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Document

第一编 导 论   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第一节 文学理论的性质  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中国古代文学 文学批评史 文学理论史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 外国文学 文学史 文艺学 文学概论 古代、西方文论 文学理论 作家作品批评 文学批评

 文学史 是一个与时代同时出现 秩序;

 文学批评

是研究具体的文学作品及作家。

 文学理论 是对文学的原理、范畴和判断

标准的系列研究;  文艺学所包括的三个分支虽然各有其独 特的研究范围、对象、任务和功能,但 又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的。

 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任务 ( 教材 P.5

和 P.35

- 42) (一)确定对象任务的依据及本书的框架结构   美国康奈尔大学文艺学家 M.H.

艾布拉姆斯 《镜与灯 —— 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 本质论 世界 文 学 活 动 读者 接受论 作家 创作论 文 学 活 动 发 展 论 作品 作品论

 三、文学理论的品格  基石: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 (一)实践性  (二)价值取向  第二节 文学理论的形态(自学)

 第二章 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 一、文学活动论  二、文学反映论  三、艺术生产论  四、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  五、艺术交往论

 第二节 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  文学理论的理论资源  1 ,任何理论,除了同特定的文学实践活动 (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家的思 想观念有关以外,还同古往今来的各种理 论传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表 现为:本民族的和其他民族的理论传统, 构成了理论家们建构新的理论的重要资源 和依托。(如钟嵘《诗品》的“滋味”说, 王国维《人间词话》的“境界”说)

 2,当代中国文学理论的主要资源有三个:  第一,中国古代的文论和诗论,如刘勰的 《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白居易的 《与元九书》、严羽的《沧浪诗话》等等。  第二,西方古典的和现代的文学理论,如亚 理斯多德的《诗学》、柏拉图的《文艺对话 集》、别林斯基的理论著作、20世纪以来的 各种文学理论。

 第三,马克思主义有关文学的论著,如马 克思、恩格斯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 的理论、有关意识形态的理论、论述悲剧 和现实主义的理论,列宁关于“两种民族 文化”的学说,毛泽东关于文艺源泉和为 什么人服务以及“双百方针”的论述等等。 熟悉和了解这些资源,对我们理解各种文 学现象和不同的文学理论有重要意义。 (如以群主编《文学的基本原理》,上海 文艺出版社1979年版和童庆炳《文学理论 教程》)

 3,本民族和他民族的文学理论资源,不 仅为后代提供理论资料,而且也提供理论 反思的立场、观点和框架,是后代进行新 的理论创造的基础。(如意境理论,有关 模仿的理论)

第二编 文学活动

第三章

文学作为活动

文学活动:创作 接受 研究 第一节 活动与文学活动 文学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 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

一、 人类活动的性质 人类活动 是一种生活活动,区别于动 物的生命活动。 生活活动是人类有意识的生命活动, 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 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

二、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

• (一)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 诗意情感关系 • (二) 生活活动特性导致人的自觉能 动的文学创造 • (三) 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 本质力量的确证

• 三、文学活动的地位 • 文学活动是一种审美的精神活动,具有意 识形态特征。

• 第二节 文学活动的构成 • • • 一、世界 二、作者 三、作品 • 四、读者

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

• • • • • 一

.

文学活动的发生 (一)摹仿说 (二)巫术发生说 (三)宗教发生说 (四)游戏发生说

(五)劳动说 首先, 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 其次, 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 再次, 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 最后, 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 一、文学活动的发展 •

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 平衡现象

第四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 第一节 文学的含义

关于文学的概念 • 文学二种不同含义: • 广义文学、狭义文学

一、文学的文化含义

(一)广义的文化概念: 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二)狭义的文化概念:文化是个人的素养 及其程度。 (三)符号学的文化概念: 文化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 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

二、文学的审美含义

• 人的审美活动,是人类的多样性活 动中的一项特殊活动。  所谓审美就是主体在闲暇中对色、 形、声等所引起的一种超功利纯情 感的全身心的体味和审视的美的享 受。

三、文学的通行含义(

美学意义)

• • ⒈人类活动的持续发展,促进了人 类符号表意能力的丰富与发展,使 得文学这类专门的审美表现领域从 一般文化形态中独立出来。 ⒉文学属于审美表现领域。 • ⒊文学是一门艺术。

四、文学与非文学 判断文学与非文学的标准主要在于: • ⒈ 语言富有独特的表现力; • ⒉ 呈现出审美形象的世界,这种形 象具有想象、虚构和情感的特性; • ⒊ 传达完整的意义,本身要构成一 个整体; • ⒋ 蕴含着似乎特殊而无限的意味。

第二节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 一、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 • 文学是社会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 社会结构包括两个基本层次:经济 基础和上层建筑。

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 意识形态的多样性  哲学意识形态  政治意识形态  法律意识形态  道德意识形态  审美意识形态  宗教意识形态  商品意识形态

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  无功利与功利  形象与理性  情感与认识

第三节 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 • 文学与话语 • 文学与话语蕴藉 • 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

• ⒈ 文学是一种话语活动,包括五要素:说 话人、受话人、本文、沟通和语境。 • 2.文学是一种反映现实生活的社会性话语 活动。 • ⒊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 态

第五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 文学活动

第一节 一 、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基本属性 • 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性 • 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主导性、层 次性、多样性

二、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的价值取向 • • ⒈ 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的价值取向。 ⒉ 雅与俗的问题 • 3.按照“美的规律”创造 • 4. 作家、艺术家与新时代的人民群众相结合

第二节 关于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发展 • ⒈ 继承与革新,弘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 遗产的理论。 • ⒉借鉴与创造,沟通民族文学与世界文 学的关系 • ⒊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发展社会主义 文艺的思想的意义及教训

LOGO 第三

文 学

造 NN

第六章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第一节 关于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 一、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 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不同步 二、文学创造与其他精神生产的区别 第一,文学创造是人对世界的审美的精神掌握。 第二,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

第二

文学

创造的主体与客体

文学

创造的客体

文学

创造的主体

文学创造客体的社会生活的特殊性  整体性的社会生活  具有审美价值的社会生活  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

二、文学

创造的主体

第一,文学

创造的主体必须存在于艺术创造活 动中。

第二,文学

创造的主体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

创造者。

第三,文学

创造的主体是具体的社会人。

第三

文学

创造的主客体关系

文学

创造中主客体关系的特点

文学

创造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

第七章 文学创造过程

第一节 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 • 材料(信息)储备的主体性特征 • 艺术发现 • 创作动机

第二节 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 •

艺术构思及其心理机制

构思方式

第三节 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 • • • ⒈ “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 2.成文 3.推敲

第八章 文学创造的 审美价值追求

第一

节 艺术真实

• 认识与艺术真实 • 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 • 艺术概括

第二

情感

评价

• • 情感评价的文学意义 情感评价作为“诗意的裁判 ” • 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

第三节 形式创造 • • • 文学与艺术形式 形式创造的基本内涵 形式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