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學習共同體的未來 - 台灣學習共同體研究會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邁向學習共同體的未來 - 台灣學習共同體研究會

邁向學習共同體的未來:
建立國內與國際間的學習公共性網絡
•
Manabu Sato
• Professor of Gakushuin University
• 佐藤學2014/03/09日本學習院演講
• 翻譯:林文生/新北市秀山國小校長
未來學校的變化
• 21世紀實施學習共同體的學校,必須能夠
回應社會、文化、以及政治上的改變。
• 1. 追求教育的質與量
• 2. 從計畫、方案、知識的獲得,邁向使用知識來進行探索。
• 3. 從教師的講授式教學轉向學生的合作學習。
• 4. 從計畫與評鑑轉向單元活動的設計與省思。
• 5. 從教學的專業轉向學習的專業。
合作學習的理論
學習共同體對於學習的定義
• 學習是從已知世界邁向未知的一趟旅程。它是與新世界、
他人與自我的遭遇和對話。
• 學習不是個人的活動,而是社會的活動。從結果來看,不
是能力或技能獲得的自然歷程,而是意義與關係建構的文
化歷程。
• 我將學習定義為三個實際的對話:與外在的實體世界、與
他人、與自身的對話。
• 因此,學習是意義與關係的重組及再脈絡化。
• 學習開始於傾聽他人的聲音,傾聽相關的對話與溝通,學
習是由此展開的。
小組學習的三種模式
這三種學習的模式應該有所差異
• 1.集團式學習(日本漢學 )
• 這種理論起源於1930年代的集團理論,主要的國家有美國、
蘇聯、日本。組內的共識(conformity) 是主要的特色。
• 2.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
• 這種理論最主要源自於社會心理學,主要代表人物為
• Johnson & Johnson, Slavin 等等.)這種理論是現今美國
和日本的主流。
• 3.協同學習(Collaborative learning)
• 這種理論的主要基礎是杜威的溝通理論,
• 和 Lev Vygotsky的發展理論。
協同學習在學習共同體的角色
• SLC提到兩種學習模式:1.模仿別人的理念,
2.以別人的理念作為學習的鷹架。
• SLC 建議設計兩種不同的學習活動,1.教科
書層次的學習活動。2.跳越教科書的跳越活
動。
我們都知道孩子與同儕學習,
比單獨學習學得更多
協同學習是建立在Lev Vygotsky的理論基礎上。
• ================←
在同儕的協助或合作的下可能完成的
•
水平。 (明天發展的水平)
• 可能發展的區域
• (學習的可能性)
• ================← 孩子獨立可以完成的水平
• 因此學習工作是落在發展區的上面的水平線,在學習共同
體的學習是與同儕跳躍伸展的的工作。
協同學習的理論議題
• 許多理論的議題應該都會被提及,大部分的學術理論
都認為教師的暗示和小老師都有助於學生的學習。真
的嗎?
• 這個問題在ZPD的理論當中會有介紹,但是要真正解
決這個問題有很大的困難。
• SLC建議我們不是小老師與學生的關係,而是學習的
關係。
• 緊接著,老師發現低成就的學生在跳躍伸展的問題當
中涉入較深,而不是只分享別人的成果。
• 這個現象是非常引人入勝的,因為還沒理論可以解釋
這個現象。這對於我們研究者也是一個重要的理論議
題。
教師的專業發展
從教學的專業到學習專業
• SLC 要讓老師從教學的專業,轉化為學習
的專業。
• 學習的專業可能在學習的社群中發展能力。
• 因此,SLC設定同僚性(collegiality)是學
校管理的核心。
教學能力的定義
• SLC將教學的能力看作是專業知識加上熟練的
技巧。
• 1.教師即巧匠 = 藝術家的能力。藝術家的能
力不等於技術(technology)或技能(skill)。
• 專業主義是包括公共任務、專業判斷、自主性
的倫理責任。專業的學習必須整合理論與實務。
所以個案研究是最合適的方法。
• 學校應該是專業學習的社群,分享教學藝術及
實踐的智慧。
SLC的老師
• SLC的老師不是技術的專業,而是反思性的
實踐家。
• SLC的老師不是追求效率的老師,而是善於
思考的老師。
• 職前教育宇在職教育的師資培育,要像醫
學院獲法學院的教育,個案研究必須是課
程的核心。
個案研究的專業是在統整理論與實踐的專業
• 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關係有三種模式
• 1. 轉化理論為實踐的工具(theory into
practice)
• 2. 將實踐的個案轉化為理論(theory into
practice)
• 3.實踐當中的理論(theory in practice)
• SLC所設定的是第三種理論,所以我們透過個案研
究的反思與慎思,來強化實踐的智慧。
• SLC要求老師的思考要向法學院對學生的要求:向
一個法律人的思考。
議題三:授業研究
1990S授業研究的典範轉移
傳統授業研究
創新的授業研究
目的
促進及評鑑單元計畫及教學技巧。 教育經驗、設計、反思敏銳、實
歸納出一個最好的方法。
踐認識論,
目標
單元計畫、教學活動、提問等等
教學的實際個案、學習經驗
基礎
行為科學或心理學
認知科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
方法
量的分析和通則
質的研究、個案研究、個性或特
質
特徵
輸入、產出模式
因果關係
意義的結構(configuration)
關係性的認知
結果
教學的技術、教學的典範
教師的反思和實踐的智慧
呈現
方式
典範的認知
程序性的知識
敘說性的認知、實踐的知識
從「計畫與評鑑」到「設計與反思」
• 第一個問題是計畫與設計有何不同?
• 計畫是教學前的決定;設計則是對於整體
實踐歷程的修正。
• 設計要很簡單、教學卻要非常敏感。
• 複雜的計畫打亂教學,因為老師是被嚴格的計畫
所限制的。
• 一開始是最重要的,具有創造力的老師。都會很
小心地處理每堂課的開端。
學校的授業研究就是學習共同體
• LS. 的焦點不是教而是學。
• LS. 的目的是建立一種具備思考力的學習共同體。
• 授業研究是組合了「設計」、「實踐與觀察」、
「反思」。
• 直接觀察是最普遍的方法,攝影機則是最經常使
用的工具。
設計
實踐
反思
透過授業研究建立專業的LS.
• 教師花在課後議課的時間比課前被課的時
間多。
• 計畫:授業研究的目的不是計畫與評鑑,
或是建議。而是很謹慎地一起討論,這節
課發生了什麼? 並記錄整節課的班級軼事。
提醒一些重大議題
•
•
•
•
•
•
•
1.都會區的大型學校形成老師之間的同僚性會比
較困難。
2. 這些老師普遍存在著疏離感,卻缺乏自主性。
3. 所以我們研究了許多如何引發老師自主性的專
業,以及如何建立永續性學習共同體的方法。
4.日本與韓國學習共同體的困難發生在小學,中
國大陸卻發生在中學。
學習共同體的政治背景
• SLC 在亞洲國家的政治背景
• 教育政策的混淆,來自於政治的獨斷與國
際經濟的競爭。近日的亞洲是新自由主義
滲透的地區。不管是經濟,還是教育或社
會福利,都受到新自由主義的宰制,政府
的政策與學區的政策存在既寬既深的鴻溝。
事實上,這些鴻溝所產生的矛盾,會讓學
習共同體的實踐變得越來越困難。
學校的改革與政府政策的分離
• 這種現象龕在:
• 這種矛盾存在於民主發展的進程、工業全
球化、國家主義與國際競爭的復活
(regeneration)。
• 社會的經濟和政治的脈絡是極端地複雜。
• 一種半套的進步主義(quassi
progressivism ) 是普遍的現象。
• 在這個背景下永續性的學習共同體是最重
要的。
• 對於學習權利與教師專業尊嚴最大的威脅。
從一方面看,近30年來亞洲國家已經是民
主化的國家。這是學習共同體能夠在亞洲
國家徹底傳播的主要原因。
• 但是從另一方面,在全球化、新自由主義、
新保守主義主張下的市場經濟,已經成為
造成教育行政、兒童的學習人權、教師的
專業自主的最大障礙。
• 貧困的兒童,學生與老師之間的疏離,學
習的評等與品質的破壞。教師專業自主及
尊嚴的崩解是近代教育危機的特徵。
邁向學習的公共性
• 我比較喜歡使用“魅力”而不是集體性慎
思。我的問題是,建立學習的公共性是可
能的嗎?從哪裡著手?
• 鼓勵每一個人成為學習的主人
“sovereign of learning”, 在你的班上,
在你的學校, 在你的城市, 在你區住的行
政區域、在你的國家、讓亞洲超越國語國
之間的疆界,都成為學習共同體的一員。
學習共和國
• 學習共和國是一個隱喻,或一個虛擬的共
和國。但是透過網際網路的連結,它將獲
得強大的力量,並使我們內在的力量能夠
探索政治的、社會的、和文化的限制。
• 從SLC所帶動的學校改革,形成了一股希望,
建立了虛擬學習共和國的願景。這是這一
次國際研討會的重要主題。
Learning Community as a Locus for
Pursuing Happiness
• LC 是一個追求快樂的園地。
• 感謝您對第一屆國際研討會的貢獻。
• 我想這一次的會議成果比預期還要成功且
豐碩。這是第一次這麼多實踐者聚集在一
起交換研究即實踐的經驗。
• SLC 在亞洲的多樣性,讓我們能夠了解它
潛在的可能性和隱藏的問題.
• 傾聽不同的聲音在任何時刻都是學習的重
要起點。
對於學習共同體未來的期待
• 這是第一屆學習共同體的風景。
• (March 8-10, 2014, Tokyo)
• 期待有更多不同國家的研究者、教師、甚至於學
生加入學習共同體。
• 學習共同體對於剛開始從事改革的亞洲國家,是
一場長期的革命。
• 謝謝您們的貢獻,期待再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