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磁场中的原子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第六章磁场中的原子

原子物理学(Atomic Physics)
第六章 磁场中的原子
§6.1 原子的磁矩
§6.2 原子在外磁场中的附加能
§6.3 Zeeman效应
§6.4 Paschen-Bark 效应
§6.5 物质的磁性 顺磁共振
§6.6 Stark效应
原子物理学(Atomic Physics)
§6.1 原子的磁矩
一、电子的轨道磁矩和自旋磁矩
e
轨道磁矩:μ  
Pl
l
2m
自旋磁矩:μ
S
e

PS
m
原子物理学(Atomic Physics)
二、单电子原子
的总磁矩
Pj
Pl
1. 原子的磁矩
Ps

µs

     j
µ
µj
µl
原子物理学(Atomic Physics)
2
磁矩的计算
 j  l cos   s cos 
有效磁矩
这里
e
 ( pl cos   2 ps cos  )
2m
Ps2  Pj2  Pl 2  2Pj Pl  cos
Pl 2  Pj2  Ps2  2Pj Ps  cos 
解出cosα、cosβ,代入上式有
 j  (1 
g  (1 
Pj2  Pl 2  Ps2
2 Pj2
Pj2  Pl 2  Ps2
2
j
2P
e
)
Pj ,
2m
)
原子物理学(Atomic Physics)
单电子原子总磁矩(有效磁矩)
μj
e
 g
Pj
2m
三、多电子原子的总磁矩
1. LS耦合
2. jj耦合
J ( J  1)  L( L  1)  S (S  1)
g  1
2 J ( J  1)
g  gi
J ( J  1)  ji ( ji  1)  J p ( J p  1)
2 J ( J  1)
J ( J  1)  J p ( J p  1)  ji ( ji  1)
g p
2 J ( J  1)
原子物理学(Atomic Physics)
§6.2 原子在外磁场中的附加能
一、Larmor进动
若外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
原子总磁矩为μJ,由电磁理论
知,磁场对μJ的力矩
L  J  B
dPJ  PJ sin  d
dPJ
d
 PJ sin 
 PJ sin L
dt
dt
图6-2 原子总磁矩受磁场作用发生的进动
原子物理学(Atomic Physics)
Larmor进动的角速度公式
J
e
L  B  g B
PJ
2m
二、原子受磁场作用的附加能量
经典电磁理论
E    B   B cos
外磁场中的附加能量为
e
E    J B cos    J B cos   g
PJ cos 
2m
原子物理学(Atomic Physics)
其中 PJ cos   M J
e
E  g
M J B  M J g  B B  M J g L h
2m
若把附加能量用光谱项表示,则有
E
eB
T 
 MJg
 M J gL
hc
4 mc
原子物理学(Atomic Physics)
§6.3 Zeeman效应
1896年荷兰物理学家Zeeman改
进了Faraday的实验,结果发现,
把光源放在足够强的磁场中,
由于磁场的作用,光源的谱线
发生了变化,使每条谱线分裂
成了几条偏振化的谱线.用分
辨本领更高的仪器观察,发现
每条谱线都是一分为
三.Prestoh发现磁场中的谱线
分裂不一定都是三条,且间隔
也不相同.Lorentz用经典的电
磁理论给了解释,量子理论未
问世之前,对复杂的分裂无法
用经典理论解释,因此人们称
前着为正常Zeeman效应,后者
为反常Zeeman效应.
图6-3 Zeeman效应的实验结果
原子物理学(Atomic Physics)
一、正常Zeeman效应
1.正常Zeeman效应的实验观察
正常Zeeman效应是原子谱线在外磁场作用下,每一条谱线分
裂为三条谱线的现象.利用如图6-4和6-5所示实验装置,A为
放在磁场中的光源,垂直磁场方向和沿着磁场方向观察光源
可以得到不同的观察结果.
(1)横效应
如图6-4所示,垂直磁场方向观察.未加磁场时的一条谱线分裂
成为三条,一条在原位,左右各有一条.若原谱线的频率为ν,
分裂后三条谱线的频率分别为ν+Δν,ν,ν-Δν.中间那条谱线频
率不变,其电矢量振动方向与磁场平行,称为π成份;两边的两
条谱线离中间线频率相差Δν,电矢量振动方向与磁场垂直,称为
σ成分.所以垂直磁场方向观察σ和π都是线偏振光.
原子物理学(Atomic Physics)
图6-4 垂直于磁场方向观察Zeeman效应
(2)纵效应
如图6-5所示,在磁体上打孔后在沿着磁场方向观察,未加磁
场时一条谱线分袭为二条,左右各有一条,中间那一条不
出现.其两边二条的频率分别为ν+Δν和ν-Δν,其二条的电
矢量振动方向都与磁场垂直,称为σ成分,但此时两条表
现为圆偏振光.
原子物理学(Atomic Physics)
频率为ν+Δν的那一条谱线的电矢量沿反时针方向做圆偏振,
叫右旋偏振光;频率为ν-Δν的那一条谱线的电矢量沿顺时针
图6-5 平分于磁场方向观察Zeeman效应
原子物理学(Atomic Physics)
(3)Δν的大小
由实验测知,在横效应和纵效应中两旁分线与原线间
频率变化Δν都相等,它们与磁感应强度B成正比.其值
eB
 
 L
4 m
正好是一个Larmor频率.若用Lorentz单位表示,则波数差
eB
 
L
4 mc
原子物理学(Atomic Physics)
2. 正常Zeeman效应的经典理论解释
正常Zeeman效应的经典理论解释是Lorentz首先提出
的.他假设发光体中的电子被类似于弹性力束缚着,
而以基本频率振动着.若电子在磁场中振动,可以把
它的振动分解成平行于磁场方向的线振动及垂直于磁
场方向的两个反向的圆振动.平行于磁场方向振动的
那一部分不受磁场影响,所以它的振动频率与未加磁
场时一样;当垂直于磁场方向观察时,这部分振动就
产生π线.根据 Biot-Savart定律,这两个圆运动在磁场
中一个要加快,另一个要减慢.所以沿磁场方向观察
时,有频率增加和减少的两条圆偏振光.在垂直于磁
场方向观察时,这两个圆运动显示为线振动,就产生
两条σ线.而根据Larmor定理,可知Zeeman三重线中σ
线的频率变动正好等于Larmor频率νL或Lorentz单位
L.
原子物理学(Atomic Physics)
3. 正常Zeeman效应的量子论解释
据Larmor定理可知,在外磁场中,μl和Pl方向相反,原子的轨
道角动量Pl将绕着外磁场方向以频率νL作旋进运动,使原子获
得附加能量,此能量就等于外磁场对原子的磁矩μl做的功,其
值为
E  J B cos  mB B  mh L
设原谱线的频率为ν是从能级E2跃迁到能级E1时产生的,则
E2  E1
 
h
加磁场后,谱线的频率
用波数表示:
 '    m L
 '    mL
原子物理学(Atomic Physics)
二、反常Zeeman效应
上面讨论的正常Zeeman效应,从理论上进行了初步解
释.但哪些谱线会产生Zeeman效应还不能判断,也无力
解释反常Zeeman效应为什么一条谱线在磁场中不是分裂
为三条,而是多条谱线.引入自旋以后,知正常Zeeman
效应是自旋S=0的单重能级间的跃迁,实际上只有当电
子个数为偶数,并形成单态原子时才能产生正常Zeeman
效应.原子中的电子不仅具有轨道磁矩,而且还具有自
旋磁矩,二者之间还存在相互作用.在一般情况下S≠0,
原子在磁场中产生的附加能量取决于L、S,不象正常
Zeeman 效应仅由L决定.所以反常Zeeman效应是S≠0
的多重能级间跃迁的结果.
原子物理学(Atomic Physics)
1. 反常Zeeman效应的实验观察
发光原子在外磁场中,其光谱的每一条谱线一般都分裂成几
条而产生Zeeman效应.所谓弱磁场是说它和原子的内磁场相
比不算很强,因此不致破坏轨道运动和自旋运动的相互作用,
LS耦合仍然有效.而反常Zeeman效应就是原子谱线在外加
弱磁场作用下一条谱线分裂成多条谱线的现象.由实验观察
结果可知,每条谱线在外磁场中并不是分裂为三条,从垂直
磁场方向观察,可观察到σ和π成分;而沿着磁场方向观察时,
π成分同样不出现,σ成分仍变为圆偏振光,而分裂后频线的
频率变更是 Larmor 频率的有理分数倍.
2. 反常Zeeman
原子物理学(Atomic Physics)
§6.4 Paschen-Bark 效应
反常Zeeman效应只有在磁场不很强时才能成立,即外加磁场不
足以破坏自旋—轨道耦合时才成立.此时自旋、轨道角动量矢
量才分别绕总角动量矢量作快进动,而总角动量矢量绕外磁场
作慢进动.如图6-8(a)所示,只有在这种情况下,(6-36)式才有
意义.在强磁场时,如图6-8(b)所示,自旋、轨道角动量矢量
分别绕外磁场旋进,它们不再合成总角动量矢量,(6-36)式也
不再有效,实验上也观察不到反常Zeeman效应.这就是
Paschen和Bark在1912年由实验发现的结果,即任一多重谱线,
不管它在弱磁场中的Zeeman分裂如何,在强磁场中总是发生正
常Zeeman效应,这个现象就称之为Paschen-bark效应.上面所
谈弱磁场,仅只是相对的,到底什么磁场才叫弱场呢?如果由
于磁场的作用某一谱线的Zeeman分裂中任意二成分的频率差,
比该谱线所属多重线中
原子物理学(Atomic Physics)
图6-8 自旋—轨道耦合矢量模型
原子物理学(Atomic Physics)
相邻二谱线的频率差明显地小,这样的磁场就是弱磁场.如钠D
线,导致其分裂的内磁场为18T;但导致锂光谱主线系第一条谱
线分裂的内磁场为0.35T.故当外磁场为3T时,对钠D线来说是
弱场,而对锂原子主线系第一条谱线来说就是强磁场了.
当外磁场比原子内相互作用的内磁场强得较多时,PL和
PS分别与外磁场的相互作用能明显的超过了PL和PS的相互作
用能,在此情况下,能态多重性被破坏,PL和PS互不相干,
各自按图6-8(b)所示绕外磁场B的方向进动,原子的附加能量
E  (M L  2M S )B B  (M L  M S )h L
ML+2MS称为强磁场量子数.此能量就是强磁场下的附加能
量表达式.由它引起的结果称为Paschen-Bark效应.
原子物理学(Atomic Physics)
§6.5 物质的磁性 顺磁共振
一、物质的磁性
物质的磁性通常分为三类:抗磁性、顺磁性和铁磁性.而物质
的磁性之因与原子和分子的结构有关,而单原子的物质决定于
原子总磁矩,分子构成的物质决定于分子总磁矩.当总磁矩等
于零的原子或分子都表现为抗磁性;总磁矩不等于零的原子或
分子表现为顺磁性.下面对其机理作简要介绍.
1. 抗磁性机理
抗磁性是磁场对电子轨道运动所起作用的结果,电子轨道运动
在磁场中会发生旋进.根据Larmor进动可知,旋进角动量的方
向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在磁场方向,同电子轨道运动的速度和方
向无关.在同一磁场下,旋进的速度是常数.
原子物理学(Atomic Physics)
因此一个原子中所有的电子构成一个整体绕着磁场旋进,形成
一个电的环流.这样一个电的环流会产生磁矩指向磁场的相
反方向,使得外磁场削弱.这就是抗磁性的来源.任何原子
或分子都具有抗磁性,但对于原子,只有总磁矩等于零时才
显示出来.否则,较强的顺磁性会掩盖了抗磁性.
2. 顺磁性机理
原子的总磁矩由电子的轨道磁矩和自旋磁矩矢量合成而
得.由于自旋磁矩是电子本身固有的,它的大小不随电子的
运动状态及外场而发生变化,外场仅只能改变其方向.而轨
道磁矩却与外场有关.所以自旋磁矩对原子总磁矩贡献最
大.只有当原子中的电子未成对,自旋磁矩才不会两两抵
消.从而形成了原子的固有磁矩.在外场作用下,原子或分
子将沿外场方向排列,使外场加强,从而显示出顺磁特
原子物理学(Atomic Physics)
3
铁磁性机理
某些物质,如铁、钴、镍和某些稀土元素及好多种氧化物,
在受外磁场磁化时,显示出比顺磁性强得多的磁性,而且在失
去了磁场后,还保留磁性.这种现象称为铁磁性.铁磁物质的
先决条件是原子或分子存在固有磁矩.但在顺磁性物质中,这
些固有磁矩各自孤立,方向随机分布,以致无外场时由于热扰
动而混乱无序.但铁磁物质中,固有磁矩间有较强的耦合,以
致无外场时在物质中分区定向排列,形成所谓“磁畴”结构,
此时,磁畴的磁矩取向在各个方向上机会均等,整体不显
磁.当外加磁场后,各磁畴的磁矩向外场方向转动而定向排列,
大大加强了外场,这样才对外显示出宏观磁性.所以铁磁性同
当然,在顺磁性和铁磁性物质中,轨道磁矩引起的抗磁性并
非不存在,只不过被强烈的顺磁性或铁磁性掩盖了自己.
原子物理学(Atomic Physics)
二、顺磁共振
当磁矩不为零的原子在外磁场中时,它的能级将分裂为
2J+1层,分裂的能级与原能级的差值等于
E  Mg B B
相邻两能级的间隔等于gμΒΒ.如果在垂直于外场方向再加
一个频率为ν的电磁波源,将它的能量调到恰好等于原子在磁
场中的两相邻能级的Zeeman间隔,即
h  g B B
则两相邻能级就会有跃迁发生,此即物质从电磁波源共振吸
收能量现象,称之为顺磁共振.由于顺磁性起因于电子的自
旋,故又叫做自旋共振.
原子物理学(Atomic Physics)
实际用的电磁波为超高频微波,可初步估算实现这种跃迁的
电磁波波长的数量级.由上式可得
hc

gB B
图6-9是顺磁共振实验装置,
在由N、S产生的适当强的
磁场中的微波谐振腔C中
放置被研究的顺磁物质,
微波发生器G中发出的微
波经波导进入谐振腔.在
沿续的波导的另一端附近
有一探测器连接在记录器
R上.
图6-9 共振实验装置
原子物理学(Atomic Physics)
三、光抽运磁共振
在激光中,光抽运是借助于光照而获得原子粒子数分布的重大
变化的方法.光抽运允许用磁共振方法研究基态Zeeman间隔,
已以很高的精度测定了许多g
借助光抽运技术,可在自由基原子的样品的基态和亚稳态
Zeeman分裂的能级间,实现粒子数反转.如再将这些原子置
于射频磁场B1中,B1以角频率ω0在垂直于稳恒磁场B的平面中
转动.当外加场的角频率等于Larmor角频率ωL,即
0  L 
g B B
时,在Zeeman能级间感生满足选择定则的磁偶级跃迁,发射
或吸收射频场的量子.这就是光抽运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原子物理学(Atomic Physics)
§6.6 Stark效应
当原子处在电场中时,也象在磁场中一样发生能级和光谱线的
分裂,这种现象是在1913年被德国的Stark首先发现的,所以称
为Stark效应.
Zeeman能级分裂是以原能级为
对称轴上下对称分布;而Stark
能级分裂都比原能级低.其差异
来源于附加能量的本质不
同.Zeeman分裂是磁场与原子
磁矩相互作用的一个结果;而
Stark分裂是电场与原子的相互
作用感生电出一个电偶极矩(电
子受一个方向吸引,原子核受另
一方向的推斥).
图6-10 钠D线的Stark效应
原子物理学(Atomic Physics)
感生电偶极矩
P E
式中E为外电场强度,α为原子的电极化率.在外场作用下,电
偶极矩将绕外场旋进,其量子化分量为MJ.电偶极矩在电场中
的附加能量正比于P与E的乘积,而P又正比于E,故附加能
E  E
2
因此翻转电场方向不影响附加能量,即MJ数值相同而符号相反
的值,具有同一附加能量,因此分裂后能级不对称.而图6-10
就是钠原子置于匀强电场中的D线的Stark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