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投影片

第四篇 景氣循環理論:
短期經濟體系
第十章 總需求Ⅰ:
建立IS-LM模型
•凱因斯主張總需求偏低是造成低所得與高失
業等經濟衰退現象的主因。
•他批評古典理論假設總供給-資本、勞動與
技術-單獨決定國民所得。
•本章發展的總需求模型,稱為IS-LM模型 (ISLM model),是解釋凱因斯理論最主要的模型。
•模型的目標是說明在任何固定物價水準下決
定國民所得的因素為何。
IS-LM模型分兩個部份:
•IS曲線 (IS curve)為投資 (investment)和儲蓄
(saving),表商品與服務市場的均衡。
•LM曲線 (LM curve)為流動性 (liquidity)和
貨幣 (money),表貨幣供給與需求的均衡。
因為利率同時影響投資與貨幣需求,它是
連結IS-LM模型兩大部份的變數。
第十章 總需求Ⅰ:
建立IS-LM模型
10-1 商品市場與IS曲線
10-2 貨幣市場與LM曲線
10-3 結論:短期均衡
10-1 商品市場與IS曲線
•IS曲線畫出商品與服務市場中利率和所得水
準之間的關係。
•要發展這個關係,我們從一個稱為凱因斯十
字架 (Keynesian cross)的基本模型開始著手。
•此模型是凱因斯國民所得理論最簡單的解釋,
且其為更複雜與更切合實際的IS-LM模型基礎。
10-1 商品市場與IS曲線
計畫支出
•實際支出 (actual expenditure)是家計單位、
廠商和政府對商品與服務的支出金額。
•計畫支出 (planned expenditures)是家計單位、
廠商和政府想要支出在商品與服務的金額。
•當廠商產品的實際銷售數量小於計畫銷售
數量時,他們的存貨會自動上升。
10-1 商品市場與IS曲線
•假設經濟是封閉經濟體系,所以淨出口為零。
將計畫支出 P E 寫成消費 C、計畫投資 I和政府
購買 G的加總:
01
02
03
04
PE = C + I + G
消費函數
C=C(Y–T)
計畫投資為外生固定
政府購買水準為固定
稅收為固定
05
10-1 商品市場與IS曲線
計畫支出是所得的函數
計
畫
支
出,
PE
PE =C+I+G
MPC
$1
所得、產出,Y
10-1 商品市場與IS曲線
經濟體系的均衡
•凱因斯十字架的第二個部份是當實際支出等
於計畫支出時,經濟就達到均衡狀態的假設。
•均衡條件:
實際支出 = 計畫支出
Y=PE
10-1 商品市場與IS曲線
凱因斯十字架
實際支出,
PE=Y
計
畫
支
出
PE
計畫支出,
PE=C+I+G
所得、產出,Y
均衡所得
10-1 商品市場與IS曲線
經濟體系如何到達均衡?
•在此模型中,存貨在調整過程中扮演相當重要
的角色。
•當經濟體系不在均衡點時,廠商會經歷非計畫
性的存貨變動,且這會誘使他們改變生產水準。
•生產的改變將影響總所得與總支出,使經濟趨
向均衡。
10-1 商品市場與IS曲線
調整到凱因斯十字架的均衡
PE
非計畫性存貨下
跌造成所得上升。
Y1
計畫支出
PE =C +I +G
P E1
非計畫性存貨累
積造成所得下跌。
P E2
Y2
Y2
均衡所得
Y1
Y
10-1 商品市場與IS曲線
財政政策與乘數:政府購買
•在任何既定所得水準下,較高的政府購買產生
較高的計畫支出。
•若政府購買上升 ∆G,則計畫支出曲線會向上
移動 ∆G。
•由此可知,政府購買的增加,導致所得增加地
更多。亦即, ∆Y大於∆G。
•∆Y / ∆G 比率稱為政府購買乘數 ( government –
purchases multiplier);它告訴我們政府購買增加
$1時,所得增加的幅度。凱因斯十字加的一個
涵義是政府購買乘數大於1。
10-1 商品市場與IS曲線
凱因斯十字架下政府購買的增加
PE
P E = C + I + G2
G
P E 2 = Y2
Y
P E1 = Y1
P E = C + I + G1
1. 政府購買的增加使
計畫支出向上移動
Y
Y
PE1 = Y1
2.均衡所得提高
PE2 = Y2
10-1 商品市場與IS曲線
Y=C+I+G
∆Y=∆C+∆I+∆G
均衡條件
變動
=∆C+∆G
I 是外生變數
=MPC×∆Y+∆G
因為 ∆ C = M P C × ∆ Y
(1-MPC)×∆Y=∆G
∆Y/∆G=1/(1-MPC)
10-1 商品市場與IS曲線
財政政策與乘數:稅收
•稅收減少 ∆T立刻導致可支配所得 (Y - T)增加 ∆T 。
•因此,消費會增加 MPC × ∆T。在任何既定所得水準
Y下,計畫支出現在會提高。
•稅收改變對所得的總效果:
∆Y/∆T=-MPC/(1-MPC)
•上式是稅收乘數 (tax multiplier),指稅收變動$1引
起所得的變動量 (負號代表所得與稅收量反向移動)。
10-1 商品市場與IS曲線
凱因斯十字架下稅收的減少
PE
P E = C2 + I + G
P E 2 = Y2
M P C × T
Y
P E = C1 + I + G
1. 減稅使計畫
支出向上移動
P E1 = Y1
Y
Y
PE1 = Y1 2.均衡所得提高 PE2 = Y2
10-1 商品市場與IS曲線
∆Y=∆C+∆I+∆G
變動
I、G 是外生變數
=∆C
=∆C+∆G
=MPC× (∆Y-∆T)
(1-MPC)×∆Y=-MPC ×∆Y
∆Y/∆T=-MPC/(1-MPC)
10-1 商品市場與IS曲線
利率、投資與IS曲線
•為了將利率與投資的關係加入模型,
將計畫投資水準寫成:
I=I(r)
•每一個在IS曲線上的點代表商品市場均衡,
而曲線說明均衡所得水準如何受利率的影響。
•因為利率的上升導致計畫投資的減少,
進而造成所得的下跌,故IS曲線斜率為負。
10-1 商品市場與IS曲線
推導IS曲線
PE
PE=Y
P E = C + I (r2 )+ G
r
 I
 PE
P E = C + I (r1 )+ G
I
 Y
r
Y1
Y
Y2
r1
r2
IS
Y1
Y2
Y
10-1 商品市場與IS曲線
財政政策如何移動IS曲線
•IS曲線是在既定財政政策下畫出的曲線。
增加商品與服務需
求的財政政策變動
促使IS曲線向右移動。
-
減少商品與服務需
求的財政政策變動
導致IS曲線向左移動。
10-1 商品市場與IS曲線
IS曲線移動:政府購買增加
P E =Y
PE
P E = C + I (r1 ) + G2
G  PE  Y
P E = C + I (r1 ) + G1
r
Y1
Y
Y2
r1
…使IS曲線向右移動。
Y
I S1
Y1
Y2
I S2
Y
10-2 貨幣市場與LM曲線
流動性偏好理論
•主張利率調整至使經濟體系中最具流動性
的資產-貨幣-的供給與需求達到均衡。
IS 曲線
凱因斯十字架
基礎
理論
流動性偏好
理論
LM 曲線
10-2 貨幣市場與LM曲線
•流動性偏好理論假設實質貨幣餘額供給是固定的。
•可將實質貨幣餘額需求寫成:
•根據流動性偏好理論,實質貨幣餘額的供給和需
求決定經濟體系的現行利率水準。亦即,利率會
調整到讓貨幣市場達到均衡。
10-2 貨幣市場與LM曲線
流動性偏好理論
r
M P

s
r1
L (r )
M P
M/P
10-2 貨幣市場與LM曲線
•假設聯邦準備突然減少貨幣供給。
•因為在這個模型中P是固定的,貨幣供給的
下跌使 M/P 減少。
•實質貨幣餘額供給線會向左移動,均衡利率
上升,且較高的利率導致人們手中願意持有
的實質貨幣餘額數量減少。
10-2 貨幣市場與LM曲線
流動性偏好理論下,貨幣供給的減少
r
貨幣供給減少
r2
利率上升
r1
L (r)
M
P
2
M1
P
M/P
10-2 貨幣市場與LM曲線
所得、貨幣需求與LM曲線
•將所得Y放入貨幣需求方程式中:
•每個位於LM曲線上的點代表貨幣市場均衡,
而曲線說明均衡利率如何受所得水準的影響。
•LM曲線方程式:
10-2 貨幣市場與LM曲線
推導LM曲線
1.實質貨幣餘額市場
2. LM曲線
r
r
LM
r2
r2
L (r , Y2 )
r1
r1
L ( r , Y1 )
M1
P
M/P
Y1
Y2
Y
10-2 貨幣市場與LM曲線
貨幣政策如何移動LM曲線
貨幣供給減少導致LM曲線向上移動
r
1.實質貨幣餘額市場
r
2. LM曲線
L M2
L M1
r2
r2
r1
r1
L ( r , Y1 )
M
P
2
M1
P
M/P
Y1
Y
10-2 貨幣市場與LM曲線
•LM曲線說明實質貨幣餘額市場均衡的利率
與所得水準的組合。
LM曲線向
上移動
LM曲線是在既
定的實質貨幣 由於實質貨幣餘
餘額供給下所 額供給的減少。
畫出的曲線。
LM曲線
向下移動
由於實質貨幣餘
額供給的增加。
10-3 結論:短期均衡
Y = C ( Y- T ) + I ( r ) + G
I S 方程式
M/P=L(r,Y)
L M方程式
•模型視財政政策 G 和 T,貨幣政策 M 及物價
水準 P 為外生。
•在這些外生變數既定的情況下,IS曲線提供滿足
代表商品市場方程式的 r 與 Y 的組合,且LM曲線
提供滿足表示貨幣市場方程式的 r 與 Y 的組合。
•經濟體系的均衡位於IS曲線和LM曲線的交點。
10-3 結論:短期均衡
IS – LM模型的均衡
r
LM
均衡利率
IS
均衡所得水準
Y
10-3 結論:短期均衡
短期波動的理論
凱因斯
十字架
流動性
偏好理論
IS
曲線
LM
曲線
IS-LM
模型
總需求
曲線
總供給
曲線
解釋短期經
濟的波動
總供給
與總需
求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