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下载 - 陕西教科研网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本地下载 - 陕西教科研网

把大势 抓基础 提能力 树理念
----2014年政治高考复习探讨

 张玉宝

一、研究考题考纲 处理几种关系
二、讲学练评结合,提高复习实效
一、研究考题考纲
处理几种关系
(一)试题特点
2013年的全国新课标Ⅰ文综政治试题仍
贯彻“坚持稳定为主,注重基础考查,突出
能力立意,着力内容创新”的命题指导思想,
突出“稳、新、活”的特点,其内容渗透着
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彰显着学科魅力,贴近
生活和时代。
12
2009
利息、利润的计算
2010
汇率、劳动生产率
2013
价格供需弹性
图
成本利润率
新能源
2011
2012
劳动生产率、价 纸币职能
值总量
企业经营
市场调节和宏
观调控
生产与消费
企业经营
13
对外贸易
企业经营
14
收入分配
15
财政政策
水资源
信息产业
对外贸易
16
选举
国际关系
公民权利
公民权利
17
网络问政
监督体系
民主政治
政协
储蓄高判断经
济现象
身份证法修改
判断政治现象
政府责任、功
能
18
19
国际关系
雨果文化平等
民主选举
思想道德建设
中国共产党
联系观
国际关系
主客观关系
矛盾观
20
主客观
哲学与科学关系
认识论
人生观
文化作用
21
主客观
实践认识
实践观
22
23
38
39
文化多样性、
包容性
主客观
主客观关系
意识
认识论
主客观
联系观
矛盾观
社会存在与社
会意识
政府的职责和功能对 产业重组的意义行政 人大、人大代表 收入分配与社
消费券的评价
问责、责任政府
自主创新作用, 会公平政府的
企业经营
职能、宗旨、
原则。
价值判断文化遗址 规律文化与经济文化 文化作用社会意 科技对文化的
竞争力意义方法论建 识相对独立性文 作用辩证否定
对外贸易
意识作用
劳动群众
联系观
中国共产党企
业经营
文化争论认识
论真理
1、试题结构试题类型稳定持重有创新。
新课标试卷在试题结构、在试题结构方面,稳定
合理,经济、政治、文化、哲学4部分,分值分别为30
分、24分、14分、32分。在试题类型方面,选择题仍
然以最难选的“二二式”组合选择题为主,12道题中
有9道题为组合选择题,计算题卷土重来,函数图像题
首次出现。而就两道主观题的设置而言,38题仍然是
经济和政治的综合,包括有两小问,39题则仍然是文
化和哲学的综合,包括了3小问。题干信息丰富,关注
热点,文字叙述与图表呈现交相呼应。整体题面设计
都充分体现了创新性、开放性和时代性,设问指向明
晰,更有学科内的小综合。
选择题的变化趋势及应对措施
变化趋势: 选择题基本上保持了稳定性,但稳
中有变
1、组合性选择题比例较高。
2、选择题题肢表述更多采用理解后的专业术语,
与教材术语有一定差距。
3、计算题卷土重来,计算题考查注重了应用能力,
函数图表题首次在新课标卷中出现,这可能是今
后高考命题的一个趋势。
对比:
(201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1卷)23.物理学家格拉塞有一次在喝啤酒时,将鸡
块小鸡骨头丢入啤酒杯里,啤酒的气泡显示了鸡骨沉落的轨迹。受此启发,
他经过不断试验,发现带电高能粒子能穿越液态氮时,同样出现一串气泡。
他由此发明了“气泡室”,成功探测出高能粒子的运动轨迹,并因此荣获诺
贝尔物理学奖。这一事例表明
①间接联系比直接联系更能激发人的创新意识②世界并不缺乏联系,缺乏的
是善于发现联系的创新意识 ③创新意识是认识和利用事物之间联系的前提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在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A.① ③
B.① ④
C.②③
D.②④
(2011年全国课标文综)19.我国每年生成的8亿多吨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不高,
绝大部分被废弃。某公司深入研究秸秆的材质特性,另辟蹊径,利用燃料制
造生态环保、结实耐用的板材,产品在国内外广受欢迎,取得巨大的经济效
益,该公司之所以能够捕捉到他人通常视而不见的商机,是因为
①善于突破事物表面的联系,把握其本质的联系
②善于根据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③尊重联系的多样性,重视发挥偶然联系的作用
④尊重客观联系,发挥创新观念改造世界的作用
A. ①② B.②③ C. ②③ D.③④
应对措施:在听教师讲解的基础上,要多
看书,在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理
论记忆的基础上,要提升对知识的理解能
力和应用能力。知识要学活、学透。
试卷中加强了对计算题、图表题的考查且注重了应用能力,这可
能是选拔性考试的需要。
就新课标全国卷而言,2010年计算题把价值量的计算与汇率
的计算结合在一起,2011年是劳动生产率与价值总量的计算,
2013年是企业利润率的计算,这一点和全国卷是相通的,06年全
国卷考了股票的计算,07年考的也是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格的换
算关系;08年考了企业劳动生产率、商品的价值与货币的关系的
计算;09年考了两道计算题。10年考劳动生产率和通货膨胀率。
11年考自有资金利润率。12年考全社会总产量、单位商品价值量、
价值总量 ,13年考价格和社会总价值。计算题的考查说明高考侧
重于与大学学习接轨,因为学生上大学后经济学有大量的计算题,
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复习应对措施 :对计算题部分要专门用一个专
题来复习,一是要弄清每一个计算题考查的相
关知识,二是要总结相应的规律。
计算题专题涉及知识
 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社会、个别、价值总量、使用价值
量)
 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货币流通次数、纸币的发行量、纸
币的购买力)
 汇率
 利率
 税率
 收入分配
 企业利润
 难题或者是综合几个知识点,如价格的确定(涉及劳动生
产率、汇率、税率、通货膨胀率等)。或者是存在干扰项。
1、(2010年全国 I卷)假设某国2009年甲产品的总产量是
100万件,每件产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0元。2010年生产甲
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在货币价值不变和通货膨
胀率为20%的不同情况下,甲产品2010年的价格分别是
A. 5元, 6元
B. 10元 12元
C. 20元 24元
D. 8元
16元
2、(2010年·全国新课标卷)按照中国一东盟自由贸
易协议,成员国90%的贸易商品实行零关税。如果以前
一件10人民币元的M商品出口到某东盟成员国N国的关
税为5%,本外币间的汇率为l:8。2010年该商品实行
零关税,中国生产M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5%,其他
条件不变,则一件M商品在实行零关税之前和之后出口
到N国的价格用N国货币单位表示分别为
A. 80,84
B.84,80
C. 84.64
D.84,100
(2011全国新课标卷)12.2010年某企业的生产条件
处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其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132元,产
量为10万件。如果2011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
而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
业2011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为
A.1452万元
B. 1320万元
C. 1210万元
D. 1100万元
(2011全国大纲卷)24. 去年甲利用自有资金20万元开
办了一家小企业,一年后盈利2万元,全部用于个人
消费。今年甲以6%的利率借得资金10万元扩大生产。
假设该企业今年的利润率(利润/资产)与去年持平,那
么,甲今年自有资金的利润率为
A. 6%
B. 10%
C. 12%
D. 15%
(2012年全国大纲卷)24、2010年生产一件A商品的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为8小时,价值80元,全社会A商品的产量为10万件。如果
2011年生产一件A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为4小时,那么,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1年A商品的全社会总产量、单位商
品的价值量和社会价值总量分别是
A. 10万件、80元、800万元
B. 10万件、40元、400万元
C. 20万件、80元、1600万元
D. 20万件、40元、800万元
(2013全国新课标)13.中国H公司与美国某公司签订
服装出口合同,约定服装单价为24美元,一年后交货。H
公司生产一件服装的成本是144人民币元。签订合同的同
时汇率为1美元=6.32人民币元,交货时为1美元=6.27人
民币元。在不考虑其他条件的情况下,H公司交货时的利
润率比签约时的利润率
A. 下降0.835%
B. 下降0.76%
C. 上升0.83%
D. 上升0.76%
 (2013全国新课标)13.中国H公司与美国某公司签订服
装出口合同,约定服装单价为24美元,一年后交货。H公
司生产一件服装的成本是144人民币元。签订合同的同时
汇率为1美元=6.32人民币元,交货时为1美元=6.27人民
币元。在不考虑其他条件的情况下,H公司交货时的利润
率比签约时的利润率
 A. 下降0.835
B. 下降0.76%
 C. 上升0.83%
D. 上升0.76%
【答案】A
【解析】首先要明确利润率的计算=利润÷成本,
其次要将美元兑换成人民币。计算过程如下:
24×(6.27-6.32)÷144=24×-0.55÷144=2×0.05/12=-0.05÷6≈-0.0083,换成百分比是下降
0.83%。所以A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利润率的计算公式,汇率
的知识。
(2012年全国大纲卷)24.2010年生产一件A商品的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为8小时,价值80元,全社会A商品的产量为10万件。如果
2011年生产一件A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为4小时,那么,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1年A商品的全社会总产量、单位商
品的价值量和社会价值总量分别是:
A.10万件、80元、800万元
B.10万件、40元、400万
元
C.20万件、80元、1600万元
D.20万件、40元、800万
元
(2013全国大纲卷)24 .假设某国 M 产品只由甲、乙两家
企业提供,售价为 10 元, 2011 年,甲企业生产 500 万
件,乙企业生产 400 万件。 2012 年,甲乙企业的劳动
生产率都提高一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M 产品
的价格和社会总价值分别是:
A . 5 元 9000 万元
B . 10 元 9000 万元
C . 5 元 18000 万元
D . 10 元 18000 万元
(2013新课标全国Ⅰ卷)12.2012年,某县农民种植的土豆产量增大,但市场没
有相应的扩充,农民不得不低价销售,收入不增反降。图5的①②③④中,能够
反映这种“丰产不丰收”经济现象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013年全国Ⅱ卷15.支持价格是指一国为了支持农业的发展而对粮食等农产
品所规定的最低收购价格。 我国某农产品的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如图4
所示。该产品的支持价格和供给数量分别为
A.P0,Q0
B.P1,Q2
C.P1,Q4
D.P2,Q1
 1、在供求曲线中,哪些曲线是正相关、
哪些是反相关?
 2、为什么有的曲线带箭头、有的不带?
 3、为何有的箭头在线上,有的在线外?
 4、线外箭头有的是平指,有的是斜指,
有何不同?
 5、供求曲线相交说明什么?
两 种 基 本 曲 线
2、需求曲线
1、供给曲线
上
?
D2
D1
(2009 北京 )
需求弹性曲线
2012福建文综 30
需求交叉弹性曲线及其移动
外
甲价格
(2013 四川 10)
互补品曲线
对比
互替品曲线
乙需求量
?
判断、选择:
价
格
价
格
or
需求
需求量
政府出台财政补贴后,
农民买家电的需求量增加
(2013年新课标 12)
需求曲线移动的结果
需求增加,价格变化,
供给量增加
供给增加,价格下
降,需求量增加
形成均衡价格
PE
12.右图表示某品牌汽车的供求量和价格的关系(横轴为供求量,
纵轴为价格, D1为变动前需求曲线,D2 D3为变动后需求曲线,
S为供给曲线)。在不考虑其它因素条件下,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①某品牌汽车的质量和安全隐患,其均衡价格会从E1向E2移动
②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汽车的需求会从D1向D2移动
③新能源汽车的价格降低,传统能源汽车的需求会从D1向D3移动
④汽油的价格降低,汽车的均衡价格会从E1向E3移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P
D3
D2
D1
P2
E2
P1
E1
E3
P3
O
S
Q3
Q1
Q2
Q
汇率图
价格需求曲线图
智力判断图
价值规律图
效率与公平关系图
宏观调控政策图
 2、试题内容重视基础考查能力有要求
 (1)高考政治试题对知识点选择上,
高考政治试题对知识点选择上,第一,关注考
纲和教材的核心知识,如价格变动的影响、汇
率与利润的计算、公司的经营与发展的相关知
识、走出去与贸易保护、投资与储蓄、公民参
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原则、我国政府职能和责
任、中国共产党的知识、政协的性质和职能、
文化对人的影响、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的知识、
意识的能动作用、认识论的知识、联系的客观
性和多样性、矛盾的普遍性和多样性和价值观
等;第二,关注新教材新理论,如第13题考企
业利润率就和新教材修改中添加“利润表现为
企业的经营收入与生产经营成本之间的差额。”
有关;
(2013年全国新课标1卷)M中学不惟分数论英雄,而是
努力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鼓励学生勤奋学习的
同时,设置道德之星、体育之星、科技创新之星、艺术之
星、劳动之星等奖项,有针对性的评价学生,从而营造了
“人从有才、个个成才”的校园文化氛围。回答19—20
题。
19.该校的评价实践表明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是科学
评价学生的前提②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科学
评价是学生成长进步的根据③矛盾特殊原理是学
校因材施教、培养人才的重要哲学依据④矛盾特
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学生的个性通过不同的评
价来表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第三,试题对核心知识的考查注重活学
活用,高频考点有新设问:如38题,分
析演艺公司取得成功的经济原因,不仅
从公司经营去思考,还要从市场、分配
等角度进行综合思考,由一点而发散到
全书,答案的思维含量较高。
(2011全国新课标卷38题 材料二
我国某汽车企业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已经完全掌握了发动机、
变速箱、底盘三大核心部件的生产和制造技术,创建了具有世界先
进水平的两大发动机品牌,截至2009年9月,该企业累计申请专利
4003件。获得授权专利2412件,在国内汽车行业中遥遥领先。该
企业先后通过ISO9001、ISO/TS16949等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009
年该企业销售达50万辆,连续9年蝉联中国自主品牌汽车销量冠军,
连续7年成为中国最大的乘用车出口企业。10多年来,该企业已经
让100多万消费者实现了轿车梦。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自主创新对该企业发展
的作用。假设你是企业经营者,你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增强企业的自
主创新能力?(14分)
(2013全国新课标1卷)材料二
H剧团是一家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在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方针的
指引下,H剧团结合自身发展于2007年改制为演艺有限责任公司
。经过六年的努力,该演艺公司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益。其改制前后的对比如下表。
1.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该演艺公司取得成功的经济原
因。(14分)
(2011年全国新课标38):有利于开发新产品,提高产
品科技含量,打造自主品牌;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提
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扩大产品销量;有利于提高劳动生
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企业利润。(其他合理答案
可酌情给分)加大研究开发经费投入;吸引优秀的技术
人才;鼓励员工参与企业创新活动;通过奖金、股权等
方式激励科技人员;与大学、科研机构进行科技合作;
积极申请专利,保护知识产权。(答出1项得2分,答出
任意4项可得8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2013年全国新课标1卷38题) (2)改制后,公司经
营战略目标明确,市场定位准确;权责明确的现代企业
制度和合理的组织机构保证了公司高效运转;科学的管
理、高质量的演出节目和市场化的营销形成了公司的竞
争优势;合理的分配制度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演出场
次增加、多个节目获奖,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2)对知识点考查方式上,
第一,在情境中考查知识,注重知识的理解运用和迁移,
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具体的情景和具体的问题之中,
要求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迁移、运用知识。如15
题对我国高储蓄原因的考查,从社会保障、GDP、理财
渠道、恩格尔系数等多个角度思考;
第二,注重微观切入,设问指向明确。如38题第一问“结合材
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
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发挥领导作用”。从党
的领导地位(确立战略目标、全面部署)、领导方式
(思想领导:确立指导思想)、执政方式(科学执政:
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健全领导机制体制)。答案与教材
语言有很大的差距,可以说是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不
是教材语言的简单照搬,针对性、灵活性较强,要求较
高;
(2012年全国新课标)39.(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从龙脑樟树中提取的龙
脑具有极高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寿域神方》记载:“之头脑
疼痛,龙脑一钱,纸卷做拈,烧烟熏鼻,吐出痰涎即愈。”唐代
医药典籍称龙脑“为百药之先,万物中香无出其右者”。
不知从何时起,龙脑樟树在我国“销声匿迹”了,我国所需龙
脑不得不长期依赖进口。
1988年我国发现爱你了一颗野生龙脑樟树!
科研人员以此为契机创立了专业研发中心和实验室,他们深入
研究中药典籍中有关龙脑的资料,利用现当代科技成功培育了万
亩龙脑樟树原料体,改变了原料生产完全依赖自然的状况;研制
了我国第一套天然龙脑工业化提取成套设备,改进了创痛龙脑提
取方法,来发了新产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龙脑樟资源基因库,
积累并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数据;通过电视,网络等着力打造中医
药文化品牌。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现代科技对于光大中医
药文化的作用。(12分)
2013年高考文综(新课标Ⅱ卷)39.材料二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莫高窟文化遗产,敦煌研究院联合
高校、研究机构、科技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科技创新:建立
了综合防沙体系;研发了无线传感环境检测分析系统,开
发了十亿级像素数字相机系统,形成了包括前期摄影采集、
后期图像处理、虚拟漫游等环节在内的数字处理系统等。
随着这些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莫高窟自然环境得到改善,
壁画、彩塑等图像采集取得进展。不久的将来,世界各国
人民除了实地参观莫高窟外,还能在互联网上便捷地欣赏
3D效果的“数字莫高窟”,随时随地地感受莫高窟文化
艺术的无穷魅力。
结合材料二,说明科技创新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作用。
(8分)
(2102全国新课标)科学技术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
要因素。现代科技有利于培育珍惜中医药植物,开
发新产品,促进中医药文化创新;有利于建立中医
药植物资源基因库,更好地传承中医药文化;网络
等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扩大中
医药文化的影响。
(2013年全国新课标2卷)(2)科技创新为文化
遗产保护提供了物质技术手段;科技创新带来
更快捷、方便的文化传播手段和方式,促进了
文化的交流;科技创新是推动文化创新与发展
的重要因素。
第三,注重探究能力和发散性思维的考查,
答案有一定的开放性。如39题综合探究试题
第一问:“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
典》收录西文字母词?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
识阐明理由”。
第四,注重主干知识的拓展和延伸。设问的
指向性非常明确,限定某一具体知识,注重
掌握主干知识的层次性,对问题分析的深度,
从细微之处见精神。如39题第三问“真理面
前人人平等,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在争论
中应该怎样坚持这一原则?”。
(2013年全国新课标1卷)3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2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词典的正文
收录了NBA,BBS,GDP,UFO等239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此举引起了广泛的争
论,有的人反对,有的人支持。
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的人认为:
“拉丁字母出现在方块汉字中,很是惹眼,看上去就是一个异类,是对汉语的污
染。”
“我想会不会过几十年,汉语成了汉英混杂的语言。”
“文化有安全的问题,在国际化,也不能把自己的文字搞乱”
……
支持《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字母词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应善待字母词的使用,而非简
单的拒斥。”
“选录字母词只是对当下语言现实的承认,体现了语言使用的从简趋势,适应了
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
…….
(1)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请用文化生活有关
只是阐明理由。(10分)
(2)《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引起的争论深化了人们的认识。结合材料,运用
认识论知识,说明“争论有利于认识的发展”。
【答案】(1)①观点一:反对收录西文字母词
理由: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语是中华文
明的重要标志,传承中华文明需要保持中华文化的
民族特色,保持汉语的纯洁性。不反对人们在日常
生活中使用字母词,但《词典》是规范语言文字的
范本,不应收录,至少不应在正文中收录。
②观点二:支持收录西文字母词
理由:其一,收录字母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特点。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字母词的使用,有利于不
同民族之间门交流和相互理解,是汉语言文字具有
活力的表现。其二,《词典》收录的字母词数量很
少,不会使汉语成为混杂的语言而损害其民族性。
其三,字母词的使用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尊重文
化多样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2] 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会产生不同的
认识,由此产生争论是正常现象。真理
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受主客观条件的
限制,人的认识难免存在一定局限性甚
至错误。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
发展的过程。通过讨论,不同看法得以
交流和碰撞,有利于人们取长补短,克
服认识的片面性,促进认识的发展。
几点启示:
(1)重基础。该题看起来新颖、灵活,但实际上还是
重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但不再是简单再现
书本知识,而是侧重对知识点的理解,以及对知识之间
内在联系的把握,并且实现了基础知识与能力考核的有
机统一。
(2)近生活。该题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有利于引导
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关注生活、关注时代,养成良好的
思维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开放性。答案设置有两个,侧重知识性和思想性
的有机统一。
(4)前瞻性。该题实际上是考查“对待外来文化的态
度”,联想最近外语考试的改革,真有春江水暖鸭先知
的感觉。
(2010年宁夏卷)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早期,文化成为招商引资的重媒介。近年
来,在很多地方,文化不仅仅是“陪衬红花的绿叶”,而且直接登上了经济
舞台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实现了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到“文化唱戏”
的转变: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9年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产值月均增幅达l7%,其中电影、图书和舞台剧等,收入增长更高达20%以
上。
根据材料,有人认为,从“文化搭台”到“文化唱戏”,体现了人们对
文化功能认识的深化。你赞同这种看法吗?运用文化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答案一:不赞同。文化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为经济社会发展
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等功能。材料二中,从“文化搭
台”到“文化唱戏”,只强调了文化的经济功能,而忽视了其他功能。
答案二:赞同。“文化搭台”只看到文化对经济的服务功能,
“文化唱戏”则认识到文化本身的经济功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体现了文化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等功能。
(2009年海南卷主观题考查到对志愿者的褒奖产生争议,也是一道开放性试题)
复习应对措施:平常训练中要注意加强这种开放性试题的
训练,特别注意理由阐述要充分。
复习应对措施:基础知识掌握一定要
扎实,对教材中的小字部分同样要予
以关注。
复习应对措施:教材中的综合探究课
要认真对待,不仅重视结果,更重视
过程。
3、关注热点注重核心价值观有理念
2013年高考文综试题依然以重大时政热点为命
题素材,涉及农民增产不增收问题、人民币升值、
海外并购、贸易保护、民生问题、居民身份证法、
水资源的管理制度,以及教育、自然科学的成就和
习总书记的“四最”劳动观等热点材料。试题巧妙
设计,试题充分体现了考纲考点、教材重点、社会
热点的“三点合一”,全套试题既有对长效热点的
持续关注,又有对时弊问题的直面正对;既有对现
代科技发展的重视,又有对传统文化的弘扬;既有
对国家决策的高度肯定,又有对考生情感、态度、
价值观的正确引领。有的是显性考查,有的是隐性
考查;有的是宏观把握,有的是微观切入,考查了
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彰显了学科价值。
试卷整体变化特点:
1、知识容量大,深度要求高,覆盖面广,形式
灵活难度要求逐年提高。
2、重视了研究性学习,探究性试题在新课程试
卷中的出现。
3、主观题答案体现开放性,鼓励考生思维的多
元化。
4、关注社会生活,坚持三贴近原则。
强调两点:1、试卷深度和广度的变化,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
要求更高,对学生人文素养要求更高。
如38题第一问“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
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是如何
发挥领导作用”。从党的领导地位(确立战略目标、全
面部署)、领导方式(思想领导:确立指导思想)、执
政方式(科学执政: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健全领导机制
体制) 。
2、命题专家思维和中学生思维的差异性,平时模拟试卷和
高考试卷的距离,平时试卷答案和高考试卷答案的差距。这些差
距必须要在平时的复习中解决,要多做高考题,对考题进行思考
分析。
(二)处理几种关系
1、课标、教材和考纲的关系。
高三政治复习课有效教学的途径是明确和落实考纲要求,提
高复习的针对性。《考试说明》,不仅明确规定了当年高考的性
质、内容和能力要求,而且规定了试卷的结构、难度系数、考试
方法和考查的知识范围等。这为高考命题提出了较为科学、规范
的依据,也为高考的复习指明了方向。特别是考试说明中列举的
基本题型及其考查的主要能力示例更为复习提供了“导航灯”和
“路标”。这就要求在进行总复习之前,必须全面认真且深入地
研究当年的高考试题以及考试说明,分析二者的联系与创新之处,
明确方向,进而把握命题的特点和规律,大大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和目的性,减少复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今年考纲应该有所变化,
要与时俱进,注意考纲与课本内容、编排不一致的地方,比如党
的领导方式,考纲上一直就有。
考试范围
告诉我们考试的范
围,让我们知道哪些
要考,哪些不考.
告诉我们要考知
识条目的内容
 注意结合课程标准
(一)对知识的考查范围
1、知识范围
经济生活——一课一个一级考点
政治生活——一个单元一个一级考点
文化生活——一个单元一个一级考点
生活与哲学—一个单元一个一级考点
时事政治
(1)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2013年4月-2014年3月)
(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













2、考点分布
经济生活十二个部分共82个考点
(1)货币 7个
(2)价格 8个
(3)消费 5个
(4)生产与经济制度 6个
(5)企业与劳动者 9个
(6)投资与融资 9个
(7)个人收入分配 5个
(8)国家收入分配 9个
(9)征税与纳税 7个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6个
(11)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经济建设 4个
(12)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7个
 政治生活四个部分共51个考点
 (1)公民的政治生活 14个
 (2)我国的政府 9个
 (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6个
 (4)当代国际社会 12个
 文化生活四个部分共42个考点
 (1)文化与生活 8个
 (2)文化传承与创新 15个
 (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7个
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2个
 生活与哲学四个部分共 77 个考点
 (1)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4个
 (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25个
 (3)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20个
 (4)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18个
2、识记与理解的关系。
全面把握基础、主干知识,要做到准确记忆,深刻理解。
对于基础主干知识,一要全面把握其内涵和外延,不遗漏
知识要点。二要深入理解知识,把握知识的层次性,并要
进行适度的拓展,三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特别是对
关键词的记忆。识记与理解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对教
材上、时政中关键的理论、术语要记牢记准,在做选择题
时才能甄别清楚易混易错点,在回答主观性试题时才能表
述准确完整,充分运用学科术语回答问题。对知识要理解
到位,才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不管背景材料如何变幻,
都尽可能的提取有效信息,把握来龙去脉,一一对应切入,
缜密细致答题。
3、“知” “能”与“觉悟”的关系。
学习中处理好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
度、价值观目标的关系。 “知能结合、以能为主,
落脚在悟”。应在阐明知识主要要点的基础上侧
重于知识内涵的挖深和知识外延的拓展,为实现
知识的迁移运用做好铺垫。主要围绕考纲要求中
的四项考核目标与能力要求做文章,其核心是在
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下,运用学科知识阐释或解决
社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应以四项考核目标为主
线,突出知识的灵活运用这一落脚点,把知识的
理解、领悟过程与能力的体验、提升设计为同一
个学习过程,力求在能力的提升中领悟知识、在
知识的拓展运用中培育能力,在知识与能力的提
升中实现价值观的引领。
4、“精深”与“博大”的关系。精深主要是指复习
知识中的重点、热点、难点、疑点、易错点时要“八
面受敌”。对知识的理解要深入细致,准确到位。这
里的博大,则主要指知识的系统性和覆盖面上要做到
“提要钩玄”,“牵一发而动全身” “以点为主、
点面兼顾”。复习时重在难点、热点、疑点等问题的
阐释,重在这些点的敲打和落实,以提升学习效果针
对性和时效性。而处于兼顾地位的“面”,则主要通
过理论逻辑关系的构建或其他相关渠道来兼顾。 在
回答主观性问题时,要特别注意设问意图是从宏观、
中观、微观设置,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宽深结合,尽
量避免出现遗漏采分点或分析不透彻不到位。要多看
目录。例如文化生活主观题2012年为运用文化生活知
识说明现代科技对于光大中医药文化的作用,2013年
运用文化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书富如人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
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
求之,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但作此意求
之,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求事迹故实,典章文物
之类亦如之,实皆仿此.此虽迂钝,而他日学成,八
面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
-----苏轼 《又答王庠书》
“记事者必提其要,篡言者必钩其玄。”
-----唐·韩愈《进学解》
宏观与微观结合准确把握考点和重点
在备考中,对于一个重点考点或理论,单从
宏观上或单从微观上去把握,都是不够的。
需要从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加以把握。只有
这样,在运用时才会根据试题设问要求找准
对应的层次和角度。
以“哲学发展观”为例——
Ⅰ.微观的哲学
“发展观”
 地位——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
征
 含义——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
的,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 实质——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 方法论——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Ⅱ.宏观的哲学发展观
 它不只是包括最高层次的发展观,而是包括哲学
所涉及到的所有发展观的知识与观点。结合《生
活与哲学》教材有关内容,进行大致的归纳:
(1)辩证唯物论的发展观
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运动是无
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
 物质与运动不可分,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
在方式;
 运动是有规律的;
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相当于中观发展观)
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主要有六个方面(发展的普遍性、
实质、原因、状态、环节、趋势)。
 发展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都是发展
的。
 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
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 发展的原因——内因与外因辩证关系:任何事物的变化发
展都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
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起作用
 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略)。
 发展的环节——辩证的否定。
 发展的趋势(方向)——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
(2013年全国新课标1卷)M中学不惟分数论英雄,而是
努力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鼓励学生勤奋学习的
同时,设置道德之星、体育之星、科技创新之星、艺术之
星、劳动之星等奖项,有针对性的评价学生,从而营造了
“人从有才、个个成才”的校园文化氛围。回答19—20
题。
19.该校的评价实践表明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是科学
评价学生的前提②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科学
评价是学生成长进步的根据③矛盾特殊原理是学
校因材施教、培养人才的重要哲学依据④矛盾特
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学生的个性通过不同的评
价来表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认识论的发展观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
体的历史的统一,都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
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
认识具有无限性,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认识辩证发展);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
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4)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观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
基础;
人类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不断地解决社会基
本矛盾,从而推动社会历史由低级向高级
发展;
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
进步与发展;
在劳动和创造中实现人的价值、促进人的
自由全面发展。
特别提示:
一般情况下,我们只需要从中观角度加以
把握就可以了。
无论从宏观还是中观运用这一原理时,并
不要求把所有原理或观点全搬上来,而只
需选出3~5条最切题的原理或观点,结合
背景材料进行分析就可以了。
5、 “知识、热点、方法”的关系。坚持基础知识
复习与时政热点复习的有机统一。知识的复习不
能走死记硬背的老路,要把重点放在深刻的理解
和灵活运用上。高考试题着重于考查学生知识的
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是将知识运用到鲜活的
材料里,运用到社会实际中,因而复习时要将知
识的记忆、理解、运用有机的统一起来,用理论
之“矢”,射实际之“矢”。以知识(课本知识、
时政知识、生活知识)为线索,联系社会热点和
生活,以能力为核心,注重解题方法的训练,创
设新的情景,在情景中让学生再认再现知识,理
解和运用知识,同时针对经典试题的讲解,归纳
解题方法与规律,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提升解题
能力。(知识与热点需要对接)
6、“魂”与“体”的关系。不管材料、设问如何变幻,
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材料背后要考核的知识、能力、
价值观,理会命题者意图,找准答题切入点。要注重核心
价值观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地位,紧紧围绕主旨展开答
题思路,组织试题答案。丰富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树立
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高考试题比较注意对学生情感、态
度、价值观的隐形考查,如今年试题17题水资源的合理
利用,19和20题“人人有才,个个成才”,39题第三问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21题的“人造树叶”,23题的
“高能粒子的运动轨迹”等。38题的市场化导向,全国2
卷39题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等。为此,我们在复习中
要引导学生丰富科技知识,关注科技发展,崇尚理性,尊
重规律,树立科学精神,扩大知识面,丰富人生,涵养人
性,关心他人,具备悲悯情怀,树立人文精神。需要经典
阅读、教材研读、报刊阅读、媒体选读。
7、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即教师引领课堂内容的演
进与教学流程的展开和学生主体的课堂学习活动
和学习过程。 “以学定导,以导促学”,要从服
务者的角色审视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重点思考
“学生需要什么”“如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
求”“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学习”等
问题,真正把课堂过程设计成为学生学习服务的
过程。要掌握学生的动态学情,知道学生的学习
需求并懂得如何满足学生的需求,以研究者的角
色进入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充分挖掘学生的动态
资源,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重点要考虑课
堂设问和课堂学习活动组织这两个关键问题。
8、共性和个性、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高考试题稳中求活、稳中求新、稳中求
变,对于试题而言,要注意全国新课标
卷与其它试卷的关系;对教师而言,要
注意复习规划和方法的制定;对于学有
余力的同学,既要善于总结同一类试题
的答题方法,寻找规律,力求能得的分
都得到,又要有创新精神,“答题有方
法,答题无定法”,大胆尝试一些新思
路、新方法,在成绩提高方面争取有意
想不到的效果。
二、讲学练评结合 提高复习实效
高三教与学的理念
“讲”理 原理、规律讲透彻(教师)
“推”理 因果关系清晰、逻辑严密
(师生协作)
“整”理
构建、总结(教师督促)
“用”理
应用和实践(学生)
复习的基本做法
讲—学—练—评—辅
课堂的基本环节
出示目标—知识梳理—构建体系—精讲
重难—课堂检测—反馈总结—布置作业
八个结合:课程标准、教材、学生、教参、
教辅、考试大纲、命题、阅卷
模块特点
哲学有点“难”
(抽象性强)
经济有点“烦”
(内容偏多)
政治有点“死”
(内容死板)
文化有点“乱”
(体系不清)
制定计划
第一轮复习
第二轮复习
第三轮复习
8月~次年3月
3月~5月初
5月初~考前
依据考点的单元知
识专题复习
联系热点的学科专
题复习
基于模拟练习的考
前训练复习
依纲据本
逐点扫描
专题整合
能力提升
查缺补漏
回归基础
基础、全面
综合、整合
技巧、方法
(一)讲 1、知识方面
(1)经济生活:以“经济理论、经济制度、经济
活动、经济体制、经济背景”为板块,构建基本
框架;理清脉络,整理线索,明确“一、二、三、
四、五、六”,即一个核心问题——资源有效配
置与财富创造;“两手调节”——市场机制和宏
观调控;三个主体——国家(政府)、企业(生
产者、经营者)、个人消费者、劳动者、投资理
财者、纳税人、经济全球化参与者等);四个环
节——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五个观念——
金钱观、消费观、择业观、公平效率观、科学发
展观);六大关系——价格与价值、供求关系,
生产与消费,生产与分配,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
效率与公平,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等。
基本经济制度
生产
与消
费
生产
力
基本分配制度
生产
关系
纸币、信用卡、外汇
公司的经
营与发展
生产
企业
宏观背景
本质、基本职能
就业
权益的
维护
劳动者
存款储蓄、股票、
债券、保险
投资
微观主体
货币
个人
分配
生产
价格变动的原因
价格变动对生活、
生产的影响
消费
价格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影响消费的因素
消费的结构
企业
分配
国家
分配
交换
收入分
配与社
会公平
财政
税收
消费
国内市场
消费的心理
正确消费的观念
分配
分配制
度
市
场
调
节
宏
观
调
控
国际市场
科学
发展
观
经济
全球
化
对
外
开
放
重建知识结构
经济生活—经济理论
商品
商品和商品经济理论 货币
价格
(经济形态)
基本经济制度
经济制度理论
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经济体制)
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交换与消费
经济活动理论 生产与消费理论
生产与分配
国内——生产力:全面小康
经济背景理论
资源配置:市场经济
国际——经济全球化
含
义
商 交换中
品 产生
基本属性
信用工具 延伸
外汇
供
本
质
货
基本职能
类型
影
响
求
价
影 响
因 素
物
价
水
平
格
值
(决定)
收
入
水
平
币
职
其他职能 能
(影响)
价
一
般
等
价
物
变 动
影 响
生产
生活
(重点)
消
结构
费
心理
树立正确
践行的消费观
做理智的
消费者
生
产
与
经
营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
用于生产
生产的制度背景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生产的体制背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生产的现状
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过渡
生产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
生产的时代背景
经济全球化
生产的主体
企业和劳动者
生产的要求
融资
生产力水平(根本原因)、
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客观要求)
分配制度
个
人
收
入
的
分
配
地位
第七课个人收入分配
(按劳分配为主
体、多种分配
方式并存)
含义
客观必然性
意义
按劳分配为主体
按生产要素分配
多种分配
方式并存
社会保障性收入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分配原则
(兼顾效率与 如何实现社
公平)
会公平?
一致性
矛盾性
如何
处理
根本途径
制度保障
保证和提高两个合理比重
两个提低
两个同步
……
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
教材逻辑
国家参与社会分配
经济建设
科学、教育、文化、卫
生事业
税收、利润、债
务、其他
收入
影
响
财
政
支出
行政管理和国防
社会保障
作 用
债务
经济水平(基础)
1.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
质保障。
分配政策(保证)
2.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3.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扩张性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
国家财政政策
(宏观调控)
(2013新课标全国2卷) 12.财政政策是我国
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2013年我国继续实施
积极的财政政策,安排财政赤字1.2万亿元。
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度的财政赤字可以
A.扩大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B.减轻企业的税负,改善经济结构
C.优化预算的结构,完善社会保障
D.增加社会总供给,扩大居民消费
共 市场在资源配置
性 中起决定性作用
内
公有制为主体
涵 个
共同富裕为目标
性
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
带来经济发展的效率和效益
局限 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且具
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优点
必要性
目
标
经济增长 增加就业
稳定物价 收支平衡
强有力宏观调控
经济手段
秩
序
市场规则
治本之策
经济计划
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手段 法律手段
准入规则
行政手段
竞争规则
自愿、平等、公平、诚信原则
交易规则
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
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要 求
贯 彻
科
学
发
展
观
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
第一要义:经济社会发展
核心立场:以人为本 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人民群众利益为出发点
全 面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进步
基本 协 调
“十个统筹”、“五个方面”、“五位
要求
人与自然和和谐,经济、人口、资源、环境
一体”
可持续
相协调,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指 导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济加
发 快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展 转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方 变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式 经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经
济
全
球
化
原因:生产力和市场经济发展
表现:生产、贸易、资本
实现(主体):跨国公司
响
实质:以发达国家为主导
中国对外开放
新 阶 段
提
高
开
放
水
平
影
加
推动世界生产力发展,提供各
国广阔发展空间;加强各国经
济联系、促进各国经济合作。
加剧全球经济不稳定性,挑战
国家经济安全;导致经济发展
不平衡,加剧贫富两极分化。
世界贸易组织
入
世界贸易组织
基 本 原 则
基本战略:“引进来”与“走出去”相
结合
基本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专题四
知识导图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013北京文综38)(33分)《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
划定了水资源利用管理的“三务红线”,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到2030年全
国用水总量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以内,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到2030年用水效率达
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以2000年不变价格计算)降低
到40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水功能区限制纳污
红线,到2030年主要污染物入河湖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之内,水功
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
(1)描述图13所反映的我国用水总量、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和生活
污水排放总量的变化趋势。
(2)实现“三条红线”的控制目标需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运
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完成下表。
【参考答案】(33分)(1)用水总量持续平稳增长。工业废水排
放总量先缓慢上升,后所有下降。生活污水排放总量持续较快增
长。 (2)①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 ②降低企业购买节水设备
的融资成本,以鼓励企业使用节水设备,提高用水效率。 ③对企
业排污征收排污税或对违反排污规定的企业进行罚款。
重建知识结构
经济生活—国家主体
我国的经济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
国家
实行社会主
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义市场经济
(财政、货币政策、分配
政策、就业政策、消费
政策等)
面对经济全球化,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贯
彻
落
实
科
学
发
展
观
建立经济制
度——所有
制结构和分
配制度
制定基本国
策——对外
开放
政府
选择运行机
制——市场
经济
确定发展战
略——科学
发展观
重建知识结构
经济生活—企业主体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理论依据
遵循规律
制度背景
体制背景
国内
现实背景
发展现状
经济全球化
国际
发
展 载
生 体
产
正确经营
企
业
学会融资,
获得发展支撑
科学发展观
指导思想
提高劳
动生产
率
适应经
济全球
化趋势
遵循价
值规律
转变经
济发展
方式
适应价
格变动
的影响
企业
遵守市
场规则
和秩序
适应市
场经济
要求
依法纳
税
经营与
发展
创造就
业机会
(承担
社会责
任)
维护劳
动者权
益
重建知识结构
经济生活—个人主体
价格变动
影响
消费水平
消费者
树立正确
的消费观
树立正确
依法维护合法权益
劳动者
了解不同的投资方式
投资者
理性投资
纳税人
依法纳税
学习税收、税法相关知识
的就业观
树
立
正
确
的
金
钱
观
储
蓄
股
票
债
劵
纳税人
投
资
者
务
个 人
劳动者
商业保险
义
影响消费
的因素
相互依存
不可分离
权
消
费
者
产品类型不同
消费类型
交易方式不同
消费目的不同
消费结构
利
劳动合同
收入水平、物
价水平、商品
的质量性能等
消费观
恩格尔系数
不同的消费心理
正确的消费原则
树立维权意识
经济生活——围绕市场经济中公民、企业、国家三个行为主体构建知识体系
财富的所有
者
市场规则的
践行者和市
场秩序的维
护者
理智的消费
者
公民
守法的纳税
人
新型的劳动
者
理性的投资
者
(2)《政治生活》:主要线索
 国家:国家性质——国家利益——主权国家的权
利义务——国家政策——民族宗教政策——独立
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国际社会的建设性作用
 公民:主人翁意识——政治权利与义务——积极
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民主选举、决策、管理、
监督——公民意识、法律意识
 政府:政府性质、宗旨——职能——对人民负责
原则——依法行政,阳光工程——自觉接受监
督——以人为本
 中共:党的性质、宗旨——党的指导思想——党
的执政方式、领导方式——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制度—以人为本
《政治生活》知识体系
公民政治权利义务
公
民
篇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
人民民主专政
决 定
制
度
篇
人民代表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的政党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社会主义
性质职能+宗旨原则
依法行政+行政监督
政
府
篇
民主政治
国
际
篇
国际社会状况
我国的外交政策
《政治生活》的核心概念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贯串全书的一根主线。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民主选举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正义的事情)
人民民主
要求
(广泛性、
真实性)
公民
的政
治参
与
(对极少数
敌人)
决定
坚持中国
共产党的
领导
民主管理
当代中国人的
政治生活
民主监督
体现
人民民
本质
主专政
人民专政
民主决策
人民当
家作主
要
求
发展社
会主义
民主政
治
公民的政
治权利
公民的
政治义
务
选举权
和被选
举权;
政治自
由;监
督权
积极、有序地参
与政治生活
参与政治生
活的基本原
则
(三条)
维护国家统一民
族团结;维护国
家的安全、荣誉
和利益;依法纳
税;依法服兵役
重建知识结构
人民当家
作主
本
质
新型民主 特
新型专政 点
理论原因
现实原因
民主角度
专政角度
五方面
政治生活—公民篇
主要
内容 四个内容
国家
和谐统一
新型关系
公民
原
因
意
义
要
求
我国的
国家性质
保证
公民的
政治生活
体现
(人民民主专政)
(有序的政治参与)
基本 三个原则
原则
途径
方式
四个民主
基本
要求 有序参与
1.(2011·全国新课标)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
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规定,“因同一侵权行为造成
多人死亡的,可以以相同数额确定死亡赔偿金”,从而改变了以往
因城乡居民收入差异导致死亡赔偿金计算标准不同的状况,这一法
律规定的变化
(
)
A.坚持了公民权力至上的原则 B.实现了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
一
C.消除了公民的身份差异
D.体现了对公民平等权利的尊重
【解析】 选D。在我国,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
定的权利,同时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而且这种平等不
受职业、民族等限制。因同一侵权行为造成多人死亡的,按相
同数额确定死亡赔偿金,有利于把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
原则落到实处,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D答案正确。我
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但是不代表公民权力至上,
而且“公民”的提法不正确,应是人民当家作主,A错;材料没
有体现权利与义务的关系,B项排除;公民的身份差异不可能消
除也没有必要消除,C错。
(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1卷) 16.十一届全国人
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修改通过新的居民身
份证法,规定在居民身份证登记项目中增加指
纹信息,同时加大对泄露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
惩罚力度。身份证法的这些修改
①扩大了对公民权利的保护范围
②有利于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
③体现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④是坚持依法行政的必要保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第二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行政系统外部监督:权力机关、政党、政协、社会和公民
监
督
阳光工程 接
受
行政监督体
系:
行政系统内部监督:经济审计、监察、法制、上级政府
政府接受监督的意义
需
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要
人民当家作主
的国家性质
来
源
政府的权威
决定
人民的
政府
要
求
体
现
基本 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职能 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提供社会公共服务
责
任
要求 依法行政
宗旨:为人民服务
求助有门
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 投诉有道
意义(四个有利于)
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要求
便民利民的
政府(管理
和服务,但
政府不能包
办一切),
打造服务型
政府
审慎行使权力
科学民主决策
重建知识结构
人民意旨的
执行者和利
益的捍卫者
性质
四方面
职能
政治生活—政府篇
权
力
行
使
政府
管理服务 作用
全心全意
宗旨
为人民服务
对人民负责 原则
提高
了解
相信
支持
寻求
监督
和
谐
统
一
公民
提供
管理
服务
便民
利民
权
力
监
督
权
威
树
立
决策:审慎决策
执行:依法行政
原因
机制
体系
意义
要求
含义
决定因素
体现
判断标志
要求
典例分析
1.(2011·北京)北京市某区政府把所辖区域划分为若干网格,
为每个网格配备若干个工作人员。构建了一个天上有“云”(云
计算中心)、地上有“格”(社会管理网络)、中间有“网”
(互联网)的新型社会管理体系,提高了收集、处理相关信息的
效率,在为群众排忧解难、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这一举措有助于
① 增强政府的科学执政意识
② 提升政府为市民服务的能
力
③ 增加公民的民主权力
④ 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水平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 选C。本题考查提高政府的依法行政水平,考查学生获取
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难度中等。由材料中“新型社会管理体系,提
高了收集、处理相关信息的效率,在为群众排忧解难,优化社会矛
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这句话可知,这种新型社会管理体系,有
利于政府更好地为市民服务,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水平,②④正确。
科学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而非政府,①错误;这种新型社会管
理体系有利于公民更好地监督政府,行使而不是扩大民主权利,③
错误。
32.(9分)为保证经济建设顺利进行,T市政府积极协
调各地区各行业的关系,及时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
问题。2012年T市政府承诺的十件实事全部兑现完成,
这十件实事分别为:基本药物覆盖60%基层医院;新建
18467套保障房;13万村民喝上放心水;新建380个村
级组织活动场所;公交票价降至1元;新改建420个农家
店;390所中小学校换新颜;87.7%村卫生室达国家标
准;实现“新农保”全覆盖;上万困难人员再就业。
2011年又提出了包括构建绿色蔬菜通道,建成标准化菜
市场40个;加大政府投入,新增公交车辆600台;为118
个社区(机构)配发残疾人康复训练器材,新建公共厕
所100个等在内新的十件实事承诺。
结合材料,分析T市政府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对经济
发展所起的作用。
答案:①协调各种关系,及时解决
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维护社
会的安定团结;(3分)②完善社
会保障和基本医疗制度,增加就业
岗位,保障群众生活,为经济发展
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3分)③
完善公共设施,完善公共环境和优
化生态环境。既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也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公共环境
和生态环境。(3分)
(2012年全国新课标38)材料二
最近几年,中央财政用于民生支出的增长幅度远
高于中央财政预算的增长幅度。根据2012年财政
部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做的报告,2011
年中央财政实际支出比上年增长16.7%。其中,教
育支出增长27.5%,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7.7%,社
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3.9%,住房保障支出增长
52.8% ,在2012年的中央财政预算中,中央财政
支出增长13.7%,其中,教育支出增长16.4%,医
疗卫生支出增长16.4%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
21.9% ,住房保障支出增长23.1%
结合材料二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为
什么提高民生支出在财政预算中的比例(12分)
(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1卷)17.2012年初,国务
院下发《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
见》,明确了严格控制用水总量、用水效率 、入
河湖排污总量的“三条红线”,将水资源开发、
利用、节约和保护的主要指标纳入地方经济社会
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
制度。这些规定
①提高了政府水资源管理的决策效率
②强化了地方政府水资源管理的职能
③约束了地方政府管理水资源的权限
④强化了水资源管理的政府责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拥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根本
政治
制度
人民
当家
作主
决定
保障
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
基本
政治
制度
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
我国的宗教政策
人民代表:依法定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权利、义务
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的特点:实行民主集中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制
基本内容和优势: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
中国共产党领
基本政
导的多党合作
治制度 和政治协商制
中国共产 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
党执政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核心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基本内容(四个方面)
优势(四个有利于)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含义、自治地方、自治机关
民族区
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
域自治
必然性和优越性
度
宗教信仰自由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弘扬科学精神
以科学态度对待宗教
重建知识结构
政治生活—制度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民主制度
本
质
人民民主专政
决定
制
度
社
会
主
义
民
主
真 广
实 泛
性 性
特点
优势
国家的一切权
力属于人民
党的领导、人民
当家作主、依法
治国的有机统一
民主内容与形
式的统一
保
障
人民
人民民主专政
(国体)
决定
体现
服务
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
(政体)
选举
人大
代表
组成
人民代表
大会
基石
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
地位: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间接
法律地位: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产生和任期:直接和间接选举,五年
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直接
职权:提案权、审议权、表决权、质询权
职责:协助宪法和法律实施;与人民群众
性质:国家权力机关
构成: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
常设机关:人大常务委员会
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与其它国家机关的关系
地位:我国政体、根本政治制度
基本内容
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
优越性
坚持和完善
性质
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指导思想
中
国
共
产
党
地位
作用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科学发展观
我国的执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才能坚持中国特设社会主义道路
才能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小康社会
领导方式:政治领导 思想领导 组织领导
执政方式
科学执政
民主执政
依法执政
党的执政理念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党的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纯洁性建设、
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反腐倡廉建设
典例分析
1.(2011·全国新课标)201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会期间,全体会
议公开举行,绝大多数人大代表团分组会议也对外开放,许多代表
团还在讨论结束后留出时间接受中外媒体集体采访。人大会议对外
开放是
①国家权力机关对人民负责的体现 ②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国家的需
要
③国家自信和政治民主发展的表现 ④公民直接参与公共决策的要
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
为宗旨,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体现了人民的意
志和利益。人大会议对公众开放,有利于更好地实现人民
当家作主的宗旨,也是国家权力机关坚持对人民负责和社
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的体现。①③正确,②不符合题
意,④说法本身错误。
2.(2011·全国新课标)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无私奉献精神,
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前仆后继、流血牺牲、不屈不挠、艰苦奋斗。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是一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
建设和改革并不断取得辉煌成就的历史。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辉
煌成就,根本原因在于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
民族的先锋队 ②中国共产党坚持在组织上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 ③
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努力保持和发展自己的先进性 ④不断增
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选B。三种执政、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
核心。我国现代化建设成就辉煌,充分显示了中
国共产党治理国家的智慧和能力,取得成就的根
本原因在于党自身的性质和宗旨。①③正确,②
说法本身错误,④不符合题意。
(2011·海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010年7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确立“十二五”规划纲要
编制指导原则。2010年10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
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为编制好“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其相关
部门对“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对我国发展面临的重大
问题深入研究,召开各种座谈会、专家咨询会和论证会,广泛征求
党内外意见。
中共中央政治局和国务院多次召开会议对国务院编制的“十
二五”规划纲要草案进行讨论修改。规划纲要草案于2011年3月提
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讨论,
根据代表和委员的意见做了38处修改。3月14日人大闭幕会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高
票获得通过。
(1)结合材料,分析“十二五”规划纲要制定过程所体现的中
国共产党执政方式。(9分)
(1)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
律,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建议,体现
了科学执政;(3分)在指导规划编制过程中,
广泛征求意见,体现了民主执政;(3)国务
院完成规划纲要草案编制,经人大会议审
议通过,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体现
了依法执政。(3分)(如果只简单列出科学执
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三种方式,得3
分。)
1993年
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
1997年
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科技进步法的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
2003年
100名人大代表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关于修改科技进步法的议案
2004年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修改科技进步法列入人大立法规划项目,并向社会各界广泛征
求意见建议
2006年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收到1000多件议案,其中33.1%的议案涉及科技进步法修改、
科技成果转换、促进自主创新以及教育体制改革等
2007年
修改后的科技进步法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获得通过
2010年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进行执法检查
 (1)结合材料一,说明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在推动我国科技
进步中行使的职权及其作用。




通过法
执法检查
提建议
征求意见
提案权
质询权
立法权
任免权
监督权
决定权
全国人大代表行使提案权,使科技进步
法的修订更好地反映人民的意愿,适
应社会发展要求。
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
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制定并完
善科技进步法,为我国科技进步提供
了法律保障。
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科技进步的执法检
查,行使监督权,保证了科技进步法
的贯彻实施。
(2012课标文综)17.近年来,公共外交受到国际
社会的广泛关注。2010年,全国政协成功举办了
以“对话、合作、共赢————中国与世界”为
议题的第六次“21世纪论坛”。在十一届全国政
协三次会议上,政协外事委员会提交了关于加强
我国公共外交的书面发言,部分委员还提交了相
关提案。由此可见,人民政协
A.创新了参政议政的方法和途径
B.履行了参与国际事务的新职能
C.积极参与行使国家对外职权
D.是推动公共外交的重要力量
(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1卷) 18.2012年全国政
协会议期间,来自网民的部分意见和建议入选全
国政协提案征集函,并以“参阅线索”的形式发
给了全体政协委员作为参考。部分网民还应邀参
观政协提案办理流程,旁听提案办理协商会。上
述做法
①是政治积极创新与人民群众直接对话形式的表
现
②提供了公民直接参与国家决策和管理的有效途
径
③保障了人民群众民主监督权利的实现
④是提高政协委员提案质量的具体举措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重建知识结构
政治生活—国际篇
主权国家
国 际
构
关
国 际
决
社 会
成
系
关 系
定
国际组织
最
当
今
我国
国家
性质
大
联合国
时代主题
形 成
国际竞争
建立
需
要
国际
新秩序
决
定
我国
独立自主
的
和平外交
政策
实 指
践 导
有利于
条 件
世界多极化
我国
国家
利益
致力于
维护我国国家利益
我国外交成就
和平发展道路
逻辑结构
构成、权利义务
主权国家
国际
社会
(最基本成员)
国际组织
(联合国 )
国
际
关
系
性质、宗旨、
原则、作用
国际
形势
内容
基本形式
坚定维护我国的利益
决定因素:
国家利益
(安全、政
治、经济 )
决定
和平与发展:
时代主题
世界多级化:
不可逆转
维护
世界
和平
促进
共同
发展
我国外
交政策
性质:独 立自主
的和平外 交政策
主
要
内
容
宗旨
基本目标
基本立场
基本准则
作用和贡献
(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2卷) 18.在东南亚国家
联盟(东盟)区域外的国家中,中国第一个与东
盟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第一个明确支持《东
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第一个确定同东盟建立
自由贸易区。这表明
①中国重视发展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的合作关系
②中国与东盟之间用战略伙伴关系取代了竞争关
系
③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共同利益高于各国的自身利
益
④中国对地区的和平与发展事务发挥着建设性作
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人民民主专
政的国体
本质:人民当家作主的
特点:广泛性真实性
(第一单元)
决定
基本
内容
决
定
公民积极
参与政治
生活”(第
一单元)
决定
决定
行使政治权利
统一
履行政治义务
基本原则:
遵循三个原则
基本要求:
有序参与
学习政
治知识
途径
方式
为人民服
政府的职能
务的政府
政府的权力
(第二单元)
权力的行使
三大政治制
度 (第三单
元)
实践民
主过程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宗旨和原则
宗旨
树立政府
的权威
建设服务
型政府
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的政
基本政 党制度
治制度
民族和宗
教制度
主权国家
国际社会
(第四单元)
国际
社会 国际组织
决定
国
际
和平与发展:
关
国际 时代主题
系
形势
世界多级化
社会
主义
民主
政治
的特
点和
优势
坚持党
的领导
人民当
家作主
和依法
治国的
统一
内容、基
本形式
决定
因素:
坚定
维护
国家
利益
我国
的利
益
我国独立自
主和平外交
政策、走和
平发展道路
主体
主权国家
公民
中国共产党
中共党员
人大
人大代表
政府
政府机关工作人员
政协
政协委员
司法机关
司法机关工作人员
民主党派
民主党派成员
自治机关
少数民族/自治机关人员
宗教组织
宗教界/不信仰宗教者
国际组织
人民
做题规律总结
国家性质与相关知识
做题规律总结
公民做某事(为什么?怎样办?)
 1.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民主的
广泛性与真实性的体现;
 2.因为公民依法享有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六项政
治自由;监督权);
 3.因为公民要依法履行政治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
加民兵组织)
 4.公民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 5.公民依法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方式(四个民主)
 6.因为公民的政治参与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坚持公民在法
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坚持公民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坚
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 7.公民应积极有序地参与、监督政府工作,参与社会主义民
主政治建设。不断提高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支持政府工作,
自觉接受政府的管理。
做题规律总结
政府做某事(为什么?怎么做?)












1.国家(政府)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
①国家性质决定的;政府的性质、宗旨、原则决定的。
②是政府职能的内在要求;
③是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
④有利于树立政府权威。
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2.国家(政府)怎样做某一件事?
①要积极履行政府职能(一定具体到某一职能的具体内容—
—如何履行某种职能)
②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③要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
④要坚持民主决策、科学决策。
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
为民所谋。
做题规律总结
党做某事(为什么?怎么办?)
1、党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
(1)党的性质决定的
(2)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决定的
(3)党的地位决定的(领导核心、执政党)
(4)党的作用决定
(5)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党的指导思想)
2、党怎样做某一件事?
(1)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
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
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
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
共享。(执政理念)
(2)坚持完善领导方式(政治、思想、组织领导)
(3)坚持完善执政方式(科学、民主、依法执政)
(4)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指导思想)
(5)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6)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做题规律总结
如何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1、制度政策保障:坚持民族三个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2、政治保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完善国家制度
3、法律保障:加强社会以民主法制建设
4、精神动力:大力弘扬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
5、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义务
做题规律总结
1、在国际关系中我国为什么要这样做?
(1)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利益的差别
是冲突的根源。
(2)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
和平外交政策。(具体到我国外交政策的四个基本点)
(3)符合和平与发展两大世界主题;
(4)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
注意也可能用到:
(5)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6)有利于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新秩序;
(7)符合联合国宗旨和原则;
(8)我国在国际关系中必须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同时尊重其他国家合理的
国家利益,维护各国人民共同利益
2、在国际关系中我国应该怎样做?
(1)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相应内容;
(2)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新秩序;
(3)坚持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发挥联合国在维和促发方面的作用;
(4)行使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履行主权国家的基本义务;
(5)我国在国际关系中必须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同时,尊重其他国家合理
的国家利益,并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做题规律总结
主体
权利(职权)
义务(责任)
人大代表 提案权、审议权、
表决权、质询权
协助宪法和法律实施
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
政协委员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
参政议政
社会调研
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共产党员
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
民主党派 参政议政、民主监督
人士
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
信教群众 宗教信仰自由是基本权利
法律规定的其他基本权利
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公民
四项基本义务
三项政治权利
3、
普
遍
性
特
殊
性
《文化生活》逻辑结构
第一单元:静态思考: 文化概念的界定
文化的意义:文化与经济、政治
是
什
么
第二单元:动态延伸:文化理解、发展的过程
文化的传承:传播、继承与创新
为
什
么
第三单元:价值认同: 中华文化的精髓
文化的认同:中华民族精神
怎
么
看
第四单元:践行价值: 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文化的选择 :当代文化生活
怎
么
办
 《文化生活》主要线索
 文化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与综合国力——
文化影响人的特点、方式——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 文化创新:文化多样性与传播——文化继承与发展——
文化创新(根本途径、基本途径)
 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中华文化集中体现在
民族精神上,民族精神植根于中华文化之中
 文化建设:发展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文化建设重要
内容:选择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
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根本目标
(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化发展道路的原因、关键、最重要——发展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方向体现——(思想道德建设)
把文化建设作为重要战略任务
相互交融
经济—→政治 我国文化发展面临挑战
意识形
态部分 精神活动
内涵
及其产品
非意识形
态部分
思想、理论等
形式
文化生产、传播
积累的过程
概
文
念
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的重要源泉
综合国力 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支撑
竞争的重 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
要因素
要因素
化
对人的影响
来源
文
化
环
境
文
化
活
动
交
往
行
为
认
识
活
动
实
践
活
动
塑造人生
特点
表现
交
往
方
式
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
的重要精神武器
积极参加健康有
益的文化活动
思
维
方
式
潜移
默化
深远
持久
丰富
精神
世界
增强
精神
力量
促进
全面
发展
1.
(2011•北京)2011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共建生
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为唤起公众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清醒
认识和自觉行动,有关部门发布《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
(2011--2015年)》,提出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
道德观,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
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加强环
境宣传教育的意义。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设问清晰、明确,难度
较低,作答时只要结合材料,围绕文化对人影响的方式、特点
和作用三方面阐述即可。
答案: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加强宣传教育 ,有助于人们清醒的认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转
变思维方式,采取自觉行动。
②文化能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加强环境宣传教
育,有助于营造全社会重视环保的文化氛围。
③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加强环境宣
传教育,有助于提高人的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1卷) M中学不惟分数论英雄,而是努力
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鼓励学生勤奋学习的同时,设置
道德之星、体育之星、科技创新之星、艺术之星、劳动之星等奖
项,有针对性的评价学生,从而营造了“人人有才、个个成才”
的校园文化氛围。回答19—20题。
20.M中学T班同学小薇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多次荣获
“道德之星”光荣称号,老师和同学都对她交口称赞。
她因此慢慢摆脱了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的自卑心理,
自信心越来越强。小薇的成长经历进一步印证
①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着决定性作用
③优秀文化有利于培育和塑造人的健全人格
④优秀文化是解决人的心理问题的主导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民族
节日 民族 个 共
文化 文化
性 性
构成
世界文化
多样性
遗产
基本
矛盾
影
思想
运动
响
根本 社会
文化 实
文化创新
途径 实践
发展 质
主体
教育
相对稳定性
特
鲜明民族性
点
传统文化
内 容
途径ABCD
促进文化传播 手段—现代信息技术
加强中外文化交流
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作用AB
科技
正确态度(是什么)
尊重文化多样性 必要性(为什么)
原则(怎么办)
地位与作用
具体
途径
继承传统
推陈出新
克服错
误倾向
坚持正
确方向
作
顺应→促进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用
不变→阻碍
把握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习、建、文、思
1.(2011•全国新课标)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妈祖被誉为“海上女神”,传说妈祖姓林名默,宋代时出生在湄
洲湾畔(今福建省莆田市境内)。她一生救急扶危,行善济世。妈
祖去世后,人们在湄洲岛建庙祭祀。宋元以后,随着闽南海上贸易
和渔牧事业的发展,船工渔夫越来越多,妈祖信仰越传越广。妈祖
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妈祖庙5000多座(其
中中国台湾800多座、港澳地区50多座),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信奉者2亿多人。每逢妈祖出生和升天纪念日,福建、台湾、香港、
澳门等地都隆重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弘扬妈祖信俗蕴涵的传统美德,
促进文化交流。近年来,到湄洲来祭祀妈祖的台湾同胞、香港同胞、
澳门同胞和海外华裔、华侨越来越多,妈祖文化日益成为凝聚华人、
华侨的重要精神纽带。
2009年,妈祖信俗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妈祖文化具有
凝聚华人、华侨的作用。
(2)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就如何更好地发挥
妈祖文化的作用提出两条建议。
材料(以句为单位阅读)
分层
抽象观点
❶妈祖被誉为“海上女神”,传说妈祖姓林名默,宋
代时出生在湄洲湾畔(今福建省莆田市境内)。
❷她一生救急扶危,行善济世。
第1层
挖掘妈祖文化蕴涵的
传统美德,促进思想
道德建设
❸妈祖去世后,人们在湄洲岛建庙祭祀。宋元以后,随
着闽南海上贸易和渔牧事业的发展,船工渔夫越来越多。
妈祖信仰越传越广。
❹妈祖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
妈祖庙5000多座(其中中国台湾800多座、港澳地区50
多座),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信奉者2亿多人。
第2层
扩大妈祖文化的影响,
扩大中华文化在全球
的影响
❺每逢妈祖出生和升天纪念日,福建、台湾、香港、
澳门等地都隆重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弘扬妈祖信俗蕴
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文化交流。
发挥妈祖文化的凝聚
作用,促进两岸文化
交流
❻近年来,到湄洲来祭祀妈祖的台湾同胞、香港同胞、 第3层
澳门同胞和海外华裔、华侨越来越多,妈祖文化日益
成为凝聚华人、华侨的重要精神纽带。
赋予妈祖文化新的时
代内容,更好的发挥
其精神纽带作用
❼2009年,妈祖信俗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4层
命题立意:本题以妈祖文化的发展为背景,通过妈祖文化的发展和
在现实生活中 的作用,考查文化的作用 、发展先进文化等知识,
综合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本题考查体现
了基础性和综合性的统一。
【解析】 第(1)问要求说明妈祖文化对凝聚华人、华侨的作用。
应将教材中关于文化作用的内容提取出来,形成一个新的知识体系
,再结合材料的内容进行分析。解答时要以文化的作用为线索,从
文化对实践活动、认识活动的影响,文化对人的精神生活的影响,
以及促进文化交流作用等方面,把材料和知识结合起来,然后组织
出具体答案;第(2)问要注重知识的迁移,解答该题首先要把握
发展文化的具体措施,并将其迁移到发挥妈祖文化作用中去。
参考答案:(1)①妈祖文化影响广大华人、华侨的实践活动和认
识活动。②丰富其精神生活,满足其精神需要。③促进了文化交流
,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2)①挖掘妈祖文化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思想道德建设;②发
挥妈祖文化的凝聚作用,促进两岸文化交流;③扩大妈祖文化的影
响,扩大中华文化在全球的影响;④赋予妈祖文化新的时代内容,
更好地发挥其精神纽带作用。
各民族文化
(特性)
认同感和归属感、文
化底蕴和民族凝聚力
精神力
量和力
量之源
集
中
体
现
成
为
中华民族
的生命力
创造力和
凝聚力
源远流长
共同 熔铸
(共性)
中华文化
熔
铸
见证
基本
特征
力量
集中 体现
革命
党领导人
建设 民奋斗的
历程中
中华民
发展 族精神
丰富
基本
内涵
改革
整体风貌和精
神特征,共同
价值追求
涵义:历经沧桑,顽强
生命力,无穷魅力
重要原因:特有的包容性
含义
作用
独特性:文艺、科技
博大精深 区域性
民族性
核心:爱国主义
新时期的主题
贯 穿
四个方面
地位和作用:“三精一魂”
要 求
汉字
史书典籍
必要性ABC
培育和宏扬民族精神
途径ABCD
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拥
护祖国统一
(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2卷) 19.《台湾风物图卷》
长达320米,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
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誉为宝岛的“清
明上河图”。中国国民党主席在2005年访问大陆
的“破冰之旅”时,将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
赠送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台湾风物图卷》在
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的魅力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②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③具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
风格
④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统一的重要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1•江苏)2011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主题是
“包容性发展:共同议程与全新挑战。”国家主席胡锦
涛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推动共同发展 共建和谐亚
洲》的演讲。他指出,亚洲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
经济结构性矛盾、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还存在,如何处理
好发展问题依然摆在亚洲人民面前。
会议还探讨了“包容性发展”的内涵和具体策略。俄
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呼吁亚太地区的国家要加入到经济
一体化的进程中,巴西总统罗塞芙主张各国应创造条件
实现经济增长和包容性发展,南非总统祖马提出发展中
国家应加强合作、共赢机遇和挑战等。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视角阐释“包容性发展”
的内涵。
命题立意:本题紧密联系社会热点,结合“包
容性增长”的材料背景,考查文化多样性考
点的应用,考查考生调动、运用知识分析问
题的能力。难度较大。
【解析】从《文化生活》角度阐释“包容性
增长”的内涵,既有对传统文化的包容,又
有对外来文化的包容,这都体现了文化的多
样性。
【答案】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包容文化发展
的差异性;既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又要
博采众长、交融发展。
文化市场与大
众传媒的发展
社会主义
文化强国
建设
内涵 ——根本目标:四二一
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关键)
地位作用
促 进
核心价值体系
特 点
基本内容
带
发展中国特色 要求
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立足实践,文化创新
社会主义文化
来
(中国先进文化)
依靠全体人民、文化体制改革
- - -- - - 满 足
建设社会主义 途径: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和产业
推
可喜
大众文化
精神文明
动
核心原则
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
倡导的方向
文化生活
基本任务
要
的变化
投身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落后文化
措施
求
地位
滋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含义、对
忧虑
作用
策、原因
生
公民
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腐朽文化
科学文化修养
提高自
辨别力 抵抗力
加强自身修养 相互 促进
身素质
思想道德修养
增强
正确的文化选择
不断改造
作出
要
无止境
不断追求更高 主观世界
的过程 求 思想道德目标
重在行动
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
从小事做起
(2013天津文综12题)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然而,
近年来我国“舌尖上的浪费”非常严重,每年餐桌上浪费的食物相
当于2亿人一年的口粮。2013年初,为响应中央历行节约。反对浪费
的号召,北京市一家民间公益组织发起了吃尽盘中餐的“光盘行
动”;人民日报微博随即响应,并得到众多网络媒体的关注和转载,
使之急速升温。这一活动唤醒了人们的节俭意识,反映了社会公众
对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广泛认同。
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光盘行动”引起社会共
鸣的原因。
【思维过程】本题以“光盘行动”这一时政热点为话题,从《文化
生活》角度考查大众传媒的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及对社会主义荣
辱观的认识。试题难度较大,答题时应围绕“引起共鸣”这一话题,
依据“微博响应”“唤醒了人们的节约意识”“节约光荣、浪费可
耻”等信息组织答案。
【参考答案】(8分)①大众传媒具有强大的文化传递、沟通、共享
功能。②中华传统美德对人们有着深远持久的影响。③社会主义荣
辱观具有导向作用。
文化模块主干知识对比
内涵:
文化
民族节日
文化遗产
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精神
中国精神
倡导的大众文化
落后文化
腐朽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文化
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思想道德修养
科学文化修养
文化模块主干知识对比

特点

文化的特点

文化影响人的特点

大众传媒的特点

学习型社会的特点

传统文化的特点

中华文化的特点 文学艺术的特点 科学技术的特点

大众文化的特点

当代文化生产与消费的特点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特点
文化模块主干知识对比

表现
 文化影响人的表现
 文化多样性的主要表现
 传统文化的表现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表现
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
 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表现
文化模块主干知识对比

途径




文化影响人的途径
文化传播的途径
文化创新的途径(根本、基本)
主要内容
 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
 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文化模块主干知识对比

基础、前提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2)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民族文化
(3)文化繁荣的前提:文化多样性
(4)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5)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源泉、动力和标准、目的)
(6)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文化多样性
(7)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也是社会主义思想道
德的集中体现)
(9) 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
文化模块主干知识对比
关系
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
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
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中华民族精神与具体精神的关系 中华民族精神与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关系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思想道德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
文化模块主干知识对比
动力
文化发展的动力:社会实践(文化发展的实质就是文化
创新)
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文化创新
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不同民
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借鉴和融合。
文化模块主干知识对比

原因

影响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

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原因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原因

区域性的原因

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的原因

发展大众文化的原因建立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原因

文化生活色彩斑斓的原因

出现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原因
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原因
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原因

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原因
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原因
文化模块主干知识对比

态度与措施
怎样提升文化竞争力?
对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
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如何实现文化创新?
如何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
如何建设学习型社会?
如何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做题规律总结
如何实现文化创新
 1、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立足于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实践。
 2、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推陈出新;对外来文化要博采众长,
兼收并蓄,加强交流;赋予时代精神。
 3、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 4、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等不断创新,
促进文化的全面繁荣。
5、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4、
人生观价值观
我能怎样活?
我想怎样活?
我是谁?
唯物论
是什么?
世界
能否认识?
怎样认识?
认识论
怎么样?
辩证法
一
切
从
实
际
出
发
世界的物质性
辩证关系
实践决定认识
唯
物
论
认
识
论
真理三性
认识三性
意识的能动性
马克思主义
哲学
树
立
创
新
意
识
社会存在与
社会意识
联系观
发展观
矛盾观
辩
证
法
唯
物
史
观
群众史观
人生价值观
在
实
践
中
追
求
真
理
价值观
的导向
群众观点
群众路线
如何实现
人生价值
《生活与哲学》是一个以社会生活为
基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为支撑的
课程模块。
生活智
慧与时
代精神
探索世
界与追
求真理
总论
唯物论
认识论
思想方
法与创
新意识
认识社
会与价
值选择
辩证法
历史观
价值观
人生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历
史
唯
物
主
义
辩证唯物论
回答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主要讲物质、意识及其关系
第四、五课
唯物辩证法
回答世界的状态怎么样
讲联系、发展、矛盾、创新
第七、八、九、十课
辩证唯
物主义 主要讲实践、认识、真理 第六课
认识论
社会历史观 第十一课
价值观、人生观
第十二课
一、专题知识网络建构
世 决定 方
界
法
观 体现 论
基本问题
哲学
真正的
哲学
思维与存
在的关系
问题
何为本原?
划分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有无同一性?区分主要依据 可知论和
不可知论
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社会变革的先导
产生(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理论来源)
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基本
马克思主
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具体
特征
义哲学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科学
中国化
指导
指 基
导 础
(2011·海南)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反对把自
己的哲学视为“纯粹思辨的观念”和“书斋
里的学问”,强调“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从而实现了哲学的变革。这表明
①是否研究时代的迫切问题是马克思主义
哲学与以往旧哲学的本质区别②关注与无产
阶级利益相关的现实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内在要求③哲学社会功能的缺失是以往旧
哲学区别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标志 ④
为无产阶级提供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是马
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
哲学的区别在于“三个统一”,正如恩
格斯所说“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
私,它就越符合工人阶级的利益和愿
望”,所以②选。马克思说“哲学家们
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
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
放世界的科学,④符合题意。①、③不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旧哲学的区别,
(2013福建文综34,4分)34.以下选项能够正确
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①存在就是被感知 ②人士机器,思想是人脑的
特性③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④物质是标志客
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③→④→②
B.②→③→④
C.③→②→④
D.②→①→③
【思维过程】本题考查学生对哲学基本派别的理解。
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①属于唯心主
义,排除;②属于机械唯物主义,③属于古代朴素唯物
主义,④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答案为C。
【答案】C
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与
意识的
辩证关
系
辩
证
唯
物
论
按规律
办事和
发挥主
观能动
性辩证
关系
一切从实际出发
意识的能动作用
重视意识能动作用,
树立、克服
规律的客观性
和普遍性
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
人的意识具有主观
能动性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认识和利用规律。
辩证唯物论
起源:物质产物
客观实在性
自然界
人类社会
特唯
性一
物质
生理基础:人脑机能
一切从实际出发
决定
能动作用
重视精神力量
静止
运动
内容:主观映象
意识
本质
能动作用
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
调节控制生理
普遍性
客观性
规律
前提和基础
离不开
实事求是
主观能动性
“想”
“做”
精神状态
(2011·全国新课标)医学临床实践表明,
人的思维活动的灵活多边形与其大脑的“扣
带前回”区域相关联,有人喜欢“钻牛角尖”
往往与该区域的“换挡装置”出现故障有关,
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意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由人脑决定的
②意识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其本质是
大脑机能
③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物质基础
④人脑是思维活动的生理基础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D。人的思维活动的
灵活多变性与其大脑的“扣带前
回”区域相关联,说明人脑是意
识形成的物质基础,也是人脑能
够进行思维活动的胜生理基础。
如果没有人脑或者该区域出现故
障,人的思维活动就不可能正常
进行。③④正确,①②说法本身
错误。
(2013年新课标全国2卷)23. 2012年,莫言获得
诺贝尔文学奖。他说,自己的作品与家乡百姓的
生活密不可分,艺术风格也深受故乡的泥塑、剪
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的影响。莫言独
具特色的小说创作揭示的哲学道理有
①意识形式的差异性决定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的
多样性
②意识反映客观存在的方式可以而且应当是多种
多样的
③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取决于反映者的想
象力
④意识如何反映客观存在受制于反应者的个性、
能力和素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含义
实践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认
识
论
基本形式
客观物质性
特点 主观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真理及其最基本的属性
真理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追求真理
来源
动力
辩证
关系
实践决定认识
唯一标准
目的和归宿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含义
真理
来 动 检
源 力 验
标
准
基本特征
重要
基本
地位
认识 作用
社会
基本形式
人民群众:主体
实践
决定
目
的
归
宿
具体性
客观性
认识 上升性
反作用
正确:促进
条件性
错误:阻碍
科学理论指导作用
无限性 认识客体
认识主体
反复性 认识客体
认识主体
(2013年新课标全国1卷)21.2012年,科学家根
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研制成第一片“人造树
叶”。这片“树叶”能够释放出制作燃料电池的
氢,它的诞生对于人类开发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
意义。“人造树叶”的成功研制佐证了
①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
创造性②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
加以利用③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
客观事物④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改造的对象
变成现实的东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2·全国新课标)19.“以铜为镜,可以正衣
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
得失。”《贞观政要》中这句富含哲理的名言给
我们的启迪是
①善于听取他人意见,是促进认识发展的重要途
径
②避免重蹈他人覆辙,才能使自己在生活中不犯
错误
③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决定人类社会历史发
展
④自觉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有利于把握社会发展
规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试题立意】:本题涉及考点:探索世界与追求
真理--—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以《贞观政要》中的一句富含哲理的名言为背景
材料,要求考生运用意识的相关理论对“以古为
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在当
代怎样形成正确的认识进行“论证和探究”
【解析】:“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告诉我国
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才能形成自己的正确认
识①,但不会不犯错误②;“以古为镜,可以知
兴替”告诉我国要自觉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才能
形成对社会的正确认识④,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
动机决定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观点是历史唯心主
义观点③。
(2012·全国新课标) 22.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
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
超过4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
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
热液生物,它们考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
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产。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②真理是
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④认识
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1·全国新课标)历史学家通常认
为,在审视复杂历史问题时不能轻率地
下结论。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①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
总是不同的 ②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
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复杂历史问
题本质的暴露和展现必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
程 ④人们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受所处社
会实践水平的限制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 .③④
39.(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
极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涌现出“百老汇”、“好莱坞”等知名
文化品牌,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文化产业大过:90年代亚洲金融
危机期间。日本和韩国注重发展文化产业。迅速成为文化产业大
国:有人据此认为: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
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对于我国部分省市落实文化强省(市)发展
战略,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也许是不可多得的“良机”。
材科二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早期,文化成为招商引资的重媒介。
近年来,在很多地方,文化不仅仅是“陪衬红花的绿叶”,而且
直接登上了经济舞台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实现了从“文化搭
台.经济唱戏”到“文化唱戏”的转变: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
2009年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产值月均增幅达l7%,
其中电影、图书和舞台剧等,收入增长更高达20%以上。
(1)运用哲学知识,对材料一中“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
一条规律”的推断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作简要评析。(12分)
参考答案: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应
的条件。经济不景气时,经济结构调
整的压力和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
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契机。美日韩
的例子也说明了该推断有一定合理性。
规律是事物的本质、必然、稳定的联
系,经验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但不同
于规律。把有限的经验提升为普遍的
规律,是不严谨的。
哲学第三单元知识体系
联系
唯
物
辩
证
法
两大总
特征
发展
实质
核心
矛盾
普遍性
客观性
多样性
条件性
实质
趋势
途径
方法论
方法论
同一性与斗争性
用联系的观点
整体与部分统一
系统优化法
用发展的观点
前途光明道理曲折
注重量的积累促成质的飞跃
方法论
普遍性与特殊性
根本
要求
创新
辩证否定观
孤立
静止
形
而
上
片面
学
两点论与重点论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否定观
革命批判精神
1。唯物辩证法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2。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坚持了联系、发展、
矛盾是事物自身所具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客观性。
3。坚持中外结合、古今结合、例理结合。
基本
观点
之一
总
特征
之一
联系的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
客观性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地
位
把握真实联系
尊重客观联系
根据固有联系
建立新联系
矛盾
内
容
联
联系的 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 一切以时间地
多样性 存在发展的各种条件 点条件为转移
发展
条件
作
用
系
观
整体和部
分的关系
自在
分
类
人为
辩证
否定
环
节
系统和要
素的关系
相互区别
相互依存
相互影响
坚
全局观念 持
坚持整体和
重视局部 联
部分的统一
系
观
着眼事物的整体性 点
掌握系统
优化方法
遵循系统的有序性
注重系统优化趋向
(2011·全国新课标) 19. 我国每年生成的8亿多
吨秸杆的综合利用率不高,绝大部分被废弃。某
公司深入研究秸杆的材质特性,另辟蹊径,利用
秸杆制造生态环保,结实耐用的板材。产品在国
内外广受欢迎,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该公司之
所以能够捕捉到他人通常视而不见的商机,是因
为
①善于突破事物表面的联系,把握其本质的联
系 ②善于根据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
系 ③尊重联系的多样性,重视发挥偶然联系的作
用 ④尊重客观联系,发挥创新观念改造世界的作
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013年全国新课标1卷)23.物理学家格拉塞有一次在
喝啤酒时,将鸡块小鸡骨头丢入啤酒杯里,啤酒的气泡显
示了鸡骨沉落的轨迹。受此启发,他经过不断试验,发现
带电高能粒子能穿越液态氮时,同样出现一串气泡。他由
此发明了“气泡室”,成功探测出高能粒子的运动轨迹,
并因此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事例表明
①间接联系比直接联系更能激发人的创新意识
②世界并不缺乏联系,缺乏的是善于发现联系的创新意
识
③创新意识是认识和利用事物之间联系的前提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在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A.① ③
B.① ④
C.②③
D.②④
39.(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都江堰修建之前,岷江水经常泛滥成灾,为了祈求“水神”的保护,两岸
人民常常沿江“祀水”。
李冰上任后,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修建分水堤“鱼嘴”
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 建“飞沙堰”自动泄洪,“宝瓶口”引水口自行调控。
三者有机配合,协调运行,引水灌田,分洪减灾,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功
效。《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
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浸,百姓享其利……” 为了清除淤泥沉积,李冰还总结出了
“深淘滩,低作堰”的调节水流原则。
因都江堰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每年清明节,为庆祝都江堰水利工程岁修竣工,同时也为了纪念李冰,“祀水”
演变为放水活动,唐时举行“春秋设牛戏”,公元978年,北宋政府正式将清明
节这一天定为放水节。
清明放水节再现了成都平原农耕文化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和民俗文化,通
过独具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地域文化表现形式,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尚先贤、崇德报
恩的优秀品质。
2006年清明放水节这一民俗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
年清明节,7万海内外游客汇聚“古堰春色,水润天府”为主题的都江堰清明放
水节。
(1)结合材料,运用系统与要素的关系分
析都江堰为什么能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
不知饥馑”(10分)
(2)结合材料,谈谈都江堰修建过程启示
我们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4分)
(3)结合材料,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相
关知识,分析保护清明放水节这一非物质文
化遗产的原因。(12分)
(1)①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认为,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
的统一整体,要求我们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②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都江
堰是一个庞大的水利系统工程,具有了各部分没有的功能。③要注意系统内部
结构的有序性,“鱼嘴”、“飞沙堰”、“宝瓶口”有序排列,浑然一体,发
挥了较大的整体功能。④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分江、泄洪、引水
有机配合,协调运行,既引水灌田、又分洪减灾,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⑤要用综合思维的方式认识事物,在建设者们的统筹考虑,优化组合下,都江
堰综合发挥着灌溉、防洪、航运、旅游等多项目标综合服务,使成都平原成为
天府之国。(每点2分,共10分)
(2)①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李冰父子充分考
虑到成都平原地形地势,尊重了流水运行的本质和规律。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
性,认识并利用规律。李冰用认识并利用“深淘滩,低作堰” 原则,调节水流。
(每点2分,共4分)
(3)①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
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清明放水节表达了中华民族崇尚先
贤、崇德报恩的情怀,具有展现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②文化遗产,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
要的作用,都江堰放水节通过独具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地域文化表现形式,对于
展现文化多样性,挖掘、整理、传承、弘扬水文化具有重要作用。③经济决定
文化,优秀文化促进经济发展,成都平原农耕文化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成就了
放水节,举办放水节活动对推动、提高都江堰旅游文化品位,带动地方经济发
展具有重要意义。(每点4分,共12分)
基本观 地
点之一 位
总特征
之一 条
发展普遍性
件
发
特
性
展
源
无限性
泉
观
联系
规律性
矛盾
辩证
否定
环
节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
的认识都是向前发展的
坚
前进性、上升性的运动和变化
持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发
趋势:前进性 坚信光明前途 展
道路:曲折性 准备走曲折路 观
重视事物量的积累 点
发展的实质
发展的途径
量变:必要准备
发展的状态
质变:必然结果 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发展的原因
内因:根据
充分重视内因
外因:条件
不可忽视外因
辩证法革命批判的精神
坚持内外因结合
树立创新意识
[2013·江苏单科·T37]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世界制造业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
欧美一些主要的工业化国家经历了一个“去工业化”的过程,劳动力从第一、第
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制造业向新兴工业化国家转移,制造业占本国GDP 的比重
和占世界制造业的比重持续降低。与此同时,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抓住机遇,利
用自身优势推动制造业快速发展。2010 年,中国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总产值中的
份额已略高于美国。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
但近几年来,中国沿海地区制造业“离歌”纷纷响起:成都和郑州取代深圳和
东莞,成为富士康、联想等IT 巨头的生产主基地;知名运动品牌耐克、阿迪达斯
关闭在中国的直属工厂;美国制造业巨头通用电器宣布将外包到中国的工作岗位
迁回美国本土。据统计,近年来有数十家世界500 强外资企业关闭在中国的工厂
。
离开中国的企业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低端制造业,向越南、柬
埔寨、孟加拉等国家转移;另一种是高端制造业,在欧美等发达国
家重振本国制造业、加快实施“再工业化”战略背景下,纷纷回流
本土。与此同时,欧美国家纷纷运用新的信息技术、互联网优势整
合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大力发展生物工程、节能环保、新能源
、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保在世界制造业价值链上的高端位
置和全球控制者的地位。
“中国制造”——这个见证了中国崛起、足以让中国人感到骄傲
和自豪的字眼,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1)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发展的观点,分析说明欧美
国家从“去工业化”到“再工业化”走的是怎样的发
展道路。(6分)
【答案】(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坚持用发
展的观点看问题;欧美国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
发展,调整工业化发展战略。辩证否定是事物联
系和发展的环节,要求坚持创新;它们对传统制
造业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实施升级改
造。事物在曲折中前进上升;它们大力扶持和发
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升级换代。
矛盾:知识重构
实质与核
心
同一性
根本观点
根本方法
联系的
根本内容
发展的根
本动力
对立统一全面观点
一分为二两点论
属性
斗争性
矛
盾
观
普遍性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特点
特殊性
主次矛盾
不平衡
矛盾的主
次方面
两点论和重
点论相统一
矛
盾
分
析
法
【矛盾观】
含义
矛
盾
特征
基本属性
矛盾转化律;对立统一律
普遍性
承认矛盾;一分为二
辨证关系
坚持共性和个性的
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特殊性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
世界观
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
方法论
矛
盾
分
析
方
法
(2011·全国新课标)民间谚语寓意深远,代代
相传。凝聚着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到什么山
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这两句谚
语的哲学道理是 ①矛盾的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
又相互统一 ②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
矛盾的重要前提 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具体
的历史的统一 ④离开对具体矛盾的具体分析就不
能正确解决矛盾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
裁衣”,作为民间俗语,通俗易懂。它启发我们要注重分
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根据矛盾的特殊性来确定解决矛盾的
正确方法。②④本身说法正确,①③不符合题意。
(2013年新课标2卷)(26分)敦煌莫高窟是中华
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
产。
材料一 近年来,莫高窟游客逐年增长,2012年
全年接待游客量达到80万人次。旅游旺季时,平
均每天游客量逾4000人次,最多时约7000人次,
而其最佳游客承载量在3000人次以内。大量游
客进入洞窟,二氧化碳长时间滞留,窟内空气湿
度增大,温度上升,侵蚀壁画和彩塑;加之长期
的风化和氧化作用,莫高窟壁画和彩塑正在缓慢
退化。
结合材料一,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如何处理敦煌
莫高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的关系。(14分)
[2013·江苏单科·T34]城镇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今天,中国
的城镇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农耕社会,乡土中国”逐渐转
变为“工业社会,城市中国”。城镇化加快了中国农村现代化的进
程,一个全新的城市文明时代似乎正在悄然到来。
在城镇化的浪潮中,大批村庄被合并,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
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绘的那种“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
果香”的田园景象日益不再。有人伤感地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因为我已经
没有故乡。”
(2)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如何认识城镇化进程中城
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的关系。(6分)
(2)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斗争性与同一性是矛盾固有的基本属
性。②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不同,二者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
价值理念上都存在着差异,各有特点。③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相
互依赖、相互贯通。城市文明需要在乡村文明中获得有益的滋养;
而乡村文明同样需要借助城市文明更新、发展和完善。④我们在
城镇化进程中应将推进城市文明和呵护乡村文明有机统一起来。
40、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把生态文
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的全过程。31分
材料一:
2006-2012年我国环境治理、科研投入的经济成就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
额(亿元)
支出(亿元)
年份
GDP(万亿元)
2006
2566
3003
21.6
2008
4490
4646
31.4
6654
7062
40.2
-
10242
2012
材料二:
2006-2012我国节能减排主要指标情况
(3)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阐明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11分
答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经济建
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既对立又统一,两者相互
制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经济建设总要
消耗能源和资源,排放污染物,对生态环境
产生压力;生态环境保护制约能源与资源的
开发利用,消耗一定的财力物力,对经济建
设造成影响。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存之本、
发展之基,保护生态环境能促进经济良性发
展;经济建设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强大的资
金技术支持。统筹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参考答案】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在
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游客增多加大了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保护的
压力,若限制客流会影响利用的效益,但合理利用和科学保护是能
够相互促进的。应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分析,从实际出发,探索莫高窟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有机
结合的途径和方法,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利用,在合理利用中保护。
答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经济建设与生态环
境保护既对立又统一,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
促进,经济建设总要消耗能源与资源,排放污染物,对
生态环境产生压力,生态环境保护制约能源与资源的开
发利用,消耗一定的财力物力,对经济建设造成影响。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存之本、发展之基。保护好生态环
境能促进经济良性发展,经济建设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
强大的资金技术支持。统筹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004春季全国文综•论述).“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
归来不看岳”。黄山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大量的国内
外游客,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在开发的同时,生态环
境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1988年,国务院批准实施了
《黄山风景区总体规划》,黄山风景区采取了对“疲劳”
景点实行“轮休制”等保护措施,景区的森林覆盖率由工
七十年代的56%提高到2002年的83.4%,植被覆盖率也达
到93.6%。回答下列问题:
(2)从黄山风景区对“疲劳”景区实行“轮休制”分析
黄山风景区经济开发与景区保护的辩证关系。(8分)
〖答案〗:①景区保护和经济开发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②保护是开发的前提,轮休制虽在一定阶段内影响经济收
入,但它能保证黄山景区的吸引力。③适度开发,可为景
区保护提供经济支持。
唯物论
事物自身否定
内
容联系的环节
辩
证
法
发展的环节
实质是扬弃
本
质
批判的
革命的
创新的
发
挥
主
观
能
动
性
一
切
从
实
际
出
发
创新观
检
验
发
展
真
理
认
识
发
现
真
理
认识论
生产力
劳动者
劳动资料
民族
劳动对象
生产
关系
社会
制度
理论创新
制度创新
科技创新
文化创新
人类
思维
文化
国家
政党
思维方式
思维能力
思维水平
文化发展
社会
(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从龙脑樟树中提取的龙
脑具有极高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寿域神方》记载:“之头脑
疼痛,龙脑一钱,纸卷做拈,烧烟熏鼻,吐出痰涎即愈。”唐代
医药典籍称龙脑“为百药之先,万物中香无出其右者”。
不知从何时起,龙脑樟树在我国“销声匿迹”了,我国所需龙
脑不得不长期依赖进口。
1988年我国发现爱你了一颗野生龙脑樟树!
科研人员以此为契机创立了专业研发中心和实验室,他们深入
研究中药典籍中有关龙脑的资料,利用现当代科技成功培育了万
亩龙脑樟树原料体,改变了原料生产完全依赖自然的状况;研制
了我国第一套天然龙脑工业化提取成套设备,改进了创痛龙脑提
取方法,来发了新产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龙脑樟资源基因库,
积累并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数据;通过电视,网络等着力打造中医
药文化品牌。
(2)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为什么科研人员能够成功开
发龙脑
【答案】: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及
克服又保留。辩证的否定要求立足实践、不
断创新。科研人员批判继承传统中医药文化,
克服传统龙脑生产的局限性,创新发展思路,
开发新产品,从而取得成功。
【试题立意】:本题涉及考点:思想方法与
创新意识-----辩证的否定观----辩证的否定。
以我国科研人员广大中医药文化为背景,要
求学生运用辩证的否定的知识对科研人员能
够成功开发龙脑进行“论证和探究”
辩证法知识集成块
辩证法
世界的状
态怎么样
总特征
含义
普遍性
客观性
特征
联 构 成 发
系
展
特点
条件性
多样性
根本对立
的世界观
核
心
内
容
整体部分关系
矛盾
孤立静止片
面看问题
永恒性(发展的实质:新事
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状态 量变质变辩证关系
动
力
含
义
形而上学
趋势
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
对立统一观点 一分为二
特点
矛盾普遍性
关系
矛盾特殊性
主次矛盾
矛盾主次方面
两分法 运用普特关系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分析法
两点论和重
点论的统一
38.(35分)(2011·北京)培育优势产业是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
要内容。
材料一:优势产业的培育,既与图11中四种因素的基本状况密切相关,
又与这些因素能否相互促进有关。这一分析框架用图形表示如同钻石的
顶面,因此被形象第成为“钻石模型”。
材料二:青蒿素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治疗疟疾的药品,因其速效,高效而得到世
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评价,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今年来我国青蒿素产业的发
展遇到一些难题。
我国青蒿素产业的现状及分析
现 状
基于“钻石模型”的分析
因 素
企业战略企业结
构和同业竞争
生产要素[来源:学
科网ZXXK]
市场需求
相关与支持性产
业
研发投入不足,缺少专利,缺乏有
效的市场营销战略。
原材料优势和广阔的市场需求
为我国青蒿素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
我国在原材料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条件。[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
拥有全球80%以上的青蒿素资源。
企业新产品开发乏力,缺乏相
关产业的支撑,使资源优势停留在
低附加值得产业链环节上。[来源
:Z&xx&k.Com]
原材料和制成品德市场需求旺盛
青蒿素产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
致使各因素之间没有形成良性互动
,影响了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来
我国医药设备制造业整体水平较低, 源:学&科&网]
在粉碎、药液分离和质检等方面的
生产设备性能差、效率低。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依据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要求,针对我国青蒿
素产业的现状,说明如何提高该产业的竞争力。(12分)
⑵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用系统优
化的方法把影响青蒿素产业发展的四种因素联系起来,统筹考虑。
②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青蒿素产业的发展是个过程,尽管遇
到一些难题,但要积极创造条件,推动该产业的发展。
③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该产业在原材料等方面
的优势,又要看到在营销、相关产业的支撑等方面的劣势,改善
薄弱环节。
④树立创新意识。创新企业发展战略,加大研发力度,更新青
蒿素产业的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提高青蒿素产业的竞争力。
解析:本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背景,以产业发展的“钻石
模型”为依托,考查经济、哲学和文化模块中最核心、最基础的
主干知识。材料新颖,设问巧妙。第(2)与以往小角度考察哲学
知识的不同之处在于,要求学生从“依据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和要求”这样一个大角度入手去分析如何提高该产业的竞争力,
考察学生对于主干知识的整体把握。分析时要从联系、发展、矛
盾和创新这四大方面入手,结合材料,从方法论角度,进行宏观
阐述。
历
史
唯
物
主
义
和
价
值
观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发展的动力和规律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和动力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社会历史的主体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责任和贡献(首位)
人生价值
尊重和满足
社会存在决定价值观
社会存在
与价值观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
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人生的价值
树立正确
的价值观 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及其实现
在劳动和奉献中(根本途径)
实现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
在砥砺自我中
【历 史 观】(历史唯物主义)
社
社会现象
会
反作用
社
会
社会本质
存
在
决 定
意 识
物质性
基本动力
社会 基本规律
发展
总体趋势
实现途径
唯物史观与唯心
史观的根本分歧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根本动力)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
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性质(根本规律)
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
总趋势前进的,道路曲折性
阶级社会:阶级斗争
社会主义:改 革
社会主体
生产方式是基
础和决定因素
群众创造历史
直接
动力
坚持群众观点和路线
社会历史的主体
人
民 通过 实践 创造
群
众
历史
创造了物质财富
创造了精神财富
是变革社会的决定
力量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要
求(方法论)
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意 义
两个重要保证
【价
值
导向
价值观 作用
观】(人生价值观)
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正确价值判断
与选择的标准
贡献
内容
人的
价值
索取
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
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立场上
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
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根本途径)
实现 个人与社会统一中实现价值(客观条件)
砥砺自我中实现价值(主观条件)
人民群众(社会历史主体)
群众观点 群众路线
社会基本矛盾 (社会发展规律)
历
史
唯
物
主
义
生产力 生产关系 (总和)经济基础
劳动和奉献
个人与社会
地理自我
社会存在
决定
上层建筑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
能动作用
价值
价值创造与实现
价值观
符合规律
价值判断 (真理)
符合利益
(价值)
(2012课标文综)20.汉代的匡衡少年时没钱买蜡
烛,就凿壁偷光,勤奋苦读。有一户人家有很多
书,匡衡在这户人家当雇工却不要报酬,只是请
求主人把所有的书都让自己读一遍。主人深受感
动,就把书借给他。后来,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这表明:
①社会和他人提供的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②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性
因素 ③人生价值能否实现取决于能否用正确的价
值观来引导 ④人生价值总是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中实现的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C
【试题立意】:本题涉及考点:认识社会与价值
选择--—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
值的统一。以汉代的匡衡的“凿壁偷光”的故事
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运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
相关理论对匡衡成了大学问家的事实进行“描述
和阐释”
【解析】:匡衡成了大学问家的故事告诉我们要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和他人提供的条件①,
也离不开自己的主观努力,要实现个人与社会的
统一④。但主观能动性和正确价值观不能成为实
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性因素② ③。
(2012课标文综)23.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当
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
科学发展。解决当前我们面临的发展不平衡、不
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把科学
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
域。”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因为先
进的社会意识:
①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②可以正
确预见和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
③与社会存在在变化发展上具有同步性 ④对社
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试题立意】:本题涉及考点:认识社会与价值
选择----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以胡锦涛总书记关
于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
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相关理论对胡锦涛总
书记的这一要求进行“论证和探究”
【解析】: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因
为先进的社会意识本身是一种正确的认识②,而
且可以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④,而不是
因为其和社会存在的先后问题①以及是不是同步
的问题③
【难度】:本题难度一般。
(2013课标全国文综1卷)22.2013年4月,习近平
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强调,必须
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
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让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
热情、释放创造潜能,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
生活。从唯物史观看,尊重劳动和营动群众是因
为
①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②劳动贡献是衡量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程度的根本
尺度
③劳动群众能根据自己意愿自由地创造历史
④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
一致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3年全国新课标2卷)22.有人把一块关玉献
给子罕,子罕不交。似玉者说:我把玉给工匠看了,
他们认为是宝物,所以才献给你。子罕回答: “你
把玉当作宝.我把不贪当作宝。你把玉给我,那么
你失去了玉,我失去了不贪的德,大家都失去了
自己的宝物。不如我们各自保有自己的宝物。”
子罕据玉的历史典故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事物的价值是变化的因为其属性和功能具有不
确定性
②事物是否具有价值,取决于人们的价值判断
③人们的立场和需要不同,其价值选择就不同
④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11·全国新课标)(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妈祖被誉为“海上女神”,传说妈祖姓林名默,宋代时出生在湄
洲湾畔(今福建省莆田市境内)。她一生救急扶危,行善济世。妈
祖去世后,人们在湄洲岛建庙祭祀。宋元以后,随着闽南海上贸易
和渔牧事业的发展,船工渔夫越来越多。妈祖信仰越传越广。妈祖
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妈祖庙5000多座(其
中中国台湾800多座、港澳地区50多座),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信奉者2亿多人。每逢妈祖出生和升天纪念日,福建、台湾、香港、
澳门等地都隆重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弘扬妈祖信俗蕴涵的传统美德,
促进文化交流。近年来,到湄洲来祭祀妈祖的台湾同胞、香港同胞、
澳门同胞和海外华裔、华侨越来越多,妈祖文化日益成为凝聚华人、
华侨的重要精神纽带。
2009年,妈祖信俗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运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原理,说明妈祖文化为什么千余年
绵延不绝,不断发展。
【解析】此问要求运用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
理,说明妈祖文化为什么千余年绵延不绝、不断
发展。本问知识要求明确,问题指向比较集中,
解答时应按着一定的逻辑关系,把知识和材料结
合起来。要从社会意识的相对稳独立性、妈祖文
化的相对稳定性、妈祖文化的作用三个方面进行
分析,组织答案。
【参考答案】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
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发展,但具有相对
独立性。妈祖文化随着社会变化而发展,同时又
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
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妈祖文化在
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39.(态度、情感、价值观考察)(2009年宁夏卷)在菲律宾马
克坦岛上航海家麦哲伦遇难的地方,有一座纪念亭,亭中立有
一块石座铜碑。碑的正面有这样的文字:“费尔南多·麦哲伦。
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与马克坦岛
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的一艘
船——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1521年5月1日升
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
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
这块碑的背面,则刻着另一段文字 :“拉普拉普。1521年4月
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
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
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1)纪念碑正面和背面镌刻的文字都包含着对逝者的
价值评价,其依据有何不同?这种评价差异反映了价
值判断的什么特点?(14分)
做题规律总结
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总结
 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
问题。
 2、发展的实质: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新事物代替
旧事物。
 3、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要按客观规律办事,解放思想、
开拓创新。
 4、发展的趋势: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 5、发展的状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 6、发展的原因:内因与外因的统一(补充)。
强调:四个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经济生活:投入与产出
政治生活:总揽全局 协调各方
文化生活:继承与发展 “魂”与
“体”
生活与哲学:八面受敌 提要钩玄
2热点方面
二轮复习中要引导学生从知识到热点、
热点复习中要引导学生从热点到知识,
真正做到知识与热点的一一对接。既要
注重知识的整合,也要注意时政知识的
整合。要有前瞻性、宏观性,把握大势,
抓住中心。
(1)、关注新教材变化,把十八大精神与思想政治课知识深度融合
教材修改总特点
与时俱进,突显政治学科的时代性
(1)新图片、新材料、新事例、新观点(2)十八大新精神
除旧布新,彰显政治学科科学性
(1)标点符号的规范使用;(2)语言表述的逻辑性
(3)栏目与正文结构的合理性
删繁就简,体现课程改革渐进性
(1)删除过于深奥,超出学生认知能力的知识点;
(2)删除表述繁杂冗长的内容。
复习中要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
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结合世情、国情、党情
的变与不变,结合我们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风
险挑战,结合十八大一年来等专题,结合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高度自信,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
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深刻领
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
深刻领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深
刻领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
导核心,深刻领会十八大的理论创新点,把党的十八大
精神转化为教学举措,解决关键问题,狠抓具体落实。
特别提醒关于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关内容分别
安排到现有的四个模块的相关部分,要相对整合。
经济生活第四单元修改
1、P80:“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修改
为“要切实加强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
设”。
2、P83:第1目最后“更好地发挥……优越
性”改为“能够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3、P85:引言部分最后一句改为“我们要深
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
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
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水
平。”
第一框题题目变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
目标”;微观上和宏观上两段删除。
4、P86:框题名称“经济建设的新要求”修改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面的要求内容全部换掉,
改为:
党的十八大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民生、生态
文明五方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了新要
求。其中,有以下几项新要求。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
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
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
入比201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工业化基本实
现,
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
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
等化总体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
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
在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
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
大进展。
5、P87:框题名称“又好又快 科学发展”
修改为“围绕主题 抓住主线”。
6、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及要求有的大的变化: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
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
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
的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推动经济
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
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深入实施科教兴
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
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以人为本作
为核心立场。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
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
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
展上取得新成效。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全面协调可
持续作为基本要求。要全面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事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各方面相
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
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
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统筹
兼顾作为根本方法。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
发,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
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
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
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7、框题名称“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
发展”修改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8、“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框题下的
内容全部换掉,改为: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
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
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
发展。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
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
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
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
力。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
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把推动发
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和效益上来,使经济
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
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坚
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
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继续实施区域发展
总体战略,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
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
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
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
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
路。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形成以工促农、以
城带乡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
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
基本国策,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的长远大计。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
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
式。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
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政治生活第三单元的修订情况
1.P56:蓝色虚线框,立法权第二行,“省、直辖市的
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添加为“省、
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
规”
2.P61:“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改为“
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其他国家机关”这样表述更为准
确,避免产生歧义
3. P62:目题“新中国诞生前夕政治力量的较量”,
改为“新中国诞生前几种政治力量的较量”。此目删
去原有内容,将原第二目正文中的内容“三种建国方
案的比较” 移至此目,通过比较三种建国方案及其结
果,让学生明白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引出下一目内容。
4.P63:前三段及蓝色虚线框材料删除改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
多年来推进了三件大事 。根据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和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
话内容重新进行编写,具体如下。
“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多年来,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完成和推进了
三件大事:第一,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
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第二,完成了社会主义革
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
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
方;第三,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三件大事,从根本
上改变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
“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改为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
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前
5.P64:删除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概念
专家点评增加一句“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要加强党的执政
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
6.P65:删除“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
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 。活动“举世瞩目
的成就”也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的说法进行了修改。
7. P67:“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材做了
重新梳理,开明宗义地指出: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
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
思想。”
8.P67第二段添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
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改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核心
改为“核心立场”。
9.P68:因结构调整,教材把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内容放在
了第二框第三目“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尊
重人民主体地位”,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改为“坚持人
民主体地位”。
10.P69:框题改为“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度: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11.P70:“执政参政 特色鲜明”删去基本方针的解释。
12.P71:为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增加了“人民政协是协
商民主的重要渠道”。
13. P75目题为“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
能做什么”,现改为“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
什么”。
14.P83:题目“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改为“中国发展
进步的政治制度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只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
体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
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
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
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
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
国有机结合起来,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
15.P83:第一个栏目,原题为“聚焦人民当家作主 感悟我
国政治制度”,现改为“聚焦我国政治制度 感悟人民当
家作主”。
具体内容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包括人民
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
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
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
的政治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第二个栏目,原题为“走进人民代表大会 体味`有
机统一’”,现改为“走近人民代表大会 体会`有机统
一’”。下面的具体内容增加了这样的表述“走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
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
 《初中思想品德和高中思想政治课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教
学指导建议》中关于《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建议:
《文化生活》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建议:
一、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意义
二、进一步阐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意义
三、进一步阐明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任务
四、进一步了解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内容
五、进一步认识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要求
六、关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要求
目录(5处)
1、 第一单元的综合探究“聚焦文化竞争力”改
为“聚焦文化实力和竞争力”。
2、 第四单元第九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
大繁荣”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3、第九课第一节“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改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4、第十课“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改为“文化
建设的中心环节”。
5、综合探究“感悟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改为
“感 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一单元文化与社会
1、标点符号的使用更加规范。有10外删除双引号、
逗号改顿号等。
2、语言表述更加规范。有13处增加连词、换词,
让表达更规范、明晰。如P8原为“从此以后”改为
“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
后”。
3、顺序结构的调整,更具逻辑性。如P10专家点
评。先讲决定作用,后讲文化的反作用。
4、图片、材料更具时代性、生活性、政策性。有
5处材料更新,更新3处5幅照片。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p93相关链接五个一的优秀文化作品举例更换
P94探究框电影图片换
2、P95:第九课标题“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课时标题“坚持先进文化
前进方向”改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删
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框题及内容,改为
中华文化复兴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的必然选择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
强国的必由之路
内涵及六坚持
必要性
建设
社会
主义
文化
强国
路 走中国特色社会
径 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含义
表现
中特理论
根本任务:培育四有公民
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关 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键 树立高度文化自觉和自信
建设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
四决定
探究框
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4、P95:新增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
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这个路径,是由我国社
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
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
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
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
文化强国,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 ”
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5、新增一框题:“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新增
内容主要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
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
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信,
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
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
坚定信念。这种文化自觉和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
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
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
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第十课
文
化
建
设
的
中
心
环
节
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内涵
思
想
道
德
建
设
思想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国家
基本任务: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基本要求:社会主义荣辱观
加强思想
道德建设
直面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
个人
在科学文化的陶冶中升华
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生活与哲学》修改
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建议





一、说明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马克思
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二、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
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
三、说明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性
四、说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坚持人民
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五、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
展方向
六、说明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
人的政治灵魂
致同学们的修改
1、第5自然段“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修
改为“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2、 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后增加了“求真务实”。
目录第三单元综合探究 “求真务实
改为“与时俱进 求真务实”
与时俱进”
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科
学
发
展
观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问题新科学答
对中特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地位:最新成果、智慧结晶、强大思想武器、指导思想
第三单元
综合探究
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
1. P82第三部分材料换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总布局是五位一体。。。。。”设问也由科
学发展观,变为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哲学依据。
2.P83理论评析最后一段再次五位一体总布局。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1.P87名言置于探究框做材料。相关链接与专家
点评换位,
2.P88-90标点符号及表述、译字。
3.P91探究框,新增近代中国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材料。
4.P95名言合并。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地位前
置,删“坚持立党为公。。。。”增加了“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发挥人民的主人
翁精神,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
作主。”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
1.P96引言的逻辑更合理。
2.P98删“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思想意识的支配下发生
的。”“两个决定”
3.P101探究框增加了习近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
我们的奋斗目标。”
4.P102“要把个人、集体、社会利益三者的统一作为选择的标
准。当个人利益与人民群众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
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当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
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删掉
“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价值。”
整合。。
5.P103名言更具体。P105原相关链接改为名言。 “社会提供
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改为“社会提供的客
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第四单元
 综合探究:坚定理想 铸就辉煌
 第三部分材料:删方志敏、陈毅的材料,换为习近
平关于中国梦的论述。
 理论评析: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
产主义的信念,应该成为我们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
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 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
社会好、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生活在我
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
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
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必须走中国道路,
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必须紧紧
依靠人民,不断为人民造福。
社
会
建
设
经济生活: 公有制和非公有制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
要基础;企业的社会责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五位一
体: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根本方法
之一是统筹经济社会的关系;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
社会
政治生活:基层民主; 基层群众自治(社会组织):政府
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宗教信仰
自由政策
文化生活: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发展教
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生活与哲学: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
发展的观点和对立统一的规律,要求我们全面落实五位
一体建设;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历史的主体
生
态
文
明
建
设
经济生活:注重环保,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企业的社会责任;财政的作用;宏观调控;小康社会的
目标;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全面促进资
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政治生活:政府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人大的权力,司法
机关的公正司法
文化生活:中华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
主义荣辱观
生活与哲学:自然界的物质性;联系的观点、发展
的观点、对立统一规律,要求我们把握科学发展观
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布局,促
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
向自然道歉:《私人定制》为我们敲响警钟
针对“新修版”教材的复习建议
(一)建议学生对比使用“新修版”教材。
(二)建议教师仔细对照、思考“新修订”
的内容。
(三)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仔细研读新
修版的教学参考书。
(四)建议在备考中,教师要将新修订的内
容给学生重新讲解一次,并在讲解的过程中
对课本新修订内容做一定程度的整合。
建议在教学过程中要仔细研读新修版的教学
参考书。
建议在教学过程中要仔细研读新修版的教学参
考书。
建议在教学过程中要仔细研读新修版的教学
参考书。
建议在本学期的第一轮备考中,教师要将新
修订的内容给学生重新讲解一次,并在讲解的过
程中对课本新修订内容做一定程度的整合。
2、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统领高考政治复习
以“ 六个紧紧围绕” (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
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
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
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
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
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
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统领2014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
复习。
改革开放的意义
改革开放是党领导下的新时代的伟大革命,
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中国新时代的主题)
。
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
保障。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
革开放永无止境。(社会主义实践要求深化改革
)
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
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深化改革的时间表
时间表:到二0二0年(2013年提出,2020年实现,给出7年的时
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完成本决
定提出的改革任务。
如何深化改革?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用中特
理论作指导)
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
际。(立足国情,立足中特实践,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
心,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涉及的经济、政治制度障碍—
—相关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一切
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尊重人民主体地位
;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
深化改革的内容(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
1、经济——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是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1)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2)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3)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4)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5)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2、政治
(1)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2)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
(3)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4)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5)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
深化改革的内容(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
3、文化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4、社会
(1)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
(2)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5、生态
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6、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五位一体+党的建设
两个角度:市场-政府(横向);中央-地方(纵向)。
指导思想
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
过市场调节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
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通过
市场调动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保证社会的
高效益。
(2)市场调节要与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全面深化
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成这个目标
不仅需要市场调节,还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3)坚持公平竞争的原则。为了保障公平竞争,激
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必须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处
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
性作用,进而保证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市场主体都能够
平等参与市场竞争。
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
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服
务型政府。为此,政府要求切实履行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努力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2)建设法治型政府。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政府要注
意协调人民内部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利,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要推进综合执法,着力解决权责交叉、多头执法问题,建立权责
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
(3)我国政府的性质、宗旨和原则。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在频繁发生社会焦
点事件正在考问政府公信力的今天,政府必须重视自身的公信力
建设,做到讲信誉,有令必行,有禁则止。
(4)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关系我国前途和命运
的根本问题,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党带领我们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全面
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
(1)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增强国家文化
软实力。为此,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前进方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大力
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2)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能
否提升和强化软实力,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
大复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前途。加
强文化建设能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
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可以指导人
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2)整体决定部分,要树立全局观念。全面深化改革
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
整体性、协同性,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
体作用,齐心协力推进改革。
(3)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全面
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
点和落脚点,建立社会参与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
性、主动性、创造性。这是对人民群众历史地位的尊重。
38.(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铁路是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大众化交通工具。 铁路目前承担的
货运量占到了全社会货物周转量的55%,每年发送旅客占全社会旅客周转量1/3
多。但另一方面,春运期间一票难求的状况依然如故;几十年间,铁道部始终
保持着政企合一、政监合一、政资合一的体制;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衔接不畅
等问题,为此社会各界对铁路改革呼声很高。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
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我国将实行铁路政企分开,不再保留铁道部。铁道
部原有职能将一分为三,其中拟订铁路发展规划和政策的行政职责划入交通运
输部,由交通运输部统筹规划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的发展;组建国家铁路
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承担铁道部的其他行政职责;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
承担铁道部的企业职责。
材料二:对于当前行政管理中的种种问题,民间多有揶揄,如“十几顶大盖
帽管不好一顶破草帽”,如“上面政策是太阳,照到下边碰到墙”,如“服务
就是喝醉,管理就是收费”,等等。虽属夸张描画,但所揭示的矛盾也启示改
革者,政府机构改革同样是调和鼎鼐的功夫,需要处理好大和小、收和放、政
府和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关系,要做到政府不缺位,不越位,该管的要抓到位,
该放的要让到位。
(1)概括说明材料一的经济信息。(5分)并结合材料阐释此次铁路改革的
经济意义。(9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政府应如何通过机构
改革协调好与市场、社会的各种关系?(12分)
答案:
(1)我国的铁路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在交通运输体系中居主导地
位,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强有力的支持作用,保障了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和人民生产
生活需要;(2分)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政企不分,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
衔接不畅,铁路运输能力不能满足经济快速发展中的客货运输需求;(2分)通
过改革,解决铁路部门存在的问题,促进铁路运输业健康运行。(1分)
通过改革,中国铁路总公司成为市场主体,有利于政企分开,充分发挥市场的
基础性作用;国家铁路局履行政府职责,有利于更好地宏观调控,完善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由交通运输部统筹规划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发展,有利于充
分发挥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整体优势和组合效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每点3分,
共9分)
(2)①机构改革要坚持以人为本、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
通过改革建立起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②通
过机构改革,做到政企分开,政社分开,解决政府职能越位、缺位等问题。真正
扮演好政府角色,履行好服务社会和市场监管的职责;③通过机构改革,形成责
权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真正做到
该管的管住管好,不该管的不管不干预,切实提高政府管理服务的科学化水平。
(每点4分,共12分)
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2013·江苏单科·T34]城镇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今
天,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农耕社会,
乡土中国”逐渐转变为“工业社会,城市中国”。城镇化
加快了中国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一个全新的城市文明时代
似乎正在悄然到来。在城镇化的浪潮中,大批村庄被合并,
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歌曲“在希望的田野
上”描绘的那种“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
果香”的田园景象日益不再。有人伤感地说:“不要问我从
哪里来,因为我已经没有故乡。”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有人会对乡村的衰
落感到惋惜。(6分)
.【答案】(1)①乡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乡村的衰落不利于
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②乡村承载着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
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③乡村寄托了人们的乡情乡思,可以增
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宿感。
作为我国自主研制的首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三号80%以上的技
术和产品为全新研发并首次执行任务,需要攻克的关键技术多,技
术难度大,实施风险高。许多新的技术要求,都是我国相关科研机
构和企业经过不懈努力、艰苦攻关才得以实现的,充分体现了广大
科技工作者、航天工作者团结奋战、勇于探索、求真务实、精益求
精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此次嫦娥三号任务取得的所有数据将向全球开放,这也是我国
为和平开发利用太空、促进世界科技进步做出的重要贡献。
当前,全党全国上下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嫦娥三号的出征,是科技界贯彻三中全会精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
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太空探索征途漫漫,科技创新永无止境。衷
心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航天工作者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圆满完
成各项任务,为实现中国人的太空探索梦想、为书写“中国梦”的
伟大篇章而不懈奋斗!
2013年我国三农领域亮点纷呈:农业更稳·农民更富·农村更活
会议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定要看到,
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
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关于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会议指出,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
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要坚持以我为主,
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
关键环节,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
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32.上班创造GDP,休假也同样能拉动经济增长,从发展前景来看,休闲休假
被誉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五大推动力之首。
材料一:文武之道,一张一弛,适当的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工作,合理的休闲能
激发人的创造力。经济社会发展到现在,老百姓确实需要更多的假期进行旅游
休闲,以此提高个人的生活质量。目前,欧美发达国家带薪年休假一般在20天
以上,多的可达6周。与中国同为金砖五国的巴西,带薪年休假有30天,俄罗
斯28天,南非21天,印度12天。我国在2008年1月1日实施的《职工带薪休假
条例》规定了带薪休假的具体办法,年平均休假5—10天不等。
材料二:目前,我国带薪休假制度落实很不理想。据统计:全国只有三成人每
年享有这一权利。究其原因有①带薪休假条例出台近五年,务工者多数不太知
情;②企业执行制度不力,注重追求经济效益,对员工休息休假能省则省,尤
其民营企业落实最不理想;③相关单位监督不到位,监督力度不够,政府部门、
工会组织对劳动者享有此项权利的支持力度不够,致使在员工与企业博弈中员
工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④劳动者的维权意识不强等等。最终使带薪休假制度
成“水中月镜中花”。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国家实行带薪休假制度的重要意义。
(8分)
(2)根据材料二反映的问题,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为落实好带薪休假
制度提出合理性建议。(12分)
32.(1)①带薪休假有利于尊重满足劳动者休息休假的权利,尊重人权。②利于
劳动者放松心情,提高劳动者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③
带动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增加就业,优化产业结构。④提高劳动者生活质量,
扩大内需,保障民生。⑤让员工体会到企业人性化管理方式,提高对企业文化的
认可度,利于保持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与企业的持久发展。(每点2分,答出4
点可得8分)
(2)①要立足整体,统筹全局,抓住关键局部。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需国家、社
会、企业、个人共同努力,尤其要发挥好政府的监管功能与工会的保障功能。②
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各自的能动作用。落实此项制度,需国家职能部门强化
监督力度,加大对执行不力单位的处罚。需公民个人增强维权意识,合法维权。
更需企业真正落实国家的法律法规,诚信经营。③企业经营者尤其是民营企业要
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处理好职工利益与企业利益,眼前
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正确看待员工休息需要,培养保护劳动者权益的企业文
化。④处理好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在矛盾的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
分析矛盾的特殊性,落实休假制度,可以在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搞带薪休假试点,
或在国有、个体和品牌民营企业重点推行,取得成效后,再推广到全社会,向私
营企业延伸。(每点3分,共12分)
(二)学:高三政治复习课有效教
学的本质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
自主建构体系,知识融会贯通 启发
引导学生围绕社会中的经济、政治、
哲学问题、文本或材料,在教师的
帮助和支持下,自主寻求答案、自
主建构意义或理解、自主寻求所需
信息的一种学习方式。
(学)
科学研究的结论
 学生对所教内容记住的平均率为:
 教学方式
记住率







教师讲授
学生阅读
视听并用
老师演示
学生讨论
学生实践
学生教别人
5%
10%
20%
30%
50%
70%
95%
学生学习习惯品质的培养
1.有计划地进行复习(制定自己的复习计划)
2.该出手时就出手(梳理、建构、写题、改错)
3.独立思考,学会质疑;同伴互助,解决问题
4.学会科学地改错(错题本,正确答案)
5.精益求精,规范答题;小处着眼,抓住细节
1、自主构建知识结构:
目录扫描法
板块分割法
考点整合法
自由联想法
热点链接法
人民选代表 代表组大会
大会行权力 权力为人民
2、开好时政点评课
定时间(每周五下午自习辅导,20分钟)
明任务(指定任务和自选任务,重点、热点由教师引导,
其他学生自定)
广参与(按座位3人为一个小组,背景材料、分析、制
定题目)
知要求(按照三问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解读)
重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或回答问题
重反馈,教师和同学选出的评委来点评。
“搜集材料的科学”到“整理材料的科学”
十八届三中全会
——by邢荣
关键词
1.改革
2.总目标
3.决定性作用
4.惠及全体人民
5.党的领导
6.决定性成果
7.国有经济主导
8.现代财政制度
9.社会治理
10.生态文明制度
体系
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是历史赋予是十八届三中
全会的历史使命,也是本次会议的最大看
点。
本次会议针对经济、政治、社会等六大领
域改革,其众多领域的改革有望突破以往。
总目标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社会
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现代化
——为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总目标做出了明
确定位
“治理体系关乎各方面制度的完善与与时俱
进,治理能力则是指执政党和政府如何在
保持较小成本的同时跟上时代需求”
决定性作用
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上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这不同于以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
性作用”的表述
这彰显出决策者社会主义在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中“市场化”导向的坚决态度
惠及全体人民
 发展的目的是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全体人民。这
不仅涉及“做蛋糕”,更关乎如何分蛋糕。这就要求执政
党及政府如何在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同时,通过全
面深化改革,使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生根开花。
 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
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
好满足人民需求。
 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
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的社会保障
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是新时期推进改革开放的
“最重要的前提”。要贯彻党的基本路线,
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
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
确保改革正确方向。
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
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
落实
社会治理
与此前多用创新社会管理相比,此次会议
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
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
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
业、社会安定有序
关于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
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
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坚
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导向,进一步深化
文化体制改革。要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
立健全现代社会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国内新闻
——by陈昭文
电视剧播出“三乱”

目前,国内电视剧播出平台已经形成了央视、湖南、东方、江苏等群雄
争霸的局面,独播剧、联播剧的竞争愈演愈烈,为了达到播出效果及预期
收益,电视台下足了力气为电视剧“整容”,部分电视剧甚至被“整”得
面目凌乱。

第一乱:情节内容被“注水”。前不久在江苏卫视独播的《特种兵之
火凤凰》就因播得“磨叽”引发观众不满。每晚三集中的第一集播出前
情回顾,第二集为新内容,第三集变成了明日预告,一部DVD版46集的电视
剧硬是被电视台剪辑成62集播出。

第二乱:惨遭腰斩或填空。今年初,《青春期撞上更年期2》北京卫视
仅播出了18集后即遭停播,因为该剧收视状况未达预期,开创了电视剧遭
“腰斩”之先河。而湖南卫视近期播出的《最美的时光》只能在每晚
《咱们结婚吧》开播前播出一集,用来填充《新闻联播》与《咱们结婚吧》
之间的空当。

第三乱:“一鸡两吃”改头换面。《新恋爱时代》曾在东方卫视、江
苏卫视同步热播,虽然剧情基本相同,但两家卫视播出的版本却分别命名
为“百里挑一”版和“非诚勿扰”版。东方卫视播出版本中不仅删除了
江苏卫视版本中有关《非诚勿扰》的镜头,还将该剧与东方卫视相亲栏目
《谁能百里挑一》关联起来形成“独家特色”。
 一.过分逐利是“乱播”之源
 (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据了解,目前类似“演员拍20集、制作成品30集、电视台播
40集”的模式十分普遍。据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介绍,
由于电视剧播出平台有限,僧多粥少,为了能让电视剧在电视
台播出,制片方往往也只能在卖出播出权后任由电视台出于
自身利益“乱剪”。
(①肆意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 迎合低级趣味②不负责
任地传播“绯闻轶事”。)
 原国家广电总局已经颁布了《电视剧内容管理规定》等一系
列规章制度,
 (面对这些问题 政府需要采取措施)
 对此,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教授周文认为,电视播出机构出
于收视率及广告效益考量,违背相关规定要求对电视剧作品
做出不恰当的删改,以故意拖延剧情等方式来吸引观众、扰
乱视听、赚取收视,是对电视观众的不尊重,也有悖于电视职
业操守。
 二.规范播出行为亟待内外齐发力
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徐伟东认为,部分电
视剧播出机构借乱剪乱播行为追求经济利益,虽然短
时间内可以看到一定效益,但如果长此以往,很可能
导致观众流失。专家建议,各级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管
理结构作为行业规定的制定方,不仅要细化播出管理
规定,更应加强执行层面的投入,真正做到实时、动
态监管,对电视台形成长效制约,从而彻底消除电视
台乱剪乱播的土壤。
 (面对这些问题 政府需要采取措施 )
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电视台应注重发掘电视剧制
作、宣传、产品发行等环节中的盈利点,不应只向播
出环节要效益。
 (企业本身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社会
责任感;生产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产品)
 三.哪些“势力”在把控电视剧荧屏?
在电视剧引进过程中,观众评价发挥的作用正在逐渐扩大。
出于对电视剧收视预期的考量,目前不少电视台在收购电视剧
之前都会引入观众审看打分机制,通过模拟收视环境来预估
电视剧的收视水平。

各电视台对于电视剧播出环节的编排剪辑手段等都讳莫
如深,黑龙江某影视频道等对此均表示不便透露。据不愿透露
姓名的业内人士介绍,一些电视台为了能够在收回购片成本的
同时有所收益,一旦碰到可能出现收视高潮的好剧,往往会拉
长播出,借此获得更多广告收益。当然,有些剧目也难逃收视
不佳而被撤换的命运。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利益”成为了决
定观众收看内容的指挥棒。
 目前,我国电视剧高产局面持续,对电视剧挤进播出平台提出
了更高要求。专家表示,随着各电视台片源引进各个环节日趋
严格和完善,乱剪乱播、烂剧雷剧盛行的局面将得到缓解,观
众监督意识的提高也将使电视台因逐利带来的播出乱象逐渐
收敛。
 (个人应树立正确三观;积极健康的文化活动;提高眼力拒
绝污染;两个修养)

梅葆玖是梅派艺术的优异传承人。梅兰芳当
年成功地把京剧带入西方,使中国京剧和世
界艺术比肩而立。作为梅派传人,面对男旦
一度绝迹、京剧无复往昔的严峻现实,梅葆
玖依旧是梅派艺术强悍而优雅的坚守者和光
大者。他视野开阔,移步不换形,恪守传统
又矢志创新,是传统艺术可持续发展的杰出
范例。他雄心勃勃的梅兰芳双甲纪念京剧全
球巡演计划,堪称梅开二度,向世界彰显中
国文化力量。
(文化的创新和继承)
 “涨粉”的秘诀








叶蓉:有没有统计过恒大的球迷到今天有多少?
康冰:最起码全世界范围内上百万。
叶蓉:郭敬明你的粉丝大概多少?
郭敬明:微博上两千多万,但很多人粉丝比我多。
叶蓉:你怎么跟他们互动?
郭敬明:不太互动。
叶蓉:不维系,不怕掉粉吗?
郭敬明:我觉得维系就是把电影做好,把书写好,否则你每天能互动几
个人呢?一百个人还是一千个人呢?
 叶蓉:郭敬明跟粉丝不互动,那恒大怎么维系球队跟球迷的关系?
 康冰:我们跟郭敬明不一样,球队的成绩与球迷的支持关系非常大。如
果没有铁杆球迷的助威,球员在场上是提不起劲的,所以感谢全国支持
我们的球迷们。
 叶蓉:在中超联赛,好多非广州籍的球迷不一定站在恒大一边。但是在
亚冠联赛,甚至去打世俱杯,我相信恒大的粉丝会越来越多,因为恒大
代表的是中国。这可是我们今天这个环节的落脚点:顺民意,
则聚人气。
 以人为本;以人民大众为基础)
 2013年12月20日,晋商故里平遥传来佳讯:2014年“我们的节日·春节—
—平遥中国年”活动将于1月23日—2月15日在平遥古城举办。目前,活动
的各项筹备工作已经全面启动,大幕开启进入倒计时阶段。2014年平遥中
国年活动以“走进古城穿越千年”为主题,共有启动仪式、街区灯会、社
火展演、年俗体验、戏曲表演、书画联展、影像采风等内容,展示平遥独
具特色的戏曲、社火、灯火等春节民俗民风和中国汉民族传统的年俗文
化。
 据介绍,活动期间,平遥古城除了举办传统的街区灯会、百名书法名家现
场泼墨送春联、迎宾仪式、元宵节民间社火展演等活动外,还将举办晋台
书法作品联展、多彩新年我来画、平遥中国年摄影大赛、平遥中国年活动
主题宣传口号网上征集等活动,在体验民俗中国年的同时,拓展平遥中国
年的社会参与性,增加活动的群众性和娱乐性。
 “我们的节日·春节”是中央文明办在全国开展的主题系列文化活动。2009
年,中央文明办把平遥县每年春节期间在古城举办的“平遥中国年”活动
纳入“我们的节日·春节”主题系列文化活动后,省、市、县三级联手,弘
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发挥平遥古城汉民族文化典范的代表性和辐射
作用,已经相继在平遥古城成功举办了百台大戏乐平遥、百家社火闹平遥、
万家灯火靓平遥、万家锣鼓贺平遥、享年俗文化、观《又见平遥》活动,
营造了万家团圆、欢乐吉祥、社会和谐的节日氛围,成为我省以节庆活动
促进文化繁荣、产业发展的一个强势文化品牌。
这段材料可以体现哪些《文化生活》的观点?
 2013年12月20日,晋商故里平遥传来佳讯:2014年“我们的节日·春
节——平遥中国年”活动将于1月23日—2月15日(农历腊月二十三至正
月十五)在平遥古城举办。目前,活动的各项筹备工作已经全面启动,大
幕开启进入倒计时阶段。2014年平遥中国年活动以“走进古城穿越千年”
为主题,共有启动仪式、街区灯会、社火展演、年俗体验、戏曲表演、
书画联展、影像采风等内容,展示平遥独具特色的戏曲、社火、灯火等
春节民俗民风和中国汉民族传统的年俗文化。
 据介绍,活动期间,平遥古城除了举办传统的街区灯会、百名书法名家
现场泼墨送春联、迎宾仪式、元宵节民间社火展演等活动外,还将举办
晋台书法作品联展、多彩新年我来画、平遥中国年摄影大赛、平遥中国
年活动主题宣传口号网上征集等活动,在体验民俗中国年的同时,拓展
平遥中国年的社会参与性,增加活动的群众性和娱乐性。
 “我们的节日·春节”是中央文明办在全国开展的主题系列文化活动。
2009年,中央文明办把平遥县每年春节期间在古城举办的“平遥中国年”
活动纳入“我们的节日·春节”主题系列文化活动后,省、市、县三级联
手,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发挥平遥古城汉民族文化典范的代表
性和辐射作用,已经相继在平遥古城成功举办了百台大戏乐平遥、百家
社火闹平遥、万家灯火靓平遥、万家锣鼓贺平遥、享年俗文化、观《又
见平遥》活动,营造了万家团圆、欢乐吉祥、社会和谐的节日氛围,成
为我省以节庆活动促进文化繁荣、产业发展的一个强势文化品牌。
 这段材料可以体现哪些《文化生活》的观点?
答案
 1.(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
感的集中表达。)
 2.文化创新
 3.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文化体制改革p102)
 4.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①作用:社会主义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
伟大实践。。。。。
 ②人民群众是主体)
 5.全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
(三)练
周周练
单元考
月月考
专项考
模拟考
政治两类试题有不同的命题要求
1.选择题的命制,要求题干与备选项构成的句
子应该在逻辑上成立,语法上无错误,语义上无
歧义。
2、非选择题的命制,要求符合下列几个原则:
① 题目要有高度,政治导向要好,具有一定的
前瞻性和时代性。
② 背景材料要典型、内涵要深刻
③ 背景材料要具有一定的分析性和为学生作答
的知识迁移的因素(注意不同材料的关联度)
④ 设问要巧妙,达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注意设问的考核角度和文字表达)
⑤ 答案要简明扼要,要与设问紧密联系。
考生能力训练目标
上述能力考查目标实际上是思维的过程,通过思维结
果可以推测考生知识水平、能力结构、思维品质。
第一,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考什么)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
有关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
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
关信息。
第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答什么)
*能够根据从题目中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
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的经济、政治、文化、
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必
要的判断。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
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知识库”中
有关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第三,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如何答)
*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
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
*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
析、比较和解释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等现
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综合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第四,论证和探究问题(如何答好)
*根据有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或
者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
*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
的知识、方法,提出比较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
得出合理的结论。
*能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
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1、试题类型化
是什么型:说明类、反映类、体现类、
关系类、比较类、图表类
为什么型:原因类、意义类、重要性类、
必要性类、依据类、作用类
怎么办型:措施类、怎么办类、建议类、启示类
怎么样型:认识类、评析类、怎么样类、关系论证类
2、思路口诀化。
主观题五步法:
审设问、读材料、联教材、列提纲、组答案。
审设问,有六限:知识范围、材料、题型、分值、主客体、
背景;
读材料,有方法:抓中心,分层次,看标点,看年份。
联教材,需牢记:紧扣材料把知识网络忆。
列提纲,要注意:明要点、分层次、有逻辑。
组答案,最要紧:层次分明序号化,原理材料相对应,
表述准确精炼化、先重点后其它、先教材后材料,先课本
后热点,先原理后方法(论),先必然性后重要性,先积
极影响后消极影响,先内部因素后外部因素。内容要符合
专业性(学科术语)、针对性、拓展性,形式要有层次性:
答案层次化、层次段落化、段落序号化、序号统一化。
“铁的逻辑、诗的语言、清的层次,美的文字”。
2、训练常规化。首先要把握近几年高考
常见主观题类型的特点与解题的一般规
律,其次,要精选典型题目进行有针对
性的训练。第三,应把评卷与复习课本
知识、探求答题规律、提高答题能力、
培养良好答题习惯结合起来,注重分析
答题思路、明确答题步骤、规范答题形
式、揭示易犯错误,以达到讲评一题、
复习一片、掌握一类的目的。
4、学生主体化。分析讲解试题可以以学
生为主,适当时候让学生自主讲解时政、
自主命题,自治答案。做到知己知彼。
见不能只是“见”,而是要学生通过自
己动手会“识”,能分辨、会比较,善
总结、会反思,方才能见题不慌、解题
不躁、答题不乱。
解答最佳选择题应注意的环节
1.审题干:审好叙述语,概括主旨,即主体做了些什么;
审好指导语,找出指导语中的限制词。
2.审题肢:根据教材中的相关理论,排除表述错误的题
肢;比较正确选项的区别。
3.审题干与题肢的关系:带着区别对照题干主旨,挑出
最佳选项。
4.正确运用排除法:
①排错法
②排异法:观点正确,但与题干无关的题肢。
③排重法:与题干意思相同,变相重复的题肢。
④排倒法:因果关系颠倒的题肢。
⑤排大小法。题肢的知识内容大于或小于题干规定性的要
求,这样的选项应排除。题干与题肢之间概念的内涵与外
延应统一,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
1.是什么类的题型
此类题型的设问方式往往是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道理或
反映了什么现象或问题,这类题经济学中又经常以图表题的形
式出现。
答题关键:
1、对材料信息把握要全面,不要遗漏。(可把材料划分层次,
对图表题要看表头、数据(横向和纵向)、表注。
2、要把感性材料理性化,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即把材料所提
供的信息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和政治术语加以表述。 这类题
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即现象),而答案要求则是
理性的(要揭示出本质),
3、知识点可从含义、内容、目的、特征、实质等角度思考。
(2013年浙江文综40(1)、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的全过程。
材料一:
2006-2012我国环境治理、科研投入和经济成就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
费支出(亿元)
GDP(万亿元)
年份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
总额(亿元)
2006
2566
3003
21.6
2008
4490
4646
31.4
2010
6654
7062
40.2
2012
-
10242
注:①我国每万元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美国俄2.3倍,欧盟的4.5倍,日本的8倍。②近年来,我
国许多城市空气污染指数PM2.5(细颗粒物)经常超过300微米/立方米的重度污染标准
(1)指出材料一、二反映的经济信息
思路分析(1)“三看三比”。看标题。由表格内容可以看出随着我
国经济的发展,环境治理投资和科研投入不断增加。(2)深度
分析。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每万元GDP能耗较高。
答案:材料一、二反映了2006年-2012年我国在GDP总量实现较
快增长的同时,科研经费投入和环境投资总额也实现了较大幅
度的增加,每万元GDP的能耗和空气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在下降,
但是,我国每万元GDP能耗与世界油气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相
比还有较大差距,说明我国在节能降耗,生态文明建设和方面
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常见错误:①对图、表信息不能全面提取,
仅反映一方面而忽视了另外方面;②对图、
表只进行现象性描述,而没有概括性结论;
③对图、表只进行部分性表述,而没有进
行整体性、归纳性的比较分析。
“图表类”试题口诀:图标类、并
不繁,三看三比一概括;书写时,
一分象、二合比,数字变成趋势词,
第三步,概括本质找问题,有时还
要写措施。
2.意义类
☆根据设问的角度来划分,一般可分为经
济意义、政治意义和文化意义,还有用哲
学原理分析说明某一事件的哲学意义等。
其解题要领:
注意限定词语的特殊要求;
解剖主体和意义对象的关系;
把握意义内容的层次和角度(先直接,后间接;
先当前,后长远;先微观,后宏观;先经济,政治,
再文化)
常见分析有:
⑴客体分析:即受它影响对象,分别所受的影响,
如经济生活中常见的有“对国家、对企业(经营
者)、劳动者(消费者)、社会、市场、资源、
产业结构等具有的影响。
⑵性质分析: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⑶内容分析:根据设问和材料反映的方面和字句
对应分析。
⑷范围分析:国内影响和国际影响,对区域影响
和整体影响等。
(2013全国新课标2卷)城镇化,指农村人口、畜余劳动力和企
业逐渐在空问上泉集而转化为城镇的经济要素,成为促进经济发
展重要动力的过程。
材料一
2004年,某县在R镇征地近2000亩(1公顷=15亩)建立了一个工
业园,在一家知名装备制造企业入驻后.150多家配套企业相继入
园,2012年该园区实现产值120亿元。在园区周围,学校、医院、
银行等纷纷出现.2012年,该镇人口由2.3万增加到3.5万,新增人
口中有7000多人足脱离土地的农民,他们在接受培训后成为园区
的产业工人。务工农民留下的土地由一些经管大户集中起来、统
一经管,建立了一批优质稻米、蔬菜和水果等现代农业生产基地,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该镇90%的劳动力实现当地就业,人均
收入明显增加。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城镇化对R镇经济
发展的推动作用。(14)
解题思路:第一步:明确设问要求回答的是经济意义。
第二步:根据设问规定的答题方向城镇化对R镇经济发
展的推动作用,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第三步:按发散性思维编制出答案要点。企业集聚规模
效应,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提供了劳动力,居民收入
增加刺激消费,带动服务业的发展。
【答案】企业的聚集发挥了规模经济优势,带动了产业
发展,促进了产值增加;(4分)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
为园区和该镇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3分)土地的统一
集约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率,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
(3分)居民收入的增加,刺激了消费,带动了服务业的
发展(或有利于扩大内需)。(4分)
(其他诸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和优化产业
结构、统筹城乡发展”等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3为什么型
一、依据(必要性):
理论依据(知识依据)
现实依据
(必要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应客观规律、时代背景
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必需。)
二、影响(重要性,即意义、作用或做不好的危害)
(1) 可从对不同主体的意义,不同范围的意义,不同角度
的意义进行分析(描述和阐释、论证和探讨)
(2)把握意义内容的层次和角度(先直接,后间接;先当前,
后长远;先微观,后宏观;先经济,政治。) (描述和阐释、论证和
探讨)
(3)哲学一般从四个角度(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价
值观)去思考。解答哲学意义题一定要突出其方法论意义。
(2013全国新课标1卷)材料二
H剧团是一家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在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方针的指引下,H剧团结合自
身发展于2007年改制为演艺有限责任公司。经过六年的努力,该演艺公司获得了良好
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改制前后的对比如下表。
1.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该演艺公司取得成功的经济原因。(14分)
解题思路:第一步:审设问,确定答题方向,即从
哪些方面分析原因。第二步:教材与材料联结,具
体分析原因。一般应当分析必要性、可能性、重要
性、危害性等。第三步:在说明原因时,要主次分
明、由近及远、先直接后间接,如无限定,应先说
经济、政治,后说文化、社会,做到条理清楚、层
次分明。
(2013年全国新课标1卷38题) (2)改制后,公司以营战略目标明确,市场
定位准确;权责明确的现代企业制度和合理的组织机构保证了公司高效运转;
科学的管理、高质量的演出节目和市场化的营销形成了公司的竞争优势;合理
的分配制度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演出场次增加、多个节目获奖,树立了良好
的企业形象。
特别提醒:在解答因果关系型主观题时,很容易出现单打
一的问题,或只有课本知识,或只有材料内容,联系主体
分析时又只有几个不同的主体了。要特别注意从多个角度
进行综合分析。
该题材料语言简练,线索清晰,逻辑严谨,但信息量大。两段材料
既没有避开“文化强国”的热点,也没有完全摆脱人们对热点分析
关注的角度。从材料列表比较中看到这一点。
敦时间
变化
近年 壁画和彩塑正在缓慢退化
来
煌
煌
在
莫
高
窟
自然环境得到改善,壁画、
现 彩塑等图像采集取得进展
将来 除了实地参观莫高窟外,还
能在互联网上便捷地欣赏3D
效果的“数字莫高窟”,随
敦
时随地地感受其无穷魅力
煌
莫
原因(措施)
莫高窟游客逐年增长;二氧化碳长时
间滞留;风化和氧化作用。
建立了综合防沙体系;研发了无线传
感环境检测分析系统,开发了十亿级
像素数字相机系统,形成了包括前期
摄影采集、后期图像处理、虚拟漫游
等环节在内的数字处理系统等。
世界各国人民除了实地参观莫高窟外,
还能在互联网上便捷地欣赏3D效果
的“数字莫高窟”,随时随地地感受
莫高窟文化艺术的无穷魅力。
4.怎么办类(提措施、建议)题型可从以
下几个角度考虑:
确定主体:国家(政府)、企业(经营者)、劳动者
(消费者)、社会舆论(新闻媒体、消协等)等四个
方面进行做法分析。(党、政府、公民等)
寻找方法:
(1)从材料中找方法:①材料呈现的是负面现象,
其反向就是正确方法(如材料呈现水土流失、赤潮等,
其反向就是加强环保、合理利用资源);②如果材料
中呈现的是正确做法,只需对这种做法加以概括、总
结即可;
(2)从课本知识中找方法。
(3)从当前政策中找方法(党和国家重要会议提出
的重大措施)。
(2010年全国新课标卷)近些年来,国内接连发生重特大煤矿安全生产事故,
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批相关政府官员因此被行政问责。
据某省煤监局统计,该省中型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是大型煤矿的3.8倍,
小型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则是大型煤矿的ll.3倍。中小煤矿资源回采率一般只
有20%左右。大量小煤矿和非法采煤点的存在,使管理部门难准确掌握全省
煤炭的实际产量,导致税费流失严重。
该省2008年开始了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兼并重组改革。原有的2598家煤
矿企业被整合为1000家,兼并重组后的企业规模不低于年产300万吨。省政
府明确提出,在兼并重组企业的准入上,坚持一视同仁的原则,“强进弱退,
优进劣退”。在整合过程中,一些企业资产以作价或参股的方式被合并,但
有的资产作价偏低。此外,个别兼并企业涉足煤炭开采业务时间不长,要消
化掉新兼并来的大量产能,短期内需要抽调和培养大批各层级的管理和技术
人员,这将构成新的安全隐患。
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该省煤炭行业实行重组的意义(为什么)
对于材料提到的重组中存在的问题,你认为应如何解决?(怎么
办)
答案:提高技术水平的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实现规
模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税费流失;促进产业
结构调整和升级。(从材料中获取信息,从不同角度分
析意义)
坚持市化原则,对资产作价进行科学评估;注重业
务整合、强化安全生产管理。(从材料中信息概括整理
措施)
材料二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被征地农民的许多现实问题
受到广泛关注。M省2010年对1 460户被征地农民进行
了入户调查。调查显示,被征地农民户均失地2.1亩,
99%的家庭得到各种形式的补偿,每户平均获得政府货
币补偿76 271元;与土地被征前相比,34%的家庭年收
入增加,户均增加7 125元,37%的家庭年收入下降,
户均减少10 409元,其余家庭收入变化不明显;69%的
农民拥有固定职业,31%的农民没有固定职业;在有固
定职业的农民中,10%的农民是通过政府、社区介绍就
业的;70%的农民拥有医疗保险,17%的农民拥有养老
保险,3%的农民拥有失业保险。
假设你是M省人大代表,请结合材料二向政府部门提出
解决被征地农民问题的政策建议。(12分)
解题思路:第一步:审设问,确定答题方向为
《政治生活》中人大代表的权利等相关知识。
第二步:审材料,确定主体,明确措施的实施
者是政府部门。第三步:将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同教材知识结合起来作答。
【答案】被征地农民获得的补偿偏低,应提高补偿标准,完善补偿
机制。(3分)部分被征地农民就业困难、收入减少,应提供就业
指导服务和政策支持。(3分)部分被征地农民未被纳入社会保障
体系之中,应扩大保障体系覆盖面,并提高保障水平。(3分)加
强对征地补偿安置工作的监督,保障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3分)
特别注意:这类试题的答案要点中,有一部分是
从背景材料中直接提炼出来的,甚至个别要点是
对背景材料的延伸,既源于教材,也超越教材。
和时政语言的结合非常紧密。
5、说明启示类”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是以某些典
型的事件,事例为背景,要求谈谈该事例、事件
的经济学、哲学、或政治学的启示,其形式一般
是“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或“这件事对你有什
么启发”等,重点是考查考生能否从提供的材料
中悟出道理,强调回答问题要有针对性。
【解题技巧】: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一般应
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材料说明的道理,二是要求
我们应该怎么办。一般情况下,偏重于回答“怎
么办”,答题时格式应为“原理+材料说明的道理
或者是原理+应该怎么办”。
答案一般写明原理或知识点,做到观点材料的结
合即可,不必详细展开去分析。
(2013安徽文综卷)38.(28分)三年来,皖江城
市带来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完成了“三年见成效”
的主要目标任务。成为推动安徽崛起的重要增长
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展示创新风采
转移不是简单的复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依
靠创新驱动。示范区某企业技术研发团队瞄准市
场需求,刻苦钻研新技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
创新,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为企业带来了可
观的效益。
(3)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该研发团队的成功给
我们的启示。
解题思路:第一步:在审题时,首先考虑两点:一是材料说明的道
理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依靠创新驱动:二是我们应该怎么办。
从文化生活角度,我们如何进行创新驱动。
第二步:按照答题模式,写出观点与材料有机结合的要点。答题模
式:“原理+应该怎么办”:①立足于社会实践+应该怎么办;②善
于借鉴成功经验,博采众长+应该怎么办。
参考答案:立足于社会实践。适应市场需求,在创新的实践中促
进技术进步。提高科学文化修养。通过刻苦钻研新技术为技术创
新提供智力支持。善于借鉴成功经验。博采众长,通过引进消化
吸收实现技术突破。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创新
的思维和实践推动时代的发展。
特别提醒:解答这类题时,容易出现两种倾向:
一是脱离材料,只是罗列一些教材知识。二是从
材料到材料,没有结合教材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和
提升。三是材料和知识“两张皮”,没有做到一
一结合。
6、 认识、评价类
答题思路:
材
料
概括
是什么
分析
问
题
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
如何发扬
提建议
如何克服
为什么
怎么样、
怎么办
找措施
☆此类题型,要求我们在答题时,一般将其分为
三个阶段,即发现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
(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做)。
发现问题(是什么):要注意从现象到本质的提
示,应从内容、内涵、目的、特征、实质等角度
思考;
分析问题(为什么) :包括原因、意义,即必
要性与重要性两个部分;
解决问题(怎么做):包括对策、措施、方法、
建议。
14.(3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当越来越多的人争先恐后地实现了“有车一族”的梦想之后,车也带来了诸多
问题。相关资料显示,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汽车带来
的道路拥堵也成为了城市交通的最大问题,然而仍有超过60%的城市居民愿意
选择私家车作为日常出行方式。
(1)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应该如何看待我国
汽车消费增长。(12分)
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表态(是什么)——汽车消费增长体现了居民生
活水平的提高,也带来了诸多问题。
第二步:阐述道理(为什么)——消费结构改善的意义、影响消费的因素、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以及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第三步:明确表态(怎么办)——汽车消费对经济增长有推动作用,不应
盲目排斥;汽车消费也带来了诸多问题,要求我们理性消费、绿色消费。
答案:①汽车消费增长体现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②我国汽车消
费增长的直接原因是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根本原因是经济的发
展,也受攀比、从众等消费心理的影响。③汽车消费对经济增长
有推动作用,不应盲目排斥。④汽车消费也带来了诸多问题,要
求我们理性消费、绿色消费。
失误警示:认识评价类主观题一定要理顺思路。
在答题过程中忽视题型,盲目答题,缺少思路,
就可能乱答一气。在答题时一定要重视设问类
型,只有明确设问类型,才能明确答题思路。
[2013·安徽卷] “收入倍增”和“教育发展”关乎民生
之利,为人民群众所广泛关注。某校高三学生在学习党的
十八大报告过程中,围绕这两项内容进行了交流。请你参
与其中。
第一组 聚焦“民富”
十八大报告提出,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到2020
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目前,实现这
一目标最大挑战是经济下行压力,需要激发人民群众智慧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在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居民
收入倍增。
G2、P1、P2(1)结合第一组观点,回答中国共产党是如
何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并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
说明居民收入倍增目标确定的理论依据。
[答案] 如何实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确定居民收入倍增目标,把实现好、维护好、
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
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做到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民主执政和
科学执政。充分发扬人民民主,激发人们创造热情;遵
循社会主义建设规律,通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
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居民收入倍增。
理论依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
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倍增目标是根据我国经济
社会发展实际提出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倍增目标的确定,有利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
生产力发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倍增目标的确
定符合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要求。
(四)评:创新讲评方式,应把评
卷与复习课本知识、探求答题规律、
提高答题能力、培养良好答题习惯
结合起来,注重分析答题思路、明
确答题步骤、规范答题形式、揭示
易犯错误,以达到讲评一题、复习
一片、掌握一类的目的。
陕西考生得分的基本情况
Ⅰ卷
Ⅱ卷
政治平 政治Ⅰ 政治Ⅱ
均分
卷
卷
2008年
176.26 75.86
100.4
67.21
31.91
35.30
2009年
137.46 75.05
62.41
56.71
31.2
25.51
2010年
158.82 70.92
87.36
57.5
27.84
29.66
98
58
27
31
88.99
62.69
32.87
29.82
文综平
均分
2011年
2012年
170
72
166.51 77.52
第一步:宏观得分统计 答题情况呈现(共性分析 个性
投影)
第二步:错误原因分析 失分原因概括(望闻问切)
第三步:有效解题指导 参考答案展示(题型建设 知识
建设)
第四步:拓展变式训练(同类题型 模块知识 相同热点)
第五步:归类总结提升(有感有悟有行)
第六步:课后二次答卷(纠错题集 比对一题 自创一题)
39. (26分)从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
发表,至今已近50年。为什么虽然历经岁月的冲刷,雷锋精神依然
光芒闪耀?某校同学围绕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话题二 雷锋精神的传承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
幼学习活动常态化。五十年来,東持着“变“与“不变’’的理
念,全国学雷锋活动深入开展。无论社会怎样发展变化,学习传
承岔锋精神是不变的。各地学當锋活动与时俱进,形式多样。沈
阳军区雷锋团针对新生代官兵个杜张扬、时尚活跃的特点,在互
联问上建立“當锋网站",通过"手机播报”传播當锋精祌,建立
“愛心QQ群”编织爱的港湾,开启新一代守望高尚精神追求的崭
新窗口 ;中国117家中央企业成立了 “中央企业郓明义爱心团队".
开展弘扬雷锋精祌的实线活幼;山本省枣庄退休教师邢如雨将雷
锋助人为乐的亊迹改编成皮影戏,到当地部分中小学校义演,敉
育学生向當锋学习、传承當绛精祌
⑵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分析传承雷锋精神、学习雷
锋活动的“变与不变"。(14分)
31.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改革”再次成
为热点话题。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必须以更大的政治
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
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发展与改革,
已成为一枚硬币的两面。不改革,就难以发展;不深化改
革,就无法实现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改革,已是牵动
中国发展的“牛鼻子”。在行政体制、户籍制度、农村土
地制度、干部人事制度、民生、生态、社会管理等诸多领
域,成效明显的改革,大都内含着一种暗合市场精神的价
值取向——简政放权,还权于民。
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相关原理阐述,改革是
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其实质是“扬
弃”。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否定,通过改
革推动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分)
②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改革就是改变
生产关系中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使
之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上层建筑中同经济基
础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使之适合经济基础的
发展,最终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全面进
步。(4分)
③30多年来,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体制改革取
得的成就是社会主义自我发展和完善的体现。(2
分)
(2012年全国新课标)38.(26分)阅读
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
1978年我国职工工资总额为568.9亿元,
2009年达到40288.2亿元;职工平均工资
由1978年的615元增加到2009年的32736元。
材料一
在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收入
分配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
2009年,我国的最低工资是我国人均
GDP的25%,世界平均为58%;我国最低工
资是我国平均工资的21%,世界平均为
50% 。
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再
分配中的比重分别如图8、图9所示。

材料二
最近几年,中央财政用于民生支出的增
长幅度远高于中央财政预算的增长幅度。根
据2012年财政部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上所做的报告,2011年中央财政实际支出比
上年增长16.7%。其中,教育支出增长27.5%,
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7.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
出增长23.9%,住房保障支出增长52.8%,在
2012年的中央财政预算中,中央财政支出增
长13.75%,其中,教育支出增长16.4%,医疗
卫生支出增长16.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
长21.9%,住房保障支出增长23.1% 。
第38题 (本大题2个小题,共26分,阈值4分)
(1)根据材料一概括的政策建议。(本小题14分,共3个采
分点)
 问题:(2个采分点,第1个采分点2分,第2个采分点4分 ,
共6分)
①与世界水平相比,最低工资在人均GDP中占比低我国国民
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经济生活知识提出解决问
题 (或与“世界存在较大差距”)(1分);在人均工资中
占比低,最低工资水平偏低。(或与“世界存在较大差
距”。)(1分)
说明:若考生只答出“我国最低工资水平偏低”,得1分;
若“两个占比”没有“与世界水平相比”,不得分。
②居民所得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占比呈减少趋势(1分);政
府和企业所得占比呈增加趋势(1分);国民收入分配结构
不合理(或“我国收入分配不合理或不公平”或“我国居
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比重低”)(2分)。(若考生对
折线分段描述,结论正确,也应给分)
 对策:(1个采分点,8分)
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
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职工工
资和居民收入的正常增长机制;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促进社会公平(考生只答“促进社会公平”不得分)。
(每答出一项得2分,答出任意四项给满分8分)
 说明:1、如考生答出下列建议之一也可给2分:
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
制度;(2分)充分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
活方面的积极作用;(2分)
2、如考生答出下列建议之一给1分:
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1分)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
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或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
重;(1分)大力发展生产力(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
加社会财富,为实现社会公平奠定物质基础。(1分)
注意:“对策”满分不得超过8分。
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
府为什么提高民生支出在财政预算中的比例。(4
个采分点,每点3分,共12分)
 以人为本,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或使全体
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3分)
(考生答出两个意思之一得2分,两个得3分。如
考生从“我国的国家性质、政府性质、宗旨、原
则”任一角度作答,每点得1分,共3分。只答
“科学发展观”得1分)
 改善人民生活条件,提高人民生活质量;(3分)
(考生答出两个意思之一得2分,两个得3分。若
考生答出:政府行使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或经
济职能,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正确答出职
能得1分,相关作用分析得2分,共3分。)
 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稳定;(3分)
(考生答出:政府行使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
治久安职能或政府行使政治职能,有利于协调人
民内部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或维护国家长治
久安。正确答出职能得1分,相关作用分析得2分,
共3分。)
 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保障基本公共服务;(3分)
(考生答出:政府行使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有利于
改善民生,实现社会公平或构建和谐社会或建设
服务型政府。正确答出职能得1分,相关作用分析
得2分,共3分。)
说明:如考生从政府职能角度作答,未答全上述
三个职能,用“文化职能”相关内容作答,酌情
给1-2分。(该题满分不得超过12分)
谢谢!
欢迎批评指正
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