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閱讀教學II
閱讀教學II
授課者:徐東伯 助理教授
漢字教學
漢語為第二語言教學最顯著的特點
表義為主的文字,比拼音文字的認知要難
的多
聚集大量多維結構的方塊字,難認、難記
、難寫
無法透過拼讀直接獲得準確讀音,沒有專
用的記音符號
不同音符可記同一音節,表音能力減弱或
有時同一符號記不同音
漢字教學
意符系統、意義表徵不夠嚴密
對漢字文化圈以外的學習者是ㄧ個難點
漢字教學的辯論:先語後文;語文並進
先語後文:先進行口說與聽說的教學、後
進行漢字和書面與讀寫的教學
語文並進:口語聽說教學與識字讀寫教學
同步
語文一體:隨文識字,常沒考慮漢字為自
己的ㄧ個系統,常屬於附屬地位
高頻率詞的選擇
掌握兩、三千字:基礎讀寫的能力
常用字(一、二級)3500字,在200多萬中
涵蓋達到百分九九點四八
一級常用字2500,覆蓋率達百分之九七點
九七
二級常用字1000,覆蓋率約百分之一點五
一
2000~4000高頻漢字:閱讀一般書籍的能
力
漢字教學的原則
教學初期:語和文先分後和,漢字首先獨
立教學
隨文識字:
好處可以掌握漢字意義及其形音義
缺點無法按照漢字難易進行編排教學,對
初學者不利
初學者:建立平行的
口語聽說課:拼音教學、講練詞彙、語法
、課文並進行句型操練
漢字讀寫課:漢字的基本知識、按照漢字
特點及形體結構教學
交常用獨體字、教筆畫、筆順並注意漢字
部件的教學
口語課在前、漢字課在後:按照系統教學
字與詞教學並重:單漢字構成單音詞約佔
百分之六,多為詞
把握漢字的構成規律和基本理論
重視相似字之間的對比
反覆練習和抄寫
六書的部分應用
介紹筆順、部件以及整字三個層次(以下
更加詳細介紹)
字與詞:起源與進化
兩個廣為流傳的傳說
倉頡造字(呂氏春秋、荀子、韓飛子、淮
南子):四千六百年前
結繩記事(周易)
造字六原則:六書(象形、指事、會意、
形聲、轉注、假借)
轉注:相同意旁,相同或相似音旁,互相
解釋,考老是也
假借:借某字音及形,轉用他意,如來(
漢字字體的演化
甲骨文(1750-1040BC):牛骨或龜甲
金文(1300-400 BC):銅器
篆書(800-300 BC):大篆、小篆
隸書(200BC):秦漢時代,書同文
(206BC-220AD)摒棄困難的彎曲筆畫、首次
使用直寫的筆畫書寫方框以及方塊字
楷書(400AD)
草書、行書:更規則的筆畫(介於楷草之
間)
漢字結構
字是漢語語意的最小單位嗎?不是,因為
部首也有語意。
教學上常遇見的困擾:沒有辦法明確的告
訴學生、漢語字的定義
教學上的權宜之計:「字」是一個由不同
筆畫組成的獨立符號,而且這個符號有他
自己的意思
字的結構必須被教授:字如何形成、文化
知識、歷史、人民、哲學等
部首一
如果中文的字彙多由形聲、指事、會意組
成的話,那麼許多中文字都有部首
怎麼教漢字、怎麼教部首?:要會發音、
會讀、會寫
與漢字的形、音、義有關,也與聽說讀寫
四個技巧有關
康熙字典列出了兩百一十四個部首
這些部首是現代字典編纂的部首基礎
參照講義 表格5.3,作者列出的前一百個部
部首二
這一百個部首應當先教
必教,因為部首有助於瞭解漢字的意義、
查字典(自行查閱新詞、獨立學習)以及
瞭解中國人的傳統以及意識型態
部首常充當意符的單位
在形聲字中,常有意符以及聲符並存的現
象
部首的教導亦有幫助學生猜測字義的功能
,進而幫助記住生字
聲符(部件)一
常跟部首在一起,組成漢字
常見問題:聲符相同的字,發音常不同;
如碼、駕、騙等
意符跟聲符的組合是漢字孳生的主要方式
之一
形聲字佔漢字百分之八十以上
教學時,老師可以運用聲符相同的字做連
續教學、加強學生對聲符的形音義印象
門、們、悶;白、百、柏、伯;巴、吧、
聲符(部件)二
相同地,聲符也可以幫助意義的猜測,雖
然變異性較部首大。
但其對未知的字,擁有較強的發音預測力
:有邊讀邊、沒邊讀中間
一旦聲符、意符的概念有了之後,學習漢
字的基礎:形音義也便具備了。
教學方式的建議
筆順教學
說故事
由義符或聲符猜測字意
複合字或用詞造句
同義反義字對照
字謎以及字的遊戲
簡繁體互換
筆順教學
從左至右:川
從上到下:三、下
從外到裏:向、風
從中間到旁邊:小、水
關閉之前先內:回、且、國
水平線在其他筆畫之前:七、夫
主要部分在連結其他筆畫之前:中、事
主要部分在點之前:我
例外:這
說故事
中:世界之中
國:王之土地(簡體字)
明:日月相照
家:屋簷下養了一隻豬
姓:女子生子後,家族給的
由義符或聲符猜字
參照p127, 5.10
但簡體字有些例外,之前的例子也是例外
複合字或用詞造句
學;學生;學習;學校;初學…..
學、學、學,每天都學有什麼意義?
你可以學好、也可以學壞,還可以學傻
詞、理解、工具書
3500漢字:涵蓋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的新聞
文章
3000-4000是流暢閱讀中文的必要字彙
Oxford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by OUP
Far East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by US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
A Reverse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by
Shangwu Chubans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