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非華裔學生調適 小一中文科課程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為非華裔學生調適 小一中文科課程
學校支援計劃:
非華語中學生的中文教與學
簡介會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
中文教育研究中心
1
程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背景分析
本團隊擁有相關的研究及校本支援經驗
計劃目標
參與對象
教師和校長參與本計劃的程度
本計劃施行時間表及重要日程
本計劃預期的成果
簡介現有支援非華語學生的中文課程及
教材
九. 交流及問答
2
一、背景分析
3
背景分析
中文是在香港生活的主要溝通語言,約5%的香港居民
並非以中文作為母語,而裝備他們具備良好的中文能
力(包括說聽和讀寫)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全港約有5所中學專為非華語學生提供教育。另
外,基於「融合教育」的目的,個別中學招收一些非
華語學生
由於這些非華語學生的學習需要與本地學生不同,因
此這些中學的中文科教師都表示十分需要大學的支援,
以便他們能更有效地指導這些學生學好中文
4
背景分析
良好的中文能力能改善非華語學生社會適應的能
力、製造更佳的升學機會及就業前景
很多非華語學生都認為學習中文十分困難,特別
是閱讀和寫作方面
很多指導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的教師不清楚這些
學生學習中文的認知過程和特點,也不清楚中文
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過程和策略,並不了解這些
學生的家庭背景和學習需要,因而無法設計最有
效的教材和教學策略,令教學倍感困難
5
二、港大團隊擁有相關的
研究及校本支援經驗
6
本團隊擁有相關的研究及校本支援經驗
參與學
校數目
計劃名稱
年份
資金來源
1
Study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Standards
of Ethnic Minority Students in HK Schools
on the basis of their Performance in 2007
2008
CDI, EDB
> 800
2
Collaborative Study on Chinese Language
Standards of Ethnic Minorities Students in
Local Schools of Hong Kong
2007
CDI, EDB
9
3
Provision of services for running of
2007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support centres
for non-Chinese speaking (NCS) students
in five designated secondary schools
EDB
5
(+41)
4
Chinese Characters Learning Software
Package for South Asian Learners
EDB
5
2006
7
參與學校
數目
計劃名稱
年份
資金來源
5
Dragonwise Teacher Collaboration Project II &
III: ‘Chinese character learning’ and
‘Integrating project learning, ICT and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Developing usable teaching
materials and Disseminating successful
experiences’
2003
QEF (200102)
QEF(200405)
74
6
Support Centre for Teachers Using
Chinese as the Medium of Instruction
1998
Language
Fund
300
7
Quality Education with Chinese as the
Medium of Instruction
2000
QEF
400
8
Advancing Mother Tongue Education:
Uplif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Learning
and Teaching
2004
QEF
400
9
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2004
Study (PIRLS 2006)
EDB
144
8
三、計劃目標
9
計劃目標
1. 發展校本的教學策略,配合非華語學生的學習需要
幫助他們發展學習中文的興趣,並建立他們學習
中文的信心
幫助他們有效地學習中文
幫助他們學會說廣東話和書寫繁體字
幫助他們改善中文閱讀理解的能力
幫助他們改善中文寫作的能力
建立正面及積極的學習態度,生活上及學習上都
能有效地運用中文
10
計劃目標
2. 培育教師作為課程領導的角色,在中文教學上扮演推
動者、協調者及研究員的角色,以發展校本的中文程,
幫助這些非華語學生有效地學習中文課程
檢討現行的、為非華語學生而編寫的中文課程
探討學習中文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理論及教學法
促進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的成效
加深各參與學校對非華語學生的學習需要的認識
11
計劃目標
促進各參與學校對學習中文作為第二語言,對非華
語學生的社交及智力發展的影響
設計、施行及評估參與學校在教與學方面的轉變
促進參與教師在中文作為第二語言學習方面的教學
效能
為參與教師提供研究為本及課堂為本的支援,幫助
他們所屬的中學發展成更融合及充滿活力的校園
通過知識共享、同儕備課及課後研討,讓教師成為
終身學習者
12
計劃目標
3. 參與學校內及各學校之間強大的專業學習社群
學習社群可帶來不同的知識及不同的教學風格,
共享發展非華語學生中文課程的校本經驗,促進
為教與學的水平
參與學習社群的教師分享經驗,能總結有效的教
學經驗,並將之理論化
提供出版及技術支援平台,推動專業之間的分享;
推廣由不同教師設計的、有效的校本教材,讓學
習社群內的教師互相分享及共同使用
13
四、參與對象
14
參與對象
1. 密集的校本支援:
8 所中學
計劃年期:3年
約40位教師和校長直接受惠
通過邀請他們分享參與的經驗和心得,同校
約80位教師及1200 非華裔學生可間接受惠
15
參與對象
2. 為中文課程領導而設的學習社群:
16所中學
計劃年期:3年
約30位教師及校長
通過參與學習社群的分享活動,改善校本中
文課程及教學策略;校內約300位非華語學
生間接受惠
16
參與對象
3. 推廣研討會、《教師手冊》、《家長手
冊》及網上資源庫:
香港所有對指導非華裔學生學習中文有興趣
的教育同工和家長,通過參與推廣研討會、
閱讀教師或家長手冊,和瀏覽本計劃網站而
受惠
17
五、教師和校長參與本計劃的程度
18
校本中文課程總目標圖示如下:
課程總目標
共
通
能
力
學
習
態
度
學
會
學
習
語文能力
文
化
素
養
語文能力的綜合運用
聽
說
識
字
與
寫
字
閱
讀
寫
作
19
研究計劃
校本中文課程
第一年
識字
聽、說
讀
第二年
資訊科技
輔助中文
學習
寫
第三年
20
教師和校長參與本計劃的程度
1. 校本支援:
參與校本支援的教師(每所學校約派出5位教師)會
直接參與校本中文科課程的設計、施行、課堂研究
及計劃成效評估
各中學校長協調計劃在校內的執行情況
可商議確實的計劃進度及參與時數
預算教師每年需投入40小時參與與計劃有關的會議
(包括共同備課會議)
參與兩次研討會,並分享研究成果
21
教師和校長參與本計劃的程度
2. 學習社群:
每所學校派2位教師或課程領導(例如校長、課程發展
主任或中文科科主任)參加本計劃提供之工作坊或學
習會議
總會議時間約為每年25小時
本計劃鼓勵教師設計及評估他們自行為非華語學生設
計的校本教與學活動的成效
本計劃鼓勵每所學校的校長參與本計劃舉辦的所有活
動
本計劃亦會邀請不同界別的持份者參與,例如非華語
學生、本地學生、家長及其他學科的教師
22
六、本計劃施行的時間及
重要的日程
23
本計劃施行的時間及重要的日程
基本原則:
本計劃提供的支援以符合個別學校的需要為原則
本計劃創建的學習社群,旨在組織不同學校的教
師及行政人員,建立學習及交流的平台
本計劃會出版一本有關指導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
的《教師手冊》
本計劃將舉辦講座及週年研討,藉此向教育界同
工及社會推介各參與學校的校本經驗及教材
24
本計劃施行的時間及重要的日程
1. 校本支援:
重點:提升參與學校教師對指導非華裔學生學習中
文的教學法和能力,從而提高教與學的水平
施行模式:
為期3年
由大學教師、課程發展主任組成專業團隊,與學
校緊密合作
大學專業團隊會為學校提供密集的校本支援,包
括共同備課、課堂研究及課後檢討會議等
25
本計劃施行的時間及重要的日程
循環式的計劃、施行、觀察及檢討,檢視創新
的中文教與學方法能否配合NCS學生的需要
通過與香港大學專業團隊的合作,參與學校的
教師能掌握進行「行動研究」的技巧和能力,
從而檢視校本的轉變,及教師的專業發展
參與學校會組成「跨校學習網絡」,定期分享
他們的學校發展經驗。此外,教師亦參與「學
習社群」(即第二種支援模式)所組織的交流活動,
與與會者分享經驗
26
本計劃施行的時間及重要的日程
為確保本計劃所得的經驗及成果能推廣給
全港的教育同工,本計劃會舉辦兩次週年
研討會(第一次:2010年2月;第二次:
2011年年底),讓參與學校的教師能總結他
們的教學及研究經驗,並分享有效的教學
法
有效的教學資源會上載到網上資源庫,供
參與本計劃的教師便用和分享
27
本計劃施行的時間及重要的日程
2. 為學校和教師建立學習社群:
重點:
提升為NCS學生而設的中文課程的教與學水平
提升課程領導和中文科科主任在第二語言教學
的知識,學會如何監察及檢視校內的教與學水
平
並以研究為基礎,解決NCS學生學習中文的問
題
28
本計劃施行的時間及重要的日程
施行模式:
為期3年
參與學校委派2位代表參與 (包括課程發展主任、中
文科主任等)
大學教師、課程發展主任組成專業團隊,提供專業
訓練及推動學習社群成員的參與;專業團隊成員亦
會到各參與學校進行分享
每兩星期或每月舉行會議,交流教學經驗,或檢討
施行新教學法的成效,促進教與學的水平和發展
29
本計劃施行的時間及重要的日程
期望課程領導能積極參與,試用以研究為基礎發
展出來的創新教學法,以發展校本的改善計劃,
例如合作進行行動研究,幫助教師設計及發展校
本的中文課程、教材及相關的語文評估工具
這些以研究為基礎的經驗及試驗結果,會於會議
中與與會者分享,並獲得他們及大學團隊的回饋
所有參與學校會被邀請參加兩次週年研討會,並
於研究會上報告他們的研究成果
有效的教學資源會上載到網上資源庫,供參與本
計劃的教師便用和分享
30
七、本計劃預期的成果
31
預期的成果
專業的支援及一系列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活動
出版《教師手冊》及《家長手冊》。《教師手
冊》 會包括重要的概念指引及示例;《家長手
冊》會以淺白的文字為家長解釋重要的概念(例
如第二語言學習理論)
發展網上資源庫,提供有效的推廣及交流媒介,
分享有效的教學設計、教材及學示例
舉辦兩次全港性的週年研討會
32
預期的成果
澄清參與學校校長及教師,在教導NCS學生時
的需要及問題,提供有用的指引回應這些問題
教師對指導NCS學生學習中文的效能會提升
為NCS學生提供較佳的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
文(包括聆聽、說話、閱讀和寫作)
NCS學生對學習中文的興趣得到提升;對運用
中文表達自己的信心增加
學校與教師之間建立可持續的學習網絡及社群,
促進他們對指導NCS學生學習中文的交流和分
享
33
八、簡介現有支援非華語學生
的中文課程及教材
34
九、交流及問答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