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第一講(2)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社會學第一講(2)

社會學第一講(2)
葉玉賢
第三章 社會學理論的興起
一、古典社會學
二、當代社會學
August Comte, 1789-1857
• 1838年:孔德(Comte)提
出「社會」一詞最早源自於拉
丁文的「社會」 (Socius)
以及希臘文的「言談」
(lógos)。意指「結合」
(companion)、「關聯」
(associate)的意思。
• 提出社會靜學與動學
• 社會靜學:社會是由各種互
相依賴的團體與制度建構而
成。
• 社會動學:各部份互動的模
式以及如何不斷改變。
• 一、古典社會學
圖片引自吳逸驊(2004)。圖解社會學。台北:易博士。
Karl Marx, 1818-1883
• 現存的社會制度與模式,不是
適者生存、自然的結果,而是
被一些在掌握生產工具(土地、
工廠、機器)的人或團體所控
制。
• 社會可區分為兩種「階級」:資
產階級(bourgeoisie)/工人
• 資本家為得到最大利益,故必
需降低成本,尤其勞力成本,
所以就形成工人勞力被剝削,
給予低工資、高工作量、低劣
的工作環境等等。
• 只有推翻資本家,才能重新分
配資源。
圖片引自維基百科
Herbert Spencer, 1820-1903
圖片引自維基百科
• 英國人,出生於英格蘭地區。
• 父親曾經營過裴斯塔洛齊幼
兒學校。
• Spencer(1874)首先以「社
會學」(sociology)作為書名
(The study of sociology)。
• 社會秩序的不穩定,是一個
演化的過程。隨著環境不斷
變化,社會各組成成份,各
部份就需要為了不斷適應變
化而改變,才能生存下去。
不知改變的,自然就會被淘
汰。
• 他的理論又被稱為社會的達
圖片引自維基百科
Emile Durkeim, 1858-1917
• 德國猶太人
• 社會連帶(或社會力)(social
solidarity)將人團結在一起,當社會力
消失時,社會就會失序(disorder)。
• 涂爾幹區分為兩種社會連帶:機械連帶
(mechanical solidarity)與有機連帶
(organic solidarity)
• 社會連帶是讓人們可以互信互賴的基礎,
包括共同道德義務感、社會契約。
• 共同道德義務感來自於宗教、家庭,當
人們不再重視這些共同道德義務感,人
們沒有依循的規範,又失去與人連繫的
關係,人們當然會產生偏差行為(犯罪、
自殺),社會也會失序。
圖片引自維基百科
Emile Durkheim
• Society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individual. Individuals
learn the morality and
the values of society.
•
by E. Durkheim
http://en.wikipedia.org/wiki/%C3%89mile_Durkheim
Max Weber, 1864-1920
• Weber以團體為社會分析的基
本單位,政治、經濟與文化,
都使人分屬不同團體,也是
連接團體的社會力。
• 與Karl Marx 不同的是,
Weber不僅強調經濟,政治與
文化要素也是影響人們看法
與做法重要的因素。
• 主張社會科學家應該以人的
行為動機,以及個人對自己
行為所賦予的意義來研究人
們的社會生活。
• 科層制
• 提出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
• 提出「魅力」(charisma)概
念
圖片引自維基百科
Weber的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
• 「理性」概念提出的意義:
• 1. 推翻歐陸社會的神權思想,
象徵人類的啟蒙(如韓劇善德女
王中的美室)。
• 2. 理性=算計性?
• 兩種理性:
• 1. 工具理性:透過最簡單有用
的工具,來達到最大的效益。例
如:
• (1)公司以最低成本的經營方
式來賺取更多的利潤。
• (2)民主制度(形式上的民主:
投票)
• 2. 價值理性:
• 透過意識行為來達到宗教、哲學、
美學等價值內涵。
• 例如:實質上的民主。
圖片引自維基百科
歸結古典社會學家的社會學說…
他們的共同特色是?
圖片引自吳逸驊(2004)。圖解社會學。台北:易博士。
• 一、同樣是對資本主義所導致
的社會變遷進行反省。
• 二、同樣是對當時工業化社會
的驟變所提出的反省。
• 三、同樣強調社會制度的重要
性。
• 四、發源地都不在美國。
古典社會學是否已死?在
1960年代之後…
二、當代社會學(美國社會學的興起)
(一)功能論
(二)衝突論
(三)符號互動論
(四)高夫曼的戲劇理論
1960年代的美國社會…
1960 Americas by Gerry Beckley
• How 'bout a tear for the year of 1960
I watched the fins of the Cadillac fall
I remember Dad explained about the Berlin Wall
How 'bout a tear for the torment and the trouble
That was brewing in the Asian way
I wore a smile like the faces that surround L.A.
In the city of the lost and found
It's hard to get a break
Hard to stop from getting turned around
And make the same mistakes
My reputation's on the line
The final day of '59
But like the sun, just watch me shine
Today
How 'bout a cheer for the piano virtuoso
I practiced 61 minutes a day
I could never reach the keys
But it was all OK
圖片引自www.flickr.com/photos/zollo/2759651379/
一、當代社會學興起的背景:1960年代的美國
社會
• 1950年代:人權運動
(Civil Rights)的蔓延
• 1963年:甘迺迪總統被
刺殺
• 1965年之後:黑人民族
主義興起
• 1965-75:越戰時期
圖片引自維基百科
一、結構功能論(structure functionalism)
•
•
•
•
•
•
•
•
•
•
•
•
•
代表人物:Talcott Parsons(1902-1979)
強調社會的整合和均衡
派森思提出五種社會行動模式的變項:
1. 情感投入或中立
2. 擴散性或特定性
3. 普遍主義或特殊主義
4. 成就或歸屬
5. 自我或集體
Parsons認為所有的社會行動系統皆有四個
要件(AGIL):
適應(adaptation)
目標達成(goal attainment)
整合(integration)
潛在(latency)
圖片引自維基百科
二、衝突論
• 受到馬克思主義的影響,故又稱為
馬克思主義。
• 反對功能論忽略社會中的衝突面與
權力因素。
• 衝突論以衝突(conflict)和宰制
(dominate)兩個觀點來解釋社會。
• 否定人的同質性。
• 代表人物:
• 1. Ralf Dahrendorf
• 2. Randall Collins
• 3. Lewis Coser
• 理論主張歸納:
• 1. 社會無時無刻在改變,變遷是無
法避免的。
• 2. 每個社會裡皆有分歧和衝突因素,
衝突是無可避免的。
• 3. 社會中的每個單位都間接或直接
地影響社會變遷。
• 4. 強制性的權力關係是社會的基礎。
圖片引自維基百科
人類的行為果真如功能論或衝突論所
說,是取決於社會結構、體系或制度
嗎?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呢?…..
三、符號互動論(1)
• 注重人類如何建構自己的社會實體
(social reality)、主觀經驗與對世界
的理解。
• 代表人物:
• G. H. Mead(1863-1931)
• H. G. Blumer(1900-1987)
• E. Goffman(1922-1982)
• 理論歸納:
• 1. 人類的思想能力是由社會互動而來的。
• 2. 人類可從互動過程中學習到符號和意
義,符號可使人思考。
• 3. 在互動過程中,人們會依據情境脈絡
來修正或改變符號。
• 4. 意義是由互動過程所決定,而非由個
人心智過程所決定,故社會會不斷地變
遷。
• 5. 人類的互動與行為構成了團體與社會。
• 6. 社會是個人在其中互動、溝通、發展
共識及分享觀點。
圖片引自維基百科
三、符號互動論(2):Mead的互動觀點
• Mead的互動觀點: G. H. Mead認
為,人們共享與他人交往所使用
的符號的意義,可使社會互動有
秩序與可預測。米德所謂的符號
是:
1. 符號:物體、姿勢、聲音、圖
案、或影像等等可以表達出它
們本身以外的意義的東西。
2. 我們對某些話的弦外之音、以
及某些表情、姿勢、穿著、圖
示、擺設等所代表的意義都某
種程度的共識。
圖片引自維基百科
三、符號互動論(3):Goffman的戲劇理論
• 另外,有些符號互動論的社會學
家則是從戲劇的觀點來分析社會
互動,將參與社會互動的人視作
表演者。這種觀點被稱作戲劇的
探索途徑(dramaturgical
approach)。E. Goffman是重要代
表人物。
• Goffman把社會生活視作一連串
即席的戲劇。
• 每一個社會情境都有它的腳本。
因為沒有導演,所有社會互動的
參與者作為演員,必須對角色進
行協商,必須努力詮釋與扮演角
色,讓社會互動有快樂的結局。
圖片引自維基百科
圖片引自吳逸驊(2004)。圖解社會學。台北:易博士。
到了20世紀末期,人類
對社會的觀點又發生了
改變…
Music and postmodernism
• 圖片來源:網路
Gender and postmodernism
• 圖片來源:網路
Architecture and postmodernism
• 圖片來源:網路
四、後現代主義與社會學理論
四、後現代主義與社會學理論(1)
代表人物:
J. Baudrillard
F. Jameson
J. Lyotard(1924-1998)
主要特色:
1. 拒絕巨型敘事(或翻譯為
大敘事)(grand narrative)
• 2. 拒絕在學科之間進行劃分
• 3. 不同於學院派常以合理細
心的論述方式呈現,而是以
震撼或驚嚇讀者為興趣。
• 4. 重視社會邊緣或被忽略的
議題。
•
•
•
•
•
•
圖片引自維基百科
四、後現代主義與社會學理論(2):
Lyotard的後現代風格
• 李歐塔,法國人。
• 李歐塔認為,後現代的
「後」凸顯的是歷史性的
前瞻,與回顧中的不斷辯
證。因此只有透過不斷的
辯論過程,才能使文化免
於僵化。
他的文化後現代主義風潮
刮遍了全球,深深地影響
著歐洲人的思想風貌,更
為全球知識分子帶來了蕩
滌現代文化的衝激浪潮。
• 他對於後現代主義的推波
助瀾作用,可說並不亞於
一顆原子彈的破壞性後果;
對台灣知識界來講,他更
是一位不能不認識的重要
思想家。
圖片引自維基百科
四、後現代主義與社會學理論(3):多元文
化社會理論下的酷兒(queer)
• 多元文化社會理論的特色:
• 反對普遍主義式的理論。
• 多元文化理論試圖具有包容力,
所提供的理論用來支持許多不具
權力的團體。
• 支持未具權力與工作的人,並進
而轉化社會結構、文化與個人。
• 打破原有的知識與社會規則,使
其更具開放性與多樣。
• 承認作品往往受到特定的歷史、
社會與文化脈絡的限制。
圖片引自維基百科
圖片引自維基百科
•因此,與其他社會科學領域者不
同的是,社會學學者所關心的社
會學議題為…
圖片引自吳逸驊(2004)。圖解社會學。台北:易博士。
圖片引自維基百科
五、社會學的研究方法
一、量化研究
• 目的:計算某種社會現象出現
的次數,並試圖將它們關聯到
其他社會因素。
• 方法:統計技術-變項
• 種類:調查研究、實驗設計。
二、質性研究
• 目的:解決量化研究所不能探
討的微觀層面問題。
• 種類:觀察、田野調查、訪談、
歷史研究
• 研究倫理:社會學研究方法可
否親自「下海」?
•東海大學紀慧文的「酒店專業
知識與文化之研究」
問題與討論(homework)
• 請任選某一位社會學理論家的
思想,說明該週你所看到的台
灣或國際社會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