詮釋學的起源與發展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詮釋學的起源與發展

詮釋學與質性研究
班級:課專二
姓名:楊朝琴、杜曉芸
報告大綱
•
•
•
•
•
•
詮釋學的起源與發展
詮釋學與女性主義
詮釋學與紮根理論
詮釋學與訪談
詮釋學與統計相關研究
結語-詮釋學與研究中的研究者
一 詮釋學的起源與發展-1
希臘的教育系統
宗教改革
神學家 佛拉休斯
(Flacius)
獨斷教義
文本
文本
神學家 許萊爾馬赫
(Schleiermacher)
舉例
語言知識
文法詮釋
詮釋
循環
作者知識
文本
心理詮釋
一 詮釋學的起源與發展-2
狄爾泰(Dilthey):
理解的一個目的是要尋回在自然科學中所失去的歷史意識。
海德格(Heidegger):先前理解是理解事物的基本條件,
在理解過程中,我們在重構歷史,先前理解也將隨之改變。
形成了詮釋循環。
高達美(Gadamer):
詮釋者總是受到他的一套成見所指引,成見是瞭解新事物
所必須的先前理解。
視域是從一特定的角度所看見的整個視野,在詮釋者與文
本的互動過程中,第三個語言形成,視域也得到融合與轉
化而更豐富。
二 詮釋學與女性主義
政治
權力與宰制
觀點
脈絡
詮釋學
知識
女性主義
舉例
行動
三 詮釋學與紮根理論
相同之處
持續比較、不斷對尚未理解的、
不一致的、斷裂、遺漏加以質疑。
相異之處
詮釋學
研究者
紮根理論
資料
建
構
理論
資料
歸
納
理論
朱自清—背影
傑克與魔豆
資本家 VS 勞動階級
權力與宰制
四 詮釋學與訪談
• 傳統實證主義以心理學與實驗研究方法為典範
• 目的:對研究對象做正確的統計描述
• 注意:訪談的標準化保證測量的一致性
每位受訪者受到相同的刺激
• 誤差:
誤差
1.訪員的訓練
2.訪談手冊的編訂
3.統計分析
真實
答案
實際
答案
1.抽樣誤差
2.訪談用字遣詞
3.問題次序
4.訪談地點
5.訪員的不同
四 詮釋學與訪談
• 限制:將訪談的問題看成技術性的問題,尋找技
術性的解決方法,模糊了更根本的人的理
解的問題
• 密許樂(Mishler)認為
理解訪談情境
訪談分析
社會文化脈絡
傳統型訪談的限制
• 傳統型強調訪談是一個機械式的搜集資料過程
• 歐克利(Oakley)認為傳統的訪談預設男性社會學
與社會學的模式
• 舉例:
1.訪談者數目
2.訪談時間
3.訪談題目
4.紀錄方式
忽略
1.訪員個人特質
2.受訪者對訪談的感覺
3.互動的品質
4.提供資料的企圖
• 女性訪員訪談握有權力的男人,受到的壓迫
1.女人不可插嘴 2.訪員應該是被動的
另一個例子
• 在一個婦女與家的研究中(畢達恆,1996) ,我對
20位已婚婦女進行深入訪談,了解家對她們的意
義,女人從小即受很高的社會道德制約,要扮演
一個服務、照顧與犧牲者的角色,她怎麼可以說
她討厭煮飯、小孩很煩、先生貶低她,於是這些
情緒埋在深處
• 情境的重要:相互信賴的氣氛、情緒的醞釀,深
刻體驗的泉湧而出
小結
• 訪談是一種互動的過程,不是將事實挖掘出來,
而是在互動中創造新的意義
• 受訪者不再是一個提供資料的機器,在面對自己
的生命經驗,並且使用語言向人敘說的過程中,
更了解自己與自己所在的社會處境
四 詮釋學與統計相關研究
• 統計學:
1.變項分析:透過統計-假設邏輯-假設的手續、
步驟,去蒐集資料和分析資料
2.目的:在求不同變項之間的統計相關
• 詮釋學的看法:
1.透過科學方法,對研究者之外存在的事實,客
觀的描述或解釋
2.將現象分割為部分,再將部分連結以了解整體
舉個例子
• 許春金、馬傳鎮「少年食用早餐與偏差行為之調查研究」
• 研究對象:2396名一般少年及396名犯罪少年
• 研究結果:
1.不在家中吃早餐- 偏差行為,顯著相關
2.房屋坪數40坪以上- 偏差行為,顯著相關
3.父母每月總收入10萬以上- 偏差行為,顯著相關
4. 「母親」在家做早餐,偏差行為減少
5. 「母親」學歷為研究所,偏差行為增加
• 批判:
脫離了脈絡與解釋,我們對少年的偏差行為有何更理解?
忽略性別議題,複製意識形態
六 詮釋學與研究中的研究者
• 研究不是在白紙上加了一些圖案而已,它讓我們
反省我們是這樣看世界的
例:女性主義 同志理論
• 詮釋學要求研究者對自己的詮釋「負責」
• 未經反省的價值觀會對現象產生盲目,忽略其他
面向的聯結
• 反省自己的「主觀性」,知道什麼感動我?什麼
沒有?我的詮釋中又忽略了什麼?
別人眼中的……
裴許金(Peshkin) :藉著主觀性,我說
我所感動的故事。怯除主觀性,我並
不是變成一個價值中立的參與者,而
是一個腦袋空空的人
報告結束,感謝您的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