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课讲座(10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主题教育课讲座(10

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
2014年
卓月琴
第一篇
概念的解读
主题教育活动的概念定义
主题教育活动的几种类型
主题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
主题教育活动的重要特点
(一)主题教育活动的概念定义
主题教育活动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班主任为主导,
围绕某一个主题,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
富且情境化了的道德认知教育,引导学生在认知冲突和思想
对话中进行道德交往,激发道德反应,获得道德体验,促进
道德发展的德育类集体教育活动。
(二)主题教育活动的几种类型
主题班团队会活动
是一种主题性的会议,
主持者必须是学生。更
注重情感熏陶,可以有
充分的
准备过程,偏重活动。
主题伦理谈话活动
基本与主题教育课相同,
内容以伦理为主。
主题教育课活动
是一种以课程为形态的主
题教育活动 ,主持者是
教师。注重认知活动,有
课堂和课时的限定。
社会实践活动等
是一种以社会体验性为主
要途径的实践活动,大多
以校外活动为主。如学军、
学农、考察、调查等
(三)主题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
主题统帅下的情境化了的道德认知。包括:
* 思想政治教育,如三观、三义教育等;
基础道德教育,如诚信、礼仪教育等;
节庆教育,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五四青年节等;
* 学法教育,如态度与方法、记忆与理解等;
* 人际交往教育,合作竞争、师生交往、个人与集体等;
* 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如性道德、异性交往等;
* 安全教育,道路安全、网络安全、交际安全等… …
(四)主题教育活动的重要特点
教育性
双主型
整个活动,包括内容、过程、
方法都应充满教育性。
情境化
为活动提供形式多样、类
型丰富的情景,使道德认
知情境化。
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以
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
生的主体性作用和教师的
指导价值。
体验式
引导学生在情景化的活动中
体验、感悟,并能逐步内化
为自身的行为。
(五) 主题班会和主题教育课的区别
主题教育课:是班主任围绕某一教育主题,通过“情
景展示(或模拟)、设疑提问、讨论与交流、问题解决、提炼
、迁移训练”等教育组织策略,充分发挥班主任在主题教育
课中的组织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对学生进行情境
化的思想道德认知教育,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促进其
思想道德发展的班集体教育活动。
主题班会课的特点:
主持者是学生,注重情感熏陶,有充分的准备过程,课堂呈
现的大都是预设的方案,班主任的指导是在幕后的。
形式:讨论会、故事会、演讲、小品表演、综合文艺表演等
主题教育课的特点:
班主任:主持、主导、主讲。
形式:师生对话、小组讨论、情境思辩。
预设方案与动态生成相统一。
课型比较角度
主题班会
主题教育课
教师角色
灌输者、操纵者、控制者
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
学生角色
接受者、表演者、被控者
参与者、体验者、发现者
教育出发点
社会期望及学生认知水平
学生生活经验及精神需求
教育方式
侧重于外在给予
侧重于内在生成
学习方式
侧重于认知学习
侧重于体验学习
课堂活动过程
预设方案的不变流程
预设方案与动态生成相统一
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特点 以听讲和记忆为主的认知活动
以体验为基础的知情意的综合
活动
获得情感熏陶,丰富学生的道
德知识
获得道德体验与发展,提升学
生的道德素质
教育效果
第二篇
主题教育课方案的设计
主题教育课的基本环节
主题教育课的设计要素
主题教育课要写好方案
(一)基本环节
创设情境,激发体验
联系实际;激发动机和兴趣;
体现价值;引发体验和思考。
互动对话,诱导体验
畅所欲言,平等交流;
大胆质疑,勇于求异。
价值澄清,升华体验
生成问题,判断与引导,
因果分析、价值辨析,
倡导正确的价值取向。
行为反思,引导改进
认知 转化为行为,
不断地反馈和调整,
运用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二)设计要素
1.课的角度:从现实问题出发
根据教育目标选题;根据班情选题;
根据国家大事选题;根据生活发展选题.
……
 敢于选择工作中的难题。加强研究,直面挑战。
 乐于选择生活中的新题。赋予班级活动鲜活的生命力。
 努力积累班级活动的“基本”题材。驾轻就熟,提高教育实效.
(二)设计要素
2.目标确立:从生命关怀着眼
列为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行为目标。这种写
法比较多地用于班级活动课。
分为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种写法比较多地用于主
题教育课。
(二)设计要素
3.内容选择:从学生困惑着手
教育素材主要有两种来源:
一是直接来源于课本或社会的典型事件;
另一种是直接来源于学生生活中发生的事件。
关注社会典型事件,以学生真实生活经历为教育素材。
个性化特征突出,以解决班级中实际问题为教育素材。
教师要善于加工教育素材。
(二)设计要素
4.形式安排:从丰富新颖着力
第一,形式为内容服务,要体现教育性;
第二,符合学生年龄特征;
第三,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和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
主题教育课的手段:
师生对话、小组讨论、情境思辨
主题班会课的形式:游戏,情景短剧,观看电视短片,角
色扮演,叙述一件事或者讲故事,将PK进行到底……
(二)设计要素
5.结构优化:向后续教育拓展
一是导入很重要。(新颖)
二是抓住个案,点上突破(把握矛盾冲突的设计)
三是过程版块层次清晰,注重集体互动。(有高潮呈现)
四是教师要适时巧妙地点拨引导。(因势利导)
五是后续有拓展。(巧妙点题,提出问题,留有意境)
(三)写好方案
活动主题→(响亮)
活动背景→(深远意义)
活动目标→(适切,准确)
活动准备→(全员参与,充分)
活动过程→ (层次性)
活动反思(有价值)等
体现五个点:
第一,主题寻找“准”一点。
第二,题目要“小”一点。
第三,内容要“近”一点。
第四,构思要“巧”一点。
第五,参与者要“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