對話與協商,協
調亞太地區各經濟體的經貿政策,以促進亞太地區貿易
投資自由化與區域合作,維持區域成長與發展。
(3)台灣與WTO之關係:台灣於1991年以「中華台北」名
義加入。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區域經濟整合
所謂區域經濟整合(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是指在地
理上或區域上的鄰近國家共同參與,逐漸去除貿易障礙以及生
產要素移動上的限制。隨著全球化與區域化的發展,區域經濟
整合已經成為各國經濟發展的趨勢。相對地,未能參加整合的
國家則有陷入『邊緣化』的困境。國際間進行區域整合的主要
目的在於:
1.降低國與國之間的貨物關稅,促使區內國家的貿易量增
加。
2.生產資源的相互流通,將可大幅降低廠商的生產成本,
並提高國際競爭力。
3.有利於產業擴大其生產規模,並邁向國際。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4.吸引外資在區內投資,使外資不僅獲得相對廉價的生產
要素,還可以擴大其本身的消費市場,此舉也將提昇區內國家
間的經貿發展及經濟效益。

17-2

目前國際間重要的區域經濟整合組織如歐洲經濟聯盟、北
美自由貿易區、東南亞國家協會等,都對國際經貿發揮了極大
的影響力,以下將一一介紹。

17-5

17-3
17-4

上一頁

下一頁

 自由貿易區
1.歐洲聯盟(EU)

(1)成立時間:於1992年成立,其前身為1967年成立的歐
洲共同體。
(2)成立目的:促進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實現社會
經濟可持續發展,確保基本價值觀、加強國際合作。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不統一的歐元
一般而言,各國使用的貨幣是由各國政府統一印製發行,
然而歐元是由歐盟中央銀行與各歐元區國家的中央銀行負責管
理,只有正面(顯示面值部分)是相同的,稱為「共同面」,
背面則是由發行國各自決定,但只要是歐元,都能夠在所有地
區使用。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61年成立。
(2)成立目的:消除會員國之間的各項貿易障礙,促進會
員國之間的商品、勞務、與生產要素的自由移動。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94年式成立。
(2)成立目的:促進會員國間的經濟發展及文化教育合作
,且相互支援,以維持東南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17-3
17-4
17-5


Slide 17

貨幣與金融
17-1
17-2
17-3
17-4
17-5

國際貿易的基礎與利益
國際貿易政策
國際投資概述
外匯市場與匯率的決定
國際經貿組織與自由貿易區

17
CHAPTER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國際貿易的基礎與利益
 國際貿易的意義
是指國與國之間為了互通有無,從事商品或勞務交易的經
濟活動。

 國際貿易的發生原因
1.各地經濟資源稟賦不同
2.國與國之間生產要素缺乏流動性
3.製造產品所需的生產技術不同
4.對某項產品的供給或需求發生改變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國際貿易理論與貿易利得
1.國際貿易理論
(1)絕對利益法則:是指投入相同的生產要素生產相同物品
時,一國能比他國生產更多的數量;或者是在相同的產
量下,一國能比他國使用更少的成本生產。
(2)比較利益法則:是指各國應生產「機會成本較小」的
產品,再藉由貿易互通有無,共享專業分工的利益。
(3)要素稟賦理論:又稱為H-O理論,貿易之所以發生,主
要是因為各國具有不同要素稟賦造成的,各國應該使用
相對便宜且豐富的生產要素,投入該要素並加以密集生
產商品,再透過買賣互通有無。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2.貿易利得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EFG的面積為貿易利得。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貿易條件

回首頁

17-1
17-2

是指一單位出口品在國際市場能換得的進口品數量,也等
於出口品的國際價格與進口品的國際價格比。

17-3
17-4
17-5

若TOT上升,表示以較少的出口量可以換得較多的進口
量,此時貿易條件改善;反之,若TOT下降,則表示貿
易條件惡化。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2 國際貿易政策
 自由貿易
1.自由貿易的概念
政府應採取自由放任政策,不干涉各國交換商品與勞務的
過程,透過各國專業分工與開放貿易,將有利於參與貿易
的國家。
2.自由貿易的優點

(1)提高貿易利得,增進人民福利。
(2)充分利用資源,最有效率生產。
(3)促進國際分工,增加世界產出。
(4)降低生產成本,刺激技術進步。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自由貿易的缺點

回首頁

17-1
17-2

(1)壓迫國內初成長的產業,不利新興產業發展。
(2)威脅本國廠商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降低本國廠商獲利。
(3)國外產品如進行廉價傾銷,會威脅國內產業生存,導致
失業率上升,工資水準下降。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保護貿易

回首頁

17-1
17-2

1.保護貿易的概念

17-3

政府為了維持一國經濟發展和穩定,在貿易政策上會採取
某些特定的措施。

17-4

2.保護貿易的理由
(1)保護幼稚產業。
(2)為求國家安全或經濟安全。
(3)保護本國市場,提高就業水準。
(4)防止傾銷。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反傾銷稅
台灣在2002年加入WTO後,因為不少大陸廉價商品進口台
灣,衝擊本土廠商生存空間,其中低價毛巾傾銷台灣,造成台
灣本土毛巾製造商生計受損,經過業者結合提出「進口救濟」
申請,在經濟部聯合本土廠商與大陸代表進行探討分析後,於
2006年首次對大陸的進口毛巾實施「反傾銷稅」,稅率最高可
達248.2%(原本稅率僅為10.5%),即原價的2.5倍。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保護貿易的方式
1.關稅
是指政府對進出口產品課徵的稅。
2.補貼
是指政府透過財政措施給予某一產業之優惠,使該產業減
低成本 。
3.配額
是指在一段期間內,政府對某一種產品所能進口的最大數
量限制。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3 國際投資概述
 國際投資的意義
是指一國國民或政府於不同國家或不同區域間的投資行為
,亦即資本在國際間的移動。

 國際投資的方式
1.直接投資(FDI)
是指直接握有他國企業的股權與經營管理權的國際投資型
態。
2.間接投資(FPI)
是指投資人將資金以購買有價證券或是貸款的方式,將資
本移往被投資國的一種行為。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熱錢
熱錢亦稱為流資或是游資,是指尋求在短期內獲得報酬的
流動資金。這類型的資金流動速度快,通常投資者(通常是以
投資機構為主)發現獲利機會,便會注入大筆資金。由於金額
往往過於龐大,會對當地市場的匯率、利率產生很大的影響,
因此不一定受到被投資國的歡迎。例如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
即是熱錢在亞洲各國流竄造成的衝擊。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4 外匯市場與匯率的決定
 外匯
是指可以作為國際間支付的交易工具或對外國通貨請求權


 匯率
不同國家使用貨幣的兌換比率稱為匯率。
1.直接匯率:又稱為收入匯率,是指一單位本國貨幣所能兌
換的外國貨幣數量。
2.間接匯率:又稱為支付匯率,是指一單位外國貨幣所能兌
換的本國貨幣數量。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名目匯率與實質匯率
名目匯率是指兩個國家貨幣間的兌換比率,並不考慮物價
因素,但名目匯率不易看出國家間的實質關係,因此若要了解
實際上台灣匯率在各國的影響,就必須以實質匯率來衡量。

17-1
17-2

17-3
17-4
17-5

實質匯率是指在計算匯率時,將兩個國家的物價列入考量,
表示一單位的外國商品可以兌換幾單位的本國商品。

上一頁

下一頁

 匯率變動
1.匯率上升
表示本國貨幣貶值、外國貨幣升值,將有利於出口、不
利進口。
2.匯率下降
表示本國貨幣升值、外國貨幣貶值,將有利於進口、不
利出口。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外匯存底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台灣的外匯存底高居世界第四(2010年為止,前三名依序
為中國、日本與俄羅斯),一直是政府與國人深感驕傲的事實, 17-3
雖然外匯存底是國家財富的一部分,但是這並不表示台灣的國 17-4
家財富就是世界第四。央行的外匯存底亦是從外匯市場購得, 17-5
但與一般民眾不同的是,民眾是用自己的所得財富購買,而政
府可以藉由印製新台幣購買外匯,因此外匯存底並不是可以完
整反應一國財富的指標。

上一頁

下一頁

 外匯需求
1.外匯需求的項目
(1)支付進口商品與勞務之款項。
(2)本國國民到國外旅遊、洽公、留學等因素,在國外期
間的開銷。
(3)對外國政府或人民的移轉性支付。
(4)支付給外人投資的紅利或利息。
(5)本國資本的外流。
(6)本國央行購入外匯。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需求曲線
當匯率下降時,表示本國貨幣升值、外國貨幣貶值,本國
人民可以用較便宜的價格購買外幣。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外匯供給
1.外匯供給的項目
(1)本國商品與勞務的出口,為外匯供給最主要的部分。
(2)外國人到本國旅遊、洽公、留學等支出。
(3)外國政府或人民對本國的移轉性支出。

(4)本國人民投資國外所獲得的紅利或利息。
(5)外國資金投資本國金融市場。
(6)外國對本國之直接投資。

(7)外國償還向本國之借貸。
(8)本國央行賣出之外匯。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供給曲線
當匯率上升時,表示本國貨幣貶值、外國貨幣升值,本國
人民可以用較高的價格賣出外幣。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市場匯率之決定
均衡的匯率水準是由外匯的供給和需求共同決定的。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市場變動
(1)均衡匯率上升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2)均衡匯率下降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匯率制度
1.純粹浮動匯率制度
是指一國央行並未對其貨幣設定任何的匯率水準,任由外
匯市場上的供給與需求決定匯率水準。
2.固定匯率制度
是指央行將本國貨幣與某一外國貨幣的兌換比率,固定在
某一特定的水準上。
3.管理浮動匯率制度
又稱為污濁的浮動匯率制度,是以外匯市場的供需來決定
匯率,若匯率波動過大,央行可透過外匯市場操作,達到
穩定匯率的目的。為台灣現行的匯率制度。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台幣升破30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2011年初,隨著國際美元強勁彈升,新台幣對美元匯價正
式突破三十大關,創下近13年來的最高點,這也是中央銀行總 17-3
裁彭淮南上任以來的新台幣最高價。匯價每日激烈的變動,除 17-4
了影響台灣的出口競爭力,央行最擔憂的恐怕是熱錢大量湧入, 17-5
造成嚴重通貨膨脹,甚至資產泡沫,衝擊到人民的基本生活。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5 國際經貿組織與自由貿易區
 國際經貿組織
1.世界貿易組織(WTO)

(1)成立時間:於1995成立,其前身為關稅暨貿易總協定
(GATT) 。
(2)成立目的:確保國際自由貿易,透過多邊諮商建立規
範,降低會員國關稅與非關稅貿易障礙,為會員國提
供穩定及可預測的貿易環境。
(3)台灣與WTO之關係:我國於2002年以「台灣、澎湖、
金門及馬祖個別關稅領域」之名義正式成為WTO地144
個會員國。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WTO的基本精神
WTO條文對於國際貿易規範所涵蓋的範圍相當廣泛,其中
最惠國待遇、國民待遇、關稅原則對於世界貿易的迅速發展,
最為顯著,分別探討如下:

1. 最惠國待遇是指要求所有會員國在貿易關係中,都要給
予對方最好的待遇,這種不歧視的精神不僅能促進貿易自由化
的發展,更能避免間接受到第三國的限制。
2. 國民待遇是指其他國家的商品一旦跨越國境後,必須是
同為本國商品,享受和地主國商品完全相同的待遇,不必受到
租稅、優惠、規定等方面的歧視,而能降低貿易進行的障礙。
3. 關稅原則不僅有利於國際談判的進行,也較能夠監督國
際貿易上的執行情形。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61年成立。
(2)成立目的:幫助各成員國政府實現可持續性的經濟和
就業成長,生活水準上升,同時保持金融穩定,從而
對世界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89年成立。
(2)成立目的:希望各會員體部長之間的對話與協商,協
調亞太地區各經濟體的經貿政策,以促進亞太地區貿易
投資自由化與區域合作,維持區域成長與發展。
(3)台灣與WTO之關係:台灣於1991年以「中華台北」名
義加入。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區域經濟整合
所謂區域經濟整合(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是指在地
理上或區域上的鄰近國家共同參與,逐漸去除貿易障礙以及生
產要素移動上的限制。隨著全球化與區域化的發展,區域經濟
整合已經成為各國經濟發展的趨勢。相對地,未能參加整合的
國家則有陷入『邊緣化』的困境。國際間進行區域整合的主要
目的在於:
1.降低國與國之間的貨物關稅,促使區內國家的貿易量增
加。
2.生產資源的相互流通,將可大幅降低廠商的生產成本,
並提高國際競爭力。
3.有利於產業擴大其生產規模,並邁向國際。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4.吸引外資在區內投資,使外資不僅獲得相對廉價的生產
要素,還可以擴大其本身的消費市場,此舉也將提昇區內國家
間的經貿發展及經濟效益。

17-2

目前國際間重要的區域經濟整合組織如歐洲經濟聯盟、北
美自由貿易區、東南亞國家協會等,都對國際經貿發揮了極大
的影響力,以下將一一介紹。

17-5

17-3
17-4

上一頁

下一頁

 自由貿易區
1.歐洲聯盟(EU)

(1)成立時間:於1992年成立,其前身為1967年成立的歐
洲共同體。
(2)成立目的:促進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實現社會
經濟可持續發展,確保基本價值觀、加強國際合作。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不統一的歐元
一般而言,各國使用的貨幣是由各國政府統一印製發行,
然而歐元是由歐盟中央銀行與各歐元區國家的中央銀行負責管
理,只有正面(顯示面值部分)是相同的,稱為「共同面」,
背面則是由發行國各自決定,但只要是歐元,都能夠在所有地
區使用。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61年成立。
(2)成立目的:消除會員國之間的各項貿易障礙,促進會
員國之間的商品、勞務、與生產要素的自由移動。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94年式成立。
(2)成立目的:促進會員國間的經濟發展及文化教育合作
,且相互支援,以維持東南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17-3
17-4
17-5


Slide 18

貨幣與金融
17-1
17-2
17-3
17-4
17-5

國際貿易的基礎與利益
國際貿易政策
國際投資概述
外匯市場與匯率的決定
國際經貿組織與自由貿易區

17
CHAPTER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國際貿易的基礎與利益
 國際貿易的意義
是指國與國之間為了互通有無,從事商品或勞務交易的經
濟活動。

 國際貿易的發生原因
1.各地經濟資源稟賦不同
2.國與國之間生產要素缺乏流動性
3.製造產品所需的生產技術不同
4.對某項產品的供給或需求發生改變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國際貿易理論與貿易利得
1.國際貿易理論
(1)絕對利益法則:是指投入相同的生產要素生產相同物品
時,一國能比他國生產更多的數量;或者是在相同的產
量下,一國能比他國使用更少的成本生產。
(2)比較利益法則:是指各國應生產「機會成本較小」的
產品,再藉由貿易互通有無,共享專業分工的利益。
(3)要素稟賦理論:又稱為H-O理論,貿易之所以發生,主
要是因為各國具有不同要素稟賦造成的,各國應該使用
相對便宜且豐富的生產要素,投入該要素並加以密集生
產商品,再透過買賣互通有無。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2.貿易利得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EFG的面積為貿易利得。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貿易條件

回首頁

17-1
17-2

是指一單位出口品在國際市場能換得的進口品數量,也等
於出口品的國際價格與進口品的國際價格比。

17-3
17-4
17-5

若TOT上升,表示以較少的出口量可以換得較多的進口
量,此時貿易條件改善;反之,若TOT下降,則表示貿
易條件惡化。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2 國際貿易政策
 自由貿易
1.自由貿易的概念
政府應採取自由放任政策,不干涉各國交換商品與勞務的
過程,透過各國專業分工與開放貿易,將有利於參與貿易
的國家。
2.自由貿易的優點

(1)提高貿易利得,增進人民福利。
(2)充分利用資源,最有效率生產。
(3)促進國際分工,增加世界產出。
(4)降低生產成本,刺激技術進步。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自由貿易的缺點

回首頁

17-1
17-2

(1)壓迫國內初成長的產業,不利新興產業發展。
(2)威脅本國廠商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降低本國廠商獲利。
(3)國外產品如進行廉價傾銷,會威脅國內產業生存,導致
失業率上升,工資水準下降。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保護貿易

回首頁

17-1
17-2

1.保護貿易的概念

17-3

政府為了維持一國經濟發展和穩定,在貿易政策上會採取
某些特定的措施。

17-4

2.保護貿易的理由
(1)保護幼稚產業。
(2)為求國家安全或經濟安全。
(3)保護本國市場,提高就業水準。
(4)防止傾銷。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反傾銷稅
台灣在2002年加入WTO後,因為不少大陸廉價商品進口台
灣,衝擊本土廠商生存空間,其中低價毛巾傾銷台灣,造成台
灣本土毛巾製造商生計受損,經過業者結合提出「進口救濟」
申請,在經濟部聯合本土廠商與大陸代表進行探討分析後,於
2006年首次對大陸的進口毛巾實施「反傾銷稅」,稅率最高可
達248.2%(原本稅率僅為10.5%),即原價的2.5倍。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保護貿易的方式
1.關稅
是指政府對進出口產品課徵的稅。
2.補貼
是指政府透過財政措施給予某一產業之優惠,使該產業減
低成本 。
3.配額
是指在一段期間內,政府對某一種產品所能進口的最大數
量限制。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3 國際投資概述
 國際投資的意義
是指一國國民或政府於不同國家或不同區域間的投資行為
,亦即資本在國際間的移動。

 國際投資的方式
1.直接投資(FDI)
是指直接握有他國企業的股權與經營管理權的國際投資型
態。
2.間接投資(FPI)
是指投資人將資金以購買有價證券或是貸款的方式,將資
本移往被投資國的一種行為。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熱錢
熱錢亦稱為流資或是游資,是指尋求在短期內獲得報酬的
流動資金。這類型的資金流動速度快,通常投資者(通常是以
投資機構為主)發現獲利機會,便會注入大筆資金。由於金額
往往過於龐大,會對當地市場的匯率、利率產生很大的影響,
因此不一定受到被投資國的歡迎。例如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
即是熱錢在亞洲各國流竄造成的衝擊。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4 外匯市場與匯率的決定
 外匯
是指可以作為國際間支付的交易工具或對外國通貨請求權


 匯率
不同國家使用貨幣的兌換比率稱為匯率。
1.直接匯率:又稱為收入匯率,是指一單位本國貨幣所能兌
換的外國貨幣數量。
2.間接匯率:又稱為支付匯率,是指一單位外國貨幣所能兌
換的本國貨幣數量。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名目匯率與實質匯率
名目匯率是指兩個國家貨幣間的兌換比率,並不考慮物價
因素,但名目匯率不易看出國家間的實質關係,因此若要了解
實際上台灣匯率在各國的影響,就必須以實質匯率來衡量。

17-1
17-2

17-3
17-4
17-5

實質匯率是指在計算匯率時,將兩個國家的物價列入考量,
表示一單位的外國商品可以兌換幾單位的本國商品。

上一頁

下一頁

 匯率變動
1.匯率上升
表示本國貨幣貶值、外國貨幣升值,將有利於出口、不
利進口。
2.匯率下降
表示本國貨幣升值、外國貨幣貶值,將有利於進口、不
利出口。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外匯存底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台灣的外匯存底高居世界第四(2010年為止,前三名依序
為中國、日本與俄羅斯),一直是政府與國人深感驕傲的事實, 17-3
雖然外匯存底是國家財富的一部分,但是這並不表示台灣的國 17-4
家財富就是世界第四。央行的外匯存底亦是從外匯市場購得, 17-5
但與一般民眾不同的是,民眾是用自己的所得財富購買,而政
府可以藉由印製新台幣購買外匯,因此外匯存底並不是可以完
整反應一國財富的指標。

上一頁

下一頁

 外匯需求
1.外匯需求的項目
(1)支付進口商品與勞務之款項。
(2)本國國民到國外旅遊、洽公、留學等因素,在國外期
間的開銷。
(3)對外國政府或人民的移轉性支付。
(4)支付給外人投資的紅利或利息。
(5)本國資本的外流。
(6)本國央行購入外匯。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需求曲線
當匯率下降時,表示本國貨幣升值、外國貨幣貶值,本國
人民可以用較便宜的價格購買外幣。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外匯供給
1.外匯供給的項目
(1)本國商品與勞務的出口,為外匯供給最主要的部分。
(2)外國人到本國旅遊、洽公、留學等支出。
(3)外國政府或人民對本國的移轉性支出。

(4)本國人民投資國外所獲得的紅利或利息。
(5)外國資金投資本國金融市場。
(6)外國對本國之直接投資。

(7)外國償還向本國之借貸。
(8)本國央行賣出之外匯。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供給曲線
當匯率上升時,表示本國貨幣貶值、外國貨幣升值,本國
人民可以用較高的價格賣出外幣。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市場匯率之決定
均衡的匯率水準是由外匯的供給和需求共同決定的。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市場變動
(1)均衡匯率上升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2)均衡匯率下降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匯率制度
1.純粹浮動匯率制度
是指一國央行並未對其貨幣設定任何的匯率水準,任由外
匯市場上的供給與需求決定匯率水準。
2.固定匯率制度
是指央行將本國貨幣與某一外國貨幣的兌換比率,固定在
某一特定的水準上。
3.管理浮動匯率制度
又稱為污濁的浮動匯率制度,是以外匯市場的供需來決定
匯率,若匯率波動過大,央行可透過外匯市場操作,達到
穩定匯率的目的。為台灣現行的匯率制度。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台幣升破30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2011年初,隨著國際美元強勁彈升,新台幣對美元匯價正
式突破三十大關,創下近13年來的最高點,這也是中央銀行總 17-3
裁彭淮南上任以來的新台幣最高價。匯價每日激烈的變動,除 17-4
了影響台灣的出口競爭力,央行最擔憂的恐怕是熱錢大量湧入, 17-5
造成嚴重通貨膨脹,甚至資產泡沫,衝擊到人民的基本生活。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5 國際經貿組織與自由貿易區
 國際經貿組織
1.世界貿易組織(WTO)

(1)成立時間:於1995成立,其前身為關稅暨貿易總協定
(GATT) 。
(2)成立目的:確保國際自由貿易,透過多邊諮商建立規
範,降低會員國關稅與非關稅貿易障礙,為會員國提
供穩定及可預測的貿易環境。
(3)台灣與WTO之關係:我國於2002年以「台灣、澎湖、
金門及馬祖個別關稅領域」之名義正式成為WTO地144
個會員國。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WTO的基本精神
WTO條文對於國際貿易規範所涵蓋的範圍相當廣泛,其中
最惠國待遇、國民待遇、關稅原則對於世界貿易的迅速發展,
最為顯著,分別探討如下:

1. 最惠國待遇是指要求所有會員國在貿易關係中,都要給
予對方最好的待遇,這種不歧視的精神不僅能促進貿易自由化
的發展,更能避免間接受到第三國的限制。
2. 國民待遇是指其他國家的商品一旦跨越國境後,必須是
同為本國商品,享受和地主國商品完全相同的待遇,不必受到
租稅、優惠、規定等方面的歧視,而能降低貿易進行的障礙。
3. 關稅原則不僅有利於國際談判的進行,也較能夠監督國
際貿易上的執行情形。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61年成立。
(2)成立目的:幫助各成員國政府實現可持續性的經濟和
就業成長,生活水準上升,同時保持金融穩定,從而
對世界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89年成立。
(2)成立目的:希望各會員體部長之間的對話與協商,協
調亞太地區各經濟體的經貿政策,以促進亞太地區貿易
投資自由化與區域合作,維持區域成長與發展。
(3)台灣與WTO之關係:台灣於1991年以「中華台北」名
義加入。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區域經濟整合
所謂區域經濟整合(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是指在地
理上或區域上的鄰近國家共同參與,逐漸去除貿易障礙以及生
產要素移動上的限制。隨著全球化與區域化的發展,區域經濟
整合已經成為各國經濟發展的趨勢。相對地,未能參加整合的
國家則有陷入『邊緣化』的困境。國際間進行區域整合的主要
目的在於:
1.降低國與國之間的貨物關稅,促使區內國家的貿易量增
加。
2.生產資源的相互流通,將可大幅降低廠商的生產成本,
並提高國際競爭力。
3.有利於產業擴大其生產規模,並邁向國際。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4.吸引外資在區內投資,使外資不僅獲得相對廉價的生產
要素,還可以擴大其本身的消費市場,此舉也將提昇區內國家
間的經貿發展及經濟效益。

17-2

目前國際間重要的區域經濟整合組織如歐洲經濟聯盟、北
美自由貿易區、東南亞國家協會等,都對國際經貿發揮了極大
的影響力,以下將一一介紹。

17-5

17-3
17-4

上一頁

下一頁

 自由貿易區
1.歐洲聯盟(EU)

(1)成立時間:於1992年成立,其前身為1967年成立的歐
洲共同體。
(2)成立目的:促進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實現社會
經濟可持續發展,確保基本價值觀、加強國際合作。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不統一的歐元
一般而言,各國使用的貨幣是由各國政府統一印製發行,
然而歐元是由歐盟中央銀行與各歐元區國家的中央銀行負責管
理,只有正面(顯示面值部分)是相同的,稱為「共同面」,
背面則是由發行國各自決定,但只要是歐元,都能夠在所有地
區使用。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61年成立。
(2)成立目的:消除會員國之間的各項貿易障礙,促進會
員國之間的商品、勞務、與生產要素的自由移動。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94年式成立。
(2)成立目的:促進會員國間的經濟發展及文化教育合作
,且相互支援,以維持東南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17-3
17-4
17-5


Slide 19

貨幣與金融
17-1
17-2
17-3
17-4
17-5

國際貿易的基礎與利益
國際貿易政策
國際投資概述
外匯市場與匯率的決定
國際經貿組織與自由貿易區

17
CHAPTER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國際貿易的基礎與利益
 國際貿易的意義
是指國與國之間為了互通有無,從事商品或勞務交易的經
濟活動。

 國際貿易的發生原因
1.各地經濟資源稟賦不同
2.國與國之間生產要素缺乏流動性
3.製造產品所需的生產技術不同
4.對某項產品的供給或需求發生改變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國際貿易理論與貿易利得
1.國際貿易理論
(1)絕對利益法則:是指投入相同的生產要素生產相同物品
時,一國能比他國生產更多的數量;或者是在相同的產
量下,一國能比他國使用更少的成本生產。
(2)比較利益法則:是指各國應生產「機會成本較小」的
產品,再藉由貿易互通有無,共享專業分工的利益。
(3)要素稟賦理論:又稱為H-O理論,貿易之所以發生,主
要是因為各國具有不同要素稟賦造成的,各國應該使用
相對便宜且豐富的生產要素,投入該要素並加以密集生
產商品,再透過買賣互通有無。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2.貿易利得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EFG的面積為貿易利得。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貿易條件

回首頁

17-1
17-2

是指一單位出口品在國際市場能換得的進口品數量,也等
於出口品的國際價格與進口品的國際價格比。

17-3
17-4
17-5

若TOT上升,表示以較少的出口量可以換得較多的進口
量,此時貿易條件改善;反之,若TOT下降,則表示貿
易條件惡化。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2 國際貿易政策
 自由貿易
1.自由貿易的概念
政府應採取自由放任政策,不干涉各國交換商品與勞務的
過程,透過各國專業分工與開放貿易,將有利於參與貿易
的國家。
2.自由貿易的優點

(1)提高貿易利得,增進人民福利。
(2)充分利用資源,最有效率生產。
(3)促進國際分工,增加世界產出。
(4)降低生產成本,刺激技術進步。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自由貿易的缺點

回首頁

17-1
17-2

(1)壓迫國內初成長的產業,不利新興產業發展。
(2)威脅本國廠商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降低本國廠商獲利。
(3)國外產品如進行廉價傾銷,會威脅國內產業生存,導致
失業率上升,工資水準下降。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保護貿易

回首頁

17-1
17-2

1.保護貿易的概念

17-3

政府為了維持一國經濟發展和穩定,在貿易政策上會採取
某些特定的措施。

17-4

2.保護貿易的理由
(1)保護幼稚產業。
(2)為求國家安全或經濟安全。
(3)保護本國市場,提高就業水準。
(4)防止傾銷。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反傾銷稅
台灣在2002年加入WTO後,因為不少大陸廉價商品進口台
灣,衝擊本土廠商生存空間,其中低價毛巾傾銷台灣,造成台
灣本土毛巾製造商生計受損,經過業者結合提出「進口救濟」
申請,在經濟部聯合本土廠商與大陸代表進行探討分析後,於
2006年首次對大陸的進口毛巾實施「反傾銷稅」,稅率最高可
達248.2%(原本稅率僅為10.5%),即原價的2.5倍。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保護貿易的方式
1.關稅
是指政府對進出口產品課徵的稅。
2.補貼
是指政府透過財政措施給予某一產業之優惠,使該產業減
低成本 。
3.配額
是指在一段期間內,政府對某一種產品所能進口的最大數
量限制。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3 國際投資概述
 國際投資的意義
是指一國國民或政府於不同國家或不同區域間的投資行為
,亦即資本在國際間的移動。

 國際投資的方式
1.直接投資(FDI)
是指直接握有他國企業的股權與經營管理權的國際投資型
態。
2.間接投資(FPI)
是指投資人將資金以購買有價證券或是貸款的方式,將資
本移往被投資國的一種行為。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熱錢
熱錢亦稱為流資或是游資,是指尋求在短期內獲得報酬的
流動資金。這類型的資金流動速度快,通常投資者(通常是以
投資機構為主)發現獲利機會,便會注入大筆資金。由於金額
往往過於龐大,會對當地市場的匯率、利率產生很大的影響,
因此不一定受到被投資國的歡迎。例如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
即是熱錢在亞洲各國流竄造成的衝擊。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4 外匯市場與匯率的決定
 外匯
是指可以作為國際間支付的交易工具或對外國通貨請求權


 匯率
不同國家使用貨幣的兌換比率稱為匯率。
1.直接匯率:又稱為收入匯率,是指一單位本國貨幣所能兌
換的外國貨幣數量。
2.間接匯率:又稱為支付匯率,是指一單位外國貨幣所能兌
換的本國貨幣數量。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名目匯率與實質匯率
名目匯率是指兩個國家貨幣間的兌換比率,並不考慮物價
因素,但名目匯率不易看出國家間的實質關係,因此若要了解
實際上台灣匯率在各國的影響,就必須以實質匯率來衡量。

17-1
17-2

17-3
17-4
17-5

實質匯率是指在計算匯率時,將兩個國家的物價列入考量,
表示一單位的外國商品可以兌換幾單位的本國商品。

上一頁

下一頁

 匯率變動
1.匯率上升
表示本國貨幣貶值、外國貨幣升值,將有利於出口、不
利進口。
2.匯率下降
表示本國貨幣升值、外國貨幣貶值,將有利於進口、不
利出口。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外匯存底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台灣的外匯存底高居世界第四(2010年為止,前三名依序
為中國、日本與俄羅斯),一直是政府與國人深感驕傲的事實, 17-3
雖然外匯存底是國家財富的一部分,但是這並不表示台灣的國 17-4
家財富就是世界第四。央行的外匯存底亦是從外匯市場購得, 17-5
但與一般民眾不同的是,民眾是用自己的所得財富購買,而政
府可以藉由印製新台幣購買外匯,因此外匯存底並不是可以完
整反應一國財富的指標。

上一頁

下一頁

 外匯需求
1.外匯需求的項目
(1)支付進口商品與勞務之款項。
(2)本國國民到國外旅遊、洽公、留學等因素,在國外期
間的開銷。
(3)對外國政府或人民的移轉性支付。
(4)支付給外人投資的紅利或利息。
(5)本國資本的外流。
(6)本國央行購入外匯。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需求曲線
當匯率下降時,表示本國貨幣升值、外國貨幣貶值,本國
人民可以用較便宜的價格購買外幣。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外匯供給
1.外匯供給的項目
(1)本國商品與勞務的出口,為外匯供給最主要的部分。
(2)外國人到本國旅遊、洽公、留學等支出。
(3)外國政府或人民對本國的移轉性支出。

(4)本國人民投資國外所獲得的紅利或利息。
(5)外國資金投資本國金融市場。
(6)外國對本國之直接投資。

(7)外國償還向本國之借貸。
(8)本國央行賣出之外匯。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供給曲線
當匯率上升時,表示本國貨幣貶值、外國貨幣升值,本國
人民可以用較高的價格賣出外幣。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市場匯率之決定
均衡的匯率水準是由外匯的供給和需求共同決定的。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市場變動
(1)均衡匯率上升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2)均衡匯率下降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匯率制度
1.純粹浮動匯率制度
是指一國央行並未對其貨幣設定任何的匯率水準,任由外
匯市場上的供給與需求決定匯率水準。
2.固定匯率制度
是指央行將本國貨幣與某一外國貨幣的兌換比率,固定在
某一特定的水準上。
3.管理浮動匯率制度
又稱為污濁的浮動匯率制度,是以外匯市場的供需來決定
匯率,若匯率波動過大,央行可透過外匯市場操作,達到
穩定匯率的目的。為台灣現行的匯率制度。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台幣升破30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2011年初,隨著國際美元強勁彈升,新台幣對美元匯價正
式突破三十大關,創下近13年來的最高點,這也是中央銀行總 17-3
裁彭淮南上任以來的新台幣最高價。匯價每日激烈的變動,除 17-4
了影響台灣的出口競爭力,央行最擔憂的恐怕是熱錢大量湧入, 17-5
造成嚴重通貨膨脹,甚至資產泡沫,衝擊到人民的基本生活。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5 國際經貿組織與自由貿易區
 國際經貿組織
1.世界貿易組織(WTO)

(1)成立時間:於1995成立,其前身為關稅暨貿易總協定
(GATT) 。
(2)成立目的:確保國際自由貿易,透過多邊諮商建立規
範,降低會員國關稅與非關稅貿易障礙,為會員國提
供穩定及可預測的貿易環境。
(3)台灣與WTO之關係:我國於2002年以「台灣、澎湖、
金門及馬祖個別關稅領域」之名義正式成為WTO地144
個會員國。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WTO的基本精神
WTO條文對於國際貿易規範所涵蓋的範圍相當廣泛,其中
最惠國待遇、國民待遇、關稅原則對於世界貿易的迅速發展,
最為顯著,分別探討如下:

1. 最惠國待遇是指要求所有會員國在貿易關係中,都要給
予對方最好的待遇,這種不歧視的精神不僅能促進貿易自由化
的發展,更能避免間接受到第三國的限制。
2. 國民待遇是指其他國家的商品一旦跨越國境後,必須是
同為本國商品,享受和地主國商品完全相同的待遇,不必受到
租稅、優惠、規定等方面的歧視,而能降低貿易進行的障礙。
3. 關稅原則不僅有利於國際談判的進行,也較能夠監督國
際貿易上的執行情形。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61年成立。
(2)成立目的:幫助各成員國政府實現可持續性的經濟和
就業成長,生活水準上升,同時保持金融穩定,從而
對世界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89年成立。
(2)成立目的:希望各會員體部長之間的對話與協商,協
調亞太地區各經濟體的經貿政策,以促進亞太地區貿易
投資自由化與區域合作,維持區域成長與發展。
(3)台灣與WTO之關係:台灣於1991年以「中華台北」名
義加入。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區域經濟整合
所謂區域經濟整合(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是指在地
理上或區域上的鄰近國家共同參與,逐漸去除貿易障礙以及生
產要素移動上的限制。隨著全球化與區域化的發展,區域經濟
整合已經成為各國經濟發展的趨勢。相對地,未能參加整合的
國家則有陷入『邊緣化』的困境。國際間進行區域整合的主要
目的在於:
1.降低國與國之間的貨物關稅,促使區內國家的貿易量增
加。
2.生產資源的相互流通,將可大幅降低廠商的生產成本,
並提高國際競爭力。
3.有利於產業擴大其生產規模,並邁向國際。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4.吸引外資在區內投資,使外資不僅獲得相對廉價的生產
要素,還可以擴大其本身的消費市場,此舉也將提昇區內國家
間的經貿發展及經濟效益。

17-2

目前國際間重要的區域經濟整合組織如歐洲經濟聯盟、北
美自由貿易區、東南亞國家協會等,都對國際經貿發揮了極大
的影響力,以下將一一介紹。

17-5

17-3
17-4

上一頁

下一頁

 自由貿易區
1.歐洲聯盟(EU)

(1)成立時間:於1992年成立,其前身為1967年成立的歐
洲共同體。
(2)成立目的:促進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實現社會
經濟可持續發展,確保基本價值觀、加強國際合作。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不統一的歐元
一般而言,各國使用的貨幣是由各國政府統一印製發行,
然而歐元是由歐盟中央銀行與各歐元區國家的中央銀行負責管
理,只有正面(顯示面值部分)是相同的,稱為「共同面」,
背面則是由發行國各自決定,但只要是歐元,都能夠在所有地
區使用。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61年成立。
(2)成立目的:消除會員國之間的各項貿易障礙,促進會
員國之間的商品、勞務、與生產要素的自由移動。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94年式成立。
(2)成立目的:促進會員國間的經濟發展及文化教育合作
,且相互支援,以維持東南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17-3
17-4
17-5


Slide 20

貨幣與金融
17-1
17-2
17-3
17-4
17-5

國際貿易的基礎與利益
國際貿易政策
國際投資概述
外匯市場與匯率的決定
國際經貿組織與自由貿易區

17
CHAPTER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國際貿易的基礎與利益
 國際貿易的意義
是指國與國之間為了互通有無,從事商品或勞務交易的經
濟活動。

 國際貿易的發生原因
1.各地經濟資源稟賦不同
2.國與國之間生產要素缺乏流動性
3.製造產品所需的生產技術不同
4.對某項產品的供給或需求發生改變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國際貿易理論與貿易利得
1.國際貿易理論
(1)絕對利益法則:是指投入相同的生產要素生產相同物品
時,一國能比他國生產更多的數量;或者是在相同的產
量下,一國能比他國使用更少的成本生產。
(2)比較利益法則:是指各國應生產「機會成本較小」的
產品,再藉由貿易互通有無,共享專業分工的利益。
(3)要素稟賦理論:又稱為H-O理論,貿易之所以發生,主
要是因為各國具有不同要素稟賦造成的,各國應該使用
相對便宜且豐富的生產要素,投入該要素並加以密集生
產商品,再透過買賣互通有無。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2.貿易利得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EFG的面積為貿易利得。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貿易條件

回首頁

17-1
17-2

是指一單位出口品在國際市場能換得的進口品數量,也等
於出口品的國際價格與進口品的國際價格比。

17-3
17-4
17-5

若TOT上升,表示以較少的出口量可以換得較多的進口
量,此時貿易條件改善;反之,若TOT下降,則表示貿
易條件惡化。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2 國際貿易政策
 自由貿易
1.自由貿易的概念
政府應採取自由放任政策,不干涉各國交換商品與勞務的
過程,透過各國專業分工與開放貿易,將有利於參與貿易
的國家。
2.自由貿易的優點

(1)提高貿易利得,增進人民福利。
(2)充分利用資源,最有效率生產。
(3)促進國際分工,增加世界產出。
(4)降低生產成本,刺激技術進步。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自由貿易的缺點

回首頁

17-1
17-2

(1)壓迫國內初成長的產業,不利新興產業發展。
(2)威脅本國廠商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降低本國廠商獲利。
(3)國外產品如進行廉價傾銷,會威脅國內產業生存,導致
失業率上升,工資水準下降。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保護貿易

回首頁

17-1
17-2

1.保護貿易的概念

17-3

政府為了維持一國經濟發展和穩定,在貿易政策上會採取
某些特定的措施。

17-4

2.保護貿易的理由
(1)保護幼稚產業。
(2)為求國家安全或經濟安全。
(3)保護本國市場,提高就業水準。
(4)防止傾銷。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反傾銷稅
台灣在2002年加入WTO後,因為不少大陸廉價商品進口台
灣,衝擊本土廠商生存空間,其中低價毛巾傾銷台灣,造成台
灣本土毛巾製造商生計受損,經過業者結合提出「進口救濟」
申請,在經濟部聯合本土廠商與大陸代表進行探討分析後,於
2006年首次對大陸的進口毛巾實施「反傾銷稅」,稅率最高可
達248.2%(原本稅率僅為10.5%),即原價的2.5倍。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保護貿易的方式
1.關稅
是指政府對進出口產品課徵的稅。
2.補貼
是指政府透過財政措施給予某一產業之優惠,使該產業減
低成本 。
3.配額
是指在一段期間內,政府對某一種產品所能進口的最大數
量限制。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3 國際投資概述
 國際投資的意義
是指一國國民或政府於不同國家或不同區域間的投資行為
,亦即資本在國際間的移動。

 國際投資的方式
1.直接投資(FDI)
是指直接握有他國企業的股權與經營管理權的國際投資型
態。
2.間接投資(FPI)
是指投資人將資金以購買有價證券或是貸款的方式,將資
本移往被投資國的一種行為。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熱錢
熱錢亦稱為流資或是游資,是指尋求在短期內獲得報酬的
流動資金。這類型的資金流動速度快,通常投資者(通常是以
投資機構為主)發現獲利機會,便會注入大筆資金。由於金額
往往過於龐大,會對當地市場的匯率、利率產生很大的影響,
因此不一定受到被投資國的歡迎。例如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
即是熱錢在亞洲各國流竄造成的衝擊。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4 外匯市場與匯率的決定
 外匯
是指可以作為國際間支付的交易工具或對外國通貨請求權


 匯率
不同國家使用貨幣的兌換比率稱為匯率。
1.直接匯率:又稱為收入匯率,是指一單位本國貨幣所能兌
換的外國貨幣數量。
2.間接匯率:又稱為支付匯率,是指一單位外國貨幣所能兌
換的本國貨幣數量。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名目匯率與實質匯率
名目匯率是指兩個國家貨幣間的兌換比率,並不考慮物價
因素,但名目匯率不易看出國家間的實質關係,因此若要了解
實際上台灣匯率在各國的影響,就必須以實質匯率來衡量。

17-1
17-2

17-3
17-4
17-5

實質匯率是指在計算匯率時,將兩個國家的物價列入考量,
表示一單位的外國商品可以兌換幾單位的本國商品。

上一頁

下一頁

 匯率變動
1.匯率上升
表示本國貨幣貶值、外國貨幣升值,將有利於出口、不
利進口。
2.匯率下降
表示本國貨幣升值、外國貨幣貶值,將有利於進口、不
利出口。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外匯存底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台灣的外匯存底高居世界第四(2010年為止,前三名依序
為中國、日本與俄羅斯),一直是政府與國人深感驕傲的事實, 17-3
雖然外匯存底是國家財富的一部分,但是這並不表示台灣的國 17-4
家財富就是世界第四。央行的外匯存底亦是從外匯市場購得, 17-5
但與一般民眾不同的是,民眾是用自己的所得財富購買,而政
府可以藉由印製新台幣購買外匯,因此外匯存底並不是可以完
整反應一國財富的指標。

上一頁

下一頁

 外匯需求
1.外匯需求的項目
(1)支付進口商品與勞務之款項。
(2)本國國民到國外旅遊、洽公、留學等因素,在國外期
間的開銷。
(3)對外國政府或人民的移轉性支付。
(4)支付給外人投資的紅利或利息。
(5)本國資本的外流。
(6)本國央行購入外匯。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需求曲線
當匯率下降時,表示本國貨幣升值、外國貨幣貶值,本國
人民可以用較便宜的價格購買外幣。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外匯供給
1.外匯供給的項目
(1)本國商品與勞務的出口,為外匯供給最主要的部分。
(2)外國人到本國旅遊、洽公、留學等支出。
(3)外國政府或人民對本國的移轉性支出。

(4)本國人民投資國外所獲得的紅利或利息。
(5)外國資金投資本國金融市場。
(6)外國對本國之直接投資。

(7)外國償還向本國之借貸。
(8)本國央行賣出之外匯。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供給曲線
當匯率上升時,表示本國貨幣貶值、外國貨幣升值,本國
人民可以用較高的價格賣出外幣。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市場匯率之決定
均衡的匯率水準是由外匯的供給和需求共同決定的。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市場變動
(1)均衡匯率上升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2)均衡匯率下降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匯率制度
1.純粹浮動匯率制度
是指一國央行並未對其貨幣設定任何的匯率水準,任由外
匯市場上的供給與需求決定匯率水準。
2.固定匯率制度
是指央行將本國貨幣與某一外國貨幣的兌換比率,固定在
某一特定的水準上。
3.管理浮動匯率制度
又稱為污濁的浮動匯率制度,是以外匯市場的供需來決定
匯率,若匯率波動過大,央行可透過外匯市場操作,達到
穩定匯率的目的。為台灣現行的匯率制度。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台幣升破30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2011年初,隨著國際美元強勁彈升,新台幣對美元匯價正
式突破三十大關,創下近13年來的最高點,這也是中央銀行總 17-3
裁彭淮南上任以來的新台幣最高價。匯價每日激烈的變動,除 17-4
了影響台灣的出口競爭力,央行最擔憂的恐怕是熱錢大量湧入, 17-5
造成嚴重通貨膨脹,甚至資產泡沫,衝擊到人民的基本生活。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5 國際經貿組織與自由貿易區
 國際經貿組織
1.世界貿易組織(WTO)

(1)成立時間:於1995成立,其前身為關稅暨貿易總協定
(GATT) 。
(2)成立目的:確保國際自由貿易,透過多邊諮商建立規
範,降低會員國關稅與非關稅貿易障礙,為會員國提
供穩定及可預測的貿易環境。
(3)台灣與WTO之關係:我國於2002年以「台灣、澎湖、
金門及馬祖個別關稅領域」之名義正式成為WTO地144
個會員國。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WTO的基本精神
WTO條文對於國際貿易規範所涵蓋的範圍相當廣泛,其中
最惠國待遇、國民待遇、關稅原則對於世界貿易的迅速發展,
最為顯著,分別探討如下:

1. 最惠國待遇是指要求所有會員國在貿易關係中,都要給
予對方最好的待遇,這種不歧視的精神不僅能促進貿易自由化
的發展,更能避免間接受到第三國的限制。
2. 國民待遇是指其他國家的商品一旦跨越國境後,必須是
同為本國商品,享受和地主國商品完全相同的待遇,不必受到
租稅、優惠、規定等方面的歧視,而能降低貿易進行的障礙。
3. 關稅原則不僅有利於國際談判的進行,也較能夠監督國
際貿易上的執行情形。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61年成立。
(2)成立目的:幫助各成員國政府實現可持續性的經濟和
就業成長,生活水準上升,同時保持金融穩定,從而
對世界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89年成立。
(2)成立目的:希望各會員體部長之間的對話與協商,協
調亞太地區各經濟體的經貿政策,以促進亞太地區貿易
投資自由化與區域合作,維持區域成長與發展。
(3)台灣與WTO之關係:台灣於1991年以「中華台北」名
義加入。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區域經濟整合
所謂區域經濟整合(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是指在地
理上或區域上的鄰近國家共同參與,逐漸去除貿易障礙以及生
產要素移動上的限制。隨著全球化與區域化的發展,區域經濟
整合已經成為各國經濟發展的趨勢。相對地,未能參加整合的
國家則有陷入『邊緣化』的困境。國際間進行區域整合的主要
目的在於:
1.降低國與國之間的貨物關稅,促使區內國家的貿易量增
加。
2.生產資源的相互流通,將可大幅降低廠商的生產成本,
並提高國際競爭力。
3.有利於產業擴大其生產規模,並邁向國際。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4.吸引外資在區內投資,使外資不僅獲得相對廉價的生產
要素,還可以擴大其本身的消費市場,此舉也將提昇區內國家
間的經貿發展及經濟效益。

17-2

目前國際間重要的區域經濟整合組織如歐洲經濟聯盟、北
美自由貿易區、東南亞國家協會等,都對國際經貿發揮了極大
的影響力,以下將一一介紹。

17-5

17-3
17-4

上一頁

下一頁

 自由貿易區
1.歐洲聯盟(EU)

(1)成立時間:於1992年成立,其前身為1967年成立的歐
洲共同體。
(2)成立目的:促進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實現社會
經濟可持續發展,確保基本價值觀、加強國際合作。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不統一的歐元
一般而言,各國使用的貨幣是由各國政府統一印製發行,
然而歐元是由歐盟中央銀行與各歐元區國家的中央銀行負責管
理,只有正面(顯示面值部分)是相同的,稱為「共同面」,
背面則是由發行國各自決定,但只要是歐元,都能夠在所有地
區使用。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61年成立。
(2)成立目的:消除會員國之間的各項貿易障礙,促進會
員國之間的商品、勞務、與生產要素的自由移動。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94年式成立。
(2)成立目的:促進會員國間的經濟發展及文化教育合作
,且相互支援,以維持東南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17-3
17-4
17-5


Slide 21

貨幣與金融
17-1
17-2
17-3
17-4
17-5

國際貿易的基礎與利益
國際貿易政策
國際投資概述
外匯市場與匯率的決定
國際經貿組織與自由貿易區

17
CHAPTER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國際貿易的基礎與利益
 國際貿易的意義
是指國與國之間為了互通有無,從事商品或勞務交易的經
濟活動。

 國際貿易的發生原因
1.各地經濟資源稟賦不同
2.國與國之間生產要素缺乏流動性
3.製造產品所需的生產技術不同
4.對某項產品的供給或需求發生改變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國際貿易理論與貿易利得
1.國際貿易理論
(1)絕對利益法則:是指投入相同的生產要素生產相同物品
時,一國能比他國生產更多的數量;或者是在相同的產
量下,一國能比他國使用更少的成本生產。
(2)比較利益法則:是指各國應生產「機會成本較小」的
產品,再藉由貿易互通有無,共享專業分工的利益。
(3)要素稟賦理論:又稱為H-O理論,貿易之所以發生,主
要是因為各國具有不同要素稟賦造成的,各國應該使用
相對便宜且豐富的生產要素,投入該要素並加以密集生
產商品,再透過買賣互通有無。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2.貿易利得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EFG的面積為貿易利得。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貿易條件

回首頁

17-1
17-2

是指一單位出口品在國際市場能換得的進口品數量,也等
於出口品的國際價格與進口品的國際價格比。

17-3
17-4
17-5

若TOT上升,表示以較少的出口量可以換得較多的進口
量,此時貿易條件改善;反之,若TOT下降,則表示貿
易條件惡化。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2 國際貿易政策
 自由貿易
1.自由貿易的概念
政府應採取自由放任政策,不干涉各國交換商品與勞務的
過程,透過各國專業分工與開放貿易,將有利於參與貿易
的國家。
2.自由貿易的優點

(1)提高貿易利得,增進人民福利。
(2)充分利用資源,最有效率生產。
(3)促進國際分工,增加世界產出。
(4)降低生產成本,刺激技術進步。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自由貿易的缺點

回首頁

17-1
17-2

(1)壓迫國內初成長的產業,不利新興產業發展。
(2)威脅本國廠商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降低本國廠商獲利。
(3)國外產品如進行廉價傾銷,會威脅國內產業生存,導致
失業率上升,工資水準下降。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保護貿易

回首頁

17-1
17-2

1.保護貿易的概念

17-3

政府為了維持一國經濟發展和穩定,在貿易政策上會採取
某些特定的措施。

17-4

2.保護貿易的理由
(1)保護幼稚產業。
(2)為求國家安全或經濟安全。
(3)保護本國市場,提高就業水準。
(4)防止傾銷。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反傾銷稅
台灣在2002年加入WTO後,因為不少大陸廉價商品進口台
灣,衝擊本土廠商生存空間,其中低價毛巾傾銷台灣,造成台
灣本土毛巾製造商生計受損,經過業者結合提出「進口救濟」
申請,在經濟部聯合本土廠商與大陸代表進行探討分析後,於
2006年首次對大陸的進口毛巾實施「反傾銷稅」,稅率最高可
達248.2%(原本稅率僅為10.5%),即原價的2.5倍。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保護貿易的方式
1.關稅
是指政府對進出口產品課徵的稅。
2.補貼
是指政府透過財政措施給予某一產業之優惠,使該產業減
低成本 。
3.配額
是指在一段期間內,政府對某一種產品所能進口的最大數
量限制。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3 國際投資概述
 國際投資的意義
是指一國國民或政府於不同國家或不同區域間的投資行為
,亦即資本在國際間的移動。

 國際投資的方式
1.直接投資(FDI)
是指直接握有他國企業的股權與經營管理權的國際投資型
態。
2.間接投資(FPI)
是指投資人將資金以購買有價證券或是貸款的方式,將資
本移往被投資國的一種行為。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熱錢
熱錢亦稱為流資或是游資,是指尋求在短期內獲得報酬的
流動資金。這類型的資金流動速度快,通常投資者(通常是以
投資機構為主)發現獲利機會,便會注入大筆資金。由於金額
往往過於龐大,會對當地市場的匯率、利率產生很大的影響,
因此不一定受到被投資國的歡迎。例如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
即是熱錢在亞洲各國流竄造成的衝擊。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4 外匯市場與匯率的決定
 外匯
是指可以作為國際間支付的交易工具或對外國通貨請求權


 匯率
不同國家使用貨幣的兌換比率稱為匯率。
1.直接匯率:又稱為收入匯率,是指一單位本國貨幣所能兌
換的外國貨幣數量。
2.間接匯率:又稱為支付匯率,是指一單位外國貨幣所能兌
換的本國貨幣數量。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名目匯率與實質匯率
名目匯率是指兩個國家貨幣間的兌換比率,並不考慮物價
因素,但名目匯率不易看出國家間的實質關係,因此若要了解
實際上台灣匯率在各國的影響,就必須以實質匯率來衡量。

17-1
17-2

17-3
17-4
17-5

實質匯率是指在計算匯率時,將兩個國家的物價列入考量,
表示一單位的外國商品可以兌換幾單位的本國商品。

上一頁

下一頁

 匯率變動
1.匯率上升
表示本國貨幣貶值、外國貨幣升值,將有利於出口、不
利進口。
2.匯率下降
表示本國貨幣升值、外國貨幣貶值,將有利於進口、不
利出口。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外匯存底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台灣的外匯存底高居世界第四(2010年為止,前三名依序
為中國、日本與俄羅斯),一直是政府與國人深感驕傲的事實, 17-3
雖然外匯存底是國家財富的一部分,但是這並不表示台灣的國 17-4
家財富就是世界第四。央行的外匯存底亦是從外匯市場購得, 17-5
但與一般民眾不同的是,民眾是用自己的所得財富購買,而政
府可以藉由印製新台幣購買外匯,因此外匯存底並不是可以完
整反應一國財富的指標。

上一頁

下一頁

 外匯需求
1.外匯需求的項目
(1)支付進口商品與勞務之款項。
(2)本國國民到國外旅遊、洽公、留學等因素,在國外期
間的開銷。
(3)對外國政府或人民的移轉性支付。
(4)支付給外人投資的紅利或利息。
(5)本國資本的外流。
(6)本國央行購入外匯。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需求曲線
當匯率下降時,表示本國貨幣升值、外國貨幣貶值,本國
人民可以用較便宜的價格購買外幣。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外匯供給
1.外匯供給的項目
(1)本國商品與勞務的出口,為外匯供給最主要的部分。
(2)外國人到本國旅遊、洽公、留學等支出。
(3)外國政府或人民對本國的移轉性支出。

(4)本國人民投資國外所獲得的紅利或利息。
(5)外國資金投資本國金融市場。
(6)外國對本國之直接投資。

(7)外國償還向本國之借貸。
(8)本國央行賣出之外匯。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供給曲線
當匯率上升時,表示本國貨幣貶值、外國貨幣升值,本國
人民可以用較高的價格賣出外幣。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市場匯率之決定
均衡的匯率水準是由外匯的供給和需求共同決定的。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市場變動
(1)均衡匯率上升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2)均衡匯率下降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匯率制度
1.純粹浮動匯率制度
是指一國央行並未對其貨幣設定任何的匯率水準,任由外
匯市場上的供給與需求決定匯率水準。
2.固定匯率制度
是指央行將本國貨幣與某一外國貨幣的兌換比率,固定在
某一特定的水準上。
3.管理浮動匯率制度
又稱為污濁的浮動匯率制度,是以外匯市場的供需來決定
匯率,若匯率波動過大,央行可透過外匯市場操作,達到
穩定匯率的目的。為台灣現行的匯率制度。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台幣升破30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2011年初,隨著國際美元強勁彈升,新台幣對美元匯價正
式突破三十大關,創下近13年來的最高點,這也是中央銀行總 17-3
裁彭淮南上任以來的新台幣最高價。匯價每日激烈的變動,除 17-4
了影響台灣的出口競爭力,央行最擔憂的恐怕是熱錢大量湧入, 17-5
造成嚴重通貨膨脹,甚至資產泡沫,衝擊到人民的基本生活。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5 國際經貿組織與自由貿易區
 國際經貿組織
1.世界貿易組織(WTO)

(1)成立時間:於1995成立,其前身為關稅暨貿易總協定
(GATT) 。
(2)成立目的:確保國際自由貿易,透過多邊諮商建立規
範,降低會員國關稅與非關稅貿易障礙,為會員國提
供穩定及可預測的貿易環境。
(3)台灣與WTO之關係:我國於2002年以「台灣、澎湖、
金門及馬祖個別關稅領域」之名義正式成為WTO地144
個會員國。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WTO的基本精神
WTO條文對於國際貿易規範所涵蓋的範圍相當廣泛,其中
最惠國待遇、國民待遇、關稅原則對於世界貿易的迅速發展,
最為顯著,分別探討如下:

1. 最惠國待遇是指要求所有會員國在貿易關係中,都要給
予對方最好的待遇,這種不歧視的精神不僅能促進貿易自由化
的發展,更能避免間接受到第三國的限制。
2. 國民待遇是指其他國家的商品一旦跨越國境後,必須是
同為本國商品,享受和地主國商品完全相同的待遇,不必受到
租稅、優惠、規定等方面的歧視,而能降低貿易進行的障礙。
3. 關稅原則不僅有利於國際談判的進行,也較能夠監督國
際貿易上的執行情形。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61年成立。
(2)成立目的:幫助各成員國政府實現可持續性的經濟和
就業成長,生活水準上升,同時保持金融穩定,從而
對世界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89年成立。
(2)成立目的:希望各會員體部長之間的對話與協商,協
調亞太地區各經濟體的經貿政策,以促進亞太地區貿易
投資自由化與區域合作,維持區域成長與發展。
(3)台灣與WTO之關係:台灣於1991年以「中華台北」名
義加入。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區域經濟整合
所謂區域經濟整合(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是指在地
理上或區域上的鄰近國家共同參與,逐漸去除貿易障礙以及生
產要素移動上的限制。隨著全球化與區域化的發展,區域經濟
整合已經成為各國經濟發展的趨勢。相對地,未能參加整合的
國家則有陷入『邊緣化』的困境。國際間進行區域整合的主要
目的在於:
1.降低國與國之間的貨物關稅,促使區內國家的貿易量增
加。
2.生產資源的相互流通,將可大幅降低廠商的生產成本,
並提高國際競爭力。
3.有利於產業擴大其生產規模,並邁向國際。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4.吸引外資在區內投資,使外資不僅獲得相對廉價的生產
要素,還可以擴大其本身的消費市場,此舉也將提昇區內國家
間的經貿發展及經濟效益。

17-2

目前國際間重要的區域經濟整合組織如歐洲經濟聯盟、北
美自由貿易區、東南亞國家協會等,都對國際經貿發揮了極大
的影響力,以下將一一介紹。

17-5

17-3
17-4

上一頁

下一頁

 自由貿易區
1.歐洲聯盟(EU)

(1)成立時間:於1992年成立,其前身為1967年成立的歐
洲共同體。
(2)成立目的:促進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實現社會
經濟可持續發展,確保基本價值觀、加強國際合作。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不統一的歐元
一般而言,各國使用的貨幣是由各國政府統一印製發行,
然而歐元是由歐盟中央銀行與各歐元區國家的中央銀行負責管
理,只有正面(顯示面值部分)是相同的,稱為「共同面」,
背面則是由發行國各自決定,但只要是歐元,都能夠在所有地
區使用。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61年成立。
(2)成立目的:消除會員國之間的各項貿易障礙,促進會
員國之間的商品、勞務、與生產要素的自由移動。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94年式成立。
(2)成立目的:促進會員國間的經濟發展及文化教育合作
,且相互支援,以維持東南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17-3
17-4
17-5


Slide 22

貨幣與金融
17-1
17-2
17-3
17-4
17-5

國際貿易的基礎與利益
國際貿易政策
國際投資概述
外匯市場與匯率的決定
國際經貿組織與自由貿易區

17
CHAPTER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國際貿易的基礎與利益
 國際貿易的意義
是指國與國之間為了互通有無,從事商品或勞務交易的經
濟活動。

 國際貿易的發生原因
1.各地經濟資源稟賦不同
2.國與國之間生產要素缺乏流動性
3.製造產品所需的生產技術不同
4.對某項產品的供給或需求發生改變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國際貿易理論與貿易利得
1.國際貿易理論
(1)絕對利益法則:是指投入相同的生產要素生產相同物品
時,一國能比他國生產更多的數量;或者是在相同的產
量下,一國能比他國使用更少的成本生產。
(2)比較利益法則:是指各國應生產「機會成本較小」的
產品,再藉由貿易互通有無,共享專業分工的利益。
(3)要素稟賦理論:又稱為H-O理論,貿易之所以發生,主
要是因為各國具有不同要素稟賦造成的,各國應該使用
相對便宜且豐富的生產要素,投入該要素並加以密集生
產商品,再透過買賣互通有無。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2.貿易利得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EFG的面積為貿易利得。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貿易條件

回首頁

17-1
17-2

是指一單位出口品在國際市場能換得的進口品數量,也等
於出口品的國際價格與進口品的國際價格比。

17-3
17-4
17-5

若TOT上升,表示以較少的出口量可以換得較多的進口
量,此時貿易條件改善;反之,若TOT下降,則表示貿
易條件惡化。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2 國際貿易政策
 自由貿易
1.自由貿易的概念
政府應採取自由放任政策,不干涉各國交換商品與勞務的
過程,透過各國專業分工與開放貿易,將有利於參與貿易
的國家。
2.自由貿易的優點

(1)提高貿易利得,增進人民福利。
(2)充分利用資源,最有效率生產。
(3)促進國際分工,增加世界產出。
(4)降低生產成本,刺激技術進步。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自由貿易的缺點

回首頁

17-1
17-2

(1)壓迫國內初成長的產業,不利新興產業發展。
(2)威脅本國廠商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降低本國廠商獲利。
(3)國外產品如進行廉價傾銷,會威脅國內產業生存,導致
失業率上升,工資水準下降。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保護貿易

回首頁

17-1
17-2

1.保護貿易的概念

17-3

政府為了維持一國經濟發展和穩定,在貿易政策上會採取
某些特定的措施。

17-4

2.保護貿易的理由
(1)保護幼稚產業。
(2)為求國家安全或經濟安全。
(3)保護本國市場,提高就業水準。
(4)防止傾銷。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反傾銷稅
台灣在2002年加入WTO後,因為不少大陸廉價商品進口台
灣,衝擊本土廠商生存空間,其中低價毛巾傾銷台灣,造成台
灣本土毛巾製造商生計受損,經過業者結合提出「進口救濟」
申請,在經濟部聯合本土廠商與大陸代表進行探討分析後,於
2006年首次對大陸的進口毛巾實施「反傾銷稅」,稅率最高可
達248.2%(原本稅率僅為10.5%),即原價的2.5倍。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保護貿易的方式
1.關稅
是指政府對進出口產品課徵的稅。
2.補貼
是指政府透過財政措施給予某一產業之優惠,使該產業減
低成本 。
3.配額
是指在一段期間內,政府對某一種產品所能進口的最大數
量限制。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3 國際投資概述
 國際投資的意義
是指一國國民或政府於不同國家或不同區域間的投資行為
,亦即資本在國際間的移動。

 國際投資的方式
1.直接投資(FDI)
是指直接握有他國企業的股權與經營管理權的國際投資型
態。
2.間接投資(FPI)
是指投資人將資金以購買有價證券或是貸款的方式,將資
本移往被投資國的一種行為。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熱錢
熱錢亦稱為流資或是游資,是指尋求在短期內獲得報酬的
流動資金。這類型的資金流動速度快,通常投資者(通常是以
投資機構為主)發現獲利機會,便會注入大筆資金。由於金額
往往過於龐大,會對當地市場的匯率、利率產生很大的影響,
因此不一定受到被投資國的歡迎。例如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
即是熱錢在亞洲各國流竄造成的衝擊。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4 外匯市場與匯率的決定
 外匯
是指可以作為國際間支付的交易工具或對外國通貨請求權


 匯率
不同國家使用貨幣的兌換比率稱為匯率。
1.直接匯率:又稱為收入匯率,是指一單位本國貨幣所能兌
換的外國貨幣數量。
2.間接匯率:又稱為支付匯率,是指一單位外國貨幣所能兌
換的本國貨幣數量。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名目匯率與實質匯率
名目匯率是指兩個國家貨幣間的兌換比率,並不考慮物價
因素,但名目匯率不易看出國家間的實質關係,因此若要了解
實際上台灣匯率在各國的影響,就必須以實質匯率來衡量。

17-1
17-2

17-3
17-4
17-5

實質匯率是指在計算匯率時,將兩個國家的物價列入考量,
表示一單位的外國商品可以兌換幾單位的本國商品。

上一頁

下一頁

 匯率變動
1.匯率上升
表示本國貨幣貶值、外國貨幣升值,將有利於出口、不
利進口。
2.匯率下降
表示本國貨幣升值、外國貨幣貶值,將有利於進口、不
利出口。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外匯存底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台灣的外匯存底高居世界第四(2010年為止,前三名依序
為中國、日本與俄羅斯),一直是政府與國人深感驕傲的事實, 17-3
雖然外匯存底是國家財富的一部分,但是這並不表示台灣的國 17-4
家財富就是世界第四。央行的外匯存底亦是從外匯市場購得, 17-5
但與一般民眾不同的是,民眾是用自己的所得財富購買,而政
府可以藉由印製新台幣購買外匯,因此外匯存底並不是可以完
整反應一國財富的指標。

上一頁

下一頁

 外匯需求
1.外匯需求的項目
(1)支付進口商品與勞務之款項。
(2)本國國民到國外旅遊、洽公、留學等因素,在國外期
間的開銷。
(3)對外國政府或人民的移轉性支付。
(4)支付給外人投資的紅利或利息。
(5)本國資本的外流。
(6)本國央行購入外匯。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需求曲線
當匯率下降時,表示本國貨幣升值、外國貨幣貶值,本國
人民可以用較便宜的價格購買外幣。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外匯供給
1.外匯供給的項目
(1)本國商品與勞務的出口,為外匯供給最主要的部分。
(2)外國人到本國旅遊、洽公、留學等支出。
(3)外國政府或人民對本國的移轉性支出。

(4)本國人民投資國外所獲得的紅利或利息。
(5)外國資金投資本國金融市場。
(6)外國對本國之直接投資。

(7)外國償還向本國之借貸。
(8)本國央行賣出之外匯。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供給曲線
當匯率上升時,表示本國貨幣貶值、外國貨幣升值,本國
人民可以用較高的價格賣出外幣。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市場匯率之決定
均衡的匯率水準是由外匯的供給和需求共同決定的。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市場變動
(1)均衡匯率上升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2)均衡匯率下降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匯率制度
1.純粹浮動匯率制度
是指一國央行並未對其貨幣設定任何的匯率水準,任由外
匯市場上的供給與需求決定匯率水準。
2.固定匯率制度
是指央行將本國貨幣與某一外國貨幣的兌換比率,固定在
某一特定的水準上。
3.管理浮動匯率制度
又稱為污濁的浮動匯率制度,是以外匯市場的供需來決定
匯率,若匯率波動過大,央行可透過外匯市場操作,達到
穩定匯率的目的。為台灣現行的匯率制度。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台幣升破30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2011年初,隨著國際美元強勁彈升,新台幣對美元匯價正
式突破三十大關,創下近13年來的最高點,這也是中央銀行總 17-3
裁彭淮南上任以來的新台幣最高價。匯價每日激烈的變動,除 17-4
了影響台灣的出口競爭力,央行最擔憂的恐怕是熱錢大量湧入, 17-5
造成嚴重通貨膨脹,甚至資產泡沫,衝擊到人民的基本生活。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5 國際經貿組織與自由貿易區
 國際經貿組織
1.世界貿易組織(WTO)

(1)成立時間:於1995成立,其前身為關稅暨貿易總協定
(GATT) 。
(2)成立目的:確保國際自由貿易,透過多邊諮商建立規
範,降低會員國關稅與非關稅貿易障礙,為會員國提
供穩定及可預測的貿易環境。
(3)台灣與WTO之關係:我國於2002年以「台灣、澎湖、
金門及馬祖個別關稅領域」之名義正式成為WTO地144
個會員國。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WTO的基本精神
WTO條文對於國際貿易規範所涵蓋的範圍相當廣泛,其中
最惠國待遇、國民待遇、關稅原則對於世界貿易的迅速發展,
最為顯著,分別探討如下:

1. 最惠國待遇是指要求所有會員國在貿易關係中,都要給
予對方最好的待遇,這種不歧視的精神不僅能促進貿易自由化
的發展,更能避免間接受到第三國的限制。
2. 國民待遇是指其他國家的商品一旦跨越國境後,必須是
同為本國商品,享受和地主國商品完全相同的待遇,不必受到
租稅、優惠、規定等方面的歧視,而能降低貿易進行的障礙。
3. 關稅原則不僅有利於國際談判的進行,也較能夠監督國
際貿易上的執行情形。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61年成立。
(2)成立目的:幫助各成員國政府實現可持續性的經濟和
就業成長,生活水準上升,同時保持金融穩定,從而
對世界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89年成立。
(2)成立目的:希望各會員體部長之間的對話與協商,協
調亞太地區各經濟體的經貿政策,以促進亞太地區貿易
投資自由化與區域合作,維持區域成長與發展。
(3)台灣與WTO之關係:台灣於1991年以「中華台北」名
義加入。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區域經濟整合
所謂區域經濟整合(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是指在地
理上或區域上的鄰近國家共同參與,逐漸去除貿易障礙以及生
產要素移動上的限制。隨著全球化與區域化的發展,區域經濟
整合已經成為各國經濟發展的趨勢。相對地,未能參加整合的
國家則有陷入『邊緣化』的困境。國際間進行區域整合的主要
目的在於:
1.降低國與國之間的貨物關稅,促使區內國家的貿易量增
加。
2.生產資源的相互流通,將可大幅降低廠商的生產成本,
並提高國際競爭力。
3.有利於產業擴大其生產規模,並邁向國際。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4.吸引外資在區內投資,使外資不僅獲得相對廉價的生產
要素,還可以擴大其本身的消費市場,此舉也將提昇區內國家
間的經貿發展及經濟效益。

17-2

目前國際間重要的區域經濟整合組織如歐洲經濟聯盟、北
美自由貿易區、東南亞國家協會等,都對國際經貿發揮了極大
的影響力,以下將一一介紹。

17-5

17-3
17-4

上一頁

下一頁

 自由貿易區
1.歐洲聯盟(EU)

(1)成立時間:於1992年成立,其前身為1967年成立的歐
洲共同體。
(2)成立目的:促進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實現社會
經濟可持續發展,確保基本價值觀、加強國際合作。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不統一的歐元
一般而言,各國使用的貨幣是由各國政府統一印製發行,
然而歐元是由歐盟中央銀行與各歐元區國家的中央銀行負責管
理,只有正面(顯示面值部分)是相同的,稱為「共同面」,
背面則是由發行國各自決定,但只要是歐元,都能夠在所有地
區使用。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61年成立。
(2)成立目的:消除會員國之間的各項貿易障礙,促進會
員國之間的商品、勞務、與生產要素的自由移動。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94年式成立。
(2)成立目的:促進會員國間的經濟發展及文化教育合作
,且相互支援,以維持東南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17-3
17-4
17-5


Slide 23

貨幣與金融
17-1
17-2
17-3
17-4
17-5

國際貿易的基礎與利益
國際貿易政策
國際投資概述
外匯市場與匯率的決定
國際經貿組織與自由貿易區

17
CHAPTER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國際貿易的基礎與利益
 國際貿易的意義
是指國與國之間為了互通有無,從事商品或勞務交易的經
濟活動。

 國際貿易的發生原因
1.各地經濟資源稟賦不同
2.國與國之間生產要素缺乏流動性
3.製造產品所需的生產技術不同
4.對某項產品的供給或需求發生改變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國際貿易理論與貿易利得
1.國際貿易理論
(1)絕對利益法則:是指投入相同的生產要素生產相同物品
時,一國能比他國生產更多的數量;或者是在相同的產
量下,一國能比他國使用更少的成本生產。
(2)比較利益法則:是指各國應生產「機會成本較小」的
產品,再藉由貿易互通有無,共享專業分工的利益。
(3)要素稟賦理論:又稱為H-O理論,貿易之所以發生,主
要是因為各國具有不同要素稟賦造成的,各國應該使用
相對便宜且豐富的生產要素,投入該要素並加以密集生
產商品,再透過買賣互通有無。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2.貿易利得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EFG的面積為貿易利得。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貿易條件

回首頁

17-1
17-2

是指一單位出口品在國際市場能換得的進口品數量,也等
於出口品的國際價格與進口品的國際價格比。

17-3
17-4
17-5

若TOT上升,表示以較少的出口量可以換得較多的進口
量,此時貿易條件改善;反之,若TOT下降,則表示貿
易條件惡化。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2 國際貿易政策
 自由貿易
1.自由貿易的概念
政府應採取自由放任政策,不干涉各國交換商品與勞務的
過程,透過各國專業分工與開放貿易,將有利於參與貿易
的國家。
2.自由貿易的優點

(1)提高貿易利得,增進人民福利。
(2)充分利用資源,最有效率生產。
(3)促進國際分工,增加世界產出。
(4)降低生產成本,刺激技術進步。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自由貿易的缺點

回首頁

17-1
17-2

(1)壓迫國內初成長的產業,不利新興產業發展。
(2)威脅本國廠商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降低本國廠商獲利。
(3)國外產品如進行廉價傾銷,會威脅國內產業生存,導致
失業率上升,工資水準下降。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保護貿易

回首頁

17-1
17-2

1.保護貿易的概念

17-3

政府為了維持一國經濟發展和穩定,在貿易政策上會採取
某些特定的措施。

17-4

2.保護貿易的理由
(1)保護幼稚產業。
(2)為求國家安全或經濟安全。
(3)保護本國市場,提高就業水準。
(4)防止傾銷。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反傾銷稅
台灣在2002年加入WTO後,因為不少大陸廉價商品進口台
灣,衝擊本土廠商生存空間,其中低價毛巾傾銷台灣,造成台
灣本土毛巾製造商生計受損,經過業者結合提出「進口救濟」
申請,在經濟部聯合本土廠商與大陸代表進行探討分析後,於
2006年首次對大陸的進口毛巾實施「反傾銷稅」,稅率最高可
達248.2%(原本稅率僅為10.5%),即原價的2.5倍。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保護貿易的方式
1.關稅
是指政府對進出口產品課徵的稅。
2.補貼
是指政府透過財政措施給予某一產業之優惠,使該產業減
低成本 。
3.配額
是指在一段期間內,政府對某一種產品所能進口的最大數
量限制。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3 國際投資概述
 國際投資的意義
是指一國國民或政府於不同國家或不同區域間的投資行為
,亦即資本在國際間的移動。

 國際投資的方式
1.直接投資(FDI)
是指直接握有他國企業的股權與經營管理權的國際投資型
態。
2.間接投資(FPI)
是指投資人將資金以購買有價證券或是貸款的方式,將資
本移往被投資國的一種行為。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熱錢
熱錢亦稱為流資或是游資,是指尋求在短期內獲得報酬的
流動資金。這類型的資金流動速度快,通常投資者(通常是以
投資機構為主)發現獲利機會,便會注入大筆資金。由於金額
往往過於龐大,會對當地市場的匯率、利率產生很大的影響,
因此不一定受到被投資國的歡迎。例如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
即是熱錢在亞洲各國流竄造成的衝擊。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4 外匯市場與匯率的決定
 外匯
是指可以作為國際間支付的交易工具或對外國通貨請求權


 匯率
不同國家使用貨幣的兌換比率稱為匯率。
1.直接匯率:又稱為收入匯率,是指一單位本國貨幣所能兌
換的外國貨幣數量。
2.間接匯率:又稱為支付匯率,是指一單位外國貨幣所能兌
換的本國貨幣數量。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名目匯率與實質匯率
名目匯率是指兩個國家貨幣間的兌換比率,並不考慮物價
因素,但名目匯率不易看出國家間的實質關係,因此若要了解
實際上台灣匯率在各國的影響,就必須以實質匯率來衡量。

17-1
17-2

17-3
17-4
17-5

實質匯率是指在計算匯率時,將兩個國家的物價列入考量,
表示一單位的外國商品可以兌換幾單位的本國商品。

上一頁

下一頁

 匯率變動
1.匯率上升
表示本國貨幣貶值、外國貨幣升值,將有利於出口、不
利進口。
2.匯率下降
表示本國貨幣升值、外國貨幣貶值,將有利於進口、不
利出口。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外匯存底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台灣的外匯存底高居世界第四(2010年為止,前三名依序
為中國、日本與俄羅斯),一直是政府與國人深感驕傲的事實, 17-3
雖然外匯存底是國家財富的一部分,但是這並不表示台灣的國 17-4
家財富就是世界第四。央行的外匯存底亦是從外匯市場購得, 17-5
但與一般民眾不同的是,民眾是用自己的所得財富購買,而政
府可以藉由印製新台幣購買外匯,因此外匯存底並不是可以完
整反應一國財富的指標。

上一頁

下一頁

 外匯需求
1.外匯需求的項目
(1)支付進口商品與勞務之款項。
(2)本國國民到國外旅遊、洽公、留學等因素,在國外期
間的開銷。
(3)對外國政府或人民的移轉性支付。
(4)支付給外人投資的紅利或利息。
(5)本國資本的外流。
(6)本國央行購入外匯。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需求曲線
當匯率下降時,表示本國貨幣升值、外國貨幣貶值,本國
人民可以用較便宜的價格購買外幣。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外匯供給
1.外匯供給的項目
(1)本國商品與勞務的出口,為外匯供給最主要的部分。
(2)外國人到本國旅遊、洽公、留學等支出。
(3)外國政府或人民對本國的移轉性支出。

(4)本國人民投資國外所獲得的紅利或利息。
(5)外國資金投資本國金融市場。
(6)外國對本國之直接投資。

(7)外國償還向本國之借貸。
(8)本國央行賣出之外匯。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供給曲線
當匯率上升時,表示本國貨幣貶值、外國貨幣升值,本國
人民可以用較高的價格賣出外幣。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市場匯率之決定
均衡的匯率水準是由外匯的供給和需求共同決定的。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市場變動
(1)均衡匯率上升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2)均衡匯率下降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匯率制度
1.純粹浮動匯率制度
是指一國央行並未對其貨幣設定任何的匯率水準,任由外
匯市場上的供給與需求決定匯率水準。
2.固定匯率制度
是指央行將本國貨幣與某一外國貨幣的兌換比率,固定在
某一特定的水準上。
3.管理浮動匯率制度
又稱為污濁的浮動匯率制度,是以外匯市場的供需來決定
匯率,若匯率波動過大,央行可透過外匯市場操作,達到
穩定匯率的目的。為台灣現行的匯率制度。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台幣升破30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2011年初,隨著國際美元強勁彈升,新台幣對美元匯價正
式突破三十大關,創下近13年來的最高點,這也是中央銀行總 17-3
裁彭淮南上任以來的新台幣最高價。匯價每日激烈的變動,除 17-4
了影響台灣的出口競爭力,央行最擔憂的恐怕是熱錢大量湧入, 17-5
造成嚴重通貨膨脹,甚至資產泡沫,衝擊到人民的基本生活。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5 國際經貿組織與自由貿易區
 國際經貿組織
1.世界貿易組織(WTO)

(1)成立時間:於1995成立,其前身為關稅暨貿易總協定
(GATT) 。
(2)成立目的:確保國際自由貿易,透過多邊諮商建立規
範,降低會員國關稅與非關稅貿易障礙,為會員國提
供穩定及可預測的貿易環境。
(3)台灣與WTO之關係:我國於2002年以「台灣、澎湖、
金門及馬祖個別關稅領域」之名義正式成為WTO地144
個會員國。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WTO的基本精神
WTO條文對於國際貿易規範所涵蓋的範圍相當廣泛,其中
最惠國待遇、國民待遇、關稅原則對於世界貿易的迅速發展,
最為顯著,分別探討如下:

1. 最惠國待遇是指要求所有會員國在貿易關係中,都要給
予對方最好的待遇,這種不歧視的精神不僅能促進貿易自由化
的發展,更能避免間接受到第三國的限制。
2. 國民待遇是指其他國家的商品一旦跨越國境後,必須是
同為本國商品,享受和地主國商品完全相同的待遇,不必受到
租稅、優惠、規定等方面的歧視,而能降低貿易進行的障礙。
3. 關稅原則不僅有利於國際談判的進行,也較能夠監督國
際貿易上的執行情形。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61年成立。
(2)成立目的:幫助各成員國政府實現可持續性的經濟和
就業成長,生活水準上升,同時保持金融穩定,從而
對世界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89年成立。
(2)成立目的:希望各會員體部長之間的對話與協商,協
調亞太地區各經濟體的經貿政策,以促進亞太地區貿易
投資自由化與區域合作,維持區域成長與發展。
(3)台灣與WTO之關係:台灣於1991年以「中華台北」名
義加入。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區域經濟整合
所謂區域經濟整合(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是指在地
理上或區域上的鄰近國家共同參與,逐漸去除貿易障礙以及生
產要素移動上的限制。隨著全球化與區域化的發展,區域經濟
整合已經成為各國經濟發展的趨勢。相對地,未能參加整合的
國家則有陷入『邊緣化』的困境。國際間進行區域整合的主要
目的在於:
1.降低國與國之間的貨物關稅,促使區內國家的貿易量增
加。
2.生產資源的相互流通,將可大幅降低廠商的生產成本,
並提高國際競爭力。
3.有利於產業擴大其生產規模,並邁向國際。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4.吸引外資在區內投資,使外資不僅獲得相對廉價的生產
要素,還可以擴大其本身的消費市場,此舉也將提昇區內國家
間的經貿發展及經濟效益。

17-2

目前國際間重要的區域經濟整合組織如歐洲經濟聯盟、北
美自由貿易區、東南亞國家協會等,都對國際經貿發揮了極大
的影響力,以下將一一介紹。

17-5

17-3
17-4

上一頁

下一頁

 自由貿易區
1.歐洲聯盟(EU)

(1)成立時間:於1992年成立,其前身為1967年成立的歐
洲共同體。
(2)成立目的:促進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實現社會
經濟可持續發展,確保基本價值觀、加強國際合作。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不統一的歐元
一般而言,各國使用的貨幣是由各國政府統一印製發行,
然而歐元是由歐盟中央銀行與各歐元區國家的中央銀行負責管
理,只有正面(顯示面值部分)是相同的,稱為「共同面」,
背面則是由發行國各自決定,但只要是歐元,都能夠在所有地
區使用。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61年成立。
(2)成立目的:消除會員國之間的各項貿易障礙,促進會
員國之間的商品、勞務、與生產要素的自由移動。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94年式成立。
(2)成立目的:促進會員國間的經濟發展及文化教育合作
,且相互支援,以維持東南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17-3
17-4
17-5


Slide 24

貨幣與金融
17-1
17-2
17-3
17-4
17-5

國際貿易的基礎與利益
國際貿易政策
國際投資概述
外匯市場與匯率的決定
國際經貿組織與自由貿易區

17
CHAPTER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國際貿易的基礎與利益
 國際貿易的意義
是指國與國之間為了互通有無,從事商品或勞務交易的經
濟活動。

 國際貿易的發生原因
1.各地經濟資源稟賦不同
2.國與國之間生產要素缺乏流動性
3.製造產品所需的生產技術不同
4.對某項產品的供給或需求發生改變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國際貿易理論與貿易利得
1.國際貿易理論
(1)絕對利益法則:是指投入相同的生產要素生產相同物品
時,一國能比他國生產更多的數量;或者是在相同的產
量下,一國能比他國使用更少的成本生產。
(2)比較利益法則:是指各國應生產「機會成本較小」的
產品,再藉由貿易互通有無,共享專業分工的利益。
(3)要素稟賦理論:又稱為H-O理論,貿易之所以發生,主
要是因為各國具有不同要素稟賦造成的,各國應該使用
相對便宜且豐富的生產要素,投入該要素並加以密集生
產商品,再透過買賣互通有無。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2.貿易利得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EFG的面積為貿易利得。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貿易條件

回首頁

17-1
17-2

是指一單位出口品在國際市場能換得的進口品數量,也等
於出口品的國際價格與進口品的國際價格比。

17-3
17-4
17-5

若TOT上升,表示以較少的出口量可以換得較多的進口
量,此時貿易條件改善;反之,若TOT下降,則表示貿
易條件惡化。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2 國際貿易政策
 自由貿易
1.自由貿易的概念
政府應採取自由放任政策,不干涉各國交換商品與勞務的
過程,透過各國專業分工與開放貿易,將有利於參與貿易
的國家。
2.自由貿易的優點

(1)提高貿易利得,增進人民福利。
(2)充分利用資源,最有效率生產。
(3)促進國際分工,增加世界產出。
(4)降低生產成本,刺激技術進步。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自由貿易的缺點

回首頁

17-1
17-2

(1)壓迫國內初成長的產業,不利新興產業發展。
(2)威脅本國廠商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降低本國廠商獲利。
(3)國外產品如進行廉價傾銷,會威脅國內產業生存,導致
失業率上升,工資水準下降。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保護貿易

回首頁

17-1
17-2

1.保護貿易的概念

17-3

政府為了維持一國經濟發展和穩定,在貿易政策上會採取
某些特定的措施。

17-4

2.保護貿易的理由
(1)保護幼稚產業。
(2)為求國家安全或經濟安全。
(3)保護本國市場,提高就業水準。
(4)防止傾銷。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反傾銷稅
台灣在2002年加入WTO後,因為不少大陸廉價商品進口台
灣,衝擊本土廠商生存空間,其中低價毛巾傾銷台灣,造成台
灣本土毛巾製造商生計受損,經過業者結合提出「進口救濟」
申請,在經濟部聯合本土廠商與大陸代表進行探討分析後,於
2006年首次對大陸的進口毛巾實施「反傾銷稅」,稅率最高可
達248.2%(原本稅率僅為10.5%),即原價的2.5倍。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保護貿易的方式
1.關稅
是指政府對進出口產品課徵的稅。
2.補貼
是指政府透過財政措施給予某一產業之優惠,使該產業減
低成本 。
3.配額
是指在一段期間內,政府對某一種產品所能進口的最大數
量限制。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3 國際投資概述
 國際投資的意義
是指一國國民或政府於不同國家或不同區域間的投資行為
,亦即資本在國際間的移動。

 國際投資的方式
1.直接投資(FDI)
是指直接握有他國企業的股權與經營管理權的國際投資型
態。
2.間接投資(FPI)
是指投資人將資金以購買有價證券或是貸款的方式,將資
本移往被投資國的一種行為。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熱錢
熱錢亦稱為流資或是游資,是指尋求在短期內獲得報酬的
流動資金。這類型的資金流動速度快,通常投資者(通常是以
投資機構為主)發現獲利機會,便會注入大筆資金。由於金額
往往過於龐大,會對當地市場的匯率、利率產生很大的影響,
因此不一定受到被投資國的歡迎。例如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
即是熱錢在亞洲各國流竄造成的衝擊。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4 外匯市場與匯率的決定
 外匯
是指可以作為國際間支付的交易工具或對外國通貨請求權


 匯率
不同國家使用貨幣的兌換比率稱為匯率。
1.直接匯率:又稱為收入匯率,是指一單位本國貨幣所能兌
換的外國貨幣數量。
2.間接匯率:又稱為支付匯率,是指一單位外國貨幣所能兌
換的本國貨幣數量。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名目匯率與實質匯率
名目匯率是指兩個國家貨幣間的兌換比率,並不考慮物價
因素,但名目匯率不易看出國家間的實質關係,因此若要了解
實際上台灣匯率在各國的影響,就必須以實質匯率來衡量。

17-1
17-2

17-3
17-4
17-5

實質匯率是指在計算匯率時,將兩個國家的物價列入考量,
表示一單位的外國商品可以兌換幾單位的本國商品。

上一頁

下一頁

 匯率變動
1.匯率上升
表示本國貨幣貶值、外國貨幣升值,將有利於出口、不
利進口。
2.匯率下降
表示本國貨幣升值、外國貨幣貶值,將有利於進口、不
利出口。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外匯存底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台灣的外匯存底高居世界第四(2010年為止,前三名依序
為中國、日本與俄羅斯),一直是政府與國人深感驕傲的事實, 17-3
雖然外匯存底是國家財富的一部分,但是這並不表示台灣的國 17-4
家財富就是世界第四。央行的外匯存底亦是從外匯市場購得, 17-5
但與一般民眾不同的是,民眾是用自己的所得財富購買,而政
府可以藉由印製新台幣購買外匯,因此外匯存底並不是可以完
整反應一國財富的指標。

上一頁

下一頁

 外匯需求
1.外匯需求的項目
(1)支付進口商品與勞務之款項。
(2)本國國民到國外旅遊、洽公、留學等因素,在國外期
間的開銷。
(3)對外國政府或人民的移轉性支付。
(4)支付給外人投資的紅利或利息。
(5)本國資本的外流。
(6)本國央行購入外匯。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需求曲線
當匯率下降時,表示本國貨幣升值、外國貨幣貶值,本國
人民可以用較便宜的價格購買外幣。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外匯供給
1.外匯供給的項目
(1)本國商品與勞務的出口,為外匯供給最主要的部分。
(2)外國人到本國旅遊、洽公、留學等支出。
(3)外國政府或人民對本國的移轉性支出。

(4)本國人民投資國外所獲得的紅利或利息。
(5)外國資金投資本國金融市場。
(6)外國對本國之直接投資。

(7)外國償還向本國之借貸。
(8)本國央行賣出之外匯。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供給曲線
當匯率上升時,表示本國貨幣貶值、外國貨幣升值,本國
人民可以用較高的價格賣出外幣。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市場匯率之決定
均衡的匯率水準是由外匯的供給和需求共同決定的。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市場變動
(1)均衡匯率上升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2)均衡匯率下降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匯率制度
1.純粹浮動匯率制度
是指一國央行並未對其貨幣設定任何的匯率水準,任由外
匯市場上的供給與需求決定匯率水準。
2.固定匯率制度
是指央行將本國貨幣與某一外國貨幣的兌換比率,固定在
某一特定的水準上。
3.管理浮動匯率制度
又稱為污濁的浮動匯率制度,是以外匯市場的供需來決定
匯率,若匯率波動過大,央行可透過外匯市場操作,達到
穩定匯率的目的。為台灣現行的匯率制度。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台幣升破30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2011年初,隨著國際美元強勁彈升,新台幣對美元匯價正
式突破三十大關,創下近13年來的最高點,這也是中央銀行總 17-3
裁彭淮南上任以來的新台幣最高價。匯價每日激烈的變動,除 17-4
了影響台灣的出口競爭力,央行最擔憂的恐怕是熱錢大量湧入, 17-5
造成嚴重通貨膨脹,甚至資產泡沫,衝擊到人民的基本生活。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5 國際經貿組織與自由貿易區
 國際經貿組織
1.世界貿易組織(WTO)

(1)成立時間:於1995成立,其前身為關稅暨貿易總協定
(GATT) 。
(2)成立目的:確保國際自由貿易,透過多邊諮商建立規
範,降低會員國關稅與非關稅貿易障礙,為會員國提
供穩定及可預測的貿易環境。
(3)台灣與WTO之關係:我國於2002年以「台灣、澎湖、
金門及馬祖個別關稅領域」之名義正式成為WTO地144
個會員國。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WTO的基本精神
WTO條文對於國際貿易規範所涵蓋的範圍相當廣泛,其中
最惠國待遇、國民待遇、關稅原則對於世界貿易的迅速發展,
最為顯著,分別探討如下:

1. 最惠國待遇是指要求所有會員國在貿易關係中,都要給
予對方最好的待遇,這種不歧視的精神不僅能促進貿易自由化
的發展,更能避免間接受到第三國的限制。
2. 國民待遇是指其他國家的商品一旦跨越國境後,必須是
同為本國商品,享受和地主國商品完全相同的待遇,不必受到
租稅、優惠、規定等方面的歧視,而能降低貿易進行的障礙。
3. 關稅原則不僅有利於國際談判的進行,也較能夠監督國
際貿易上的執行情形。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61年成立。
(2)成立目的:幫助各成員國政府實現可持續性的經濟和
就業成長,生活水準上升,同時保持金融穩定,從而
對世界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89年成立。
(2)成立目的:希望各會員體部長之間的對話與協商,協
調亞太地區各經濟體的經貿政策,以促進亞太地區貿易
投資自由化與區域合作,維持區域成長與發展。
(3)台灣與WTO之關係:台灣於1991年以「中華台北」名
義加入。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區域經濟整合
所謂區域經濟整合(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是指在地
理上或區域上的鄰近國家共同參與,逐漸去除貿易障礙以及生
產要素移動上的限制。隨著全球化與區域化的發展,區域經濟
整合已經成為各國經濟發展的趨勢。相對地,未能參加整合的
國家則有陷入『邊緣化』的困境。國際間進行區域整合的主要
目的在於:
1.降低國與國之間的貨物關稅,促使區內國家的貿易量增
加。
2.生產資源的相互流通,將可大幅降低廠商的生產成本,
並提高國際競爭力。
3.有利於產業擴大其生產規模,並邁向國際。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4.吸引外資在區內投資,使外資不僅獲得相對廉價的生產
要素,還可以擴大其本身的消費市場,此舉也將提昇區內國家
間的經貿發展及經濟效益。

17-2

目前國際間重要的區域經濟整合組織如歐洲經濟聯盟、北
美自由貿易區、東南亞國家協會等,都對國際經貿發揮了極大
的影響力,以下將一一介紹。

17-5

17-3
17-4

上一頁

下一頁

 自由貿易區
1.歐洲聯盟(EU)

(1)成立時間:於1992年成立,其前身為1967年成立的歐
洲共同體。
(2)成立目的:促進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實現社會
經濟可持續發展,確保基本價值觀、加強國際合作。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不統一的歐元
一般而言,各國使用的貨幣是由各國政府統一印製發行,
然而歐元是由歐盟中央銀行與各歐元區國家的中央銀行負責管
理,只有正面(顯示面值部分)是相同的,稱為「共同面」,
背面則是由發行國各自決定,但只要是歐元,都能夠在所有地
區使用。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61年成立。
(2)成立目的:消除會員國之間的各項貿易障礙,促進會
員國之間的商品、勞務、與生產要素的自由移動。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94年式成立。
(2)成立目的:促進會員國間的經濟發展及文化教育合作
,且相互支援,以維持東南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17-3
17-4
17-5


Slide 25

貨幣與金融
17-1
17-2
17-3
17-4
17-5

國際貿易的基礎與利益
國際貿易政策
國際投資概述
外匯市場與匯率的決定
國際經貿組織與自由貿易區

17
CHAPTER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國際貿易的基礎與利益
 國際貿易的意義
是指國與國之間為了互通有無,從事商品或勞務交易的經
濟活動。

 國際貿易的發生原因
1.各地經濟資源稟賦不同
2.國與國之間生產要素缺乏流動性
3.製造產品所需的生產技術不同
4.對某項產品的供給或需求發生改變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國際貿易理論與貿易利得
1.國際貿易理論
(1)絕對利益法則:是指投入相同的生產要素生產相同物品
時,一國能比他國生產更多的數量;或者是在相同的產
量下,一國能比他國使用更少的成本生產。
(2)比較利益法則:是指各國應生產「機會成本較小」的
產品,再藉由貿易互通有無,共享專業分工的利益。
(3)要素稟賦理論:又稱為H-O理論,貿易之所以發生,主
要是因為各國具有不同要素稟賦造成的,各國應該使用
相對便宜且豐富的生產要素,投入該要素並加以密集生
產商品,再透過買賣互通有無。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2.貿易利得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EFG的面積為貿易利得。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貿易條件

回首頁

17-1
17-2

是指一單位出口品在國際市場能換得的進口品數量,也等
於出口品的國際價格與進口品的國際價格比。

17-3
17-4
17-5

若TOT上升,表示以較少的出口量可以換得較多的進口
量,此時貿易條件改善;反之,若TOT下降,則表示貿
易條件惡化。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2 國際貿易政策
 自由貿易
1.自由貿易的概念
政府應採取自由放任政策,不干涉各國交換商品與勞務的
過程,透過各國專業分工與開放貿易,將有利於參與貿易
的國家。
2.自由貿易的優點

(1)提高貿易利得,增進人民福利。
(2)充分利用資源,最有效率生產。
(3)促進國際分工,增加世界產出。
(4)降低生產成本,刺激技術進步。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自由貿易的缺點

回首頁

17-1
17-2

(1)壓迫國內初成長的產業,不利新興產業發展。
(2)威脅本國廠商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降低本國廠商獲利。
(3)國外產品如進行廉價傾銷,會威脅國內產業生存,導致
失業率上升,工資水準下降。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保護貿易

回首頁

17-1
17-2

1.保護貿易的概念

17-3

政府為了維持一國經濟發展和穩定,在貿易政策上會採取
某些特定的措施。

17-4

2.保護貿易的理由
(1)保護幼稚產業。
(2)為求國家安全或經濟安全。
(3)保護本國市場,提高就業水準。
(4)防止傾銷。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反傾銷稅
台灣在2002年加入WTO後,因為不少大陸廉價商品進口台
灣,衝擊本土廠商生存空間,其中低價毛巾傾銷台灣,造成台
灣本土毛巾製造商生計受損,經過業者結合提出「進口救濟」
申請,在經濟部聯合本土廠商與大陸代表進行探討分析後,於
2006年首次對大陸的進口毛巾實施「反傾銷稅」,稅率最高可
達248.2%(原本稅率僅為10.5%),即原價的2.5倍。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保護貿易的方式
1.關稅
是指政府對進出口產品課徵的稅。
2.補貼
是指政府透過財政措施給予某一產業之優惠,使該產業減
低成本 。
3.配額
是指在一段期間內,政府對某一種產品所能進口的最大數
量限制。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3 國際投資概述
 國際投資的意義
是指一國國民或政府於不同國家或不同區域間的投資行為
,亦即資本在國際間的移動。

 國際投資的方式
1.直接投資(FDI)
是指直接握有他國企業的股權與經營管理權的國際投資型
態。
2.間接投資(FPI)
是指投資人將資金以購買有價證券或是貸款的方式,將資
本移往被投資國的一種行為。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熱錢
熱錢亦稱為流資或是游資,是指尋求在短期內獲得報酬的
流動資金。這類型的資金流動速度快,通常投資者(通常是以
投資機構為主)發現獲利機會,便會注入大筆資金。由於金額
往往過於龐大,會對當地市場的匯率、利率產生很大的影響,
因此不一定受到被投資國的歡迎。例如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
即是熱錢在亞洲各國流竄造成的衝擊。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4 外匯市場與匯率的決定
 外匯
是指可以作為國際間支付的交易工具或對外國通貨請求權


 匯率
不同國家使用貨幣的兌換比率稱為匯率。
1.直接匯率:又稱為收入匯率,是指一單位本國貨幣所能兌
換的外國貨幣數量。
2.間接匯率:又稱為支付匯率,是指一單位外國貨幣所能兌
換的本國貨幣數量。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名目匯率與實質匯率
名目匯率是指兩個國家貨幣間的兌換比率,並不考慮物價
因素,但名目匯率不易看出國家間的實質關係,因此若要了解
實際上台灣匯率在各國的影響,就必須以實質匯率來衡量。

17-1
17-2

17-3
17-4
17-5

實質匯率是指在計算匯率時,將兩個國家的物價列入考量,
表示一單位的外國商品可以兌換幾單位的本國商品。

上一頁

下一頁

 匯率變動
1.匯率上升
表示本國貨幣貶值、外國貨幣升值,將有利於出口、不
利進口。
2.匯率下降
表示本國貨幣升值、外國貨幣貶值,將有利於進口、不
利出口。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外匯存底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台灣的外匯存底高居世界第四(2010年為止,前三名依序
為中國、日本與俄羅斯),一直是政府與國人深感驕傲的事實, 17-3
雖然外匯存底是國家財富的一部分,但是這並不表示台灣的國 17-4
家財富就是世界第四。央行的外匯存底亦是從外匯市場購得, 17-5
但與一般民眾不同的是,民眾是用自己的所得財富購買,而政
府可以藉由印製新台幣購買外匯,因此外匯存底並不是可以完
整反應一國財富的指標。

上一頁

下一頁

 外匯需求
1.外匯需求的項目
(1)支付進口商品與勞務之款項。
(2)本國國民到國外旅遊、洽公、留學等因素,在國外期
間的開銷。
(3)對外國政府或人民的移轉性支付。
(4)支付給外人投資的紅利或利息。
(5)本國資本的外流。
(6)本國央行購入外匯。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需求曲線
當匯率下降時,表示本國貨幣升值、外國貨幣貶值,本國
人民可以用較便宜的價格購買外幣。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外匯供給
1.外匯供給的項目
(1)本國商品與勞務的出口,為外匯供給最主要的部分。
(2)外國人到本國旅遊、洽公、留學等支出。
(3)外國政府或人民對本國的移轉性支出。

(4)本國人民投資國外所獲得的紅利或利息。
(5)外國資金投資本國金融市場。
(6)外國對本國之直接投資。

(7)外國償還向本國之借貸。
(8)本國央行賣出之外匯。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供給曲線
當匯率上升時,表示本國貨幣貶值、外國貨幣升值,本國
人民可以用較高的價格賣出外幣。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市場匯率之決定
均衡的匯率水準是由外匯的供給和需求共同決定的。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市場變動
(1)均衡匯率上升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2)均衡匯率下降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匯率制度
1.純粹浮動匯率制度
是指一國央行並未對其貨幣設定任何的匯率水準,任由外
匯市場上的供給與需求決定匯率水準。
2.固定匯率制度
是指央行將本國貨幣與某一外國貨幣的兌換比率,固定在
某一特定的水準上。
3.管理浮動匯率制度
又稱為污濁的浮動匯率制度,是以外匯市場的供需來決定
匯率,若匯率波動過大,央行可透過外匯市場操作,達到
穩定匯率的目的。為台灣現行的匯率制度。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台幣升破30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2011年初,隨著國際美元強勁彈升,新台幣對美元匯價正
式突破三十大關,創下近13年來的最高點,這也是中央銀行總 17-3
裁彭淮南上任以來的新台幣最高價。匯價每日激烈的變動,除 17-4
了影響台灣的出口競爭力,央行最擔憂的恐怕是熱錢大量湧入, 17-5
造成嚴重通貨膨脹,甚至資產泡沫,衝擊到人民的基本生活。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5 國際經貿組織與自由貿易區
 國際經貿組織
1.世界貿易組織(WTO)

(1)成立時間:於1995成立,其前身為關稅暨貿易總協定
(GATT) 。
(2)成立目的:確保國際自由貿易,透過多邊諮商建立規
範,降低會員國關稅與非關稅貿易障礙,為會員國提
供穩定及可預測的貿易環境。
(3)台灣與WTO之關係:我國於2002年以「台灣、澎湖、
金門及馬祖個別關稅領域」之名義正式成為WTO地144
個會員國。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WTO的基本精神
WTO條文對於國際貿易規範所涵蓋的範圍相當廣泛,其中
最惠國待遇、國民待遇、關稅原則對於世界貿易的迅速發展,
最為顯著,分別探討如下:

1. 最惠國待遇是指要求所有會員國在貿易關係中,都要給
予對方最好的待遇,這種不歧視的精神不僅能促進貿易自由化
的發展,更能避免間接受到第三國的限制。
2. 國民待遇是指其他國家的商品一旦跨越國境後,必須是
同為本國商品,享受和地主國商品完全相同的待遇,不必受到
租稅、優惠、規定等方面的歧視,而能降低貿易進行的障礙。
3. 關稅原則不僅有利於國際談判的進行,也較能夠監督國
際貿易上的執行情形。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61年成立。
(2)成立目的:幫助各成員國政府實現可持續性的經濟和
就業成長,生活水準上升,同時保持金融穩定,從而
對世界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89年成立。
(2)成立目的:希望各會員體部長之間的對話與協商,協
調亞太地區各經濟體的經貿政策,以促進亞太地區貿易
投資自由化與區域合作,維持區域成長與發展。
(3)台灣與WTO之關係:台灣於1991年以「中華台北」名
義加入。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區域經濟整合
所謂區域經濟整合(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是指在地
理上或區域上的鄰近國家共同參與,逐漸去除貿易障礙以及生
產要素移動上的限制。隨著全球化與區域化的發展,區域經濟
整合已經成為各國經濟發展的趨勢。相對地,未能參加整合的
國家則有陷入『邊緣化』的困境。國際間進行區域整合的主要
目的在於:
1.降低國與國之間的貨物關稅,促使區內國家的貿易量增
加。
2.生產資源的相互流通,將可大幅降低廠商的生產成本,
並提高國際競爭力。
3.有利於產業擴大其生產規模,並邁向國際。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4.吸引外資在區內投資,使外資不僅獲得相對廉價的生產
要素,還可以擴大其本身的消費市場,此舉也將提昇區內國家
間的經貿發展及經濟效益。

17-2

目前國際間重要的區域經濟整合組織如歐洲經濟聯盟、北
美自由貿易區、東南亞國家協會等,都對國際經貿發揮了極大
的影響力,以下將一一介紹。

17-5

17-3
17-4

上一頁

下一頁

 自由貿易區
1.歐洲聯盟(EU)

(1)成立時間:於1992年成立,其前身為1967年成立的歐
洲共同體。
(2)成立目的:促進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實現社會
經濟可持續發展,確保基本價值觀、加強國際合作。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不統一的歐元
一般而言,各國使用的貨幣是由各國政府統一印製發行,
然而歐元是由歐盟中央銀行與各歐元區國家的中央銀行負責管
理,只有正面(顯示面值部分)是相同的,稱為「共同面」,
背面則是由發行國各自決定,但只要是歐元,都能夠在所有地
區使用。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61年成立。
(2)成立目的:消除會員國之間的各項貿易障礙,促進會
員國之間的商品、勞務、與生產要素的自由移動。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94年式成立。
(2)成立目的:促進會員國間的經濟發展及文化教育合作
,且相互支援,以維持東南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17-3
17-4
17-5


Slide 26

貨幣與金融
17-1
17-2
17-3
17-4
17-5

國際貿易的基礎與利益
國際貿易政策
國際投資概述
外匯市場與匯率的決定
國際經貿組織與自由貿易區

17
CHAPTER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國際貿易的基礎與利益
 國際貿易的意義
是指國與國之間為了互通有無,從事商品或勞務交易的經
濟活動。

 國際貿易的發生原因
1.各地經濟資源稟賦不同
2.國與國之間生產要素缺乏流動性
3.製造產品所需的生產技術不同
4.對某項產品的供給或需求發生改變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國際貿易理論與貿易利得
1.國際貿易理論
(1)絕對利益法則:是指投入相同的生產要素生產相同物品
時,一國能比他國生產更多的數量;或者是在相同的產
量下,一國能比他國使用更少的成本生產。
(2)比較利益法則:是指各國應生產「機會成本較小」的
產品,再藉由貿易互通有無,共享專業分工的利益。
(3)要素稟賦理論:又稱為H-O理論,貿易之所以發生,主
要是因為各國具有不同要素稟賦造成的,各國應該使用
相對便宜且豐富的生產要素,投入該要素並加以密集生
產商品,再透過買賣互通有無。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2.貿易利得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EFG的面積為貿易利得。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貿易條件

回首頁

17-1
17-2

是指一單位出口品在國際市場能換得的進口品數量,也等
於出口品的國際價格與進口品的國際價格比。

17-3
17-4
17-5

若TOT上升,表示以較少的出口量可以換得較多的進口
量,此時貿易條件改善;反之,若TOT下降,則表示貿
易條件惡化。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2 國際貿易政策
 自由貿易
1.自由貿易的概念
政府應採取自由放任政策,不干涉各國交換商品與勞務的
過程,透過各國專業分工與開放貿易,將有利於參與貿易
的國家。
2.自由貿易的優點

(1)提高貿易利得,增進人民福利。
(2)充分利用資源,最有效率生產。
(3)促進國際分工,增加世界產出。
(4)降低生產成本,刺激技術進步。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自由貿易的缺點

回首頁

17-1
17-2

(1)壓迫國內初成長的產業,不利新興產業發展。
(2)威脅本國廠商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降低本國廠商獲利。
(3)國外產品如進行廉價傾銷,會威脅國內產業生存,導致
失業率上升,工資水準下降。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保護貿易

回首頁

17-1
17-2

1.保護貿易的概念

17-3

政府為了維持一國經濟發展和穩定,在貿易政策上會採取
某些特定的措施。

17-4

2.保護貿易的理由
(1)保護幼稚產業。
(2)為求國家安全或經濟安全。
(3)保護本國市場,提高就業水準。
(4)防止傾銷。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反傾銷稅
台灣在2002年加入WTO後,因為不少大陸廉價商品進口台
灣,衝擊本土廠商生存空間,其中低價毛巾傾銷台灣,造成台
灣本土毛巾製造商生計受損,經過業者結合提出「進口救濟」
申請,在經濟部聯合本土廠商與大陸代表進行探討分析後,於
2006年首次對大陸的進口毛巾實施「反傾銷稅」,稅率最高可
達248.2%(原本稅率僅為10.5%),即原價的2.5倍。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保護貿易的方式
1.關稅
是指政府對進出口產品課徵的稅。
2.補貼
是指政府透過財政措施給予某一產業之優惠,使該產業減
低成本 。
3.配額
是指在一段期間內,政府對某一種產品所能進口的最大數
量限制。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3 國際投資概述
 國際投資的意義
是指一國國民或政府於不同國家或不同區域間的投資行為
,亦即資本在國際間的移動。

 國際投資的方式
1.直接投資(FDI)
是指直接握有他國企業的股權與經營管理權的國際投資型
態。
2.間接投資(FPI)
是指投資人將資金以購買有價證券或是貸款的方式,將資
本移往被投資國的一種行為。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熱錢
熱錢亦稱為流資或是游資,是指尋求在短期內獲得報酬的
流動資金。這類型的資金流動速度快,通常投資者(通常是以
投資機構為主)發現獲利機會,便會注入大筆資金。由於金額
往往過於龐大,會對當地市場的匯率、利率產生很大的影響,
因此不一定受到被投資國的歡迎。例如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
即是熱錢在亞洲各國流竄造成的衝擊。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4 外匯市場與匯率的決定
 外匯
是指可以作為國際間支付的交易工具或對外國通貨請求權


 匯率
不同國家使用貨幣的兌換比率稱為匯率。
1.直接匯率:又稱為收入匯率,是指一單位本國貨幣所能兌
換的外國貨幣數量。
2.間接匯率:又稱為支付匯率,是指一單位外國貨幣所能兌
換的本國貨幣數量。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名目匯率與實質匯率
名目匯率是指兩個國家貨幣間的兌換比率,並不考慮物價
因素,但名目匯率不易看出國家間的實質關係,因此若要了解
實際上台灣匯率在各國的影響,就必須以實質匯率來衡量。

17-1
17-2

17-3
17-4
17-5

實質匯率是指在計算匯率時,將兩個國家的物價列入考量,
表示一單位的外國商品可以兌換幾單位的本國商品。

上一頁

下一頁

 匯率變動
1.匯率上升
表示本國貨幣貶值、外國貨幣升值,將有利於出口、不
利進口。
2.匯率下降
表示本國貨幣升值、外國貨幣貶值,將有利於進口、不
利出口。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外匯存底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台灣的外匯存底高居世界第四(2010年為止,前三名依序
為中國、日本與俄羅斯),一直是政府與國人深感驕傲的事實, 17-3
雖然外匯存底是國家財富的一部分,但是這並不表示台灣的國 17-4
家財富就是世界第四。央行的外匯存底亦是從外匯市場購得, 17-5
但與一般民眾不同的是,民眾是用自己的所得財富購買,而政
府可以藉由印製新台幣購買外匯,因此外匯存底並不是可以完
整反應一國財富的指標。

上一頁

下一頁

 外匯需求
1.外匯需求的項目
(1)支付進口商品與勞務之款項。
(2)本國國民到國外旅遊、洽公、留學等因素,在國外期
間的開銷。
(3)對外國政府或人民的移轉性支付。
(4)支付給外人投資的紅利或利息。
(5)本國資本的外流。
(6)本國央行購入外匯。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需求曲線
當匯率下降時,表示本國貨幣升值、外國貨幣貶值,本國
人民可以用較便宜的價格購買外幣。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外匯供給
1.外匯供給的項目
(1)本國商品與勞務的出口,為外匯供給最主要的部分。
(2)外國人到本國旅遊、洽公、留學等支出。
(3)外國政府或人民對本國的移轉性支出。

(4)本國人民投資國外所獲得的紅利或利息。
(5)外國資金投資本國金融市場。
(6)外國對本國之直接投資。

(7)外國償還向本國之借貸。
(8)本國央行賣出之外匯。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供給曲線
當匯率上升時,表示本國貨幣貶值、外國貨幣升值,本國
人民可以用較高的價格賣出外幣。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市場匯率之決定
均衡的匯率水準是由外匯的供給和需求共同決定的。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市場變動
(1)均衡匯率上升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2)均衡匯率下降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匯率制度
1.純粹浮動匯率制度
是指一國央行並未對其貨幣設定任何的匯率水準,任由外
匯市場上的供給與需求決定匯率水準。
2.固定匯率制度
是指央行將本國貨幣與某一外國貨幣的兌換比率,固定在
某一特定的水準上。
3.管理浮動匯率制度
又稱為污濁的浮動匯率制度,是以外匯市場的供需來決定
匯率,若匯率波動過大,央行可透過外匯市場操作,達到
穩定匯率的目的。為台灣現行的匯率制度。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台幣升破30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2011年初,隨著國際美元強勁彈升,新台幣對美元匯價正
式突破三十大關,創下近13年來的最高點,這也是中央銀行總 17-3
裁彭淮南上任以來的新台幣最高價。匯價每日激烈的變動,除 17-4
了影響台灣的出口競爭力,央行最擔憂的恐怕是熱錢大量湧入, 17-5
造成嚴重通貨膨脹,甚至資產泡沫,衝擊到人民的基本生活。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5 國際經貿組織與自由貿易區
 國際經貿組織
1.世界貿易組織(WTO)

(1)成立時間:於1995成立,其前身為關稅暨貿易總協定
(GATT) 。
(2)成立目的:確保國際自由貿易,透過多邊諮商建立規
範,降低會員國關稅與非關稅貿易障礙,為會員國提
供穩定及可預測的貿易環境。
(3)台灣與WTO之關係:我國於2002年以「台灣、澎湖、
金門及馬祖個別關稅領域」之名義正式成為WTO地144
個會員國。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WTO的基本精神
WTO條文對於國際貿易規範所涵蓋的範圍相當廣泛,其中
最惠國待遇、國民待遇、關稅原則對於世界貿易的迅速發展,
最為顯著,分別探討如下:

1. 最惠國待遇是指要求所有會員國在貿易關係中,都要給
予對方最好的待遇,這種不歧視的精神不僅能促進貿易自由化
的發展,更能避免間接受到第三國的限制。
2. 國民待遇是指其他國家的商品一旦跨越國境後,必須是
同為本國商品,享受和地主國商品完全相同的待遇,不必受到
租稅、優惠、規定等方面的歧視,而能降低貿易進行的障礙。
3. 關稅原則不僅有利於國際談判的進行,也較能夠監督國
際貿易上的執行情形。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61年成立。
(2)成立目的:幫助各成員國政府實現可持續性的經濟和
就業成長,生活水準上升,同時保持金融穩定,從而
對世界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89年成立。
(2)成立目的:希望各會員體部長之間的對話與協商,協
調亞太地區各經濟體的經貿政策,以促進亞太地區貿易
投資自由化與區域合作,維持區域成長與發展。
(3)台灣與WTO之關係:台灣於1991年以「中華台北」名
義加入。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區域經濟整合
所謂區域經濟整合(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是指在地
理上或區域上的鄰近國家共同參與,逐漸去除貿易障礙以及生
產要素移動上的限制。隨著全球化與區域化的發展,區域經濟
整合已經成為各國經濟發展的趨勢。相對地,未能參加整合的
國家則有陷入『邊緣化』的困境。國際間進行區域整合的主要
目的在於:
1.降低國與國之間的貨物關稅,促使區內國家的貿易量增
加。
2.生產資源的相互流通,將可大幅降低廠商的生產成本,
並提高國際競爭力。
3.有利於產業擴大其生產規模,並邁向國際。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4.吸引外資在區內投資,使外資不僅獲得相對廉價的生產
要素,還可以擴大其本身的消費市場,此舉也將提昇區內國家
間的經貿發展及經濟效益。

17-2

目前國際間重要的區域經濟整合組織如歐洲經濟聯盟、北
美自由貿易區、東南亞國家協會等,都對國際經貿發揮了極大
的影響力,以下將一一介紹。

17-5

17-3
17-4

上一頁

下一頁

 自由貿易區
1.歐洲聯盟(EU)

(1)成立時間:於1992年成立,其前身為1967年成立的歐
洲共同體。
(2)成立目的:促進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實現社會
經濟可持續發展,確保基本價值觀、加強國際合作。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不統一的歐元
一般而言,各國使用的貨幣是由各國政府統一印製發行,
然而歐元是由歐盟中央銀行與各歐元區國家的中央銀行負責管
理,只有正面(顯示面值部分)是相同的,稱為「共同面」,
背面則是由發行國各自決定,但只要是歐元,都能夠在所有地
區使用。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61年成立。
(2)成立目的:消除會員國之間的各項貿易障礙,促進會
員國之間的商品、勞務、與生產要素的自由移動。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94年式成立。
(2)成立目的:促進會員國間的經濟發展及文化教育合作
,且相互支援,以維持東南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17-3
17-4
17-5


Slide 27

貨幣與金融
17-1
17-2
17-3
17-4
17-5

國際貿易的基礎與利益
國際貿易政策
國際投資概述
外匯市場與匯率的決定
國際經貿組織與自由貿易區

17
CHAPTER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國際貿易的基礎與利益
 國際貿易的意義
是指國與國之間為了互通有無,從事商品或勞務交易的經
濟活動。

 國際貿易的發生原因
1.各地經濟資源稟賦不同
2.國與國之間生產要素缺乏流動性
3.製造產品所需的生產技術不同
4.對某項產品的供給或需求發生改變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國際貿易理論與貿易利得
1.國際貿易理論
(1)絕對利益法則:是指投入相同的生產要素生產相同物品
時,一國能比他國生產更多的數量;或者是在相同的產
量下,一國能比他國使用更少的成本生產。
(2)比較利益法則:是指各國應生產「機會成本較小」的
產品,再藉由貿易互通有無,共享專業分工的利益。
(3)要素稟賦理論:又稱為H-O理論,貿易之所以發生,主
要是因為各國具有不同要素稟賦造成的,各國應該使用
相對便宜且豐富的生產要素,投入該要素並加以密集生
產商品,再透過買賣互通有無。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2.貿易利得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EFG的面積為貿易利得。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貿易條件

回首頁

17-1
17-2

是指一單位出口品在國際市場能換得的進口品數量,也等
於出口品的國際價格與進口品的國際價格比。

17-3
17-4
17-5

若TOT上升,表示以較少的出口量可以換得較多的進口
量,此時貿易條件改善;反之,若TOT下降,則表示貿
易條件惡化。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2 國際貿易政策
 自由貿易
1.自由貿易的概念
政府應採取自由放任政策,不干涉各國交換商品與勞務的
過程,透過各國專業分工與開放貿易,將有利於參與貿易
的國家。
2.自由貿易的優點

(1)提高貿易利得,增進人民福利。
(2)充分利用資源,最有效率生產。
(3)促進國際分工,增加世界產出。
(4)降低生產成本,刺激技術進步。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自由貿易的缺點

回首頁

17-1
17-2

(1)壓迫國內初成長的產業,不利新興產業發展。
(2)威脅本國廠商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降低本國廠商獲利。
(3)國外產品如進行廉價傾銷,會威脅國內產業生存,導致
失業率上升,工資水準下降。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保護貿易

回首頁

17-1
17-2

1.保護貿易的概念

17-3

政府為了維持一國經濟發展和穩定,在貿易政策上會採取
某些特定的措施。

17-4

2.保護貿易的理由
(1)保護幼稚產業。
(2)為求國家安全或經濟安全。
(3)保護本國市場,提高就業水準。
(4)防止傾銷。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反傾銷稅
台灣在2002年加入WTO後,因為不少大陸廉價商品進口台
灣,衝擊本土廠商生存空間,其中低價毛巾傾銷台灣,造成台
灣本土毛巾製造商生計受損,經過業者結合提出「進口救濟」
申請,在經濟部聯合本土廠商與大陸代表進行探討分析後,於
2006年首次對大陸的進口毛巾實施「反傾銷稅」,稅率最高可
達248.2%(原本稅率僅為10.5%),即原價的2.5倍。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保護貿易的方式
1.關稅
是指政府對進出口產品課徵的稅。
2.補貼
是指政府透過財政措施給予某一產業之優惠,使該產業減
低成本 。
3.配額
是指在一段期間內,政府對某一種產品所能進口的最大數
量限制。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3 國際投資概述
 國際投資的意義
是指一國國民或政府於不同國家或不同區域間的投資行為
,亦即資本在國際間的移動。

 國際投資的方式
1.直接投資(FDI)
是指直接握有他國企業的股權與經營管理權的國際投資型
態。
2.間接投資(FPI)
是指投資人將資金以購買有價證券或是貸款的方式,將資
本移往被投資國的一種行為。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熱錢
熱錢亦稱為流資或是游資,是指尋求在短期內獲得報酬的
流動資金。這類型的資金流動速度快,通常投資者(通常是以
投資機構為主)發現獲利機會,便會注入大筆資金。由於金額
往往過於龐大,會對當地市場的匯率、利率產生很大的影響,
因此不一定受到被投資國的歡迎。例如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
即是熱錢在亞洲各國流竄造成的衝擊。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4 外匯市場與匯率的決定
 外匯
是指可以作為國際間支付的交易工具或對外國通貨請求權


 匯率
不同國家使用貨幣的兌換比率稱為匯率。
1.直接匯率:又稱為收入匯率,是指一單位本國貨幣所能兌
換的外國貨幣數量。
2.間接匯率:又稱為支付匯率,是指一單位外國貨幣所能兌
換的本國貨幣數量。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名目匯率與實質匯率
名目匯率是指兩個國家貨幣間的兌換比率,並不考慮物價
因素,但名目匯率不易看出國家間的實質關係,因此若要了解
實際上台灣匯率在各國的影響,就必須以實質匯率來衡量。

17-1
17-2

17-3
17-4
17-5

實質匯率是指在計算匯率時,將兩個國家的物價列入考量,
表示一單位的外國商品可以兌換幾單位的本國商品。

上一頁

下一頁

 匯率變動
1.匯率上升
表示本國貨幣貶值、外國貨幣升值,將有利於出口、不
利進口。
2.匯率下降
表示本國貨幣升值、外國貨幣貶值,將有利於進口、不
利出口。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外匯存底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台灣的外匯存底高居世界第四(2010年為止,前三名依序
為中國、日本與俄羅斯),一直是政府與國人深感驕傲的事實, 17-3
雖然外匯存底是國家財富的一部分,但是這並不表示台灣的國 17-4
家財富就是世界第四。央行的外匯存底亦是從外匯市場購得, 17-5
但與一般民眾不同的是,民眾是用自己的所得財富購買,而政
府可以藉由印製新台幣購買外匯,因此外匯存底並不是可以完
整反應一國財富的指標。

上一頁

下一頁

 外匯需求
1.外匯需求的項目
(1)支付進口商品與勞務之款項。
(2)本國國民到國外旅遊、洽公、留學等因素,在國外期
間的開銷。
(3)對外國政府或人民的移轉性支付。
(4)支付給外人投資的紅利或利息。
(5)本國資本的外流。
(6)本國央行購入外匯。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需求曲線
當匯率下降時,表示本國貨幣升值、外國貨幣貶值,本國
人民可以用較便宜的價格購買外幣。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外匯供給
1.外匯供給的項目
(1)本國商品與勞務的出口,為外匯供給最主要的部分。
(2)外國人到本國旅遊、洽公、留學等支出。
(3)外國政府或人民對本國的移轉性支出。

(4)本國人民投資國外所獲得的紅利或利息。
(5)外國資金投資本國金融市場。
(6)外國對本國之直接投資。

(7)外國償還向本國之借貸。
(8)本國央行賣出之外匯。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供給曲線
當匯率上升時,表示本國貨幣貶值、外國貨幣升值,本國
人民可以用較高的價格賣出外幣。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市場匯率之決定
均衡的匯率水準是由外匯的供給和需求共同決定的。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市場變動
(1)均衡匯率上升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2)均衡匯率下降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匯率制度
1.純粹浮動匯率制度
是指一國央行並未對其貨幣設定任何的匯率水準,任由外
匯市場上的供給與需求決定匯率水準。
2.固定匯率制度
是指央行將本國貨幣與某一外國貨幣的兌換比率,固定在
某一特定的水準上。
3.管理浮動匯率制度
又稱為污濁的浮動匯率制度,是以外匯市場的供需來決定
匯率,若匯率波動過大,央行可透過外匯市場操作,達到
穩定匯率的目的。為台灣現行的匯率制度。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台幣升破30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2011年初,隨著國際美元強勁彈升,新台幣對美元匯價正
式突破三十大關,創下近13年來的最高點,這也是中央銀行總 17-3
裁彭淮南上任以來的新台幣最高價。匯價每日激烈的變動,除 17-4
了影響台灣的出口競爭力,央行最擔憂的恐怕是熱錢大量湧入, 17-5
造成嚴重通貨膨脹,甚至資產泡沫,衝擊到人民的基本生活。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5 國際經貿組織與自由貿易區
 國際經貿組織
1.世界貿易組織(WTO)

(1)成立時間:於1995成立,其前身為關稅暨貿易總協定
(GATT) 。
(2)成立目的:確保國際自由貿易,透過多邊諮商建立規
範,降低會員國關稅與非關稅貿易障礙,為會員國提
供穩定及可預測的貿易環境。
(3)台灣與WTO之關係:我國於2002年以「台灣、澎湖、
金門及馬祖個別關稅領域」之名義正式成為WTO地144
個會員國。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WTO的基本精神
WTO條文對於國際貿易規範所涵蓋的範圍相當廣泛,其中
最惠國待遇、國民待遇、關稅原則對於世界貿易的迅速發展,
最為顯著,分別探討如下:

1. 最惠國待遇是指要求所有會員國在貿易關係中,都要給
予對方最好的待遇,這種不歧視的精神不僅能促進貿易自由化
的發展,更能避免間接受到第三國的限制。
2. 國民待遇是指其他國家的商品一旦跨越國境後,必須是
同為本國商品,享受和地主國商品完全相同的待遇,不必受到
租稅、優惠、規定等方面的歧視,而能降低貿易進行的障礙。
3. 關稅原則不僅有利於國際談判的進行,也較能夠監督國
際貿易上的執行情形。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61年成立。
(2)成立目的:幫助各成員國政府實現可持續性的經濟和
就業成長,生活水準上升,同時保持金融穩定,從而
對世界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89年成立。
(2)成立目的:希望各會員體部長之間的對話與協商,協
調亞太地區各經濟體的經貿政策,以促進亞太地區貿易
投資自由化與區域合作,維持區域成長與發展。
(3)台灣與WTO之關係:台灣於1991年以「中華台北」名
義加入。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區域經濟整合
所謂區域經濟整合(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是指在地
理上或區域上的鄰近國家共同參與,逐漸去除貿易障礙以及生
產要素移動上的限制。隨著全球化與區域化的發展,區域經濟
整合已經成為各國經濟發展的趨勢。相對地,未能參加整合的
國家則有陷入『邊緣化』的困境。國際間進行區域整合的主要
目的在於:
1.降低國與國之間的貨物關稅,促使區內國家的貿易量增
加。
2.生產資源的相互流通,將可大幅降低廠商的生產成本,
並提高國際競爭力。
3.有利於產業擴大其生產規模,並邁向國際。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4.吸引外資在區內投資,使外資不僅獲得相對廉價的生產
要素,還可以擴大其本身的消費市場,此舉也將提昇區內國家
間的經貿發展及經濟效益。

17-2

目前國際間重要的區域經濟整合組織如歐洲經濟聯盟、北
美自由貿易區、東南亞國家協會等,都對國際經貿發揮了極大
的影響力,以下將一一介紹。

17-5

17-3
17-4

上一頁

下一頁

 自由貿易區
1.歐洲聯盟(EU)

(1)成立時間:於1992年成立,其前身為1967年成立的歐
洲共同體。
(2)成立目的:促進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實現社會
經濟可持續發展,確保基本價值觀、加強國際合作。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不統一的歐元
一般而言,各國使用的貨幣是由各國政府統一印製發行,
然而歐元是由歐盟中央銀行與各歐元區國家的中央銀行負責管
理,只有正面(顯示面值部分)是相同的,稱為「共同面」,
背面則是由發行國各自決定,但只要是歐元,都能夠在所有地
區使用。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61年成立。
(2)成立目的:消除會員國之間的各項貿易障礙,促進會
員國之間的商品、勞務、與生產要素的自由移動。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94年式成立。
(2)成立目的:促進會員國間的經濟發展及文化教育合作
,且相互支援,以維持東南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17-3
17-4
17-5


Slide 28

貨幣與金融
17-1
17-2
17-3
17-4
17-5

國際貿易的基礎與利益
國際貿易政策
國際投資概述
外匯市場與匯率的決定
國際經貿組織與自由貿易區

17
CHAPTER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國際貿易的基礎與利益
 國際貿易的意義
是指國與國之間為了互通有無,從事商品或勞務交易的經
濟活動。

 國際貿易的發生原因
1.各地經濟資源稟賦不同
2.國與國之間生產要素缺乏流動性
3.製造產品所需的生產技術不同
4.對某項產品的供給或需求發生改變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國際貿易理論與貿易利得
1.國際貿易理論
(1)絕對利益法則:是指投入相同的生產要素生產相同物品
時,一國能比他國生產更多的數量;或者是在相同的產
量下,一國能比他國使用更少的成本生產。
(2)比較利益法則:是指各國應生產「機會成本較小」的
產品,再藉由貿易互通有無,共享專業分工的利益。
(3)要素稟賦理論:又稱為H-O理論,貿易之所以發生,主
要是因為各國具有不同要素稟賦造成的,各國應該使用
相對便宜且豐富的生產要素,投入該要素並加以密集生
產商品,再透過買賣互通有無。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2.貿易利得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EFG的面積為貿易利得。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貿易條件

回首頁

17-1
17-2

是指一單位出口品在國際市場能換得的進口品數量,也等
於出口品的國際價格與進口品的國際價格比。

17-3
17-4
17-5

若TOT上升,表示以較少的出口量可以換得較多的進口
量,此時貿易條件改善;反之,若TOT下降,則表示貿
易條件惡化。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2 國際貿易政策
 自由貿易
1.自由貿易的概念
政府應採取自由放任政策,不干涉各國交換商品與勞務的
過程,透過各國專業分工與開放貿易,將有利於參與貿易
的國家。
2.自由貿易的優點

(1)提高貿易利得,增進人民福利。
(2)充分利用資源,最有效率生產。
(3)促進國際分工,增加世界產出。
(4)降低生產成本,刺激技術進步。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自由貿易的缺點

回首頁

17-1
17-2

(1)壓迫國內初成長的產業,不利新興產業發展。
(2)威脅本國廠商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降低本國廠商獲利。
(3)國外產品如進行廉價傾銷,會威脅國內產業生存,導致
失業率上升,工資水準下降。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保護貿易

回首頁

17-1
17-2

1.保護貿易的概念

17-3

政府為了維持一國經濟發展和穩定,在貿易政策上會採取
某些特定的措施。

17-4

2.保護貿易的理由
(1)保護幼稚產業。
(2)為求國家安全或經濟安全。
(3)保護本國市場,提高就業水準。
(4)防止傾銷。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反傾銷稅
台灣在2002年加入WTO後,因為不少大陸廉價商品進口台
灣,衝擊本土廠商生存空間,其中低價毛巾傾銷台灣,造成台
灣本土毛巾製造商生計受損,經過業者結合提出「進口救濟」
申請,在經濟部聯合本土廠商與大陸代表進行探討分析後,於
2006年首次對大陸的進口毛巾實施「反傾銷稅」,稅率最高可
達248.2%(原本稅率僅為10.5%),即原價的2.5倍。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保護貿易的方式
1.關稅
是指政府對進出口產品課徵的稅。
2.補貼
是指政府透過財政措施給予某一產業之優惠,使該產業減
低成本 。
3.配額
是指在一段期間內,政府對某一種產品所能進口的最大數
量限制。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3 國際投資概述
 國際投資的意義
是指一國國民或政府於不同國家或不同區域間的投資行為
,亦即資本在國際間的移動。

 國際投資的方式
1.直接投資(FDI)
是指直接握有他國企業的股權與經營管理權的國際投資型
態。
2.間接投資(FPI)
是指投資人將資金以購買有價證券或是貸款的方式,將資
本移往被投資國的一種行為。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熱錢
熱錢亦稱為流資或是游資,是指尋求在短期內獲得報酬的
流動資金。這類型的資金流動速度快,通常投資者(通常是以
投資機構為主)發現獲利機會,便會注入大筆資金。由於金額
往往過於龐大,會對當地市場的匯率、利率產生很大的影響,
因此不一定受到被投資國的歡迎。例如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
即是熱錢在亞洲各國流竄造成的衝擊。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4 外匯市場與匯率的決定
 外匯
是指可以作為國際間支付的交易工具或對外國通貨請求權


 匯率
不同國家使用貨幣的兌換比率稱為匯率。
1.直接匯率:又稱為收入匯率,是指一單位本國貨幣所能兌
換的外國貨幣數量。
2.間接匯率:又稱為支付匯率,是指一單位外國貨幣所能兌
換的本國貨幣數量。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名目匯率與實質匯率
名目匯率是指兩個國家貨幣間的兌換比率,並不考慮物價
因素,但名目匯率不易看出國家間的實質關係,因此若要了解
實際上台灣匯率在各國的影響,就必須以實質匯率來衡量。

17-1
17-2

17-3
17-4
17-5

實質匯率是指在計算匯率時,將兩個國家的物價列入考量,
表示一單位的外國商品可以兌換幾單位的本國商品。

上一頁

下一頁

 匯率變動
1.匯率上升
表示本國貨幣貶值、外國貨幣升值,將有利於出口、不
利進口。
2.匯率下降
表示本國貨幣升值、外國貨幣貶值,將有利於進口、不
利出口。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外匯存底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台灣的外匯存底高居世界第四(2010年為止,前三名依序
為中國、日本與俄羅斯),一直是政府與國人深感驕傲的事實, 17-3
雖然外匯存底是國家財富的一部分,但是這並不表示台灣的國 17-4
家財富就是世界第四。央行的外匯存底亦是從外匯市場購得, 17-5
但與一般民眾不同的是,民眾是用自己的所得財富購買,而政
府可以藉由印製新台幣購買外匯,因此外匯存底並不是可以完
整反應一國財富的指標。

上一頁

下一頁

 外匯需求
1.外匯需求的項目
(1)支付進口商品與勞務之款項。
(2)本國國民到國外旅遊、洽公、留學等因素,在國外期
間的開銷。
(3)對外國政府或人民的移轉性支付。
(4)支付給外人投資的紅利或利息。
(5)本國資本的外流。
(6)本國央行購入外匯。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需求曲線
當匯率下降時,表示本國貨幣升值、外國貨幣貶值,本國
人民可以用較便宜的價格購買外幣。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外匯供給
1.外匯供給的項目
(1)本國商品與勞務的出口,為外匯供給最主要的部分。
(2)外國人到本國旅遊、洽公、留學等支出。
(3)外國政府或人民對本國的移轉性支出。

(4)本國人民投資國外所獲得的紅利或利息。
(5)外國資金投資本國金融市場。
(6)外國對本國之直接投資。

(7)外國償還向本國之借貸。
(8)本國央行賣出之外匯。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供給曲線
當匯率上升時,表示本國貨幣貶值、外國貨幣升值,本國
人民可以用較高的價格賣出外幣。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市場匯率之決定
均衡的匯率水準是由外匯的供給和需求共同決定的。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市場變動
(1)均衡匯率上升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2)均衡匯率下降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匯率制度
1.純粹浮動匯率制度
是指一國央行並未對其貨幣設定任何的匯率水準,任由外
匯市場上的供給與需求決定匯率水準。
2.固定匯率制度
是指央行將本國貨幣與某一外國貨幣的兌換比率,固定在
某一特定的水準上。
3.管理浮動匯率制度
又稱為污濁的浮動匯率制度,是以外匯市場的供需來決定
匯率,若匯率波動過大,央行可透過外匯市場操作,達到
穩定匯率的目的。為台灣現行的匯率制度。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台幣升破30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2011年初,隨著國際美元強勁彈升,新台幣對美元匯價正
式突破三十大關,創下近13年來的最高點,這也是中央銀行總 17-3
裁彭淮南上任以來的新台幣最高價。匯價每日激烈的變動,除 17-4
了影響台灣的出口競爭力,央行最擔憂的恐怕是熱錢大量湧入, 17-5
造成嚴重通貨膨脹,甚至資產泡沫,衝擊到人民的基本生活。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5 國際經貿組織與自由貿易區
 國際經貿組織
1.世界貿易組織(WTO)

(1)成立時間:於1995成立,其前身為關稅暨貿易總協定
(GATT) 。
(2)成立目的:確保國際自由貿易,透過多邊諮商建立規
範,降低會員國關稅與非關稅貿易障礙,為會員國提
供穩定及可預測的貿易環境。
(3)台灣與WTO之關係:我國於2002年以「台灣、澎湖、
金門及馬祖個別關稅領域」之名義正式成為WTO地144
個會員國。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WTO的基本精神
WTO條文對於國際貿易規範所涵蓋的範圍相當廣泛,其中
最惠國待遇、國民待遇、關稅原則對於世界貿易的迅速發展,
最為顯著,分別探討如下:

1. 最惠國待遇是指要求所有會員國在貿易關係中,都要給
予對方最好的待遇,這種不歧視的精神不僅能促進貿易自由化
的發展,更能避免間接受到第三國的限制。
2. 國民待遇是指其他國家的商品一旦跨越國境後,必須是
同為本國商品,享受和地主國商品完全相同的待遇,不必受到
租稅、優惠、規定等方面的歧視,而能降低貿易進行的障礙。
3. 關稅原則不僅有利於國際談判的進行,也較能夠監督國
際貿易上的執行情形。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61年成立。
(2)成立目的:幫助各成員國政府實現可持續性的經濟和
就業成長,生活水準上升,同時保持金融穩定,從而
對世界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89年成立。
(2)成立目的:希望各會員體部長之間的對話與協商,協
調亞太地區各經濟體的經貿政策,以促進亞太地區貿易
投資自由化與區域合作,維持區域成長與發展。
(3)台灣與WTO之關係:台灣於1991年以「中華台北」名
義加入。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區域經濟整合
所謂區域經濟整合(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是指在地
理上或區域上的鄰近國家共同參與,逐漸去除貿易障礙以及生
產要素移動上的限制。隨著全球化與區域化的發展,區域經濟
整合已經成為各國經濟發展的趨勢。相對地,未能參加整合的
國家則有陷入『邊緣化』的困境。國際間進行區域整合的主要
目的在於:
1.降低國與國之間的貨物關稅,促使區內國家的貿易量增
加。
2.生產資源的相互流通,將可大幅降低廠商的生產成本,
並提高國際競爭力。
3.有利於產業擴大其生產規模,並邁向國際。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4.吸引外資在區內投資,使外資不僅獲得相對廉價的生產
要素,還可以擴大其本身的消費市場,此舉也將提昇區內國家
間的經貿發展及經濟效益。

17-2

目前國際間重要的區域經濟整合組織如歐洲經濟聯盟、北
美自由貿易區、東南亞國家協會等,都對國際經貿發揮了極大
的影響力,以下將一一介紹。

17-5

17-3
17-4

上一頁

下一頁

 自由貿易區
1.歐洲聯盟(EU)

(1)成立時間:於1992年成立,其前身為1967年成立的歐
洲共同體。
(2)成立目的:促進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實現社會
經濟可持續發展,確保基本價值觀、加強國際合作。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不統一的歐元
一般而言,各國使用的貨幣是由各國政府統一印製發行,
然而歐元是由歐盟中央銀行與各歐元區國家的中央銀行負責管
理,只有正面(顯示面值部分)是相同的,稱為「共同面」,
背面則是由發行國各自決定,但只要是歐元,都能夠在所有地
區使用。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61年成立。
(2)成立目的:消除會員國之間的各項貿易障礙,促進會
員國之間的商品、勞務、與生產要素的自由移動。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94年式成立。
(2)成立目的:促進會員國間的經濟發展及文化教育合作
,且相互支援,以維持東南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17-3
17-4
17-5


Slide 29

貨幣與金融
17-1
17-2
17-3
17-4
17-5

國際貿易的基礎與利益
國際貿易政策
國際投資概述
外匯市場與匯率的決定
國際經貿組織與自由貿易區

17
CHAPTER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國際貿易的基礎與利益
 國際貿易的意義
是指國與國之間為了互通有無,從事商品或勞務交易的經
濟活動。

 國際貿易的發生原因
1.各地經濟資源稟賦不同
2.國與國之間生產要素缺乏流動性
3.製造產品所需的生產技術不同
4.對某項產品的供給或需求發生改變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國際貿易理論與貿易利得
1.國際貿易理論
(1)絕對利益法則:是指投入相同的生產要素生產相同物品
時,一國能比他國生產更多的數量;或者是在相同的產
量下,一國能比他國使用更少的成本生產。
(2)比較利益法則:是指各國應生產「機會成本較小」的
產品,再藉由貿易互通有無,共享專業分工的利益。
(3)要素稟賦理論:又稱為H-O理論,貿易之所以發生,主
要是因為各國具有不同要素稟賦造成的,各國應該使用
相對便宜且豐富的生產要素,投入該要素並加以密集生
產商品,再透過買賣互通有無。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2.貿易利得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EFG的面積為貿易利得。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貿易條件

回首頁

17-1
17-2

是指一單位出口品在國際市場能換得的進口品數量,也等
於出口品的國際價格與進口品的國際價格比。

17-3
17-4
17-5

若TOT上升,表示以較少的出口量可以換得較多的進口
量,此時貿易條件改善;反之,若TOT下降,則表示貿
易條件惡化。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2 國際貿易政策
 自由貿易
1.自由貿易的概念
政府應採取自由放任政策,不干涉各國交換商品與勞務的
過程,透過各國專業分工與開放貿易,將有利於參與貿易
的國家。
2.自由貿易的優點

(1)提高貿易利得,增進人民福利。
(2)充分利用資源,最有效率生產。
(3)促進國際分工,增加世界產出。
(4)降低生產成本,刺激技術進步。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自由貿易的缺點

回首頁

17-1
17-2

(1)壓迫國內初成長的產業,不利新興產業發展。
(2)威脅本國廠商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降低本國廠商獲利。
(3)國外產品如進行廉價傾銷,會威脅國內產業生存,導致
失業率上升,工資水準下降。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保護貿易

回首頁

17-1
17-2

1.保護貿易的概念

17-3

政府為了維持一國經濟發展和穩定,在貿易政策上會採取
某些特定的措施。

17-4

2.保護貿易的理由
(1)保護幼稚產業。
(2)為求國家安全或經濟安全。
(3)保護本國市場,提高就業水準。
(4)防止傾銷。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反傾銷稅
台灣在2002年加入WTO後,因為不少大陸廉價商品進口台
灣,衝擊本土廠商生存空間,其中低價毛巾傾銷台灣,造成台
灣本土毛巾製造商生計受損,經過業者結合提出「進口救濟」
申請,在經濟部聯合本土廠商與大陸代表進行探討分析後,於
2006年首次對大陸的進口毛巾實施「反傾銷稅」,稅率最高可
達248.2%(原本稅率僅為10.5%),即原價的2.5倍。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保護貿易的方式
1.關稅
是指政府對進出口產品課徵的稅。
2.補貼
是指政府透過財政措施給予某一產業之優惠,使該產業減
低成本 。
3.配額
是指在一段期間內,政府對某一種產品所能進口的最大數
量限制。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3 國際投資概述
 國際投資的意義
是指一國國民或政府於不同國家或不同區域間的投資行為
,亦即資本在國際間的移動。

 國際投資的方式
1.直接投資(FDI)
是指直接握有他國企業的股權與經營管理權的國際投資型
態。
2.間接投資(FPI)
是指投資人將資金以購買有價證券或是貸款的方式,將資
本移往被投資國的一種行為。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熱錢
熱錢亦稱為流資或是游資,是指尋求在短期內獲得報酬的
流動資金。這類型的資金流動速度快,通常投資者(通常是以
投資機構為主)發現獲利機會,便會注入大筆資金。由於金額
往往過於龐大,會對當地市場的匯率、利率產生很大的影響,
因此不一定受到被投資國的歡迎。例如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
即是熱錢在亞洲各國流竄造成的衝擊。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4 外匯市場與匯率的決定
 外匯
是指可以作為國際間支付的交易工具或對外國通貨請求權


 匯率
不同國家使用貨幣的兌換比率稱為匯率。
1.直接匯率:又稱為收入匯率,是指一單位本國貨幣所能兌
換的外國貨幣數量。
2.間接匯率:又稱為支付匯率,是指一單位外國貨幣所能兌
換的本國貨幣數量。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名目匯率與實質匯率
名目匯率是指兩個國家貨幣間的兌換比率,並不考慮物價
因素,但名目匯率不易看出國家間的實質關係,因此若要了解
實際上台灣匯率在各國的影響,就必須以實質匯率來衡量。

17-1
17-2

17-3
17-4
17-5

實質匯率是指在計算匯率時,將兩個國家的物價列入考量,
表示一單位的外國商品可以兌換幾單位的本國商品。

上一頁

下一頁

 匯率變動
1.匯率上升
表示本國貨幣貶值、外國貨幣升值,將有利於出口、不
利進口。
2.匯率下降
表示本國貨幣升值、外國貨幣貶值,將有利於進口、不
利出口。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外匯存底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台灣的外匯存底高居世界第四(2010年為止,前三名依序
為中國、日本與俄羅斯),一直是政府與國人深感驕傲的事實, 17-3
雖然外匯存底是國家財富的一部分,但是這並不表示台灣的國 17-4
家財富就是世界第四。央行的外匯存底亦是從外匯市場購得, 17-5
但與一般民眾不同的是,民眾是用自己的所得財富購買,而政
府可以藉由印製新台幣購買外匯,因此外匯存底並不是可以完
整反應一國財富的指標。

上一頁

下一頁

 外匯需求
1.外匯需求的項目
(1)支付進口商品與勞務之款項。
(2)本國國民到國外旅遊、洽公、留學等因素,在國外期
間的開銷。
(3)對外國政府或人民的移轉性支付。
(4)支付給外人投資的紅利或利息。
(5)本國資本的外流。
(6)本國央行購入外匯。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需求曲線
當匯率下降時,表示本國貨幣升值、外國貨幣貶值,本國
人民可以用較便宜的價格購買外幣。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外匯供給
1.外匯供給的項目
(1)本國商品與勞務的出口,為外匯供給最主要的部分。
(2)外國人到本國旅遊、洽公、留學等支出。
(3)外國政府或人民對本國的移轉性支出。

(4)本國人民投資國外所獲得的紅利或利息。
(5)外國資金投資本國金融市場。
(6)外國對本國之直接投資。

(7)外國償還向本國之借貸。
(8)本國央行賣出之外匯。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供給曲線
當匯率上升時,表示本國貨幣貶值、外國貨幣升值,本國
人民可以用較高的價格賣出外幣。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市場匯率之決定
均衡的匯率水準是由外匯的供給和需求共同決定的。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市場變動
(1)均衡匯率上升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2)均衡匯率下降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匯率制度
1.純粹浮動匯率制度
是指一國央行並未對其貨幣設定任何的匯率水準,任由外
匯市場上的供給與需求決定匯率水準。
2.固定匯率制度
是指央行將本國貨幣與某一外國貨幣的兌換比率,固定在
某一特定的水準上。
3.管理浮動匯率制度
又稱為污濁的浮動匯率制度,是以外匯市場的供需來決定
匯率,若匯率波動過大,央行可透過外匯市場操作,達到
穩定匯率的目的。為台灣現行的匯率制度。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台幣升破30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2011年初,隨著國際美元強勁彈升,新台幣對美元匯價正
式突破三十大關,創下近13年來的最高點,這也是中央銀行總 17-3
裁彭淮南上任以來的新台幣最高價。匯價每日激烈的變動,除 17-4
了影響台灣的出口競爭力,央行最擔憂的恐怕是熱錢大量湧入, 17-5
造成嚴重通貨膨脹,甚至資產泡沫,衝擊到人民的基本生活。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5 國際經貿組織與自由貿易區
 國際經貿組織
1.世界貿易組織(WTO)

(1)成立時間:於1995成立,其前身為關稅暨貿易總協定
(GATT) 。
(2)成立目的:確保國際自由貿易,透過多邊諮商建立規
範,降低會員國關稅與非關稅貿易障礙,為會員國提
供穩定及可預測的貿易環境。
(3)台灣與WTO之關係:我國於2002年以「台灣、澎湖、
金門及馬祖個別關稅領域」之名義正式成為WTO地144
個會員國。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WTO的基本精神
WTO條文對於國際貿易規範所涵蓋的範圍相當廣泛,其中
最惠國待遇、國民待遇、關稅原則對於世界貿易的迅速發展,
最為顯著,分別探討如下:

1. 最惠國待遇是指要求所有會員國在貿易關係中,都要給
予對方最好的待遇,這種不歧視的精神不僅能促進貿易自由化
的發展,更能避免間接受到第三國的限制。
2. 國民待遇是指其他國家的商品一旦跨越國境後,必須是
同為本國商品,享受和地主國商品完全相同的待遇,不必受到
租稅、優惠、規定等方面的歧視,而能降低貿易進行的障礙。
3. 關稅原則不僅有利於國際談判的進行,也較能夠監督國
際貿易上的執行情形。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61年成立。
(2)成立目的:幫助各成員國政府實現可持續性的經濟和
就業成長,生活水準上升,同時保持金融穩定,從而
對世界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89年成立。
(2)成立目的:希望各會員體部長之間的對話與協商,協
調亞太地區各經濟體的經貿政策,以促進亞太地區貿易
投資自由化與區域合作,維持區域成長與發展。
(3)台灣與WTO之關係:台灣於1991年以「中華台北」名
義加入。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區域經濟整合
所謂區域經濟整合(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是指在地
理上或區域上的鄰近國家共同參與,逐漸去除貿易障礙以及生
產要素移動上的限制。隨著全球化與區域化的發展,區域經濟
整合已經成為各國經濟發展的趨勢。相對地,未能參加整合的
國家則有陷入『邊緣化』的困境。國際間進行區域整合的主要
目的在於:
1.降低國與國之間的貨物關稅,促使區內國家的貿易量增
加。
2.生產資源的相互流通,將可大幅降低廠商的生產成本,
並提高國際競爭力。
3.有利於產業擴大其生產規模,並邁向國際。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4.吸引外資在區內投資,使外資不僅獲得相對廉價的生產
要素,還可以擴大其本身的消費市場,此舉也將提昇區內國家
間的經貿發展及經濟效益。

17-2

目前國際間重要的區域經濟整合組織如歐洲經濟聯盟、北
美自由貿易區、東南亞國家協會等,都對國際經貿發揮了極大
的影響力,以下將一一介紹。

17-5

17-3
17-4

上一頁

下一頁

 自由貿易區
1.歐洲聯盟(EU)

(1)成立時間:於1992年成立,其前身為1967年成立的歐
洲共同體。
(2)成立目的:促進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實現社會
經濟可持續發展,確保基本價值觀、加強國際合作。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不統一的歐元
一般而言,各國使用的貨幣是由各國政府統一印製發行,
然而歐元是由歐盟中央銀行與各歐元區國家的中央銀行負責管
理,只有正面(顯示面值部分)是相同的,稱為「共同面」,
背面則是由發行國各自決定,但只要是歐元,都能夠在所有地
區使用。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61年成立。
(2)成立目的:消除會員國之間的各項貿易障礙,促進會
員國之間的商品、勞務、與生產要素的自由移動。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94年式成立。
(2)成立目的:促進會員國間的經濟發展及文化教育合作
,且相互支援,以維持東南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17-3
17-4
17-5


Slide 30

貨幣與金融
17-1
17-2
17-3
17-4
17-5

國際貿易的基礎與利益
國際貿易政策
國際投資概述
外匯市場與匯率的決定
國際經貿組織與自由貿易區

17
CHAPTER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國際貿易的基礎與利益
 國際貿易的意義
是指國與國之間為了互通有無,從事商品或勞務交易的經
濟活動。

 國際貿易的發生原因
1.各地經濟資源稟賦不同
2.國與國之間生產要素缺乏流動性
3.製造產品所需的生產技術不同
4.對某項產品的供給或需求發生改變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國際貿易理論與貿易利得
1.國際貿易理論
(1)絕對利益法則:是指投入相同的生產要素生產相同物品
時,一國能比他國生產更多的數量;或者是在相同的產
量下,一國能比他國使用更少的成本生產。
(2)比較利益法則:是指各國應生產「機會成本較小」的
產品,再藉由貿易互通有無,共享專業分工的利益。
(3)要素稟賦理論:又稱為H-O理論,貿易之所以發生,主
要是因為各國具有不同要素稟賦造成的,各國應該使用
相對便宜且豐富的生產要素,投入該要素並加以密集生
產商品,再透過買賣互通有無。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2.貿易利得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EFG的面積為貿易利得。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貿易條件

回首頁

17-1
17-2

是指一單位出口品在國際市場能換得的進口品數量,也等
於出口品的國際價格與進口品的國際價格比。

17-3
17-4
17-5

若TOT上升,表示以較少的出口量可以換得較多的進口
量,此時貿易條件改善;反之,若TOT下降,則表示貿
易條件惡化。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2 國際貿易政策
 自由貿易
1.自由貿易的概念
政府應採取自由放任政策,不干涉各國交換商品與勞務的
過程,透過各國專業分工與開放貿易,將有利於參與貿易
的國家。
2.自由貿易的優點

(1)提高貿易利得,增進人民福利。
(2)充分利用資源,最有效率生產。
(3)促進國際分工,增加世界產出。
(4)降低生產成本,刺激技術進步。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自由貿易的缺點

回首頁

17-1
17-2

(1)壓迫國內初成長的產業,不利新興產業發展。
(2)威脅本國廠商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降低本國廠商獲利。
(3)國外產品如進行廉價傾銷,會威脅國內產業生存,導致
失業率上升,工資水準下降。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保護貿易

回首頁

17-1
17-2

1.保護貿易的概念

17-3

政府為了維持一國經濟發展和穩定,在貿易政策上會採取
某些特定的措施。

17-4

2.保護貿易的理由
(1)保護幼稚產業。
(2)為求國家安全或經濟安全。
(3)保護本國市場,提高就業水準。
(4)防止傾銷。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反傾銷稅
台灣在2002年加入WTO後,因為不少大陸廉價商品進口台
灣,衝擊本土廠商生存空間,其中低價毛巾傾銷台灣,造成台
灣本土毛巾製造商生計受損,經過業者結合提出「進口救濟」
申請,在經濟部聯合本土廠商與大陸代表進行探討分析後,於
2006年首次對大陸的進口毛巾實施「反傾銷稅」,稅率最高可
達248.2%(原本稅率僅為10.5%),即原價的2.5倍。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保護貿易的方式
1.關稅
是指政府對進出口產品課徵的稅。
2.補貼
是指政府透過財政措施給予某一產業之優惠,使該產業減
低成本 。
3.配額
是指在一段期間內,政府對某一種產品所能進口的最大數
量限制。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3 國際投資概述
 國際投資的意義
是指一國國民或政府於不同國家或不同區域間的投資行為
,亦即資本在國際間的移動。

 國際投資的方式
1.直接投資(FDI)
是指直接握有他國企業的股權與經營管理權的國際投資型
態。
2.間接投資(FPI)
是指投資人將資金以購買有價證券或是貸款的方式,將資
本移往被投資國的一種行為。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熱錢
熱錢亦稱為流資或是游資,是指尋求在短期內獲得報酬的
流動資金。這類型的資金流動速度快,通常投資者(通常是以
投資機構為主)發現獲利機會,便會注入大筆資金。由於金額
往往過於龐大,會對當地市場的匯率、利率產生很大的影響,
因此不一定受到被投資國的歡迎。例如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
即是熱錢在亞洲各國流竄造成的衝擊。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4 外匯市場與匯率的決定
 外匯
是指可以作為國際間支付的交易工具或對外國通貨請求權


 匯率
不同國家使用貨幣的兌換比率稱為匯率。
1.直接匯率:又稱為收入匯率,是指一單位本國貨幣所能兌
換的外國貨幣數量。
2.間接匯率:又稱為支付匯率,是指一單位外國貨幣所能兌
換的本國貨幣數量。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名目匯率與實質匯率
名目匯率是指兩個國家貨幣間的兌換比率,並不考慮物價
因素,但名目匯率不易看出國家間的實質關係,因此若要了解
實際上台灣匯率在各國的影響,就必須以實質匯率來衡量。

17-1
17-2

17-3
17-4
17-5

實質匯率是指在計算匯率時,將兩個國家的物價列入考量,
表示一單位的外國商品可以兌換幾單位的本國商品。

上一頁

下一頁

 匯率變動
1.匯率上升
表示本國貨幣貶值、外國貨幣升值,將有利於出口、不
利進口。
2.匯率下降
表示本國貨幣升值、外國貨幣貶值,將有利於進口、不
利出口。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外匯存底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台灣的外匯存底高居世界第四(2010年為止,前三名依序
為中國、日本與俄羅斯),一直是政府與國人深感驕傲的事實, 17-3
雖然外匯存底是國家財富的一部分,但是這並不表示台灣的國 17-4
家財富就是世界第四。央行的外匯存底亦是從外匯市場購得, 17-5
但與一般民眾不同的是,民眾是用自己的所得財富購買,而政
府可以藉由印製新台幣購買外匯,因此外匯存底並不是可以完
整反應一國財富的指標。

上一頁

下一頁

 外匯需求
1.外匯需求的項目
(1)支付進口商品與勞務之款項。
(2)本國國民到國外旅遊、洽公、留學等因素,在國外期
間的開銷。
(3)對外國政府或人民的移轉性支付。
(4)支付給外人投資的紅利或利息。
(5)本國資本的外流。
(6)本國央行購入外匯。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需求曲線
當匯率下降時,表示本國貨幣升值、外國貨幣貶值,本國
人民可以用較便宜的價格購買外幣。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外匯供給
1.外匯供給的項目
(1)本國商品與勞務的出口,為外匯供給最主要的部分。
(2)外國人到本國旅遊、洽公、留學等支出。
(3)外國政府或人民對本國的移轉性支出。

(4)本國人民投資國外所獲得的紅利或利息。
(5)外國資金投資本國金融市場。
(6)外國對本國之直接投資。

(7)外國償還向本國之借貸。
(8)本國央行賣出之外匯。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供給曲線
當匯率上升時,表示本國貨幣貶值、外國貨幣升值,本國
人民可以用較高的價格賣出外幣。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市場匯率之決定
均衡的匯率水準是由外匯的供給和需求共同決定的。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市場變動
(1)均衡匯率上升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2)均衡匯率下降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匯率制度
1.純粹浮動匯率制度
是指一國央行並未對其貨幣設定任何的匯率水準,任由外
匯市場上的供給與需求決定匯率水準。
2.固定匯率制度
是指央行將本國貨幣與某一外國貨幣的兌換比率,固定在
某一特定的水準上。
3.管理浮動匯率制度
又稱為污濁的浮動匯率制度,是以外匯市場的供需來決定
匯率,若匯率波動過大,央行可透過外匯市場操作,達到
穩定匯率的目的。為台灣現行的匯率制度。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台幣升破30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2011年初,隨著國際美元強勁彈升,新台幣對美元匯價正
式突破三十大關,創下近13年來的最高點,這也是中央銀行總 17-3
裁彭淮南上任以來的新台幣最高價。匯價每日激烈的變動,除 17-4
了影響台灣的出口競爭力,央行最擔憂的恐怕是熱錢大量湧入, 17-5
造成嚴重通貨膨脹,甚至資產泡沫,衝擊到人民的基本生活。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5 國際經貿組織與自由貿易區
 國際經貿組織
1.世界貿易組織(WTO)

(1)成立時間:於1995成立,其前身為關稅暨貿易總協定
(GATT) 。
(2)成立目的:確保國際自由貿易,透過多邊諮商建立規
範,降低會員國關稅與非關稅貿易障礙,為會員國提
供穩定及可預測的貿易環境。
(3)台灣與WTO之關係:我國於2002年以「台灣、澎湖、
金門及馬祖個別關稅領域」之名義正式成為WTO地144
個會員國。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WTO的基本精神
WTO條文對於國際貿易規範所涵蓋的範圍相當廣泛,其中
最惠國待遇、國民待遇、關稅原則對於世界貿易的迅速發展,
最為顯著,分別探討如下:

1. 最惠國待遇是指要求所有會員國在貿易關係中,都要給
予對方最好的待遇,這種不歧視的精神不僅能促進貿易自由化
的發展,更能避免間接受到第三國的限制。
2. 國民待遇是指其他國家的商品一旦跨越國境後,必須是
同為本國商品,享受和地主國商品完全相同的待遇,不必受到
租稅、優惠、規定等方面的歧視,而能降低貿易進行的障礙。
3. 關稅原則不僅有利於國際談判的進行,也較能夠監督國
際貿易上的執行情形。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61年成立。
(2)成立目的:幫助各成員國政府實現可持續性的經濟和
就業成長,生活水準上升,同時保持金融穩定,從而
對世界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89年成立。
(2)成立目的:希望各會員體部長之間的對話與協商,協
調亞太地區各經濟體的經貿政策,以促進亞太地區貿易
投資自由化與區域合作,維持區域成長與發展。
(3)台灣與WTO之關係:台灣於1991年以「中華台北」名
義加入。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區域經濟整合
所謂區域經濟整合(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是指在地
理上或區域上的鄰近國家共同參與,逐漸去除貿易障礙以及生
產要素移動上的限制。隨著全球化與區域化的發展,區域經濟
整合已經成為各國經濟發展的趨勢。相對地,未能參加整合的
國家則有陷入『邊緣化』的困境。國際間進行區域整合的主要
目的在於:
1.降低國與國之間的貨物關稅,促使區內國家的貿易量增
加。
2.生產資源的相互流通,將可大幅降低廠商的生產成本,
並提高國際競爭力。
3.有利於產業擴大其生產規模,並邁向國際。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4.吸引外資在區內投資,使外資不僅獲得相對廉價的生產
要素,還可以擴大其本身的消費市場,此舉也將提昇區內國家
間的經貿發展及經濟效益。

17-2

目前國際間重要的區域經濟整合組織如歐洲經濟聯盟、北
美自由貿易區、東南亞國家協會等,都對國際經貿發揮了極大
的影響力,以下將一一介紹。

17-5

17-3
17-4

上一頁

下一頁

 自由貿易區
1.歐洲聯盟(EU)

(1)成立時間:於1992年成立,其前身為1967年成立的歐
洲共同體。
(2)成立目的:促進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實現社會
經濟可持續發展,確保基本價值觀、加強國際合作。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不統一的歐元
一般而言,各國使用的貨幣是由各國政府統一印製發行,
然而歐元是由歐盟中央銀行與各歐元區國家的中央銀行負責管
理,只有正面(顯示面值部分)是相同的,稱為「共同面」,
背面則是由發行國各自決定,但只要是歐元,都能夠在所有地
區使用。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61年成立。
(2)成立目的:消除會員國之間的各項貿易障礙,促進會
員國之間的商品、勞務、與生產要素的自由移動。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94年式成立。
(2)成立目的:促進會員國間的經濟發展及文化教育合作
,且相互支援,以維持東南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17-3
17-4
17-5


Slide 31

貨幣與金融
17-1
17-2
17-3
17-4
17-5

國際貿易的基礎與利益
國際貿易政策
國際投資概述
外匯市場與匯率的決定
國際經貿組織與自由貿易區

17
CHAPTER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國際貿易的基礎與利益
 國際貿易的意義
是指國與國之間為了互通有無,從事商品或勞務交易的經
濟活動。

 國際貿易的發生原因
1.各地經濟資源稟賦不同
2.國與國之間生產要素缺乏流動性
3.製造產品所需的生產技術不同
4.對某項產品的供給或需求發生改變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國際貿易理論與貿易利得
1.國際貿易理論
(1)絕對利益法則:是指投入相同的生產要素生產相同物品
時,一國能比他國生產更多的數量;或者是在相同的產
量下,一國能比他國使用更少的成本生產。
(2)比較利益法則:是指各國應生產「機會成本較小」的
產品,再藉由貿易互通有無,共享專業分工的利益。
(3)要素稟賦理論:又稱為H-O理論,貿易之所以發生,主
要是因為各國具有不同要素稟賦造成的,各國應該使用
相對便宜且豐富的生產要素,投入該要素並加以密集生
產商品,再透過買賣互通有無。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2.貿易利得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EFG的面積為貿易利得。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貿易條件

回首頁

17-1
17-2

是指一單位出口品在國際市場能換得的進口品數量,也等
於出口品的國際價格與進口品的國際價格比。

17-3
17-4
17-5

若TOT上升,表示以較少的出口量可以換得較多的進口
量,此時貿易條件改善;反之,若TOT下降,則表示貿
易條件惡化。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2 國際貿易政策
 自由貿易
1.自由貿易的概念
政府應採取自由放任政策,不干涉各國交換商品與勞務的
過程,透過各國專業分工與開放貿易,將有利於參與貿易
的國家。
2.自由貿易的優點

(1)提高貿易利得,增進人民福利。
(2)充分利用資源,最有效率生產。
(3)促進國際分工,增加世界產出。
(4)降低生產成本,刺激技術進步。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自由貿易的缺點

回首頁

17-1
17-2

(1)壓迫國內初成長的產業,不利新興產業發展。
(2)威脅本國廠商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降低本國廠商獲利。
(3)國外產品如進行廉價傾銷,會威脅國內產業生存,導致
失業率上升,工資水準下降。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保護貿易

回首頁

17-1
17-2

1.保護貿易的概念

17-3

政府為了維持一國經濟發展和穩定,在貿易政策上會採取
某些特定的措施。

17-4

2.保護貿易的理由
(1)保護幼稚產業。
(2)為求國家安全或經濟安全。
(3)保護本國市場,提高就業水準。
(4)防止傾銷。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反傾銷稅
台灣在2002年加入WTO後,因為不少大陸廉價商品進口台
灣,衝擊本土廠商生存空間,其中低價毛巾傾銷台灣,造成台
灣本土毛巾製造商生計受損,經過業者結合提出「進口救濟」
申請,在經濟部聯合本土廠商與大陸代表進行探討分析後,於
2006年首次對大陸的進口毛巾實施「反傾銷稅」,稅率最高可
達248.2%(原本稅率僅為10.5%),即原價的2.5倍。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保護貿易的方式
1.關稅
是指政府對進出口產品課徵的稅。
2.補貼
是指政府透過財政措施給予某一產業之優惠,使該產業減
低成本 。
3.配額
是指在一段期間內,政府對某一種產品所能進口的最大數
量限制。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3 國際投資概述
 國際投資的意義
是指一國國民或政府於不同國家或不同區域間的投資行為
,亦即資本在國際間的移動。

 國際投資的方式
1.直接投資(FDI)
是指直接握有他國企業的股權與經營管理權的國際投資型
態。
2.間接投資(FPI)
是指投資人將資金以購買有價證券或是貸款的方式,將資
本移往被投資國的一種行為。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熱錢
熱錢亦稱為流資或是游資,是指尋求在短期內獲得報酬的
流動資金。這類型的資金流動速度快,通常投資者(通常是以
投資機構為主)發現獲利機會,便會注入大筆資金。由於金額
往往過於龐大,會對當地市場的匯率、利率產生很大的影響,
因此不一定受到被投資國的歡迎。例如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
即是熱錢在亞洲各國流竄造成的衝擊。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4 外匯市場與匯率的決定
 外匯
是指可以作為國際間支付的交易工具或對外國通貨請求權


 匯率
不同國家使用貨幣的兌換比率稱為匯率。
1.直接匯率:又稱為收入匯率,是指一單位本國貨幣所能兌
換的外國貨幣數量。
2.間接匯率:又稱為支付匯率,是指一單位外國貨幣所能兌
換的本國貨幣數量。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名目匯率與實質匯率
名目匯率是指兩個國家貨幣間的兌換比率,並不考慮物價
因素,但名目匯率不易看出國家間的實質關係,因此若要了解
實際上台灣匯率在各國的影響,就必須以實質匯率來衡量。

17-1
17-2

17-3
17-4
17-5

實質匯率是指在計算匯率時,將兩個國家的物價列入考量,
表示一單位的外國商品可以兌換幾單位的本國商品。

上一頁

下一頁

 匯率變動
1.匯率上升
表示本國貨幣貶值、外國貨幣升值,將有利於出口、不
利進口。
2.匯率下降
表示本國貨幣升值、外國貨幣貶值,將有利於進口、不
利出口。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外匯存底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台灣的外匯存底高居世界第四(2010年為止,前三名依序
為中國、日本與俄羅斯),一直是政府與國人深感驕傲的事實, 17-3
雖然外匯存底是國家財富的一部分,但是這並不表示台灣的國 17-4
家財富就是世界第四。央行的外匯存底亦是從外匯市場購得, 17-5
但與一般民眾不同的是,民眾是用自己的所得財富購買,而政
府可以藉由印製新台幣購買外匯,因此外匯存底並不是可以完
整反應一國財富的指標。

上一頁

下一頁

 外匯需求
1.外匯需求的項目
(1)支付進口商品與勞務之款項。
(2)本國國民到國外旅遊、洽公、留學等因素,在國外期
間的開銷。
(3)對外國政府或人民的移轉性支付。
(4)支付給外人投資的紅利或利息。
(5)本國資本的外流。
(6)本國央行購入外匯。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需求曲線
當匯率下降時,表示本國貨幣升值、外國貨幣貶值,本國
人民可以用較便宜的價格購買外幣。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外匯供給
1.外匯供給的項目
(1)本國商品與勞務的出口,為外匯供給最主要的部分。
(2)外國人到本國旅遊、洽公、留學等支出。
(3)外國政府或人民對本國的移轉性支出。

(4)本國人民投資國外所獲得的紅利或利息。
(5)外國資金投資本國金融市場。
(6)外國對本國之直接投資。

(7)外國償還向本國之借貸。
(8)本國央行賣出之外匯。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供給曲線
當匯率上升時,表示本國貨幣貶值、外國貨幣升值,本國
人民可以用較高的價格賣出外幣。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市場匯率之決定
均衡的匯率水準是由外匯的供給和需求共同決定的。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市場變動
(1)均衡匯率上升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2)均衡匯率下降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匯率制度
1.純粹浮動匯率制度
是指一國央行並未對其貨幣設定任何的匯率水準,任由外
匯市場上的供給與需求決定匯率水準。
2.固定匯率制度
是指央行將本國貨幣與某一外國貨幣的兌換比率,固定在
某一特定的水準上。
3.管理浮動匯率制度
又稱為污濁的浮動匯率制度,是以外匯市場的供需來決定
匯率,若匯率波動過大,央行可透過外匯市場操作,達到
穩定匯率的目的。為台灣現行的匯率制度。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台幣升破30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2011年初,隨著國際美元強勁彈升,新台幣對美元匯價正
式突破三十大關,創下近13年來的最高點,這也是中央銀行總 17-3
裁彭淮南上任以來的新台幣最高價。匯價每日激烈的變動,除 17-4
了影響台灣的出口競爭力,央行最擔憂的恐怕是熱錢大量湧入, 17-5
造成嚴重通貨膨脹,甚至資產泡沫,衝擊到人民的基本生活。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5 國際經貿組織與自由貿易區
 國際經貿組織
1.世界貿易組織(WTO)

(1)成立時間:於1995成立,其前身為關稅暨貿易總協定
(GATT) 。
(2)成立目的:確保國際自由貿易,透過多邊諮商建立規
範,降低會員國關稅與非關稅貿易障礙,為會員國提
供穩定及可預測的貿易環境。
(3)台灣與WTO之關係:我國於2002年以「台灣、澎湖、
金門及馬祖個別關稅領域」之名義正式成為WTO地144
個會員國。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WTO的基本精神
WTO條文對於國際貿易規範所涵蓋的範圍相當廣泛,其中
最惠國待遇、國民待遇、關稅原則對於世界貿易的迅速發展,
最為顯著,分別探討如下:

1. 最惠國待遇是指要求所有會員國在貿易關係中,都要給
予對方最好的待遇,這種不歧視的精神不僅能促進貿易自由化
的發展,更能避免間接受到第三國的限制。
2. 國民待遇是指其他國家的商品一旦跨越國境後,必須是
同為本國商品,享受和地主國商品完全相同的待遇,不必受到
租稅、優惠、規定等方面的歧視,而能降低貿易進行的障礙。
3. 關稅原則不僅有利於國際談判的進行,也較能夠監督國
際貿易上的執行情形。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61年成立。
(2)成立目的:幫助各成員國政府實現可持續性的經濟和
就業成長,生活水準上升,同時保持金融穩定,從而
對世界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89年成立。
(2)成立目的:希望各會員體部長之間的對話與協商,協
調亞太地區各經濟體的經貿政策,以促進亞太地區貿易
投資自由化與區域合作,維持區域成長與發展。
(3)台灣與WTO之關係:台灣於1991年以「中華台北」名
義加入。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區域經濟整合
所謂區域經濟整合(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是指在地
理上或區域上的鄰近國家共同參與,逐漸去除貿易障礙以及生
產要素移動上的限制。隨著全球化與區域化的發展,區域經濟
整合已經成為各國經濟發展的趨勢。相對地,未能參加整合的
國家則有陷入『邊緣化』的困境。國際間進行區域整合的主要
目的在於:
1.降低國與國之間的貨物關稅,促使區內國家的貿易量增
加。
2.生產資源的相互流通,將可大幅降低廠商的生產成本,
並提高國際競爭力。
3.有利於產業擴大其生產規模,並邁向國際。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4.吸引外資在區內投資,使外資不僅獲得相對廉價的生產
要素,還可以擴大其本身的消費市場,此舉也將提昇區內國家
間的經貿發展及經濟效益。

17-2

目前國際間重要的區域經濟整合組織如歐洲經濟聯盟、北
美自由貿易區、東南亞國家協會等,都對國際經貿發揮了極大
的影響力,以下將一一介紹。

17-5

17-3
17-4

上一頁

下一頁

 自由貿易區
1.歐洲聯盟(EU)

(1)成立時間:於1992年成立,其前身為1967年成立的歐
洲共同體。
(2)成立目的:促進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實現社會
經濟可持續發展,確保基本價值觀、加強國際合作。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不統一的歐元
一般而言,各國使用的貨幣是由各國政府統一印製發行,
然而歐元是由歐盟中央銀行與各歐元區國家的中央銀行負責管
理,只有正面(顯示面值部分)是相同的,稱為「共同面」,
背面則是由發行國各自決定,但只要是歐元,都能夠在所有地
區使用。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61年成立。
(2)成立目的:消除會員國之間的各項貿易障礙,促進會
員國之間的商品、勞務、與生產要素的自由移動。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94年式成立。
(2)成立目的:促進會員國間的經濟發展及文化教育合作
,且相互支援,以維持東南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17-3
17-4
17-5


Slide 32

貨幣與金融
17-1
17-2
17-3
17-4
17-5

國際貿易的基礎與利益
國際貿易政策
國際投資概述
外匯市場與匯率的決定
國際經貿組織與自由貿易區

17
CHAPTER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國際貿易的基礎與利益
 國際貿易的意義
是指國與國之間為了互通有無,從事商品或勞務交易的經
濟活動。

 國際貿易的發生原因
1.各地經濟資源稟賦不同
2.國與國之間生產要素缺乏流動性
3.製造產品所需的生產技術不同
4.對某項產品的供給或需求發生改變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國際貿易理論與貿易利得
1.國際貿易理論
(1)絕對利益法則:是指投入相同的生產要素生產相同物品
時,一國能比他國生產更多的數量;或者是在相同的產
量下,一國能比他國使用更少的成本生產。
(2)比較利益法則:是指各國應生產「機會成本較小」的
產品,再藉由貿易互通有無,共享專業分工的利益。
(3)要素稟賦理論:又稱為H-O理論,貿易之所以發生,主
要是因為各國具有不同要素稟賦造成的,各國應該使用
相對便宜且豐富的生產要素,投入該要素並加以密集生
產商品,再透過買賣互通有無。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2.貿易利得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EFG的面積為貿易利得。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貿易條件

回首頁

17-1
17-2

是指一單位出口品在國際市場能換得的進口品數量,也等
於出口品的國際價格與進口品的國際價格比。

17-3
17-4
17-5

若TOT上升,表示以較少的出口量可以換得較多的進口
量,此時貿易條件改善;反之,若TOT下降,則表示貿
易條件惡化。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2 國際貿易政策
 自由貿易
1.自由貿易的概念
政府應採取自由放任政策,不干涉各國交換商品與勞務的
過程,透過各國專業分工與開放貿易,將有利於參與貿易
的國家。
2.自由貿易的優點

(1)提高貿易利得,增進人民福利。
(2)充分利用資源,最有效率生產。
(3)促進國際分工,增加世界產出。
(4)降低生產成本,刺激技術進步。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自由貿易的缺點

回首頁

17-1
17-2

(1)壓迫國內初成長的產業,不利新興產業發展。
(2)威脅本國廠商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降低本國廠商獲利。
(3)國外產品如進行廉價傾銷,會威脅國內產業生存,導致
失業率上升,工資水準下降。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保護貿易

回首頁

17-1
17-2

1.保護貿易的概念

17-3

政府為了維持一國經濟發展和穩定,在貿易政策上會採取
某些特定的措施。

17-4

2.保護貿易的理由
(1)保護幼稚產業。
(2)為求國家安全或經濟安全。
(3)保護本國市場,提高就業水準。
(4)防止傾銷。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反傾銷稅
台灣在2002年加入WTO後,因為不少大陸廉價商品進口台
灣,衝擊本土廠商生存空間,其中低價毛巾傾銷台灣,造成台
灣本土毛巾製造商生計受損,經過業者結合提出「進口救濟」
申請,在經濟部聯合本土廠商與大陸代表進行探討分析後,於
2006年首次對大陸的進口毛巾實施「反傾銷稅」,稅率最高可
達248.2%(原本稅率僅為10.5%),即原價的2.5倍。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保護貿易的方式
1.關稅
是指政府對進出口產品課徵的稅。
2.補貼
是指政府透過財政措施給予某一產業之優惠,使該產業減
低成本 。
3.配額
是指在一段期間內,政府對某一種產品所能進口的最大數
量限制。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3 國際投資概述
 國際投資的意義
是指一國國民或政府於不同國家或不同區域間的投資行為
,亦即資本在國際間的移動。

 國際投資的方式
1.直接投資(FDI)
是指直接握有他國企業的股權與經營管理權的國際投資型
態。
2.間接投資(FPI)
是指投資人將資金以購買有價證券或是貸款的方式,將資
本移往被投資國的一種行為。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熱錢
熱錢亦稱為流資或是游資,是指尋求在短期內獲得報酬的
流動資金。這類型的資金流動速度快,通常投資者(通常是以
投資機構為主)發現獲利機會,便會注入大筆資金。由於金額
往往過於龐大,會對當地市場的匯率、利率產生很大的影響,
因此不一定受到被投資國的歡迎。例如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
即是熱錢在亞洲各國流竄造成的衝擊。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4 外匯市場與匯率的決定
 外匯
是指可以作為國際間支付的交易工具或對外國通貨請求權


 匯率
不同國家使用貨幣的兌換比率稱為匯率。
1.直接匯率:又稱為收入匯率,是指一單位本國貨幣所能兌
換的外國貨幣數量。
2.間接匯率:又稱為支付匯率,是指一單位外國貨幣所能兌
換的本國貨幣數量。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名目匯率與實質匯率
名目匯率是指兩個國家貨幣間的兌換比率,並不考慮物價
因素,但名目匯率不易看出國家間的實質關係,因此若要了解
實際上台灣匯率在各國的影響,就必須以實質匯率來衡量。

17-1
17-2

17-3
17-4
17-5

實質匯率是指在計算匯率時,將兩個國家的物價列入考量,
表示一單位的外國商品可以兌換幾單位的本國商品。

上一頁

下一頁

 匯率變動
1.匯率上升
表示本國貨幣貶值、外國貨幣升值,將有利於出口、不
利進口。
2.匯率下降
表示本國貨幣升值、外國貨幣貶值,將有利於進口、不
利出口。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外匯存底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台灣的外匯存底高居世界第四(2010年為止,前三名依序
為中國、日本與俄羅斯),一直是政府與國人深感驕傲的事實, 17-3
雖然外匯存底是國家財富的一部分,但是這並不表示台灣的國 17-4
家財富就是世界第四。央行的外匯存底亦是從外匯市場購得, 17-5
但與一般民眾不同的是,民眾是用自己的所得財富購買,而政
府可以藉由印製新台幣購買外匯,因此外匯存底並不是可以完
整反應一國財富的指標。

上一頁

下一頁

 外匯需求
1.外匯需求的項目
(1)支付進口商品與勞務之款項。
(2)本國國民到國外旅遊、洽公、留學等因素,在國外期
間的開銷。
(3)對外國政府或人民的移轉性支付。
(4)支付給外人投資的紅利或利息。
(5)本國資本的外流。
(6)本國央行購入外匯。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需求曲線
當匯率下降時,表示本國貨幣升值、外國貨幣貶值,本國
人民可以用較便宜的價格購買外幣。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外匯供給
1.外匯供給的項目
(1)本國商品與勞務的出口,為外匯供給最主要的部分。
(2)外國人到本國旅遊、洽公、留學等支出。
(3)外國政府或人民對本國的移轉性支出。

(4)本國人民投資國外所獲得的紅利或利息。
(5)外國資金投資本國金融市場。
(6)外國對本國之直接投資。

(7)外國償還向本國之借貸。
(8)本國央行賣出之外匯。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供給曲線
當匯率上升時,表示本國貨幣貶值、外國貨幣升值,本國
人民可以用較高的價格賣出外幣。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市場匯率之決定
均衡的匯率水準是由外匯的供給和需求共同決定的。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市場變動
(1)均衡匯率上升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2)均衡匯率下降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匯率制度
1.純粹浮動匯率制度
是指一國央行並未對其貨幣設定任何的匯率水準,任由外
匯市場上的供給與需求決定匯率水準。
2.固定匯率制度
是指央行將本國貨幣與某一外國貨幣的兌換比率,固定在
某一特定的水準上。
3.管理浮動匯率制度
又稱為污濁的浮動匯率制度,是以外匯市場的供需來決定
匯率,若匯率波動過大,央行可透過外匯市場操作,達到
穩定匯率的目的。為台灣現行的匯率制度。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台幣升破30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2011年初,隨著國際美元強勁彈升,新台幣對美元匯價正
式突破三十大關,創下近13年來的最高點,這也是中央銀行總 17-3
裁彭淮南上任以來的新台幣最高價。匯價每日激烈的變動,除 17-4
了影響台灣的出口競爭力,央行最擔憂的恐怕是熱錢大量湧入, 17-5
造成嚴重通貨膨脹,甚至資產泡沫,衝擊到人民的基本生活。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5 國際經貿組織與自由貿易區
 國際經貿組織
1.世界貿易組織(WTO)

(1)成立時間:於1995成立,其前身為關稅暨貿易總協定
(GATT) 。
(2)成立目的:確保國際自由貿易,透過多邊諮商建立規
範,降低會員國關稅與非關稅貿易障礙,為會員國提
供穩定及可預測的貿易環境。
(3)台灣與WTO之關係:我國於2002年以「台灣、澎湖、
金門及馬祖個別關稅領域」之名義正式成為WTO地144
個會員國。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WTO的基本精神
WTO條文對於國際貿易規範所涵蓋的範圍相當廣泛,其中
最惠國待遇、國民待遇、關稅原則對於世界貿易的迅速發展,
最為顯著,分別探討如下:

1. 最惠國待遇是指要求所有會員國在貿易關係中,都要給
予對方最好的待遇,這種不歧視的精神不僅能促進貿易自由化
的發展,更能避免間接受到第三國的限制。
2. 國民待遇是指其他國家的商品一旦跨越國境後,必須是
同為本國商品,享受和地主國商品完全相同的待遇,不必受到
租稅、優惠、規定等方面的歧視,而能降低貿易進行的障礙。
3. 關稅原則不僅有利於國際談判的進行,也較能夠監督國
際貿易上的執行情形。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61年成立。
(2)成立目的:幫助各成員國政府實現可持續性的經濟和
就業成長,生活水準上升,同時保持金融穩定,從而
對世界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89年成立。
(2)成立目的:希望各會員體部長之間的對話與協商,協
調亞太地區各經濟體的經貿政策,以促進亞太地區貿易
投資自由化與區域合作,維持區域成長與發展。
(3)台灣與WTO之關係:台灣於1991年以「中華台北」名
義加入。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區域經濟整合
所謂區域經濟整合(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是指在地
理上或區域上的鄰近國家共同參與,逐漸去除貿易障礙以及生
產要素移動上的限制。隨著全球化與區域化的發展,區域經濟
整合已經成為各國經濟發展的趨勢。相對地,未能參加整合的
國家則有陷入『邊緣化』的困境。國際間進行區域整合的主要
目的在於:
1.降低國與國之間的貨物關稅,促使區內國家的貿易量增
加。
2.生產資源的相互流通,將可大幅降低廠商的生產成本,
並提高國際競爭力。
3.有利於產業擴大其生產規模,並邁向國際。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4.吸引外資在區內投資,使外資不僅獲得相對廉價的生產
要素,還可以擴大其本身的消費市場,此舉也將提昇區內國家
間的經貿發展及經濟效益。

17-2

目前國際間重要的區域經濟整合組織如歐洲經濟聯盟、北
美自由貿易區、東南亞國家協會等,都對國際經貿發揮了極大
的影響力,以下將一一介紹。

17-5

17-3
17-4

上一頁

下一頁

 自由貿易區
1.歐洲聯盟(EU)

(1)成立時間:於1992年成立,其前身為1967年成立的歐
洲共同體。
(2)成立目的:促進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實現社會
經濟可持續發展,確保基本價值觀、加強國際合作。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不統一的歐元
一般而言,各國使用的貨幣是由各國政府統一印製發行,
然而歐元是由歐盟中央銀行與各歐元區國家的中央銀行負責管
理,只有正面(顯示面值部分)是相同的,稱為「共同面」,
背面則是由發行國各自決定,但只要是歐元,都能夠在所有地
區使用。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61年成立。
(2)成立目的:消除會員國之間的各項貿易障礙,促進會
員國之間的商品、勞務、與生產要素的自由移動。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94年式成立。
(2)成立目的:促進會員國間的經濟發展及文化教育合作
,且相互支援,以維持東南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17-3
17-4
17-5


Slide 33

貨幣與金融
17-1
17-2
17-3
17-4
17-5

國際貿易的基礎與利益
國際貿易政策
國際投資概述
外匯市場與匯率的決定
國際經貿組織與自由貿易區

17
CHAPTER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國際貿易的基礎與利益
 國際貿易的意義
是指國與國之間為了互通有無,從事商品或勞務交易的經
濟活動。

 國際貿易的發生原因
1.各地經濟資源稟賦不同
2.國與國之間生產要素缺乏流動性
3.製造產品所需的生產技術不同
4.對某項產品的供給或需求發生改變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國際貿易理論與貿易利得
1.國際貿易理論
(1)絕對利益法則:是指投入相同的生產要素生產相同物品
時,一國能比他國生產更多的數量;或者是在相同的產
量下,一國能比他國使用更少的成本生產。
(2)比較利益法則:是指各國應生產「機會成本較小」的
產品,再藉由貿易互通有無,共享專業分工的利益。
(3)要素稟賦理論:又稱為H-O理論,貿易之所以發生,主
要是因為各國具有不同要素稟賦造成的,各國應該使用
相對便宜且豐富的生產要素,投入該要素並加以密集生
產商品,再透過買賣互通有無。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2.貿易利得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EFG的面積為貿易利得。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貿易條件

回首頁

17-1
17-2

是指一單位出口品在國際市場能換得的進口品數量,也等
於出口品的國際價格與進口品的國際價格比。

17-3
17-4
17-5

若TOT上升,表示以較少的出口量可以換得較多的進口
量,此時貿易條件改善;反之,若TOT下降,則表示貿
易條件惡化。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2 國際貿易政策
 自由貿易
1.自由貿易的概念
政府應採取自由放任政策,不干涉各國交換商品與勞務的
過程,透過各國專業分工與開放貿易,將有利於參與貿易
的國家。
2.自由貿易的優點

(1)提高貿易利得,增進人民福利。
(2)充分利用資源,最有效率生產。
(3)促進國際分工,增加世界產出。
(4)降低生產成本,刺激技術進步。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自由貿易的缺點

回首頁

17-1
17-2

(1)壓迫國內初成長的產業,不利新興產業發展。
(2)威脅本國廠商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降低本國廠商獲利。
(3)國外產品如進行廉價傾銷,會威脅國內產業生存,導致
失業率上升,工資水準下降。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保護貿易

回首頁

17-1
17-2

1.保護貿易的概念

17-3

政府為了維持一國經濟發展和穩定,在貿易政策上會採取
某些特定的措施。

17-4

2.保護貿易的理由
(1)保護幼稚產業。
(2)為求國家安全或經濟安全。
(3)保護本國市場,提高就業水準。
(4)防止傾銷。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反傾銷稅
台灣在2002年加入WTO後,因為不少大陸廉價商品進口台
灣,衝擊本土廠商生存空間,其中低價毛巾傾銷台灣,造成台
灣本土毛巾製造商生計受損,經過業者結合提出「進口救濟」
申請,在經濟部聯合本土廠商與大陸代表進行探討分析後,於
2006年首次對大陸的進口毛巾實施「反傾銷稅」,稅率最高可
達248.2%(原本稅率僅為10.5%),即原價的2.5倍。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保護貿易的方式
1.關稅
是指政府對進出口產品課徵的稅。
2.補貼
是指政府透過財政措施給予某一產業之優惠,使該產業減
低成本 。
3.配額
是指在一段期間內,政府對某一種產品所能進口的最大數
量限制。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3 國際投資概述
 國際投資的意義
是指一國國民或政府於不同國家或不同區域間的投資行為
,亦即資本在國際間的移動。

 國際投資的方式
1.直接投資(FDI)
是指直接握有他國企業的股權與經營管理權的國際投資型
態。
2.間接投資(FPI)
是指投資人將資金以購買有價證券或是貸款的方式,將資
本移往被投資國的一種行為。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熱錢
熱錢亦稱為流資或是游資,是指尋求在短期內獲得報酬的
流動資金。這類型的資金流動速度快,通常投資者(通常是以
投資機構為主)發現獲利機會,便會注入大筆資金。由於金額
往往過於龐大,會對當地市場的匯率、利率產生很大的影響,
因此不一定受到被投資國的歡迎。例如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
即是熱錢在亞洲各國流竄造成的衝擊。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4 外匯市場與匯率的決定
 外匯
是指可以作為國際間支付的交易工具或對外國通貨請求權


 匯率
不同國家使用貨幣的兌換比率稱為匯率。
1.直接匯率:又稱為收入匯率,是指一單位本國貨幣所能兌
換的外國貨幣數量。
2.間接匯率:又稱為支付匯率,是指一單位外國貨幣所能兌
換的本國貨幣數量。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名目匯率與實質匯率
名目匯率是指兩個國家貨幣間的兌換比率,並不考慮物價
因素,但名目匯率不易看出國家間的實質關係,因此若要了解
實際上台灣匯率在各國的影響,就必須以實質匯率來衡量。

17-1
17-2

17-3
17-4
17-5

實質匯率是指在計算匯率時,將兩個國家的物價列入考量,
表示一單位的外國商品可以兌換幾單位的本國商品。

上一頁

下一頁

 匯率變動
1.匯率上升
表示本國貨幣貶值、外國貨幣升值,將有利於出口、不
利進口。
2.匯率下降
表示本國貨幣升值、外國貨幣貶值,將有利於進口、不
利出口。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外匯存底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台灣的外匯存底高居世界第四(2010年為止,前三名依序
為中國、日本與俄羅斯),一直是政府與國人深感驕傲的事實, 17-3
雖然外匯存底是國家財富的一部分,但是這並不表示台灣的國 17-4
家財富就是世界第四。央行的外匯存底亦是從外匯市場購得, 17-5
但與一般民眾不同的是,民眾是用自己的所得財富購買,而政
府可以藉由印製新台幣購買外匯,因此外匯存底並不是可以完
整反應一國財富的指標。

上一頁

下一頁

 外匯需求
1.外匯需求的項目
(1)支付進口商品與勞務之款項。
(2)本國國民到國外旅遊、洽公、留學等因素,在國外期
間的開銷。
(3)對外國政府或人民的移轉性支付。
(4)支付給外人投資的紅利或利息。
(5)本國資本的外流。
(6)本國央行購入外匯。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需求曲線
當匯率下降時,表示本國貨幣升值、外國貨幣貶值,本國
人民可以用較便宜的價格購買外幣。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外匯供給
1.外匯供給的項目
(1)本國商品與勞務的出口,為外匯供給最主要的部分。
(2)外國人到本國旅遊、洽公、留學等支出。
(3)外國政府或人民對本國的移轉性支出。

(4)本國人民投資國外所獲得的紅利或利息。
(5)外國資金投資本國金融市場。
(6)外國對本國之直接投資。

(7)外國償還向本國之借貸。
(8)本國央行賣出之外匯。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供給曲線
當匯率上升時,表示本國貨幣貶值、外國貨幣升值,本國
人民可以用較高的價格賣出外幣。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市場匯率之決定
均衡的匯率水準是由外匯的供給和需求共同決定的。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市場變動
(1)均衡匯率上升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2)均衡匯率下降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匯率制度
1.純粹浮動匯率制度
是指一國央行並未對其貨幣設定任何的匯率水準,任由外
匯市場上的供給與需求決定匯率水準。
2.固定匯率制度
是指央行將本國貨幣與某一外國貨幣的兌換比率,固定在
某一特定的水準上。
3.管理浮動匯率制度
又稱為污濁的浮動匯率制度,是以外匯市場的供需來決定
匯率,若匯率波動過大,央行可透過外匯市場操作,達到
穩定匯率的目的。為台灣現行的匯率制度。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台幣升破30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2011年初,隨著國際美元強勁彈升,新台幣對美元匯價正
式突破三十大關,創下近13年來的最高點,這也是中央銀行總 17-3
裁彭淮南上任以來的新台幣最高價。匯價每日激烈的變動,除 17-4
了影響台灣的出口競爭力,央行最擔憂的恐怕是熱錢大量湧入, 17-5
造成嚴重通貨膨脹,甚至資產泡沫,衝擊到人民的基本生活。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5 國際經貿組織與自由貿易區
 國際經貿組織
1.世界貿易組織(WTO)

(1)成立時間:於1995成立,其前身為關稅暨貿易總協定
(GATT) 。
(2)成立目的:確保國際自由貿易,透過多邊諮商建立規
範,降低會員國關稅與非關稅貿易障礙,為會員國提
供穩定及可預測的貿易環境。
(3)台灣與WTO之關係:我國於2002年以「台灣、澎湖、
金門及馬祖個別關稅領域」之名義正式成為WTO地144
個會員國。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WTO的基本精神
WTO條文對於國際貿易規範所涵蓋的範圍相當廣泛,其中
最惠國待遇、國民待遇、關稅原則對於世界貿易的迅速發展,
最為顯著,分別探討如下:

1. 最惠國待遇是指要求所有會員國在貿易關係中,都要給
予對方最好的待遇,這種不歧視的精神不僅能促進貿易自由化
的發展,更能避免間接受到第三國的限制。
2. 國民待遇是指其他國家的商品一旦跨越國境後,必須是
同為本國商品,享受和地主國商品完全相同的待遇,不必受到
租稅、優惠、規定等方面的歧視,而能降低貿易進行的障礙。
3. 關稅原則不僅有利於國際談判的進行,也較能夠監督國
際貿易上的執行情形。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61年成立。
(2)成立目的:幫助各成員國政府實現可持續性的經濟和
就業成長,生活水準上升,同時保持金融穩定,從而
對世界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89年成立。
(2)成立目的:希望各會員體部長之間的對話與協商,協
調亞太地區各經濟體的經貿政策,以促進亞太地區貿易
投資自由化與區域合作,維持區域成長與發展。
(3)台灣與WTO之關係:台灣於1991年以「中華台北」名
義加入。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區域經濟整合
所謂區域經濟整合(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是指在地
理上或區域上的鄰近國家共同參與,逐漸去除貿易障礙以及生
產要素移動上的限制。隨著全球化與區域化的發展,區域經濟
整合已經成為各國經濟發展的趨勢。相對地,未能參加整合的
國家則有陷入『邊緣化』的困境。國際間進行區域整合的主要
目的在於:
1.降低國與國之間的貨物關稅,促使區內國家的貿易量增
加。
2.生產資源的相互流通,將可大幅降低廠商的生產成本,
並提高國際競爭力。
3.有利於產業擴大其生產規模,並邁向國際。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4.吸引外資在區內投資,使外資不僅獲得相對廉價的生產
要素,還可以擴大其本身的消費市場,此舉也將提昇區內國家
間的經貿發展及經濟效益。

17-2

目前國際間重要的區域經濟整合組織如歐洲經濟聯盟、北
美自由貿易區、東南亞國家協會等,都對國際經貿發揮了極大
的影響力,以下將一一介紹。

17-5

17-3
17-4

上一頁

下一頁

 自由貿易區
1.歐洲聯盟(EU)

(1)成立時間:於1992年成立,其前身為1967年成立的歐
洲共同體。
(2)成立目的:促進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實現社會
經濟可持續發展,確保基本價值觀、加強國際合作。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不統一的歐元
一般而言,各國使用的貨幣是由各國政府統一印製發行,
然而歐元是由歐盟中央銀行與各歐元區國家的中央銀行負責管
理,只有正面(顯示面值部分)是相同的,稱為「共同面」,
背面則是由發行國各自決定,但只要是歐元,都能夠在所有地
區使用。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61年成立。
(2)成立目的:消除會員國之間的各項貿易障礙,促進會
員國之間的商品、勞務、與生產要素的自由移動。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94年式成立。
(2)成立目的:促進會員國間的經濟發展及文化教育合作
,且相互支援,以維持東南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17-3
17-4
17-5


Slide 34

貨幣與金融
17-1
17-2
17-3
17-4
17-5

國際貿易的基礎與利益
國際貿易政策
國際投資概述
外匯市場與匯率的決定
國際經貿組織與自由貿易區

17
CHAPTER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國際貿易的基礎與利益
 國際貿易的意義
是指國與國之間為了互通有無,從事商品或勞務交易的經
濟活動。

 國際貿易的發生原因
1.各地經濟資源稟賦不同
2.國與國之間生產要素缺乏流動性
3.製造產品所需的生產技術不同
4.對某項產品的供給或需求發生改變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國際貿易理論與貿易利得
1.國際貿易理論
(1)絕對利益法則:是指投入相同的生產要素生產相同物品
時,一國能比他國生產更多的數量;或者是在相同的產
量下,一國能比他國使用更少的成本生產。
(2)比較利益法則:是指各國應生產「機會成本較小」的
產品,再藉由貿易互通有無,共享專業分工的利益。
(3)要素稟賦理論:又稱為H-O理論,貿易之所以發生,主
要是因為各國具有不同要素稟賦造成的,各國應該使用
相對便宜且豐富的生產要素,投入該要素並加以密集生
產商品,再透過買賣互通有無。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2.貿易利得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EFG的面積為貿易利得。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貿易條件

回首頁

17-1
17-2

是指一單位出口品在國際市場能換得的進口品數量,也等
於出口品的國際價格與進口品的國際價格比。

17-3
17-4
17-5

若TOT上升,表示以較少的出口量可以換得較多的進口
量,此時貿易條件改善;反之,若TOT下降,則表示貿
易條件惡化。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2 國際貿易政策
 自由貿易
1.自由貿易的概念
政府應採取自由放任政策,不干涉各國交換商品與勞務的
過程,透過各國專業分工與開放貿易,將有利於參與貿易
的國家。
2.自由貿易的優點

(1)提高貿易利得,增進人民福利。
(2)充分利用資源,最有效率生產。
(3)促進國際分工,增加世界產出。
(4)降低生產成本,刺激技術進步。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自由貿易的缺點

回首頁

17-1
17-2

(1)壓迫國內初成長的產業,不利新興產業發展。
(2)威脅本國廠商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降低本國廠商獲利。
(3)國外產品如進行廉價傾銷,會威脅國內產業生存,導致
失業率上升,工資水準下降。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保護貿易

回首頁

17-1
17-2

1.保護貿易的概念

17-3

政府為了維持一國經濟發展和穩定,在貿易政策上會採取
某些特定的措施。

17-4

2.保護貿易的理由
(1)保護幼稚產業。
(2)為求國家安全或經濟安全。
(3)保護本國市場,提高就業水準。
(4)防止傾銷。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反傾銷稅
台灣在2002年加入WTO後,因為不少大陸廉價商品進口台
灣,衝擊本土廠商生存空間,其中低價毛巾傾銷台灣,造成台
灣本土毛巾製造商生計受損,經過業者結合提出「進口救濟」
申請,在經濟部聯合本土廠商與大陸代表進行探討分析後,於
2006年首次對大陸的進口毛巾實施「反傾銷稅」,稅率最高可
達248.2%(原本稅率僅為10.5%),即原價的2.5倍。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保護貿易的方式
1.關稅
是指政府對進出口產品課徵的稅。
2.補貼
是指政府透過財政措施給予某一產業之優惠,使該產業減
低成本 。
3.配額
是指在一段期間內,政府對某一種產品所能進口的最大數
量限制。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3 國際投資概述
 國際投資的意義
是指一國國民或政府於不同國家或不同區域間的投資行為
,亦即資本在國際間的移動。

 國際投資的方式
1.直接投資(FDI)
是指直接握有他國企業的股權與經營管理權的國際投資型
態。
2.間接投資(FPI)
是指投資人將資金以購買有價證券或是貸款的方式,將資
本移往被投資國的一種行為。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熱錢
熱錢亦稱為流資或是游資,是指尋求在短期內獲得報酬的
流動資金。這類型的資金流動速度快,通常投資者(通常是以
投資機構為主)發現獲利機會,便會注入大筆資金。由於金額
往往過於龐大,會對當地市場的匯率、利率產生很大的影響,
因此不一定受到被投資國的歡迎。例如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
即是熱錢在亞洲各國流竄造成的衝擊。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4 外匯市場與匯率的決定
 外匯
是指可以作為國際間支付的交易工具或對外國通貨請求權


 匯率
不同國家使用貨幣的兌換比率稱為匯率。
1.直接匯率:又稱為收入匯率,是指一單位本國貨幣所能兌
換的外國貨幣數量。
2.間接匯率:又稱為支付匯率,是指一單位外國貨幣所能兌
換的本國貨幣數量。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名目匯率與實質匯率
名目匯率是指兩個國家貨幣間的兌換比率,並不考慮物價
因素,但名目匯率不易看出國家間的實質關係,因此若要了解
實際上台灣匯率在各國的影響,就必須以實質匯率來衡量。

17-1
17-2

17-3
17-4
17-5

實質匯率是指在計算匯率時,將兩個國家的物價列入考量,
表示一單位的外國商品可以兌換幾單位的本國商品。

上一頁

下一頁

 匯率變動
1.匯率上升
表示本國貨幣貶值、外國貨幣升值,將有利於出口、不
利進口。
2.匯率下降
表示本國貨幣升值、外國貨幣貶值,將有利於進口、不
利出口。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外匯存底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台灣的外匯存底高居世界第四(2010年為止,前三名依序
為中國、日本與俄羅斯),一直是政府與國人深感驕傲的事實, 17-3
雖然外匯存底是國家財富的一部分,但是這並不表示台灣的國 17-4
家財富就是世界第四。央行的外匯存底亦是從外匯市場購得, 17-5
但與一般民眾不同的是,民眾是用自己的所得財富購買,而政
府可以藉由印製新台幣購買外匯,因此外匯存底並不是可以完
整反應一國財富的指標。

上一頁

下一頁

 外匯需求
1.外匯需求的項目
(1)支付進口商品與勞務之款項。
(2)本國國民到國外旅遊、洽公、留學等因素,在國外期
間的開銷。
(3)對外國政府或人民的移轉性支付。
(4)支付給外人投資的紅利或利息。
(5)本國資本的外流。
(6)本國央行購入外匯。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需求曲線
當匯率下降時,表示本國貨幣升值、外國貨幣貶值,本國
人民可以用較便宜的價格購買外幣。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外匯供給
1.外匯供給的項目
(1)本國商品與勞務的出口,為外匯供給最主要的部分。
(2)外國人到本國旅遊、洽公、留學等支出。
(3)外國政府或人民對本國的移轉性支出。

(4)本國人民投資國外所獲得的紅利或利息。
(5)外國資金投資本國金融市場。
(6)外國對本國之直接投資。

(7)外國償還向本國之借貸。
(8)本國央行賣出之外匯。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供給曲線
當匯率上升時,表示本國貨幣貶值、外國貨幣升值,本國
人民可以用較高的價格賣出外幣。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市場匯率之決定
均衡的匯率水準是由外匯的供給和需求共同決定的。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市場變動
(1)均衡匯率上升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2)均衡匯率下降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匯率制度
1.純粹浮動匯率制度
是指一國央行並未對其貨幣設定任何的匯率水準,任由外
匯市場上的供給與需求決定匯率水準。
2.固定匯率制度
是指央行將本國貨幣與某一外國貨幣的兌換比率,固定在
某一特定的水準上。
3.管理浮動匯率制度
又稱為污濁的浮動匯率制度,是以外匯市場的供需來決定
匯率,若匯率波動過大,央行可透過外匯市場操作,達到
穩定匯率的目的。為台灣現行的匯率制度。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台幣升破30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2011年初,隨著國際美元強勁彈升,新台幣對美元匯價正
式突破三十大關,創下近13年來的最高點,這也是中央銀行總 17-3
裁彭淮南上任以來的新台幣最高價。匯價每日激烈的變動,除 17-4
了影響台灣的出口競爭力,央行最擔憂的恐怕是熱錢大量湧入, 17-5
造成嚴重通貨膨脹,甚至資產泡沫,衝擊到人民的基本生活。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5 國際經貿組織與自由貿易區
 國際經貿組織
1.世界貿易組織(WTO)

(1)成立時間:於1995成立,其前身為關稅暨貿易總協定
(GATT) 。
(2)成立目的:確保國際自由貿易,透過多邊諮商建立規
範,降低會員國關稅與非關稅貿易障礙,為會員國提
供穩定及可預測的貿易環境。
(3)台灣與WTO之關係:我國於2002年以「台灣、澎湖、
金門及馬祖個別關稅領域」之名義正式成為WTO地144
個會員國。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WTO的基本精神
WTO條文對於國際貿易規範所涵蓋的範圍相當廣泛,其中
最惠國待遇、國民待遇、關稅原則對於世界貿易的迅速發展,
最為顯著,分別探討如下:

1. 最惠國待遇是指要求所有會員國在貿易關係中,都要給
予對方最好的待遇,這種不歧視的精神不僅能促進貿易自由化
的發展,更能避免間接受到第三國的限制。
2. 國民待遇是指其他國家的商品一旦跨越國境後,必須是
同為本國商品,享受和地主國商品完全相同的待遇,不必受到
租稅、優惠、規定等方面的歧視,而能降低貿易進行的障礙。
3. 關稅原則不僅有利於國際談判的進行,也較能夠監督國
際貿易上的執行情形。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61年成立。
(2)成立目的:幫助各成員國政府實現可持續性的經濟和
就業成長,生活水準上升,同時保持金融穩定,從而
對世界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89年成立。
(2)成立目的:希望各會員體部長之間的對話與協商,協
調亞太地區各經濟體的經貿政策,以促進亞太地區貿易
投資自由化與區域合作,維持區域成長與發展。
(3)台灣與WTO之關係:台灣於1991年以「中華台北」名
義加入。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區域經濟整合
所謂區域經濟整合(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是指在地
理上或區域上的鄰近國家共同參與,逐漸去除貿易障礙以及生
產要素移動上的限制。隨著全球化與區域化的發展,區域經濟
整合已經成為各國經濟發展的趨勢。相對地,未能參加整合的
國家則有陷入『邊緣化』的困境。國際間進行區域整合的主要
目的在於:
1.降低國與國之間的貨物關稅,促使區內國家的貿易量增
加。
2.生產資源的相互流通,將可大幅降低廠商的生產成本,
並提高國際競爭力。
3.有利於產業擴大其生產規模,並邁向國際。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4.吸引外資在區內投資,使外資不僅獲得相對廉價的生產
要素,還可以擴大其本身的消費市場,此舉也將提昇區內國家
間的經貿發展及經濟效益。

17-2

目前國際間重要的區域經濟整合組織如歐洲經濟聯盟、北
美自由貿易區、東南亞國家協會等,都對國際經貿發揮了極大
的影響力,以下將一一介紹。

17-5

17-3
17-4

上一頁

下一頁

 自由貿易區
1.歐洲聯盟(EU)

(1)成立時間:於1992年成立,其前身為1967年成立的歐
洲共同體。
(2)成立目的:促進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實現社會
經濟可持續發展,確保基本價值觀、加強國際合作。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不統一的歐元
一般而言,各國使用的貨幣是由各國政府統一印製發行,
然而歐元是由歐盟中央銀行與各歐元區國家的中央銀行負責管
理,只有正面(顯示面值部分)是相同的,稱為「共同面」,
背面則是由發行國各自決定,但只要是歐元,都能夠在所有地
區使用。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61年成立。
(2)成立目的:消除會員國之間的各項貿易障礙,促進會
員國之間的商品、勞務、與生產要素的自由移動。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94年式成立。
(2)成立目的:促進會員國間的經濟發展及文化教育合作
,且相互支援,以維持東南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17-3
17-4
17-5


Slide 35

貨幣與金融
17-1
17-2
17-3
17-4
17-5

國際貿易的基礎與利益
國際貿易政策
國際投資概述
外匯市場與匯率的決定
國際經貿組織與自由貿易區

17
CHAPTER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國際貿易的基礎與利益
 國際貿易的意義
是指國與國之間為了互通有無,從事商品或勞務交易的經
濟活動。

 國際貿易的發生原因
1.各地經濟資源稟賦不同
2.國與國之間生產要素缺乏流動性
3.製造產品所需的生產技術不同
4.對某項產品的供給或需求發生改變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國際貿易理論與貿易利得
1.國際貿易理論
(1)絕對利益法則:是指投入相同的生產要素生產相同物品
時,一國能比他國生產更多的數量;或者是在相同的產
量下,一國能比他國使用更少的成本生產。
(2)比較利益法則:是指各國應生產「機會成本較小」的
產品,再藉由貿易互通有無,共享專業分工的利益。
(3)要素稟賦理論:又稱為H-O理論,貿易之所以發生,主
要是因為各國具有不同要素稟賦造成的,各國應該使用
相對便宜且豐富的生產要素,投入該要素並加以密集生
產商品,再透過買賣互通有無。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2.貿易利得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EFG的面積為貿易利得。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貿易條件

回首頁

17-1
17-2

是指一單位出口品在國際市場能換得的進口品數量,也等
於出口品的國際價格與進口品的國際價格比。

17-3
17-4
17-5

若TOT上升,表示以較少的出口量可以換得較多的進口
量,此時貿易條件改善;反之,若TOT下降,則表示貿
易條件惡化。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2 國際貿易政策
 自由貿易
1.自由貿易的概念
政府應採取自由放任政策,不干涉各國交換商品與勞務的
過程,透過各國專業分工與開放貿易,將有利於參與貿易
的國家。
2.自由貿易的優點

(1)提高貿易利得,增進人民福利。
(2)充分利用資源,最有效率生產。
(3)促進國際分工,增加世界產出。
(4)降低生產成本,刺激技術進步。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自由貿易的缺點

回首頁

17-1
17-2

(1)壓迫國內初成長的產業,不利新興產業發展。
(2)威脅本國廠商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降低本國廠商獲利。
(3)國外產品如進行廉價傾銷,會威脅國內產業生存,導致
失業率上升,工資水準下降。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保護貿易

回首頁

17-1
17-2

1.保護貿易的概念

17-3

政府為了維持一國經濟發展和穩定,在貿易政策上會採取
某些特定的措施。

17-4

2.保護貿易的理由
(1)保護幼稚產業。
(2)為求國家安全或經濟安全。
(3)保護本國市場,提高就業水準。
(4)防止傾銷。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反傾銷稅
台灣在2002年加入WTO後,因為不少大陸廉價商品進口台
灣,衝擊本土廠商生存空間,其中低價毛巾傾銷台灣,造成台
灣本土毛巾製造商生計受損,經過業者結合提出「進口救濟」
申請,在經濟部聯合本土廠商與大陸代表進行探討分析後,於
2006年首次對大陸的進口毛巾實施「反傾銷稅」,稅率最高可
達248.2%(原本稅率僅為10.5%),即原價的2.5倍。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保護貿易的方式
1.關稅
是指政府對進出口產品課徵的稅。
2.補貼
是指政府透過財政措施給予某一產業之優惠,使該產業減
低成本 。
3.配額
是指在一段期間內,政府對某一種產品所能進口的最大數
量限制。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3 國際投資概述
 國際投資的意義
是指一國國民或政府於不同國家或不同區域間的投資行為
,亦即資本在國際間的移動。

 國際投資的方式
1.直接投資(FDI)
是指直接握有他國企業的股權與經營管理權的國際投資型
態。
2.間接投資(FPI)
是指投資人將資金以購買有價證券或是貸款的方式,將資
本移往被投資國的一種行為。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熱錢
熱錢亦稱為流資或是游資,是指尋求在短期內獲得報酬的
流動資金。這類型的資金流動速度快,通常投資者(通常是以
投資機構為主)發現獲利機會,便會注入大筆資金。由於金額
往往過於龐大,會對當地市場的匯率、利率產生很大的影響,
因此不一定受到被投資國的歡迎。例如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
即是熱錢在亞洲各國流竄造成的衝擊。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4 外匯市場與匯率的決定
 外匯
是指可以作為國際間支付的交易工具或對外國通貨請求權


 匯率
不同國家使用貨幣的兌換比率稱為匯率。
1.直接匯率:又稱為收入匯率,是指一單位本國貨幣所能兌
換的外國貨幣數量。
2.間接匯率:又稱為支付匯率,是指一單位外國貨幣所能兌
換的本國貨幣數量。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名目匯率與實質匯率
名目匯率是指兩個國家貨幣間的兌換比率,並不考慮物價
因素,但名目匯率不易看出國家間的實質關係,因此若要了解
實際上台灣匯率在各國的影響,就必須以實質匯率來衡量。

17-1
17-2

17-3
17-4
17-5

實質匯率是指在計算匯率時,將兩個國家的物價列入考量,
表示一單位的外國商品可以兌換幾單位的本國商品。

上一頁

下一頁

 匯率變動
1.匯率上升
表示本國貨幣貶值、外國貨幣升值,將有利於出口、不
利進口。
2.匯率下降
表示本國貨幣升值、外國貨幣貶值,將有利於進口、不
利出口。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外匯存底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台灣的外匯存底高居世界第四(2010年為止,前三名依序
為中國、日本與俄羅斯),一直是政府與國人深感驕傲的事實, 17-3
雖然外匯存底是國家財富的一部分,但是這並不表示台灣的國 17-4
家財富就是世界第四。央行的外匯存底亦是從外匯市場購得, 17-5
但與一般民眾不同的是,民眾是用自己的所得財富購買,而政
府可以藉由印製新台幣購買外匯,因此外匯存底並不是可以完
整反應一國財富的指標。

上一頁

下一頁

 外匯需求
1.外匯需求的項目
(1)支付進口商品與勞務之款項。
(2)本國國民到國外旅遊、洽公、留學等因素,在國外期
間的開銷。
(3)對外國政府或人民的移轉性支付。
(4)支付給外人投資的紅利或利息。
(5)本國資本的外流。
(6)本國央行購入外匯。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需求曲線
當匯率下降時,表示本國貨幣升值、外國貨幣貶值,本國
人民可以用較便宜的價格購買外幣。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外匯供給
1.外匯供給的項目
(1)本國商品與勞務的出口,為外匯供給最主要的部分。
(2)外國人到本國旅遊、洽公、留學等支出。
(3)外國政府或人民對本國的移轉性支出。

(4)本國人民投資國外所獲得的紅利或利息。
(5)外國資金投資本國金融市場。
(6)外國對本國之直接投資。

(7)外國償還向本國之借貸。
(8)本國央行賣出之外匯。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供給曲線
當匯率上升時,表示本國貨幣貶值、外國貨幣升值,本國
人民可以用較高的價格賣出外幣。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市場匯率之決定
均衡的匯率水準是由外匯的供給和需求共同決定的。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2.外匯市場變動
(1)均衡匯率上升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2)均衡匯率下降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 匯率制度
1.純粹浮動匯率制度
是指一國央行並未對其貨幣設定任何的匯率水準,任由外
匯市場上的供給與需求決定匯率水準。
2.固定匯率制度
是指央行將本國貨幣與某一外國貨幣的兌換比率,固定在
某一特定的水準上。
3.管理浮動匯率制度
又稱為污濁的浮動匯率制度,是以外匯市場的供需來決定
匯率,若匯率波動過大,央行可透過外匯市場操作,達到
穩定匯率的目的。為台灣現行的匯率制度。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台幣升破30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17-2

2011年初,隨著國際美元強勁彈升,新台幣對美元匯價正
式突破三十大關,創下近13年來的最高點,這也是中央銀行總 17-3
裁彭淮南上任以來的新台幣最高價。匯價每日激烈的變動,除 17-4
了影響台灣的出口競爭力,央行最擔憂的恐怕是熱錢大量湧入, 17-5
造成嚴重通貨膨脹,甚至資產泡沫,衝擊到人民的基本生活。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5 國際經貿組織與自由貿易區
 國際經貿組織
1.世界貿易組織(WTO)

(1)成立時間:於1995成立,其前身為關稅暨貿易總協定
(GATT) 。
(2)成立目的:確保國際自由貿易,透過多邊諮商建立規
範,降低會員國關稅與非關稅貿易障礙,為會員國提
供穩定及可預測的貿易環境。
(3)台灣與WTO之關係:我國於2002年以「台灣、澎湖、
金門及馬祖個別關稅領域」之名義正式成為WTO地144
個會員國。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WTO的基本精神
WTO條文對於國際貿易規範所涵蓋的範圍相當廣泛,其中
最惠國待遇、國民待遇、關稅原則對於世界貿易的迅速發展,
最為顯著,分別探討如下:

1. 最惠國待遇是指要求所有會員國在貿易關係中,都要給
予對方最好的待遇,這種不歧視的精神不僅能促進貿易自由化
的發展,更能避免間接受到第三國的限制。
2. 國民待遇是指其他國家的商品一旦跨越國境後,必須是
同為本國商品,享受和地主國商品完全相同的待遇,不必受到
租稅、優惠、規定等方面的歧視,而能降低貿易進行的障礙。
3. 關稅原則不僅有利於國際談判的進行,也較能夠監督國
際貿易上的執行情形。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61年成立。
(2)成立目的:幫助各成員國政府實現可持續性的經濟和
就業成長,生活水準上升,同時保持金融穩定,從而
對世界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89年成立。
(2)成立目的:希望各會員體部長之間的對話與協商,協
調亞太地區各經濟體的經貿政策,以促進亞太地區貿易
投資自由化與區域合作,維持區域成長與發展。
(3)台灣與WTO之關係:台灣於1991年以「中華台北」名
義加入。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區域經濟整合
所謂區域經濟整合(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是指在地
理上或區域上的鄰近國家共同參與,逐漸去除貿易障礙以及生
產要素移動上的限制。隨著全球化與區域化的發展,區域經濟
整合已經成為各國經濟發展的趨勢。相對地,未能參加整合的
國家則有陷入『邊緣化』的困境。國際間進行區域整合的主要
目的在於:
1.降低國與國之間的貨物關稅,促使區內國家的貿易量增
加。
2.生產資源的相互流通,將可大幅降低廠商的生產成本,
並提高國際競爭力。
3.有利於產業擴大其生產規模,並邁向國際。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1

4.吸引外資在區內投資,使外資不僅獲得相對廉價的生產
要素,還可以擴大其本身的消費市場,此舉也將提昇區內國家
間的經貿發展及經濟效益。

17-2

目前國際間重要的區域經濟整合組織如歐洲經濟聯盟、北
美自由貿易區、東南亞國家協會等,都對國際經貿發揮了極大
的影響力,以下將一一介紹。

17-5

17-3
17-4

上一頁

下一頁

 自由貿易區
1.歐洲聯盟(EU)

(1)成立時間:於1992年成立,其前身為1967年成立的歐
洲共同體。
(2)成立目的:促進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實現社會
經濟可持續發展,確保基本價值觀、加強國際合作。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不統一的歐元
一般而言,各國使用的貨幣是由各國政府統一印製發行,
然而歐元是由歐盟中央銀行與各歐元區國家的中央銀行負責管
理,只有正面(顯示面值部分)是相同的,稱為「共同面」,
背面則是由發行國各自決定,但只要是歐元,都能夠在所有地
區使用。

回首頁

17-1
17-2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2.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61年成立。
(2)成立目的:消除會員國之間的各項貿易障礙,促進會
員國之間的商品、勞務、與生產要素的自由移動。

17-3
17-4
17-5

上一頁

下一頁

3.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

回首頁

17-1
17-2

(1)成立時間:於1994年式成立。
(2)成立目的:促進會員國間的經濟發展及文化教育合作
,且相互支援,以維持東南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17-3
17-4
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