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過半世紀: 台灣機車性別文化史1930s-2007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騎過半世紀: 台灣機車性別文化史1930s-2007

莊智崴
社會系四A
955560
主要研究對象
摩托車(需要打檔的)
 速克達
 內部系統設計和外部的裝飾的變化

研究方法


口述歷史、史料蒐集和分析
研究資料:受訪者(機車設計人員、車行
老闆、使用者)
報章雜誌廣告
問題意識

技術物(科技隨著歷史演變產生的技術)

科技與性別/階級的交織(人的經濟影響階級,
階級又影響權利流動和資源分配)

使用者與科技相互形塑(使用者決定技術物的
意義、技術物影響使用者的性別認同)
研究分期
富裕男人的奢侈品,1930s~1963
(經濟決定賦予機車社會意義)
 多元使用者的出現,1964s~1976
(女性進入公領域,社會階層轉變)
 機車作為普及的私人交通工具,1977s~
現今
(技術改良,使用者所展現的社會意涵)

富裕男人的奢侈品
「摩托車為展現經濟力與階級性的物質基礎」
作為生產工具與宣示身分地位的技術物
 炫耀性消費
 經濟資本→社會資本→象徵資本

多元使用者的出現
「擁有摩托車不再令人印象深刻」
摩托車:以勞工為目標,轉變為生產工具
 速克達:中產階級或社會菁英,休閒與紳
士品味(羅馬假期)
 女性觀點:提供女性實踐母職的工具

機車作為普及的私人交通工具
「機車工業蓬勃發展」
蘭蒂50
 摩托車的工具性、陽剛氣質
 速克達使用者激增→普遍、大眾化

女性主義觀點

性別暗藏於技術物中

女性機車的出現:性別意涵與設計系統
蘭蒂50
女人、機車與設計/技術
性別想像:陰柔特質v.s男性陽剛特質
 設計系統:車身低→生理差異
腳踏板→姿態規範
CVT→技術彈性
腳架→省力裝置
置物空間→菜籃等勞動工具性

科技與性別/階級的交織
男性:陽剛特質
 女性:陰柔特質、自我能力設限
 性別的技術操作與設計區別
 親職工作、家務勞動
 蘭蒂50

使用者與科技相互形塑
「權力地位」、「工具性」、「階級性」
 摩托車
 速克達
 CVT速克達

結論
「機車設計蘊含了關於使用者的性別與階級想像」
「機車作為技術物的轉變」
作者在性別、階級及經濟差異的討論上,產生不同
的使用經驗和性別認同,呼應出研究目的交通工具
的使用,視為性別權力的展現
 交通工具的內部技術,也為建構性別和階級的要素
之一,而技術系統的社會意涵是藉由使用者的操作
被形塑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