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的人本主义理论(二)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人格的人本主义理论(二)

人本主义理论
(二)
主讲人:钟伟芳
卡尔•罗杰斯的人格观
俺是罗杰斯。
该俺出场啦!
(Carl Ranson Rogers, 1902-1987)
卡尔•罗杰斯生平










1902年生于美国伊利诺斯州的橡胶园。六个孩子中排行老四。父亲是个成功的
土木工程师,母亲是个虔诚的基督徒。
1919年进入威斯康星大学读农学。
1922年被选中参加在北京召开的“世界学生基督教联合会”。回校后从农学转
为历史专业,并于1924年获得学士学位。
1928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临床与教育心理学硕士学位,1931年获得博士学位。
1944-1945年创立美国应用心理学会并任主席。
1946-1947年担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1957年回到斯威康星大学担任心理学和精神病学教授。
1963年进入行为科学研究所。
1968年与75个同事辞职离开行为科学研究所,在拉霍亚成立了人类研究中心。
1987年私欲心脏病。
主要荣誉:


1956年获得第一届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
1972年获得美国心理学会的杰出专业贡献奖。
1 理论基础与假设
一、哲学基础
一种现象学的探讨途径。每个人都以一种独特
的方式感知世界,个体能对感知过、经验过的事物
赋予一定的意义,这些知觉和意义的整体便构成了
个人的现象场。人的活动是受到存在于主观世界中
的现象所引导。对人格的研究就应该从了解人们心
目中的现象世界开始。
1 理论基础与假设
二、人性观点
人性观点是罗杰斯整个理论的出发点。
1、人性是乐观的、积极的且富有建设性 。
2、强调人性是发展变化的。
3、人的认识活动的基础是意识经验。
 罗杰斯认为人的变化过程也是由经验造成的。
 人本主义心理学者普遍强调人的意识经验的主导作用。
 经验是认识活动的基础。
 罗杰斯指出:“科学、治疗以及生活的所有其他方面首先植根于并
且依据一个人瞬间的主观经验。它从内在的、整体的和机体的经验
中生长出来。”
1 理论基础与假设
三 、理论假设
人的行为是由每个人独一无二的自我实现
倾向引导着的。
所有人都需要积极的看待。
自我实现倾向
罗杰斯相信人的所有行为都接受自我实现倾
向的制约。“机体以保持和增强自身的方式
发展其所有的潜能”。
自我实现的倾向引导一个人朝向普遍积极和
健康的行为。
自我实现倾向
自我实现倾向如何引导我们以积极的
方式行动?
罗杰斯根据是否能够维持和提高我们自
身来评价经验。这一过程称为“机体评价
过程”(Organismic Valuing Process)。
个体接近和保留那些符合实现倾向的经验,
避免那些抵触实现倾向的经验。因此,机体
评价过程是自我实现倾向的反馈系统,使个
体能调节自己的经验,朝向自我实现。
积极的看待的需要



罗杰斯认为所有的人都有获得积极看待的需要,这种需要包括要求获得别人或自
己关注、赞赏、接受、尊敬、同情、温暖与爱。
爱
赞赏
尊敬
温暖
无条件积极关注
无条件积极看待意味着对一个人做的所有事情都一样积极看待,即使是客观上
消极的行为也要接受,因为它是个人的一部分。
有条件积极关注
积极看待的提供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来判断对象的平行和成就。
补充:无条件积极看待
酗酒的旺财!
财迷的小咪!

家长对孩子的无条件积极看待:
孩子酗酒、放纵的行为是不对的,但父母人会对孩子无条
件的积极看待。
价值的条件

积极看待的需要有极为强大的力量,它能逐渐取代
机体评价过程。也就是,此时个体不管自己的经验
是否能维持和加强自己,只要它能带来积极看待,
都会把它评价为好的。

他人或自己对具体行为的评价被成为价值条件,指
给予积极或消极评价的条件。

当价值条件比机体评价过程对人的行为起的作用更
大时,个体的人格会受到损害。
2 理论的核心建构——自我

自我(self)的概念代表对自我感知的一种组织化的一致性
的模式,它是指个体对自己心理现象的全部以验。

自我的特点:
1、自我概念属于对自己的认知范畴,包括对自己的特点的知觉,以及
与自己有关的人和事物的知觉的总和;
2、认为自我概念是有组织的、比较稳定的结构,自我虽然对经验具有
开放性,新的经验成分会使得这种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但是自我
概念的“完形”性质则十分稳定。
3、自我只能表征那些关于自己的经验,而不是控制行为的主体。
4、自我作为一种经验的整体模型,这种整体模型主要是有意识的,或
可以进入意识的东西,通常能够被人所知觉。
2 理论的核心建构——自我

自我论是罗杰斯人格理论和心理治疗理论的基础与核心,自我是人格形
成、发展和改变的基础,是人格能否正常发展的重要标志。

自我的两种类型:
——真实的自我,即主体的自我。
——理想的自我,是一个人期望实现的自我形象,也就是客体的自我。

当真实的自我与理想的自我和谐统一就是自我实现。只要人与人之间能
够无条件地、真诚地关怀,个体就能够调节自己的经验,朝向自我实现,
使自我更趋向于理想自我。

自我一致指个体倾向于使自己的活动与自我系统协调一致。承认自己的
经验并允许其成为自我系统的一部分。
3 人格的发展与活动
一、机能完善者的特征

经验开放,机能完善者不需要防御机制,所有经验是被准确地符
号化而成为意识。

协调的自我,机能完善者的自我结构与经验协调一致,并且具有
灵活性,以便同化新的经验。

机体估价过程,机能完善者以自己的实现倾向作为估价以验的参
考体系,不在乎世人的价值条件。

无条件的积极自我看待,机能完善者时刻对自己的经验和行为给
予积极的肯定,他们不觉得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内有冲动。

与同事和睦相处,机能完善者乐于给他人以无条件积极看待,同
情他人,为他人所喜欢。
3 正常人格发展与活动
二、机能完善者的形成
 成为一个机能完善的人,关键在于自我结构
与经验的协调一致。这就要求有一个无条件
积极看待的成长环境。
4 自我实现的障碍

当意识中的自我与实际经验产生分歧时,选择性知觉可能拒绝或歪曲某
些对正常成长有指导作用的经验,从而引起自我与个体经验的不协调状
态,不协调的后果就是适应不良,个体变得焦虑和恐惧,自我实现就会
受到阻碍。

自我实现受阻到恢复正常的过程:
1、威胁的经验
2、防御过程
3、心理调整
4、过程的瓦解与崩溃
5、重新整合
5 人格改变的方法——
患者中心疗法
一、人格改变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
1、治疗家和患者必处于“心理接触”的状态中。后面五条是患者——
治疗家关系的性质阐述,满足了它们,第一条就满足了。

2、患者必须处于不协调的状态中。不协调是患者和自己经验之间不一
致的结果。这一状态中,患者可能是脆弱的和焦虑的。证据:焦虑程度
较低的患者进入治疗有困难,因此喜欢退出。

3、治疗家必须处于与患者保持一致的状态。治疗家不需要对所有经验
开放,但是在治疗情境中,必须相对脱离威胁经验。也就是尽管治疗家
可能有一些私人问题,他们不应该与患者有关系。这样使治疗家能真诚
对等顾客,体验无条件积极看待和理解患者的移情。
5 人格改变的方法——
患者中心疗法

4、治疗家必须对患者无条件积极看待。通过积极、同等地
看待病人的所有经验,并且不因此评判患者,治疗家建立起
无威胁的条件,因此对人格的重新整合有建设性。

5、治疗家必须对患者有移情理解。移情是指从另一个人的
观点对他的问题进行理解——从那个人的内部参考模式出发。
要达到移情,治疗家必须感觉自己似乎就是那个人,但是没
有失去“似乎”的性质。

6、患者必须在一些程度上感受到治疗家的整合、无条件看
待与移情的理解。
5 人格改变的方法——
患者中心疗法
二、患者中心疗法的过程有效治疗的关键因素
营造一种气氛,使患者感到他们能表露任何他们想要表露的东西。这使得患者
能随着自我实现倾向的展开而释放出内心的情感,并更好认识自己。

1、改变的一般表现
(1)情绪表现——从无情绪流露变为情绪及时和自然的流露。
(2)经验方式——从个体与经验相隔变为经验成为个体内在的事件。
(3)不协调程度——从个体对自我相矛盾的东西无觉察变为个体能认识自我的不协调。
(4)自我的交流——从个体回避揭露自我变为个体验自我,能暴露自我意识。
(5)经验组成方式——从个体以僵化的观点看待经验变为个体以灵活变化的观点看待
经验。
(6)问题的处理——从回避问题或认为与己无关变为面对实际,积极的解决问题。
(7)对外部事件的态度——从生活在个人的小天地中变为在与他人交往中发展自己。
5 人格改变的方法——
患者中心疗法

2、患者中心治疗的结果
(1)评价现象的能力提高。
(2)患者防御性减少,灵活性提高;能意识到以前意识不
到的东西,敢于分析自己。
(3)形成了清晰、积极和一致的自我。
(4)对别人的看法趋向于乐观,与人相处更加融洽。
(5)人格的成熟和健全。
下课啦!
孩子,课后要像
我一样多看书,
多复习哦!
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