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财政投资模式案例分析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不同财政投资模式案例分析

不同财政投资模式案例分析
财政投资
也称为财政投资性支出,是以政府为主
体,将其从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中筹集起来
的财政资金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一种集中
性、政策性投资。
财政投资性支出特点
(1)政府投资可以微利或不盈利,但能极大提高国
民经济的整体效益。
(2)政府投资的资金来源可靠,多为大型项目和长
期项目。
(3)政府投资集中于“外部效应”较大的基础产业
和设施。
两大主要投资领域
基础设施投资方式
纯政府预算供应,免费提供
 政府直接投资,非商业性经营
 政府投资,商业性经营

 财政投融资
建设经营转让(BOT)、移交经营移交(TOT)……
 投资证券化

何谓财政投融资?
书面定义:
 财政投融资是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
财政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把各种闲散
资金,特别是民间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统一
由财政部门掌握管理,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计
划,在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的前提下,采用直
接或间接贷款方式,支持企业或事业单位发展
生产和事业的一种资金活动。

本小组理解:
 所谓财政投融资,不必细分到底是融资和投
资,事实上政府在为某一项目进行融资的过
程等效于政府对该项目的投资。


所谓投融资,实质在于政府怎么弄到钱,又怎
么花这笔钱。
财政投融资具体方式
预算拨款
 邮政储蓄存款和社会保障基金剩余金
 政府担保债款
 各种民间资金
 预算外资金
 政策性银行筹资

财政投融资运营机制
政府投资,授权国有资产管理公司运营
 政府与民间合作投资,民间经营
 建设经营转让模式(BOT)
 *建设转让经营模式(BTO)
 *购买经营转让模式(BBO)
 ……

三个案例
三峡工程
 成都自来水厂B厂
 种粮农民补贴

基础产业的财政投资
——三峡工程



1993~2009
静态投资额(1993年5月的价格水平下)900.9亿元
动态投资额 2039亿元
时间跨度
长
投资额
巨大
政府投资 ,授权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运营
前期由政府注资成立一家国有资产管理
公司负责项目的筹资建设,并辅以政策性的资金
支持,当项目建设取得一定进展后,授权该公司
进行商业化经营,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金的投资
方式。
政府投资 ,授权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运营
1992年,国务院决定,全国每千瓦时用电量征收三厘钱
三峡工程建设基金,专项用于三峡工
作为
程建设。
1993年,政府注资39.36亿元成立中国三峡总公司,全
权负责三峡工程资金筹集、工程建设,同时三峡基金也
以资本金形式注入三峡总公司。
1000
亿元
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
把葛洲坝发电厂
划归三峡总公司管理,电厂上缴
负盈亏,具有法人地位的国有企业,全面负责三
中央财政的利润和所得税全部注入三峡基金,交由三峡公
司管理。 峡工程资金筹集、工程建设。工程投产后全部资
2003年,财政部又批准将三峡电厂的发电收入和所得税,
产,包括债权债务,都归其所有,并负责水电站
作为国家注入三峡工程的资本金。
的经营管理。
国家开发银行提供
年每年30亿。
300亿元贷款,从1994年至2003
商业化经营
1997年之后,随着三峡工程一系列建设目标如
大江截流、机电的进口设备采购完成,存在于
项目建设初期的风险有所降低。
投资者对项目如期建成投产和项目投资控制有
了进一步的把握,对项目建成后现金流有一
个基本的预测。
商业化经营
发行企业债券: 1997
1999
10
2000
30
2001
50
2002
50
2003
30
2006
30
2007
25
共计
245
20
单位:亿元
商业化经营
利用外资: 三峡左岸 14 台水轮发电机组的国际招标融资
活动中,三峡总公司充分利用竞争机制,采取
了融资和商务招标同步进行的办法,成功地引
进了外资 11. 2 亿美元(其中出口信贷
7 亿美元,商业贷款 4.2 亿美元)
提供出口信贷的国家分别是德国、法国、加拿
大、瑞士、西班牙、巴西、挪威等七个国家。
以德国德累斯顿银行为牵头行和以法国兴业银
行与香港汇丰银行联合牵头组成的两个商业银
团提供贷款。
小结
单位:万元
三峡工程资金到位情况表(截至2008年年底)
电力加价
项目
自开工累计
葛洲坝发电收入
三峡电厂发电收入
国外出口信贷
商业银行贷款
对口支援
社会捐助
。
。
。
三峡专项基金
9985382.52
国家开发银行贷款
3128989.00
利用外资
841009.00
企业债券
2450000.00
其他资金
合计
利用外资
4%
其他资金
13%
企业债券
13%
国家开发银
行贷款
17%
2416881.00
18822261.52
三峡专项基
金
53%
成都自来水六厂B厂的财政投资分析
——基于BOT模式的基础设施建设
1996年,为了解决成都市未来几年内可能产生的用
水缺口,成都市政府决定投建成都自来水厂B厂。
项目的资金来源紧张
中央与地方财政:大量基础设施在建,政
府财力有限
 商业银行:不愿意向资金需求大、还款周
期长的市政项目贷款
 国家政策性银行:偏向于扶持全国性基础
设施建设

经过一系列的协调和争取,1997年国家计
委批复同意该水厂以与外资采取BOT模式投
资建设。政府对外商投资者给予18年的特
许经营权。
 该年9月,市政府开始对该项目进行国际性
招标,最后经过激烈的竞争,由法国通用
水务集团——日本丸红株社联合体中标。
 2001年12月底,水厂基本建成。此后每天
为成都市供水40万平方米。

实际中标价格与政府预计价格对比
市政府测算
实际中标价格
项目总投资
12亿人民币
1.06亿美元(约
合8.8亿人民币)
建成后水价
1.4-1.5元/吨
0.9元/吨
项目的融资结构
法国通用水务集团
出资60%
股权投资
30%约3200万美元
日本丸红株社
出资40%
项目总投资
1.065亿美元
贷款投资
70%约7450万美元
其贷款全部来源
于亚洲开发银行、欧洲
投资银行等外资银行
成都市没有为该项目投入任何财政资金。
采用BOT方式的优点
可以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
 尽快满足社会和公众对于基础设施的需求。
 有利于提高项目的运作效益。

“三农”财政投资
——粮食直补
粮食直补 (种粮农民补贴)

粮食直补政策,是我国政府对种粮农民直接发
放财政补贴资金,以促进农民增收和发展粮食
生产。
资金安排

2013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实行种粮农民直接
补贴,安排151亿元,补贴资金原则上要求发
放到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具体由各省级人民
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农业部《2013年国家支持粮食增
产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
2004-2013中央财政粮食直补金额
160
140
120
100
80
135
60
116
151
151
151
151
151
151
151
125
40
20
0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积极社会效应

保护了粮农利益,促进了农民的增产增收

推动了粮食市场化改革进程

倒逼国有粮食企业加快改革步伐
粮食直补资金来源政策的局限性
其他农业投资方式
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
 扶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
新型经营主体(2013年新亮点)
 产粮(油)大县、生猪大县奖励
 畜牧良种补贴、畜牧标准化规模养殖支持
 渔业柴油补贴

等等共计三十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