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种子休眠及其调控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第五章种子休眠及其调控

第五章
种子休眠及其调控
• 教学内容:种子休眠的概念和意义;种子休眠的
原因和机制;主要植物种子的休眠;种子休眠的
调控。
•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种子与休眠相关的概念,
理解种子休眠的各种原因,掌握禾谷类、豆类种
子休眠的特性及种子休眠调控的各种方法。
• 重点:种子休眠的概念,种子休眠的类型,豆类
种子的硬实,打破种子休眠的方法。
• 难点:种子休眠的机制,种子休眠的合理利用。
第一节 种子休眠的概念和意义
• 一、与种子休眠的相关概念
• 1、种子休眠(seed dormancy):简单地讲,种子休眠
是指种子不发芽的静止状态。确切地定义是:是指有生
活力的种子在适宜发芽的条件下不能萌发的现象。
• 2、生理休眠与强迫休眠
• (1)生理休眠(innate dormancy,primary dormancy):
也叫原生休眠或自然休眠,是指种子本身未完全通过生
理成熟或存在某些发芽障碍,虽然给予适宜的条件而仍
不能萌发的现象。
• (2)强迫休眠(imposed dormancy):是指种子已具
备发芽能力,但由于不具备发芽所必需的基本条件,种
子被迫处于静止状态的现象。
3、休眠种子与静止种子
• (1)休眠种子(dormant seed)指在适宜于大
量非休眠种子群体萌发的环境条件下而不能萌
发的种子。
• (2)静止种子(quiescent seed)指由于外界环
境条件不适宜而迫使具有发芽力的种子不能发
芽,处于静止状态的种子。
• 4、种子休眠期(dormancy period):是指一
个种子群体,从收获至种子发芽率达80%所经
历的时间。
• 二、种子休眠的意义
• 1、生物学上的意义——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植
物适应特殊的外界环境,以保持物种不断发展与进化
的生态特性。
•
•
•
可以防止种子穗上发芽
有利方面
有利于种子贮藏
• 2、农业生产上
不
利
方
面
播种时影响出苗率
育种加代时增加工作量
造成检验的误差
根除杂草困难
给芽菜的生产带加工带来困难
第二节 种子休眠的原因与机制
• 一、种子休眠的原因
•
胚未分化好(兰花种子)
•
1、胚未发育完全
•
(形态后熟)
•
胚未达到一定大小(毛茛)
• (一)胚休眠
•
2、种子未完成生理后熟 ——胚虽分化
也达一定大小,但未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生理生化变化
1、种皮不透水(硬实)
如豆类种子等
2、种皮不透气(禾谷类、棉籽)
• (二)果种皮障碍
(苍耳:哥俩一般大,隔墙不说话,一个叫迎
春,一个叫立夏。原因是位于上部的种子种皮
不透气)
3、种皮的机械约束作用(硬壳) 如
蔷薇科种子等
•(三)发芽抑制物质的存在
•
•
•
•
•
•
•
•
•
1、抑制物的种类
——小分子化合物 如氰化氢、氯化钙、氨、乙烯等
——醇醛类物质 如乙醛、苯甲醛、胡萝卜醇等
——有机酸类 如ABA、水杨酸、色氨酸等
——生物碱类 如咖啡碱、可可碱、烟碱等
——芥子油类、 香豆素类
——酚类物质 如苯酚、儿苯酚等
2、抑制物存在的部位
种子发芽抑制物可以存在于种被、胚、胚乳各个部位。如十字花
科的抑制物质(芥子油)存在于果荚内。
• 蔷薇科植物、山楂种子胚中;番茄、黄瓜等新鲜果实中,含有胚
胆碱;人参种子的抑制物质存在于胚乳里面;苹果种子的胚乳、
果肉、胚内都存在抑制物质。
3、抑制物的性质
•
•
•
•
•
•
挥发性——可随干燥、贮藏而减少
水溶性——浸水可降低含量,使种子打破休眠
非专一性——含抑制物质的气体、水溶液可诱导其它
种子休眠
可转化性——某些抑制物可随种子生理状态改变而
转化为刺激物质
• (四)光的影响
• ——红光(波长660nm附近)促进发芽;远红光
(730nm)和蓝光(440和480nm附近)则起抑制作用。
1、种子的感光性
• 根据种子发芽对光敏感性(light sensitivity)状况
的不同,可以将种子分为以下三类:
• (1)需光性种子(light-favored seed):白光可
以解除种子休眠,如芥菜、莴苣(品种Grand
Rapids)、烟草、芹菜等。
• (2)嫌光性种子(light-inhibited seed):白光抑制发芽
(可使种子进入二次休眠),如苋属的西风古(长时间照
光)、门氏喜林草、黍、落芒草等多种非休眠种子均可
受抑制而不发芽。茄果类、瓜类、葱蒜类等。
• (3)中光性种子:种子萌发不受光的影响,对光不敏感,
在光下或黑暗下均能萌发,包括很多栽培作物(小粒的
禾谷类种子、玉米及豆科种子等)。
•2、影响种子感光性的因素
• (1)光对种子休眠和萌发的影响是受光敏素控制的。
•光敏素的各种转换过程
•
•
•
•
•
(2)种子对光的敏感性是变化的。
——需光种子在干燥下无光敏感性;
——母株所处的条件影响种子的感光性;
——有些种子的感光性随种子后熟而降低(莴苣);
——种子的感光性受温度的影响而改变(莴苣)。
•(五)不良条件的影响
• 1、不良条件的影响可以使种子产生二次休眠
(secondary dormancy)(次生休眠、诱发休眠),
即原来不休眠的种子或已通过休眠的种子加深
休眠,即使再将种子移置正常条件,种子仍然
不能萌发。
导致二
次休眠
的外界
条件主
要有
不适宜光照,如喜光种子无光时,嫌光种子有光时
不适宜温度,温度过高、过低都可能引起二次休眠
厌氧条件,氮气或有机溶剂浸注
过分干燥,可使非硬实种子成为硬实
• (六)综合休眠(combined dormancy)
• 即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种子休眠。
• 如一种野生稻种子落入水中一年才能发芽,
原因可能有:
• ——内外稃中存在萌发抑制物;
• ——果种皮透气性差;
• ——缺乏萌发所需的激素。
•关于种子休眠其他分类方法(Nikolaeva,1977):
•
物理休眠
•
外源休眠 机械休眠
•
化学休眠
•
•种
形态休眠
子
•休 内源休眠
眠
•
生理休眠
•
综合休眠
•
二次休眠
浅休眠
中期休眠
深休眠
二、种子休眠的机制
• 1、内源激素调控论——三因子学说
Khan(1975)
提出:种子的
休眠和发芽是
萌发促进物质
GA、CK和萌
发抑制物质
ABA相互作用
的结果。
凡能发芽的种子均存在生理活性浓度的GA,但存
在生理活性浓度的GA不一定能发芽。
2、呼吸途径论(磷酸戊糖途径论)
Robert(1973)指
出:种子休眠是
由于磷酸戊糖途
径受阻,三羧酸
循环途径过强,
消耗了大量的有
效氧的导致的。
3、光敏素调控论
Borthwick(1952)在研究光对莴苣种子萌发的影响时
发现,光敏素从钝化态(Pr)转化为活化态(Pfr)时
能促进种子萌发,种子萌发取决于Pfr占种子中光敏素
总量的比例。
4、膜相变化论
Bewley(1982)研
究发现,温度使细
胞膜在凝胶态和夜
晶态之间变化,促
使膜结合酶活性改
变,并导致细胞膜
透性变化,从而影
响到与种子萌发相
关的代谢过程的变
化,最终导致种子
的休眠与萌发
第三节 主要植物种子的休眠
• 一、禾谷类种子的休眠
• (一)休眠的原因与休眠的起始
• 1、原因:禾谷类种子的休眠是由于种被(果种皮)透
气性不良所引起的。
• ——水稻和大麦种子的休眠主要是由于稃壳紧紧包
着籽粒,使胚部的氧气供应受到阻碍。
• ——小麦种子的休眠主要是由于果种皮阻碍了氧气
的通透所致。
• 可以通过去稻壳与小麦擦伤种皮或双氧水处理(以
改变种被的透性和供氧能力)种子以加快快萌 。
2.休眠的起始
• 禾谷类作物的种子
在花后4-26d,种
子不能发芽,但
28d后发芽率急剧
升高至100%(此
时田间种子的含水
量开始发生自然降
落的阶段)。此后
种子的发芽率又急
剧降低,到38d降
到最低。
•(二)影响禾谷类种子休眠的因素
• 1、遗传因素
• 禾谷类种子的休眠期,比较普通,但不同作物、
品种间休眠期的差异,其中麦类的休眠期非常
明显,多在1个半月至三个半月之间。
• 大麦的休眠期 > 小麦 > 燕麦、黑麦
• 皮大麦(有稃壳的) > 裸大麦
• 红皮小麦>白皮
• 在水稻上,早粳的休眠期 > 晚粳 > 籼稻(我国
的籼稻休眠期不明显)。[籼稻看是嫩的,实际
已经老了,黄熟时90%发芽。粳稻看看老了,
其实还嫩,完熟才90%以上发芽。]
•2、生理因素
• 不同成熟度的种子休眠期有差异,一般成熟
度越高,休眠期越短,二者呈负相关。
• 小麦乳熟期采收的种子,休眠期比完熟期采
收的延长一个月以上。
3、环境因素
• 成熟期间的环境条件可以决定种子休眠的深度,
而贮藏期间的环境条件可以影响种子休眠解除
的速率。
• 种子成熟期影响休眠长短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黄熟期的温度对休眠期起重要作用,温度愈高,
则休眠期愈短。若平均温度25℃以上连续5-6
天,小麦就没有休眠期。
• 另外,小麦成熟期间降雨愈多,休眠期愈短
(穗上发芽严重)。
4、贮藏条件的影响
种子在贮藏期间,由于温度、湿度、气候状况
不同,对休眠期的长短有很大影响。
• (1)低温贮藏,休眠期延长,在0℃下贮藏三
年,休眠深的种子尚未通过休眠,若在40℃贮
藏,种子休眠期较短。
• (2)湿度 高湿度可能导致二次休眠,但湿
度对种子休眠的影响没有温度明显。
• (3)气体 CO2浓度高,休眠期延长,反之缩
短。
二、豆类种子的休眠
• (一)硬实的生物学意义及其分布
• 1、硬实的概念:因种皮不透水而不能吸胀
发芽,并保持原来大小状态的种子称为硬实
(hard seed)。
• 2、生物学意义:有利于植物界种的延续和
传播。
案例
• 1952年(北京植物园)在辽宁省普兰店(现新金县)泡子
囤一个干涸泥塘的泥炭中发现一批古莲子,用锥子把
种子的一端轻轻锥个小孔,浸一昼夜然后把种皮剥去
进行发芽,不但发了芽而且发芽率竟高达90%以上,
1953年种下去,于1955年夏天还开出了淡红色的荷花,
据认为这批古莲子已有835-1095年历史了。
• 日本人将田菁种子从1915年9月1日泡到1927年7月份
才发现种子发芽。
• 洋槐种子泡32年后还有个别的种子能够萌发。
•3、分布
• 硬实在植物界是常见的现象,它广泛分布于豆
科、藜科、茄科、旋花科、锦葵科、美人蕉科、
苋科、椴树科等栽培作物及杂草种子中。
• 农作物中最常见的是豆科作物的硬实,小粒豆
科种子的硬实率很高,如紫云英、苕子、苜蓿、
草木樨、田菁、三叶草等。
• 大豆、棉籽、蚕豆等大粒种子硬实较少。
• 4、硬实的检测
• ——自来水浸泡24h,不能吸胀的种子即为硬
实的种子。
紫云英
苜蓿
苕子
田菁
(二)硬实发生的原因
• 1、种皮中某一层次
的细胞含有较多的疏
水性物质
• (1)种皮外表有角
质层;
• (2)种皮中有栅状
细胞;
• (3)栅状细胞外端含有
果胶质。
2、特定部位或特殊的水分控制机制
种脐中的种脐疤对水敏
感,控制水分的进出,
起到“阀门”的作用,
外界水分稍多它就膨胀
把种脐孔隙堵死,水分
不得进入,当外界水分
少时,种脐疤收缩,阀
门打开,让里边的水分
出来。
(三)影响硬实形成的因素
•
•
•
•
1、遗传性——凡先代硬实率高的,后代也高。
2、成熟度——种子愈老熟,愈易成为硬实。
3、成熟期环境——高温干燥、施钙肥多,易形成硬实。
4、干燥贮藏条件——曝晒干燥,低温低湿贮藏易形成硬
实。
• (四)硬实的解除
• 温度的变化、干湿交替和微生物作用是影响硬实解除的
主要因素。
三、其他种子的休眠
(一)棉花种子的休眠
• 1、棉种的休眠期
• 棉花种子成熟以后,一般需经过一段时期的休眠以
后才能萌发。因此,即使是在多湿的雨季也很少发
现棉籽在吐絮期间萌发。采收的棉籽在晒干、贮藏
之前,通常发芽率很低。
• (1)不同类型间,棉籽的休眠期差异明显。陆地棉
休眠期较长,而海岛棉、亚洲棉和非洲棉等类型几
乎没有休眠期。
• (2)成熟度低的种子休眠期长。
• (3)贮藏期间的高温低湿条件使休眠期大大缩短。
•2、棉花种子休眠的原因
• (1)种皮透气性不良;
• (2)硬实,棉籽中存在一部分硬实,主要是进水口(合
点)堵塞。
• 经80℃热水处理或45℃烘干,由合点部位破裂,能使种
皮透性增强,有助于休眠的解除。
• (二)油菜种子的休眠
• 不同类型的休眠期不一样,芥菜型油菜>白菜型油菜>
甘蓝型油菜。
• 一般绿熟种子的休眠远深于褐熟和完熟种子的休眠。
• 其休眠原因,也与种皮的透气性有关。主要指荚壳影响
透气性、透水性,但要注意油菜的荚壳当中存在着抑制
物质(脱落酸ABA),因此不脱粒的菜籽不会在荚壳里萌
发。
(三)主要蔬菜种子的休眠
类型和作物
休眠原因(类型)
瓜果类:西瓜、
黄瓜、甜瓜等
种皮透气性差
冬瓜
种皮透水性差
印度南瓜
光
番茄
存在抑制物质(咖啡酸、阿魏酸)
叶菜类 :芹菜
发芽需光
苋菜
发芽忌光
莴苣
发芽需光;种皮障碍;存在抑制物(酚类、香豆酸)
白菜、芥菜
种皮透气性、发芽需光、存在抑制物(芥子油)
菠菜
吸胀的种子(果实)表面胶液影响透气,果皮中有草酸
根菜类:甘薯
种皮透水性差
马铃薯
种皮透气性差 ;激素不平衡
胡萝卜
胚未发育完成
萝卜
种皮透气性差
第四节 种子休眠的调控
• 一、延长种子休眠期
• 1、品种选育
• ——比如,为了从根本上防止小麦穗发芽,可以从一
些优良的白皮品种中选择红皮的变种,经繁殖固定,
得到休眠期较长的红皮品种。如原南大2419容易穗发
芽,但四川万县从中选出红皮的万年二号,解决了穗
发芽问题。
•
• 在杂种后代中,小麦的休眠期趋向于短的亲本,而花
生的一代杂种休眠期介于双亲之间,但偏于休眠期长
的亲本,因此花生休眠特性的选择较为容易。
•2、药剂调控
• ——乙烯利:在水稻灌浆初期用0.1%乙烯利
喷洒,
• ——青鲜素:小麦可在开花后18天(抽穗后25
天)喷洒0.05-0.1%的青鲜素溶液(简称MH,
即马来酰肼) ;
• 土豆、大蒜、洋葱收获前2-3周,用0.25%的
MH溶液喷洒其植株 均可延长种子的休眠;
• ——萘乙酸,2,4-D等可延长休眠。
• 3、环境因子控制
• 低湿、高温或缺氧状态,可将延长种子休眠期。
二、解除种子休眠期的方法
• 1、化学物质处理 浓硫酸、H2O2,GA、CK等 ;
• 2、机械破损处理 ;
• 3、物理法:播前用X-射线处理,或超声波,高
低频电流,紫外线等处理;
• 4、干燥处理;
• 5、清水漂洗;
• 6、层积处理 ;
• 7、温汤浸种 ;
• 8、剥胚培养法。
本章思考题
• 1、种子休眠、种子休眠期、生理休眠、强迫休眠的概
念。
• 2、种子休眠在农业生产上有何意义?
• 3、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 4、种子休眠的三因子学说、呼吸途径论及光敏素调控
理论的要点各是什么?
• 5、禾谷类类、豆类、棉花种子的休眠的原因各是什么?
• 6、什么是硬实?说明硬实发生的原因及解除方法。
• 7、延长和解除种子休眠的方法各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