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和融合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和融合

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和融合
夏杰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
服务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一、现代服务业是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产业形态
• 1.从传统到“三高”和“三新”——现代服务业的由来
• 2.制造业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前提
• (1)服务业演进次序中的现代服务业
• (2)制造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需求部门
• 二、现代服务业是现代制造业的推进剂
•
1.我国的工业化战略——新型工业化
•
2.全球制造业呈现逐步服务化的趋势
• 现在的跨国公司,从通用电气、施乐、惠普、IBM到海尔,这些利润大
都来自产品销售的企业正迅速转变为服务提供商。通用电器公司打算
通过服务来创造75%的利润。IBM从它为硬件业务所做的基本服务中
得到了其收入的33%,包括计算机租赁、维修和软件。
•
• 目前太多的制造商正在迅速的卷入到服务当中,加入到基础生产商品
的服务越来越多,延期付款和租赁系统、培训、服务合同、咨询服务
等,以通过新的服务领域来获取竞争优势。在制造业工作的65%和76
%的员工也正在从事服务工作,如研发、维修、设计等。可见,当今
领先的制造商都是在其传统制造业务上通过增加服务从而获取竞争优
势的,如果世界上的竞争模仿日益增加,那么服务就是产生差异性的
主要手段。
• 3.现代服务业是现代制造业的强力支撑
• (1)现代服务业是现代制造业的动力源和黏合剂
• (2)现代服务业是提升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 (3)现代服务业是提高制造产品附加值的主要途径
• (4)现代服务业是新型工业化的服务资源和人力资源供给者
三、新形势下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互动与融合
•
服务业尤其是以金融、物流、信息等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
系日益紧密,并呈现出互动发展的趋势。
•
一方面制造业的中间投入品中服务投入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如在产品
制造过程中信息服务、员工培训服务研发和销售服务的投入日益增加。
•
另一方面,制造业服务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这主要体现在:
•
(1)制造业的产品是为了提供某种服务而生产,如通讯产品和家电等;
•
(2)随同产品一起出售的有知识和技术服务等,最明显的就是计算机与信
息服务紧密相连;
(3)服务引导制造业部门的技术变革和产品创新,服务的需求与供给指引
着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开发方向。实际上,在制造业服务化的同时,
服务产业化的趋势也逐渐明朗,某些信息产品可以像制造业一样批量生
产,形成规模经济优势。例如,IBM公司在2O世纪9O年代成功由制造型
企业转型为服务型企业等均有力说明了生产性服务业与传统制造业的关
系。一些学者认为,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传统意义上
的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两者将会呈现互动融合发展
趋势
四、制造业的服务增强:机理与模式
• (一)“服务增强制造”问题的提出
• (二)制造企业服务增强的概念与分类
• 1.基础性增强
• 侧重对制造企业产品竞争力的增强,通过向顾客提供广泛的、与产品
相关的差异化政策,来影响企业产品竞争力和企业绩效
• 2.提升性增强
• 侧重于服务价值的创造,指制造企业基于价值获取方式和发展战略转
变的考虑,依托实体产品,将原来集中在产品的知识、要素和技能进
行分解和外化形成各类附加值的服务要素的“产品+服务包”来实现
价值获取,引导制造企业向价值链上高附加值服务环节的转移,并最
终通过服务功能的“业务化”来创造价值。
(三)制造企业服务增强模式
1.“质量增强”模式:
以产品为主、服务从属的模式,仍然聚焦于以产品生产和销售为
基础的价值链,服务是实现产品竞争的一种重要手段。
• 案例:海尔的质量增强模式
• 2.“功能外包”模式
• 企业由“卖产品”转变为卖“功能”的服务增强模式。
• 案例:施乐公司从制造商向文档服务商转变
• 3.“价值衍生”模式
• 将原来聚集在产品或者企业内部的“能力”进行分解,向客户提供
高附加值的服务组合(包括购买、使用、维修等)。
• 案例:天奇股份“价值衍生”模式的形成过程。
五、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与融合发展的国内案例:
以北京汽车产业为例
• (一)北京汽车制造业现状
• 1.总体规模
• 2.主要企业
• 3.产品结构
• 4.产业布局
(二)北京汽车销售情况
500000
800
450000
新车验
证量
700
(辆)
400000
600
350000
500
300000
辆
250000
400
200000
300
亿元
验证量
增长比
例 %
150000
200
100000
100
50000
证金额
0
0
05 年
新车销售量
(辆 )
销售量增长
%
新车验
372111
06 年
07 年
391215
442958
5.13
13.23
609.94
706.68
18.33
15.86
(亿
元)
验证金
额增比
515.47
新车销售额(亿元)
销售额增比例
%
图1
2005-2007年汽车销售情况
例 %
表1
项
2005-2007年个人购车情况
目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新车销售总量(辆)
372111
391215
442958
个人购车(辆)
268277
299763
356725
个人购车占新车比例
72.10%
76.62%
80.53%
个人购轿车(辆)
211839
243486
295344
个人购轿车占个人购车比例
78.96%
81.23%
82.79%
(三)北京市汽车服务业发展现状
• 1.汽车服务业的概念及分类
表 2 汽车服务业类型
服务内容
服务类型
生产性服务
汽车产品开发、设计、质量控制、物流、市场调查、提供信息、
广告宣传等
消费性服务
销售咨询、汽车贷款与保险、汽车零售、汽车上牌与办证、维修
保养、事故保险、索赔咨询、旧车转让、废车回收、事故救援、
市场调查与信息反馈、汽车加油等
美容装饰、汽车俱乐部等
• 2.汽车服务业现状
• (1)汽车维修业
• (2)汽车销售业
• (3)汽车金融
• (4)汽车展览业
• (5)其他行业
• (四)北京市汽车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的问题
• 1.汽车制造业对汽车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拉力不足
• 2.汽车服务业对汽车制造业推力不足
• (1)汽车服务各行业发展不均衡,高端服务行业发展不足
• (2)产业集中度低,缺少品牌优势
• (3)服务观念落后,服务质量不高
• (4)服务规范、标准不健全
(五)北京市汽车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战略
• 1.国外汽车服务业发展的趋势
• 2.北京市汽车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战略
• 战略一:加快发展汽车生产性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推力
• 战略二:引导汽车制造分工,提高制造业对服务业的拉力
• 战略三:鼓励汽车制造企业开发服务,提高制造业服务化水平
• 战略四:加快汽车服务产业创新,发展高端消费性汽车服务业
战略/计划
项目管理
研发
生产过程
采购
投入
市场评估
产出
客户关系
技术
资源
并购获得
经营
维护
人力资本发展
财务/控制
出租
(六)北京市汽车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潜力分析及重点业态
选择
• 1.北京市汽车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潜力分析
• 2.北京市汽车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的重点业态选择
• (1)汽车研发与设计。
• (2)汽车分销。
• (3)汽车金融
• (4)汽车售后维修养护服务
• (5)汽车资讯。
• (6)汽车文化
• (7)智能交通
(七)促进北京市汽车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的对策建议
• 1.重视培育汽车服务业,实现汽车制造业和服务业“协调发展”
• 2.引导汽车服务业创新,构建完善的汽车产业价值链
• 3.完善汽车产业政策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 4.建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与机制
• 5.加快行业标准、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 6.加强汽车服务业的统计
六、产业融合发展的海外典型案例分析及经验借鉴
• (一)硅谷
• (二)剑桥科学园
• (三)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区
• (四)借鉴与启示
• (1)充分利用园区内不的科研条件,加强大学与工业界之间的合作
• (2)政府要促进建立专业化、开放性的以地区网络为基础的产业组
织体系
• (3)促进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衍生和集聚发展
• (4)发挥政府职能,促进官产学研密切协作
• (5)建立健全风险投资机制,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 (6)加强产业融合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
夏杰长等著:《高新技术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8年。
•
夏杰长、刘奕、顾乃华:《制造业服务化与服务业知识化》,《国外社会科
学》2007年第3期。
•
霍景东、夏杰长:《现代服务业研究开发竞争力的国际比较》《中国软科学》
2007年第10期。
•
夏杰长:《北京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的融合发展研究》,研究报告,
2008年。
•
陈宪、黄建锋:《分工、互动与融合: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演进的实证研
究》,《中国软科学》2004年第10期。
•
蔺雷、吴贵生:《制造业的服务增强:概念、机理与模式》,《科技与现代
服务业》(内部刊物),2008年第2期。
[email protected]
•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