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母的发展演变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声母的发展演变

学号:0632021011
姓名:张井荣
声母 的发展演变
:
名词解释 :
字母:这里的声母指的声母代表字,与汉语拼音方案的字母
是不同的,字母简称为母,又叫声钮或钮。




清浊 :指的发音方法时的概念,发音时声带不振动的叫
清音,声带振动的叫浊音
声母的发展演变




我们把声母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
一 、 上古声母
二 、 中古守温字母
三 、 近古声母
四 、 普通话声母
上古声母


上古声母指秦汉时的生母系统,此时尚未产生韵
书,考证声母的依据,主要是谐声字(形声字声
符 )和古书中的异文、古读、声训等材料。清
代学者苦心于这方面的研究,从大量文献和三十
六字母中发现了一些 古音的规律主要有:
(一)古无清唇音
清代学者钱大昕在《十驾斋养新录》中首先提出“凡请唇之音,古读
皆为重唇”的论断认为中古的清唇音非、敷、奉、微,在上古应读
重唇音帮、滂、并、明,其依据是古书中的异文。如封域即是邦域,
妃读配,附娄就是部楼,芜读蔓,其中封、妃、附、芜分别属于中
古清唇声纽非、敷、奉、微。帮、配、部、蔓分别属于中古的重唇
声纽帮、滂、并、明。
上古声母
(二)古无舌上音:提出这一结论的仍是钱
大昕。他曾说:“古无 舌头舌上之分,知、
彻、澄三母求之古音与端、透、定在无异”
即舌上音在上古属舌头音,如竺又作笃,
抽又作掏,直又作特等,其中竺、抽、直、
属中古舌上音知、彻、澄、笃掏、特、分
属中古舌头音端、透、定。
上古声母

(三)娘、日归泥,近代。。语言大师章
炳麟认为三十六字母中娘、日二纽当归如
泥母。不过,对于日的归并问题尚有异议。
(四)喻三归匣,喻四归定,此说是曾运乾
先生首创他在《喻母古读考中把喻纽三等
(按洪细分字为四等)叫云母或于母,。
把喻纽四等叫做喻母,认为云母古时候隶
属于牙音匣母,喻母古属于舌音定母。
上古声母







据 此,在三十六字母归 并后剩下了二十六纽就是上
古的
唇音:帮( 非)滂(敷)并2 (奉)明(微)
舌音:端(知)透(彻)定(澄喻)泥
(娘 日 )、来
齿音:精、清、从、心、邪、照、穿、床、审、禪
牙音;见、溪、群、疑
喉音:影、晓、匣(喻)
括号里是并入的声母,喻母一分为二
中古声母

唐代的守温根据汉语的特点制定了三十个字母,宋代音
韵学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六个代表了唐末宋初的声母系
唇音
舌音
牙音
齿音
喉音
半舌
半齿
重唇音
轻唇音
舌头音
舌上音
齿头音
正齿音
幫
非
端
知
见
精
照
影
来
日
滂
敷
透
彻
溪
清
穿
並
奉
定
澄
群
从
床
喻
明
微
泥
娘
疑
心
审
晓
邪
禅
匣
全清
新
发
音
部
位
旧
名
称
唇
音
新
名
音
方
法
名
不送气
不带音
的塞音
和塞擦音
称
旧
名
次清
全浊
次浊
送 气 不 带 音 的 带 音 的 塞 音 带音的鼻音、边 不带音
塞音和塞擦音
和塞擦音
音和半元音
的擦音
全浊
带音的擦音
称
称
重 唇
双 唇 音
帮
滂
并
明
轻 音
唇 齿 音
非
敷
奉
微
舌
音
舌头
舌尖中
端
透
定
泥
舌上
舌面前
知
彻
澄
娘
齿
音
齿头
舌尖前
精
清
从
正齿
舌面前
照
穿
床
牙
音
喉
音
舌 根 舌根音
音
零声母
见
溪
群
齿音
心
邪
审
禪
晓
匣
疑
影
舌根音
半舌
音
半
全清
半元音
喻
舌尖边
来
舌面鼻
日
新
发
音
部
位
旧
名
称
唇音
舌音
齿音
牙音
喉音
新
名
音
方
法
名
称
旧
名
称
称
全清
次清
全浊
次浊
全清
不送气不
带音的塞
音和塞擦
音
送气不
带音的
塞音和
塞擦音
带音的
塞音和
塞擦音
带音的
鼻音、
边音和
半元音
不带音
的擦音
带音
的擦
音
帮
滂
并
明
心
邪
审
禪
晓
匣
重唇
双唇音
轻音
唇齿音
舌头
舌尖中
端
透
舌上
舌面前
知
彻
齿头
舌尖前
精
清
从
正齿
舌面前
穿
床
舌根音
舌根音
见
零声母
影
非
照
敷
溪
奉
微
定
泥
澄
群
舌根音
半元音
喻
半舌音
舌尖边
来
半齿音
舌面鼻
日
娘
全浊
疑
三、近古声母



在音韵学的分期上,近古包括元、明、清时期,
此时韵书的代表作是《中原音韵》这部作品是综
合了关汉卿、马致远等命名家的戏曲用韵而编成
的一部戏曲韵书。作者是周德清,江西高安人。
《中原音韵》以北方方言 为基础,其音系属于当
时通行于北方的官话体系,它是研究现代普通话
语音史的起点。
《中原音韵》 共有十九个韵部,其中又分若干小
韵。将十九韵部中同声不同韵的小韵归纳起来,
便得出声纽。
近古声母





近古声纽多少说法不完全一致我们这里采用邵荣
芬、杨耐思、李思敬 等主张二十一类 :
帮(b)滂(p)明(m)非(f)微(w)端(d)
透(t)
泥(n)来(l)照(z)穿(c)审(s)日(r)精
(zh)清(出)
心(sh)见( g)溪(k)疑(ng)晓(h)影(o)
《中原音韵》与普通话相比多出了v和ng两个声母,
少了j、q、x三个声母。
普通话的声母



普通话的声母指的是汉语音节开头的辅音。
普通话共有二十一个辅音声母,此外,还
有零声母。
声母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类 。
比如发音器官、发音部位、还有成阻除阻
的方式等。
普通话声母






b、p、m、f、d、t、n、l、K、h、j、q、x、z、c、s、zh、
ch、sh、r
普通话里多了j、q、x是从g组与齐撮二呼相拼慢慢分化出
来 的,这可以在一些方言找到一些证据一比如粤语里就有
gi这 个音,当然近古的声母ng消失了,我们可以看到语音
在历史的长河中是如何发展的。下面留两个思考题:
语音发展的方向是怎样的?
找出j组字由g组字发展来的 一些实例
参考书目:
《趣味汉语》许明申、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4.6
《汉语史稿》王力、中华书局‘2000。
普通话声母j、q、x的来源




i
现 代普通话的j、q、x的有两个来源:
一、来自齐撮呼的 g 、k、h
二、来自齐撮呼的德z、c、s
这主要是由于舌根破裂、舌根摩擦、舌尖破裂摩
擦、舌尖 (i、v)的影响,而变为舌面前辅音(j、
q、x)这是语音学上所谓同化作用。
声母的发展演变

参考书目 :
1. 王 力.

《汉语史稿》.商务印书馆 ,北
京.1990 .


2 . 周同春. 《汉语语音学》.北京师范大学出
版社,北京.1993.
3. 王 力. 《 古代汉语》.北京出版社,北
京.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