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ps
第一章 流体流动
• 学习指导
• 一、基本要求:
• 了解流体流动的基本规律,要求熟练
掌握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连续性方程、
柏努利方程的内容及应用,并在此基础
上解决流体输送的管路计算问题。
• 二、掌握的内容
•
•
•
•
•
•
•
•
•
•
压强的定义、表示法及单位换算;
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连续性方程、柏努利方程的内容及
应用;
流动型态及其判断,雷诺准数的物理意义及计算;
流动阻力产生的原因,流体在管内流动时流动阻力(直管
阻力和局部阻力)的计算;
简单管路的设计计算及输送能力的核算;
管路中流体的压力、流速及流量的测量:液柱压差计、测
速管(毕托管)、孔板流量计、转子流量计的工作原理、
基本结构及计算;
因次分析法的原理、依据、结果及应用。
3、了解的内容
牛顿型流体与非牛顿型流体;
层流内层与边界层,边界层的分离。
第一节 流体的重要性质
• 1.1.1连续介质假定
气体
流体
液体
把流体视为由无数个流体微团(或流体
质点)所组成,这些流体微团紧密接触,
彼此没有间隙。这就是连续介质模型。
u
流体微团(或流体质点):
宏观上足够小,以致于可以将其看成一个几何上没有维度的点;
同时微观上足够大,它里面包含着许许多多的分子,其行为已
经表现出大量分子的统计学性质。
1.1.2 流体的密度
密度——单位体积流体的质量。
m
V
1 .单组分密度
kg/m3
f ( p, T )
液体 密度仅随温度变化(极高压力除外),其变
化关系可从手册中查得。
气体 当压力不太高、温度不太低时,可按理想
气体状态方程计算:
pM
RT
注意:手册中查得的气体密度均为一定压力与温度
下之值,若条件不同,则需进行换算。
2 . 混合物的密度
混合气体 各组分在混合前后质量不变,则有
m 11 12 nn
1 , 2 n ——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
或
Mm
m
pM m
RT
——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
M m M1 y1 M 2 y 2 M n yn
y1 , y 2 yn ——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摩尔(体积)分数。
混合液体 假设各组分在混合前后体积不变,则有
1 2
n
m 1 2
n
1
1 , 2 n ——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
比容——单位质量流体具有的体积,是密度的倒数。
V 1
v
m
m3/kg
比重(相对密度):某物质的密度与4℃下的水的密
度的比值,用 d 表示。
d
4 C水
,
4C水 1000kg / m
3
1.1.3流体的可压缩性与不可压缩流体
• 一、液体的可压缩性
——在一定温度下,外力每增加一个单位时,
流体体积的相对缩小量。
1 d 1 d
dp dp
二、不可压缩流体
密度为常数的流体。
三、流体的流动性——流体不能承受拉力
1.1.4流体的黏性
• 一、牛顿黏性定律
流体的内摩擦力:运动着的流体内部相邻两流体层间的作
用力。又称为粘滞力或粘性摩擦力。
——流体阻力产生的依据
对许多种流体,当流动是层状流(如流动较
慢)时,力F与△u、面积A成正比,与△y成
反比,如加一比例系数μ,则可表示为:
F
u x
A
y
F
u x
A
y
剪应力:单位面积上的内摩擦力,以τ表示。
u x
F
y
A
适用于u与y成直线关系
当取极限,即△y →0时,有:
du
dy
——牛顿粘性定律
式中:
速度梯度
:比例系数,它的值随流体的不同而不同,流
体的粘性愈大,其值愈大,称为粘性系数或动力粘度,简
称粘度。
二、流体的黏度
• 1)物理意义
du
dy
:促使流体流动产生单位速度梯度的剪应力。
粘度总是与速度梯度相联系,只有在运动时才
显现出来
2)粘度与温度、压强的关系
a) 液体的粘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压强变化时,
液体的粘度基本不变。
b)气体的粘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压强增加而
增加的很少。
3)粘度的单位
2
N .S
N / m
2
(
m
/
s
)
m
du / dy
在SI制中:
在物理单位制中,
Pa.S
m
2
dyn
/
cm
dyn.s
g
P(泊)
cm
s
2
cm
du / dy
cm.s
cm
SI单位制和物理单位制粘度单位的换算关系为:
1Pa s 1000CP 10P
4) 混合物的粘度
对常压气体混合物:
yi u i M i
m
1
yi M i 2
对于分子不缔合的液体混合物 :
lg m xi lg ui
5)运动粘度
v
单位:
SI制:m2/s;
物理单位制:cm2/s,用St表示。
1St 100cSt 104 m 2 / s
1
2
三、理想流体与黏性流体
• 黏性流体(实际流体):具有粘性的流体;
• 理想流体:完全没有黏性(μ=0)的流体。
(是假设存在的)
1.2流体静力学
•
• 本节重点:静力学基本方程式及其应用。
• 难点:U形压差计的测量。
1.2.1流体的受力
体积力
流体所受的力
表面力
如重力、离心力等,属
于非接触性的力。
法向力
切向力
体积力(质量力):
与流体的质量成正比;
如重力:Fg Vg
表面力(机械力):与力作用的面积成正比。
dFt
切向应力: 1
dA
dFn
切向应力: n
dA
1.2.2 静止流体的压力特性
压力:流体垂直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力,称为流体的
静压强,习惯上又称为压力。
1 . 压力的单位
SI制:N/m2或Pa;
或以流体柱高度表示 :
p gh
其它 常 用单 位 有: atm(标 准 大气 压 )、 工 程大 气 压
kgf/cm2、bar;流体柱高度(mmH2O,mmHg等)。
注意:用液柱高度表示压力时,必须指明流体的种类,
如600mmHg,10mH2O等。
换算关系为:
1atm 1.033kgf / cm 2 760mmHg
10.33mH 2O 1.0133bar 1.0133 105 Pa
1工程大气压 1kgf / cm 2 735.6mmHg
10mH 2O 0.9807bar 9.807 10 4 Pa
2 . 压力的表示方法
绝对压力:
以绝对真空为基准测得的压力。
表压或真空度:
表
以大气压为基准测得的压力。
压 = 绝对压力 - 大气压力
真空度 = 大气压力 - 绝对压力
表压= - 真空度
3)真空度: 真空表的读数
真空度=大气压强-绝对压强=-表压
绝对压强、真空度、表压强的关系为
A
表
压
强
大气压强线
真空度
绝
对
B
压
强
绝对压强
绝对零压线
当用表压或真空度来表示压强时,应分别注明。
如:4×103Pa(真空度)、200KPa(表压)。
1.2.3
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作 x 方向力的平衡,有:
p+(p/z)dzp
z
p
p+(
p+(p/x)dx
p
g x dxdydz pdydz
p+(p/y)dy
y
x
哈密顿算子 i
j
k
x
y
z
p
(p
dx)dydz 0
x
p
g x
0
x
p
0
同理,有: g y
y
p
g z
0
z
F BM p 0
------流体静力学微分方程式
(或称为欧拉方程)
• 欧拉方程推论:
•
由方程知p不是x,y(水平方向)的函数,仅
与垂直坐标z有关。因此,当流体不可压缩(ρ=
常数)时,欧拉方程积分可得:
p
gz 常数
(1-11)
通常液体视为ρ=0,在静止液体内部的不同
高度处任取两平面z1和z2,设两平面的压力分
p1
别为p1和p2。
对dZ段,由于流体静止,有:
F 0
pA ( p dp) A ρgAdZ 0
dp
gdZ 0
ρ
P1
p+dp
dZ
Z0
p G
Z1
对不可压缩流体,ρ=const
p
gZ 常数
流体静力学方程
ρ
P2
Z2
A
+
对平面1-1和2-2处,则有
p1
p2
gZ1
gZ 2
ρ
ρ
p2 p1 ρg (Z1 Z 2 )
假设z1取在液面上,并设对应压力为p0,则有
p=p0+ρgh
表明在重力作用下,静止液体内部压强的变化规律。
2、方程的讨论
• 1)液体内部压强P是随P0和h的改变而改
变的,即: P f P0 , h
2)当容器液面上方压强P0一定时,静止液体
内部的压强P仅与垂直距离h有关,即: P h
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各点的压强相等。
3)当液面上方的压强改变时,液体内部的压强也随之
改变,即:液面上所受的压强能以同样大小传递到
液体内部的任一点。
4)从流体静力学的推导可以看出,它们只能用于静止的
连通着的同一种流体的内部,对于间断的并非单一
流体的内部则不满足这一关系。
P P0
h
5)P P 0 gh 可以改写成
g
压强差的大小可利用一定高度的液体柱来表示,这就
是液体压强计的根据,在使用液柱高度来表示压强
或压强差时,需指明何种液体。
6)方程是以不可压缩流体推导出来的,对于可压缩性的
气体,只适用于压强变化不大的情况。
例:图中开口的容器内盛有油和水,油层高度h1=0.7m,
密度 800kg / m3 ,水层高度h2=0.6m,密度为
1
2 1000kg / m3
1)判断下列两关系是否成立
PA=PA’,PB=P’B。
2)计算玻璃管内水的高度h。
解:(1)判断题给两关系是否成立
∵A,A’在静止的连通着的同一种液体的同一水平面上
PA PA
'
因B,B’虽在同一水平面上,但不是连通着的同一种液
体,即截面B-B’不是等压面,故 PB PB '不成立。
(2)计算水在玻璃管内的高度h
PA PA
'
PA和PA’又分别可用流体静力学方程表示
设大气压为Pa
PA Pa 油 gh1 水 gh2
PA 水 gh Pa
'
PA PA
'
Pa 油 gh1 水 gh2 Pa 水 gh
800 0.7 1000 0.6 1000h
h 1.16m
1.2.4流体静力学方程的应用
一、压力与压力差的测量
1.U型管压差计
Pa Pb
根据流体静力学方程
Pa P1 B g m R
Pb P2 B g ( z m) A gR
P1 B g m R
P2 B g ( z m) A gR
P1 P2 A B gR Agz
当管子平放时:P1 P2
A B gR
——两点间压差计算公式
当被测的流体为气体时, A
B , B 可忽略,则
P1 P2 A gR
若U型管的一端与被测流体相连接,另一端与大气相通,
那么读数R就反映了被测流体的绝对压强与大气压之差,也
就是被测流体的表压。
当 P1-P2 值较小时,R值也较小,若希望读数R清晰,可
采取三种措施:两种指示液的密度差尽可能减小、采用倾斜
U型管压差计、 采用微差压差计。
2.倾斜U型管压差计
假设垂直方向上的
高度为Rm,读数为R1,
与水平倾斜角度α
R1 sin Rm
Rm
R1
sin
2) 微差压差计
U型管的两侧管的顶端增设两个小扩大室,其内径与U型管
的内径之比>10,装入两种密度接近且互不相溶的指示液A
和C,且指示液C与被测流体B亦不互溶,ρA>ρC。
根据流体静力学方程可以导出:
P1 P2 A C gR
——微差压差计两点间压差计算公式
例:用3种压差计测量气体的微小压差
P 100Pa
试问:
1)用普通压差计,以苯为指示液,其读数R为多少?
2)用倾斜U型管压差计,θ=30°,指示液为苯,其读
数R’为多少?
3)若用微差压差计,其中加入苯和水两种指示液,扩大
室截面积远远大于U型管截面积,此时读数R〃为多少?
R〃为R的多少倍?
3
已知:苯的密度 c 879kg / m 水的密度 A 998kg / m3
计算时可忽略气体密度的影响。
解:1)普通管U型管压差计
100
P
R
C g
879 9.807
0.0116m
2)倾斜U型管压差计
100
P
R
C g sin 30
879 9.807 0.5
'
0.0232m
3)微差压差计
100
P
R
0.0857m
A C g 998 879 9.807
"
故:
"
R 0.0857
7.39
R 0.0116
二、液位的测量
液位计的原理——遵循静止液体内部压强变化的规律,
是静力学基本方程的一种应用。
液柱压差计测量液位的方法:
• 由压差计指示液的读数R可以
计算出容器内液面的高度。
• 当R = 0时,容器内的液面高度
将达到允许的最大高度,容器内
液面愈低,压差计读数R越大。
远距离控制液位的方法:
压缩氮气自管口
经调节阀通入,调
节气体的流量使气
流速度极小,只要
在鼓泡观察室内看
出有气泡缓慢逸出
即可。
压差计读数R的大小,反映出贮罐内液面的高度 。
例:利用远距离测量控制装置测定一分相槽内油和水的两
相界面位置,已知两吹气管出口的间距为H=1m,压差计中
指示液为水银。煤油、水、水银的密度分别为800kg/m3、
1000kg/m3、13600kg/m3。求当压差计指示R=67mm时,界
面距离上吹气管出口端距离h。
解:忽略吹气管出口端到U
型管两侧的气体流动阻
力造成的压强差,则:
pa p1 ,
pb p2
Pa 油 g H1 h 水 g H h (表)
Pb 油 gH 1
(表)
p1 p2 Hg gR
油 gh 水 g H h Hg gR
水 H Hg R
h
水 油
1000 1.0 13600 0.067
1000 820
0.493m
3、液封高度的计算
液封的作用:
•
若设备内要求气体的压力不超过某种限度时,液封的作用
就是:
当气体压力超过这个限度时,气体冲破液封流出,又称
为安全性液封。
• 若设备内为负压操作,其作用是:防止外界空气进入设备内
• 液封需有一定的液位,其高度的确定就是根据流体静力学
基本方程式。
例1
例2
例1:如图所示,某厂为了控制乙炔发生炉内的压强不超过
10.7×103Pa(表压),需在炉外装有安全液封,其作用是
当炉内压强超过规定,气体就从液封管口排出,试求此炉
的安全液封管应插入槽内水面下的深度h。
解:过液封管口作基准水平面
o-o’,在其上取1,2两点。
P1 炉内压强 Pa 10.7 103
P2 Pa gh
P1 P2
Pa 10.7 103 Pa gh
h 10.9m
例2:真空蒸发器操作中产生的水蒸气,往往送入本题附
图所示的混合冷凝器中与冷水直接接触而冷凝。为了维持
操作的真空度,冷凝器的上方与真空泵相通,不时将器内
的不凝气体(空气)抽走。同时为了防止外界空气由气压
管漏入,致使设备内真空度降低,因此,气压管必须插入
液封槽中,水即在管内上升一定高度h,这种措施称为液封
若真空表读数为 80×104Pa,试求气压管内水上升的高度h
解:设气压管内水面上方的绝对压强为P,作用于液封
槽内水面的压强为大气压强Pa,根据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式知:
Pa P gh
Pa P
h
g
真空度
g
80 103
1000 9.81
8.15m
1.3 流体流动概述
1.3.1流动体系的分类
一、定态与非定态流动
管系中任一 随时间变化──不稳定流动──参数随时
截面上的参
间变化
不随时间变化──稳定流动──参数不随时
数u,p,ρ等
间变化,但却可
能随位置变化
二、一维与多维流动
一、绕流与封闭管道内的流动
1.3.2流量与平均流速
一、 流量与流速
单位时间内流过管道任一截面的流体量,称为流量。
3
流量 qVs , m /s── q =ρ q ──如为稳定流动,
ms
Vs
qms , kg/s
qVs, qms 在系统中恒定
二、平均流速
点速度 u──在截面上有分布
平均速度u──
质量速度
1
u udA 或u qvs / A
A A
G=qms/A=qVsρ/A=uρ,kg/m2·s
对于圆形管道,
d
4qVS
u
A
4
d
2
u
qV S
4
d2
——管道直径的计算式
生产实际中,管道直径应如何确定?
1.3.3流动类型与雷诺数
红墨水
1.流体流动状态
层流
湍流
分层流动,总体向前,同
互不混杂 时有杂乱径向
运动(脉动)
玻璃管
判据Re=duρ/μ
(雷诺数,因次为一)
层流
过渡区
Re<2000
──层流
2000<Re<4000
──过渡区
Re>4000
──湍流
湍流
2、雷诺数Re
Re
du
雷诺数的因次 :
du m m / s . kg / m3
Re
N .s / m 2
m kg s
0
0 0
Re是一个没有单位,没有因次的纯数 。
在计算Re时,一定要注意各个物理量的单位必须统一。
雷诺准数可以判断流型 。
例:20ºC的水在内径为50mm的管内流动,流速为2m/s,试分别用
SI制和物理制计算Re数的数值。
解:1)用SI制:查得20ºC时,ρ=998.2kg/m3,μ=1.005mPa.s,
管径d=0.05m,流速u=2m/s
Re
du
0.05 2 998.2
99320
3
1.005 10
2)用物理单位制计算:
998.2kg / m3 0.9982 g / cm3
3
1
.
005
10
1000
2
3
1
.
005
10
g /( cm s)
P
1.005 10 Pa.s
100
u 2m / s 200cm/ s d 5cm
5 200 0.9982
Re
1.005 102
99320
三、当量直径的概念
• 在许多情况下,流体的输送经常采用非圆形
管道,Re数中的特征尺寸可用流道的当量直
径de代替圆管直径d,当量直径的定义为:
• de=4rH
rH—水力半径
• rH=A/Lp A—流道截面积
•
Lp—流道的湿润周边长度
1.4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
1.4.1 连续性方程
对一稳态、连续流动的
任两截面间,以衡算基准
1s,则有:
qm,1
qm,2
qm1=qm2
ρ1u1A1= ρ2u2A2
如为不可压缩流体,
ρ=const,则
u1A1= u2A2
圆管
u1d12= u2d22
⑴ 不可压缩流体稳态流动,u 只随 A变化。
⑵ 流体在均匀管段内流动,u 沿程恒定,不因摩擦而减速。
例:在一直径为1.0m的圆筒形高位储罐内初始装有
2m深的某液体物料。在无料液补充的情况下,打开
底部阀门放液。已知料液流出的质量流量qm2与罐内
料液深度z的关系为:qm2 0.274 z
试求罐内液位下降至1m需要的时间。
解:储罐横截面积:
qm1
2
A d 1.0 2 m 2 0.785 m
4
4
2
水的深度z1=2m,z2=1m
质量流量qm1=0,
qm2 0.274 z
M
qm2
任一时刻罐内料液质量为:
M=Azρ=0.785×1000z=785z
由质量守恒:
qm , 2 qm ,1
dM
0
d
将已知数据代入上式,得:
上式分离变量得
0
0.274 z 785
dz
0
d
1 dz
0.274
d
2
785
z
解得:θ=2372s=0.66h
1.4.2. 总能量衡算方程(广义Bernoulli方程)
一、流动系统的总能量衡算方程
如图,取稳态、连续流
动系统一段管路,并假设:
① 两截面与流体正交;
② 两截面间无流
体流入、流出;
③ 忽略散热损失;
④ 两截面间可有Qe、We。
1)流体本身具有的能量
①内能:物质内部能量的总和称为内能。
单位质量流体的内能以U表示,单位J/kg。
②位能:流体因处于重力场内而具有的能量。
质量流量为m流体的位能 qm gZ ( J / s)
单位质量流体的位能 gZ ( J / kg)
③动能:流体以一定的流速流动而具有的能量。
1
质量为qm,流速为u的流体所具有的动能 qmu 2 ( J / s )
2
1 2
单位质量流体所具有的动能
2
u ( J / kg)
④静压能(流动功):通过某截面的流
体具有的用于克服压力功的能量
流体在截面处所具有的压力
F pA
流体通过截面所走的距离为
l V / A
V
流体通过截面的静压能 Fl pA
A
单位质量流体所具有的静压能 p
V
qm
pv( J / kg)
单位质量流体本身所具有的总能量为 :
1 2
U gz u pv( J / kg)
2
pV (J )
2)系统与外界交换的能量
①热:
单位质量流体通过划定体积的过程中所吸的热为:Qe(J/kg);
质量为m的流体所吸的热=mQe[J]。
当流体吸热时qe为正,流体放热时Qe为负。
②功:
单位质量通过划定体积的过程中接受的功为:We(J/kg)
质量为qm的流体所接受的功= qmWe(J)
流体接受外功时,We为正,向外界做功时, We为负。
流体本身所具有能量和热、功就是流动系统的总能量。
3)总能量衡算
衡算范围:截面1-1’和截面2-2’间的管道和设备。
衡算基准:1kg流体。
设1-1’截面的流体流速为u1 ,压强为P1 ,截面积为A1 ,比
容为ν1;
截面2-2’的流体流速为u2 ,压强为P2 ,截面积为A2 ,比容
为v2。
取o-o’为基准水平面,截面1-1’和截面2-2’中心与基准水平
面的距离为Z1,Z2。
对于定态流动系统:∑输入能量=∑输出能量
Σ输入能量
u 21
U1 gZ1
p1v1 Qe We
2
Σ输出能量
u2
U 2 gZ 2
p2v2
2
2
2
2
u1
u2
U1 gZ1
p1v1 Qe We U 2 gZ 2
p 2 v2
2
2
令U U 2 U1
u2 u1
gZ gZ 2 gZ1 u
2
2
2
2
2
2
pv p2v2 p1v1
u 2
U gZ
p Qe We
2
——稳定流动过程的总能量衡算式
H U pv
H gZ
u 2
2
Qe We
——稳定流动过程的总能量衡算式
——流动系统的热力学第一定律
——注意α的不用取值,多取一。
2、流动系统的机械能衡算式——柏努利方程
1)流动系统的机械能衡算式
U Q 'e vv12 pdv
流体与环境所交换的热
'
e
Q
阻力损失
hf
即:Qe Qe h f
'
U Qe h f vv12 pdv
u2
代入U gZ pv Qe We中,得:
2
u
gZ
Pv vv12 pdv We h f
2
2
p
p
2
1d
v2
v1
pdv
p2
p1 vdp
代入上式得:
u
gZ
2
2
p2
p1 vdp We
hf
——流体稳定流动过程中的机械能衡算式
2)柏努利方程(Bernalli)
当流体不可压缩时,
p2
p1 vdp
v p2 p1
p
u 2 p
gZ
We h f
2
p p2 p1
u u2
将Z Z 2 Z1,
,
代入:
2
2
2
2
2
2
2
u1
2
u1
p1
u2
p2
gZ1
We gZ 2
hf
2
2
对于理想流体,当没有外功加入时We=0
u12 p1
u 2 2 p2
gZ1
gZ 2
2
2
——柏努利方程
3、柏努利方程式的讨论
1)柏努利方程式表明理想流体在管内做稳定流动,没有
外功加入时,任意截面上单位质量流体的总机械能即动能、
位能、静压能之和为一常数,用E表示。
即:1kg理想流体在各截面上的总机械能相等,但各种
形式的机械能却不一定相等,可以相互转换。
2)对于实际流体,在管路内流动时,应满足:
上游截面处的总机械能大于下游截面处的总机械能。
流体在管道流动时的压力变化规律
3)式中各项的物理意义
u 2 p
gz、 、 处于某个截面上的流体本身所具有的能量
2
We和Σhf: 流体流动过程中所获得或消耗的能量
We:输送设备对单位质量流体所做的有效功,
Ne:单位时间输送设备对流体所做的有效功,即功率
N e We qms We qVs
4)当体系无外功,且处于静止状态时 gz1
p1
流体的静力平衡是流体流动状态的一个特例
gz 2
p2
5)柏努利方程的不同形式
a) 若以单位重量的流体为衡算基准
p1 We
u2
p2 h f
Z1
Z2
2 g g g
2 g g
g
2
u1
2
We
Hf
令H e
,H f
g
g
u12 p1
u 2 2 p2
Z1
He Z2
H f [m]
2 g g
2 g g
u2
Z、 、 p 、 H f
2 g g
位压头,动压头,静压头、 压头损失
He:输送设备对流体所提供的有效压头
b) 若以单位体积流体为衡算基准
gZ1
u12
2
p1 We gZ 2
u22
2
p2 h f [pa]
静压强项P可以用绝对压强值代入,也可以用表压强值代
入
6)对于可压缩流体的流动,当所取系统两截面之间的绝对
压强变化小于原来压强的20%,即:p1 p2 <20%时
p1
仍可使用柏努利方程。式中流体密度应以两截面之间流体
的平均密度ρm代替 。
五、柏努利方程式的应用
• 1、应用柏努利方程的注意事项
• 1)作图并确定衡算范围
• 根据题意画出流动系统的示意图,并指
明流体的流动方向,定出上下截面,以明
确流动系统的衡标范围。
• 2)截面的截取
•
两截面都应与流动方向垂直,并且两截
面的流体必须是连续的,所求得未知量应
在两截面或两截面之间,截面的有关物理
量Z、u、p等除了所求的物理量之外 ,都
必须是已知的或者可以通过其它关系式计
3)基准水平面的选取
所以基准水平面的位置可以任意选取,但必须与地面平
行,为了计算方便,通常取基准水平面通过衡算范围的两个
截面中的任意一个截面。如衡算范围为水平管道,则基准水
平面通过管道中心线,ΔZ=0。
4)单位必须一致
在应用柏努利方程之前,应把有关的物理量换算成一致
的单位,然后进行计算。两截面的压强除要求单位一致外,
还要求表示方法一致。
2、柏努利方程的应用
1)确定流体的流量
例:20℃的空气在直径为800mm的水平管流过,现于管路
中接一文丘里管,如本题附图所示,文丘里管的上游接一水
银U管压差计,在直径为20mm的喉径处接一细管,其下部插
入水槽中。空气流入文丘里管的能量损失可忽略不计,当U
管压差计读数R=25mm,h=0.5m时,试求此时空气的流量为
多少m3/h?
当地大气压强为101.33×103Pa。
分析:
求流量Vh
已知d
Vh 3600u
判断能否应用?
4
求u
d
2
气体
直管
任取一截面
柏努利方程
解:取测压处及喉颈分别为截面1-1’和截面2-2’
截面1-1’处压强 :
P1 Hg gR 13600 9.81 0.025 3335Pa(表压)
截面2-2’处压强为 :
P2 gh 1000 9.81 0.5 4905Pa(表压)
流经截面1-1’与2-2’的压强变化为:
P1 P2
(101330 3335) (10330 4905)
P1
(101330 3335)
0.079 7.9% 20%
在截面1-1’ 和2-2’ 之间列柏努利方程式。以管道中心线
作基准水平面。
由于两截面无外功加入,We=0。
能量损失可忽略不计Σhf=0。
柏努利方程式可写为:
2
1
2
2
u
P1
u
P2
gZ1 gZ 2
2
2
式中: Z1=Z2=0
P1=3335Pa(表压) ,P2= - 4905Pa(表压 )
M T0 Pm
m
22.4 TP0
29 273[101330 1 / 2(3335 4905)]
22.4
293 101330
1.20kg / m
3
2
2
u1 3335 u 2
4905
2 1.20
2
1.2
化简得:
u2 u1 13733
2
2
由连续性方程有:
(a)
u1 A1 u 2 A2
2
0.08
d1
u2 u1 u1
0.02
d2
2
u2 16u1
(b)
联立(a)、(b)两式
6u
2
1
u1 13733
2
u1 7.34m / s
Vh 3600
3600
4
4
d12u1
0.082 7.34
132.8m3 / h
2)确定容器间的相对位置
例:如本题附图所示,密度为850kg/m3的料液从高位槽
送入塔中,高位槽中的液面维持恒定,塔内表压强为
9.81×103Pa,进料量为5m3/h,连接
管直径为φ38×2.5mm,料液在连接
管内流动时的能量损失为30J/kg(不包
括出口的能量损失),试求高位槽内
液面应该比塔内的进料口高出多少?
分析:
高位槽、管道出口两截面
u、p已知
求△Z
柏努利方程
解:
取高位槽液面为截面1-1’,连接管出口内侧为截面2-2’,
并以截面2-2’的中心线为基准水平面,在两截面间列柏努利
方程式:
2
u1
p1
2
u2
p2
gZ1
We gZ 2
hf
2
2
式中: Z2=0 ;Z1=?
P1=0(表压) ; P2=9.81×103Pa(表压)
VS
VS
5
u2
1.62m / s
2
A
d 2 3600 0.033
4
4
由连续性方程 u1 A1 u 2 A2 ∵A1>>A2,
∴u1<<u2,可忽略,u1≈0。
We=0 ,
h
f
30 J / kg
将上列数值代入柏努利方程式,并整理得:
1.622 9.81103
z1 (
30) / 9.81
2
850
4.37m
3)确定输送设备的有效功率
例:如图所示,用泵将河水打入洗涤塔中,喷淋下来
后 流 入 下 水 道 , 已 知 道 管 道 内 径 均 为 0.1m , 流 量 为
84.82m3/h,水在塔前管路中流动的总摩擦损失(从管子口至
喷头进入管子的阻力忽略不计)为10J/kg,喷头处的压强较
塔内压强高0.02MPa,水从塔中流到下水道的阻力损失可忽
略不计,泵的效率为65%,求泵所需的功率。
Ne=WeWs/η
分析:求Ne
求We
截面的选取?
柏努利方程
P2=?
整体流动非连续
塔内压强
解:取塔内水面为截面3-3’,下水道截面为截面4-4’,取
地平面为基准水平面,在3-3’和4-4’间列柏努利方程:
2
2
u3
p3
u4
p4
gz3
gz4
2
2
式中:
u3 u4 0
Z3 1m,Z 4 0.2m,
P4 0(表压),P3 ?
1000kg / m 3
将已知数据代入柏努利方程式得:
g
p3
1.96
P3 11770Pa(表压)
计算塔前管路,取河水表面为1-1’截面,喷头内侧为2-2’截
面,在1-1’和2-2’截面间列柏努利方程。
2
u1
2
p1
u2
p2
gz1
We gz2
hf
2 ρ
2
ρ
式中 :
Z1 1m,Z 2 6m
u1 0, u2 VS
A
P1 0(表压),
84.82
3600
4
0.12
3m / s
p2 0.02 106 11770 8230 Pa(表压)
h f 10 J / kg, We ?
将已知数据代入柏努利方程式
32 8230
g We 6 g
10
2 1000
We 91.4 J / kg
N e WeWs we .VSρ
84.82
91.4
1000 2153W
3600
泵的功率:
2153
N
0.65
Ne
3313W 3.3kW
4) 管道内流体的内压强及压强计的指示
例1:如图,一管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管内径为
40mm,另一部分管内径为80mm,流体为水。在管路
中的流量为13.57m3/h,两部分管上均有一测压点,测
压管之间连一个倒U型管
压差计,其间充以一定量
的空气。若两测压点所在
截面间的摩擦损失为
260mm水柱。求倒U型管
压差计中水柱的高度R为
多少为mm?
1、2两点间的压强差 u已知 柏努利方程式
分析:求R
解:取两测压点处分别为截面1-1’和截面2-2’,管道中心
线为基准水平面。在截面1-1’和截面2-2’间列单位重量流
体的柏努利方程。
2
2
u1
p1
u2
p2
z1
z2
Hf
2 g g
2 g g
式中: z1=0, z2=0
13.57
VS
3m / s
u1
A1 3600 0.042
4
2
d1
u2 .u1 0.25u1 0.75m / s
d2
H f 260mm 0.26m(水柱)
代入柏努利方程式:
p2 p1
g
2
u1
u2
Hf
2g
2
32 0.752
0.26
2 9.8
0.17m水柱
因倒U型管中为空气,若不
计空气质量,P3=P4=P
P1 P 水 gh
P2 P 水 g (h R)
P2 P1 gR
P2 P1
R
g
P2 P1
0.17m水柱 170mm水柱
R
g
例2:水在本题附图所示的虹
吸管内作定态流动,管路直径没有
变化,水流经管路的能量损失可以
忽略不计,计算管内截面2-2’ ,3-3’ ,
4-4’和5-5’处的压强,大气压强为
760mmHg,图中所标注的尺寸均以mm计。
分析: 求P 柏努利方程
求u
某截面的总机械能
理
想
流
体
求各截面P
解:在水槽水面1-1’及管出口内侧截面6-6’间列柏努
利方程式,并以6-6’截面为基准水平面
u6 2 p6
u12 p1
gZ1
gZ 6
2
2
式中: Z1 1000mm 1m,Z 6
0m
P1=P6=0(表压)
u1≈0
代入柏努利方程式
2
u6
9.81 1
2
u6=4.43m/s
u2=u3=……=u6=4.43m/s
u2 p
E gz 常数
2
u22 u32 u42 u52 u62
2
2
2
2
2
取截面2-2’基准水平面 , z1=3m ,P1=760mmHg=101330Pa
u1 0
101330
E 9.81 3
130.8 J / kg
1000
对于各截面压强的计算,仍以2-2’为基准水平面,Z2=0,
Z3=3m ,Z4=3.5m,Z5=3m
(1)截面2-2’压强
u 2 2 p2
E gZ 2
2
u2 2
E - gZ 2
2
p2
u22
P2 ( E gZ 2 ) (130.8 9.81) 1000
2
120990Pa
(2)截面3-3’压强
u32
p3 ( E gZ 3 )
2
(130.8 9.81 3 9.81) 1000
91560Pa
(3)截面4-4’ 压强
u42
p4 ( E gZ 4 ) 130.8 - 9.81 - 9.81 3.51000
2
86660Pa
(4)截面5-5’ 压强
2
u5
p5 ( E - gZ 5 ) 130.8 - 9.81 3 - 9.871000
2
91560Pa
从计算结果可见:P2>P3>P4 ,而P4<P5<P6,这是由于流
体在管内流动时,位能和静压能相互转换的结果。
5)流向的判断
在φ45×3mm的管路上装一文丘里管,文丘里管
上游接一压强表,其读数为137.5kPa,管内水的流速
u1=1.3m/s,文丘里管的喉径为10mm,文丘里管喉部
一内径为15mm的玻璃管,玻璃管下端插入水池中,池
内水面到管中心线的垂直距离为3m,若将水视为理想
流体,试判断池中水能否被吸入管中?若能吸入,再求
每小时吸入的水量为多少m3/h?
分析:
判断流向
比较总势能
柏努利方程
?
求P
解:在管路上选1-1’和2-2’截
面,并取3-3’截面为基准水平面
设支管中水为静止状态。在1-1’截面和2-2’截面间列柏努利
方程:
u12 P1
u2 2 P2
gZ1
gZ 2
2
2
式中:
Z1 Z 2 3m
d1 2
39 2
u1 1.3m / s u2 u1 ( ) 1.3 ( ) 19.77m / s
d2
10
P1 137.5 105 Pa(表压)
P2
P1
2
2
u1 u 2
2
2
137.5 103 1.32 19.77 2
1000
2
2
57.08 J / kg
∴2-2’截面的总势能为
P2
gZ 2 57.08 9.81 3 27.65J / kg
3-3’截面的总势能为
P0
gZ 0 0
∴3-3’截面的总势能大于2-2’截面的总势能,水能被吸入
管路中。
求每小时从池中吸入的水量
柏努利方程
求管中流速u
在池面与玻璃管出口内侧间列柏努利方程式:
2
2
P3
u1
P2 u2
gZ 3
gZ 2
2
2
式中:
Z 3 0m, Z 2 3m
u0 0
P0 0(表压)
P2
57.08J / kg
代入柏努利方程中 : 57.08 9.81 3 u2
u2 7.436m / s
Vh 3600 7.436
4
0.0152
2
2
4.728m / h
3
6)不稳定流动系统的计算
例:附图所示的开口贮槽内液面与排液管出口间的垂直距
离hi为9m,贮槽内径D为3m,排液管的内径d0为0.04m,液体
流过该系统时的能量损失可按
2
h
40u
公式计算,式中
f
u为流体在管内的流速,试求经4小时
后贮槽内液面下降的高度。
分析:
瞬间柏努利方程
不稳定流动系统
微分物料衡算
解:
在dθ时间内对系统作物料衡算,设F’为瞬间进料率,
D’为瞬时出料率,dA’为在dθ时间内的积累量,
F’dθ-D’dθ=dA’
∵dθ时间内,槽内液面下降dh,液体在管内瞬间流速为
u,
F 0 D
4
d 02u
dA
上式变为:
4
d0 u
2
4
D 2 dh
4
D 2 dh
2
D dh
d
d0 u
(1)
在瞬时液面1-1’与管子出口内侧截面2-2’间列柏努利方程
式,并以截面2-2’为基准水平面,得:
u12 P1
u2 2 P2
gZ1
gZ 2
hf
2
2
式中:
Z1 hm,Z 2 0m
u1 0
P1 P2
u2 u
2
hf
40u
9.81h 40.5u 2
u 0.492 h
(2)
将(2)式代入(1)式得:
2
2
D
dh
3
dh
d
0.04 0.492 h
d 0 0.492 h
dh
11433
h
两边积分: 1
0,h1 9m; 2 4 3600s,h2 hm
43600
d
0
114339h
dh
h
9
4 3600 11433 2 h2 h1
11433 2
h
h
9
h=5.62m
∴经四小时后贮槽内液面下降高度为:
9-5.62=3.38m
1.5动量传递现象
•
•
•
•
1.5.1 层流-分子动量传递(自学)
1.5.2湍流特性与湍流传递(自学)
一、湍流的特点与表征
二、雷诺应力与涡流传递
提炼补充:滞流与湍流的比较
1、流体内部质点的运动方式
层流流动时,流体质点沿管轴做有规则的平行运动。
湍流流动时,流体质点在沿流动方向 运动的同时,还做随
机的脉动。
管道截面上任一点的时均速度为:
ui
1
2
ui d
1
湍流流动是一个时均流动上叠加了一个随机的脉动量 。
例如,湍流流动中空间某一点的瞬时速度可表示为:
ux ux ux
u y u y uy
湍流的特征是出现速度的脉动。
uz uz uz
2、流体在圆管内的速度分布
速度分布:流体在管内流动时截面上各点速度随该点与
管中心的距离的变化关系。
1)圆管内滞流流动的速度分布
作用于流体单元左端的总压力为:
P1 r 2 p1
作用于流体单元右端的总压力为:
P2 r p2
2
作用于流体单元四周的剪应力为: F 2rl
du
du
dy
dr
du
F 2rl
dr
du
r p1 r p2 2rl
0
dr
2
2
du
p
rdr
dr
2l
p
du
r dr
2 l
p r 2
u
c
2l 2
p 2
R
当r R,
u 0时 c
4l
p 2 2
u
R r
4l
r 0时,u umax
p 2
R
代入上式得: umax
4l
r2
u umax 1 2
R
——滞流流动时圆管内速度分布式
2)圆管内湍流流动的速度分布
r
u umax 1
R
1
n
——湍流流动时圆管内速度分布式
4×10-4<Re<1.1×105时,n=6;
1×10-5<Re<3.2×106时,n=7;
Re>3.2×106时,n=10 。
3、滞流和湍流的平均速度
通过管截面的平均速度就是体积流量与管截面积之比
1)层流时的平均速度
流体的体积流量为:
dVs 2urdr (a)
滞 流 时,管 截 面 上
速度分布为:
r2
u umax 1 2 dr
R
r2
dVs umax 2r 1 2 dr
R
积分此式可得
2
r
R
Vs 2umax rr0
r 1 2 dr
R
R
2
4
r
r
2umax 2 R 2u
max / 2
2
4
R
0
Vs R 2umax / 2 umax
um
2
A
R
2
层流时平均速度等于管中心处最大速度的一半 。
2)湍流时的平均速度
1
n
r
u umax 1 代入 dVs u 2r dr得:
R
1
n
r
dVs 2umax r 1 dr
R
2
2
n
2
积分上式得: V
R umax
s
n 12n 1
Vs
2n 2
um 2
umax
R
n 12n 1
n 7时,
层流
1
7
r
u umax 1
R
um 0.82umax
——1/7方律
湍流
通常遇到的情况下,湍流时的平均速度大约等于管中心处
最大速度的0.82倍。
4、滞流和湍流中的剪应力
滞流流动的剪应力 :
F
A
ma m du d mu
A dt
A
Adt
剪应力: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动量,即动量通量。
湍流流动的剪应力:
t e
du
dy
ε:称为涡流粘度 ,反映湍流流动的脉动特征 ,随流动
状况及离壁的距离而变化。
圆管内滞流与湍流的比较
滞流
湍流
本质区别
分层流动
质点的脉动
速度分布
r
u umax 1 2
R
r
u umax 1 (n 7)
R
平均速度
1
um umax
2
u m 0.82u max (n 7)
2
剪应力
du dy
1
n
du dy
1.5.3边界层与边界层分离现象
• 一、边界层的形成与发展
边界层: 流速降为未受影响流速的99%以内的区域 (界
线u<0.99u0)。
层流区
u0
u0
过
渡
区
湍流区
u0
湍流核心
x
边界层界线
层流底(内)层
2、边界层的发展
1)流体在平板上的流动
对于滞流边界层:
对于湍流边界层:
Rex
u s x
x
4.64
Rex0.5
0.376
0.2
x
Rex
当Rex 2105时,边界层内的流动为滞流 ;
当Rex 3106时, 边界层内的流动为湍流;
在平板前缘处,x=0,则δ=0。随着流动路程的增长,边界
层逐渐增厚;随着流体的粘度减小,边界层逐渐减薄。
2)流体在圆形直管进口段内的流动
流体在圆管内流动时,边界层汇合处与管入口的距离称
作进口段长度,或稳定段长度。
一般滞流时通常取稳定段长度x0=(50-100)d,湍流时稳
定段长度约于(40-50)d。
3. 边界层分离现象
A点(驻点) ─→B点
(流道减小,流体处于
B
加速减压) ──过B点
流道渐大,流体处于减
C
A
X
速加压(有逆压梯度),在剪力及逆压梯度双重作用下,壁面
处流速迅速下降(动能消耗于转化为压力能及克服摩擦力)
─→C点,近壁面处流速降为零,称作分离点 ──之后,出现
倒流,产生旋涡,造成机械能损失 ─→边界层分离。
由此可见:
•流道扩大时必造成逆压强梯度
• 逆压强梯度容易造成边界层的分离
•边界层分离造成大量漩涡,大大增加机械能消耗
流体沿着壁面流过时的阻力称为摩擦阻力。
由于固体表面形状而造成边界层分离所引起的能量损耗称为
形体阻力。
粘性流体绕过固体表面的阻力为摩擦阻力与形体阻力之和这
两者之和又称为局部阻力。
1.5.4动量传递小结
•
由于流体具有黏性,故运动流体内存在剪切应力:
•
从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该剪切应力是流体分子在流体
层之间做随机运动从而进行动量交换所产生的内摩擦的宏
观表现,且消耗流体的机械能。在湍流情况下,除了分子
随机运动要消耗能量外,流体质点的高频脉动与宏观混合
更要产生比前者大的湍流应力,消耗更多的流体机械能。
这两者就是摩擦阻力产生的主要根源。
•
另一方面,当产生边界层分离时,由于逆压作用的结
果,流体将发生倒流形成尾涡,流体质点因强烈碰撞与混
合而消耗能量。
•
把由于局部产生倒流和尾涡以及压力分布不均所造成
的能量损失称为形体阻力或局部阻力。
1.6 流体在管中流动的阻力
1.6.1管路阻力计算的通式
一、压力降——管路阻力的表现
流体具有粘性,流动时存在内部摩擦力.——流动阻力产生的根源
固定的管壁或其他形状的固体壁面 ——流动阻力产生的条件
直管阻力 :流体流经一定管径的直管时由
=hf
于流体的内摩擦而产生的阻力
管路中的阻力
局部阻力:流体流经管路中的管件、阀门及
=hf′
h f h f hf
管截面的突然扩大及缩小等局部
地方所引起的阻力。
h f : 单位质量流体流动时所损失的机械能,J/kg。
hf
:单位重量流体流动时所损失的机械能 ,m。
g
h f : 单位体积的流体流动时所损失的机械能 ,Pa 。
以 (Pf ) 表示,
(Pf )
是流动阻力引起的压强降。
注意:P 与柏努利方程式中两截面间的压强差P 的区别
f
u2
P
gZ We h f
2
u2
P P2 P1 We gZ h f
2
注意:
1. Pf 并不是两截面间的压强差P,Pf 只是一个符号 ;
△表示的不是增量,而△P中的△表示增量;
2、一般情况下,△P与△Pf在数值上不相等;
3、只有当流体在一段既无外功加入、直径又相同的水平管
内 流动时, △P与压强降△Pf在绝对数值上才相等。
二、直管摩擦阻力与范宁公式
以下以水平圆形直管为例推导压力降▲psf与 管壁处
剪应力的关系:
u12 p1
u 2 2 p2
gZ1
gZ 2
hf
2
2
Z1 Z 2 0
u1 u2 P1 P2 h f
2
p
d
1
垂直作用于截面1-1’上的压力 :P1 p1 A1
4
垂直作用于截面2-2’上的压力 :P
2
p2 A2 p2
平行作用于流体表面上的摩擦力为 :F
p1 p2
d dl
2
4
4l
p1 p2
d
4
d2
S dl
P1 P2 F 0
2
2
p1 d p2 d dl 0
4
4
与
4l
比较,得: h f
d
P1 P2 h f
4l
hf
d
——圆形直管内能量损失与摩擦应力关系式
2、公式的变换
4l
hf
d
8
令 2
u
4 2 l u2
hf 2
u d 2
l u2
hf
d 2
l u 2
Pf h f
d 2
—— 圆形直管阻力所引起能量损失的通式
称为范宁公式。( 对于滞流或湍流都适用)
λ为无因次的系数,称为摩擦因数 。
f (Re, / d )
1.6.2 管内层流的摩擦阻力
P 2
d
umax 2u
umax
R R
4l
2
2
d
Ps f
P d 2
u
2u
( )
32 l
4l 2
Pf 32lu / d
2
——哈根-泊谡叶公式
l u 2
与范宁公式 Pf
对比,得:
d 2
64
64
64 / Re
du
du
——滞流流动时λ与Re的关系
思考:滞流流动时,当体积流量为Vs的流体通过直径不同
的管路时;△Psf与管径d的关系如何?
32 l
Psf
Vs
4
d2
d2
128lVS
d 4
可见:
1
Ps f 4
d
例1-16(p45)
1.6.3管内湍流的摩擦阻力与量纲分析法
l u 2
Ps f
du
d
2
8
求 △Pf
( )
2
dy
u
实验研究建立经验关系式的方法
基本步骤:
1) 通过初步的实验结果和较系统的分析,找出影响过程的
主要因素,也就是找出影响过程的各种变量。
2) 利用因次分析,将过程的影响因素组合成几个无因次数
群,以期减少实验工作中需要变化的变量数目。
3) 建立过程的无因次数群,一般常采用幂函数形式,通过
大量实验,回归求取关联式中的待定系数。
一、量纲分析法
特点:通过因次分析法得到数目较少的无因次变量,按无因
次变量组织实验,从而大大减少了实验次数,使实验简
便易行。
依据:因次一致性原则和白金汉(Buckinghan)所提出的π定理
。
因次一致原则 :
凡是根据基本的物理规律导出的物理量方程
式中各项的因次必然相同,也就是说,物理
量方程式左边的因次应与右边的因次相同。
π定理:
f (1, 2 ,... i ) 0,
i=n-m
湍流摩擦系数的无因次数群:
湍流时影响阻力损失的主要因素有:
管径 d
管长 L
流体密度 ρ 粘度μ
平均速度 u
psf (d , L, u, , , )
用幂函数表示为:
以基本因次质量(M)、长度(L)、 时间(t) 表示各物理量:
p ML12 d l L
3
ML
ML
1
代入(1)式,得:
1
ML
2
b
ML M
1
1
L L L
a
2
d e
L
u L
1
ML ML
1 c
a b c 3 d e
3 d
c e
1
1 e
d e 1
a b c 3d e 1
c e 2
以b,e表示a,c,d,则有:
a b e
c 2e
d 1 e
代入(1)式,得:
ps f d
b e b 2 e
Lu
1e
e
整理,得:
p
b du
L
sf
d
u 2
e
因此:
式中:L / d:管子的长径比;
du
PS f
u
2
: 雷诺数Re;
:欧拉准数,以Eu表示 。
数群(3)=变量(6)-基本因次(3)
二、管内湍流的摩擦阻力
1.管壁粗糙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光滑管
玻璃管、黄铜管、塑料管
粗糙管
钢管、铸铁管
化工管路
绝对粗糙度
管壁粗糙度
壁面凸出部分的平均高度,
以ε表示 。
相对粗糙度 绝对粗糙度与管道直径的比值
即ε /d 。
在应用量纲分析法分析湍流流动,还需要将管壁面粗糙度
这一影响因素考虑进去,则对应的量纲分析结果为:取l/d
的指数b=1 。
Pf
L
2
u
d
b
du
l u 2
p f
d 2
e
d
e
f
2. 管内湍流的摩擦系数
2K ( Re )
-e
实验确定K,e。
光滑管在5×103<Re<1×105内
0.3164
0.25
Re
称Blasius公式。
上两式在双对数坐
标纸上标绘,如图
层流
/d
lg
光滑管
所示,……。
lgRe
3.摩擦系数图
(1)层流区:Re≤2000,λ与Re成直线关系,λ=64/Re。
(2)过渡区:2000<Re<4000,管内流动随外界条件的影
响而出现不同的流型,摩擦系数也因之出现波动。
(3)湍流区:Re≥4000且在图中虚线以下处时,λ值随Re数
的增大而减小。
(4)完全湍流区: 图中虚线以上的区域,摩擦系数基本上
不随Re的变化而变化,λ值近似为常数。
根据范宁公式,若l/d一定,则阻力损失与流速的平方成
正比,称作阻力平方区 。
1.6.4 非圆形管内的摩擦阻力
对于圆形管道,流体流径的管道截面为:
流体润湿的周边长度为: πd
de=4×流道截面积/润湿周边长度
对于长宽分别为a与b的矩形管道:
2ab
4ab
de
2(a b)
ab
对于一外径为d1的内管和一内径为d2的外管构成的环形通道
de
4 (
d 22
d12 )
4
4
(d1 d 2 )
d 2 d1
1.6.5管路上的 局部阻力
管路阻力损失
直管损失
局部损失 ──各种原因使边界层脱体,产生
大量旋涡,形成局部阻力损失
一. 阻力系数法
2
u
h
2g
'
f
或Pf'
u 2
2
其中: ──局部损失系数,实验测定,因次为一
u──管内流速,m/s
1.突然扩大与突然缩小
u2
u:取小管的流速
hf
2
ξ可根据小管与大管的截面积之比查图。
2. 管出口和管入口
•
管出口相当于突然扩大 A1
A2
0 管出口
•, 流体自容器进入管内,相当于突然缩小 A2/A1≈0,
管进口阻力系数,ξc=0.5。
3.管件与阀门
不同管件与阀门的局部阻力系数可从手册中查取。
二、 当量长度法
把局部阻力折算成一定长度(le ,m,称当量长度)直
管阻力──用直管阻力公式计算。
2
L
u
hf' e
d 2g
当量长度 Le 可以从手册中查出,通常以 Le /d形式给出。
1.6.6管路阻力计算小结
管路系统中总能量损失=直管阻力+局部祖力
管系总阻力:
'
h
h
h
f f f
对直径相同的管段:
法
l
u2
hf ( d ) 2 g
le法
l le u 2
hf d 2 g
例:用泵把25℃的甲苯液体从地面储罐送到高位槽,流
量为5×10-3m3/s。高位槽液面比储罐液面高10m。泵吸入管
路用φ89×4mm的无缝钢管,直管长为5m,管路上装有一个
底阀(可粗略的按旋启式止回阀全开时计)、一个标准弯头
;泵排出管用φ57×3.5mm的无缝钢管,直管长度为30m,
管路上装有一个全开的闸阀、一个全开的截止阀和三个标准
弯头。储罐及高位槽液面上方均为大气压。设储罐液面维持
恒定。试求泵的轴功率。设泵的效率为70%。
分析:
求泵的轴功率 柏努利方程 △Z、△u、△P已知
求∑hf
管
径
不
同
求Re、e/d
查图
摩擦因数图
范宁公式
求λ L、d已知
当量长度
阻力系数
h f
hf
吸入管路
排出管路
解:取储罐液面为上游截面1-1,高位槽液面为下游截面2-2,
并以截面1-1为基准水平面。在两截面间列柏努利方程式。
u12 p1
u22 p2
gZ1 We gZ 2
hf
2
2
式中:
Z1 0
Z2 10m
p1 p2 0(表)
u1 u2 0
We 9.8110 h f 98.1 h f
(1)吸入管路上的能量损失
h ,1
f
h , h , h ,
f 1
式中
f 1
f 1
(1
L1 le ,1
d1
u12
i )
2
d1 89 2 4 81mm 0.081m
la 15m
管件、阀门的当量长度为:
底阀(按旋转式止回阀全开时计)
6.3m
标准弯头
2.7m
le ,1 6.3 2.7 9m
进口阻力系数
ξi=0.5
u1
5 10 3
4
0.081
2
0.97m / s
20℃甲苯的密度为867kg/m3,粘度为6.75×10-4Pa·s
Re1
d1u1
0.081 0.97 867
5
1
.
01
10
6.75 10 4
取管壁的绝对粗糙度e=0.3mm,e/d=0.3/81=0.0037,
查得λ=0.027
59
h f ,1 (0.027
0.5) 2.43J / kg
0.081
(2)排出管路上的能量损失 ∑hf,2
h
式中:
f ,2
(2
L2 Le , 2
db
2
2
u
o )
2
d 2 57 2 3.5 50mm 0.05m
L2 30m
管件、阀门的当量长度分别为:
全开的闸阀
0.33m
全开的截止阀
17m
三个标准弯头
1.6×3=4.8 m
le , b 0.33 17 4.8 22.13m
ξo=1
出口阻力系数
u2
4
0.005
0.052 2.55m / s
0.05 2.55 867
5
Re 2
4
1
.
64
10
6.75 10
仍取管壁的绝对粗糙度e=0.3mm,e/d=0.3/50=0.006,
查得λ=0.032
30 22.13
2.552 111.7 J / kg
h f ,2 (0.032 0.05 1) 2
(3)管路系统的总能量损失:
We 98.1 114.1 212.2 J / kg
甲苯的质量流量为:
qms qVs 0.005 867 4.34kg / s
泵的有效功率为:
Pe We qms 212.2 4.34 920.9W 0.92kW
泵的轴功率为:
P Pe / 0.92 / 0.7
1.7 流体输送管路的计算
管路的两类计算问题
1.设计型计算──
对于给定的流体输送任务(如一定
的流体的体积,流量),选用合理
且经济的管路。 关键:流速的选择
给 定:qVs,Z1,Z2,p1,p2,L, Le,e
计 算:d, he (或N) , (hf,u , 未知)
2.操作型计算── 管路系统已固定,要求核算在某给定
条件下的输送能力或某项技术指标
给定:d, L, Le,e , he , Z1,Z2,p1,p2
计算:Vs , (u , , hf未知)
三种计算:
1)已知流量和管器尺寸,管件,
计算管路系统的阻力损失
直接计算
2) 给定流量、管长、所需管件
和允许压降,计算管路直径
3)已知管道尺寸,管件和允许压
强降,求管道中流体的流速或流
量
d、u未知 试 差 法
或迭代
Re 无 法 求 法
λ无法确
定
1.7.1.简单管路
简单管路:由不同管径的管及管件串联而成的管路。
主要特点:① 对不可压缩流体。有:
q V1=qV2=……=常数
② hf= hf1 + hf2 +…...
1、串联管路的主要特点
a) 通过各管段的质量不变,对于不可压缩性流体
qVS 1 qVS 2 qVS 3 qVS 常数
b)整个管路的阻力损失等于各管段直管阻力损失之和
hf hf 1 hf 2
例:一管路总长为70m,要求输水量30m3/h,输送过程的允
许压头损失为4.5m水柱,求管径。已知水的密度为1000kg/m3
,粘度为1.0×10-3Pa·s,钢管的绝对粗糙度为0.2mm。
分析:
d
4Vs
u
求d
Hf
求u
u
u、d、λ未知
qVs
( / 4)d
l u2
d 2g
2
试差法
设初值λ
求出d、u
Re du /
修正λ
计 f (Re, / d )
否
比较λ计与初值λ是否接近
是
Vs
4
d 2u
解:
根据已知条件L=70m,Hf=4.5mH2o,qvs=30m3/h
u
Vs
4
d2
30 4
0.0106
2
3600 d
d2
u、d、λ均未知,用试差法,λ值的变化范围较小,以λ为
试差变量
假设λ=0.025
0.0106 2
(
)
2
70
l u2
得4.5 0.025 d
由H f
d
2g
d 2g
解得:d=0.074m,u=1.933m/s
Re
du
0.074 1.933 1000
143035
3
1.0 10
0.2 10 3
0.0027
d
0.074
查图得:
与初设值不同,用此λ值重新计算
0.0106 2
(
)
2
70
4.5 0.027 d
d
2g
解得:
查图得:
与初设值相同。计算结果为:
按管道产品的规格,可以选用3英寸管,尺寸为
φ88.5×4mm内径为80.5mm。此管可满足要求,且压头
损失不会超过4.5mH2O。
1.7.2 复杂管路的计算
复杂管路:存在分流与合流的管路。
工程处理方法:① 分支与汇合点看作局部阻力();
② 如果该处能量变化相对系统损失很小,
则可忽略之。
1. 分支或汇合管路
如图所示,O点为分支或汇合点。
主要特征:
A
⑴ 对不可压缩流
体Vs3=Vs1+Vs2
B
1
2
3
O
C
⑵ 阻力应分段考虑
hfA-C = hfA-O + hfO-C
hfB-C = hfB-O + hfO-C
⑶ 将单位质量流体的机械能衡算方程用于系统,对图
例,可以列出以下独立方程:
pO uO2
hfA -O
Z A Z O
g 2g
pO uO2
Z B Z O g 2g hfB-O
pO uO2
Z C hfO-C
ZO
g 2g
⑷ 复杂管路为一整体,总管、支管间互相影响。
1
2. 并联管路
A
2
分支后又汇合的管路。
B
3
主要特征: ⑴ V =V +V + V
s
s1
s2
s3
hf 1 = hf 2 = hf 3
⑵ 各支管阻力相等
⑶ 流量分配──按阻力相等原则分配。
l3 u32
l1 u12
l2 u 22
1
2
3
d1 2
d2 2
d3 2
u
Vs
π 2
d
4
Vs1 : Vs2 : Vs3
5
1
d
1l1
:
d
5
2
2l2
:
d
5
3
3l3
实例:分支管路的计算
例:12℃的水在本题附图所示的管路系统中流动。已
知左侧支管的直径为φ70×2mm,直管长度及管件,阀门
的当量长度之和为 42m, 右侧支管的直径为 φ76×2mm
直管长度及管件,阀门的当量长度之和为84 m。连接两支
管的三通及管路出口的局部阻力可以忽略不计。a、b两槽
的水面维持恒定,且两水面间的垂直距离为2.6m,若总流
量为55m3/h,试求流往两槽的水量。
解:设a、b两槽的水
面分别为截面1-1′与22′,分 叉 处 的 截 面 为 0-
1
1
2.6m
a
2
2
0′,分别在0-0′与1-1′间
、0-0′与2-2′间列柏努
利方程式
b
o
u02 p0
u12 p1
gZ 0
gZ1 h f ,01
2
2
u02 p0
u22 p2
gZ 0
gZ 2
h f ,02
2
2
表明:单位质量流体在两支管流动终了时的总机械能与能
量损失之和相等,且等于分支点处的总机械能。
若以截面2-2’为基准水平面
代入式(a)
由连续性方程,主管流量等于两支管流量之和,即:
(c)
又 h f 01 h fa
l a l ea u a2
a
da
2
2
u
42 a
a
318.2a u a2
0.066 2
h f 02 h fb
lb l eb u b2
b
db
2
2
u
84 b
b
583.3b ub2
0.072 2
代入(b)式
2
25.5 318.2a u a
2
583.3b ub
583.3b u b2 25.5
ua
318.2 a
由c式得:
Vs
4
d a2 u a
55
3600
4
d
d b2 ub
0.066 2 u a 0.072 2 u b
4
u D 3.75 0.84u a
e
d、e两个方程式中,有四个未知数。必须要有λa~ua、λb
~ub的关系才能解出四个未知数,而湍流时λ~u的关系通常
又以曲线表示,故要借助试差法求解。
取管壁的绝对粗糙度为0.2mm,水的密度1000kg/m3 ,查
附录得粘度1.263mPa.s
最后试差结果为:
Va
4
d ua
2
ua 2.1m / s, ub 1.99m / s
4
0.0662 2.1 3600 25.9m3 / h
Vb 55 25.9 29.1m3 / h
次数
项目
假设的ua,m/s
1
2.5
Re a d aua /
133500
0.003
/d
0.0271
由图查得的λa值
由式e算出的ub,m/s 1.65
Re d u / 96120
b
/d
b b
由图查得的λb值
由式d算出的ua,m/s
结论
0.0028
0.0274
1.45
2
3
2
2.1
112100
106800
0.003
0.0275
2.07
120600
0.0028
0.0028
0.027
2.19
0.0271
2.07
0.003
0.0273
1.99
115900
假设值偏高 假设值偏低 假设值可以接受
小结:
分支管路的特点:
1)单位质量流体在两支管流动终了时的总机械能与能
量损失之和相等,且等于分支点处的总机械能。
2)主管流量等于两支管流量之和
2、并联管路
如本题附图所示的并联管路中,支管1是直径2”的普通
钢管,长度为30m,支管2是直径为3”的普通钢管,长度为
50m,总管路中水的流量为60m3/h,试求水在两支管中的
流量,各支管的长度均包括局部阻力的当量长度,且取两
支管的λ相等。
解:在A、B两截面间列柏努
利方程式,即:
u A2 p A
u B2 p B
gZ A
gZ B
h fAB
2
2
对于支管1
u A2 p A
u B2 p B
gZ A
gZ B
hf1
2
2
对于支管2
u A2 p A
u B2 p B
gZ A
gZ B
hf 2
2
2
并联管路中各支管的能量损失相等。
由连续性方程,主管中的流量等于各支管流量之和。
Vs 60 / 3600 0.0167m3 / s
对于支管1
hf1
l l e1
1
d1
V
s1
2
d1
2
l
l
u1
e1 4
1 1
d1
2
2
对于支管2
hf 2
l2 le 2 u22
l 2 le 2
2
2
d2
2
d2
2
V
s2
d 2
2
4
2
2
由于1 2
l1 le1 2
l 2 le 2 2
1
Vs1 2
Vs 2
5
5
d1
d2
由附录17查出2英寸和3英寸钢管的内径分别为0.053m
及0.0805m。
5
Vs1 Vs 2
5
l2 le 2 d1
50 0.035
Vs 2
0.0454Vs 2
30 0.0805
l1 le1 d 2
与b式联立
小结:
并联管路的特点:
1)并联管路中各支管的能量损失相等。
2)主管中的流量等于各支管流量之和。
3)并联管路中各支管的流量关系为:
例:如本题附图所示,用泵输送密度为710kg/m3的油
品,从贮槽输送到泵出口以后,分成两支:一支送到A塔
顶部,最大流量为10800kg/h,塔内表压强为98.07×104Pa
另一支送到B塔中部,最大流量为6400kg/h,塔内表压强
为118×104Pa。贮槽C内液面维持恒定,液面上方的表压
强为49×103Pa。上述这些流量都是操作条件改变后的新
要求而管路仍用如图所示的旧管路。
现已估算出当管路上阀门全开,且流量达到规定的最大
值时,油品流经各段管路的能量损失是:由截面1-1’至22’(三通上游)为20J/kg;由截面2-2’至3-3’(管出口内侧)
为60J/kg;由截面2-2’至4-4’(管出口内侧)为50J/kg。油品
在管内流动时的动能很小,可以忽略。各截面离地面的垂直
距离见本题附图。
已知泵的效率为60%,求新情况下泵的轴功率。
分析:
求轴功率 柏努利方程 2-2’的总机械能E2?
1-1’至2-2’
分支管路的计算
解:
在截面1-1’与2-2’间列柏努利方程,并以地面为基准水平
面
u12 p1
u22 p2
gZ1 We gZ 2
h f ,12
2
2
式中:
gZ1 9.81 5 49.05J / kg
49 103
69.01J / kg(以表压计)
710
p1
u12
0
2
h f ,12 20 J / kg
设E为任一截面三项机械能之和,即总机械能,则2-2’截面
的总机械能为:
u22 p2
E2 gZ 2
2
将以上数值代入柏努利方程式,并简化得:
泵1kg油品应提供的有效能量为:
We E2 20 49.05 69.01 E2 98.06
(a)
2-2’到3-3’
求We
已知E2
选Max
2-2’到4-4’
仍以地面为基准水平面,各截面的压强均以表压计,且忽
略动能,则截面3-3’的总机械能为:
4
98
.
07
10
E3 gZ 3
9.81 37
1744 J / kg
710
截面4-4’的总机械能为:
p3
118 10 4
E4 gZ 4
9.81 30
1956 J / kg
710
p4
保证油品自截面2-2’送到截面3-3’,分支处所需的总机械能为
E2 E3 h f , 23 1744 60
保证油品自截面2-2’送到截面4-4’,分支处所需的总机械能为
E2 E4 h f , 24 1956 50
当 E2 2006 J / kg 时,才能保证两支管中的输送任务。
将E2值代入式(a)
We 2006 98.06
通过泵的质量流量为:
10800 6400
ws
4.78kg / s
3600
新情况下泵的有效功率为:
Ne We ws 1908 4.78 9120W
泵的轴功率为:
N Ne / 9.12 / 0.6
当输送设备运转正常时,油品从截面2-2’到4-4’的流量正好达
到6400kg/h的要求,但是油品从截面2-2’到3-3’的流量在阀门
全开时便大于10800kg/h的要求。所以,操作时可把左侧支管
的调节阀关小到某一程度,以提高这一支管的能量损失,到
使流量降到所要求的数值。
补充:阻力对管内流动的影响
1、简单管路内阻力对管内流动的影响
阀门由全开转为半开,试讨论各流动参数的变化
1)阀门的阻力系数增大,hf,A-B增大,由于高位槽液而
维持不变,故流道内流体的流速应减小。
2
l
u
gZ 1
d
2
hf 1 A
l u2
d 2
2)管路流速变小,截面1-1’至A处的阻力损失下降。
u2
pA
gZ
h f 1 A
2g
p0
A点的静压强上升
3)同理,由于管路流速小,导致B处到截面2-2’的阻力
损失下降,而截面2-2’处的机械能不变,
pB u 2 u 2 p0
h f , AB
2
2
B点的静压强将下降。
一般性结论 :
1)任何局部阻力的增大将使管内各处的流速下降 。
2)下游的阻力增大将导致上游的静压强的上升。
3)上游的阻力增大将使下游的静压强下降。
2、 分支管路中阻力对管内流动的影响
某一支路阀门由全开转为半开,试讨论各流动参数的变化
1)阀门A关小,阻力系数ξA增大,支管中的流速u2将出现下
降趋势,O点处的静压强将上升。
2) O点处静压强的上升将使总流速u0下降
gZ
p0
h f ,10
h f ,01
l
2
le u 0
d
2
3)O点处静压强的上升使另一支管流速u3出现上升趋势
p0
l le u32
d3
2
p3
忽略动压头
总之,分支管路中的阀门关小,其结果是阀门所在支管的流
量减小,另一支管的流量增大,而总流量则呈现下降趋势
注意两种极端情况:
1.总管阻力可以忽略,支管阻力为主
任一支管情况的改变不致影响其他支管的流量
如:城市供水、煤气管线
2.总管阻力为主,支管阻力可以忽略
总管中的流量不因支管情况而变,支管的启闭仅改变各支管
间的流量的分配
3、 汇合管路中阻力对管内流动的影响
阀门由全开转为半开,试讨论各流动参数的变化
阀门关小
总管流量下降
O点静压强升高
u1、u2降低
1.8
流量的测量
变压头流量计 将流体的动压头的变化以静压头
的变化的形式表示出来。一般,
读数指示由压强差换算而来。
流量计
如:测速管、孔板流量计和文丘
里流量计
变截面流量计 流体通过流量计时的压力降是固定的
,流体流量变化时流道的截面积发生
变化,以保持不同流速下通过流量计
的压强降相同。
如:转子流量计
一、变压头流量计
1.8.1测速管
1、测速管(皮托管)的结构
2、测速管的工作原理
对于某水平管路,测速管的内管A点测得的是管口所在
位置的局部流体动压头与静压头之和,称为冲压头 。
u2
pA
hA
2 g g
B点测得为静压头
pB
hB
g
冲压头与静压头之差
p A pB u 2
hA hB
g
2g
压差计的指示数R代表A,B两处的压强之差。
若所测流体的密度为ρ,U型管压差计内充有密度为ρ’
的指示液,读数为R。
u 2 R ' g
2g
g
——测速管测定管内流体的基本原理和换算公式
实际使用时
uc
2 gR( )
c=0.98~1.00
3、使用皮托管的注意事项
1)测速管所测的速度是管路内某一点的线速度,它可以
用于测定流道截面的速度分布。
2)一般使用测速管测定管中心的速度,然后可根据截面
上速度分布规律换算平均速度。
3)测速管应放置于流体均匀流段,且其管口截面严格垂
直于流动方向,一般测量点的上,下游最好均有50倍直径长
的直管距离,至少应有8~12倍直径长的直管段。
4)测速管安装于管路中,装置头部和垂直引出部分都将
对管道内流体的流动产生影响,从而造成测量误差。因此,
除选好测点位置,尽量减少对流动的干扰外,一般应选取皮
托管的直径小于管径的1/50。
1.8.2 孔板流量计
1、孔板流量计的结构
2、孔板流量计的工作原理
流体流到孔口时,流股截面收缩,通过孔口后,流股还
继续收缩,到一定距离(约等于管径的1/3至2/3倍)达到最
小,然后才转而逐渐扩大到充满整个管截面,流股截面最小
处,速度最大,而相应的静压强最低,称为缩脉。因此,当
流体以一定的流量流经小孔时,就产生一定的压强差,流量
越大,所产生的压强差越大。因此,利用测量压强差的方法
就可测量流体流量。
在1-1’和2-2’间列柏努利方程,略去阻力损失
p1 u12 p2 u22
2
2
A1u1 A2u2 A0u0
2
A2
p1 p 2
1
2
2 A1
2 p1 p 2
1
u2
2
A2
1
A
1
u 22
u0 C D
u12
u 22
2 p1 p0
1
A0
1
A
1
CD :排出系数:取决于截面比A0/A1,管内雷诺数Re1,孔口的
形状及加工精度等。
2
与
1
A
1 0
A1
2
合并
A
C0 CD 1 0
A1
2
用孔板前后压强的变化来计算孔板小孔流速u0的公式
U型管压差计读数为R,指示液的密度为ρA
p1 p0 gR A
若以体积或质量表达,则
C0---孔流系数,
C0=f( A0/A1,Re1 )
当Re1超过某界限值时,C0不再随Re1而变C0=const,此时
流量就与压差计读数的平方根成正比,因此,在孔板的设
计和使用中,希望Re1大于界限值。
3、孔板流量计的优缺点
优点:构造简单,安装方便
缺点:流体通过孔板流量计的阻力损失很大
hf
2
C0
Rg '
孔板的缩口愈小,孔口速度愈大,读数就愈大,阻力
损失愈大。所以,选择孔板流量计A0/A1 的值,往往是设
计该流量计的核心问题。
1.8.3 文丘里流量计
管道中的流量为
Cv的值一般为0.98 ~ 0.99。
优点:阻力损失小,大多数
用于低压气体输送中的测量
缺点:加工精度要求较高,
造价较高,并且在安装时流量计本身占据较长的管长位置。
二、变截面流量计
1.8.4 转子流量计
1、转子流量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流量公式
假设在一定的流量条件下,转子处于
平衡状态,截面2-2’和截面1-1’的静压强
分别为p2和p1,若忽略转子旋转的切向力
p1 p2 A f
p1 p2
Vs C R AR
Vf f g
Vf
Af
f g
2P1 P2
CR为转子流量计的流量系数,AR为环隙面积
流量与环隙面积有关,在圆锥形筒与浮子的尺寸固定
时,AR决定于浮子在筒内的位置,因此,转子流量一般都
以转子的位置来指示流量,而将刻度标于筒壁上。
转子流量计在出厂时一般是根据 20℃的水或20℃、
0.1MPa下的空气进行实际标定的,并将流量值刻在玻璃管
上。
使用时若流体的条件与标定条件不符时,应实验标定
或进行刻度换算。
下标1代表标定流体(水或空气)的流量和密度值,下
标2代表实际操作中所用流体的流量和密度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