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基礎化學實驗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高中基礎化學實驗

實驗篇
1/53
示範實驗 常見化學反應的型態
實驗一 物質的分離
實驗二 硝酸鉀的溶解與結晶
實驗三 化學反應熱
上一頁
下一頁
示範實驗
常見化學反應的型態
2/53
1.目的:
利用沉澱反應以及酸鹼指示劑的顏色變化,觀察
一些常見的化學反應。
2. 原理:
(1) 離子沉澱反應:
 碘化鉀在水中會解離出碘離子,與硝酸鉛
溶液中的鉛離子結合,生成黃色的碘化鉛
沉澱。
上一頁
下一頁
3/53
化學反應式:Pb(NO3)2(aq)+2KI(aq) → PbI2(s)+2KNO3(aq)
離子反應式:Pb2+(aq)+2I-(aq) → PbI2(s)
離子反應式:將不參與反應的離子去除,僅寫出
主要反應物的反應式。
上一頁
下一頁
4/53
 硝酸鉛溶液與鹽酸混合,產生白色的氯化鉛
沉澱,其反應式為:
Pb(NO3)2(aq)+2HCl(aq) → PbCl2(s)+2HNO3(aq)
上一頁
下一頁
5/53
(2) 酸鹼中和反應:
 等濃度且等體積的氫氧化鈉溶液與鹽酸混合,
生成中性的食鹽水溶液。
酸鹼中和會放出大量的熱能,因此實驗
時需採用稀薄的溶液,以免發生危險。
 指示劑的變色範圍:
上一頁
下一頁
6/53
 酸鹼物質在指示劑下之顏色變化:
1 以酚紅當指示劑:
●
、
●
2 以酚酞當指示劑:
、
上一頁
下一頁
7/53
●
3 以溴瑞香草酚藍當指示劑:
、
上一頁
下一頁
8/53
 中性的食鹽水溶液,用酚紅檢驗,呈紅、黃混
合的橙色;用溴瑞香草酚藍檢驗,呈黃、藍混
合的草綠色。
上一頁
下一頁
範例 1 酸鹼指示劑
9/53
小安在超市買了洗面皂、洗髮精、肥皂、洗衣乳等用
品,欲以下表之指示劑來測試上述物品之酸鹼性,下
列敘述何者正確?
酸鹼指示劑
甲基橙
甲基紅
石 蕊
酚 酞
變色範圍(pH 值)
(紅)3.2~4.4(黃)
(紅)4.2~6.3(黃)
(紅)4.5~8.3(藍)
(無)8.2~10(深紅)
上一頁
下一頁
範例 1 酸鹼指示劑
(A) 若洗髮精中滴入甲基橙,呈黃色;滴入甲基紅,
10/53
呈紅色,則洗髮精的 [H+] 可能為 3 × 10-5 M
(B) 若洗面皂的 pH 值為 7,則滴入甲基紅會呈黃色,
滴入酚酞會呈深紅色
(C) 若洗衣乳中滴入酚酞呈無色,則洗衣乳必為酸性
(D) 酸鹼指示劑本身皆為中性物質。
上一頁
下一頁
範例 1 酸鹼指示劑
11/53
解: (A) 洗髮精的 pH 值介於 4.5~5.5 之間,
■
而 [H+]=3 × 10-5 M
 pH=5-log3=5-0.48=4.52,
介於 4.5 ~ 5.5 之間。
(B) 由指示劑的變色範圍知,pH=7 的洗面皂滴
入甲基紅呈黃色,滴入酚酞為無色。
上一頁
下一頁
範例 1 酸鹼指示劑
12/53
解: (C) 洗衣乳滴入酚酞呈無色,僅表示洗衣乳的
■
pH 值小於 8.2,並不代表洗衣乳必為酸性,
亦有可能是中性或鹼性。
(D) 酸鹼指示劑本身為有機弱鹼或有機弱酸。
答:(A)
■
上一頁
下一頁
範例 2 酸鹼指示劑
13/53
已知甲基紅的變色範圍 4.2~6.3,酸性呈紅色,鹼性
呈黃色;石蕊的變色範圍為 4.5~8.3,酸性呈紅色,
鹼性呈藍色。[H+]=2 × 10-6 M 的溶液對兩種指示劑
(甲基紅,石蕊)分別呈何種顏色?
(A)(中間色,中間色) (B)(中間色,紅色) (C)
(紅色,紅色) (D)(紅色,中間色) (E)(黃色,
中間色)。
解: [H+]=2 × 10-6 M  pH=6-0.3=5.7
■
∴甲基紅、石蕊皆呈中間色
答:(A)
■
上一頁
下一頁
範例 3 天然指示劑
【學測】
14/53
紫甘藍又稱紫色高麗菜,可作沙拉冷盤生食。其所含
的多種天然色素,可用沸騰的熱水浸泡萃取。由此所
得的紫甘藍汁會隨環境不同,呈現多種顏色,隨 pH
值改變的顏色如下表。
pH 值
顏 色
2
紅
4
粉紫
6
藍紫
8
綠青
10
草綠
12
黃
上一頁
下一頁
範例 3 天然指示劑
【學測】
15/53
(1) 若將紫甘藍汁加入與胃液的 pH 值相當的溶液中,
呈現的顏色為何?
(A)紅
(B)粉紫
(C)藍紫
(D)綠青
(E)黃。
(2) 烹炒青菜時,常希望看到一盤綠意盎然的青菜。
紫甘藍的色素遇到下列哪一種物質最有可能顯出
綠色?
(A)白砂糖 (B)食醋
(C)沙拉油
(D)食鹽
(E)小蘇打粉。
上一頁
下一頁
範例 3 天然指示劑
【學測】
16/53
解:(1) 人類胃液 pH 值約為 2 左右,故顏色為紅色。
■
(2) 紫甘藍色素需在鹼性的環境下才能顯出綠色。
(A) 白砂糖為中性。
(B) 食醋為酸性。
(C) 沙拉油為中性。
(D) 食鹽為中性。
(E) 小蘇打粉為鹼性。
答:(1) (A) (2) (E)
■
上一頁
下一頁
實驗一
物質的分離
17/53
1.目的:學習分離物質的技能。
2. 原理及步驟 :
(1) 傾析:以溶劑將物質溶解後,傾倒溶液,使之
與殘渣(密度較大)分離。
上一頁
下一頁
18/53
(2) 過濾: 利用物質顆粒大小的差異,使顆粒較濾
紙孔洞小的物質流過,而與沉澱物分離。
濾紙摺疊法
上一頁
下一頁
19/53
 四摺濾紙摺疊法:
●
1 把濾紙對摺
●
2 再對摺成扇形
●
3 展開使成錐形,並依漏斗口徑大小,
調整濾紙形狀,使之與漏斗密合。
上一頁
下一頁
20/53
●
4 在第三層濾紙處,撕去外兩層的一小角。
●
5
把濾紙按在漏斗內壁上,濾紙邊緣應低於
漏斗邊緣,用少量蒸餾水潤溼濾紙,再用
玻棒輕壓濾紙四周,趕走濾紙與漏斗壁間
的氣泡,使濾紙緊貼在漏斗壁上。
 菊花形(如右圖所示)。
上一頁
下一頁
(3) 濾紙層析:
21/53
小實驗:濾紙色層分析—誰跑的較快?
 以濾紙為固定相(不移動的介質),酒精為
移動相(帶著物質移動的溶劑)。
 酒精在濾紙上擴散,並帶走墨水的某些成分,
因為不同成分對濾紙之吸附力不同,因此移
動速率不同,故能彼此分離。
上一頁
下一頁
22/53
(4) 集氣法:
分類
排水集氣法
氣體
特色
難溶於水
N2、O2、H2、
範例
CO、NO
➊
備註
向下排氣法
向上排氣法
易溶於水
易溶於水
密度較空氣小 密度較空氣大
NH3
CO2、HCl、
NO2、SO2
分子量>28.8 的氣體,密度較空氣大,反之
則較小
➋
欲收集較純的二氧化碳,可用排水集氣法
上一頁
下一頁
23/53
 用排水集氣法收集 O2:
MnO2 ( s )
反應式:2H2O2(aq)   2H2O()+O2(g)
上一頁
下一頁
24/53
 用向下排氣法收集 NH3:
反應式:
△
2NH4Cl(s)+Ca(OH)2(s) 
CaCl2(s)+2NH3(g)+2H2O()
上一頁
下一頁
25/53
 用向上排氣法收集 CO2:
反應式:
CaCO3(s)+2HCl(aq) → CaCl2(aq)+H2O()+CO2(g)
上一頁
下一頁
26/53
(5) 蒸餾:
利用揮發性之差異,加熱溶液使沸點較低之物
質揮發而出,再將其蒸氣冷凝後收集。
上一頁
下一頁
範例 4 物質的分離
27/53
下列有關濾紙色層分析法,分離彩色筆顏料實驗之相
關敘述,何者正確?
(A)層析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物質之吸附力不同而
分離 (B)移動相為濾紙,而固定相為燒杯中的酒精
(C)濾紙是藉由毛細現象將燒杯內的酒精吸附至濾紙上
方
(D)取出實驗後的濾紙,則移動至濾紙愈上方的色
素,與酒精的溶解度較差
(E)利用有機溶劑進行層析
實驗時燒杯需密閉,以免溶劑揮發影響實驗結果。
上一頁
下一頁
範例 4 物質的分離
28/53
解:(B) 移動相為酒精,而固定相為濾紙。
■
(D) 展開速率愈快之色素與濾紙間的附著力愈
差,但與展開液(酒精)間的作用力愈大。
答: (A) (C) (E)
■
上一頁
下一頁
範例 5 物質的分離──蒸餾裝置
29/53
如下圖裝置,以蒸餾法分離糖水。下列敘述何者正
確?
上一頁
下一頁
範例 5 物質的分離──蒸餾裝置
30/53
(A) 蒸餾法是利用各成分物質間沸點差異來分離混合物
(B) 成分物質中,沸點高者先蒸餾出
(C) 冷卻水由乙處流入,由甲處流出
(D) 丙處溫度計位置錯誤,應置於燒瓶底部
(E) 丁處所流出的液體為水,而圓底燒瓶中最後將剩
下糖。
解:(B) 沸點低的物質先蒸餾出。
■
答: (A) (C) (E)
■
上一頁
下一頁
範例 6 氣體製備與收集
31/53
四種收集氣體裝置如圖(甲)~(丁)。下列敘述,何者正
確?
(A) 以濃鹽酸和大理石製備 CO2 時,採用(丙)圖裝置最
佳,可製得純度較高的 CO2
(B) 以雙氧水製備 O2 時,可採用(甲)圖裝置
(C) 若實驗採用(乙)圖裝置,則實驗完後先熄滅酒精
燈,待溫度下降後再處理硬試管及導管
(D) 以亞硝酸鈉和氯化銨製 N2(g) 時,採用(丁)圖裝置。
上一頁
下一頁
範例 6 氣體製備與收集
32/53
(甲)
(乙)
(丙)
(丁)
解:(B) 不需加熱,且不可加熱,以避免大量氧氣快
■
速產生,造成危險。
(C) 應先移去導管。
(D) 氮氣難溶於水,故採用(乙)圖裝置。
答: (A) 上一頁
■
下一頁
實驗二
硝酸鉀的溶解與結晶
33/53
1.目的:
熟悉溶解度的測定方法及結晶的技巧。
2. 原理:
溫度升高,硝酸鉀對水的溶解度明顯愈大;降溫
時,溶解度明顯下降,故硝酸鉀結晶析出,形成
飽和溶液。
上一頁
下一頁
34/53
3. 步驟:
上一頁
下一頁
35/53
4. 結果 :
上一頁
下一頁
範例 7 硝酸鉀溶解與結晶
36/53
下列有關「硝酸鉀的溶解與結晶」實驗的敘述,何
者正確?
(A) 硝酸鉀晶體呈藍色
(B) 硝酸鉀溶於水後,溶液的溫度下降
(C) 硝酸鉀的溶解度與溫度成正比
(D) 硝酸鉀的未飽和溶液在冷卻時,用攪拌棒攪拌可
誘導結晶生成
(E) 承(D),當結晶生成時,該溶液為飽和溶液。
上一頁
下一頁
範例 7 硝酸鉀溶解與結晶
37/53
解:(A) 呈無色。
■
(B) 硝酸鉀溶於水為吸熱反應。
(C) 溫度愈高,溶解度愈大,但不成正比。
答: (B) (D) (E)
■
上一頁
下一頁
範例 8 硝酸鉀溶解與結晶實驗
38/53
下列有關硝酸鉀溶解與結晶實驗之相關操作,何者正
確?
(A)硝酸鉀固體溶於水為吸熱反應,故溫度愈高,溶解
度愈大 (B)以溫度計測量溶液溫度時,溫度計可同時
作為攪拌用途 (C)加熱溶液時,需搖動試管,使熱量
分布均勻,避免突沸現象 (D)過濾硝酸鉀固體時,必
須以熱水沖洗濾紙上的晶體,以洗去附著在晶體表面
的離子 (E)硝酸鉀飽和溶液的配製,為定溫下取定量
的水加入硝酸鉀至飽和。
上一頁
下一頁
範例 8 硝酸鉀溶解與結晶實驗
39/53
解:(B) 溫度計不可以用來攪拌。
■
(D) 以冰水沖洗濾紙上的晶體。
(E) 取定量水加入硝酸鉀加熱再冷卻成飽和溶液。
答: (A) (C)
■
上一頁
下一頁
實驗三
化學反應熱
40/53
1.目的:
使用自製的卡計,測量酸鹼中和的反應熱及硝酸鉀溶
解於水的熱量變化。
2. 原理:
(1) 在一般化學實驗過程中,可將卡計吸收或放出的
微量熱量忽略掉,因此吸熱反應所吸收的熱量等
於放熱反應所放出的熱量。也就是說,溫度的變
化量,可視為反應過程中熱量傳遞所造成的溫度
差。
上一頁
下一頁
41/53
(2) 本實驗是利用保麗龍杯,組裝成簡單的卡計,來
測量反應的熱量變化。將卡計當作絕熱體,不考
慮系統熱容量概念。
(3) 不管強酸和強鹼為何,強酸和強鹼反應產生 1 莫
耳水,釋出同量的熱量(約 56.0 kJ)。所以,以
NaOH 中和 1 莫耳硫酸產生 2 莫耳水,約釋出 112
kJ 的熱量(鹽酸的兩倍)。
上一頁
下一頁
42/53
■
例: 0.1 M 鹽酸 100 毫升與 0.1 M 氫氧化鋇 50 毫
升中和
反應式:
2HCl(aq)+Ba(OH)2(aq) → BaCl2(aq)+2H2O()
鹽酸 0.01 莫耳與氫氧化鋇 0.005 莫耳中和,
可產生水 0.01 莫耳,釋出 56 kJ / mol ×
0.01mol=560 J
上一頁
下一頁
43/53
 0.1 M 硫酸 100 毫升與 0.1 M 氫氧化鈉 100 毫升中和
反應式: H2SO4(aq)+2NaOH(aq) → Na2SO4(aq)+2H2O()
 硫酸 0.01 莫耳與氫氧化鈉 0.01 莫耳中和,硫酸過
量,可產生水 0.01 莫耳,釋出 56 kJ / mol × 0.01 mol
=560 J
上一頁
下一頁
44/53
3. 步驟:
(1) 中和熱的測定:
上一頁
下一頁
45/53
(2) 溶解熱的測定:
上一頁
下一頁
範例 9 反應熱測量
46/53
燃燒 3 g 乙烷(C2H6)可使 1 L 水的水溫由 20 °C 高
到 57 °C(卡計損失的熱量可忽略,水的密度為 1
g / cm3),回答下列問題:
(1) 乙烷的莫耳燃燒熱為何?
(2) 寫出熱化學反應式。(需註明各物質的狀態,
ΔH 以 kcal / mol 為單位)
上一頁
下一頁
範例 9 反應熱測量
47/53
7 O → 2CO +3H O
C
H
+
解: 2 6(g)
■
2(g)
2 ()
2 2(g)
熱量=1000 × 1 × 37=37000(cal)=37(kcal)
 ΔH=-37 × 30=-370(kcal / mol)
3
答:(1) 370 kcal / mol
■
(2) C2H6(g)+ 7 O2(g) → 2CO2(g)+3H2O()
2
ΔH=-370 kcal / mol
上一頁
下一頁
範例 10 中和熱
48/53
已知強酸、強鹼的莫耳中和熱為 13.33 kcal / mol,某
生用 100 mL 量筒量取 1.0 M 鹽酸 50.0 mL 置於保麗
龍杯中,另用 100 mL 量筒,量取 1.0 M 氫氧化鈉溶
液 50.0 mL,加入強鹼溶液前,酸於保麗龍杯中的溫
度為 20°C,若無熱量散失,酸、鹼開始混合反應後
之最高溫度應為多少°C?(假設此混合水溶液的質
量為 100 g,比熱為 1 cal / g°C)
(A) 23.3
(B) 26.6 (C) 30.0
(D) 33.3
(E) 40。
上一頁
下一頁
範例 10 中和熱
49/53
+
-3
H
=1.0
×
50
×
10
=0.05(mol)
解:
■
OH-=1.0 × 50 × 10-3=0.05(mol)
ΔH=0.05 × 13.33=0.6665(kcal)=666.5(cal)
666.5=(50+50)× 1 × ΔT ΔT=6.665(°C)
 最後溫度約為 20+6.665=26.665(°C)
答: (B)
■
上一頁
下一頁
範例 11 反應熱的測量
50/53
魯夫利用保麗龍製成的簡便型卡計,在常溫下進行
「化學反應熱」實驗。步驟如下:
卡計熱容量的測定:
(1) 魯夫將 25°C 的 40 g 水倒入卡計中,等待溫度平衡
後為 25°C。
(2) 將 90°C 的 70 g 水倒入卡計中,等待溫度平衡後為
60°C。
上一頁
下一頁
範例 11 反應熱的測量
51/53
硝酸鉀溶解熱的測定:
(1) 魯夫將 25°C 89.9 g 的水倒入卡計中,等待溫度平
衡後為 25°C。
(2) 將常溫下 10.1 g 硝酸鉀倒入卡計中,待完全溶解
後,該平衡溫度為 20°C。
假設上述各個溶液的比熱皆為 1cal / g°C,且卡計的
絕熱功能相當好,不會與外界產生熱量的交換。下列
敘述,何者正確?(KNO3=101)
上一頁
下一頁
範例 11 反應熱的測量
52/53
(A) 該卡計的熱容量為 10 cal / °C (B) 硝酸鉀的莫耳
溶解熱為 6 kcal / mol
(C) 在實驗中,可以用溫度計進
行攪拌,以減少過多器材對溫度造成的干擾
(D) 從實
驗結果可以推斷,提高水溫可使硝酸鉀的溶解度增加
(E) 將 KOH(aq) 與 HNO3(aq) 形成 KNO3(aq) 為吸熱反應。
解:(A) 70 × 1 ×(90-60)=40 × 1 ×(60-25)+x ×
■
(60-25) x=20(cal /°C)
上一頁
下一頁
範例 11 反應熱的測量
53/53
10.1 × y=(89.9+10.1)× 1 × 5+20 × 5
(B)
解:
■
101
 y=6000(cal / mol)=6(kcal / mol)
(C) 不可用溫度計進行攪拌。
(D) 硝酸鉀的溶解溫度下降  溶解吸熱,故提高
水溫可使硝酸鉀的溶解度增加。
(E) KOH(aq) 與 HNO3(aq) 形成 KNO3(aq) 為酸鹼反
應,故為放熱反應。
答: (B) (D)
■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