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第六章

第六章 数字调制系统
1。引言
• 实际信道一般都不能直接传送基带信号。正如模拟通
信系统一样,我们也要用数字基带信号对载波进行调
制,并在信道上传输所谓的频带(带通)信号。本章
将讨论以正弦波为载波的数字调制系统。
•
数字调制系统与模拟调制系统的原理一样,也有三
大类:调幅,调频和调相。
•
模拟调制的特点:连续调制、波形恢复
•
数字调制的特点:离散数字信号对载波的某一参量
的状态进行调制,在接收端对载波信号的离散参量进
行检测。
• 数字调制信号又称键控信号。
•二进制时有:ASK (Amplitude-Shift-keying)
•
FSK (Frequency-Shift-keying)
•
PSK (Phase-Shift-keying)
•线形调制与非线形调制
•ASK
FSK与PSK
•本章重点:研究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原理及其抗噪声
性能,介绍多进制数字调制以及由三种基本数字调制形
式派生出的几种数字调制的原理。
•
•
•
•
•
2。 二进制数字调制原理
2。1 BASK(Binary-Amplitude-Shift-keying)
假设信源发0(概率P),发1(概率1-P),彼此独
立
已调制波: e0 (t )  [ an g (t  nTs )]cosc t
g (t ) :矩阵脉冲
0 概率P
an  
概率1  P
1

现定义
s(t)=
a
n
g (t  nTs )
n
•
产生BASK有两中方法:
1. 模拟法
2. 键控法
e0 (t )  s(t ) coswc t
eo(t)
s(t)
L.O.
s(t)
cosωct
模拟法
•
eo(t)
键控法(OOK)
OOK信号也有两种解调方法:
1. 非相干解调(包络检波法)
2. 相干解调(同步检测法)
• OOK的两种解调法:
eo(t)
BPF
半波或全
波整流
LPF
时钟
(a) 非相干解调法
eo(t)
BPF
LPF
cosωct
(b) 相干解调法
抽样
判决器
{an}
抽样
判决器
时钟
{an}
•与AM比较:多一抽样判决器
•BASK:电报 但在数字通信系统中应用不多(抗噪声
能力差)
•BASK的频谱特性:BASK信号是随机的功率型信号,
故应研究它的功率谱密度。
•我们有已调信号:
eo(t)=s(t)cosωct
•s(t)代表信息(随机单极性矩形脉冲序列)。
• eo(t)的功率谱密度PE(f)可用 s(t)的功率谱密度Ps(f)来表
示,即:
1
PE ( f )  [ Ps ( f  f c )  Ps ( f  f c )]
4
•下面确定:
Ps ( f )
•由第五章知道 Ps ( f ) 与概率P有关,其频谱中有连续谱
(交变波部分)和离散谱(稳态波),即:

2
2
2
2
Ps ( f ) = f s P(1  P) G( f )  f s (1  P)  G(m fs )  ( f  m fs )
G(f)  g (t )
•由于G(mfs)=0,当m≠0时,故:

Ps f )  f s P(1  P) G ( f )  f s2 (1  P) 2 G (0)  ( f )
2
2
•因此:
1
1 2
2
2
2
PE ( f )  f c P(1  P)[ G( f  f s )  G( f  f c ) ]  f s (1  P) 2 G(0) [ ( f  f c )   ( f  f c )]
4
4
•当P=1/2(0,1等概率出现)
1
1 2
2
2
2
PE ( f )  f s [ G ( f  f c )  G ( f  f c ) ]  f s G (0) [ ( f  f c )   ( f  f c )]
16
16
•而
 sin fTs   jnfTs
G(0)  Ts
 e
G ( f )  Ts 
 fTs 
2
2
Ts sin  ( f  f c )Ts
sin  ( f  f c )Ts
1
PE ( f )  [

]  [ ( f  f c )   ( f  f c )]
16  ( f  f c )Ts
 ( f  f c )Ts
16
PE(f)
│G(f)│
1/16
•结论:1. 频谱中有连续和离散两部分
2.带宽是g(t)的两倍
fc
2.2 BFSK
0  w1 ( f1 )
1  w2 ( f 2 )
BFSK调制法:
s(t)
模拟
BFSK载波频率的跳变
f1
eo(t)
L.O.1
eo(t)
L.O.2
f2
调频器
用矩形波进行调频(模拟法)
s(t)
键控调频法
e0 (t )   an g (t  nTs ) cos[w1t   n ]   an g (t  nTs ) cos[w2t   n ]
n
an 
n
0 P
1 1-P
g(t)矩形波
an 是an的反码:
an  0
1—P
 n ,  n 是第个n码元的初相位
1 P
•键控法与模拟法的区别:键控法的相位不连续(  n ,  n 与序
列n无关)
•BFSK的解调:一般有非相干与相关检测法.
f1
BPF
f1
包络检波
输入
抽样
BPF
包络检波
f2
非相干解调法
输出 输入
BPF
LPF
cosω1t
BPF
f2
相干解调法
输出
抽样
LPF
cosω2t
•此时抽样判决只要在抽样时刻比较两个值的大小,而无
需门限电平。
•此时也可有其它解调法:鉴频法,过零检测法,差分检测法
等
与调频时相象
•过零检测法:中心思想过零点的多少决定频率的大小(见
书P134, 图6-7)
•差分检测法:输入信号与自己的延迟信号进行差分
eo(t)
B
BPF
•我们有B点信号:
输出
LPF
τ
C
A2
A2
A cos(w0  w)tA cos(w0  w)(t   ) 
cos(w0  w) 
cos[2( w0  w)t  ( w0  w) ]
2
2
2
A
•C点: V= cos(w0  w)
2
•由此可见在C点输出电平V是角频率偏移ω的函数,但不
是一简单的函数关系。
•若选τ使: cos ω0τ=0

2
 c 
则:sin ω0τ=±1,故: V  ( A / 2)当
2
V  ( A2 / 2)
 c  

2
•若ω很小(角频率偏移很小),即ωτ《1, 则:
V  ( A2 / 2)
V  ( A2 / 2)
•由此可见,当满足 cos 0  0 条件及  1 时,输出电平与
ω成线性关系--达到了解调的目的。
•优缺点比较:P135页
•BFSK的应用:数据传输,低于1200Bit/s时用。
•BFSK的频谱特性:BFSK属non-linear modulation,因此
如同模拟调制一样,其谱分析没有一般的方法。但存在种
种近似的BFSK谱分析法。在此我们讲一种:将BFSK看成
是ASK信号的简单叠加。
s2 (t )  an g (t  nTs )
•设: s1 (t ) 
an g (t  nTs )

n

n
•则有:e0 (t )  s1 (t ) cos1t  s2 (t ) cos 2 t
• 我们为方便起见,不考虑相位因素,因此有:
1
1
PE ( f )  [ Ps1 ( f  f1 )  Ps1 ( f  f1 )]  [ Ps2 ( f  f 2 )  Ps2 ( f  f 2 )]
4
4
•Ps1(f)和Ps2(f)分别是s1(t)和s2(t)的PSD.
将s1(t)和s2(t)代入 PE ( f ) 得:
1
1
2
2
2
2
f s P(1  P)[ G ( f  f1  G ( f  f1 ) ]  P(1  P)[ G ( f  f 2 )  G ( f  f 2 ) ]
4
4
1
1 2
2
2
 f s (1  P) 2 G (0) [ ( f  f1 )   ( f  f1 )]  f s P 2 G (0) [ ( f  f 2 )   ( f  f 2 )]
4
4
PE ( f ) 
当P=1/2时,有:
1
2
2
2
2
PE ( f ) 
f s [ G ( f  f1 )  G ( f  f1 )  G ( f  f 2 )  G ( f  f 2 ) ]
16
1
2

f s G (0) [ ( f  f1 )   ( f  f1 )   ( f  f 2 )   ( f  f 2 )]
16
g (t )是矩形波:
sin fTs
G ( f )  Ts
fTs
G(0)  Ts
•结论:1.BFSK的PSD中含有连续和离散两部分。连续谱
是两部分的叠加。
2.若 f1  f 2小,( f1  f 2  f s )则连续谱出现单峰,
否则出现双峰
3.BFSK的带宽约为:
PE(f)
f  f 2  f1  2 f s
b
f0-fs
f0
f0+fs
a) f 1  f 0  f s , f 2  f 0  f s
b) f1  f 0  0.4 f s , f 2  f 0  0.4 f s
f0= (f1+f2)/2
a
6.2.3 BPSK及BDPSK
e0 (t )  [ an g (t  nTs )]cos c t
1
an  
 1
即
Ts
P
发0
1 P
发1
cos  c t
e 0 (t )  
- cos  c t
P
(任一码元时间内)
1 P
• 以载波的不同相位直接对应信息0,1——绝对移相方
式。
• 绝对移相在收发端都需要一个相位基准,其基准发生
变化,就产生误码。
在实际中为了避免基准发生变化( 0   ,   0 )而引起的
误判,而采用相对移相方式(BDPSK)。
• BDPSK:前后码元的相对相位变化来表示信息0和1。
    1
  0  0
Binary Code 0 0 0 1 1 0 0 1 1
BDPSK
0 0 0 0 π 0 0 0π 0
BDPSK
ππππ 0 πππ 0π
波形见P138 图6-10
二进制PSK信号矢量图
π
π/2
0
0
Ref.
Ref.
A方式
-π/2
B方式
• 多进制时,矢量图中的位置数> 2
• BPSK和BDPSK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调制:
双极性NRZ
L.O.
eo(t)
码变换
s(t)
a) Analog BDPSK
载波
0
eo(t)
π
s(t)
相移
b) BPSK(keying)
mk
0
L.O.
π
相移
模2和
码变换
ak-1
b) BDPSK
s(t)
码变换
Ts
ak
• 码变换:绝对码
相对码
• 码变换器的输出ak和输入mk的关系为:
ak= [ak-1mk+ ak-1mk]mod2
• 解调: (BPSK demodulation)
eo(t)
BPF
LPF
(a) 相干解调法
eo(t)
BPF
抽样
判决器
cosωct
鉴相器
cosωct
(b) 极性比较法
时钟
抽样
判决器
时钟
{an}
{an}
• BDPSK解调:BDPSK的解调可采用极性比较法,但对
输出还得作码变换。
{an}
eo(t)
抽样
码反
鉴相器
BPF
判决器
变换器
cosωct
时钟
(a) 极性比较法
DPSK
BPF
LPF
x(t)
Ts
(b) 差分相干解调法
x(t-Ts)
z(t)
抽样
判决器
时钟 z(kTs)
x(t)=Ag(t-kTs)cos(ωct+θ+akπ)
x(t-Ts)=Ag[t-(k+1)Ts]cos(ωct+θ- ωcTs+ak-1π)
g(t):矩形波,ak=0,1
kTs<t< (k+1)Ts
• 我们有:
z(t)=Ag(t-kTs)cos(ωct+θ+akπ)Ag[t-(k+1)Ts]cos(ωct+θ- ωcTs+ak-1π)
=A2/2{cos[(ak-ak-1)π]+cos[2ωct+2θ+(ak+ak-1)π]}
z(kTs)= A2/2 when ak=ak-1
Or
z(kTs)=-A2/2 when ak≠ak-1
• 设门限电平为V=0, z(kTs)告诉我们ak是否与ak-1相同。
这样我们就完成了BDPSK信号的解调。
• 问题:延迟电路是难点,误码的传输。
• 优点:无码反变换器及本地相干载波。
• BPSK的频谱:BPSK与BASK信号的相似性说明,可以
用BASK的PSD方法分析BPSK的PSD。
• 故: P ( f )  1 [ P ( f  f )  P ( f  f )]
E
• 故:
s
c
4
s(t )   a n g (t  nTs )
s
c
双极性信号,矩形脉冲
PE ( f )  f s P(1  P)[ G( f  f c )  G( f  f c ) ]
2
2
1 2
2
 f s (1  2P) 2 G(0) [ ( f  f c )   ( f  f c )]
4
• 若P=1/2,则:
1
2
2
PE ( f )  f s [ G ( f  f c )  G ( f  f c ) ]
4
• 即:当P=1/2时,只有连续谱,无离散谱,带宽与ASK
的一样。
3。 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 本节讨论BASK,BPSK与BFSK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 通信系统的抗噪声性能:指系统克服加性噪声影响的
能力。衡量标准与基带数字系统一样——误码概率
• 目的:在加性噪声的影响下,系统的总误码率?
3.1 BASK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 噪声只能对信号的接收产生影响
在一个码元持续时间Ts内发送的波形sT(t):
其中
u T (t )
s T (t )  
0
发1
发0
 A cos c t 0  t  Ts
uT (t )  
其它
0
• 在每一段 [0,Ts ] 内观察收端的输入波形应为:
u i (t )  ni (t ) 发1
yi t )  
发0
 n i (t )
ui (t ) 是 T (t ) 经传输后的波形。
•假设:ui (t ) 只是T (t ) 经一固定(时不变)衰耗,无波形畸
变,则:
a cos  c t
 i (t )  
0
ni (t )
:高斯白噪声
•两种可能的检波法:相干与非相干
0  t  Ts
其它
• yi (t ) 经带通滤波后为y(t)
u i (t )  n(t )
y (t )  
n(t )
发1
发0
yi(t)
BPF
y(t)
•n(t)是Gauss白噪声经带通后的噪声,即一窄带高斯过程
n(t  nc (t ) cos c t  ns (t ) sin  c t
•于是:
a cos c t  nc cos c t  ns (t ) sin  c t
y(t )  
nc cosct  ns (t ) sin  c t
发1
发0
•包络检波法的系统性能
•发1时 带通输出波形y(t)的包络可表示为:
V (t )  [a  nc (t )]2  ns (t )
2
•发0时
V (t )  nc (t )  n s (t )
2
2
•由2.6及2.7节可知包络函数的一维概率密度函数服从广义
V
aV (V  a ) / 2
瑞利分布,即:
f (V ) 
I (
)e
2
1
 n的n(t )方差
f 0 (V ) 
 n2
0
V
e V
 n2
 n2
2
2
2
n
/ 2 n 2
•显然y(t)经包络检波器和低通的输出就是V(t),经抽样判
决可确定0或1。
V  b 1
•设门限电平为b,则:
V b0

b
•当发”1”时 误判为 Pe  P(V  b)  0 f1 (V )dV  1  b f1 (V )dV
1
V aV (V 2  a 2 ) / 2 n 2
 1   2 ( 2 )e
dV
n n
•Q函数的定义:


Q( , ,  )   tI 0 (t )e
(t 2  2 ) / 2

•则

• 令
a
n
, 
b
n
Pe1  1  Q(
,t 
a
,
dt
Q函数( Marcum Q函数)
V
n
b
n n
)
r  a 2 / 2 n (信噪比)
2
2
b / n
•因为带通滤波器的输出信噪比为a / 2 n ,而
一化门限值(记为b0),故:
a b
Pe1  1  Q( , )
2
n n
称为归
•发“0”时,误判为:

Pe2  P(V  b)   f 0 (V )dV  e
b 2 / 2 n 2
b
•总误码概率为
e
b0 2 / 2
Pe  P(1) Pe1  P(0) Pe2  P(1)[1  Q( 2r , b0 )]  P(0)e
•当P(0)=P(1)=1/2时
1
1 b0 2 / 2
Pe  [1  Q( 2r , b0 )]  e
2
2
•最佳门限电平的确定:
 b0 2 / 2
•当f1(V)与f0(V)相交时,Pe为最小(两条曲线覆盖面积之
f0(V)
和为最小)。
f1(V)
•即
f1 (V *)  f 2 (V *)
V *  b0 *  n
•计算可得: r  a 2  ln I ( aV *)
0
2
2 n
 n2
• 在大信噪比(r>>1)时,有
V *  a / 2 或 b0 *  V * /  n 
•在小信噪比(r<<1)时,有:
V *  2 n
2
b0  2
b*
a2
aV *
r

2
2 n
 n2
r/2
a2
1 aV *

(
)
2
2
4 n
2 n
•结论:对于任意的r(信噪比),b0*的取值介于 2 和 r / 2 之
间。
•实际上,采用包络检测法的系统都是工作在大信噪比(
r>>1)的情况下,因而最佳门限应取 r / 2 ,即最佳非归一
化的门限电平值V *  a / 2 — —接收信号包络值的一半。[
此时P(1)=P(0)] 。
•此 时 的 误 码 率 可 以 这 样 计 算 : 由 于 r>>1 , 因 为 对 于
α>>1,β>>1,Q函数可以化简为:
1

1
 
Q( , ,  )  1  erfc[
]  erfc[
]
2
2
2
2
erfc( x)  1  erf ( x)
2 x z2
erf ( x) 
 e dz
erf ( x) 

0
2



x
e
z2
dz
• 那么OOK非相干接收时的BER为:
1
r
1 r / 4
Pe  erfc( )  e
4
2
2
r>>1时,
• 当r
1
r
1
erfc(
)
e r / 4
4
2
2 r
∞时, erfc( r )  0
2
• 则:
1 r / 4
Pe 
e
:系统之下界
2
• 同步检测法的系统性能
此时抽样判决的输入x(t)为:
a  nc (t ) 发1时
x(t )  
发0时
nc (t )
满足高斯分布,故发1时,a+nc(t)的一维概率密度为
1
f1 (t ) 
b
发零时:
 n 2
1
f 0 ( x)   2
n
exp[( x  a) 2 / 2 n ]
2
exp[ x 2 / 2 n ]
2
•设判决门限为b,则:
Pe  P(1) Pe1  P(0) Pe2
 P(1) 
b

f1 ( x)dx  P(0)

b
f 0 ( x)dx
•设P(1)=P(0) 则:
1
ba
1
b
Pe  [1  erf (
)]  [1  erf (
)]
4
4
2 n
2 n
最佳门限的确定:
f 0 ( x*)  f1 ( x*)
解得 : x*  a / 2
而归一化门限值 b0 *  x * /  n  r / 2
f0(V)
f1(V)
1
r
Pe  erfc( )
2
2
•当 r  1 时:
Pe 
1
r
e r / 4
b*
a
•由此可见,在大信噪比时,同步检测总是优于包络检
波,但相差不大(约差1个dB)
•Ex.BASK信号,码元速率RB  4.8 106 Bauds 采用包络或同
步检测。已知信号幅度(接收端):a=1mV;信道噪声:Gauss
白噪声,单边PSD:n0  2 1015W / Hz
•求:1.包络检测时的BER
2.同步检测时的BER
6
•解:1.BASK RB  4.8 10 Bauds
收端的带通滤波器带宽: RB  B  2RB
取2RB
B  9.6  106 Hz
即:
带通输出的噪声平均功率:
 n 2  n0 B  1.92108W (n0  2 1015W / Hz)
解调器输入信噪比:
a2
106
r
2 n 2
则包络检波法的 BER为:
Pe 
同步检测法:
Pe 
1
r

8
2 1.9210
 26  1
1  r / 4 1 6.5
e
 e
 7.5 10  4
2
2
e r / 4  1.67  104
3.2 BFSK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 A cos  1t
BFSK信号可表示为:
u1T (t )  
0
u1T (t ) 发1
sT (t )  
 A cos 2 t
u 0T (t ) 发0
u 0T (t )  
接收端采用相干和非相干检波法:
f1
BPF
else
0  t  Ts
else
f1
包络检波
输入
抽样
BPF
0
0  t  Ts
包络检波
f2
非相干解调法
输出 输入
BPF
LPF
cosω1t
BPF
f2
相干解调法
LPF
cosω2t
输出
抽样
• 设带通滤波器分别让相应的信号无失真通过,其输出为:
u1R (t )  n(t ) 发1
y (t )  
u 0 R (t )  n(t ) 发0
• n(t)窄带Gauss过程
a
u1R (t ) 
u1T (t )
A
a
u 0 R (t ) 
u T (t )
A
1.包络检波法的抗噪声性能
a)发1时,此时送入判决器的两路包络分别为:
2
V1 (t )  (a  nc (t ))2  ns (t ) 信号小噪声(通过f1
)
2
2
n
(
t
)

n
V2 (t ) 
c
s (t )
噪声(通过f2)
V1 (t )
V2 (t )
的一维分布为广义瑞利分布,
为瑞利分布(见书
P25-27)。
•误判的条件:V2 (t )  V1 (t ) 即:

Pe  P(V1  V2 )   f1 (V1 )[
0


0
V1
 n2
I0 (
1 r / 2
Pe1  e
2
aV1
n

V2 V1
f 2 (V2 )dV2 ]dV1
2
)
exp[(

2
V

a
) / 2 n ]dV1
1
2
2
a2
r
2
2 n
•发零时的BER:
1 r / 2
V2 (t )  V1 (t ) Pe1  e
2
• BFSK系统在包络检测时的总BER性能为:
1 r / 2
Pe1  e
2
2
2.同步检测时BFSK抗噪声性能
•发1时,送入抽样判决器的两个波形为:
x1 (t )  a  n1c (t )  (通过f1 )
x2 (t )  n2c (t )  (通过f 2 )
n1c (t ), n2c (t ) : Gauss过程
2
• 故:x1 (t ) 均值为a,方差为 n 的正态随机变量
x 2 (t ) 均值为0,方差为 n 2 的正态随机变量
误判条件:
x1 (t )  x2 (t ) (在抽样点上)
Pe1  P( x1  x2 )  P[(a  n1c )  n2c ]  P[a  n1c  n2c  0]
•令 z  a  n1c  n2,z也是正态随机变量,且均值为a,方差
c
为 z2 :
 z2  ( z  z ) 2  2 n2
•
z的概率分布为f(z):
0
1
r
Pe1   f ( z)dz  erfc( )
2
2

显然, Pe1  Pe2 故总BER
•
•
当r>>1时,
Pe 
Pe 
1
2r
1
r
erfc( )
2
2
e
r
2
在大信噪比情况下,相干与非相干检测性能相差无几
,但设备的复杂程度却大不一样。采用鉴频法等检测
方法的性能分析在此不作讨论。
•Ex.BFSK 信道带宽2400Hz,已知f1=2500Hz,f2=2250Hz,码元
速率 RB  300Bauds,信道输出端的S/N rin=6dB。
求(1)。BFSK信道的带宽:
解: f  f1  f 2  2 f s  200 600  800Hz
(2)包络检波时的BER
解:带通滤波器的近似带宽:
2
B
 2 RB  600Hz
Ts
带通滤波器输出的rout是rin的4倍(信道带宽是带通带宽的4倍)
1 r / 2
 1.68  10  4
rout  4  4(6dB)  16 Pe  e
2
(3)同步法的BER解:
解:
1
Pe  erf ( r / 2 )  3.17  10 5
2
3.3BPSK及BDPSK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 BPSK与BDPSK信号从传输码上是无法区分的,只是一个
倒π的情况,故发端的发送信号形式还可假设为:
u1T (t )
s T (t )  
u 0T (t )  u1T (t )
 A cos  c t
u1T (t )  
0
发1
发0
0  t  Ts
else
• 采用的检测法:同步检测法(极性比较法)
差分相干检测法(相位比较法)
假设判决门限值为“0”电平
(a)极性比较法:
BPF
鉴相器
LPF
cosωct
在一个Ts中,低通的输出为:
a  nc (t )
发1
x(t )  
 a  nc (t ) 发0
发1误判0的概率,即 x  0(在抽样时刻上)即:
Pe1  P( x  0),发1时
发0误判1的概率:
Pe 2  P( x  0),发0时
由于1和0只是极性相反,故有
Pe1  Pe2
抽样
判决器
时钟
•求 Pe1 :x(a)的均值为a,方差为  n ,满足正态分布:
2
Pe1  
1
0
( Pe 2  

0
r  a 2 / 2 2 n
1
2  n
•BPSK的总BER:
若 r  1 时
2
2  n

exp[( x  a ) 2 / 2 n ]dx 
exp[( x  a ) 2 / 2 n ]dx
2
1
Pe1  erfc ( r )
2
Pe 
极性比较法的总BER
1
2 r
e r
1
erfc( r )
2
(b)差分相干检测法(相位比较法)
y1(t)
BPF
LPF
Ts
z(t)
y2(t)
抽样
判决器
时钟
• 假设:发1且前一码元也为1,则
y1 (t )  [a  n1c (t )]cos c t  n1s (t ) sin  c t  无时延(当前码元)
y2 (t )  [a  n2c (t )]cos c t  n2s (t ) sin  c t  有时延(前一码元)
• 抽样判决的输入为:x(t )  1 {[ a  n (t )][ a  n (t )]  n (t )n (t )}
1c
2c
1s
2s
2
若x>0时,判1 无误判
若x<0时,判0 误判
•将1判为0的BER Pe1 为:
Pe1  P{[(a  n1c )(a  n2c )  n1s n2 s ]  0}
 P{[(2a  n1c  n2c ) 2  (n1s  n2 s ) 2  (n1c  n2c ) 2  (n1s  n2 s ) 2 ]  0}
设:
R1  (2a  n1c  n2c ) 2  (n1s  n2 s ) 2
R2  (n1c  n2c ) 2  (n1s  n2 s ) 2
Pe1  P( R1  R2 )
n1c , n2c 和 n1s , n2 s 相互独立,R1服从广义瑞利分布,R2服从
瑞利分布
R1
aR1 ( R12  4 a 2 ) / 4 n 2
f ( R1 ) 
I ( 2 )e
2 0
2 n
n
R2  R2 2 / 4 n 2
f ( R2 ) 
e
2
2 n


0
R1
Pe1   f ( R1 )[
1 r
f ( R2 )dR2 ]dR1  e
2
r  a / 2 n
2
2
•同理得发0判1的BER:
1 r
Pe2  e
2
总的BER:
1 r
e
2
•BDPSK采用极性比较法时的抗噪声性能
BPF
Pe 
鉴相器
cosωct
LPF
抽样
判决器
码反
变换器
时钟
•采用极性比较—码变换的系统BER,只需在BPSK极性比
较法的误码率Pe 上再考虑码变换器造成的BER即可。(见
P152-153及图6-17)
EX. 6.3.3
4。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
1.频带宽度
2.BER
3.对信道特性变化的敏感性
4.设备的复杂稳度。
P154-P155
5。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
• 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利用多进制数字基带信号去调制
载波的幅度,频率或(和)相位.
• 基本方式:多进制ASK,,多进制FSK,多进制PSK
• 多进制:一个码元间隔内信号可以取两个以上的值。
• 特点:
1.速率:相同码元速率时,信息速率要高。
2.相同信息速率时,码元的持续时间Ts要长。
码元长度增加——码元的能量增大,减小由于信道特
性引起的码间干扰,此节介绍多进制调制原理以及抗噪声
性能。
5.1多进制数字ASK的原理以抗噪声性能
1.多进制ASK调制原理
多进制数字振幅调制又称多电平调----OOK方式的推广
多进制ASK是一种高效率的传输方式。BASK频带利用
率为1Bauds/Hz(1bits/s*Hz),而多进制的频带利用率超过
1bits/s*Hz。
a) M电平调制与二电平调制的信号带宽比较
BASK信号
概率P
e0 (t )  [ an g (t  nTs )]cos c t a  0
 概率1  P
n
n
M电平
1
e0 (t )  [ bn g (t  nTs )]cosct
’
n
ΣPm=1
0
bn  
M  1
概率P1
概率Pm
e0’(t)可表示为多个二电平波的叠加:
[ c1 g (t  nTs )]cos c t
n
[ c 2 g (t  nTs )]cos c t
n

[ cM g (t  nTs )]cosct
n
c1  0
P1
1
c2  
0
P2
1  P2
M  1 PM
cM  
1  PM
0

e0 (t )   [ cm g (t  nTs )] cos  c t

e0 (t ) 的频谱就是M个波的频谱的叠加,而每个[ cm g (t  nTs )]cosct
m
n
n
的频谱宽度与BASK信号一致。由此可见M电位调制信号
的频宽=BASK的带宽,但具体频谱形式不一样。
b) 调制解调原理
{an}
二进制
{b }
信道
n
M-电平
发送
变换器 M-电平 滤波器
信号
接收
滤波器
解调器
调制器
{bn} 二电平
抽样
变换器
时钟
{an}
2.抗噪声性能
• 设发端L电平的基带码元的振幅位于±d,±3d,…±(L-1)d
相邻电平振幅的距离为2d。
• L电平基带信号经线形调制后的发送波形可表示为:
发  d电平时
 u1 (t )
 u (t )
发  2d电平时
 2
sT (t )  


 u L / 2 (t ) 发  ( L  1)d电平时
 d cos  c t 0  t  Ts
 ( L  1)d cos ct 0  t  Ts
 u1 (t )  
 uL / 2 (t )  
else
else
0
0
•接收端:设信道无畸变,输入带通是理想的,则接收带
通的输出可表示为:
 d电平时
 u1 (t )  n(t )
 u (t )  n(t )
 2d电平时
 2
y (t )  



 u L / 2 (t )  n(t )  ( L  1)d电平时
n(t):窄带高斯过程
•接收端将对电平y(t)作判决。采用同步法,则有判决器的
输入电平为:
x(t )  Vk (t )  nc (t )
第k个电平对应的信号
k  0,1,2,, L / 2
噪声的同相分量
• 设nc(t):均值为零
• Vk (t ) 的可能值为  d ,3d ,,( L  1)d
• 故门限应设在 0,2d ,4d ,, ( L  2)d
• 因此出现错判的情况是 nc 在抽样点的取值大于d
• 对于电平等于  ( L  1)d 的两个外层电平码元,只在nc一
个方向上发生误码
外层电平
码元取值
• 故总误码概率为(L个电平等概率出现)
L2
21
Pe 
P ( nc  d ) 
P ( nc  d )
L
L2
 (1  1 / L) P( nc  d )
判决电平
2

设nc的方差为 b ,则
1
Pe  2(1  1 / L)
2  n


d
e
t 2 / 2 n 2
d
dt  (1  1 / L)erfc(
)
2 n
• 将d 用信号功率Ps来表示,每个电平是等概率出现,则
平均功率Ps可表示为:
2
2 L/2
2
2 L 1
Ps  [d (2m  1)] / 2  d
L m1
6
6 Ps
d  2
L 1
2
• 则BER为
Ps 1/ 2
3
Pe  (1  1 / L)erfc[( 2  2 ) ]
L 1  n
 (1  1 / L)erfc[(
• P160图6-20性能比较
3
1/ 2

r
)
]
2
L 1
5.2 多进制FSK调制的原理及抗噪声性能
1.调制原理
多进制数字频率调制,简称多频制。实质上是BFSK的直
接推广。
多频制的系统框图:
门电路
f1
串/并
变换
逻辑
电路
二进制/多
进制变换
相
加
门电路
fM
检波
逻辑
电路
信道
接收滤波
BPF1
逻辑
判决器
检波
BPFM
• 多频制的频率利用率很低,信号带宽一般定义为 f M  f1  f
• fM为最高选用载频, f1为最低选用载频, f 为单个码元信
号的带宽.
1.抗噪声性能
• 抗噪声性能分析可参照BFSK的分析。
• 对于非相干检测,除包含发送信号的通道的抽样值(电平)
服从广义瑞利分布外,其余信道服从瑞利分布。
• 假设:M个发送信号互相正交时,接收单元中各通道接
收的随机电压之间互不相关,则发生误判的概率Pe在发送
各信号等可能的条件下有:
Pe  1   P( k  i )
i
 k    包含发送信号信道所得的样值,
 i :其余(M-1)个通道的样值 i  k
• 则
Pe  1  [ P( k   i )]M 1 (k  1)
• 我们有:

Pe1   x exp[( x  a ) / 2 n ]I 0 (
2
2 2
0
2
xa
n
)[1  (1  e
 x 2 / 2 M 1
)
]dx
a:接收信号振幅
• 同理可求相干法的BER:
Pe1 
1
2

x
1
u 2 / 2
 exp[( x  a /  n ) / 2][1  ( 2 ) e du
见图6-22
Pe 只与r及M有关
5.3 多进制PSK的原理及抗噪声性能
1.多进制PSK又称多相制,利用载波的多种不同相位(或
相位差)来表征数字信息的调制方式.
多相制也分:绝对移相和相对移相两种。实际中大多
采用差分移相方式。
M相调制波形:M个相位值可表示的二进制数字的2k
个状态,即M= 2k,即k比特码元,那么k比特码元的长度
为Ts,则M相制波形为:
e0 (t )   g (t  nTs ) cos( c t   n )
n
  ak g (t  nTs ) cos c t  bk g (t  nTs ) sin  c t
n
n
 k:被调制相位,共取M个值: ak  cos k , bk  sin  k
• 由此可见 :
• ①多相制波形可以看作是对两个正交载波进行多电平
ASK调制所得信号之和。
• ②多相制信号的带宽与多电平ASK的相同。
常用的有M=4,8等
• 以M=4为例,QPSK(QDPSK)
码元:二个比特组成一个码元。
二进制输入
分组
调相
• 先对二进制数字序列分组,每两个比特为一组,10,11
,01,00分别用四个相位值表示。
①四相位绝对移相键控(QPSK)
•此时每个载波相位表示两个比特信息,故称双比特码元。
•双比特码元的前一个信息比特用a表示,后一个比特用b
•ab通常按格雷码(反射码)排列
01
10
11
B方式
A方式
11
00
01
Ref.
Ref.
cos(ωct-π/4)
00
10
a
b
A(ψk)
B(ψk)
0
0
0
225
1
0
90
315
1
1
180
45
0
1
270
135
•对于B方式有,a K  bk  2 / 2 那么 e0 (t ) 可看作是两个正
交的二相调制信号的合成。
•故QPSK与BPSK的PSD分布规律相同。
QPSK信号产生与解调
(1)调相法
a
平衡
调制器
二进制输入
L.C.
串/并
变换
输出
相加
-π/2
b(1)
11
B方式
a(0)
平衡
调制器
b
01
a(1)
Ref.
00
b(0)
10
a
1
0
0
1
b
1
1
0
0
a路相位
0
180
180
0
b路相位
90
90
270
270
合成相位
45
135
225
315
(2)相位选择法
二进制输入
a
串/并
变换
BPF
逻辑选择电路
输出
b
四相载波发生器
• 解调:由于QPSK可以看作是两个正交BPSK信号的合成,故
BPSK的解调可对QPSK信号进行解调.
平衡
调制器
LPF
抽样
a
L.C.
BPF
串/并
变换
-π/2
平衡
调制器
LPF
抽样
b
输出
②QDPSK:利用前后码元之间的相对相位变化来表示数字
信息.
• 设前一码元相位作为参考,令 n 为本码元与前一码元(双
比特码元)的初相位差,那么有:
a
b
Δψk
0
0
0
1
0
90
1
1
180
0
1
270
10
11
00
前一码元相位
01
此时矢量图中的参考相位是指前一码元的相位。
• QDPSK的调相波形不是原数字序列产生的调相波形,
而是指绝对码元变换为相对码元的调相波形,它也可表
示为:
e0 (t )   g (t  nTs ) cos( c t   n )
n
• 当相对相位变化以等概率出现时,那么QDPSK的PSD
与等概率的QPSD是相同的;
• QDPSK的产生与解调:QDPSK可以先将绝对码变换为
相对码,然后对载波进行绝对移相来产生。
•具体步骤为:
①双比特码经变换器实现码型变换
②对码型变换器的输出实现绝对移相调制
• 通常采用两种方法实现以上步骤
(1)码变换加调相法
c
二进制
输入
a
串/并
变换
平衡
调制器
L.C.
-π/4
码变换
输出
相加
π/4
b
c
平衡
调制器
• 与QPSK相比QDPSK只是多了一个码变换器,下面对码
变换器进行解释。
•码变换器:将输入的双比特码ab变换为输出的双比特cd,
条件是由cd产生的QPSK信号应与由ab产生的QDPSK信号
完全相同。
•对cd而言,它与输出信号是绝对移相,cd与载波相位的
关系与前面QPSK的一样。
•对ab而言,它与载波相位的关系应满足  n 的关系。需
着重指出的是,此时的参考相位是指前一个双比特的载
波相位。
• 由于前一双比特码元的可能相位共四个即
(

4
,
3 5 7
,
,
)
4
4
4
•则按A方式,QDPSK码变换的逻辑取值可用表6-6表示。
码变换器就是实现表6-6的功能。而后应将产生的cd(0或
1的组合)变换为双极性信号,规则为:0  1,1  1
由此即可产生QDPSK波形。
(2)码变换加相位选择法
• 与QPSK一样,只是插入一码变换器实现 ab  cd 的变换
。
• QDPSK信号的解调
与BDPSK解调相似,QDPSK信号的解调也分为极性比较
法 和 相 位 比 较 法 两 种 。 由 于 QDPSK 信 号 可 看 作 是 两 路
BDPSK信号的合成,那么解调时可分别对两路BDPSK进行
,然后合成。
UA
极性比较法:(A方式)
c
抽样
码型
a
LPF
鉴相器
判决器
s(t)
BPF
码
反
变
换
器 b
时钟
-π/4
π/4
鉴相器
形成
LPF
抽样
判决器
时钟
UB
码型
形成
d
并/
串
变
换
器
• 若不考虑失真及噪声,输入信号(一个码元时间上)可
表示为:
s(t )  g (t ) cos(ct  k )
• 经低通滤波器后的输出分别为:
1 / 2 g (t ) cos( k   / 4) Or 1 / 2 g (t ) cos( k   / 4)
U B  cos(k   / 4)
U A  cos(k   / 4)
UA(UB)>0 判0
and UA(UB)<0 判1
A(ψk)
UA
UA
c
d
0
+
+
0
0
90
-
+
1
0
180
-
-
1
1
270
0
-
0
1
• 码(反)变换器的工作原理
前一码元有四种可能值,当前码元的变换共有十六种可
能情况,见表6-8。根据表6-8,可归纳为二种基本情况。
Case 1:前一状态上,下两支路具有相同数据,即为00或
11或 ci 1  d i 1  0 |mod 2
• 则码变换器的输出应为:
ai  ci  ci 1
bi  d i  d i 1
Case 2:前一状态的 ci 1 , d i 1 有不同数据,即01或10或
ci 1  d i 1  1 |mod 2 则有:
ai  d i  d i 1
bi  ci  ci 1
• 由此可将接收端码变换器电路确定为
ci
模2和
Ts
Ts
di
ai
ci-1
di-1
比较
电路
交叉
直流
电路
bi
模2和
• 交叉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是由比较电路的输出来控制:
直流或交叉状态
 ci 1  d i 1  1 | mod 2

ci 1  d i 1  0 | mod 2
• 相位比较法:
适用的QDPSK的系统为:
UA
ci
LPF
π/4
BPF
Ts
di
抽样
判决器
码型
形成
a
b
Δψk
0
0
0
1
0
90
1
1
180
0
1
270
c
并/
串
变
换
器
时钟
-π/4
LPF
抽样
判决器
UB
码型
形成
d
时钟
• 主要特点:利用输入信号迟延后Ts再迟延±π/4作为上下
支路的相干载波,此时我们就不需要码(反)变换器。
QPSK或QDPSK的频带利用率(相对信息利用率而言)与
BPSK(BDPSK)的是一样的,但信息速率是原先的两倍
。
2.多进制数字相位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5.4 振幅相位联合(APK)键控系统
•从多进制ASK及PSK系统的分析可知,在系统带宽一定的
条件下,多进制的信息传输速率比二进制高.因此从信息速
率的角度看多进制系统的频带利用率要高(但从码元角度
看,任何数字系统的频带利用率都不能超过2B/Hz).这种利
用率的提高是有代价的:
1.信噪比不变的情况下,BER增大;
2.BER不变的情况下,信号功率增大。
•APK方式就是为了克服这些问题,在这种调制方式下,当M
较大时,还能有较大的功率利用率.此外设备也相应简单.因
此是目前研究和应用较多的一种调制方式.
•APK的一般表示方式:
e0 (t )  [ An g (t  nTs ) cos n ] cos( c t   n )
n
g (t  nTs ) 是宽度为Ts的单个基带脉冲.
上式又可表示为:
e0 (t )  [ An g (t  nTs ) cos n ] cos c t  [ An g (t  nTs ) sin  n ] sin  c t
n
n
令 A cos  X , A sin   Y
n
n
n
n
n
n
e0 (t )  [ X n g (t  nTs )]cosct  [Yn g (t  nTs )]sin ct
n
n
sin  c t 与 cos c t 在一个载波周期内正交,故APK可看成是
两个正交调制信号之和。APK有时又称是星座调制,目前
研究较多又被建议使用的是16进制正交振幅调制(16QAM
)。
• 16QAM调制系统
正交调制的概念:利用两个独立的基带波形对两个正交
同频载波进行AM调制,其系统框图为:
mI(t)
m’I(t)
LBF
cosω0t
+
cosω0t
channel
m’Q(t)
mQ(t)
LBF
sinω0t
sinω0t
由图可见,发送端的正交振幅调制信号为:
e0 (t )  mI (t ) cosc t  mQ (t ) sin c t
I 同相分量
Q
同相分量
①当mQ(t)是mI(t)的Hilbert变换时,为单边带调制信号
② 当与取值为时,此时e0(t)又变为QPSK调制信号
• 若信道具有理想的传输特性,则上支路相干解调的输出
1

为:
m (t )  m (t )
I
I
2
1

下支路为:
mQ (t )  mQ (t )
2
• 由于正交振幅调制信号与QPSK信号形式相同,因此采
用相干检测法对正交振幅调制信号解调时,所得到的系
统误码率性能与QPSK时的相同。
•若输入的mQ(t)与mI(t)是多电平基带信号,此时我们就有
多电平正交振幅调制系统。
• 16QAM的信号星座图为,即第i个信号的表示式为:
y
i

1
,
2
,

,
16
si (t )  Ai cos( c t   i )
y
A
16PSK
16QAM
A
Ai
x
x
• 最大功率相等条件下,16QAM与16PSK信号相邻点间
距离的比较
• 由图可见,对16PSK来说,相邻信号点的距离为:
d i  2 A sin( / 16)  0.39A
• 对16QAM来说,相邻信号点的距离为:
2A
d2 
L 1
• L是两个正交方向(x与y)上信号的电平数,此处L=4
d 2  0.47A
故:
• 这个结果表明d2超过d1约1.64dB
•平均功率相等的条件下,16QAM与16PSK信号相邻点间距
的比较
可以证明QAM信号的最大功率与平均功率之比为:
 QAM
最大功率


平均功率
当L=4时, QAM  1.8
L( L  1) 2
l/2
2 (2 I  1) 2
I 1
16 PSK  1
16PSK的平均功率与最大功率相同,故
16QAM 比 16 PSK 大2.55dB,
故当平均功率相同时,16QAM相邻信号距离超过16PSK约
4.19dB。
相邻信号距离越大,抗噪声性能越好。
•16QAM信号的产生
A:正交调幅法:两路正交的QASK信号的叠加。图6-36(
P175)
B:复合相移法:两路独立的QASK信号的叠加。图6-37
图6-38正交调幅法的具体例子(P175)
mI(t)
m’I(t)
LBF
四电平信号
cosω0t
+
channel
cosω0t
m’Q(t)
mQ(t)
sinω0t
LBF
sinω0t
6。改进的数字调制系统
介绍具有优越性能的新调制方式。
6.1 最小频移键控(MSK)方式
MSK是FSK的一种改进型。FSK由于相邻码元之间频率
发生跳变,将导致相位的不连续性。MSK是对FSK信号
的改进,使其相位始终保持连续变化。
MSK又称FFSK(快速频移键控)。这里“最小”指的
是能以最小的调制指数(0.5)获得正交信号。而快速指
的是对于给定的频带,它能比PSK传递更高的比特速率。
BMSK信号的表示式为:
a
sMSK (t )  cos( c t 
k
2Ts
t   k )  cos( c t   (t ))
(k  1)Ts  t  kTs
 c :载波角频率,Ts:码元速率,
ak :第k个码元中的信息,
取  1 ,  k :第k个码元的相位常数。
•调制指数h:h=ΔF/B(=βf)
•由上式可见,当 ak  1 时,信号的频率为:
1

f2 
( c 
)
2
2Ts
当 ak  1 时:
1

f1 
( c 
)
2
2Ts
此时的频率间隔为:
f  f 2  f1  1 / 2Ts
h  fTs  0.5
MSK与PSK的差别:选择 f1 与 f 2 (MSK)使这两
个频率的信号在一个码元周期内的相位积累严格地相差
180度。在下图中, +与- 信号在一个码元周期中相差二分
之一圈。
MSK信号频率间隔的确定:(信号的正交性)
一般的FSK中,两个信号的互相关系数为:
•
sin 2 ( f 2  f1 )Ts sin 4f cTs


2 ( f 2  f1 )Ts
4f c Ts
1
式中f c  ( f1  f 2 )
2
MSK是一种正交调制,那么信号波形的相关系数等于零,
即
 0
• MSK信号的频率间隔和波形相位关系
1
2Ts
1
f1  f c 
4Ts
+
—
fc
1
f2  fc 
4Ts
f
2 ( f 2  f1 )Ts  k

4f cTs  n
那么有:
则有:
f 2  f1 
(k  1,2,3,)
(n  1,2,3,).
1
2Ts
且 Ts   1 1 MSK信号在每一码元周期内,必须包含四分
4 fc
之一载波周期的整倍数,可把 f c 写作:
1
m
fc  n 
 ( N  ) / Ts
4Ts
4
(N正整数,)
m  0,1,2,
那么
1
m  1 `1
f1  f c 
 (N 
)
4Ts
4 Ts
1
m  1 `1
f2  fc 
 (N 
)
4Ts
4 Ts
 k 的选择应保持信号相位在码元转换时刻
相位的连续性:
是连续的。
因为:
ak
 (t ) 
t   k (k  1)  t  kTs
2Ts
则
 (t ) |k 1   (t ) |k
当时
t  (k  1)Ts
即
当ak  ak 1时
 k

 k   k 1  (ak 1  ak )[ (k  1)]  
2
 k 1  (k  1) 当ak  ak 1时
上式表明,MSK信号在第k个码元的相位常数不仅与当
前的 ak 有关,而且与前面的 a k 1及相位常数  k 有关:即
前后码元(的相位)存在相关性。
例: k 的起始相位  0
 0 ,则  k  0or(模 2 )
上面提及的  (t ) 称为附加相位函数,它是MSK信号的总
相位减去随时间线性增长的载波相位而得到的剩余相位。
a k
 (t ) 是一直线方程式,其斜率为 2T ,  k,由于ak 取  1 ,
s
故  (t )是分段线性的相位函数(以 Ts为段)。在任一 Ts 内,

 (t ) 的变化量总是 ,ak  1 ,增大  ,
ak  1 ,减小 
2
2
附加相位的轨迹
 (t )


2
0


2


2
2
总结:
MSK信号的特点
已调信号的振幅是恒定的(FSK)
1/ 4Ts
信号的频偏严格地等于
正交性
,此时的调制指数 :
h  ( f 2  f1 )Ts  1 / 2
 /2
以载波相位为基准的信号相位在一个
Ts 准确地变化
位的连续性
相
在一个Ts
交性
正
内,信号应包括1/4载波周期的整数倍
在码元转换时刻信号相位是连续的
MSK信号的产生与解调
由于MSK信号为:
cos( c t   (t ))  cos (t ) cos c t  sin  (t ) sin  c t
sin  (t ) 与cos (t ) 对两个正交载波进行振幅
那么可看作:
调制而合成得到的。
已知  (t )  a k t   k , a k  1,  k  0or (模 2 )
2Ts
因而
t
t
cos (t )  cos
cos k sin  (t )  a k sin
cos k
2Ts
2Ts
则
t
t
s MSK (t )  cos k cos
cos c t  ak cos k sin
sin  c t
令
2Ts
I k  cos k , Qk  ak cos k
s MSK (t )  I k cos
t
2Ts
cos c t  Qk sin
t
2Ts
sin  c t
2Ts
(k  1)Ts  t  kTs
MSK信号的解调:与FSK相似;可以相干或所非相干解调
延时判决相干解调原理:
(2iTs,2(i+1)Ts)
载波提取
积分判决
2(i+1)Ts数据
积分判决
(2i+1)Ts数据
MSK信号
[(2i-1)Ts,(2i+1)Ts]
设: (0)  0
则MSK的  (t ) 在 t  2Ts 时的可能取值为0, 
因此积分判决器的输出大于零时对应数据11和10
小于零时
00和01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利用积分判决器的输出,确定第一
个比特为1还是为0,而第二个码元的值由下一个的 2Ts 判决
确定。
在这里,我们利用了第二个码元提供的条件,故判决的
第一个码元所含信息的正确性就有提高——延时判决法的
基本含义。
MSK信号的功率谱:
cos z 2
2
z     c Ts
s( )  32 Ts ( 2
)
2
  4z
MSK信号的频谱宽度<2PSK的宽度——优越性
6.6.2高斯最小频移键控(GHSK)方式
在MSK调制器之前插入一GAUSS低通滤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