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Document

中國的綜合國力
文化影響力
全球”中文熱”
全美外語教師協會年會於11月20日至22日在南加州聖地亞哥的國
際會展中心召開,近年來日趨熱門的海外中文教育成為大會的
主角之一,海峽兩岸的政學界都派出陣容龐大的代表團參展。
由台北方面的僑委會領軍的台灣華文教育異軍突起,引起廣泛
的關注。僑委會副委員長任弘在大會的專題會上表示,開始在
海外設立「台灣書院」,希望成為台灣對外的文化窗口。
海外中文教育近年來逐漸成為社會的焦點話題,而且加
州一直是海外中文教育的重鎮。在本次大會期間,中
文同樣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據統計,參加此次會議
的中文學者和教師近2000人,約佔與會總人數的1/3。
全球”中文熱”(2)
大紐約地區更多小學開始提供中文課程。據紐約市教育局發言人米頓索
爾(Matthew Mittenthal)表示,除了紐約市已有的25個雙語教學課
程之外,從這學年開始,大紐約地區有更多小學開始提供中文教學。
包括,紐約市曼哈頓的科技及數學新探索公立學校(,將中文課程代
替西班牙語,作為從學前幼兒園班到小學5年級的外語課程。紐約市
布魯克林區日落公園(Sunset Park)的PS 310小學向以中文為母語的
學生提供雙語課程。而位於下東城的PS 20學校也提供了另一種雙語
課程,班上一半的學生英文流利,另一半則精通普通話。《華爾街日
報》報導,中文教學在美國日益增加,是因聯邦政府經費上的支持,
和學校管理者越來越意識到中文教學的在全球經濟發展當中的重要性。
紐約大學中文教師培訓課程的管理人哈維(Robin Harvey)表示,截至
2008學年底,紐約市約50所公立學校和約20幾所私立學校設立了中
文課程。她還表示,現在這一數目可能已增加5%至10%。
全球”中文熱”(3)
瑞典教育部長七月上旬表示,為了提高競爭力,十年內所有瑞典小學都要提
供中文課程。
瑞典教育部長說,「我希望看到瑞典成為歐洲第一個在所有小學和中學都有
教授中文的國家。」他認為,讓學生學習中文對強化瑞典的競爭力很重
要。 「不是所有的商業人士都說英文,從經濟角度來看,中文將遠比法
語或西班牙語重要。」
目前瑞典學校教授的外國語主要是英語,其次是西班牙語、德語和法語。
他承認,這個計畫要動用大量資源,特別是招聘能教中文的老師,不過他認
為,十年內所有小學應該配有中文教師,而中學可能需要15年時間。
《金融時報》報導,由於認識到中國在全球的角色日益重要,其他西方國家
也已經開始在學校引進中文,不過他希望瑞典領先群雄。
英語還會繼續是瑞典中小學生的必學語言,不過中文會和法語、西班牙語和
德語一樣成為所有中小學的其他外國語選項。
瑞典向來以擁有英語世界外的優勢英語能力而著名,這次提出要學習中文,
可以視作注意力轉向亞洲的象徵。
瑞典教育部官員則強調,他並不想減低瑞典在英語方面的傳統優勢,不過也
表示,其他的外國語言選項過於以歐洲為中心。
中國於文化推廣的近況
-2011年中國旅遊業近況
國家旅遊局局長邵琪偉在2012年全國旅遊工作會議上發表講話。他認為,
2011年,中國旅遊業保持了持續、平穩、較快發展,實現了“十二五”
旅遊業發展良好開局。他強調,消費熱點不斷增加、宣傳推廣持續加強、
新興業態快速涌現、企業經營整體向好、旅遊市場平穩較快增長等助推
著中國旅遊業2011年的可持續發展。
預計2011年國內旅遊人數達26.4億人次,比上年增長13.2%;國內旅遊收入
1.93萬億元,增長23.6%;入境旅遊人數1.35億人次,增長1%;入境過
夜旅遊人數5730萬人次,增長2.9%;旅遊外匯收入470億美元,增長
2.5%;出境旅遊人數6900萬人次,增長20%;全國旅遊業總收入2.25萬
億元,增長20.8%。新增旅遊直接就業約50萬人。
宣傳推廣持續加強
面對國際金融市場急劇動蕩、國際旅遊消費需求走低、全球旅遊市場競爭加
劇的複雜形勢,在立足國內需求、擴大居民旅遊消費的同時,中國堅持
積極發展入境旅遊,進一步加強了與外交、文化、外宣、港澳辦、臺辦
等部門的合作,擴大境外市場推廣力度,推動旅遊形象宣傳納入國家對
外文化宣傳範疇。
以“中華文化遊”主題統領全年宣傳推廣,在海外組織開展專題宣傳推廣活
動200多場,完成了500多個媒體推廣項目。國家旅遊局各駐外辦事處在
重點客源市場集中投放了一批廣告,效果明顯。為鞏固擴大港澳入境旅
遊基礎市場,加大了網路推廣和主流媒體宣傳力度,組織參加了港澳地
區系列國際旅展,推進了中西部地區港澳入境市場開發。
中國於文化推廣的近況
-中國文化產業總值
在北京舉辦的第9屆中國文化產業新年論壇上獲悉,2011年中國文化產
業總產值預計將達到39.648億元,佔GDP比重將首次超過3%,文化
產業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不斷上升。
2011年中國文化產業總體發展勢頭良好,各細分行業保持穩步增長態勢。
在整個文化產業市場佔較大份額的旅遊、教育培訓和體育產業增長平
穩;新興的遊戲、手機、網絡等“互動類”產業發展活躍;出版、影
視、演出、動漫等“內容類”產業有較快的增長。
文化產業整體市場規模很大,不同細分行業上存在較大的差異。預測
2011年,教育、體育等“傳統延伸類”產業產值約佔整個文化產業市
場的28%;節慶、會展和旅遊等“策劃類”產業約佔整體46%;出版、
影視、演出和動漫等“內容類”產業,約佔整體15%;預測廣告產業
約佔整體7%;網絡、手機和遊戲等“互動類”產業約佔整體4%。
此外,不同細分行業的發展不均衡。旅遊、教育培訓和體育產業等傳統
延伸產業已經過了發展階段,進入了成熟階段,市場增長率與往年持
平;遊戲、手機、網絡等互動類產業還處於初級發展階段,將進入快
速發展時期; “內容類”產業以內容創新為動力,保持平穩高速發展,
特別是出版產業和演出行業。
中國於文化推廣的近況
-於全球設立孔子學院
孔子學院正在各國落地生根,推廣漢語教育,傳播中華文化,成
為中華文化走出去的成功案例和世界文化交流的“中國樣本”
根據國家漢辦官方網頁的統計,截至2011年8月,*共成立322所孔
子學院,分布在91個國家和地區。
而且在日本,開設漢語課程的高中數目從1986年的40多所增加到
今天的近500所。在韓國,已有近 200所大學開設漢語課程,
漢語考試已被正式列入韓國外語高考科目。在法國,有100
多所大學開設漢語課程,150多所中學開設漢語課程,13所
大學的外 語系開設漢語專業,其中5所大學設有碩士點(開設
研究生課程,頒發碩士學位資質)、兩所大學設有博士點(開
設博士生課程,頒發博士學位資質)。美國在5年 前只有200
所學校教漢語,現在已有達2,000所,增幅高達10倍。
*詳見第4頁
孔子學院在不同洲份國家分佈
•
亞洲已有30個國家和地區75所孔子學院。
阿富汗;亞美尼亞;巴基斯坦;菲律賓;韓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黎巴嫩;馬來西亞;蒙
古;孟加拉國;尼泊爾;日本;斯里蘭卡;泰國;土耳其;烏茲別克斯坦;新加坡;伊朗;印
度;印度尼西亞;以色列;約旦;中國香港;柬埔寨;老撾;緬甸;阿塞拜疆;阿聯酋。
•
歐洲31國100所。
愛爾蘭;奧地利;白俄羅斯;保加利亞;比利時;冰島;波蘭;丹麥;德國;俄羅斯;芬蘭;法國;荷
蘭;捷克;羅馬尼亞;挪威;葡萄牙;瑞典;塞爾維亞;斯洛伐克;烏克蘭;西班牙;希臘;
匈牙利;意大利;英國;馬耳他;摩爾多瓦;斯洛文尼亞;愛沙尼亞;立陶宛。
•
美洲孔子學院,美洲12國90所。
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秘魯;哥倫比亞;古巴;智利;巴西;阿根廷;哥斯達黎加;牙買加;巴拿馬。
•
非洲孔子學院,非洲18國28所。
埃及;博茨瓦納;津巴布韋;喀麥隆;肯尼亞;利比里亞;盧旺達;馬達加斯加;南非;尼日利亞;蘇
丹;摩洛哥;多哥;貝寧;埃塞爾比亞;馬里;突尼斯;贊比亞。
•
大洋洲孔子學院,大洋洲2國10所。
澳大利亞;新西蘭。
全球孔子學院分布*
•
•
•
•
•
•
•
•
地區 設立國家數目 孔子學院數目
亞洲
30
082
美洲
13
111
歐洲
34
120
非洲
19
024
大洋洲
03
016
總計
91
322
* 註:截至2011年8月
資料來源:國家漢辦
中國於文化推廣的近況
-於全球設立孔子學院(2)
除此之外,中國亦曾於美洲開設第一家海外電視陫子學院—— 黃
河電視台電視孔子學院 。節目進入美國400多所大學、7000多
所中學和50多家城市有線電視網,受眾人數約有1500萬。電視
孔子學院具有生動形象、受眾喜愛、易於普及、傳播及時快速
等特點,可以快速推動全球漢語學習和中國文化傳播 ,藉以透
過軟實力打開海外市場
*中國與海外國家的十大文化產品輸
出比較
1. 美國美國每年的GDP總量的20%都是文化創造的價值,好萊塢,麥當
勞,迪斯尼等都是他對外輸出美國價值的手段
2. 日本動漫產業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可以說,在東亞,凡事看動漫的人
一定看過日本動漫。還有,日本也是世界上不良文化輸出最多的國家
3. 英國英國曾經在世界上佔有許多殖民地,現在的英聯邦國家人口近15
億,英國文化對他們產生了深刻影響。
4. 德國
5. 南朝鮮韓劇滿天飛,這就不用解釋了吧
6. 印度阿三的多萊屋每年要給他們創造幾十億美元的外匯
7. 中國天朝的文化輸出可是非常大的
8. 新加坡
9. 意大利
10. 埃及擁有豐富的文化遺產,對外宣傳他的古埃及文化和阿拉伯文化
*資料取自”SOSO問問-世界十大文化產品輸出國分別是誰”
2011年世界十大語言排名
據聯合國世界主要語種、
分佈與應用力調查資料報
導,新的世界十大語言依
次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英語
漢語
德語
法語
俄語
西班牙語
日語
阿拉伯語
韓語(朝鮮語)
葡萄牙語
最新的報告顯示了英語於世界的排名是穩固且
顯示了其在世界的地位
而報告肯定了中國作為新興強國崛起的現實。
重申了聯合國的漢字體系標準與大陸的簡體漢字
保持一致。對外發布的漢字正式文本以簡體漢字
為準。2008年後,聯合國將不再同時發行兩種漢
字文本,只保留簡體文本。
報告對韓語的語義精確性進行了批評,認為韓
國取消漢字的做法增加了國際貿易交往中的歧義
性。建議增加適當數量的漢字與韓文並行使用。
據說,韓國政府已經著手進行這項工作。但北朝
鮮對聯合國的批評進行了抗議。
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發展對全球推廣的重要性
作為外國人理解中國文化與歷史的最直觀的方式,漢字無疑是最易接近的文化符號。 當北京奧運會開
幕式總導演張藝謀在開幕表演中為觀眾呈現了中國古代重要發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時,在國家體育場
“鳥巢”觀看開幕式的外國觀眾感到疑惑。 表演中,900名演員組成龐大陣容模倣活字印刷的過程,
並打造出不同形態的巨大漢字“和”,取其“和諧”之意。
令外國觀眾同樣感到疑惑的是,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不同國家運動員入場的順序與往屆奧運會完全不
同---運動員入場式順序,根據國家名稱第一個漢字的筆劃數排列,而不是英文名稱的首字母。
為了解漢字筆劃構成的“秘密”,不少外國運動員和記者都成為奧運村“中文學習區”的常客。一位負
責該區域運行的官員説,中文學習區自7月27日設立以來,已接待了來自70多個國家的數千名運動
員、教練和記者。位于奧運村商業街的中文學習區, 是國家漢辦主辦的專供在奧運村裏生活的外國
運動員、教練員以及官員、記者學習中文、體驗中國文化的區域。
中文學習區很受歡迎,很多外國運動員在這裏只待15分鐘,最長也就40分鐘,學習拼音,以及一些最實
用的常用短語。” 趙國成説,這對運動員在北京的生活有很大的幫助。
前來學習中文的運動員來自美國、英國、意大利、西班牙等眾多國家。小屋中,“你好”、“謝謝”等
跟讀聲此起彼伏。與奧運比賽項目有關的常用會話也是經常教授的,比如,“祝賀你”、“你真
棒”。
“四十四只石獅子……” 日本代表團官員柳谷直哉正努力隨幾個中國志願者學習中文。
除了作為漢語速成學習的課堂,這裏的“中國文化體驗區”和“漢語學習資源區” 提供了學習漢語和
中國文化的教材。在這間只有30平方米的溫馨小屋內,擺放著兩張條案,墻上挂水墨山水、京劇臉
譜,案上的幾支毛筆、幾頁宣紙和空氣中淡淡的墨香,讓人感受到濃濃的中國傳統文化氛圍。外國
運動員在這裏可以學寫毛筆字、彈古箏、下象棋。
北京奧組委奧運村部副部長、著名乒乓球運動員、奧運村新聞發言人鄧亞萍8月15日在新聞發布會
上説,為自己和朋友取中文名是中文學習區最受歡迎的活動項目之一。學習區的老師一般會根據外
國來訪者外語名字的音節或含義,為他們選擇中文名。
小屋墻上懸挂有許多由外國學習者完成的毛筆字作品,寫有他們剛取的中文名字,以及對中國和北
京的祝福。鄧亞萍説,中文學習是北京奧運會文化展示的特色,往屆奧運會沒有安排這樣的文化活
動。
*後頁續
奧運賽場的觀眾席上,不少外國觀眾觀看比賽時,手捧寫有“完美”、
“力”、“拼搏” 等漢字的標識牌。漢語成為奧運賽場上加油的標語,
運動員甚至將其作為紋身刺在皮膚上。
英國著名足球運動員大衛‧貝克漢姆展示了自己腰部的最新漢字紋身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北京奧運會籃球比賽金牌獲得者美國籃球
隊中的NBA球星,以及加拿大沙灘排球女隊員身上,同樣刺上了他
們認為時尚與吉祥的漢字紋身。
青花瓷、金鑲玉、中國結和茉莉花等典型的中國元素,在奧運期間
很快成為中國文化的代表,給外國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菲爾普斯的母親專程來到出售絲綢等中國文化藝術品並深受外國遊
客歡迎的秀水街,購買了漢字卷軸,作為禮品帶回美國。
然而,所有這一切中國文化符號給外國人留下的印象,均不如兩個
簡單的漢字“加油”。 這一發音簡單、表達支援與鼓勵的喊叫,已成
為北京奧運會上最實用、流傳最廣的詞語。
不過,外國人認為“加油”一詞很難準確翻譯成英文,因為它可以
用于很多情形,比如“5.12” 汶川大地震發生後,“汶川加油”、
“四川加油”的標語隨處可見。
中華文化與現代生活 中國節日 VS 西方節日
自8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外國文化伴隨著「投資」、「貿易」進入中國,中國人對外
國文化充滿好奇,外國文化與節日代表摩登,代表現代化,對外國商品更趨之若鶩,
崇洋崇外心態遂生。
從經濟角度分析,踏入新世紀以後,中國經濟騰飛,外國對華投資有增無減,中國出口激
增,國人生活素質不斷提升,開始要追尋不同節日所帶來的閒暇享樂。而中國改革
開放後,降低關稅,開放巿場,外企外資商品希望打入中國巿場。為了吸引買家,
增加盈利,節日商品設計新穎,打破傳統,國人愛不釋手,當商品化的西方節日在
中國逐漸流行時,國人透過「消費」慶祝,迎合潮流,西方節日便能給予他們提高
生活品味的機會,因此「西化節日物質化」的本質正是其成功在中國生根的究因。
再加上互聯網的配合,西方文化「全球化」已不能逆轉。時至今日,中國人接觸西方文化
可謂「輕而易舉」。科技改造世界,新一代中國人接受教育的機會較上一輩多,又
容易接觸外國資訊,認識西方節日與細味箇中樂趣已沒有任何阻力。正是互聯網的
力量,加強了中國人崇尚西方節日的心態。
再從中西節日的本質分析,中國節日著重與家人共聚天倫,既嚴肅又莊重;外國節日﹝例
如:聖誕節、情人節等﹞及文化則較著重自由個性,崇尚個人主義,適合中國年輕
一代的心態。結果,現今中國新一代對外國文化與節日充滿好奇,在聖誕節、萬聖
節或情人節時,會與同輩朋友一同慶祝,建立自己的朋友圈子,滿足社交上的需要,
希望藉此打破傳統及家庭的束縛,這正是外國節日大受歡迎的其中一個因素。
由此觀之,中國青年鍾愛西方文化,跟中國經濟改革成功與全球化有關。有意見認為西方
節日大行其道,成功「入侵」中國文化。不過,新文化的流播不一定會「淹沒」舊
有文化,文化可以互為補足,互相融合。要知道中華文化有其獨特性與「社教化」
功能,中華文化節日有其價值之處,好好發揮才是正確之途……
做完這個「隨心」訪問後,下一個課題要返回「香港」了,這便是二二三的「財政預算
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