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07_10670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20120907_10670

漫谈兰花文化
中共邗江区委宣传部 吴敬东
目录 contents
前言
1
一、兰花生物学特性与兰文化
2
二、历代名人与兰花文化
4、兰花文化的现实意义
三
前
言
前言
我们的祖先自古以来就喜欢各种花卉植物,
往往将花视为和人相同的生灵,是有灵魂
的,通过花的人格化的遐想,从而远离世
俗的喧嚣,修炼自我,净化心灵,愉悦身
心,增强人生的定力和乐趣。众所周知,
历代著名的文人、士大夫在生活中大都托
物言志,或寄情于山水之间,或寄情于花
木丛中。
孔子爱兰
采
菊
东
篱
下
悠
然
见
南
山
爱
周
敦
颐
·
宋
莲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众
芳
摇
落
独
暄
妍
,占
尽
风
情
向
小
园
。
疏
影
横
斜
水
清
浅
,
暗
香
浮
动
月
黄
昏
。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人
称“和靖先生”,终生不仕不娶,
无子,惟喜植梅养鹤,自谓 “以
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
鹤子”。
郑板桥画
兰竹以明志
松树象征着”只知奉献 不知索取”的精神.
松树的风格
陶 铸 同 志
陶铸同志在《松树的风格》写道:“只要有一粒种子,她就不
择地势,不畏严寒酷热,随时随地茁壮地生长起来了,她既不要谁
施肥除虫,也不需要谁来浇水灌溉,狂风吹不倒她,干旱干不坏她。
只是一味地无忧无虑的生长,松树的生命可谓强矣!” 其实正是对
陶铸同志的真实写照。
历史上人们把伺养兰
花称之为“艺兰”,
把它当作一种艺术活
动,人们养兰与赏兰
,不仅是一种自我休
闲娱乐的过程,更是
一种对自身修德养性
的追求。在与兰花朝
夕相处的日子里,陶
冶性情,学习兰花高
尚纯洁的君子品格。
生物学特性
与兰花文化
兰花以其幽静淡雅、不以无人
而不芳的大美深受谦谦君子的喜
爱,多为仁人志士所青睐。
兰
花
根
兰
叶
首先,兰花的根节更是
洁白无瑕,蕴含有看不
见的气节之美、内秀之
贞。兰花的叶如同普通
的杂草一般,她既不哗
众取宠 ,亦不矫揉造作,
尽安闲宁静然,一派君
子之风。而君子之人格
也如此花,谦和内敛,
朴诚简静,至真至纯,
无论身处逆境或顺境都
坚贞一致,永远保持君
子之风,如一缕清风吹
拂着芸芸众生,为世界
尽展生命的绿意。
其次,兰花开花时花
朵也平淡无奇,她的
香味清冽纯正、沁人
心脾、久闻不厌、时
有时无、若隐若现、
或轻或重的香气非常
符合东方的审美情调,
如同“欲说还休”、
“犹抱琵琶半遮面”
的意境,给人留下无
尽的遐想空间。
兰花
其三,兰花性喜幽静,大多生长在深山幽谷,所以兰花
又称“幽兰”,她无需过多的阳光惠顾,无需过多的水
分滋养,可谓无欲无求,耐得住孤独寂寞,就像隐居深
山的高士,“隐居却不烦闷”,自得其乐。
空
谷
幽
兰
•从兰花的生物学特性来阐述兰花文化与人生的修炼,有着一定的现
实意义。
•当下世人心态浮躁、追名逐利,俯拾皆是。人生固然需要鲜花掌声、
名誉地位与之相伴,需要房产金钱,乃至美食美色,但由于法律规
章、道德伦理、人生机缘、外界因素制约等等。
•种种主客观原因,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失意、失落已为社会的常
见病、心理病。我们可以想像,当下,如果大家都用兰花的精神内
涵来扶慰心灵,滋养人生,这将是一件非常美妙而有意义的事。
历代名人与
兰花文化
孔
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农历二月十一)72周岁),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汉族,鲁
国陬邑(今中国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祖上为宋国(今河南商丘)
贵族。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夫兰当为王者香
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
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
为穷困而改节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
久而不闻其香
勾践,春秋末越国国君(前496
年—前465年)史料记载,勾践
败于吴国后,狼狈地带着残兵
败将逃回了会稽山,并向吴王
屈膝求和。但勾践并非是苟且
偷生之人,他卧薪尝胆,在会
稽山种植兰花,立誓复国雪耻。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整整20
年后,勾践终于起兵灭吴,称
霸中原。
二
千苦
越心
甲人
可,
吞天
吴不
。负
,
卧
薪
尝
胆
,
百
二有
秦志
关者
终,
属事
楚竟
。成
,
破
釜
沉
舟
,
越
王
勾
践
兰
亭
兰亭位于浙江省绍
兴市西南十四公里
处的兰渚山下,兰
亭是著名的书法圣
地。相传春秋时越
王勾践曾在此植兰,
汉时设驿亭,故名
兰亭。
勾践种兰会稽山,至少有两点意义
重大。一点是说明中国人在2500前
就开始种植兰花了,另一点就是勾
践种兰被赋予了复国图强的抱负和
精神。
屈 原
屈 祠
屈
原
屈原(前340—前278)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原姓芈
(mǐ),名平,字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中国文
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出现,标志着
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代。公元前
340年诞生于秭归三闾乡乐平里(今湖北宜昌市秭归县)。
时暖暖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
浴兰汤兮沐芳,纫秋兰以为佩。
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
忽独与余兮目成。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他以兰咏志,以兰寄
情,在诗篇中抒发抱
负、宣泄绝望,写下
了《离骚》、《天
问》、《九歌》等辉
煌的篇章。这些诗篇
中,他多次写到兰花,
可谓开创了咏兰的先
河。
屈原报国无门,只得游荡与徘徊在湘南的山
水之间,以兰为伴,以兰为友。兰花形象的
坚贞,与屈原内心的高洁,相互呼应而默契
与共。
孔子咏兰于德,勾践种兰明
志,屈原抒兰寄情,使得兰文
化在历史的源头就显得波澜壮
阔、博大精深,有一种无以伦
比的精美。
黄
庭
坚
黄庭坚(1045-1105),北宋,
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
涪翁,又称黄豫章,洪州分宁
(今江西修水县)人。北宋诗
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
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苏
门四学士”之首。他的一生风
波跌宕,饱受磨难。在北宋党
争中,他属旧党,屡遭贬谪。
但无论处于何种艰难的境地,
他都以气节自励。
黄
庭
坚
旧
居
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
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
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
“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
含章以时发者也。
—— 《书幽芳亭记》
李
纲
南宋王朝是中华民族最缺乏自
尊心的年代。李纲(1083年-
1140年),是著名的抗金将领,
也是一位养兰花的专家,他写
过一篇《幽兰赋》, “蹈山林
而长往,友麋鹿而同群,付功
名于脱屣,等富贵于浮云,室
虽迩而人则远,可得闻而不可
见。”李纲借花咏怀,表明了
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在
《幽兰赋》里,他表达了虽然
得不到重用,但绝不改变自己
坚持抗金的理想,也不改变自
朱
熹
朱熹(1130.9.15~1200.4.23)
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沧
洲病叟、逆翁。 汉族,南宋江南
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
源)人。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
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
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
绩显赫。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
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
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
儒学的大师。
南
溪
竟岁无人采,含薰
只自知
书
院
—— 朱熹
郑
板
桥
郑板桥生于1693年11月22日,
逝于1765年1月22日,享年73
岁;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
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
丙辰科二甲进士。官山东范县、
潍县县令,有政声“以岁饥为
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
做官前后,均居扬州, 以书
画营生。工诗、词,善书、画。
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
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
竹。郑板桥无疑是中国第一兰
痴 。
一顶乌纱抛却去,不如回家种兰花。
郑
板
桥
故
居
春雨春风洗妙颜,一辞琼岛到人间。而
今究竟无知己,打破乌盆更入山。
一片青山一片兰,兰芳竹翠耐人看。洞
庭云梦三千里,吹满春风不觉寒。
石上披兰更披竹,美人相伴在幽谷。试
问东风何处吹?吹入湘波一江绿。
晓风含露不曾干,谁插晶瓶一箭兰?好
似杨妃新浴后,薄罗裙系怯君看。
朱
德
朱德(1886年-1976),字玉阶,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
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
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
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
帅之首。朱德是老一辈党和国家
领导人中养兰花最富盛名的。朱
德写了著名的《咏兰》诗,“幽
兰吐秀乔林下,仍自盘根众草旁。
纵使无人见欣赏,依然得地自含
芳。”
兰
花
外
交
“能白更兼黄,无人亦自芳。寸心
原不大,容得许多香。” 正是由于
兰花的这种特点,它一直被中日两
国的文人墨客所钟爱。上世纪60年
代,小小的兰花更是成了中日之间
沟通的桥梁,一次巧妙的“兰花外
交”成功地促成了两国间的重要贸
易,为日后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作出
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图为周恩来总理和朱德委员长会见日本
爱兰会会长、政治家松村谦三
张
学
良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
2001年10月14日),国民党
陆军一级上将,曾发动震惊
中外的“西安事变”,周恩
来对其评价是:“民族英雄、
千古功臣”。张学良,字汉
卿,号毅庵,他风流倜傥,
是民国四大美男子之一。
张
学
良
叶立含正气,芳妍不浮华。
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
养
—— 张学良
兰
图为张学良将军在鉴赏兰花
兰花文化
的现实意义
兰花与民族文化传统的人格定位有着密切的联系。作
为一种人格的象征,兰花的内涵是多重的。它可以发
展为朝代更替时候的独立不迁;可以展示为山河破碎、
异族入侵时候的民族操守;也可以展示为和平年代的
清正高雅,提升人的境界。我们说兰、画兰、咏兰、
写兰,其实都是在解读自身,这个自身不是我自己,
而是我们人类自身,是有精神世界的人、高层次的人。
可以说,兰花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自然延续的传统积淀,
是从传统发出的稳定的意象。兰花具有素心高洁、不
求闻达的高尚品质,是我们中华民族不慕荣利、忠贞
不渝的崇高精神的象征。所有我们爱兰、植兰、赏兰、
咏兰之人,都应该从兰花身上吸取到道德的力量,从
而自觉塑造、提升、升华自身的人格与胸怀。
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
中修篱种菊。
——林徽因
非素心,即赤心,为名士,为忠臣,香风拂
拂千古为春。
——罗
聘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孔
子
实现人的幸福需要三个必备条件:身体、财
富和德行。在这三个条件中,最重要的是德
行,或曰美德。
——亚里士多德
•我们爱兰、植兰、赏兰、咏兰之人,都应该从兰花身上吸取到
道德的力量,从而自觉塑造、提升、升华自身的人格与胸怀。
•兰花失去了文化,也就只剩下一朵自然的花;人失去了文化,就只会沉浸在物
欲之中。
•兰文化来自生活,兰花的精神、兰花的魅力是人的主观对客观的反映,她带
给人们精神享受,使人们热爱生活,远离庸俗,戒除浮躁,有益身心健康。
•我想当下传播兰文化,就是传播文明,传承传统文
化,彰显现代文明,也是我们工作的光荣职责所在。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能者为师,贤者可敬,静者致远。
—— 司马迁
司马迁作《史记》
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 脂砚斋
曹雪芹书红楼
文化如水,滋润万物,
悄然无声。
—— 孙家正为《林散之与扬州》序
曹部长作《林散之与扬州》
谢 谢 观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