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中國歷史

1001-海洋文化與台灣
盧胡彬
•本課程為100年教育部辦理補助
海洋主題通識課程計畫
•計劃期程:民國100年08月01日
至101年01月31日
請慎重決定
• 本課程有嚴格的上課規定,如果你認為不方便
或不合情理,懇請仔細考量,不要選修;
• 如果你不願具有良好學習態度,配合本課程所
設計的教學活動,敬請慎重思慮,不要選修;
• 如果你十分在意分數高低,祈請高抬貴手,不
要選修;
• 看完以上的要求,如果願意赴湯蹈火,竭誠歡
迎,敬請選讀。
說明
•
•
•
•
•
•
核心通識(基礎通識)
人文學科
校定共同科目
2學分
上課時間:一/13:00~14:45
上課地點:T001
上課規定
• 請勿遲到,凡遲到扣學期成績,每次各1
分。
• 請勿在教室裡進食,屢勸不聽不聽者,
酌扣學期成績。
• 上課時請勿睡覺,全學期經制止達3次以
上者,建議重修。
• 鼓勵出勤,每堂課點名。整學期全勤且
認真學習者,學期成績至少60分。
• 請假依規定辦理,次數超過學期
上課三分之一者,依學則予以扣
考,成績以零分計算。
• 曠課3次、缺課6次(含任何假別),
成績將不予及格。
• 維持秩序,請勿在課堂上喧嘩吵
鬧(手機請關機或改為無聲、振
動)。
• 不准任意離席,有事必須離席,
請舉手告知。
• 出席記錄、學習態度列入成績考
核。
• 認真參與野外實作之教學活動。
• 準時繳交作業。
• 積極參與相關的課業討論。
課程目標
•自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生效以來,21世紀儼
然已成為海洋世紀,各國無不積極爭取海洋
權益,如何重建台灣海洋文化,推動全民海
洋意識,落實「海洋立國」的理念,為當前
最重要議題。「海洋文化」即指與「海洋」
此一地表空間有關之所有文化的現象與內涵,
它至少包含了與「海洋」有關之日常生活、
產業經貿、科技發明、人口遷移、社群組織、
治理系統、文教活動、與價值信念等各個層
面的人文活動,及其源流、演變、發展、乃
至於相互關聯的脈絡與樣態。
• 因此,本計畫所執行的課程目標在於 闡
明台灣的海洋環境與人文特徵,以充
分認識海洋文化與台灣社會、文化、
科技、產業和生態環境之多元交互關
係,以及環境保育和資源開發的重要
性。
•學習成效則藉由教育訓練,培育學生
針對台灣的海洋問題,發展批判思考、
價值判斷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程主軸結構
• 課程是以與海洋有關之文化活動的總和
與人文意義,以及各項相應的研究視角
為架構,先介紹海洋環境,接著探索跨
海移動的人文特性,再次闡述人與海洋
互動的空間格局,再緊接說明依海營生
的人地關係和生活世界,最後則以因應
人海互動的理性活動和行為規範作為結
束,並實施野外實作與分組討論,強化
學生學習效應。
•培育「以生命為本的價值觀,以海
洋為本的地球觀,以台灣為本的國
際觀」的思維,發揚海洋民族優質
特性,型塑台灣的海洋人文、科技、
美學政及產業文化,建構內化海洋
的通識教育內涵,充實海洋教育之
基本知識,並藉以成就師資培育的
增能教育,建立各階段教育間(國
教、中教、高教)之連結性。
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 :
1.了解台灣的海洋環境與人文特徵、差異。
2.了解海洋文化與台灣社會、文化和生態
環境之多元交互關係,以及環境保育和
資源開發的重要性。
3.充實海洋教育之基本知識。
二、情意目標:
1.培育「以生命為本的價值觀,以海
洋為本的地球觀,以台灣為本的國
際觀」的思維。
2.發揚海洋民族優質特性,型塑台灣
的海洋人文、美學文化。
3.建構內化海洋意識與海洋文明的通
識教育內涵。
三、技能目標:
1.針對台灣的海洋問題,發展批判思考、
價值判斷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2.藉由教育訓練,培養對海洋台灣的表達、
溝通以及合作的能力。
3.成就師資培育的增能教育,建立各階段
教育間(國教、中教、高教)之連結性。
4.發海洋科技,輔導海洋產業發展。
教學法
• 講述法
• 問答法
• 討論法
• 練習教學法
• 大單元教學法
• 多媒體教學法
教材
•必讀經典或名著:邱文彥執行主編(2003),
《海洋文化與歷史》,台北市:胡氏圖書。
•主要教材:張弘明編著(2006),《海洋台灣
與海洋文化》,台北市:洪葉。
•參考教材:
1.《台灣海洋》(2005),行政院海岸巡防署。
2.《海洋政策白皮書》(2006),台北:行政院。
3.《海洋教育政策白皮書》(2007),台北:教
育部。
4.Linda K. Glover、Sylvia A. Earle、Graeme
Kelleher著;邵廣昭審定、王惟芬譯(2008),
《挑戰海洋盡頭-行動議程》,台北:五南。
5.丘平著(2006),《走向海洋─臺灣的出路所
在》,台北:文京圖書。
6.台灣原住民部落振興文教基金會編輯(2002),
《南島民族世紀首航曁海洋文化國際論壇論文
集》,南投縣埔理鎮:台灣原住民部落振興文
教基金會。
7.吳靖國(2008),《海洋教育:教科書、教師
與教學》,台北:五南。
8.呂怡菁著(2006),《文化尋根與歷史定位:
現代詩中的海洋文化軌跡》,台北市:文津。
9.周育聖撰(2007),《台灣神話傳說與故事中
的海洋文化硏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文
化及語言文學硏究所碩士論文。
10林本原撰(2007),《國輪國造:戰後臺灣造
船業的發展(1945-1978)》,國立政治大學歷
史學硏究所碩士論文。
11.邵廣昭等著(2000),《藍色運動:尋回台
灣的海洋生物》,台北市:聯經。
12.邱文彥執行主編(2003),《海洋產業發
展》,台北市:胡氏圖書。
13.胡念祖著(1997),《海洋政策:理論與實
務研究》,台北:五南。
14.胡興華等作(2007),《台灣漁業政策硏
究》,台北市:中正農科基金會。
15.范光龍著(2006),《海洋環境槪論:談台
灣沿海環境》,台北市:台灣西書。
16.孫大川計劃主持; 原舞者文化藝術基金會編
輯(2005),《海的記憶:台灣原住民海洋文
化與藝術》,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17.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編輯(2005),
《海洋台灣:人民與島嶼的對話》,台北市:
國立歷史博物館。
18.曹水德編譯(1990),《海洋學及海洋法辭
典》,台北市:五洲。
19.莊大奎著(2007),《認識海洋臺灣》,台
北:金樽印刷。
20.莊慶達、胡興華、邱文彥、高松根、何立德、
碧菡著(2008),《海洋觀光休閒之理論與應
用》,台北:五南。
21.莊慶達主編(2008),《海洋資源管理理論
與實務》,台北:五南。
22.郭恆宏撰(1997),《我國海洋產業發展策
略之硏究》,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環境硏究所碩
士論文。
23.陳民本著(1991),《台灣四周之海底地形
與資源:海洋科技》,台北市:行政院國家科
學委員會。
24.陳國棟著(2005),《東亞海域一千年-臺
灣史與海洋史03》,台北:遠流。
25.陳國棟著(2005),《臺灣的山海經驗-臺
灣史與海洋史02》,台北:遠流。
26.賈福相編(2000),《人與海:台灣海洋環
境》,台北市:聯經。
27. 翟 文 中 著 ( 1999 ) , 《 台 灣 生 存 與 海 權 發
展》,台北:麥田。
28.劉金源主編(2002),《台灣海洋之歌 : 福
爾摩沙》,台南縣:台南縣政府。
29.劉康克、劉家瑄、方力行作(2002),《二
十一世紀海洋台灣》,台北:科學月刊雜誌社。
30.戴昌鳳編著(2003),《台灣的海洋》,台
北縣新店市:遠足文化事業公司。
31.魏靜芬著(2008),《海洋法》,台北:五
南。
32.羅傳進著(1998),《台灣漁業發展史》,
台北市:立法院羅傳進委員辦公室。
授課內容
•課程說明/導論
•海洋環境概說
•海洋生態概說
•海洋文化與海洋教育
•海上交通與台灣的造船科技
•原住民、海洋移民與族群關係
•海洋文學、美術與音樂
•漁業與漁村
•海洋民俗與信仰
•文化交流與海洋貿易
•海洋的營運與管理
•海洋劃分與海洋治理
•海洋法律與政策
•議題討論
•野外實作
分組討論
•本課程的教學以加強學生的參與活動為
要求,而分組討論是很好的學生參與方
式。當學生能夠在討論與爭論中辯護自
己的觀點時,自信心會增加。學生如果
能藉由討論,檢驗自己所學的知識,自
然對於本課程的了解會更深入。本計畫
執行課程安排3次分組討論,強化其學習
效果。
•全班50-60人,每組6-8人,計分6-10組,其討
論的問題為教學計畫所規範者。討論前先由授
課教師、教學助理組訓各組主持人、記錄人員,
提供或引導學生收集相關資訊,並進行線上議
題試探。
•討論時由教師及教學助理輔導及控制場面,全
討論時間30分鐘,討論完畢,由各組主持人綜
合報告5-10分鐘,再由授課教師講評或各組交
叉評論20分鐘。討論過程數位攝影存檔,上傳
本課程網站。課後由教學助理協助完成討論記
錄,亦數位存檔上傳本課程網站。
※議題討論(一)
•日期:10月31日
•討論:主題海洋與海洋科技
•討論大綱:
1.海洋有什麼重要性?
2.對於台灣的海洋環境有何認識?
3.對於台灣的海洋生態有何認識?
4.對於台灣海洋生物的多樣性有何認識?
5.你認為全球暖化對於台灣將產生哪些影響?
如何抵抗地球暖化?
6.對於海洋相關災害有何認識?如何防治?
7.對於海洋的污染有何認識?該如何因應?
8.對於海洋文化的內涵有何認識
9.台灣四面環海,應具有何種正確的海洋觀?
10.探討如何落實「親海、知海、愛海」的策
略?
11.知不知道海上交通與台灣的歷史發展有何
密切的關係?
12.對於航海與造船技術有何認識?
※議題討論(二)
•日期:12月5日
•討論主題:人與海的互動
•討論大綱:
1.史前台灣人群海洋性格的形成過程為何,其因
素為何?
2.對於台灣原住民的族群有何認識?
3.台灣原住民的文化中有那些海洋因素?
4.討論台灣的海洋移民歷史及其族群關係?
5.當代台灣原住民仍具海洋性格嗎?
6.如何就文化思考人與海洋的關係?
7.台灣位於東亞文化圈內,其與周圍各地
的文化交流情形如何?
8.對於台灣的海洋文學有何認識?
9.對於台灣的海洋美術何認識?
10.對於台灣的海洋音樂何認識?
11.台灣的漁業發展歷史如何?
12.台灣的漁港與漁村有何風貌?
13.台灣的媽祖與王爺信仰為何十分興盛?
14.台灣有那些與海洋有關的風俗習慣?
議題討論(三)
•日期:1月9日
•討論主題:海洋經理與治理
•討論大綱:
1.台灣位於東亞文化圈內,其與周圍各地的文化
交流情形如何?
2.試述位處東亞海洋世界中的中國如何與周邊國
家發展出朝貢體制和貢舶貿易關係?
3.東亞海洋網絡交通發展之歷程及各個海洋強國
居中所扮演的角色為何?
4.台灣的海洋美食情形如何?
5.彰化的海洋美食如何?
6.對於水域運動休閒有何認識?
7.國際海洋發展發展現況下,台灣應該如何自處?
8.如何強化「人與海洋共生」的海洋文化?
9.海洋法律新秩序的目的何在?
10.我國在海域政策與立法配合情況如何?
11.我國海域立法之現況與精進方向如何?
12.台灣的海洋政策如何?何謂「台灣海洋白皮
書」?
13.我國立法之現況與精進方向如何?
野外實作
1.教學目標:港口、海岸及地方產業校外教學
2.執行日期:2010年11月12日(星期六)
3.實做內容及步驟之詳述:
A.方式:至漁港實地考察
B.地點:王功港
C.行程:
08:10-08:30 集合
08:30-08:40 說明行程及安全規範
08:40出發
09:40到達王功福海宮,分組見學濕地生
態、媽祖廟、王爺廟、漁港
12:10午餐
13:30分組見學蚵藝博物館、地方產業
15:00返回
16:00抵達校園。
D.出發前作業(集合時繳交:至少2張A4):
a.台灣地區有哪些著名漁港?
b.台灣的漁港有何特殊風貌?
c.王功港網路資料上可尋獲哪些特色?
d.你這一次實察預期可以獲得哪些知識?
E.參訪報告(回來後一周繳交)
a.王功港的歷史如何?
b.王功地區的濕地生態如何?請畫圖或張
貼照片,並以文字加以說明。
c.王功地區的人文景觀如何?請畫圖或張
貼照片,並以文字加以說明。
d.王功地區有哪些海洋美食?請畫圖或張
貼照片,並以文字加以說明。
e.王功地區如何發展休閒漁村觀光產業?
f.請為本次參觀活動繪製一張文化地圖。
D.出發前作業(集合時繳交:至少2張A4):
a.對於濕地有何認識?
b.台灣有哪些著名濕地?其各自特色為何?
c.網路上高美濕地有哪些生物及生態特色?
E.參訪報告(回來後一周繳交)
a.高美濕地的環境特色為何?請畫出一張簡圖並標
示出環境特色。
b.你一共看到或拍到那些類別的生態(或生物)?
列舉至少5種生態或生物(評分至多給60分),每一類
請畫簡圖或張貼照片 ,並請用50-100字加以說明。
(愈多分數愈高)
c.報紙有許多有關高美濕地的負面報導,當你實地
查訪後,是否認同報紙上的報導,為什麼?請具體表
達自己的意見。
校外專家學者協同教學
•林幸助教授/中興大學生命科學院 /海洋生
態概說
•鍾承憲博士/財團法人聯合船舶設計中心 /
海上交通與台灣的造船科技
•王俊昌教授/大同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漁業
與漁村
•廖文章 教授/大葉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海
洋劃分與海洋治理
•陳牧民 /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 /海洋
法律與政策
※校外專家學者協同教學,必須認真聽講,
每次協同教學,學生必須繳教心得報告1
份,字數至少1000字。
網站資源介紹
•教育部顧問室海洋教育先導型計畫辦公
室(MEEP)
http://www.meep.nsysu.edu.tw/home.htm
l
•海洋文化與台灣
http://web.ncue.edu.tw/~ccource/
http://140.130.119.109/~ncue100
教學評量
一、項目:
1.出席記錄
2.學習日誌
3.分組討論
4.議題討論
5.書面報告
6.問題與回饋
二、成績計算:
•滿分100分
1.出席記錄(如上課規定)
2.學習日誌(25%):延伸閱讀、問題
與回饋
3.分組討論與書面報告(30%):共3次
(每次10%),由教學助理評訂
4.野外實作與書面報告(20%)
5.校外專家學者協同教學書面報告(25
%):共5次(每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