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禪修與身心醫學:正念修行的療癒力量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佛教禪修與身心醫學:正念修行的療癒力量

法的醫療
四念處禪修與身心醫學
溫宗堃編
一、前言

在諸種佛教禪修之中,「正念修行」(即
「四念處」)的療癒力量,在近二十年來,
廣泛地引起西方醫學與心理治療學的興趣。
至今,「正念修行」已成為西方世界,尤其
是美國醫界中,運用最廣的佛教禪修系統。
內容概要



介紹「正念減壓課程」(MBSR)與「正念認知
療法」(MBCT)
當代內觀修行傳統中,依正念修行(=內觀/
毗婆舍那)治癒疾病的個案
佛教聖典所示,「四念處禪修」與身心健康
的關係
二、正念減壓療程
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
M = Mindfulness = 正念
 B = Based = 以…為基礎的
 S = Stress = 壓力
 R = Reduction = 減少

什麼是正念?
「正念」(Sati)的定義:「純粹
地覺察當下每一秒所顯露的身、
心經驗」
 於行、住、坐、臥,培養正念

MBSR的發明
於1979年,由「美國麻省大學
醫學中心」附屬「減壓門診」
的Jon Kabat-zinn博士所創立。
門診於1995年擴大為「正念中
心」(Center for Mindfulness in Medicine,
Health Care, and Society,簡稱CFM)
麻省醫學院正念中心
課程傳單
課
程
傳
單
如果你加入,你會學到
1)
2)
3)
4)
5)
6)
7)
實際抗壓的技巧,增強處理壓力情境的能力。
身心放鬆、自在的方法。
溫和、全身的調整運動,以強壯你的身體,釋放肌
肉的緊張。
覺察身、心在健康、生病之時的相互影響關係。
為增進健康負起責任。
更自在地面對生命中所遭遇的變化與困境
發現並培養能夠幫助自己更能掌控自己的心,令心
更平衡、安詳的能力。
參加的人有不同的理由
1)
2)
3)
4)
5)
6)
7)
8)
壓力,工作、家庭或經
濟上的壓力
心臟疾病
癌症
慢性疼痛¤ ¤ ¤
高血壓
氣喘
二戰軍人悲傷症候群
纖維肌痛症狀群¤
9)
10)
11)
12)

偏頭疼
睡眠失調
倦怠、焦慮¤ ¤與恐慌¤ ¤
皮膚症狀
許多人只因為他們認為「
自己的生活步調失控」,
或者說「只是感覺不太對」
,便參加了,即便他們身
體仍很健康。
課程費用

1)
2)
3)

學費:600美金,含講義費。課程的支出全賴學員的學
費。我們依家庭總收入來收費。家庭年收入:
50,000美元或更多者:學費600美元 (若報名時全繳,
收540元)
40,000 – 49,000美元:學費525美元
39,000及以下者:學費450美元
學費可報名時繳清,或分六個月繳 (信用卡)。因為我
們想讓會受益者參加,不在意付費的能力,所以也可
以考慮另外的付費方案。
MBSR的臨床研究成果





運用於慢性疼痛,譬如背痛、頸痛、偏頭痛
等。
運用於癌症如乳癌、前列腺癌。
運用於心臟病,愛滋病。
有效地降低高血壓、減輕肌纖維痠瘤、多重
硬化症的病症。
運用於焦慮、恐慌、強迫症、暴食症等心理
功能失調的治療。
其一
MBSR影響牛皮癬治療的速率


在1998年的一項研究,Kabat-Zinn博士及其
同僚指出,於接受光線療法(UVB)或光化療法
(PUVA)治療之同時練習正念修行的病患,其
治癒牛皮癬的速度比純粹接受光線療法的病
患要快上四倍。
Kabat-Zinn j. et al., (1998) ‘Influence of a 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
Intervention on Rates of Skin Clearing in Patients with Moderate to Severe Psoriasis
Undergoing Phototherapy (UVB) and Photochemotherapy (PUVA)’, Psychosomatic
Medicine. 60(5): 625-632.
其二
正念修行引生改變大腦與免疫功能



象徵「正面積極情緒」的大腦左前額葉(left prefrontal
cortex)的活動,相較於未參加訓練的對照組員工,
有相當顯著的活躍現象;
參加正念訓練的員工因應流感疫苗所產生的抗
體(antibody)也明顯較未受訓的員工來得多。
Davidson R.J., Kabat-Zinn J., et al., (2003) ‘Alterations in Brain and
Immune Function Produced by Mindfulness Meditation’, Psychosomatic
Medicine. 66: 564-570.
其三
其他的研究




〈正念修行對疼痛的容忍度、心理幸福感、
與身理活動的影響〉。2007
〈MBSR對癌症症人之睡眠、情緒,壓力與倦
怠症狀的影響〉。2005
〈密集正念禪修與心理悲傷的減少〉。2006
〈正念禪修與囚犯的藥物濫用〉。2006
MBSR療程的內容





連續八週至十週的團體訓練課程
最多30人
每週一次長達2.5至3小時的課程,學習以及實
際練習培育正念的方法,並共同討論如何以正
念面對、處理生活中的壓力與自身疾病。
家庭作業:每週六天,每天至少45分鐘練習。
含一天(通常在第六週)約7至8小時的禁語密集
禪修訓練。
正念的修行方法
身體掃描
 坐禪
 正念瑜伽

行禪
 生活中的正念
 慈心禪

身體掃描(body scan)


病患平躺或採太空人臥姿,引導注意力
依序觀察身體不同部位的感受,從左腳
腳趾開始,最後至頭頂。
面對妄想與疼痛的策略,與坐禪時相同。
亦可採觀想的技巧。
圖
,
取
自
韓
國
網
站
坐禪(sitting meditation)





觀察隨著呼吸而產生的腹部起伏運動,
或者意守鼻端,觀察鼻端與呼吸接觸的感受;
當任何顯著的身體感受、念頭、情緒出現時,
禪修者只是覺察它,
然後將注意引回到腹部起伏的運動或鼻端;
當疼痛出現時,鼓勵病患觀察身體的疼痛。
腹部呼吸




腹部呼吸比胸腔呼吸(橫隔膜呼吸)更深更慢。
腹部呼吸特別容易讓人放鬆、寧靜
另外,工作時特別運用到呼吸的專業人士,如
歌劇演唱者、管樂器手、舞者、武術家,都知
道腹部呼吸的價值。他們依經驗得知若以腹部
呼吸,將會到更多的氣,也會有更好的控制。
試看嬰兒呼吸,我們嬰兒時就是用腹部呼吸。
觀察腹部起伏



鼓勵觀照腹部起伏
愈是觀察腹部起伏,
愈會帶動腹部呼吸
吸氣時腹部上升,
呼氣時腹部下降。
坐禪時的次要觀察對象





妄想(thoughts):回憶、計劃、白日夢…
情緒(emotions)、態度(attitudes) :快樂、悲傷、生
氣、不滿、焦慮、無聊、自傲…
任何心理事件:懶惰、疑慮、動機、睡
意…
身體的感受(feelings):硬、熱、冷、癢、麻、
酸、痛、疲累…
聲音
練習正念修行的正確的態度1




1. 不做價值判斷(Non-judging),純粹地
覺察
2.保持耐心(Patience),耐性地與自己和
平共處
3.常保「初學者之心」(Beginner’s Mind)
4.信任(Trust)自己
練習正念修行的正確的態度2



5.不努力強求、僅無為地覺察當下(Nonstriving, non-doing)
6.接受現狀( Acceptance) ,如實地觀照
當下
7.放下種種好、惡(Letting go) ,只是覺
察。
正念瑜伽(mindful yoga)


MBSR將「正念修行」結合「哈達瑜伽」
的一些簡單的動作,教導病患在練習
「哈達瑜伽」的同時,觀照當下的身、
心現象。
了解自己身體的極限
「行禪」(walking meditation)




正式的行禪與生活中的行禪。
行走時,知道自己在走
行走時引道注意力注意腳板移動的感覺。
(或大腿、整個身體移動的感覺)
視線置於前方約兩公尺處,不東張西望,
也不要看腳。
一步驟行禪
左
右
兩步驟的行禪
提起
放下
三步驟的行禪
的
的
提起
推出
放下
生活中的正念(mindfulness in daily life)



為將正念融入日常生活,MBSR療程亦教
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育正念的技巧
正念吃糖果
拿水、開門、放鑰匙、轉頭、談話、洗
衣、晒衣、吃飯、喝水…
MBSR療程家庭作業

療程的內容
師資證照的審查


(1).修完中心提供的四種課程;(2).每日固定禪修,
並運用正念於日常生活中;(3).經常參加5-10天由禪
師帶領的密集禪修訓練;(4).相關的學歷、工作經驗;
(5).曾練習過正念的運動,如瑜伽、太極、合氣道等;
(6).至少指導過四次八週的MBSR課程。
關於師資的培育,創立者Kabat-Zinn博士一再強調,
教師本身必須每日禪修,並經常參加密集禪修課程。
開設MBSR療程的醫院





至今,在美國等地已有240所以上的醫學中心、
私人診所,開設此課程。大學或醫學中心包
括
史丹佛大學醫學中心
威斯康新大學附設醫院
維吉尼亞大學附設醫院正念
中心
賓州大學醫院、明尼蘇打大
學




洛山磯大學
馬里蘭大學整合醫學中心
迪克大學整合醫學中心
傑弗森大學附設醫院
正念禪修課程
圓滿正念課程的學員所獲得
的利益
1)
2)
3)
4)
5)
6)
身理與心理疾病的症狀減少
更有能力面對給人壓力的情境
更懂得尊重自己
對生活更充滿熱忱
更有活力
疼痛等級進步¤ ¤ ,或更能處理慢性疼痛
正念所能輔助的疾病
1)
2)
3)
4)
5)
焦慮、恐慌症狀
頭痛、慢性疼痛
睡眠失調
工作與家庭壓力
A型行為(人格)
¤¤
6)
7)
8)
9)
10)
心臟病
癌症/愛滋病
倦怠/憂鬱
關節炎
腸胃不適。
¤
威斯康新大學
$425 on or before
March 29; $475 after
March 29
進修課程1
共修
完全的接受
進修課程2
人際關係與正念
賓州大學
維吉尼亞大學.正念中心
明尼蘇打大學:心靈與療癒中心
Cost: $345
香港大學
私人診所
三、正念認知療法(MBCT)
療程的歷史
1992年三位心理學者:英國的John D.
Teasdale、J. Mark G. Williams以及加拿大的
Zindel V. Segal首次至麻省大學醫學院學習
「正念減壓療程」,他們結合「正念減壓療
程」與「認知行為療法」,於1995年發展出
「正念認知療法」。其標準化的治療手冊業
已於2002年出版。

MBCT臨床研究成果2000年

145位曾患「抑鬱症」但已康復三個月的病
患參與實驗,其中23%的病患於參與實驗之
前曾有兩次病發的紀錄,77%則有三次或以
上發病的紀錄。在60週的研究期間內,對照
組中,曾患有三次及以上「抑鬱症」的病患,
其「抑鬱症」復發的比率高達66%;然而,
參與療程,且曾患有三次「抑鬱症」及以上
的病患,其復發的比率卻僅37%。
2004年發表的研究

再次肯定了上述2000年的研究結果。75
位病患參與此實驗。結果發現:在對照
組中,之前曾患有三次及以上抑鬱症的
病患,其復發病高達78%,而參與療程
的病患之復發率,則僅為36%。
班戈大學正念研究實踐中心
八週的正念課程
課程的內容是什麼




正念課程,持續八週,每週兩小時。第六週有一次整日的練
習。
每次課程由一位正念教授者,教導禪修、輔導參與者學習,
團體討論也是課程的一個重要的部分。
要求每位學員每日在家練習一小時。要獲得課程的最大效果,
需要你自己做一些功課。你自己必需相當投入,每日固定練
習禪修與放鬆。
這課程所需的時間與個人的探索,有時候讓課程顯得會給人
壓力,但是其實這也很可能是愉快的過程,會為你帶來力量。
給誰參加呢1

所有人。研究指出此課程對不同身心疾
我們可以知道我們是如何錯失生
疾病的問題,也許
培養覺察力可以使我
病的人都有幫助,但並非對有疾病的人
命的!我們可以知道自己的習性
不會改變,但是我
才有幫助。在我們的生命裡,都會有遭
們有機會改變我們處
與對事物的反應,常常讓原本的
們處理、面對疾病
問題變得更加麻煩。
遇困難、壓力、與掙扎的時候。對某些
理自己經驗的方式:
的方式,可以不同,
人而言,這是每天都有的經驗。
更能享受美好的事物,
讓自己更自在。
且更有效地處理困境。
給誰參加呢2


因此這課程開放給任
何想或準備好更看清
自己的人們
不過,有的人的確為
了學習處理特定問題
的技巧而參加正念課
程。這些問題包含:










心臟病
慢性疼痛
高血壓
偏頭疼
焦慮症與恐慌症
憂鬱症
睡眠問題
疲倦
癌症與其他慢性疾病
皮膚失調
課程概要1




課程的目的是要學習掌握我們的心情與情緒的
方法。
教我們如何照顧好自己,以便我們能夠活得更
充實更健康。
課程督促一種「存在的方式」,幫助我們處理
生命的問題:身理的、心理的、社會的、與情
緒的。
鼓勵學員培養盡可能不加價值判斷,僅純粹地
覺察種種經驗,無論好、壞、中性、快樂的或
不快樂的。
課程概要2

1)
2)
3)

所要覺照的內容是:下列事件的種種變化:
你身體裡的身理感受。
週遭世界所發生的事(運用你的感官) 。
你的念頭、情緒與心境。
因此,上課時沒有機會討論與禪修練習無關
的個人問題。若需要,應該另外尋找諮商員
或其他協助。
課程概要3

課程鼓勵我們培養,分分秒秒覺察自身
經驗的能力,無論是好的、壞的、快樂
的、不快樂的經驗,以便我們能夠學會
更善巧地回應情境,而非只是慣性地反
應。
課程概要4


參加課程,也可能會為你帶來壓力。要
挪出時間練習,表示你的作息要改變。
事情可能顯得更緊湊,具挑戰性。
課程鼓勵我們對每件事保持高度的注意
力,包括我們生活中正經歷的不愉快的
事情。我們學習去與問題、困難共處,
而不是逃避、遠離它們。
牛津正念中心
運用正念於教育
正念教育協會
哥蒂韓的基金會
MBSR與佛教的關係



觀腹部起伏、行禪、正念進食、身體掃
描等技巧,實源自當代緬甸內觀傳統
Jon Kab Zinn與「內觀修行社」(Insight
Meditation Society)
「內觀修行社」(Insight Meditation
Society)受馬哈希內觀傳統、葛印卡傳統
影響。
馬哈希禪師及其弟子
1979年於美國麻省.內觀修行社
後排左二依序為戒喜禪師、馬哈希禪師、恰密禪師
前排左起 Sharon Salzberg, Joseph Goldstein,
Jack Kornfield, Jacqueline Mandell-Schwarz
六、當代緬甸內觀治病之個案

二十世紀初在緬甸興起了內觀修
行的風潮:雷迪(、烏巴慶)、馬
哈希、莫哥、孫倫…
Buddhism and Society


人類學學者,麥爾福.史拜羅於1961年至緬
甸田野調查,1972年出版的《佛教與社會》
476頁:
「在現代緬甸,禪修被當作是應付生命中各
種問題的方法。…也是治療心藏病、潰瘍、
高血壓、長期偏頭痛、心理疾病,甚至癌症
的方法。」
A Thousand Lives Away



溫斯頓.金(Wiston King),在其1962年的著
作《千世之遠》:禪修者因內觀修行,治癒
多種身、心疾病的事蹟,包含:心臟病、偏
頭痛、消化失調、氣喘、癌症。
There are the direct major physical healings which
meditation seems to produce in some cases.
“This is quite in line with the Buddhist psychosomatic
belief that mind states produce like body-states.”
馬哈希內觀傳統



馬哈希禪師,被稱為當代
內觀修行運動之父。
1949年,緬甸獨立後,總
理烏努延請至首都仰光教
導禪修。
「第六次結集」時,擔任
「首席提問者」。
馬哈希禪師
(1904-1982)
馬哈希禪師的禪修老師
根本傑打汪明坤禪師
(1869-1954 )
著名的弟子
戒喜禪師
(1927-2005)
恰密禪師
(1928- )
雪烏明禪師
(1913-2002)
昆達拉禪師
(1921- )
班迪達禪師
(1921- )
《法的醫療》



馬哈希本人及其座下四位
禪修老師所收集。
主角的年齡從18歲至78歲。
最早的個案,於1945年。
最晚的個案,於該書編輯
的那一年,即1976年。
內觀所治癒的疾病與症狀








長年的胃病、

腫瘤、

風濕痛、

關節炎、

氣喘、
似氣喘的支氣管炎、 

白斑病、
黃疸、
腎結石、
痔瘡、
腹積水、
高血壓、
肝衰竭、
暈眩





疲累
陰囊腫大
頭痛、
背痛、
酒癮。
治癒白斑病 1

禪師鼓勵著我:「用正念克服它。癢終
究會消失的。你若花錢去打針,還需忍
受札針之痛;但如果以正念作觀察,你
不用花一毛錢,也不會感到任何痛苦。」
治癒白斑病 2

「受到禪師的鼓舞,我回去坐下午4點到
5點的那枝香。不到五分鐘,身體就開始
發癢。下定決心要克服它後,我便持續
地觀察「癢、癢」。最後,它終於消失
不見。我非常高興。晚上6點到7點的那
枝香,癢又發作。這次,它更加劇烈,
甚至讓我流下淚來。
治癒白斑病3

雖然我堅持繼續保持正念地觀察它,身體像
被附身一樣地顫抖,但是癢仍然存在。然後,
我把注意力拉到腹部起伏,只觀察它的移動。
這時候,原本的癢突然奇蹟似地停止了,我
完全不知道這是怎麼發生的!」
治癒白斑病4

「接下來的幾天,每次癢發作而加以觀察時它
就會消失。我很高興,且更加喜愛打坐。12月
20日那天,癢又發作。一開始,即使我觀察它,
它也不消失。我眼淚不自覺地掉下,同時汗流
浹背。突然間,整個身體不斷地抽動。但是,
我仍下定決心繼續保持正念,就是透過堅定地
正念觀照,那個癢才完全消失怠盡。為何會有
這種事,我完全不了解!」
治癒白斑病5

「1975年1月10日早上3點到5點的禪修期間,
我的腳、手臂、背部和頭部全部癢得很厲害,
在正念觀察下,它們消失了。然而後來當我
以正念作觀察時,整個身體突然又癢起來。
堅定地觀照它時,整個癢受突然消失,就好
像它從頭頂離開了身體一樣。過去那種不舒
服的灼熱感也以同樣的方式消失不見。
排出腎結石1



一位比丘住眾聶那達迦法師,腹部常感緊縮
的疼痛。醫生告訴他,需要動手術。
南迪雅禪師建議:「在動手術前,不妨試試
看正念修行!」
〔他說:〕「我經常會想要小解,但是小解
的時候總只排出一些尿而已。」
排出腎結石2


南迪雅禪師鼓勵並教導他:「你的腹痛可能
是因為尿液排泄的問題造成的。只要你想要
小解,你就應緊密地觀照『想尿、想尿』。」
依照禪師的教導而修行時,他陸續地排出細
小的白色石子,總數共有二十七顆。從此以
後,聶那達迦法師的腹痛便痊癒,且不再頻
頻想要小解。
治好膝蓋關節炎1

在這段努力修行的期間,他的膝蓋疼痛腫脹,
而且愈是觀察那疼痛,疼痛就愈加劇烈。無論
如何,他仍是依照禪師的指導,毫不鬆懈地觀
察那疼痛。
治好膝蓋關節炎2

不過,在持續觀察下,那疼痛漸變得極
難忍受以至讓他掉下眼淚,而且他的身
體也會被拋向前或向後,或者突然不雅
地向上抽搐,這情形持續了約四天。
治好膝蓋關節炎3

其後,某次在他持續地正念觀照時,他看
到自己的膝蓋和骨頭爆裂(的影相vision),
當下他驚恐地大叫「啊!它破裂了!我的
膝蓋破裂了!」
一位在家眾的大腫瘤消失

有一天,在努力修習正念時,他藉由毗婆舍
那,了知腹部裡的腫瘤突然爆破、碎裂,然
後湧出的血迅速地排出,那影相好像是真正
用耳聽到,用眼看到地歷歷在前。自此之後,
腫瘤竟痊癒了!往後他持續為法精進,並圓
滿成就所有的毗婆舍那智。
《法的醫療》中的個案與
MBSR、MBCT學員之間的差異




密集修行:每天15-18個小時
長時修行:一個月乃至數個月
穩健的定力:以單一威儀,持續數小時
內觀的智慧,引生「七覺支」的療癒力量
烏巴慶內觀傳統

烏巴慶內觀傳統
烏巴慶老師
(1899-1971)
雷迪尊者的傳承
Ledi Sayadaw
(U Ñāṇadhaja, 1846-1923)
S.N. Goenka
(1924-)
U Thet-gyi
(1873-1946)
U Ba Kin
(1899-1971)
Mother Sayamagyi
〈佛教禪修的真正價值〉

烏巴慶老師:「在那些前來參加禪修課程的
人們之中,有些人患有如高血壓、結核病、
偏頭痛、血栓等的疾病,在十天〔密集禪修〕
的期間,他們得以暫時免除這些疾病的困擾;
如果能在禪修中心待上更長的時間,持續觀
照無常的話,很有可能就此根除那些疾病。」
疾病如何痊癒:烏帕慶的解釋1


當禪修者觀察到身心現象的無常,這個
體驗(他稱之為「涅槃原素」)能夠逐漸去
除身、心之苦。
當此「涅槃原素」對禪修者內在的「不
淨」(impurities)與毒素(poisons)產生作用時,它會
製造某種〔內在的〕動盪(upheaval),禪修者
必須忍受這種動盪。
疾病如何痊癒:烏帕慶的解釋2

這讓禪修者體驗到體內極微色法的摩擦
與振動。這情形會愈來愈激烈,禪修者
甚至會感覺到整個身體像是電流或一團
苦。
疾病如何痊癒:烏帕慶的解釋3


尤其是本來有疾病在身的人,那感受將
更劇烈,有時候甚至就像是爆炸一樣。
但是,禪修者若能耐心地忍受這個情形,
他會知道身體正在改變,內在的不淨逐
漸消失,他會知道自己正慢慢地且終會
去除身體的疾病。
七、初期佛典中四念處與疾病
的關係
四念處修行的利益
「唯有一道,能淨眾生,使離苦、
《別譯雜阿含經》如是我聞:一時,
惱,亦能除滅不善惡業,獲正法利。
佛在優樓頻螺聚落.泥連河側.菩
所言法者,即四念處。云何名為四
提樹下,成佛未久,佛於樹下,獨
念處耶?觀身念處。觀受念處,觀
坐思惟,而作是念:
心念處,觀法念處。」(CBETA, T02, no. 100, p.

410, b10-15)
四念處修行的利益
在《念處經》,佛陀開宗明義地宣示四
念處將帶來七項利益:
「諸比丘!這是令眾生清淨、超越哀愁與
悲泣、滅除身苦與憂惱、成就聖道與作
證涅槃的唯一之道,也就是四念處。」

探病時教導四念處、內觀 (1)


〈相應部.第36相應.第7經〉描述,有
一回,佛陀在禪修之後,於傍晚時分,
前往生病比丘的住處,教導那些罹患疾
病的比丘:「諸比丘!比丘應具念、正
知,以待時至,這是我對你們的教誡。」
「具念」即指「修習四念處」
探病時教導四念處、內觀(2)

在〈增支部.第5集.235經〉中,佛陀
指出,具足五法的比丘,為確實悲憫在
家眾者,其中的第三法是:「探問病者,
令生正念,〔說〕:『您要提起最珍貴
的正念啊!』」
四念處治病、除苦患(1)
《雜阿含經》:摩那提那居士病重,
尊者阿那律問長者言:「汝住何住,
尊者阿那律前往問病:「堪忍安樂
能令疾病苦患,時得除差?」
住不?」
。
長者白言:「尊者阿那律!我住四

居士回答:『如是,尊者!堪忍樂
念處,專修繫念故,身諸苦患時得
住。先遭疾病,當時委篤,今已蒙
休息。」
差。』


四念處治病、除苦患(2)

《雜阿含.541經》:如是我聞:一時,
 《雜阿含.541經》:尊者阿那律言:住
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尊者
四念處,身諸苦痛,漸得安隱。何等為
阿那律在舍衛國松精舍,病差未久。時,
四?謂內身身觀念處…乃至法法觀念處,
有眾多比丘往詣阿那律所,問訊、慰勞
是名四念處。住此四念處故,身諸苦痛,
已,於一面坐。問尊者阿那律:「安隱
漸得休息。時,諸正士共論議已,歡喜
樂住不?」阿那律言:「安隱樂住。身
隨喜,各從座起而去。
諸苦痛,漸已休息。」
身苦心不苦(1)
 《雜阿含經.540經》尊者阿那律身遭病
諸比丘問尊者阿那律:「心住何所而能
尊者阿那律言:「我病不安,難可安
苦,眾多比丘問詣慰勞:「尊者阿那律。
安忍如是大苦,正念、正知。」
忍,身諸苦痛,轉增無損。即說三種
所患增、損?可安忍不?病勢漸損?不
 尊者阿那律語諸比丘言:「住四念處。
譬,如上叉摩經說。然我身已遭此苦
轉增耶?」
我於所起身諸苦痛能自安忍,正念正
痛,且當安忍,正念正知。」
知。」

身苦心不苦(2)
《雜阿含.107經》:120歲的那拘羅長
爾時。世尊告那拘羅長者:「善哉!長
者請示佛陀:「我年衰老,羸劣、苦病。
者。汝實年老、根熟,羸劣、苦患,而
自力勉勵,覲見世尊及先所宗重知識比
能自力覲見如來,并餘宗重知識比丘。
丘。唯願世尊,為我說法,令我長夜安
長者當知:『於苦患身。常當修學不苦
樂。」
患心』」

身苦心不苦(3)
1)

《中阿含經.念身經》「如是修習念身、
比丘者,能忍飢渴、寒熱、蚊虻、蠅蚤、
如是廣布者,當知有十八德。云何十八?
風日所逼,惡聲、捶杖,亦能忍之。身遇
諸疾,極為苦痛,至命欲絕,諸不可樂,
皆能堪耐。如是修習念身,如是廣布者,
是謂第一德。(T01, p. 557b)
不被第二毒箭1

《雜阿含經.470經》:「爾時,世尊
告諸比丘:愚癡無聞凡夫,生苦、
樂受、不苦不樂受。多聞聖弟子,
亦生苦、樂受、不苦不樂受。諸比
丘!凡夫、聖人有何差別?」
不被第二毒箭2

佛告諸比丘:「諦聽!善思!當為汝說。
諸比丘!愚癡無聞凡夫,身觸生諸受,
增諸苦痛,乃至奪命,愁憂、稱怨,啼
哭、號呼,心生狂亂。當於爾時,增長
二受:若身受,若心受。 」
不被第二毒箭3

「譬如士夫身被雙毒箭,極生苦痛,愚
癡無聞凡夫,亦復如是,增長二受:身
受、心受,極生苦痛。」
不被第二毒箭4

「所以者何?以彼愚癡無聞凡夫不了知
故。於諸五欲,生樂受觸,受五欲樂。
受五欲樂故,為貪使所使。苦受觸故,
則生瞋恚。生瞋恚故,為恚使所使。 」
不被第二毒箭5

「於此二受,若集、若滅、若味、若患、
若離,不如實知。不如實知故,生不苦
不樂受,為癡使所使。」
不被第二毒箭6

「為樂受所繫,終不離;苦受所繫,終
不離;不苦不樂受所繫,終不離。云何
繫?謂為貪、恚、癡所繫,為生.老.
病.死.憂.悲.惱.苦所繫。」
不被第二毒箭7

「多聞聖弟子身觸,生苦受,大苦逼迫,
乃至奪命。不起憂悲稱怨,啼哭號呼,
心亂發狂。當於爾時,唯生一受,所謂
身受,不生心受。 」
不被第二毒箭8

譬如士夫被一毒箭,不被第二毒箭。當
於爾時,唯生一受,所謂身受,不生心
受。為樂受觸,不染欲樂。不染欲樂故,
於彼樂受,貪使不使。於苦觸受,不生
瞋恚。不生瞋恚故,恚使不使。
不被第二毒箭9

「於彼二受,集、滅、味、患、離,如
實知。如實知故,不苦不樂受,癡使不
使。於彼樂受,解脫、不繫。苦受、不
苦不樂受,解脫、不繫。於何不繫。謂
貪、恚、癡不繫。生.老.病.死.
憂.悲.惱.苦不繫。」
不被第二毒箭10

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多聞於苦樂
非不受覺知
彼於凡夫人
其實大有間
樂受不放逸
苦觸不增憂
苦樂二俱捨
不順亦不違
比丘勤方便
正智不傾動
於此一切受
黠慧能了知
了知諸受故
現法盡諸漏
身死不墮數
永處般涅槃
行禪(經行)的利益

1)
2)
3)
4)
5)
〈增支部.第5集.第29經〉提及「行
禪」能帶給禪修者五種利益:
堪能遠行,
堪能精進,
少病,
善消化所食、所飲、所嚼、所嚐,
行禪所得的定久住。
《佛說七處三觀經》

1.
2.
3.
4.
5.
「經行」能帶給禪修者五種利益:
一者能走
二者有力
三者除睡
四者飯食易消不作病
五者為行者易得定意,已得定意為久。
(T2 879a)
律典所載經行的利益

《四分律》:經行有五事好:堪遠行、
能思惟、少病、消食飲、得定久住。(T22,
1005c)

1)
2)
《十誦律》:「經行有五利益:
勦健、有力、不病、消食、意得堅固。
是名經行五利。
復有經行五利益:能行故、解勞故、除
風故、消冷熱病故、意得堅固。是名經
行五利。」(T23, 371b)
《南海寄歸內法傳》
五天之地,道俗多作經行,直去直來唯遵一
路。隨時適性,勿居鬧處。一則痊痾,二能
銷食。禺中日昳,即行時也。或可出寺長引,
經行乃是銷散之儀,意在養身療病,
或於廊下徐行。若不為之,身多病苦,遂令
舊云行道,或曰經行。
脚腫、肚腫、臂疼、髆疼,但有痰癊不銷,
並是端居所致。必若能行此事,實可資身、
長道。(T54, 221b)

禪修能增壽、與力


《彌蘭陀王問經》:禪修能帶給修行者
28種利益。
其中,「增長壽命」與「給予力量」這
兩項利益,也明確指出佛教禪修的確能
增進身體的健康。
八、佛教的身心醫學
諸根明淨
「賢友阿
舍利弗向阿那律說道:
《阿含經》〈相應部.第52相應.第9經〉
那律!你諸根明淨,貌顏清淨、
敘述,舍利弗尊者拜訪阿那律尊者,相
皎潔!尊者阿那律現今常依何法
互問訊後,
而住?」

阿那律尊者答覆:「賢友!我現
今心常安住四念處。」
諸根明淨(1)
《阿含經》敘述,某位天人以偈
頌請問世尊一個問題:「林住的
世尊回答:「不憂傷過去,不企
人寂靜、具梵行且日中一食,為
求未來,依當下而活,因此他們膚
何他們膚色明淨?」
色明淨。由於冀求未來、憂悲過往,

〈相應部.第1相應.第10
經〉
愚者枯萎,如割落的綠蘆葦 。」
諸根明淨(2)

《註釋書》解釋:發問的天人見
到那些林住比丘每每在托缽後,
回到森林,便開始日夜坐修「根
本業處
諸根明淨(2)

「當他們如此打坐時,強力的心一境性生起。
與心一境性不同的相續止息,相同的相續現
起,心得清淨。當心清淨時,血液變得清淨,
心等起的所造色也變得極清淨,臉的色澤便
如脫落的多羅果實的顏色一樣。」
阿毗達磨的身心醫學

巴利註書在說明禪修導致膚色明淨時所
運用的「心生色」的概念,出自上座部
阿毗達磨對於色法生起之源的解釋。此
色法生起之源的思想,顯然是我們可用
以解明佛教禪修影響身體健康乃至治癒
疾病現象的最佳理論架構。
色法論與身體健康




「業生色」
「心生色」
「時節生色」
「食生色」
食生色
業生色
時節生色
心生色
十、結論

鑑於1.醫學研究、2.當代內觀傳統的報導
以及3.初期佛典文獻,證實正念內觀修
行的實際、有效性,我們相信,佛教正
念修行風氣的日漸普及,必然能夠增進
個人身、心之健康,進而為整體社會帶
來莫大的利益。
佛陀的叮嚀

《雜阿含經》卷43:「比丘!大師慈悲
安慰弟子,為其所作,我今已作。汝今
亦當作其所作,於空閑樹下,房舍清淨,
敷草為座;露地、塚間、遠離邊坐,精
勤禪思,慎莫放逸,令後悔恨。此則是
我教授之法。」
(T02, p. 313, c)
佛陀的叮嚀

《中阿含經》卷18:「如尊師所為弟子起大
慈哀,憐念愍傷,求義及饒益,求安隱快樂
者,我今已作;汝等當復自作,至無事處,
至林樹下、空安靜處,燕坐思惟。勿得放逸。
勤加精進,莫令後悔。此是我之教勅。是我
訓誨。」(CBETA, T01, no. 26, p. 543, b20-26)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