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体的核型分析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染色体的核型分析

染色体的核型分析
实验目的
1、了解染色体组型分析的原
理及各项参数意义。
2、学习染色体组型分析的方法
。
原理
• 染色体组:一个二倍体生物中配子所
含有的全套染色体。
• 染色体组型:染色体组在细胞分裂
中期的表型。
• 染色体组型分析:根据其分裂中期
的形态特征把染色体一对对地排列
起来,以分辨出来自不同物种或产
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染色体。
原理
•核型模式图:将染色体组的全部
染色体逐个按其特征绘制下来,再
按长短,形态等特征排列起来的图
像。
•标本片要求:分裂相多,染色体
分散,互不重叠,能清楚显示着丝
点位置。
原理
对分散良好的染色体显微
摄影,测量放大照片上的每个
染色体,根据染色体的长度和
其形态特征,依次配对排列、
编号,并对各染色体的形态特
征作出描绘。
实验用品
• 材料:
芍药(2n=10)的染色体照
片,眼科剪刀,测量工具,胶
水等。
实验步骤
• 1、染色体组型分析指标:
• (1)染色体数目:至少统计5-10个个体,30个以上细胞
的染色体数目,显微镜下选出10个中期分裂相的细胞,
进行显微照相。
• (2)绝对长度:测微尺直接测量的实际长度(μm),或
经显微摄影后在放大照片上的换算长度。
绝对长度(μm)=(放大的染色体长度(mm)/放大
倍数)×1000
实验步骤
• (3)相对长度:指单个染色体的长度占单套
染色体组(性染色体除外)总长度的百分数
。
相对长度(%)=(单个染色体长度/单套染
色体组全长)×100%
• (4)臂比值:臂比是反映着丝点在染色体上
的位置。
臂比值=长臂/短臂(精确到0.01)
实验步骤
(5)着丝点位置:根据臂比值将染色体分成以下几种情况:
臂比
1.00
1.01~1.70
染色体类型
正中部着丝点(Media point)
M
中部着丝点区(media region)
m
l.71~3.00
近中部着丝点区(submedia region)
3.01~7.00
近端部着丝点区 (subterminal region) st
7.01以上
∞
sm
端部着丝点区(terminal region)
端部着丝点(terminal point)
t
T
实验步骤
• 2、实验步骤
(1)剪贴:沿染色体边缘剪下每条染色体。
(2)配对:目测进行同源染色体配对。
(3)排列:按一定顺序将一个细胞内的染色体进行排队、
编号。
排列方式:从大到小排列;相同长度的染色体,短臂长
的在前;无特殊标记的染色体(如随体)排列在前,有
特殊标记的染色体(如随体)排列在后;性染色体单独
另排或放在最后。
实验步骤
• (4)粘贴:把已经排列的同源染色体按先后顺序粘贴在绘
图纸上。
着丝点处同一水平线,长臂向下,短臂向上,垂直粘贴。
• (5)测量:染色体、长臂和短臂的长度,随体不计入。
每对同源染色体相对长度:
染色体相对长度=每对同源染色体绝对长度/染色体总长
度
臂比:
臂比=染色体长臂/染色体短臂
• (6)校正:根据测量数据校正目测配对和排列顺序是否正
确,再重新排列。
实验步骤
• (7)分类:依据臂比,将染色体分类。
• (8)核型公式:根据染色体类型,可以
将一种生物的染色体核型书写成一定公式
。
如:芍药核型为:
K(2n)=2X=10=xm+xSm+xSt(SAT)。
K:基本核型;SAT:具随体染色体;符号
前的数字x:该类染色体数目。
• (9)核型模式图的绘制:
横轴:染色体序号;
纵轴:相对长度值(%);
零点:绘在纵轴的中部,并与各染色体的
着丝点相对应。
实验作业
1、将测量结果填入下表
染色体测量数据:
注意:芍药的染色体序号为1-5。
2、绘制核型模式图
3、写出组型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