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作用于血液与造血器官的药物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第三十四章作用于血液与造血器官的药物

第三十四章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
第一节 作用于血液与造血系统药物
一、凝血系统与纤溶系统
正常情况下,凝血系统与纤溶系统动态平衡,
保持血管内血流的畅通,防止出血。
凝血因子(blood clotting factors)
Ⅰ
Ⅱ
Ⅲ
Ⅳ
Ⅴ
Ⅶ
Ⅷ
Ⅸ
Ⅹ
Ⅺ
Ⅻ
ⅩⅢ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原
组织凝血激素
Ca2+
前加速素
前转变素
抗血友病因子
血浆凝血激酶
Stuart-Prower因子
血浆凝血激酶前质
接触因子
纤维蛋白稳定因子
前激肽释放酶、
高分子激肽原
血小板的磷脂
凝血过程:三阶段
Χ
Χa
凝血酶原
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第一节
抗凝血药
抗凝血药(anticoagulants)是一类干
扰凝血因子,阻止血液凝固的药物,主
要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
肝素(体内、外抗凝血药)
[化学结构与来源]
D—葡糖醛酸和D葡萄糖胺残基交替排列
直链黏多糖,带大量阴电荷,呈强酸性。
药用肝素由猪小肠粘膜和牛肺提取
【体内过程】
1、常静脉给药
2、肝脏代谢
3、t1/2与给药剂量有关,
肺栓塞、肝硬化患者t1/2延长。
【药理作用】
1.肝素在体内、体外均有强大抗凝作用。
增强抗凝血酶Ⅲ的抗凝血作用。
AT Ⅲ是凝血酶及因子Ⅻα、Ⅺα、Ⅸα、
Ⅹα等含丝氨酸的蛋白酶的抑制剂
肝素可加速这一反应达千倍以上
 肝素与AT Ⅲ结合后引起AT Ⅲ构象改变,使AT
Ⅲ所含的精氨酸残基更易与凝血酶的丝氨酸残基
结合。
分子越长则酶抑制作用越大。
2. 降脂作用
使血管内皮释放脂蛋白脂酶,水解
乳糜微粒及VLDL
停药后 “反跳”
【临床应用】
1.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止血栓形成与扩
大,如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脑栓塞以及
急性心肌梗塞。
2.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应早期
应用,防止因纤维蛋白原及其他凝血因子
耗竭而发生继发性出血。
3.体外抗凝
心血管手术、心导管、血液透析等抗凝。
【不良反应】
1. 自发性出血
注射鱼精蛋白(protamine)
2. 血小板缺乏
3. 早产及胎儿死亡
3. 骨质疏松
二、香豆素类(体内抗凝血药)
口服抗凝药
基本结构:4-羟基香豆素
双香豆素(dicoumarol)
华法林(warfarin,苄丙酮香豆素)
醋硝香豆素(acenocoumarol,新抗凝)
【药理作用】
维生素K拮抗剂
抑制维生素K由环氧化物向氢醌型转化,
从而阻止维生素K的反复利用
影响含有谷氨酸残基的凝血因子Ⅱ、Ⅶ、
Ⅸ、Ⅹ的羧化作用,使这些因子停留于无凝
血活性的前体阶段
特点:
对已形成的凝血因子无抑制作用
抗凝作用出现时间较慢
需8~12小时后发挥作用
1~3天达到高峰
停药后抗凝作用尚可维持数天
【临床应用】
与肝素同,可防止血栓形成与发展
【药物相互作用】
①食物中维生素K缺乏或应用广谱抗生素
可使本类药物作用加强。
②水合氯醛、羟基保泰松、甲磺丁脲、奎
尼丁等可因置换血浆蛋白,水杨酸盐、丙
咪嗪、甲硝唑、西咪替丁等因抑制肝药酶
均使本类药物作用加强。
③阿司匹林等血小板抑制剂可与本类药物
发生协同作用。
④丙米嗪、甲硝唑、西米替丁等肝药酶抑
制剂。
第二节
抗血小板药
阿司匹林(Aspirin)
双嘧达莫
依前列醇等
第三节
纤维蛋白溶解药
使纤溶酶原断裂成纤溶酶而促进纤溶,溶解
血栓,也称溶栓药(thrombo1ytic drugs)
治疗急性血栓栓塞性疾病
对形成已久并已机化的血栓难已发挥作用
目前应用的纤溶药主要缺点是对纤维蛋白的
作用无特异性,溶解血栓同时可诱发严重出
血。
链激酶(streptokinase,SK)
【药理作用】
能与纤溶酶原结合,形成SK-纤溶酶原复合物,
促使纤溶酶原转变成纤溶酶,溶解纤维蛋白。
【临床应用】
静脉或冠脉内注射可使急性心肌梗死面积减少,
梗死血管重建血流。
对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眼底血管栓塞均有疗效。
须早期用药.血栓形成不超过6h疗效最佳。
尿激酶(urokinase,UK)
由人尿中分离而得,无抗原性。
临床应用同SK,用于脑栓塞疗效明显。
因价格昂贵,仅用于SK过敏或耐药者。
不良反应为出血及发热,较SK少。
禁忌证同SK。
第四节
促凝血药
一、促凝血物质生成药
维生素K
基本结构为甲萘醌。
K1:存在于植物中
K2:由肠道细菌合成
K3:人工合成、亚硫酸氢钠甲萘醌
K4:人工合成、乙酰甲萘醌
脂溶性
水溶性
【药理作用】
维生素K作为羧化酶的辅酶参与凝血因子Ⅱ、
Ⅶ、Ⅸ、Ⅹ的合成。
【临床应用】
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
梗阻性黄疸、胆瘘,慢性腹泻所致出血,新
生儿出血,香豆素类、水杨酸钠等所致出血。
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应作适当补充,以免维
生素K缺乏。
【不良反应】
静注快致 潮红、呼吸困难、胸痛、虚脱
较大剂量致 新生儿、早产儿溶血及高铁
血红蛋白症
二、 抗纤维蛋白溶解药
氨甲苯酸
本药能竞争性抑制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
因子,使纤维蛋白酶原不能激活成为纤
维蛋白溶酶,从而抑制纤维蛋白溶解。

第五节 抗贫血药
缺铁性贫血:
铁剂治疗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
再生障碍性贫血: 治疗比较困难。
铁 剂
硫酸亚铁(ferrous sulfate)、枸椽酸铁
铵(ferric ammonium citrate)和右旋糖苷
铁(iron dextran)等。
临床应用
治疗缺铁性贫血,疗效甚佳。
硫酸亚铁吸收良好,价格也低,最常用。
构椽酸铁铵为三价铁,吸收差,但可制
成糖浆供小儿应用。
右旋糖酐铁供注射应用,仅限于少数严
重贫血而又不能口服者应用。
叶酸(folic acid)
【药理作用】
叶酸进入体内还原成四氢叶酸,参与DNA 的
合成。
【临床应用】
用于各种原因所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与维
生素B12合用效果更好。
维生素B12(vitamin B12)
维生素B12必须与胃壁细胞分泌的糖蛋白即
“内因子”结合才能免受胃液消化而进人空
肠吸收。胃粘膜萎缩所致“内因子”缺乏可
影响维生素B12吸收,引起“恶性贫血”。
维生素B12为细胞分裂和维持神经组织髓鞘
完整所必需。
恶性贫血及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神经系统疾病、肝病等辅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