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目标整体实现(话题1)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课程目标整体实现(话题1)

《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教学建议
(一)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二)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三)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四)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五)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六)合理把握“综合与实践”的实施
(七)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
“教育不是工业,教育是农业。”
——叶圣陶
话题一: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话题一: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数学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总体目标是什么?
《数学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总体目标实现的意义是什么?
怎样将课程总体目标有机结合整体实现呢?
《数学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总体目标是什么?
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
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
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
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
话题一: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数学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总体目标是什么?
《数学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总体目标实现的意义是什么?
怎样将课程总体目标有机结合整体实现呢?
《数学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总体目标实现的意义是什么?
可以说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
,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思考、
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
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这种整体实现,不但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课程当时的成长,还
能够促进学生未来的发展,并且还能使学生的发展不是片面的,而
是全面的,不是阶段的,而是持续的,所说的四个方面不是各自独
立的,而是和谐融合的。
话题一: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数学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总体目标是什么?
《数学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总体目标实现的意义是什么?
怎样将课程总体目标有机结合整体实现呢?
话题一: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怎样将课程总体目标有机结合整体实现呢?
观点1:教学活动要重视过程、整体把握、逐步实现
观点2: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观点3:感悟数学思想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观点4: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观点1:教学活动要重视过程、整体把握、逐步实现
重视过程、整体把握指什么?
数学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是通过教学过程展开的。数学教学活动要重视
过程,突出重点。
要重视学生对数学的认识过程,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是整体性的,包
含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过程,也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
验,使学生在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同样也是整体性的,包括体验使用数学解决问题
策略的多样性,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数学的表达和交流,积累经验,提升素
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学会如何思考,如何解决
问题,保持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数学素养。
观点1:教学活动要重视过程、整体把握、逐步实现
怎样做到逐步实现呢?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努力挖掘教学内容中可能蕴涵的、与
上述四个方面目标有关的教育价值,通过长期的教学过程,逐渐实现课
程的整体目标。”
观点1:教学活动要重视过程、整体把握、逐步实现
怎样做到逐步实现呢?
首先,教师要明确各个学段具体的目标,制定每个学期的目标、每
个单元的目标,再具体到每一节课。
教师要重视单元整体的教学设计,对于每个教学单元的教学方式进
行整体规划,哪些内容适合学生动手操作,哪些适合学生自学,哪些需
要教师加以引导等等。
观点1:教学活动要重视过程、整体把握、逐步实现
怎样做到逐步实现呢?
其次是把握每一节课。每一节课都是整体的一部分,每一节课的课
时目标都是数学课程总体目标的一部分,都会为实现整体目标做出贡献。
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是实现数学课程目标的基
础。每一节课都有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
灵魂,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只有在各个教学活动中实现具体的三维教学目标,才能落实总体的
三维课程目标。
话题一: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怎样将课程总体目标有机结合整体实现呢?
观点1:教学活动要重视过程、整体把握、逐步实现
观点2: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观点3:感悟数学思想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观点4: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观点2: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为什么说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双基”,过去提到数学的
“双基”是指什么?
过去提到数学的“双基”时,指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基本
运算、基本性质、基本法则、基本程式、基本定理、基本作图、基本推
理、基本表述、基本方法、基本操作、基本技巧,等等。
观点2: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现在确定数学“双基”的原则是什么?
围绕“基础”二字来表述:数学“双基”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
是数学应用的基础;是学生后继学习的基础;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
是一个人终身学习的基础。
符合这些条件的都是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出现
在不同阶段的数学课程里。
观点2: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基础知识的教学要注意什么?
数学的概念、定理和公式都是有背景的,有来龙去脉的,与其他的
数学知识之间、其他的学科知识之间有关联,与学生日常生活、社会生
活有联系。只有让学生了解这些背景及来龙去脉,并且理清所学数学知
识与相关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学生才能理解这些数学概念、定理和
公式的必要性、重要性,真正理解它们的表述,而不是仅仅记住这些表
述。而且只有理解了与其它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才能在需要的时候
去应用。只有这样才能算是掌握了这些数学知识。
观点2: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基础知识的教学要注意什么?
学生所学数学知识的背景和由来,可以称为这些知识的“生长点”;
学生所学数学知识的发展和应用,可以称为这些知识的“延伸点”。
也就是说教师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应该不但注重知识,还应
注重知识的“生长点”和“延伸点”,并且还应注重知识之间的逻辑联
系,把局部的数学知识置于整体知识的体系中,引导学生加强对于数学
的整体把握和宏观认识,长期坚持做下去,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上是
十分有益的。
观点2: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基本技能的教学又要注意什么?
基本技能一般都表现为一定的操作程序和步骤,而这些程序和步骤
都以某些数学知识为依据。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记住这些程序和步骤,
懂得对于什么样的问题才可以采用这些程序和步骤,而且要让学生明白
其中的道理:为什么对于这样的问题可以实施这些程序和步骤,每一步
骤的理由是什么,哪些数学知识作为这些理由的支撑,其逻辑依据是怎
样的。
观点2: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基本技能的教学又要注意什么?
例如,对于计算的基本技能,不仅要让学生明白如何进行计算,
而且要让学生明白相应的算理。
案例:海淀区上地实验小学
刘爽 《两位数乘一位数》
模型
实物
人民币
计算模块
数线
模型的价值:直观理解运算的意义和运算的方法
计数器
案例:海淀区上地实验小学
刘爽 《两位数乘一位数》
1.根据需要甄选计算模型
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的直观模型多种多样:数线、小棒、条块、点
阵、计数器等,而不同的直观模型在计算教学中,在解决问题时所产生
的影响是不同的。对于乘法竖式计算教学的特点刘老师首先对直观模型
进行了甄选。尤其是选取了图片式的计数器,学生在研究竖式时可以圈
点,思考过程更加直观化。
2.充分利用模型帮助理解算理
教学过程采用学生自主操作探索和教师有效引导结合的策略,有效
建立各种模型与乘法竖式间的联系,多种模型与乘法竖式、加法竖式之
间的联系,使得抽象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变得直观,高度概括的乘
法竖式算法变得具体而形象,直观模型帮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进
而掌握计算方法形成计算技能。
话题一: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怎样将课程总体目标有机结合整体实现呢?
观点1:教学活动要重视过程、整体把握、逐步实现
观点2: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观点3:感悟数学思想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观点4: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观点3:感悟数学思想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如何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思想?
1. 不断感悟 逐渐形成
一个数学思想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经历一个从模
糊到清晰,从理解到应用的长期发展过程,需要在不同的数学内
容教学中通过提炼、总结、理解、应用等循环往复的过程逐步形
成,学生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才能逐步“悟”出数学知识、技
能中蕴涵的数学思想。
观点3:感悟数学思想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如何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思想?
2. 善于挖掘 逐渐清晰
数学思想蕴含在数学知识当中,是一种隐性的知识,作为教
师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帮助学生逐渐清晰。
这就需要教师整体把握数学知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
过程,对数学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通过联想、类比,逐渐感悟、
体会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以及数学思想的作用。
案例:海淀区宏丰小学
丰森林 《点阵中的规律》
1,4,9,16,… …产生用点阵研究数的需求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探索正方形点阵的排
列规律和正方形数的特点,继续对数的研究。在
探讨规律时,引导学生认识正方形点阵的排列
规律既有横向延伸,又有纵向联系。
以观察图为基础,建立形与数两者之间的联系,
并使学生感受到对数的研究可以从图形去认识。
4 +4 -1
n+n-1=2n-1
第n个数是:1+3+5+ … …+2n -1
(产生需求)
学生不能解决
“第n个数是
几?”的问题
数形结合
观点3:感悟数学思想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怎样帮学生积累活动经验呢?
1.经历和体验是学生积累活动经验的前提
数学活动经验是教师没有办法“教”给学生的,必须由学生通过经历
大量的数学活动逐步获得,是在“做”中获得的。学生从数学课堂上的
“剪一剪”、“拼一拼”、“做一做”、“猜一猜”等数学活动中可获得
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这种经验只是教学的起点,它还需要学生在自主探
究、教师指导、同学交流等过程中去粗取精、反思、抽象、概括,从而内
化为学生自身的活动经验。
观点3:感悟数学思想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怎样帮学生积累活动经验呢?
2.设计有效的数学活动
首先,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分析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与新知识
之间的结合点,这是设计有效的数学活动的前提”。因此,在设计数学活
动前,我们要先关注数学知识的本质,并通过学生调研,准确把握学生的
起点和思维状态以及学习经验基础。
其次,“活动”≠“动手实践”,数学活动首先是“数学”的,所从
事的活动要有明确的数学目标,如何能够通过这项活动深化学生对数学的
理解,对数学与其他学科联系的理解,对数学在实际中应用的理解,这是
最重要的。
话题一: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怎样将课程总体目标有机结合整体实现呢?
观点1:教学活动要重视过程、整体把握、逐步实现
观点2: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观点3:感悟数学思想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观点4: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观点4: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包含哪些内容?
●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
志,建立自信心。
●
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
●
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
●
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观点4: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怎样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呢?
该用怎样的眼光看待我们的数学教学?
案例:海淀区北大附小
孙雪林 《圆的周长》
现在的认识
过去的认识
引入
创设情景、引出计算需要
测量
利用计算器;越“准确”越好
从函数关系引入
用统计的观点对数据进行客观分析、正视
误差,用信息技术帮助理解极限的思想
理解意义,体验人类探究历程;感受数学
圆周率 介绍祖冲之,激发民族自豪感
文化价值
公式
应用、灵活应用
注重过程
要求:
每个小组测量对象只选一个,每个测量对象进行3次测量,学生对
测量数据进行客观分析
……
割之弥细,所失
弥少,割之又割,以
至于不可割,则与圆
魏晋时期数学家
刘 徽
合体,而无所失矣。
欧几里得
阿基米德(古希腊)
刘徽
祖冲之
(古希腊)
前287-前212
公元263年前后
430-501
勒让德
高斯(德国)
拉玛努今(印度)
1752-1833
1777-1855
1887-1920
人类对真理和完美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
Yasumasa Kanada(左二)
和他的小组(日本)
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过程中,发展科学的研究态度和
反思意识;培养民族自豪感,感受人类的探索精神。
民族自豪感
科学的精神
探究的乐趣
继续探究的愿望
对数学的感觉
……
后劲
话题一: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数学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总体目标是什么?
《数学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总体目标实现的意义是什么?
怎样将课程总体目标有机结合整体实现呢?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