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酸奶和乳酸菌饮料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第八章酸奶和乳酸菌饮料

第八章
酸奶和乳酸菌饮料
前 言

发酵乳制品是指乳在发酵剂(特定菌)的作用下发酵
而成的乳制品。

发酵乳制品具有如下功效:
①抑制肠道内腐败菌的生长繁殖,对便秘和细菌性
腹泻具有预防治疗作用;
②乳酸中产生的有机酸可促进胃肠蠕动和胃液的分
泌;
③饮用酸乳可克服乳糖不耐症;
发酵乳制品具有如下功效(续):
④乳酸可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
⑤发酵过程中乳酸菌产生抗诱变化合物活性物质,
具有抑制肿瘤发生的可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⑥对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肝病有效果

参见课本P243

课外讨论:查阅网上方舟子和戴征清两位学者
关于益生菌的讨论。

撰写论文:《益生菌是否益生》。
第一节 酸奶
(yoghurt)

酸乳(Yoghurt),即在添加(或不添加)乳粉(或脱
脂乳粉)的乳(杀菌乳或浓缩乳)中,由于保加利
亚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的作用,经过乳酸发酵而
制成凝乳状产品,成品中必须含有大量相应的
活性微生物。
一、分类

按成品的组织状态:凝固性酸奶(set yoghurt),
搅拌型酸奶(stirred yoghurt)

成品口味:原味,加糖,调味(果汁、果肉)

原料脂肪含量:全脂、部分脱脂、脱脂

发酵后的工艺:浓缩,充气,酸乳粉

发酵菌种:不同菌种产生不同的风味、功效。
二、发酵剂

发酵剂是指生产酸乳制品及乳酸菌制剂时所用的
特定微生物培养物。
1、发酵剂的作用:

分解乳糖产生乳酸,产生酸味,并使酪蛋白凝
固。

产生挥发性物质:丁二酮、乙醛——产生风味

分解蛋白质、脂肪:易于消化

一致致病菌和腐败菌的生长。
2、发酵剂菌种
酸奶: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按比例1:
1混合而成。
 其它发酵剂:参见课本P244 表2-8-1)

3、发酵剂的种类
商品发酵剂:从专门的发酵公司或研究所购得的
原始菌种。
 母发酵剂:即商品发酵剂的扩大再培养,它是生
产发酵剂的基础。
 生产发酵剂:即母发酵剂的扩大培养,是用于实
际生产发酵剂。

三、生产工艺及操作要点

凝固型酸奶:原料乳预处理→标准化→配料→
预热→均质→杀菌→冷却→加发酵剂→装瓶→
发酵→冷却→后熟→冷藏
操作要点:
1. 原料乳的标准化:酸奶可以含0~10%的脂肪,
而最常采用的含脂量为0.5~3%;乳中无脂固
形物的最低含量为8.2%。干物质含量过高,特
别是酪蛋白和乳清蛋白含量较高时,将导致酸
奶更坚硬,并出现乳清分离减少的倾向。
2. 配料:通常在10℃以下,混料水合时间≥30min,
时间控制在1.5~3h之间。
操作要点:
3. 接种:热处理以后,将奶冷却到40~50℃的接
种温度,进行接种,发酵剂与奶要充分混匀。
接种量2-3%,最佳菌种比1∶1 。
4. 发酵:发酵时间随菌种类型及接种剂量等而异,
从3小时到20小时不等。获得酸奶最佳芳香和
最佳风味的pH范围是4.4~4.0。最佳温度43℃,
发酵时间2.5~3h。
5. 冷藏:在酸乳生产过程中,发酵后使用冷却工
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终止发酵,使所得酸乳的
特征(质地、口感、风味、酸度等)达到所设
定的要求。
搅拌型酸奶
原料乳
验收
过滤
均质(25MPa)
预热(53 ~ 60℃ )
杀菌(90℃ /5min)
发酵(3%~5%)
搅拌混合
配料搅拌
接种发酵(41 ~ 44℃
/
2.5 ~ 4.0h)
冷却后熟(5 ~ 8℃ )
冷却(45℃ )
冷却
操作要点:

搅拌型酸乳的加工工艺及技术要求基本与凝固
型酸乳相同,其不同点主要是搅拌型酸乳多了
一道搅拌混合工艺,这也是搅拌型酸乳的特点。
1. 发酵:搅拌型酸乳的发酵是在发酵罐中进行,
应控制好发酵罐的温度,避免忽高忽低,发酵
罐上部和下部温度差不要超过1.5℃。
2. 冷却:冷却在酸乳完全凝固(pH4.6~4.7)后开始,
冷却过程应稳定进行,冷却过快将造成凝块收
缩迅速,导致乳清分离;冷却过慢则会造成产
品过酸和添加果料的脱色。
操作要点
3. 搅拌:通过机械力破碎凝胶体,使凝胶体的粒
子直径达到0.01~0.4mm,并使酸乳硬度和黏度
及组织状态发生变化。
4. 混合、罐装:果蔬、果酱和各种类型的调香物
质等可在酸乳自缓冲罐到包装机的输送过程中
加入,根据需要,确定包装量和包装形式及灌
装机。
5. 冷却、后熟:将灌装好的酸乳于0~7℃冷库中
冷藏24h进行后熟,进一步促使芳香物质的产
生和黏稠度的改善。
四、酸奶的质量控制

正常酸奶:外观呈乳白色,打开瓶盖后,有天然
乳脂香,酸甜适中,凝固状态好,表面光滑,无
乳清析出。

酸奶主要质量问题:
1、凝固性差:凝固状态不好,黏性大

发酵乳含有抗生素、干物质含量低、含碱

发酵时间不足,温度过低,发酵剂污染噬菌体

接种量低,菌种活力退化
酸奶主要质量问题:
2、乳清析出

杀菌、加热温度不够,乳清蛋白没有完全变性—
—UHT杀菌不能使75%的乳清蛋白变性,因此酸
奶原料乳的杀菌一般不采用UHT杀菌

发酵时间过长,产酸过多

发酵乳干物质含量低,发酵剂量过大。
酸奶主要质量问题:
3、风味不良
 无芳香味:发酵剂种类单一,需两种菌混合使用,
互相协同,产生良好风味。
 异味:发酵剂受杂菌污染或原料乳有异味,如丁
酸菌污染,产生丁酸发酵——异味。
 酸甜度:加糖量的控制。
4、表面霉菌生长:贮藏条件不良
5、口感:正常酸奶口感柔嫩、细滑、清香,异常
酸奶口感粗糙,主要为原料乳或乳粉质量差造成
的。
第二节 乳酸菌饮料
一、种类
 乳酸菌饮料因其加工处理的方法不同,一般分
为酸乳型和果蔬汁型两大类。
二、工艺流程
原料乳
混合、杀菌
冷却
发酵罐内发酵
冷却、搅拌
混合、调配
果汁
稳定剂
糖溶液
杀菌冷却
成品
水
三、操作要点

配方及混合调配:先将白砂糖、稳定剂、乳化剂与
螯合剂等一起拌和均匀,加入70~80℃的热水中充
分溶解,经杀菌、冷却后,同果汁、酸味剂一起与
发酵乳混合并搅拌,最后加入香精等。

均质:乳酸菌饮料较适宜的均质压力为20-25MPa,
温度53℃左右

后杀菌:灌装后采用95~98℃、20~30min的杀菌条
件,然后冷却。

果蔬预处理:在制作果蔬乳酸菌饮料时,要首先对
果蔬进行加热处理后打浆或取汁,再与杀菌后的原
料乳混合。
四、质量控制

沉淀:沉淀是乳酸菌饮料最常见的质量问题。
乳蛋白中80%为酪蛋白,其等电点为4.6。乳酸
菌饮料的pH在3.8~4.2左右,此时,酪蛋白处于
高度不稳定状态。为了防止产生沉淀应该注意
均质和添加亲水性和乳化性较高的稳定剂。

脂肪上浮:在采用全脂乳或脱脂不充分的脱脂
乳作原料时由于均质处理不当等原因引起脂肪
上浮,应改进均质条件,同时可选用酯化度高
的稳定剂或乳化剂。
四、质量控制

果蔬料的质量控制:加入一些果蔬原料时,这
些物料本身的质量或配制饮料时预处理不当,
使饮料在保存过程中引起感官质量的不稳定,
如饮料变色、褪色、出现沉淀、污染杂菌等。

添加物的二次污染:使用蔗糖、果汁的乳酸菌
饮料其加工车间的卫生条件必须符合有关要求,
以避免制品二次污染。
本章学习重点

发酵乳制品的功效

发酵剂的定义、作用

酸奶的凝固机理

酸奶生产工艺和操作要点

酸奶的主要质量问题及原因

乳酸菌饮料与酸奶的区别

乳酸菌饮料的生产工艺、操作要点和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