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空氣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課程名稱:空氣

課程名稱:空氣
編授教師:
中興國中 楊秉鈞
 空氣是混合物
空氣是混合物 驗證一
 空氣是混合物:
(媒體:1,50”)
(1)驗證實驗一:蠟燭置於水盆,再蓋上燒杯
 燒杯蓋上之後,蠟燭燭火立即 熄滅 。
 燒杯內的水液面 上升約1/5 體積 。
 表示助燃氣體佔 1/5 體積 。故空氣是 混合物 。
燒杯剛蓋上時
剛點燃
的蠟燭
燒
杯
水
 原理解析:
 瓶中的氧氣,因蠟燭燃燒耗盡,使內部氣體壓力比外界小。
 水只上升少許,表示瓶內仍有其他氣體存在。
空氣是混合物 驗證二
 空氣是混合物:
(媒體:1,1’07”)
(2)驗證實驗二:鋼絲絨置於試管中,置於水中
 管中置鋼絲絨( 鐵 ),上塞妥塞子,下端放入一中。
 一段時間之後鋼絲絨 生銹 ,管內水面 上升1/5 體積 。
 表示助燃氣體佔 1/5 體積 。故空氣是 混合物 。
 原理解析:
 瓶中的氧氣,因鋼絲絨生鏽耗盡,使內部氣體壓力比外界小。
 水只上升少許,表示瓶內仍有其他氣體存在。
空氣是混合物 驗證三
 空氣是混合物:
(媒體:1,6’52”)
(3)驗證實驗三:空氣的液化
 在 低溫 、 高壓 下,將空氣液化成液體
 將液化空氣增溫,發現 氮 氣比 氧 氣先沸騰汽化。
 空氣是 混合物
。
 氮氣的沸點
<
氧氣的沸點 (∵沸點低者先沸騰)
氧沸點
-183℃
氮沸點
-196℃
<-196℃
液態氮
http://www.popsci.com/diy/article/2008-08/liquid-nitrogen-live
空氣的組成比例
氣體種類
空氣中含量 % vol
氮氣
78.1 %
氧氣
20.9 %
氬
0.9 %
呼出氣體含量 % vol
4
:
1
74 %
16 %
<0.1 %
二氧化碳
<0.1 % 變動氣體
4 % 變動氣體
水蒸氣
<0.1 % 變動氣體
6 % 變動氣體
其他 0.1 %
氮氣78.1 %
氧氣20.9%
氬氣 0.9
%
4 V
 N2 :
V
5
1 V
 O2 :
V
5
 空氣成分的性質
空氣成分的性質
氣體
氮氣
氧氣
化學式
性 質 簡 述
N2
 空氣中含量第一位的氣體(78.1% V/V)
 無色無味、不可燃不助燃、難溶於水
 可充入食品中,延長保存期限
 液態氮是常使用的 冷凍 劑。
(-196 ℃)
O2
 空氣中含量的第二位氣體(20.9% V/V)
 無色無味、難溶於水,性質活潑
 有 助燃 性,本身不會燃燒,沒有焰色
 生物的呼吸所需
 檢驗法:
留有餘燼 的火柴接近某氣體,若火柴復
燃,此氣體就是氧氣
空氣成分的性質
氣體
化學式
性 質 簡 述
 無色無味、密度比空氣大(比空氣重)
 微溶於水,溶於水形成 碳酸 ,為酸性
二氧化碳
CO2
 不助燃、不可燃、比空氣重,常用來滅火
 固態的二氧化碳,稱 乾冰 ,有昇華現象
 其含量隨地點會不同
 檢驗法:
某氣體若通入 澄清石灰水 ,若會呈
現 白色混濁 ,此氣體就是二氧化碳
N2
N2
CO2
(媒體:1,17”)
空氣成分的性質
氣體
氦
氖
氬
(媒體:1,9’57”)
化學式
性 質 簡 述
He
『稀有氣體』(惰性、高貴氣體、鈍氣)
 密度僅次於氫氣,替代 氫 氣,充入氣
Ne
『稀有氣體』(惰性、高貴氣體、鈍氣)
 可充入霓虹燈中,發出 紅 光
Ar
球或飛船中
『稀有氣體』(惰性、高貴氣體、鈍氣)
 焊接金屬時,使用氬氣防止金屬 氧化 。
 空氣中含量的第 三 位氣體(0.9%V/V)
He
Ar
Ne
Ar
 氣體製備及收集
實驗設計
 氣體製備及收集:
(1)實驗設計:
 選擇適當之『化學反應』:實施某反應以產生氣體
 氧:用雙氧水( 過氧化氫 水溶液)
 二氧化碳:用 大理石 與 稀鹽酸 。
 選擇適當之『集氣法』:依氣體性質決定收集法
 此氣體是否難溶於水(比較: 溶解度 )
 此氣體比空氣重還是輕(比較: 密度 或 分子量 )
 排水集氣法
 向上集氣法
 可得純度高氣體
 向下集氣法
集氣法流程圖
 (2)集氣法流程圖: 先考量對水 溶解度 。  再考慮比空氣 輕重 。
氣體性質
對水溶解度
易溶於水
難溶於水
分子量
分子量
比空氣輕重 M  28.8
M  28.8
比空氣重
排水集氣法
比空氣輕
向下集氣法
向上集氣法
氯化氫
HCl
氯氣
Cl 2
氨氣
NH 3
氮 N2 氫 H2
氧 O2 二氧化碳 CO 2
氧氣與二氧化碳的製備
 氧氣與二氧化碳的製備:
(1)實驗裝置:
實驗前先裝滿水
B
薊頭漏斗
C
廣口瓶
導管
A
水槽
有側管錐形瓶
位置
製備 氧氣
製備 二氧化碳
A 處置放
二氧化錳(黑色)
雙氧水
大理石
B 處滴入
C 處收集
氧氣
稀鹽酸
二氧化碳
(媒體:1,8’40” ; 2,4’48” )
排水集氣法操作示意圖
 氧氣與二氧化碳的製備:
(2)排水集氣法操作示意圖:
(媒體:1,59” )
氧氣與二氧化碳製備 注意事項
 氧氣與二氧化碳的製備:
(3)注意事項:
B
薊頭漏斗
A
有側管錐形瓶
導
管
C 廣口瓶
D
水槽
 二氧化錳(黑色)的角色是擔任 催化劑 , 加快 反應速率
 催化劑質量 不變 ,無催化劑反應仍會進行,用畢回收。
 欲增加氧產量,需多加雙氧水或提高雙氧水濃度,多加二氧化錳無用
 最初收集的氣體因 混有空氣 不收集
 氣體產生過快,即將噴出時的處理: 將導管移開水面
。
 二氧化碳略溶,收集後水槽的水將呈 弱酸 性。
 薊頭漏斗底部需在液面之下: 避免氣體由漏斗口逸出 。
 氧化物與反應
化學反應式的表示
 化學反應式:
(1)表示法:
 排列:
 反應物在左,生成物在右,以箭號(),表示反應之發生
 反應物或生成物不只一種,以加號(+)連接
 反應的條件(加熱、溫度、壓力、催化劑…)標示於箭號
()的上、下方
 可用 ↑ 表示生成物是氣體,用 ↓ 表示生成物是沉澱。
反應物 1
+
反應物 2
..
生成物 1
+
生成物 1
(2)說明例:
碳酸鈣 稀鹽酸  氯化鈣 二氧化碳 水
雙氧水 二氧化錳

氧  水

碳酸鈣

氧化鈣 二氧化碳
..
氧化反應
 氧化反應:與氧化合的化學反應,稱為 氧化 。
 與氧化合之物質稱 氧化物 。
(1)類型:燃燒反應、生鏽反應、爆炸
(2) 放 熱反應(放出光及熱),使環境溫度上升
(3)反應式通式:
物質 氧  氧化物
鐵  氧  氧化鐵
銅  氧  氧化銅
鋅  氧  氧化鋅
鎂  氧  氧化鎂
碳  氧  二氧化碳
硫  氧  二氧化硫
氧化物的酸鹼性
 氧化物的酸鹼性: 石蕊 試紙檢驗
 有紅色與藍色兩種石蕊試紙
(1)金屬氧化物若溶於水,形成金屬 氫氧化物 ,酸鹼性為 鹼性 。
如:氧化鎂、氧化鉀。
(2)非金屬氧化物若溶於水,酸鹼性為 酸性 。
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3)氧化物若不溶於水,其酸鹼性為 中性 。
如:氧化銅、氧化鐵、氧化鋅、二氧化錳。
金屬氧化物 水  金屬氫氧化物
氧化鎂 水  氫氧化鎂
氧化鉀 水  氫氧化鉀
常用試(紙)劑
在酸中的顏色
在鹼中的顏色
在中性的顏色
石蕊試紙
紅色
藍色
不變色
酚酞指示劑
無色
紅色
硫粉的燃燒
淡藍色
火焰
燃燒匙
硫  氧  二氧化硫 刺激性臭味
二氧化硫 水  亞硫酸
鎂帶的燃燒
耀眼
白光
鎂  氧  氧化鎂 耀眼白光
氧化鎂 水  氫氧化鎂
 二氧化碳性質
澄清石灰水檢驗
 澄清石灰水檢驗:
(1)澄清石灰水配製:飽和的 氫氧化鈣 水溶液
(2) 二氧化碳 與澄清石灰水反應時:
 會產生 白 色的 碳酸鈣
沉澱(白色混濁)
(3)反應:
氫氧化鈣 + 二氧化碳  碳酸鈣  + 水
(白色沉澱)
(1, 13”)
(2,2’31”)
乾冰的昇華現象
 乾冰:
(1)固態的二氧化碳稱為 乾冰 。
(2)乾冰溫度很低,約 -78 ℃,受熱時直接從固體變成
二氧化碳氣體,此過程稱為 昇華 。
 乾冰週圍的白霧為空氣中的 水蒸氣 凝結而成的 小水滴 。
固體

液體
昇華

氣體
白霧狀現象說明
 現象說明:水蒸氣及二氧化碳均是 無色無味、看不見 的
 小水滴的產生是因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而凝結的
現
象
白霧狀說明
 冰塊、乾冰四周的白霧狀
液態,小水滴
 冬天嚴寒開口說話有白煙狀
液態,小水滴
 燒開水冒出的白煙
液態,小水滴
 天上的白雲、山中的霧氣
液態,小水滴
 抽菸、線香、車輛冒出的白煙
多種有害物質
氧氣助燃與二氧化碳不可燃
線香接近
CO2
O2
在二氧化碳中
線香熄滅
在氧氣中
線香劇烈燃燒
(媒體:1,3’21”)
課程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