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栽樹積水,改善生活環境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二、栽樹積水,改善生活環境

碧疇萬頃不飛沙
把酒臨風話桑麻
吳越溪小兒女
誰說金門是『地瓜』
----胡璉將軍詩作
筆直的伯玉路為金門東
西島主要的聯絡道路,
原名為「中央公路」,
後為感念胡璉將軍,因
而更名「伯玉路」,胡
璉將軍字伯玉
各位同學,你知道胡璉將軍嗎?
例:是政府遷台後首任的福建省主席,也
是第一任金防部司令官。先後於民國三十
八年、四十六年兩度負責金門軍政,帶領
金門軍民締造古寧頭大捷、八二三炮戰勝
利,粉碎中共進犯台灣的迷夢,奠定台海
五十多年的安定建設的基石。
你知道,胡璉將軍對金門有什麼貢獻嗎?
除了領導金門全體軍民創造古寧頭大戰、
八二三砲戰的勝蹟外,今日金門的許多學
校、湖庫、道路都在其手中完成,就連被
喻為「金門金雞母」的酒廠也都是在胡璉
將軍的手中創建的。
胡璉將軍生平事略

胡璉上將,字伯玉,陝西華縣人。
民國38年、46年曾兩度主持金門軍
政,並帶領軍民先後締造「古寧頭」
大捷、「八二三」砲戰的勝利。之
後努力建設金門成為三民主義模範
縣,勤政愛民,民眾因感念而尊稱
他為「金門現代恩主公」。民國66
年6月22日病逝臺北,靈骨海葬金廈
海域,享年71歲。
胡璉將軍一二事

胡璉的“多識”,獲益於“勤學”。他雖然戎馬一
生,足不離蹬,但手不釋卷,行萬里路,讀萬卷書。
他自己說:我這輩子就幹了兩件事,打仗和讀書。
胡將軍晚年,以68歲高齡,本著“學然後知不足”
的想法,跑到台灣大學註冊,進入歷史研究所,選
讀宋史和現代史,每週上課兩次,三年中,除去因
病住院的個把月外,從來沒有缺過課。他的博士論
文題目定為《宋太祖雄略之面面觀與今昔觀》,大
綱業已擬好,預定寫5萬字,不料剛著手,卻突發心
肌梗塞於台北辭世。
胡璉將軍一二事

1977年6月22日,胡璉病逝于台北寓所。根據其生前
所立“予屍化灰,海葬大小金門間, 魂依莒光樓”
的遺言,骨灰由台北空運金門。一年後,一座紀念
他的“伯玉亭”倚岸兀起,金門又多了一處“革命
聖跡”。
金門紀念胡璉將軍百歲冥
誕暨國軍陣亡將士祭典,
二十二日在太武山軍人公
墓忠烈祠舉行,福建省政
府主席顏忠誠(中)擔任
主祭官。
胡璉對金門的貢獻

一、推動教育,培植地方人才:
胡璉將軍大力推動地方教育,積極增建學校,政府
補助經費,並鼓勵駐軍指揮官興建學校,於是有尹
殿甲將軍興建金湖國小,郝柏村將軍興建柏村國小,
王多年將軍興建多年國小,馬安瀾將軍興建安瀾國
小,雷開瑄將軍興建開瑄國小等學校,留下將軍建
校的美談。並令金中、金東兩校併為福建省立金門
高中,招收全縣初中與高中學生就讀,並附設簡師
班,培養小學教師。「八二三」砲戰期間,為使學
生不中斷就學,下令遷臺寄讀臺灣各省立中學,因
此為金門培養了各種人才。

二、栽樹積水,改善生活環境:
胡璉將軍承中央「金門應即栽樹積水」之命,遍訪
各界學者專家,師法清朝左宗棠「遍栽楊柳三千
里」,將全島種滿木麻黃,遏止了金門飛沙走石睜
不開眼的惡劣環境,並使水土得以保持。同時亦開
闢中央公路(今改名為伯玉路)、環島東、西、南、
北路(兩旁同樣也都種植了木麻黃),不但交通更
為四通八達,景觀也更加美化。此外,為了蓄水,
還下令逢溝築壩、挖掘水塘,使雨水不流入海,因
此保留了珍貴的水量。


胡璉將軍在「遍栽楊柳三千里」一文中提到:民國卅八年
十二月,蔣宋美齡女士到金門勞軍,感到「狂風怒吼,寒砭
肌骨」,於是再三叮囑金門必須造林:翌年,先總統蔣公巡
視金門,又面示:「金門應即栽樹積水」,從此,造林成了
建設金門的「首要工作」。
但在早期金門樹木極少,地表光禿、風沙瀰漫,整個自然
環境極差,如何在光禿土石間的惡劣環境造林,實在是不容
易,胡璉上將在其「金門憶舊」一書中便提及「樹苗不聽命
令,一批一批運來,一批一批死去。」,當年種樹的艱辛,
由此可見一斑。
在採用傳統的種植方式無法成功後,胡上將在偶然的機會下,
發現台灣本島海邊有一種木本的「印度田青」防風樹,有其
生長的韌性,便在專家的協助下,將它成功移植到金門,開
啟造林計畫的第一步。



民國四十一年,胡璉上將開始引進木麻黃,部隊官兵先挖好
土坑,土坑深及人高,面積可容二人,然後填上污泥,並植
上田青,再栽木麻黃;兩年後,砍去田青,木麻黃即可臨風
搖曳,成為護島育民的第一線尖兵。
時至今日,金門地區不但已經變成「海上綠洲」,更變成
「海上公園」;從一座不適合人居的荒島,變成現在綠意盎
然,充滿生機的地方,追根究柢,造林成功是主要的原因。
回首來時路,當年金門造林工作,主要是靠金門駐軍的力量,
若沒有軍令持續的推動,就不會有今日綠樹成蔭的美麗景致,
這也是軍民齊心、胼手胝足共同打拼的豐碩成果,當鄉親們
或國人在倘佯金門島上的遍地綠蔭時,是否應該想起胡璉將
軍以及曾在島上戍守過的老兵們,他們辛勤種樹,讓後人乘
涼的用心與恩澤。

三、釀高粱酒,創造金門財富:
金門過去土壤貧瘠,只能以番薯為主食,當年每月
尚需向臺灣買酒10萬瓶以上。胡將軍因此構想:如
果將這筆買酒錢改買大米,以大米換回高粱來釀酒,
這樣飲高粱酒,吃大米飯,燃高粱稈,豈不是一舉
三得嗎?於是民國40年底,便利用舊金城寶月甘泉
開始生產金門高粱酒,並推行「一斤高粱換一斤米」
政策,同時提出荒地要納田賦,種高粱可以免稅的
要求,開拓了金門爾後的財政泉源,始成各項建設
與福利政策的主要經費來源。
金門高梁酒的由來

民國三十八年,金門防衛司令部由十二兵團胡璉將
軍任司令官、領軍進駐。當時,金門百姓生活困苦、
糧食短缺,因此,全島軍民完全以地瓜為主要糧食,
但地瓜吃後易飽易餓,無法提振士氣,胡璉將軍這
時想起家鄉東北---高粱高、甘蔗長,而氣候與金門
相近又全是旱地,於是胡璉將軍下令全面推廣,視
為主要政令,就地耕作、有地就耕,務須全島軍民
配合耕作,才有今日的成果,也為北方的高粱找到
第二故鄉。

請欣賞「高粱酒醇好鄉情」網頁
金門紀念胡璉將軍百
歲冥誕系列活動二十
二日舉行,胡璉長公
子胡之光(前右二、
打領帶)及舊屬參觀
太武山胡伯玉將軍紀
念館,追懷先人及老
長官。//中央社
胡璉與戰鬥的金門

俗話說:「能打不如能挨」古寧頭大戰後,將軍為防禦敵人
來襲,於是盡最大的可能,把有關設施,向地下掘建。一年
三百六十五天,夜以繼日,便是七百三十多個工,成千累萬
的人力加上機械,其效率是驚人的,“有恒為成功之本”,
很快就達成了預期的作為。胡璉每日開山鑿洞不止,終於構
築了完整的環島防禦體系。環島縱深防禦體系由前沿基本陣
地、中間陣地、核心陣地組成。水際灘頭設有綿密的障礙物,
如軌道砦、鐵絲網、圍墻、阻絕壕、地雷場,水下設三列雷
陣。前沿陣地築建地堡群,防禦支撐點,反空降高堡等。
胡璉與戰鬥的金門


縱深地域高地上,築有大型坑道,配置大口徑火炮陣地。各
式高射兵器,組成了高、中、低立體三層對空防禦火力。以
平射、側射、反射火力構成了三面三層火墻。基本上達到了
“島嶼要塞化”、“駐地戰場化”、“戰場堡壘化”及“一
人一坑”、“一車一坑”、“一炮一坑”要求。
金門防衛部的核心陣地是由巨大、廣闊的“中央坑道”構成。
它的南、北、東三面貫通,汽車可以進出,內有31條支坑道,
126條屯置彈藥、物資糧食的副坑道,總長7000米以上。其
中的“擎天廳”,平時可容三千人開會欣賞歌舞表演,戰時
搬走座椅,即成可容納三百張病床的地下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