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的創造過程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貨幣的創造過程

第14章
金融體系與貨幣政策
金融體系
• 金融—資金融通
• 金融體系(financial system)包括金融機
構(financial institutions)與金融市場
(financial markets)
• 金融機構:例如銀行
• 金融市場:例如股票市場與債卷市場
金融體系(續)
• 直接金融(direct finance):資金藉由股
票與債卷(金融工具或金融商品),經
由金融市場直接由儲蓄者流入借款者的
手中。
• 間接金融(indirect finance):資金經
由金融機構的居間仲介 ,才流入借款者
的手中
何謂金融機構?
• 存款機構:接受存款,可以貸放資金者
• 非銀行之金融單位:可吸收儲金但不能
貸放(郵政儲金匯業局)、信託投資公
司與保險公司
• 地下金融機構
金融機構提供的服務
• 期限仲介(maturity intermediation):轉換
短期存款為長期貸款
• 面額仲介(denomination intermediation):
轉換小額存款為大額貸款
• 風險仲介(risk intermediation):篩選與監
督貸款者
什麼是金融市場?
• 進行直接金融的市場
• 金融市場的分類:
– 股權市場vs.債權市場(金融工具不同)
– 初級市場vs.次級市場(金融商品是否首次發行)
– 資本市場vs. 貨幣市場(資金融同的期限不同)
股權市場vs.債權市場
• 股權市場=股票市場
• 股權:股東可影響公司政策,擁有股票
代表擁有公司的所有權。股票沒有期限。
• 債權:持有者不能影響公司決策,有期
限,到期還本。
資本市場vs. 貨幣市場
• 資本市場:長期(一年以上)資金融通
的地方。股票市場與債券市場都屬於資
本市場。
• 貨幣市場:短期(一年以內)資金融通
的地方。包括票券市場(票券=一年以
內到期的借據)與銀行同業拆款市場
(金融同業之間資金互相調借的市場)。
初級市場vs.次級市場
• 初級市場:又稱發行市場,是企業籌措
新資金的市場,沒有固定的時間與地點,
屬於無形的市場。
• 次級市場:又稱流通市場。有價證劵上
市之後,再度進行交易的地方。
貨幣的功能
• 交易的媒介(medium of exchange)
• 計價的單位(unit of account)
• 價值的儲存(store of value):購買力
以貨幣儲存
• 延遲支付的標準(standard of deferred
payment):計算未來權力與義務的標準
貨幣制度之一:商品貨幣本位制
• 包含商品貨幣(commodity money)以及
可兌換紙幣(convertible paper money)
兩種形式的貨幣。
• 商品貨幣本身就是有價值的,例如金幣。
• 可兌換紙幣:可以兌換等值黃金或白銀
的紙幣,經過政府或銀號保證。
貨幣制度之二:信用貨幣本位制
• 包括不可兌換的紙幣和銀行貨幣兩種形
式的貨幣。
• 不可兌換的紙幣=法定貨幣=強制貨幣:
– 政府明文規定這些紙幣可以用於償還債務,
具有無限法償(legal tender)的特性
– 由於紙幣的面值高於紙幣本身的價值,所以
這些都算是中央銀行的負債。
– 統稱為通貨(currency)
貨幣制度之二:信用貨幣本位制
• 銀行貨幣:可以隨時兌換成紙幣的一種
支付工具,乃建立在銀行系統的信用上,
屬於銀行系統的負債。
– 支票存款
– 活期存款
貨幣的創造過程
M=D
R = rD X D
D
M
mm =
= r
=
D x D
R
1
rD
1
貨幣數量=
X 存款準備
存款準備率
M = mm X R =
1
rD
XR
─
現代經濟體系的貨幣乘數
民眾不但持有存款D,同時也持有通貨
(cur-rency,簡寫為C)
M=C+D
流通在外的通貨C 存在中央銀行的存款
準備R 兩者都是中央銀行的負債,可以
統稱為強力貨幣 (high-powered money) 或
貨幣基數(monetary base)
B=C+R
貨幣乘數mm就是貨幣數量M與準備貨幣B之間的
倍數關係
C
+ 1
D
M
C+D
mm =
=
=
R
C
B
C+R
+
D
D
銀行實際的準備數額可分為法定準備部分及
兩者之差的超額準備部分;存款準備率 r D 可
再細分為法定準備(required reserve ratio, rr)和
超額準備
r D = R = R R + E R = rr + er
D
D
D
M
mm =
=
B
C
+1
D
C
+ rr + er
D
現在經濟體系中的貨幣乘數由三方面決定:
1.
政府
2.
銀行系統
3.
民眾
─
貨幣數量的衡量
M1A = 通貨淨額 + (活期存款 + 支票存款)
M 1B = M 1A + 活期儲蓄存款 = 通貨淨額 + 存款貨幣
M2 = M1B +(定期及定期儲蓄存款 + 外幣存款 +郵政儲金
+ 附買回交易餘額 +外國人持有之新台幣存款)
= M1B + 準貨幣
─
貨幣需求理論
古典貨幣需求理論
交易方程式(equation
of transations)表示
M X V≡P X T
貨幣的流通速度就是為達成交易量
(名目國民所得) ,貨幣在一年內必須轉手的次數
M X V≡P X Y
交易方程式只是單純的恆等式,表示某一時期
中,交易的價值等於交換過程中流通的貨幣總值
─
中央銀行的職能
中央銀行的各項職能中,制定與執行貨幣政策
最為重要
中央銀行遂有下列四項業務:
1.
發行貨幣
2.
訂定重貼現率
3.
訂定存款準備率
4.
公開市場操作
中央銀行的第二項職能是制定與執行金融政策
屬於此項職能的業務有以下四項:
1.作為最終貸款者( lender of last resort )
2.流動比率
3.金融監理
4.維持支付體系的運作
中央銀行的第三項職能為外匯的調度
中央銀行的最後一項職能就是作為政府的銀行
─
貨幣政策工具
中央銀行的政策工具( policy
instruments ):
(1) 公開市場操作
(2) 法定存款準備率的調整
(3) 重貼現率的調整與短期融通
(4) 選擇性的信用管制與信用融通
(5) 外匯買賣操作
公開市場操作
央行在金融市場(貨幣或資本市場)中公開
買賣債券,以發行貨幣或收回貨幣的方式影
響貨幣數量,這種作法就是公開市場操作
─ 法定存款準備率的調整
M=
C
+1
D
C
+ rr + er
D
X B = mm X B
─ 重貼現政策
央行降低重貼現率,可以鼓勵商業銀行
以票券作為抵押來向央行融通會造成貨
幣數量的上升。
央行如果調升重貼現率,會降低銀行向
央行融通的意願,造成貨幣數量的減少。
─ 選擇性信用管制與融通
為了維持金融穩定,央行也採取一些關於
信用流向和數量方面的管制,這就 選擇性
的信用管制( selective
credit
controls )
─ 流動性偏好理論
凱因斯(J. M. Keynes)認為貨幣的需求
也就是對流動性資產的需求,因而稱為
流動性偏好理論 民眾會持有貨幣主要為
為基於下列三種動機:
1. 交易動機( transactions motive )
2. 預防動機( precautionary motive )
3. 投機動機( speculative motive )
─ 民眾會持有貨幣主要是基於下列三種動機:
1. 交易動機( transactions motive )
2. 預防動機( precautionary motive )
3. 投機動機( speculative motive )
貨幣市場的均衡
貨幣政策對利率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