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部之气,所伤异类”的病因分类. 2.“两虚相得,乃客其形”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1.“三部之气,所伤异类”的病因分类. 2.“两虚相得,乃客其形”

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黎制作
题
解
百病:泛指多种疾病;
始生:开始发生。
本篇讨论疾病的的病因,提出
中医发病学的独特观点,故名。
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黎制作
内容提要
1.“三部之气,所伤异类”的病因分类。
2.“两虚相得,乃客其形”的发病学观点。
3.邪气伤人,由表入里的传变过程。
4.积证的形成机理。(自学)
5.“病生于阴”的病机及疾病的治疗法则。
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黎制作
目的要求
1.理解“三部之气,所伤异类”的病因分
类 方法。
2.掌握“两虚相得,乃客其形”的发病观。
3.了解邪气伤人,由表入里的传变过程。
4.理解“病生于阴”的病机及疾病的治
疗法则。
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黎制作
内容分析
一、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1.百病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
风雨寒暑清湿——后世发展为六淫学说
病因 喜怒——泛指七情过激
饮食劳倦房室(见第四段) ——后世称不内外因
“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湿燥风。人有五
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
怒伤阴,暴喜伤阳。”--《阴阳应象大论》
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黎制作
2.三部之气,所伤异类
* 三部:指人身之上、中(内)、下部。(整体三分观)
* 三部之气:指伤人上中下部的不同邪气。
* 异类:指人体的不同部位(上中下部位)。
风雨寒暑(自天而降)—伤上
清湿(自地而生)—— 伤下
伤外(体表)
病起于阳,
表证
喜怒(饮食房室劳倦)—伤中(脏) 伤内
病起于阴
里证
外感
上中下外
分为三员
内伤
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黎制作
3.两虚相得,乃客其形
* 外感病发病机理
虚邪贼风(风雨寒热)——外邪
[不得身形之虚不能独伤人]
身形之虚—体质(正气虚)
两虚相得,乃客其形—发病
[参以虚实,大病乃成]
例证:
(1)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
独伤人;
(2)两实(实邪,正实)相逢,众人肉坚。
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黎制作
二、外邪由表入里的传变情况
* 外邪
皮肤
络脉
经脉
输脉(足太阳
经)
伏冲之脉
(太冲脉)
肠胃
肠胃之
外,募原之间,留着于脉,息而成积(积之部位:“或
着孙脉…上连缓筋”)
“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
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
也。故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
腑;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 --《阴阳应象大论》
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黎制作
意义:
提示外邪伤人,由表入里,步步深入的传
变过程,与伤寒六经传变、温病三焦传变、卫
气营血传变等形式虽然不同,但机理一致。
(正不胜邪,邪滞而不去 )
早期治疗,预防内传。
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黎制作
三、积证的病状及其形成机理
1.各种积证的病状
2.积证的成因:
(1)感寒--寒气上逆入腹--胃肠胀满--迫聚肠外汁沫;
(2)饮食不节,起居失常,肠胃之络伤,血溢于肠外;
(3)卒然外中于寒或内伤于郁怒气逆,经输不通,阳气
不行,凝血蕴裹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
血脉凝滞
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黎制作
四、“病生于阴”及诊治疾病的基本
法则
1.病生于阴 (“脏伤则病起于阴”)
·情志过激:忧思伤心(伤神);忿怒伤肝。
·饮食起居失节:重寒(形寒饮冷)伤肺;
醉以入房,汗出当风伤脾。
·劳倦:用力过度,若入房汗出浴,伤肾。
* 系对前“三部之气,所伤异类”中“脏伤则病起
于阴”的补充说明,提示了五脏病病机特点。
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黎制作
2. 诊治疾病的法则
察
痛
知
应
辨
证
施
治
辨别病位(由痛之所在知病之所在)
了解病情(由拒按、喜按知病之虚实)
当补则补,当泻则泻(泻实补虚)
毋逆天时(因时制宜)
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黎制作
复习思考题
1.“三部之气,所伤异类”的具体情况如何?
2.说明外感病的发病机理。
3.本篇提出什么样的诊治法则?
4.背诵:“风雨寒热…参以虚实,大病乃成。”
5.解释:(1)三部之气,所伤异类;
(2)两虚相得,乃客其形。
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黎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