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目睹暴力(受虐)兒少的影響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對目睹暴力(受虐)兒少的影響

協助目睹家庭暴力的孩子
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高雄服務中心
陳宛彤
社工員
什麼是目睹兒?
你的第一個念頭是什麼?
勵馨為什麼要做目睹兒服務?
目睹兒從隱性與次級案主成為顯性當事人
影片觀賞與討論
1.影片:中國家暴實錄
2.討論:
(1)哪一個畫面最讓你印象深刻?為什麼?
(2)如果有機會跟片中的一個人對話,你會
想跟他說些什麼?
曝露於暴力中的十種類型
1.目睹胎兒
2.介入
3.受害
4.參與
5.親眼目睹
6.親耳聽到
7.觀察到暴力的後果
8.經驗到暴力的後果
9.聽說
10.不知情
目睹暴力(受虐)兒少的家庭動力
1. 施暴者與目睹暴力子女同盟
2. 受暴者與目睹暴力子女同盟
3. 目睹暴力子女之手足關係
孩子的為難
•
•
•
•
•
•
•
合理化
責備自己
覺得自己不被愛,也不值得被愛
否認或壓抑
想盡力維護家庭祕密
複雜糾葛的矛盾情緒
深深的無力與無助感
家庭系統中暴力目睹兒的哀歌
1
2
3
4
5
乖巧優秀或行為偏差
苦角:低姿態保護
收爛攤子兼護理
勇敢拯救者—下一代暴力者
求救小兵與庇護者
 在這樣位置上孩子沒有父母,也失去童年,
更失去了依附關係的楷模。
兒童目睹婚暴過程的因應方式
1.害怕躲避型:17.1%
2.不知所措型:28.1%
3.挺身介入型:14.6%
4.尋求援助型:1.6%
5.無動於衷型:3.2%
 兒童目睹婚暴過程的因應方式, 65%採
單一型式因應,23%採複合型式。
對目睹暴力(受虐)兒少的影響
1.心理的創傷
 經常處於恐懼中
 害怕母親不見或被殺死
 做惡夢
 無助
 半夜哭泣
 經常尿床
 嚴重的分離焦慮
 內疚
 愧疚感
 產生精神疾病、憂鬱症等
有沉重的負擔感
未來災難預期
同理心降低
過度壓抑情緒
無法信任他人與建立關係
低自尊(自我價值感低落)
自我性別印象不良
對挫折感忍受度低
2.生理上創傷
 虐待或殺害動物的傾向
 自虐或自我毀滅的傾向
 身心症(偏頭痛、胃痛、氣喘)
 易緊張焦慮,注意力無法集中
 常覺疲倦不想動(惰性逐漸養成)
 抵抗力弱,常感冒
 忽略個人衛生(不喜歡洗澡洗頭)
 對痛覺隔離、不敏感(弄傷自己而不覺得痛)
 食慾不佳或以吃發洩情緒
 睡眠出現問題
3.外在行為的影響
 過度放縱或過度退縮
 愛現競爭,力求表現優異,希望被關愛
 拒絕上學
 扮演拯救者與照顧者,過度早熟討好
 僵化固著的防衛機轉
 搞怪使壞,誘引他人注意自己
 退化行為(尿床、吸吮手指、用幼兒的口吻說話)
 逃家
 青少年對其女友出現暴力行為
 做惡夢(父母暴力相向或母親被毆打的畫面揮之不去)
 對母親覺得罪惡感(有時會向母親施壓,要求父母離婚)
 欺騙行為增加(包括說謊偷竊等等)
4.人格影響人格過度扭曲、或有偏激的想法
5.社會功能的影響
社會表現能力比一般兒童差,包括習慣用暴力解決問
題、人際關係不佳。
6.學校適應或學業的問題
7.對兩性關係的影響
8.對未來組成家庭的影響
出現代間傳遞,複製暴力行為
目睹暴力兒童的需要
1. 孩子需要表達有關經驗及對其影響
2. 能有成人不批判/不逃避的聆聽
3. 需要非暴力一方(母親)提供:
生活安定與陪伴
協助孩子了解暴力事件
自責情緒之處理
4. 協助孩子釐清問題並找回力量(暴力非因
自己所造成)
孩子的負向學習需澄清
•
•
•
•
•
•
•
•
•
•
原來暴力是正常的
原來暴力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式
暴力可以是憤怒情緒的發洩方式
生氣,就等同於「暴力」
如果我想,我有權力這樣對待弱小的對象
以暴力展現權力,可以讓自己不再害怕
這世界的強弱是相對的,暴力讓我不居弱勢
對性別角色形成扭曲的概念
家是會傷害人的地方
家是親愛與暴力共存的地方,有愛難免有暴
目睹暴力兒少處遇內容
1.危機介入/通報
2.心智科就診
3.個別心理治療
4.陪同出庭服務
5.轉學、就托、寄讀服務
6.團體治療
7.親職教育
8.親子會談
工作前期
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
母親
與母親聯合會談,
確認孩子目睹創傷。
工作中期
第一階段
工作後期
第二階段
幫助母親重新整理自我,
並逐步增強母親親職教育
的概念。
兒童
僅單獨與兒童工作, 協助孩子開始重新詮釋家庭
瞭解孩子目睹情況。 關係,並從中建立自我價值。
進行親子會談,
協助其親子關係
重建。
勵馨目睹暴力社工
對孩子工作重點
時程
方向
一
建立關係-我是誰
二
我的家庭不美麗
三
我的家庭秘密
四
我的爸爸是壞人嗎?
五
我也會發脾氣
六
重新看待我的家庭
七
我們就是不一樣
八
發現我的優點
九
認識自我的力量
通報的疑慮與擔心?
 通報錯誤?誰的責任?
 影響校譽?
 保密與否?
 被報復?
通報後校方的因應方式
(一)建請成立危機處理小組,建立單一窗口
(二)校內資源整合與輔導機制
求助管道?
 正式資源-學校老師、110警政求助專線
、113專線、各縣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
中心、民間社福單位
 非正式資源-親友、鄰居、同學
以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