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和氨基酸分解-1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蛋白质和氨基酸分解-1

第六章 蛋白质降解和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 本章提要:
本章重点介绍外源性和生物体内蛋白质
的降解体系,以及蛋白质的降解产物氨基酸
的分解代谢。包括氨基酸的脱氨、脱羧作用;
氨的代谢途径与尿素循环;以及氨基酸碳骨
架的分解代谢。此外,氨基酸作为多种生物
活性物质的前体,其生物学功能也将予以介
绍。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蛋白质的降解
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
氨基氮的排泄
氨基酸碳骨架的氧化途径
生糖氨基酸和生酮氨基酸
由氨基酸衍生的其他重要物质
氨基酸代谢缺陷症
第五章 蛋白质降解和
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 氮平衡:机体摄入蛋白质和排出量在正常情况
下处于平衡状态。
负平衡:摄入少于排出。
• 蛋白质寿命:半衰期(t 1/2)
• 氨基酸是蛋白质代谢的基本构造单元
• 蛋白质生物氧化产能4 kcal/g。蛋白质氧化提供
的能量只占机体需要量的10 ~ 15%。
第一节 蛋白质的降解
一 机体对外源性蛋白的消化:
胃
分泌
胃泌素
(gastrin)
刺激
胃中柱细胞
(parietal cells)
主细胞
(chief cells)
小肠
分泌
分泌
分泌
HCL  球蛋白变性松散
激活
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
(pepsinogen)
(pepsin)
肠促胰液肽  中和胃酸
小肽
(secretin)
内切
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弹性蛋白酶
胰腺
(trypsin)
羧肽酶,
(chymotrypsin)
(elastase)
小肽+ aa
氨肽酶 , 二(三)肽酶
(carboxypeptidase)(aminopeptidase) (di,tripeptidase)
血液  aa
二、氨基酸的吸收:
• 肠黏膜细胞膜上具有转运氨基酸的载体蛋白:
中性氨基酸载体:主要载体,侧链不带电荷氨基酸
碱性氨基酸载体:Arg、Lys、Orn及中性的Cys等
酸性氨基酸载体:Asp、Glu
亚氨基酸和Gly载体:Pro、Hyp、Gly
• 运输机制:依赖Na+离子梯度势能推动的Na+氨基酸同向协同运输。
• 类似的氨基酸主动转运还存在于肾小管、肌细胞等的细
胞膜上。氨基酸富集。
三 细胞内蛋白质的降解
1. 溶酶体(lysosome)降解机制:
• 溶酶体含有50多种不同的水解酶,包括多种蛋白酶(组
织蛋白酶),内部pH  5。
• 溶酶体融合和降解:
胞外蛋白、膜蛋白  胞吞作用目的物
废弃细胞器、胞内蛋白  膜包裹 自体吞噬泡
自体器官萎缩;多种慢性炎症( 如类风湿关节炎)
• 溶酶体降解无选择性,不依赖ATP,降解长寿命蛋白
2. ATP依赖性的泛肽降解机制:
• 泛肽(ubiguitin):76个氨基酸构成;序列高度保守
• 功能:泛肽给选择被降解的蛋白加以标记
•
泛
肽
对
选
择
性
降
解
蛋
白
的
标
记
泛肽-蛋白
连接酶
• 蛋白体(proteasome) 结构:
• 多种蛋白质组成(25个亚基)的中空的圆桶。内含多种蛋
白酶,特异地消化被泛肽连接的蛋白。是细胞的 “垃圾桶”
第二节 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 脱氨作用(deamination)——氨基酸分解代谢的
第一步,先脱去氨基,产物为-酮酸和氨。
• 脱氨作用在体内大多数组织中都可进行,方式不同
一 氧化脱氨基作用
R-CH-COO-
NH3+
aa氧化酶(O2)
FP
R-C -COO-
FPH2 NH2+
H2O
R-C-COO-+NH3
O
• 氨基酸氧化酶:
1. L-aa氧化酶:
有两种类型,分别以FAD 和FMN为辅基,
催化十几种L - 型aa的脱氨基作用。
但不作用于酸性、碱性、羟基氨基酸和Gly
2. D-aa氧化酶:脊椎动物只见于肝和肾。以FAD
为辅基,作用于D-Ala 、D-Met速度最快。
3. 氧化专一氨基酸的酶:
Gly氧化酶、D-Asp氧化酶、L-Glu脱氢酶。
•
前两种氧化酶的作用机制与L(D)-aa氧化酶相同,
需要O2分子参与。
NH2-CH2-COOH + 1/2O2
•
Gly氧化酶
OHC –COOH + NH3
L- Glu脱氢酶:不需要O2,是唯一以NAD+或
NADP+为辅酶的aa氧化酶。也是aa直接脱氨基活
力最强的酶。
L-Glu L- Glu脱氢酶 H2N+ =C-COO- H2O O=C-COO- + NH3
NAD+
NADH+H+
(CH2) 2-COO- (CH2) 2-COO( NADP+)
(NADPH+H+)
-亚氨基戊二酸
-酮戊二酸
二 氨基酸的转氨基作用及转氨酶
•
转氨作用(transamination): aa和酮酸之间进
行的氨基转移作用。
Glu + 丙酮酸
转氨酶
-酮戊二酸 + Ala
•
线粒体和胞液中都可进行转氨
•
转氨酶(transaminase):催化转氨作用的酶。
•
几乎所有的转氨酶都以磷酸吡哆醛为辅酶(基)
•
多数转氨酶以-酮戊二酸为氨基受体,少数为草
酰乙酸。对另一个aa无严格要求,但作用快慢有
所差异
• 转氨的结果,使氨基集中到Glu 和Asp上——
氨基集合作用(细胞质)
• 哺乳动物中活性最强的转氨酶:
1 谷丙转氨酶( glutamic pyruvie transaminase,
GPT ),肝脏活性最高
2 谷草转氨酶( GOT, glutamic oxaloacetate
transaminase) , 心肌含量最高
• 正常情况下,血液中转氨酶水平很低;病理条件下细胞
膜通透性改变,胞内转氨酶渗入血液。
• 血液中转氨酶水平是诊断心脏功能和肝功能等的重要指
标。
三 联合脱氨基作用( transdeamination)
•
可迅速脱掉不同氨基酸的氨基,主要脱氨方式
1 以谷氨酸脱氢酶为中心的联合脱氨基作用
广泛存在:转氨 + 氧化脱氨
-氨基酸
转氨酶
-酮酸
-酮戊二酸
NADH +H+(脱氨)
(NADPH+H+)(氨基化)
Glu 脱氢酶
Glu
NAD+(脱氨)
(NADP+)(氨基化)
2 以嘌呤核苷酸循环为主的联合脱氨基作用:
o
来源
于Glu
或氨
基富
集作
用
o
• 转氨 + 嘌呤核苷酸合成
* 骨骼肌、心肌、肝脏及脑中Glu脱氢酶的活性较弱,
所以此循环为主要的脱氨方式,脑中占50%。
四 其他脱氨基方式
• 主要是非氧化脱氨:
脱水脱氨、脱硫脱氨、直接脱氨等
氧化脱氨(aa氧化酶) :需O2的aa氧化酶
L-Glu脱氢酶
脱氨作用 转氨作用(转氨酶):谷丙、谷草转氨酶
联合脱氨: 以L-Glu脱氢酶为主+转氨
以嘌呤核苷酸为主+转氨
其他脱氨方式
第三节 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
• 脱羧基作用:氨基酸在脱羧酶催化下,脱去羧基,
形成相应的一级胺(伯胺)。
• 氨基酸脱羧酶,专一性很高。
• 除了His不需要辅酶外,氨基酸脱羧酶都是以磷酸吡
哆醛为辅酶(基)。
R-CH-NH3+ + O=CH-R
COO-
脱羧酶
CO2
R-CH –N=CH-R+ H2O
COO- (醛亚胺)
R-CH2 –N=CH-R
R-CH2-NH3+ + O=CH-R
•
多数伯胺有毒性,少数具有特定的生理
功能:
L – Glu
L – Glu 脱羧酶
 - 氨基丁酸:
抑制性神经递质(脑)
His
His 脱羧酶
组(织)胺(histamine):
降血压:刺激胃液分泌
Tyr
Tyr 脱羧酶
酪胺(tyramine):升血压
第四节 氨基氮的排泄
• 高氨血症;氨中毒:1%的氨将引起脑中枢神经中毒
轻度:视力和语言障碍; 重度:昏迷、死亡
• 原因:脑线粒体将氨与-酮戊二酸结合生成 Glu,一方面
占用了大量的-酮戊二酸,使TCA循环受阻,脑供
能不足。此外,NADPH的过量消耗,将影响各种
生物合成过程。
-酮戊二酸 + NH3
NADH +H+(脱氨)
(NADPH+H+)(氨基化)
Glu 脱氢酶
Glu
NAD+(脱氨)
(NADP+)(氨基化)
一 氨的转运:
1 主要通过Gln形式:
负责从脑、肌肉等组织中向肝脏和肾脏转运氨。
• Gln合成酶催化Glu与一分子氨结合形成Gln,需要消耗一个
ATP。
• Gln经过血液运送到肝脏后,由Gln酶水解放出氨
2 肌肉主要利用葡萄糖-丙氨酸循环(glucose-alanine cycle)转运
氨基:
肌肉中丙酮酸转氨酶将Glu上的氨转给丙酮酸合成Ala
血液运输在肝脏转氨 丙酮酸 糖异生 葡萄糖 肌肉。
二 氨的排泄
(一)动物对氨的排泄方式:
1 排氨动物:以氨的形式排出多余的氨基氮。原生动
物、鱼类、水生阶段的两栖类。以Gln形式运输
氨至排氨部位,由Gln酶分解放氨。
2 排尿酸动物:陆生爬虫类和鸟类等以尿酸的形式排
氨;蜘蛛:鸟嘌呤。
3 排尿素动物:陆生动物,尿素循环(urea cycle)
尿素在肝脏合成,经血液运到肾脏分离排出。
(二) 尿素的形成:
• 尿素循环,也称Krebs循环、鸟氨酸循环。
• 包括5步酶反应。3步在细胞质中,2步在线粒体中。
(1)氨甲酰磷酸合成酶I(carbamoyl phosphate
synthetase,CPSI),线粒体酶。限速酶。
(2)鸟氨酸转氨甲酰酶(ornithine
transcarbamoylase),线粒体酶。
(3)精氨琥珀酸合成酶(argininosuccinate synthetase)
(4)精氨琥珀酸酶(argininosuccinase)
(5)精氨酸酶(arginase)
Glu脱氢酶
(三) 尿素循环的要点:
• 尿素循环包括5步酶反应。3步在细胞质中,2步
在线粒体中。
• 合成1分子尿素可清除2分子氨基氮及1分子CO2 ,
消耗4个高能磷酸键。
• 氨基氮来源:一个Asp;另一个是氨。
CO2来源:HCO3-
• 尿素循环产生2个NADH,相当于产生5ATP:
Glu脱氨;
延胡索酸 苹果酸 草酰乙酸 Asp。
(四) 尿素循环的调节:
• 线粒体酶之一的氨甲酰磷酸合成酶I催化不可逆过
程,是调控关键酶。别构调节物:N-乙酰-Glu
Glu +乙酰CoA
N-乙酰谷氨酸合酶
N-乙酰-Glu(+ )
• 总的调节过程 :
氨基酸降解  氨含量增高  转氨反应加速
 Glu浓度增高  N-乙酰-Glu合成
 氨甲酰磷酸合成酶I活性提高
 尿素循环加速
• 尿素循环其它酶受其各自底物浓度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