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载: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点击下载: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本章结构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理论,理
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
20世纪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正确评价毛泽东
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和理论成果。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改造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
性和总路线,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社会主义
制度确立的意义。
教学难点: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要性,社会主
义改造道路的合理性。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毛泽东指出: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
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
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新中
国成立 新民主主义革命
1949年10月1日开始 社会主义革
命阶段
1949年,毛泽东看解放南京的胜利捷报
视
频
播
放
开国大典与新中国成立
1. 过渡时期的社会特征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
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
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
性的社会形态。
它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
都带有既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
也不同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
特征。
具体表现在:
济
居于领导地位,亦称
全民所有制经济
合 作 社 经济
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
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
个
占绝对优势
国
五
种
经
济
成
分
营
体
经
经
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
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主要经济成分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
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
工人阶级
三种基本的
阶级力量
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及其与之相联系的三
种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就集中表现为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资产阶级和工
人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
民族资产阶级仍然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
既有剥削工人的一面(对
抗性),又有接受工人阶级及
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一面(非对抗性)。
对于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革命
来说,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剥削
阶级是被消灭的对象,作为可以接
受共产党和工人阶级领导的社会力
量,又是团结和改造的对象。
2 . 过渡时期的社会性质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
年)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1956年),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
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
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
发展,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
兴,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
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
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
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中国必须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新民主
主义社会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在民主
革命时期已经明确。但是对于何时过渡?怎
样过渡?毛泽东和党的其他领导人的认识经
历了一个发展过程。
1.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
之一:
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
1951年前后,党内大体形成了先用三个
五年计划搞工业化建设,再向社会主义过渡
的共识。
视
频
播
放
建国之初的经济状况
在过渡的时间上,
认为需要一个
相当长的新民主主
义建设阶段。
在转变条件上,
认为只有实现了国
家工业化,才能实现私
营工业国有化和农业集
体化。
在过渡的步骤和方式上,
认为当工业发展了、国营经济壮大了的时候,
就可以进一步实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国有化和个
体农业的集体化。
之二:
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
从彻底完成民主革命起即逐步过渡
1952年,毛泽东和党中央提出了开始过渡的设想。
理由:经过从1949年至1952年三年
的时间,我国国民经济得到恢复,民主
革命的遗留任务已经完成,政治、经济
及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1952年国庆节, 首都庆祝国民经济恢复任务胜利完成
2 .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1953年12月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的表述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
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
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
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
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
改造。”(视频《过渡总路线》)
工 业 化
(主体)
农
总路线
三大改造
(两翼)
手
业
工
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
“一化” 、“三改” 之间可以比喻为鸟的
“主体”和“两翼”。 “一化”即社会主义
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
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
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
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
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 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重点)
第一,改造的道路: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的道路
第二,改造的基本原则: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
第三,改造的步骤: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互助组:农户之间在劳动工具与劳动力上实行合作,它是
一种松散型的协助组织,但却是一种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组织。
初级社:是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的方式组成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
高级社:土地归集体所有,分配上实行按劳分配制度,属于社会主
义的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具有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农业生产
初级
高级
互助组
农业合作社
农业合作社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时间
进度:
农民报名参加
农业合作社
第一阶段: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
1953年,是组织互助组阶段。
第二阶段:1953年到1955年上半
年,大办初级农业合作社阶段。
第三阶段:1955年夏到1956年底,
合作化运动的高潮阶段,初级社
纷
纷发展为高级社。
1956年底,加入高级社的农
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87.8%,农
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间一
评九
分五
记六
分年
社
员
们
利
用
工
余
时
• 农业合作化的胜利,把汪洋大海般的小农个体经济改造成
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实现了土地公有,避免了两极分化。
同时也解决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同小农经济的矛盾,在新的
基础上巩固了工农联盟和社会主义制度。
• 农业集体化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
进行了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这就增强了抵御自然
灾害的能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 在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基本上保证了城乡人民对农产
品的需求,也使农民生活有所改善,还为国家工业化积累
了资金,也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类似改造农业的逐
步过渡的方法
第一步: 办手工业供销小组
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第二步: 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
第三步: 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经济组织
一
九
五
三
年
毛
泽
东
在
武
汉
与
小
商
贩
交
谈
在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党和政府采取说服教育、
示范和国家帮助的方法,使他们自愿参加到手工业合作社中来,
从而把手工业者的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
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重点)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政策:和平赎买
所谓赎买,就是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
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赎买的具体方式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补偿资金,而
是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
利润。(定股定息)
方式: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式,最终彻底变为公有制
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的概念(重点)
毛泽东指出:国家资本主义,“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
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
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掌握该定义)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
进行改造的步骤:
委托加工
计划订货
初级阶段
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第一阶段)
统购包销
委托经销代销
改造步骤
高级阶段
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四马分肥
(第二阶段)
全行业公私合营:定股定息
(第三阶段)
个别企业公私合营的特点:
1)国家向私营企业投资入股,企业的生产资
料由国家和资本家共同所有。
2)企业利润的分配为“四马分肥”
资本家红利:
20.5%
企业公积
金:30%
国家税收:
34.5%
职工福
利:15%
3)国家派干部进入企业内部,同资本家共同管
理和改造企业。
4)属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
全行业公私合营的特点:
1)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国家对合营企
业进行清产核资,定股定息,国家委
派人员负责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统
一调配企业的人、财、物,生产资料
为国家所有。
2)代价:国家按企业资本的股份额,
每年拨付给原工商业者5%的定息。
3)基本上成为社会主义国营性质的企业
核定私股24亿元
定息:年息5%
付息10年
1956.1-1966年
民族资产阶级拥护社会主义改造
上海工商界庆祝公私合营
荣毅仁(1916—
2005):被称为
“红色资本家”,中
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董事长,曾经当选为
上海市副市长,国家
副主席等职务。
1954年,带头公
私合营;1984年,
来自世界各地的荣氏
家族亲属在人民大会
堂相见,并受到邓小
平的亲切接见。
播放视频
1954年工商业改造和公私合营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时间进度:
• 第一阶段:建国后到1953年底,主要是实行初级形
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
销、经销代销。
• 第二阶段:从1954年到1955年夏,主要是实行个别
企业的公私合营, 就是在原有的私营企业中加入
国家的公股,企业的生产资料由资本家和国家共同
所有,国家派遣干部负责对企业领导和管理。
• 第三阶段:从1955年秋到1956年底,是实行全行业
公私合营阶段。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下,按地
区、按行业将所有的私营企业全部实行公私合营,
组成一个企业单位。至1956年底,私营工业的99%,
私营商业的82%都参加了全行业公私合营。
3、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在毛泽东的热情鼓励下,1956年掀起了轰轰
烈烈的社会主义改造高潮,到年底,我国的“三大
改造”基本完成。
农业:入社农户1.17亿,占全国农户总数96.3%,
其中加入高级社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87.8%,基本
实现了农业合作化。
手工业:建立生产合作社10万个,入社的手工业达
91.7%。
工商业:参加公私合营,工业达99%,商业达85%。
4、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意义
一是,社会主义改造使社会主义生产资
料由私有制变成公有制;(社会主义改造
的实质)
二是,社会主义改造的结束标志着我国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步建立起社会
主义基本制度;
三是,社会主义改造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
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
造同时并举。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
逐步过渡的方式。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社会主义改造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
1953年,毛泽东在河南、湖北等地视察时说:我们现在已
经过了桥,过桥后走一步就是一年,大概走五步就可以完成了。
1954年,社会主义改造加快了步伐,到年底,初级社达到48
万个,入社农户7000万户,达到60.3%,1955年春发展到57万
个,出现很多问题,导致了对生产力的破坏。
1955年,周恩来、邓子恢等针对合作化中的问题,提出“反
冒进”口号,制定了“停止发展,全力巩固,适当收缩”的方针,
经过整顿,缩减了2万个合作社,巩固了65万个合作社。
对于“反冒进”,毛泽东并不认可,1955年
7月31日,毛泽东在其所作的《关于农民合作化
问题》的报告中指出:
在全国农村中,新的社会主义群众运动的高
潮就要到来,我们的某些同志却像一个小脚女人,
东摇西摆地在那里走路,老是埋怨旁人说:走快
了,走快了。过多的评头品足,不适当的埋怨,
无忧无虑,数不尽的清规戒律,以为这是指导农
村中社会主义群众运动的正确方针。否,这不是
正确的方针,这是错误的方针。
1955年9月—12月,毛泽东亲自编写了一本
书—《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毛泽东在这
本书里写了104条按语,介绍各地农村合作化经
验。
社会主义改造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
主要原因:
一是,指导思想上急于求成、不够谨慎 :社会主义
改造在1955年下半年明显地过急过快,不仅广大农村由初级合作社向
高级合作社的转变动之以情,而且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全行业公私合
营的时间也过于短促。
二是,工作方法上过于简单:在公有制形式的选择上过于
单一
三是, 认识上存在一些偏差:
对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理解过于单一
对公有制形式的理解过于简单化
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还没有完全搞清楚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
的关系?
当年的社会主义改造与今天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关联
• 第一,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都是
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尽管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
区别,前者是为了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
度,后者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但它们之
间同时又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改造是改革的
前提和基础,改革是改造的继续和发展。
• 第二,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社会主义改革,都
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都有其发展的内在必然性 。
• 第三,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
而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纠正和发展。
• 第四,不能因为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了某些不
足就否定社会主义改造 。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
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
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实现了由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
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思考习题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2.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
3.如何认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4.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5.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阅读书目
1.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
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2.毛泽东:《革命的转变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3.毛泽东:《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两次谈话》
4.毛泽东:《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5.《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
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
学
习和宣传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