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第七章

Chapter7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本章要求
 7.1 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类型
 7.2 整倍性变异
 7.3 非整倍性变异
 7.4 一倍体与单倍体
 复习思考题

7.1 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类型
一、染色体组(genome)及其基本特征
 二、整倍性变异
 三、非整倍性变异

一、染色体组(genome)及其基本特征
1.染色体组(genome)——遗传学上把二倍体生
物配子中所含的全部染色体称为一个染色体组。
2.染色体基数——每个染色体组所包含的染色体
数目称为染色体基数,用“x”表示。
3.染色体组的基本特征
不同属往往具有独特的染色体基数
每个染色体组中各个染色体具有不同的形态、
结构和连锁基因,构成一个完整而协调的体系,
任何一个成员或其组成部分的缺少对生物都是有
害的(生活力降低、配子不育或性状变异)
4. 2n 、n、x 的区别
二、整倍性变异
1.整倍体(euploid)——指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成完
整的染色体组的个体。
2.整倍体变异——指在正常染色体数(2n=2x)的基
础上,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以染色体组(x)为基数
成倍数性增加或减少的现象。
一倍体(2n=x):指体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
二倍体(2n=2x):指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
三倍体(2n=3x):指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
多倍体(2n=mx):指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
生物个体。
多倍体的类型—据染色体组的种类








①同源多倍体
同源三倍体
同源四倍体
同源五倍体等
②异源多倍体
异源四倍体
异源六倍体
异源八倍体等
③同源异源多倍体
同源异源四倍体
同源异源五倍体
同源异源六倍体
④节段异源多倍体
多倍体的形成及染色体组构成示意图
三、非整倍性变异
1.非整倍体(aneuploid)——指体细胞中的染
色体数比正常个体染色体数(2n)增加或减少1
条至数条的个体。
2.非整倍体变异——在正常染色体数(2n)的
基础上,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增加或减少1条
至数条的现象。
3.类型
三体(trisomic):
2n+1
单体(monosomic):
2n-1
双三体(double trisomic):
2n+1+1
双单体(double monosomic): 2n-1-1
四体(tetrasomic):
2n+2
缺体(nullisomic):
2n-2
非整倍体的形成
非整倍体往往导致遗传上的不平衡,对生物体是不利的,非
整倍体的出现是由于前几代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
裂不正常所致。当不正常分裂发生在性细胞中,若某对同源染色
体都到了一极,而另一极却没有该同源染色体的成员,于是就形
成n+1和n-1两种配子。
若n+1的配子和正常的配子n结合,则发育成2n+1的生物个体;
若n-1的配子和正常的配子n结合,则发育成2n-1的生物个体;
若两个相同的n+1的配子结合,则发育成2n+2的生物个体;
若两个不同的n+1的配子结合,则发育成2n+1+1的生物个体;
若两个相同的n-1的配子结合,则发育成2n-2的生物个体;
若两个不同的n-1的配子结合,则发育成2n-1-1的生物个体;
7.2 整倍性变异
一、同源多倍体
 二、异源多倍体
 三、多倍体的形成途径及应用

一、同源多倍体
 1.同源多倍体的特征
 2.同源多倍体减数分裂的染色体行为
 3.同源多倍体的基因分离规律
1.同源多倍体的特征
①形态特征——巨大性
细胞与细胞核体积增大;
组织器官(气孔、保卫细胞、叶片、花朵等)巨大化,
生物个体更高大粗壮;
成熟期延迟、生育期延长。
②生理生化代谢的改变
由于基因剂量效应,同源多倍体的生化反应与代谢活
动加强;许多性状的表现更强。如:大麦同源四倍体籽
粒蛋白质含量比二倍体原种增加10-12%;玉米同源四
倍体籽粒胡萝卜素含量比二倍体原种增加43%。
1.同源多倍体的特征
③生殖特征——配子育性降低甚至完全不育。
④特殊表型变异——基因间平衡与相互作用关
系破坏而表现一些异常的性状表现,如
西葫芦的果形变异:二倍体(梨形)四倍体
(扁圆);
菠菜的性别决定:XY型性别决定,四倍体水
平只要具有Y染色体就为雄性植株。
2.同源多倍体减数分裂的染色体行为
 ①同源三倍体

同源组三条染色体的联会
(1)三价体:Ⅲ
(2)二价体与单价体:Ⅱ+Ⅰ

后期 I 同源组染色体的分离
(1)2/1
(2)2/1 (单价体随机进入一个二分体细胞)
1/1 (单价体丢失)

分离结果与遗传效应
(1)配子的染色体组成极不平衡
(2)高度不育
同源三倍体染色体的联会与分离
2.同源多倍体减数分裂的染色体行为
②同源四倍体
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
染色体联会
后期I同源组染色体的分离

(1)Ⅳ
(2)Ⅲ+Ⅰ
(3)Ⅱ+Ⅱ
(4)Ⅱ+Ⅰ+Ⅰ
2/2, 3/1
2/2, 3/1 (2/1)
2/2
2/2, 3/1 (2/1, 1/1)
分离结果与遗传效应
(1)配子的染色体组成不平衡
(2)配子育性明显降低

同源四倍体染色体的联会与分离
3.同源多倍体的基因分离规律
多倍体的基因型
倍性水平
基因型
二倍体
aa
Aa
AA
三倍体
aaa
Aaa
AAa
四倍体
aaaa Aaaa AAaa AAAa AAAA
零式
单式 复式
AAA
三式
四式
二、异源多倍体
异源多倍体是生物进化、新物种形成的重要因
素之一
被子植物纲中 30-35%
禾本科植物 70%如许多农作物:小麦、燕麦、甘蔗
其它农作物 烟草、甘蓝型油菜、棉花等
自然界中能正常繁殖的异源多倍体物种几乎都
是偶倍数
因为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成对存在,同源染
色体能正常配对形成二价体,并分配到配子中
去,因而其遗传表现与二倍体相似。
二、异源多倍体
1.偶倍数的异源多倍体
①偶倍数异源多倍体的形成及证明(人工合成)
如 普通烟草(Nicotiana tabacum)的形成
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的形成
②染色体组的染色体基数
偶倍数的异源多倍体是二倍体物种的双二
倍体,因此其染色体数是其亲本物种染色体数
之和。两亲本物种的染色组的基数可能相同如:
普通烟草(x=12)、普通小麦(x=7);也可能不同,
如芸苔属各物种的染色基数。
普通烟草(Nicotiana tabacum)的起源
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的起源
芸苔属(Brassica)各物种的关系
二、异源多倍体
2.奇倍数的异源多倍体
①奇倍数异源多倍体的产生及其特征
由偶倍数异源多倍体物种间杂交而形成
奇倍数异源多倍体在联会配对时形成众多的单
价体,染色体分离紊乱,配子中染色体组成不
平衡,因而很难产生正常可育的配子。
②倍半二倍体(sesquidiploid)的形成与用途
异源五倍体小麦的形成之一
异源五倍体小麦的形成之二
异源五倍体小麦的形成之三
异源五倍体小麦的联会
普通烟草与粘毛烟草的倍半二倍体
三、多倍体形成途径及应用
 1.形成途径
 ①自然诱发——未减数配子结合
 ②人工诱发——体细胞染色体数加倍
 2.人工多倍体的应用
自然诱发——未减数配子结合
未减数配子的形成——减数第一分裂复原或
减数第二分裂复原
未减数配子融合
未减数配子⊕未减数配子——四倍体
未减数配子⊕正常配子 ——三倍体
种间杂种F1未减数配子融合形成异源多倍体。
例萝卜×甘蓝F1未减数配子融合
(萝卜×甘蓝)F1未减数配子融合
人工诱发——体细胞染色体数加倍
体细胞染色体加倍的方法
最常用的方法:秋水仙素处理分生组织
•阻碍有丝分裂细胞纺锤丝(体)的形成
•处理浓度:0.01-0.4%(0.2%)
•处理时间:视材料而定
•间歇处理效果更好
同源多倍体的诱导
诱导二倍体物种染色体加倍—同源多倍体(偶倍数)
异源多倍体的诱导
诱导杂种F1染色体加倍—双二倍体
诱导二倍体物种染色体加倍—同源多倍体—杂交—
双二倍体
2.人工多倍体的应用
①克服远缘杂交的不孕性
亲本之一染色体加倍可能克服不孕性
②克服远缘杂种的不实性
其原因是配子不育,解决办法有:杂种F1染色体加倍
(双二倍体);亲本物种加倍后再杂交。
③创造种间杂交育种的中间亲本
实质是克服远缘杂交不育性
④人工合成新物种、育成作物新类型
人工合成同源多倍体——直接加倍
人工合成异源多倍体——物种间杂交,杂种F1染色体数目加倍
六倍体小黑麦的人工合成与应用
八倍体小黑麦的人工合成与应用
7.3 非整倍性变异
超倍体:多一条或几条染色体,遗传组成不平衡
亚倍体:少一条或几条染色体,遗传物质缺失
一、单体
二、缺体
三、三体
四、四体
五、非整倍体的应用
一、单体
1.单体的特点
动物:某些物种的种性特征,XO型性别决定
植物:不同植物的单体表现有所不同,如
二倍体的单体:一般生活力极低而且不育
异源多倍体的单体:具有一定的生活力和育性
例:普通烟草(2n=4x=TTSS=48)的单体系列
普通小麦(2n=6x=AABBDD=42)的单体系列
普通烟草的单体系列
普通烟草(2n=4x=TTSS=48)具有24种单体。
分别用A, B, C, …, V, W, Z字母表示24条染色体;
24种单体的表示为:
2n-IA, 2n-IB, 2n-IC, …, 2n-IW, 2n-IZ。
各种单体具有不同的性状变异,表现在:
花冠大小、花萼大小、蒴果大小等性状上。
普通小麦的单体系列
普通小麦(2n=6x=AABBDD=42)具有21种单体。
普通小麦的按ABD染色体组及部分同源关系编号为:
•A组:1A, 2A, 3A, …, 6A, 7A;
•B组:1B, 2B, 3B, …, 6B, 7B;
•D组:1D, 2D, 3D, …, 6D, 7D。
21种单体对应的表示方法为:
•2n-I1A, 2n-I2A, …
•2n-I1B, 2n-I2B, …
•2n-I1D, 2n-I2D, …
一、单体
2.单体染色体的传递
①减数分裂
四分体细胞种类:n, n-1
四分体细胞比例:n<n-1(单价体丢失而产生更
多的n-1配子)
②受精结合
n-1配子的生活力、竞争力远远低于n配子
n-1花粉的竞争力尤其低,n-1胚囊生活力相对
较高,所以n-1主要靠雌配子传递
③合子及自交后代
三种类型:双体、单体、缺体
(例)普通小麦单体染色体的传递
硬粒小麦(2n=4x=AABB=28)1A单体
单体染色体的传递
♂
♀
n 25%
n
2n 24%
2n-1 1%
n-1 75%
2n-1 72%
2n-2 3%
96%
n-1
4%
二、缺体
1.缺体一般都通过单体自交产生
2.仅存在于多倍体生物中,二倍体生物中
的缺体一般不能存活——由于缺失一对染色体,
对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的影响更大,生活力更差
3.遗传效应
表现广泛的性状变异(例)
通过缺体的性状变异,可能确定位于该染色体上的基因
普通小麦缺体系列的穗形
三、三体
1.三体的性状变异
如直果曼陀罗(2n=2x=24)的果型变异
2.三体的染色体联会与分离
形成三价体或一个二价体和一个单价体,
产生的配子n>n+1,如三体小麦的后代中双体
占54.1%,三体占45%,四体占1%。
3.三体的基因分离
直果曼陀罗的果形变异
三体后期 I:2/1式分离
三体末期 I:落后三价体
复式三体的基因分离
复式三体染色体随机分离
四、四体
与同源四倍体相比
只有一个同源组具有四条染色体
后期Ⅰ 2/2式分离的比例更高
基因的分离与同源四倍体类似
生活力和配子的育性均较高
如四体小麦自交子代中约73.8%的植株仍然是四体
五、非整倍体的应用
 1.定位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染色体定位)
①利用单体进行基因定位
隐性基因定位
显性基因定位
 ②利用三体进行隐性基因定位

 2.有目的地替换染色体(染色体代换)
隐性基因单体定位机理
A表型双体与对应单体杂交
A表型双体与非对应单体杂交
显性基因的单体定位过程
隐性单体系列(n种)×显性纯合双体(AA)
↓
杂种F1(均表现为显性)(n种)
(进行染色体数目鉴定)
(单体↓自交)
F2(n种)
(鉴定性状表现、鉴定隐性F2的染色体数目)
n-1种隐性F2含双体、单体、缺体各种类型
只有1种隐性F2均为缺体
基因所在
利用三体进行隐性基因定位
双体
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3显:1隐
 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1显:1隐

三体
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3显:1隐
 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1显:1隐

7.4 一倍体与单倍体
一、一倍体
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称为~。
1.动物中存在少数一倍体,如膜翅目昆虫(蜂、
蚁)及某些同翅目昆虫(如白蚁)的雄性个体。它
们均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进行单性孤雌生殖而形成,
其雄性个体在形成配子过程中进行假减数分裂。
2.植物中只有二倍体低等植物的配子体世代是能
自营生活的一倍体,能育。
3.高等动植物的一倍体大多会产生不完整的配子,
大多严重不育,而且很少有生活力,有生活力的其
生活力也极差。
7.4 一倍体与单倍体
二、单倍体
具有配子染色体数目的生物个体,用n表示。
1.单倍体的特点(与其双倍体相比)
2.单倍体的形成
3.单倍体在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1.单倍体的特点(与其双倍体相比)
①细胞、组织、器官和生物个体较小
基因剂量、部分遗传物质(基因)丧失
②高度不育性
尤其是来自二倍体、异源多倍体和奇倍数多倍体
染色体组成单存在,前期I染色体不能正常联会配
对,以单价体形式存在;后期I单价体随机分配或
丢失,二分体、四分体染色体组成不完整
所有(至少绝大部分)染色单体在后期I进入二分体
细胞之一,形成可育配子的机率很小
同源四倍体(2n=4x)的单倍体(n=2x)育性水平要高
于其它类型
2.单倍体的形成
①自然产生:由单性生殖产生。
未受精的雌、雄配子,甚至助细胞、反足细胞
等直接发育形成单倍体胚。
植物自然单倍体现象比较广泛。如:曼陀罗、
棉花、玉米等可通过单性生殖产生单倍体胚、种
子,并发育成单倍体个体,但其产生的频率较低。
部分动物,如膜翅目昆虫(蜂、蚊)和某些同翅目
昆虫(白蚁)的雄性个体都是孤雌生殖形成的自然
单倍体。
2.单倍体的形成
②人工获得单倍体
花药培养
花药离体培养诱导配子体(花粉或子房)发育
形成单倍体植株,这是应用最为广泛、成功的
人工方法。
种间或属间远缘杂交也是获得单倍体植物的可
能途径
如:栽培大麦(Hordeum vudare, 2n=2x=14)
与野生球茎大麦(H. bulbosus, 2n=2x=14)杂种胚
发育过程中,两物种染色体的行为不协调可导
致球茎大麦的染色体逐渐丢失(称为染色体消减
现象),可获得大麦的单倍体植株
花药培养获得单倍体
染色体消减获得单倍体大麦
3.单倍体在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①培育基因型纯合的品系,缩短育种进程。
②用于研究基因的性质及其作用。
③研究不同染色体组之间的部分同源性。
本章要求
1.了解多倍体的生物学特征、联会及基因的染色
体随机分离;
2.掌握多倍体的形成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3.掌握单倍体的基本特征、单倍体的获得与应用
4.掌握单体、缺体、三体、四体的基本特征,利
用非整倍体(单体、三体)进行基因染色体定位的基
本原理与方法;
5.能识别染色体数目变异的表示方法;
6.了解一倍体与单倍体的区别与联系。
复习思考题
P168 : 6、7、11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