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第四章

第 4 章 化學與化工
4-1 化學、化工與社會
4-2 化學與永續發展
4-3 化學與先進科技
1/41
4-1 化學、化工與社會
2/41
1. 化學:研究物質的性質、組成、結構及反應的科學。
2. 化工:即化學工程的簡稱,將化學實驗室的研究成
果帶到工廠,以工業化的規模,製造成產品。
上一頁
下一頁
3/41
一、科學、技術與社會 (配合翰版課本 P.131、P.132;講義 P.127)
1. 科學、技術對社會的影響:
2. STS(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1)意義:即「科學、技術與社會」,為 1960 年後新
興的學術領域。
(2)目標:促進人類對其所塑造的世界,能有更深的
了解與體會。
上一頁
下一頁
4/41
(3) 模式:
① 經由親近並觀察大自然,學到科學知識及技能。
② 以生活及社會上所發生與科技相關的議題,設
計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
例
■
酸值:中和 1 克油脂中游離脂肪酸所需
之氫氧化鈉的毫克數。油脂加熱愈久,
游離脂肪酸愈多,酸值愈高,油脂的品
質愈差。
上一頁
下一頁
範例 1 STS
5/41
下列哪一選項不屬於 STS 的範疇?
(A)颱風從巴士海峽北上,其外圍環流遇上宜蘭的東北
季風,在宜蘭及花蓮降下暴雨,造成嚴重災情 (B)美
元疲弱,造成日幣持續升值,衝擊日本的出口業 (C)
業者以真空包裝食品,卻未殺菌,消費者食用後,造
成數起肉毒桿菌中毒事件 (D)液晶電視的發明,使得
客廳的可用空間變大,並減少輻射線對人體的傷害。
解:
■
(B) 屬於經濟議題。
答 : (B)
■
上一頁
下一頁
6/41
二、化學與化工的關係 (配合翰版課本 P.133、P.134;講義 P.128)
比
較
化
學
化
地
點
實驗室
工廠
產
物
少量
大量
器
材
小,例如溶液在燒杯中加熱 大,例如溶液在鍋爐中加熱
哈柏在實驗室合成氨
實
例
N2+3H2
Fe
  
2NH3
(500 ℃、350 atm)
關
係
工
波希利用哈柏製氨的方法,
發展成工業化的量產規模
化學與化工關係密切,相輔相成,埃特爾發現哈柏-波希
法製氨的反應機構,推動「表面化學」的發展
上一頁
下一頁
7/41
註 :表面化學:
■
1. 定義:研究發生在物質表面上各種現象的化學,
稱為表面化學。
2. 實例:汽車排放出的 CO、NOx 及烴類,在鉑、
銠合金表面(觸媒轉化器)進行氧化及還原反
應,轉換成對人體無害的 CO2、N2 及 H2O。
上一頁
下一頁
範例 2 化學與化工
8/41
下列有關氨的敘述,何者不正確?
(A)尿液含有氨 (B)蛋白質分解會產生氨
(C)以哈柏
法製氨,氮與氫氣在鐵粉的表面反應 (D)哈柏法製氨
是在高溫、高壓下進行,無法在實驗室製造,只能在
工廠生產。
解:
■
(D) 在實驗室中亦可。
答 : (D)
■
上一頁
下一頁
9/41
三、生活中的化學
(配合翰版課本 P.135 ~ P.137;講義 P.129)
1. 將化學知識融入生活中。
例 :(1) 煎魚時加醋去腥。
■
酸鹼中和的原理,腥味來自鹼性的甲胺,
而醋含乙酸
(2) 食品添加維生素 C 或 E 作為抗氧化劑
氧化還原的原理
(3) 利用油脂與鹼製造肥皂
皂化反應的原理
上一頁
下一頁
10/41
2. 科技對生活的影響:
實
例
優
點
缺
點
瓶裝水
方便、安全
保特瓶不易分解
化肥、農業
增產糧食
土壤、水汙染
沒有空氣汙染,
核能發電
降低對化石燃料
廢熱水、放射線
汙染
的依賴
上一頁
下一頁
範例 3 生活中的化學
11/41
料理魚時,最適合使用下列哪一種物質去除其腥味?
(A)醋
(B)小蘇打水 (C)糖
(D)食鹽。
解 : 魚腥味來自鹼性的甲胺,可用酸中和。
■
(B) 鹼性。
(C)(D) 中性。
答 : (A)
■
上一頁
下一頁
4-2 化學與永續發展
12/41
為降低化學製品對環境的傷害,環保署提出廢棄物
管理的「4R」原則,以塑膠製品為例:
1. 減量(Reduce):減少塑膠袋用量、研發可分解
塑膠袋。
2. 再使用(Reuse):重複使用塑膠袋。
3. 回收(Recovery):分類、回收塑膠製品。
4. 再利用(Recycle):將回收的塑膠製品,製造成
其他製品。例如:把廢棄輪胎磨成粉狀,可添加
於柏油中來鋪馬路。
上一頁
下一頁
13/41
一、綠色化學
(配合翰版課本 P.140 ~ P.142;講義 P.131)
1. 意義:依據化學原理,以原子經濟(見重點二)為
原則,充分利用原料,使之盡可能完全反應成所欲
製造的產物,而沒有廢棄物;且在整個製程中,能
降低對環境的傷害。
2. 目的:同時兼顧環保、有效利用資源,符合永續發
展的要求。
上一頁
下一頁
14/41
3. 特色:
(1) 使用無毒、無害、可再生的原料。
(2) 儘量於常溫、常壓、溫和的條件下反應。
(3) 使用催化劑。
(4) 使用較無害的溶劑,例如:水、超臨界二氧化
碳、離子液體。
(5) 提高能源效率,例如使用微波爐、超音波等加熱
器,以取代化石燃料。
上一頁
下一頁
15/41
上一頁
下一頁
16/41
■
註 :(1) 超臨界流體:
① 物質的溫度及壓力超過其臨界溫度及臨界
壓力時,會呈現液、氣相不分的狀態,稱
為超臨界流體。
② 超臨界二氧化碳無毒性、無爆炸性、價格
便宜,廣泛應用於材料的清洗及天然物的
萃取等。
上一頁
下一頁
17/41
(2) 離子液體:熔點低於 100 ℃的熔融態鹽類稱為
離子液體,具有低蒸氣壓、低熔點、高極性、
不可燃性、耐強酸、高熱穩定性、高導電度及
較廣的液體溫度範圍(-96 ~ 400 ℃),可代
替一般揮發性有機溶劑,降低其對環境的汙染。
上一頁
下一頁
範例 1 綠色化學
18/41
下列何者符合綠色化學的理念?
(A)採用無害的物質為反應物
(B)使用高揮發性有機
溶劑,以便使產物快速乾燥 (C)使用本生燈為加熱器
(D)在高溫下反應,加快反應速率。
答 : (B)
■
許多有機溶劑有毒性。
(C) 使用含有火焰的加熱器,會產生二氧化碳溫室
氣體,而且許多熱量會被浪費掉。
(D) 應避免高溫、高壓的環境,若可以,儘量使用
催化劑。
答 : (A)
■
上一頁
下一頁
19/41
二、原子經濟
(配合翰版課本 P.143、P.144;講義 P.132)
1. 定義:原子經濟又稱為原子效率
原子經濟=
目標產物的物質總質量
所有原料反應物的物質總質量
× 100%
例 :製造乙烯的方法:
■
(1) CH≡CH+H2  Ni
 CH2=CH2
(分子量:26)
(分子量:28)
原子經濟=
28
26 + 2
× 100%=100%
上一頁
下一頁
500  C
20/41
, 2O 3
(2) H3C-CH3    
   H2C=CH2+H2
Cr
(分子量:30)
28
原子經濟=
30
× 100%=93%
2. 原子經濟大小的意義:
(1) 原子經濟百分之百的反應,表示不產生副產物。
(2) 原子經濟愈高,表示愈能充分利用反應原料中的
原子,提升轉換成目標產物的效率,實現零排放
的理想,降低對環境的汙染,愈能符合綠色化學
的精神。
上一頁
下一頁
21/41
3. 原子經濟非百分之百的反應,若其副產物可重複使
用,亦符合綠色化學的精神。例如工業上以奧士華
法製造硝酸的反應,副產物 NO 可重複使用。
NO 可供第二步反應
上一頁
下一頁
範例 2 原子經濟
22/41
下列哪一個反應的原子經濟最高?
(A)製備 H2O:2H2(g)+O2(g)→ 2H2O()
(B)製備 NH3:
2NH4Cl(s)+Ca (OH)2(s)  △
  CaCl2(aq)+2H2O()+
2NH3(g)
(C)製備 CO2:CaCO3(s)  △
  CaO(s)+CO2(g)
(D)製造 N2:NaNO2(s)+NH4Cl(s)  △
  N2(g)+NaCl(s)
+2H2O()。
解 : 只有(A)沒有副產物,原子經濟為百分之百。
■
答 : (A)
■
上一頁
下一頁
23/41
三、微型化學實驗
(配合翰版課本 P.145;講義 P.133)
1. 意義:儘可能運用少量的試劑,獲取所需化學資訊
的實驗。其亦符合綠色化學的精神。
2. 特色:試劑用量約為常規用量的
1
1000
~
1
,可減
10
少 90% 以上的藥品用量。
3. 實例:電解稀硫酸的實驗,
可簡化成右圖
上一頁
下一頁
24/41
4. 優點:試劑用量少、實驗費用低、排廢量少、汙染
物低、實驗時間短、占用空間小、安全性高。
5. 局限:
(1) 對於需要大量處理的物料,例如自天然物中萃取
出微量的成分時,就不能用此法。
(2) 此法所使用的儀器,大都不能用於高溫加熱的反
應。
(3) 需要較高的操作技巧。
上一頁
下一頁
範例 3 微型化學實驗
25/41
下列哪一個反應不屬於微型化學實驗?
(A)以鋁箔紙包牙籤做乾餾實驗 (B)在紅色石蕊試紙
上置放芝麻大小的鈉,用滴管滴一滴水在鈉上,觀察
鈉的變化
(C)以有機溶劑萃取紅豆杉中微量的紫杉醇,
收集 1 克,另做其他實驗 (D)依下圖裝置收集二氧化
氮。
解:
■
(C) 需要大量的紅豆杉及溶劑。
答 : (C)
■
上一頁
下一頁
4-3 化學與先進科技
26/41
1. 化學是創造性的中心科學:
有機化學
無機化學
物理化學
分析化學
計算機化
研發實用的 學、催化
技術與材料 劑、生技
製藥……
量子化學
2. 先進科技:
(1) 意義:技術密集的科技產業。
(2) 實例:材料科學、奈米技術、
生物技術、太陽能電池等。
上一頁
下一頁
27/41
一、材料科學
(配合翰版課本 P.147 ~ P.149;講義 P.136)
1. 光電化學電池:
(1) 意義:將太陽能轉為電能,同時進行電解反應
的電池。
(2) 原理:
上一頁
下一頁
28/41
① 陽極(TiO2):
陽光
+




半導體
(產生電洞)+
TiO
h
❶
2
-
e (電子),電子移動至陰極,形成電子流。
+
1
+
❷ H2O()+2h → 2 O2(g)+2H (aq)
+
-
陰極(
):
+
Pt
2H
2e
→ H2(g)
②
(aq)
陽光
③ 淨反應
太陽能→電能  TiO2    h++e-
電能→化學能  H2O()→
1
+H2(g)
O
2(g)
2
上一頁
下一頁
29/41
(3) 特色:
環
功
過
境
能
有陽光時
產生電流、氫氣、
氧氣
程
無陽光時
取氫氣、氧氣作為
燃料電池的燃料,
繼續發電
水→氫氣+氧氣→水,極為環保
2. 導電聚合物:
(1) 結構:主鏈上含有 C-C 單鍵與 C=C 雙鍵交替
的塑膠,例如聚乙炔。
上一頁
下一頁
30/41
(2) 性質:具半導體或導體的導電度、發光性。
(3) 特色:能大量、快速製造,成本低廉,可捲曲、
薄。未來可能取代矽,作為積體電路的原料。
(4) 應用:抗靜電材料、防電磁輻射罩、太陽能電
池、薄型螢幕。
上一頁
下一頁
31/41
3. 精密陶瓷:
(1) 材料:氮化矽、氧化矽、碳化矽。
(2) 性質:高強度、比金屬輕、耐受 1400 ℃以上的
高溫。
(3) 應用:
① 汽、機車陶瓷引擎。
② 太空梭腹部耐熱磚。
③ 複合材料。
上一頁
下一頁
32/41
(4) 複合材料:結合兩種以上材質的材料,稱為複合
材料。
① 太空梭推進系統中的超音速衝壓發動機:
❶ 燃燒室內壁:為精密陶瓷,
以承受高溫
❷ 燃燒室外壁:為機械強度佳
兩種材料間
沒有界面
的金屬,以承受極大的溫差
(外壁溫度低)
上一頁
下一頁
② 貝殼結構。如下圖
33/41
③ 生物陶瓷:科學家應用貝殼耐撞擊的原理,將帶
有治療功能的羥基磷灰石(Ca10(PO4)6(OH)2),
與人體骨骼成分相同的陶瓷、奈米象牙質製成複
合材料,用於製造牙科植入物及人造骨骼等。
上一頁
下一頁
範例 1 材料科學
34/41
下列有關先進材料的敘述,何者正確?
(A)製造花瓶的陶瓷土,因耐高溫,亦可作為機車引擎
的材料 (B)聚乙烯可作為導電塑膠,成本低廉,具有
可捲曲的特性 (C)光電化學電池的陽極為鈦,陰極為
鉑
(D)光電化學電池利用電洞導電 (E)光電化學電池
在放電時,水分解成氫氣與氧氣。
上一頁
下一頁
範例 1 材料科學
35/41
解 : (A)
■
一般的陶瓷土必須再處理,才能作為精密陶瓷
的材料。
(B) 聚乙炔或聚苯乙炔。
(C) 陽極為半導體,例如二氧化鈦。
(D) 利用電子導電。
答 : (E)
■
上一頁
下一頁
36/41
二、奈米技術
(配合翰版課本 P.149;講義 P.138)
1. 定義:奈米(nanometer,nm)是一種長度單位,
1 奈米等於 1 × 10-9 公尺。
2. 奈米材料定義:在長、寬、高三個方向中,至少有
一個方向的長度在 1 ~ 100 奈米之間的材料。
3. 奈米材料特性:
(1) 奈米材料的性質,如熔點、磁性、電性、化學活
性等,均與傳統塊材差異甚大。
上一頁
下一頁
37/41
(2) 奈米材料表面原子的數目占材料總原子數的比
例,較塊材增加許多。
(3) 由於材料表面之原子的活性,一般都比材料內部
原子的活性大,使得奈米材料具有更高的化學反
應性。
上一頁
下一頁
38/41
4. 奈米碳管(CNT):
(1) 結構:奈米碳管可視為由石墨捲曲而成的中空管
狀結構,為自然界中已知最細的管子。
(2) 分類:可分為單層式與多層式兩大類。
(3) 特性:質量輕、彈性佳、機械強度大、熱傳導性
佳、化學反應性穩定、可吸附氣體。
(4) 用途:顯示器、化學感測器、奈米溫度計、燃料
電池的儲氫材料、高強度複合材料等。
上一頁
下一頁
範例 2 奈米技術
39/41
下列有關奈米碳管及奈米材料的敘述,何者正確?
(A)奈米碳管含有石墨的結構
(B)某些種類的奈米碳管
能導電 (C)荷葉不沾水的現象,與荷葉表面粒子的奈
米化有關 (D)物質表面的粒子活性大小,與物質內部
的粒子相同 (E)奈米材料的性質,與塊材差異甚大。
解:
■
(D) 表面粒子所受的束縛力較內部粒子弱,故活
性較大。
答 : (A)(B)(C)(E)
■
上一頁
下一頁
40/41
三、生物技術
(配合翰版課本 P.150;講義 P.139)
1. 定義:任何利用生物系統、死亡有機體或其衍生
物,來製作或改變產品或其製程,以供特定用途
的應用技術。
2. 發展:
(1) 1942 年,運用化工技術量產抗生素——盤尼西
林(青黴素)。
(2) 近年利用「基因轉殖」技術製藥。
上一頁
下一頁
41/41
3. 聚合酶鏈鎖反應(PCR):
(1) 為一種在生物體外增殖特定 DNA 片段的方法,
不再依賴大腸桿菌、酵母菌。
(2) PCR 自動化設備可判斷遺傳疾病、微量血跡查
驗、親子鑑定等。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