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第七章

本章内容

一、萜类化合物的含义
二、结构分类
三、理化性质
四、提取分离
五、波谱法在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一、萜类化合物的含义
1970年统计已确定结构者约4000种
1982年统计超过一万种。
萜类化合物是天然物质中最多的一类化合物。
如:挥发油、树脂、橡胶以及胡萝卜素等
一、萜类化合物的含义
O
OH
O
山道年
santonin
薄荷醇
menthol
O
HO
OH
HO
原人参二醇
protopanaxadiol
β-月桂烯
myrcene
一、萜类化合物的含义
O
OH
O
山道年
santonin
薄荷醇
menthol
O
HO
OH
HO
原人参二醇
protopanaxadiol
β-月桂烯
myrcene
一、萜类化合物的含义
O
OH
O
山道年
santonin
薄荷醇
menthol
O
HO
OH
HO
原人参二醇
protopanaxadiol
β-月桂烯
myrcene
一、萜类化合物的含义
O
OH
O
山道年
santonin
薄荷醇
menthol
O
HO
OH
HO
原人参二醇
protopanaxadiol
β-月桂烯
myrcene
一、萜类化合物的含义
O
OH
O
山道年
santonin
薄荷醇
menthol
O
HO
OH
HO
原人参二醇
protopanaxadiol
β-月桂烯
myrcene
一、萜类化合物的含义
上述这些化合物,进行氧化加热后都产生
异戊二烯,即:C5H8
C
头
H(Head)
C
尾 T(tail)
C
C
C
异戊二烯单位
定义:凡由异戊二烯聚合衍生的化合物,其分
子式符合(C5H8)n通式的。
一、萜类化合物的含义
实验异戊二烯规则(empirical isoprene rule)
凡是以异戊二烯或异戊烷为基本单位,以头尾
相接的方式而结合的化合物,通式为(C5H8)n。
结构中异戊二烯的结合方式有头-头、尾-尾相接,
甚至无法用异戊二烯的基本单元来划分,这又如何解
释呢?Ruzicka提出了所有萜类的前体物是“活性的
异戊二烯”的假设。
.生源异戊二烯规则(biogenetic isoprene rule)
葡萄糖
CH3COOH
醋酸
OH
HOOC
OH
甲戊二羟酸 (MVA)
(三磷酸腺苷)2ATP
异构化
焦磷酸异戊烯酯(IPP)
焦磷酸二甲基烯丙酯(DMAPP)
生物体内的“活性异戊二烯”物质
在生物体内形成的真正前体
半萜
酶作用、缩合
衍生
单萜
焦磷酸香叶酯 (GPP)
倍半萜
IPP
焦磷酸金合欢酯(FPP)
¡Á 2
( ¡Á 2 尾-尾二聚 )
三萜
IPP
二萜
焦磷酸香叶基香叶酯(GGPP)
¡Á 2
四萜
IPP
焦磷酸香叶基金合欢酯(GFPP)
二倍半萜
一、萜类化合物的含义
2.生源异戊二烯规则
(biogenetic isoprene rule)
凡是由甲戊二羟酸途径合成的化合物都称萜类,
通式为(C5H8)n。
本章内容
一、萜类化合物的含义

二、结构分类
三、理化性质
四、提取分离
五、波谱法在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二、萜类的结构分类
萜类化合物的分类及分布
分 类
碳数
(C5H8)n
存
在
半萜
5
n=1
植物叶
单萜
10
2
挥发油
倍半萜
15
3
挥发油
二萜
20
4
树脂、苦味质、植物醇
二倍半萜 25
5
海绵、植物病菌
三萜
30
6
皂苷、树脂、植物乳汁
四萜
40
8
植物胡萝卜素
多聚萜 ~7.5×103至~3×105 (C5H8)n 橡胶、硬橡胶
二、萜类的结构分类
单萜
monoterpenoids
环烯醚萜
链状单萜
CHO
环状单萜
卓酚酮类
H
O
O
OH
H
OH
二、萜类的结构分类
(一)单萜(monoterpenoids)
1.链状单萜
较重要的化合物是一些含氧衍生物。
如:萜醇、萜醛类。
CHO
CHO
香叶醛
( α-柠檬醛)
geranial
香茅醛
citronellal
CHO
橙花 醛
( β-柠檬醛)
neral
CH2OH
CH2OH
香叶醇( 牻牛儿醇)
geraniol
橙花 醇
nerol
CH2OH
香茅醇
citronellol
CHO
[H]
CHO
CHO
香叶醛
(α-柠檬醛)
geranial
橙花醛
香茅醛
citronellal
(β-柠檬醛)
neral
[H]
[H]
[O]
[O]
CH2OH
[H]
+
香叶醇(牻牛儿醇)
geraniol
CH2OH
橙花醇
nerol
CH2OH
香茅醇
citronellol
顺反异构体
CH2OH
(从挥发油中分离出来)
结晶性分子复合物
无水CaCl2
H2O
分解
蒸馏
纯品
具有似玫瑰的香气。mp=229~230
香叶醇
geraniol
无水CaCl2 具有似玫瑰的香气。mp=255~260
不能形成结晶性分子复合物
CH2OH
二苯胺基甲酰氯 二苯胺基甲酸酯(结晶)
纯品
橙花醇
nerol
加碱皂化
蒸馏
(与共存的香叶醇分离)
二、结构分类
(一)单萜(monoterpenoids)
2.环状单萜
是由焦磷酸香叶酯(GPP)的双键异构化生
成焦磷酸橙花酯(neryl pyrophosphate,NPP),
NPP再经双键转位脱去焦磷酸基,生成具薄荷
烷骨架的阳碳离子后,进一步而成薄荷烷衍生
物。
二、结构分类
(一)单萜(monoterpenoids)
7
OPP
OPP
双键转位
双键异构化
脱去焦磷酸基
1
6
5
3
2
1
8
5
7
柠檬烯
limonene
1
8
2-蒈烯
2-carene
3
7
4
6
5
6
9
侧柏烯
thujene
2
4
3
9
10
具薄荷烷骨架的
阳碳离子
(menthane)
10
10
4
+
8
焦磷酸香叶酯(GPP) 焦磷酸橙花酯(NPP)
(geranylpyrophosphate) (neryl pyrophosphate)
2
9
2-蒎烯
2-pinene
阳碳离
子环化
薄荷烷
衍生物
重要的环状单萜化合物:
O
OH
OH
樟脑
l-薄荷醇
menthol
体内氧化
d-龙脑
l-龙脑
(冰片)
O
O
OHC
O
对-氧化樟脑
π-氧化樟脑
(具有强心作用)
OH
重要的环状单萜化合物:
O
O
O
O
O
O
O
α-紫罗兰酮
斑蝥素
O
O
O
O
N
O
β-紫罗兰酮
斑蝥胺
(试用于肝癌)
O
芍药苷
(防治老年痴呆)
OH
O
重要的环状单萜化合物:
O
O
O
O
O
O
O
α-紫罗兰酮
斑蝥素
O
O
O
O
N
O
β-紫罗兰酮
斑蝥胺
(试用于肝癌)
O
芍药苷
(防治老年痴呆)
OH
O
二、结构分类
(一)单萜(monoterpenoids)
3.卓酚酮类(troponoides)
是一类变形的单萜,其碳架不符合异戊二烯定则。
O
O
O
OH
OH
OH
α-崖柏素
β-崖柏素
(扁柏素)
γ-崖柏素
二、结构分类
(一)单萜(monoterpenoids)
卓酚酮类的特点:
1.具有芳香化合物的性质,显酸性,酸性介于
酚类和羧酸之间,即酚<卓酚酮<羧酸。
2.分子中的酚羟基易于甲基化,但不易酰化。
(反应物酸性强,则质子易解离,所以甲基化较
易。-OH易与>C=O形成分子内氢键,所以不易
酰化。)
二、结构分类
(一)单萜(monoterpenoids)
3.分子中的羰基类似于羧酸中羧基的性质,
但不能和一般羰基试剂反应。
4.能与多种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结晶体,并
显示不同颜色,可用于鉴别。如:铜络合物→为
绿色结晶,铁络合物→为赤红色结晶。
二、结构分类
(二)环烯醚萜(iridoids)
属双环单萜。
蚁臭二醛(iridoidial)的缩醛衍生物。
含环戊烷结构单元,具环状单萜的特点。
是从臭蚁的防卫性分泌物中分离出来的物质,
其生物合成途径不同于单萜,不是经由脱去GPP
分子中焦磷酸基而直接产生闭环反应这一生源途
径。生物合成途径如下:
二、结构分类(二)环烯醚萜(iridoids)
OPP
水解
氧化
环 合
CHO
CHO
双键转 位
香茅醛
GPP
CHO
水合
焦磷 酸香叶酯
烯醇化
羟醛缩合
OH
CHO
CHO
CHO
蚁臭二醛
环烯醚萜
OH
氧化
CHO
水合成一个伯醇基
二、结构分类(二)环烯醚萜(iridoids)
11
H
6
7
9
H
3
5
O
O2
8
H
10
4
1
H
OH
环烯醚萜
OH
二、结构分类(二)环烯醚萜(iridoids)
11
H
6
7
9
H
3
5
O
O2
8
H
10
4
1
H
OH
环烯醚萜
OH
二、结构分类(二)环烯醚萜(iridoids)
11
H
6
7
9
H
3
5
O
O2
8
H
10
4
1
H
OH
环烯醚萜
OH
二、结构分类(二)环烯醚萜(iridoids)
11
裂环环烯醚萜
6
五元环
7
开环
O
O
4
5
8
9
10
1
OH
3
4去甲基
降环烯醚萜
O2
HO
-CH2 OH
-COOH
O
-COOR
CH3 -
O Glu
O
C4有取代
环烯醚萜
龙胆苦苷
gentiopicroside,
gentiopicrin
H
COOCH3
O
HO
OH
H
O Glu
HO
O
O Glu
梓醇
catalpol
又称梓醇苷
栀子苷
gardenoside
二、结构分类(二)环烯醚萜(iridoids)
物理性质
1.大多为白色结晶体或粉末;
味苦,多具有旋光性。
2.溶解性:苷类易溶于H2O、MeOH;
可溶于EtOH、n-BuOH等溶剂。
难溶于——CHCl3、Et2O、C6H6等
二、结构分类(二)环烯醚萜(iridoids)
化学性质
1.半缩醛-OH:使苷元不稳定,易分解,易聚合。
故难得到结晶苷元。
2.呈色反应:
苷元 +
H
+
苷元 + OH
呈色
-
苷元 + >C=O
呈色
呈色
二、结构分类(二)环烯醚萜(iridoids)
如:环烯醚萜 + 氨基酸
兰色
2+
环烯醚萜 + 冰醋酸
Cu
兰色
中药玄参、地黄等制过后变黑,就是由于这类
成分起的作用。即
玄参苷(玄参中)
酶
水解
梓醇(地黄中)(同上)
苷元
聚合
黑色
二、结构分类(二)环烯醚萜(iridoids)
化学性质
3.双键性质:
如:车叶草苷四乙酸酯
O
CO
O
Br2
O
R
CO
O
CH3OH
R'
车叶草苷四乙酸酯
R=CH2COOCH3
Br
OMe
O
R
O
R'
3-甲氧基-4-溴车叶草苷四乙酸酯
R'=C6H7O(COOCH3)4
二、结构分类(二)环烯醚萜(iridoids)
化学性质
4.波谱特征:
O
J=0~3 Hz
O
O
CH3
H
O
O Glu
列当苦苷
C3-H
δ=6-6.6 ppm
H
O
H
O Glu
H
龙胆苦苷
IR: 990~910cm-1
(末端双键特征峰)
二、结构分类
(三)倍半萜(sesquiterpenoids)
由3个异戊二烯单位构成,含15个碳原子。
分布在植物和微生物界,多以挥发油的形式存在。
是挥发油高沸程部分的主要组成成分。
数目和结构骨架类型——萜类中最多的一类成分。
迄今结构骨架超过200余种,化合物数千种。
分类:无环倍半萜、环状倍半萜、薁类衍生物
二、结构分类(三)倍半萜(sesquiterpenoids)
1.无环倍半萜
CH2OH
α-金合欢烯
farnesene
β-金合欢烯
farnesene
金合欢醇
farnesol
二、结构分类(三)倍半萜(sesquiterpenoids)
2.环状倍半萜
H
Me
Me
H
合成
O O
O
H
O
Me
O
青蒿素
qinghaosu
(难溶水及油中)
Me
Me
O O
O
H
O
Me
OH
双氢青蒿素
dihydroqinghaosu
甲
基
化
二、结构分类(三)倍半萜(sesquiterpenoids)
2.环状倍半萜
H
Me
Me
H
O O
+
O
H
O
( 油溶性)
Me
Me
O O
O
H
O
Me
Me
OMe
蒿 甲 醚
artemether
( 水溶性)
COOH
O
O
青蒿琥珀酸单酯
artesunate
二、结构分类(三)倍半萜(sesquiterpenoids)
3.薁类衍生物(azulenoids)
由五元环与七元环骈合而成的芳环骨架
如:愈创木薁(s-guaiazulene)
4
3
5
6
2
S
Se
220℃
1
8
7
OH
愈创木薁
(1,4-二甲基7-异丙基薁)
愈创木醇
2,4-二甲基-7-异丙基薁
二、结构分类(三)倍半萜(sesquiterpenoids)
3.薁类衍生物(azulenoids)
薁类是一种非苯核芳烃化合物
沸点—— 250 ~ 300 ℃
溶有机溶剂——甲醇、乙醇、乙醚、石油醚
不溶水
可溶于强酸(加水稀释又可析出)
(可用60~65%硫酸或磷酸提取)
二、结构分类(三)倍半萜(sesquiterpenoids)
3.薁类衍生物(azulenoids)
挥发油分馏时,高沸点馏分可见到美丽的蓝色、
紫色或绿色的现象——示有薁类存在
预试挥发油中薁类成分:
①Sabety反应:
挥发油/CHCl3 + 5%溴/CHCl3 → 蓝紫色或绿色
②Ehrlich试剂:(对-二甲胺基苯甲醛浓硫酸)
挥发油 + 试剂 → 紫色或红色
二、结构分类
(四)二萜(diterpenoids)
由4个异戊二烯单位构成,含20个碳原子。
分两类:1.链状二萜
2.环状二萜
1.链状二萜
CH2OH
植物醇
phytol
存在于叶绿素中
曾作为合成维生素E、K1的原料
二、结构分类(四)二萜(diterpenoids)
2.环状二萜
存在于植物中环状二萜类,较重要的有:
O
HO
O
属双环二萜类化合物
具有抗炎作用
但水溶性不好,为增强穿
HO
H
CH2OH
穿心莲内酯
心莲内酯水溶性,将其制
备成衍生物:
二、结构分类(四)二萜(diterpenoids)
2.环状二萜
穿心莲内酯
无水吡啶
Na2SO3 H2SO4
丁二酸酐
O
O
O
O
O
O
SO3 Na
O
+ NaSO4
KHCO3
HO
COO
H
CH2OH
穿心莲内酯磺酸钠
(水溶性)
CH2
CH2 COOH
H
CH2OCOCH2 CH2 COOH
丁二酸半酯
单钾盐
(水溶性)
二、结构分类(四)二萜(diterpenoids)
2.环状二萜
银杏内酯——属双环二萜类。
作为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用于治疗因血小板
活化因子引起的种种休克状障碍
R1
O
H
O
O
O
O
O
O
H
OH
R2
R3
R1
R2
R3
银杏内酯 A
-OH
H
H
银杏内酯 B
-OH
-OH
H
银杏内酯 C
-OH
-OH
-OH
银杏内酯 M
H
-OH
-OH
银杏内酯 J
-OH
H
-OH
二、结构分类(四)二萜(diterpenoids)
2.环状二萜
雷公藤根中二萜类成分
O
1
18
O
H
19
R2
OH
10
7
O
R3
12
O
R1
R1 R2
R3
雷公藤甲素
H
H
CH3
雷公藤乙素
OH
H
CH3
雷公藤内酯
H
OH
CH3
H
CH2OH
O
16-羟基雷公藤内酯醇 H
属三环二萜类。具抗癌活性
二、结构分类(四)二萜(diterpenoids)
2.环状二萜
紫杉醇(taxol):又称红豆杉醇(属三环二萜类)
CH3 COO
OH
8
3
7
C C C O
2
O
H
OCOCH3
OH
OH
NHCO
H
6
4 5
1
O
1972年底美国
10 9
H
H H
O
OCO
紫杉醇(taxol)
植物中含百万分之二
FDA批准上市,临
床用于治疗卵巢癌、
乳腺癌和肺癌疗效
较好
二、结构分类(四)二萜(diterpenoids)
2.环状二萜
解决紫杉醇(taxol)的资源问题(含量低):
半合成:
RO
O
为紫杉醇的前体
OH
H
H
HO
H
O
OCOCH3
OH
母体。
在红豆杉的针叶
OCO
巴卡亭III
去乙酰基巴卡亭III
物,是半合成品的
R= Ac
R= H
和小枝中含0.1%。
二、结构分类(四)二萜(diterpenoids)
2.环状二萜
甜菊苷(stevioside):存在于甜菊叶中。
总甜菊苷含量约6%,甜度约为蔗糖的300倍。
OR2
O
H
H
COOR1
R2
R1
甜菊苷
Glc
Glc
甜菊苷A Glc
Glc
2
3
2
甜菊苷D Glc
1
甜菊苷E
1
Glc
2
2
Glc
Glc 2
Glc
Glc 2
3
1
Glc
1
Glc
Glc
1
1
Glc
1 Glc
1
Glc
二、结构分类
(五)二倍半萜(sesterterpenoids)
该类化合物数量少,约有6种类型30余种化合
物。
H
22
24
9
8
O
H
H
3
4
O
13
11
1
H
OH
19
15
14
10
2
5
20
17
OHC
7
6
18
16
12
23
25
蛇孢假壳素A
ophiobolin A
21
本章内容
一、萜类化合物的含义
二、结构分类

三、理化性质
四、提取分离
五、波谱法在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三、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一)物理性质
1.性状
(1)形态:
单萜、倍半萜——多具有特殊香气的油状液体;
常温可挥发或低熔点的固体。
沸点—— 单萜 < 倍半萜
(分子量、双键的增加——挥发性降低,熔点
和沸点增高——用分馏法进行分离。)
三、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一)物理性质
1.性状
(1)形态:
二萜和二倍半萜——多为结晶性固体。
(2)味:多具苦味
(萜类又称苦味素)
(3)旋光和折光性
多具有不对称碳原子,且多有异构体。
三、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一)物理性质
2.溶解度
萜类亲脂性强——易溶醇及脂溶性有机溶剂
难溶水
具内酯结构的萜类——溶于碱水,酸化析出
(用于分离纯化)
萜类对高热、光和酸碱较为敏感,或氧化,或
重排,引起结构改变。
三、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二)化学性质
1.加成反应 2.氧化反应 3.脱氢反应 4.分子重排
1.加成反应
(1)双键加成反应
(卤化氢、溴、亚硝酰氯、DA反应)
加成产物通常具有结晶性:
—— 识别双键的存在及不饱和度
—— 分离纯化
三、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二)化学性质
①与卤化氢反应
萜类化合物中的双键能与氢卤酸类,生成结
晶性加成产物。
例如:柠檬烯与氯化氢加成反应。
Cl
+ 2HCl
冰醋酸
Cl
柠檬烯
柠檬烯二氢氯化物
(固体结晶)
三、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二)化学性质
②与溴反应
萜类的双键在冰醋酸或乙醚与乙醇的混合溶
液中,在冰冷却下,滤取析出的结晶性加成物。
Br
+ Br2
Br
加成物
三、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二)化学性质
③与亚硝酰氯反应
大多不饱和的萜类成分可与亚硝酰氯(Tilden试剂)
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亚硝基氯化物。
Cl N O
(亚硝酰氯)
氯化亚硝基衍生物
(蓝-绿色)
不饱和萜类
亚硝基胺类
N
NO
NO
缩合
(六氢吡啶)
固体结晶
三、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二)化学性质
④DA反应(Diels-Alder)
有共轭双键的萜类成分能与顺丁烯二酸酐产
生Diels-Alder加成反应,生成结晶形加成产物。
O
O
Diels-Alder
+
O
加成
O
共轭双键的萜
顺丁烯二酸酐
O
O
结晶形加成物
(可证明共轭双键的存在)
三、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二)化学性质
(2)羰基——加成反应
(与亚硫酸氢钠、硝基苯肼、吉拉德试剂加成)
①与亚硫酸氢钠加成
含羰基的萜类可与亚硫酸氢钠发生加成反应,
生成结晶加成物,复加酸或加碱使其分解,生成
原来的反应产物。
如:从香茅油中分取柠檬醛
三、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二)化学性质
CHO
NaHSO3
+
H 或 OH
柠檬醛
OH
C
+
SO3Na
H
结晶加成物
* 反应时间过长或温度过高,使双键发生加成,
并形成不可逆的双键加成物。
三、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二)化学性质
②与硝基苯肼加成
含羰基的萜类可与对硝基苯肼或2,4-二硝基
苯肼在磷酸中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对硝基苯肼或2,
4-二硝基苯肼的加成物。
O
+
H2NNH
NO2
NO2
2,4-二硝基苯肼
磷酸
N NH
NO2
NO2
2,4-二硝基苯肼的加成物
三、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二)化学性质
③与吉拉德试剂加成
吉拉德(Girard)试剂是一类带有季铵基团的
酰肼,常用的有Girard T和Girard P,结构如下:
+
NH
N
NH2
O
吉拉德试剂 T
+
NH
N
O
吉拉德试剂 P
NH2
三、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二)化学性质
③与吉拉德试剂加成
R
O
10%醋酸
+ 吉拉德试剂
R'
EtOH
脂溶
复原
N
+
NH
N
(促进反应) R'
乙醚萃取
回收乙醚
R
O
H+
酸化
水溶
水层
加水
X
-
三、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二)化学性质
1.加成反应 2.氧化反应 3.脱氢反应 4.分子重排
2.氧化反应
用途——测定分子中双键的位置;
萜类醛酮的合成。
常用的氧化剂有:
臭氧、铬酐(三氧化铬)、四醋酸铅、高锰
酸钾、二氧化硒等。例:
三、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二)化学性质
臭氧的氧化反应:
O
O
3O3
O
O
月桂烯
O
O
O
O
O
O
O
[H]
+
丙酮
CHO
+
CHO
α-羰基异戊醛
2HCHO
甲醛
三、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二)化学性质
铬酐的氧化反应——薄荷醇氧化成薄荷酮
CrO3
H+
KMnO4
OH
O
+
O
COOH
仲醇
薄荷醇
COOH
薄荷酮
丙酮
β-甲基已二酸
三、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二)化学性质
再如:二氧化硒——具有特殊的氧化性能,专一
氧化位置见以下反应。
R
O
SeO2
O
R
CH3
CHO
羰基的α-甲基或亚甲基
SeO2
OH
碳碳双键旁的α-亚甲基
O
三、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二)化学性质
1.加成反应 2.氧化反应 3.脱氢反应 4.分子重排
3.脱氢反应
脱氢反应通常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用
铂黑或钯做催化剂,将萜类成分与硫或硒共热
(200~300℃)而实现脱氢。
S
-H
OH
β-桉醇 ¦Â-eudesmol
三、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二)化学性质
Se
+
O
OH
薄荷酮 menthone
S »ò Se
COOH
松香酸 abietic acid
1-甲基-7-异丙基菲
三、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二)化学性质
脱氢反应
脂肪族
芳香族
(一般可脱去角甲基、含氧基团)
三、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二)化学性质
1.加成反应 2.氧化反应 3.脱氢反应 4.分子重排
4.分子重排
萜类,特别是双环萜在发生加成、消除
或亲核性取代反应时,常常发生碳架的改变,
产生Wagner-Meerwein重排。
目前工业上由α-蒎烯合成樟脑的过程,就是
应用Wagner-Meerwein重排再氧化制得。
本章内容
一、萜类化合物的含义
二、结构分类
三、理化性质

四、提取分离
五、波谱法在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四、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一)提取
单萜、倍半萜多为挥发油的组成成分,它们的提
取分离方法将在挥发油中论述。
环烯醚萜多以单糖苷的形式存在,亲水性较强。
倍半萜内酯类成分——易发生结构的重排。
二萜类成分——易聚合而树脂化引起结构变化。
宜选用新鲜药材或迅速晾干的药材,尽可能避免
酸、碱的处理。
四、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一)提取
1.溶剂提取法
药 材
MeOH或EtOH提取
回收溶剂
药 渣
溶于水
用石油醚、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
石油醚
乙 醚
脂溶性杂质
乙酸乙酯
正丁醇
苷元
粗总苷
四、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一)提取
2.碱提酸沉淀法
倍半萜内酯类:利用碱可使内酯开环(溶于水),
酸化后闭环(析出)。
注意:用酸、碱时,可引起构型发生改变。
四、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一)提取
3.吸附法
(1)活性炭吸附法
苷 类
活性炭吸附
水洗除水杂
未被吸附的水杂
用稀醇、醇等
有机溶剂洗脱
回收有机溶剂
得纯品苷
四、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一)提取
3.吸附法
(2)大孔树脂吸附法
苷 类
通过大孔吸附树脂
用水、稀醇、醇依次洗脱
得纯品苷
四、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二)分离
1.结晶法
2.柱层析法
吸附剂:硅胶、氧化铝(中性)等
3.利用特殊功能团
结构中常含有:内酯、双键、羰基等官能团。
可制成衍生物、碱溶酸沉等方法。
本章内容
一、萜类化合物的含义
二、结构分类
三、理化性质
四、提取分离

五、波谱法在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五、波谱法在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一)紫外光谱
具有共轭双键、羰基与双键构成共轭体系
——紫外光区产生吸收。
一般最大吸收峰为:
共轭双烯——λmax215~270
α、β不饱和羰基——λmax220~250
五、波谱法在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例如:
链状的共轭双键体系——λmax217~228
环内的共轭双键体系——λmax256~265
共轭双键有一个在环内——λmax230~240
共轭双键的碳原子上有无取代及共轭双键
的数目会影响最大吸收波长。
五、波谱法在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二)红外光谱
萜类多含有双键、共轭双键、甲基、偕二甲
基、环外亚甲基、含氧官能团等。
如:偕二甲基在νmax1370cm-1
(吸收峰裂分,出现二条吸收带。)
内酯类——νmax1700cm-1~1800cm-1
(强峰为羰基的特征吸收峰。)
五、波谱法在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二)红外光谱
在饱和内酯环中,随着内酯环碳原子数的减
少,环的张力增大,吸收波长向高波数移动:
六元环内酯羰基——νmax1735cm-1
五元环
″ ——νmax1770cm-1
四元环
″ ——νmax1840cm-1
五、波谱法在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三)质谱
由于萜的基本母核多,且无稳定的芳香环、芳
杂环及脂杂环结构系统,大多缺乏“定向”裂解基
团,因而在电子轰击下能够裂解的化学键较多,重
排屡屡发生,裂解方式复杂。
但大多数萜类还是有一些可供参考的规律。
五、波谱法在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三)质谱
可供参考的规律:
1.分子离子峰除以基峰形式出现外,一般较弱;
2.在环状萜类化合物中常出现RDA裂解;
3.在裂解过程中常伴随着分子重排裂解,尤麦氏
重排多见;
4.裂解方式受功能基的影响较大。得到的裂解峰
大都是失去功能基的离子碎片。
五、波谱法在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四)核磁共振
萜类化合物类型多、骨架复杂、结构庞杂,大
多是根据文献收集的氢谱、碳谱数据,对样品进行
对照比较进行解析。
园参原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