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Point 簡報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PowerPoint 簡報

神經衝動的原理
• 涉及細胞膜上的離子通
道啟閉及膜電位變化等
• 膜電位:細胞內外正負
離子濃度不同所造成
• 靜止電位(極化):
–未刺激時的膜電位
–約-65mV(烏賊)
膜電位
•只有神經元及肌肉細胞的細胞膜
具有接受”動作電位”的能力
•一般動物的靜止膜電位約
-50~-100mV
•人類的靜止電位約為-70mV。
極化現象發生原因
極化現象發生原因
1、帶負電的大分子,如蛋白質、
有機酸等無法自由進出。
2、細胞膜上鈉鉀幫浦消耗能量運
輸Na+、K+ (出三鈉、入二鉀)
3、細胞膜對鈉、鉀離子通透性
不同(通透性: K+>Na+)
膜內電位比膜外為低
神經衝動的過程
神經衝動的過程:人
1、去極化:
–受刺激時神經元膜電位上升的過程
–開啟Na+通道使Na+進入細胞,造成
細胞膜電位上升
–閾值(引發神經衝動之最低電位):
-55 mV
–動作電位:最大值+30 mV
–全有全無律
刺激強度增強會使神經衝動的頻率
增加,即每秒神經衝動的次數代表
神經被刺激的強度大小(講義P9)
神經衝動的過程
2、再極化:
–膜電位自動作電位恢復靜止電位
的過程
–陡升的膜電位關閉電壓敏感性Na+
通道、開啟K+通道使膜電位下降
3、過極化:
–膜電位降至低於靜止電位的過程
–K+通道關閉緩慢,使K+持續流出,
造成過極化的現象
鈉鉀幫浦可協助恢復至靜止電位
• 神經衝動沿著神經纖維往細胞體
方向或突觸方向傳遞,但至軸丘
即無法越過,而往突觸方向則可
繼續傳遞下去,稱為單向傳遞或
順向傳遞
給觸覺受器一個中等強度的刺
激,會導致與該受器相連的神
經纖維產生一個活動電位,如
右圖所示。當觸覺受器受到一
個更強的刺激之後,其波形應
如何變化?
A
B
C
D
•跳躍傳導:神經衝動僅在蘭氏結上
進行,可防止神經元細胞膜表面大
面積去極化,可減少鈉鉀幫浦的作
用,提高傳導速率並減少能量的消
耗
有髓鞘者:120m/s
無髓鞘:0.5~2m/s
•神經纖維興奮後,需有一段時間
之興奮性降低,此時對外來的刺
激無法反應,稱為乏興奮期。
•影響神經傳導之因素:
1、與刺激強度無關,而是和
軸突的直徑有關,例:哺乳
動物一條神經纖維的傳導速
度為其纖維直徑的4~5倍
2、髓鞘的有無
3、神經的環境溫度:高時較快
•多發性硬化症(MS):
1.一種慢性、退化性且好發於20~40
歲的自體免疫疾病
2.中樞內某些神經軸突上的髓鞘,因
受免疫系統的攻擊而損傷使得髓鞘
脫落形成硬塊、破壞而阻礙正常神
經的傳導,如果發生在中樞神經系
統的運動神經元,又稱為漸凍人
•腎上腺白質退化症(ALD):
1.先天性代謝疾病,X染色體上代謝”
超長鏈狀飽和脂肪酸”的基因缺陷
2.脂肪酸沉積在大腦白質及腎上腺皮
質中,且侵犯腦神經系統的髓鞘
語言能力及行動力喪失並逐漸進入
植物人狀態
3.羅倫佐的油:以短鏈脂肪酸代替有
害長鏈脂肪酸之油,18C:22C=4:1
4.無法分解的是24C、26C、28C、30C
神經衝動的傳遞
•突觸:兩神經元相連繫的部位
•組成:
1、突觸前神經元的軸突末梢:
富含囊泡,內含神經傳遞物
受Ca2+刺激而釋放至突觸間隙
2、突觸間隙
3、突觸後神經元的樹突或細胞體
富含受體可接受神經傳遞物藉
由開啟離子通道引發神經衝動
突觸的傳遞作用
突觸
Flash 動畫
神經傳遞物
• 乙醯膽鹼:
–促進骨骼肌收縮、消化系統作用
–抑制心搏、降低血壓等
• 正腎上腺素
–促進心搏、提高血壓等
–抑制消化系統作用
• 其他腦內神經傳遞物:
–多巴胺:緩和情緒在脊髓可抑制
痛覺
–血清素:增進睡眠、滿意感
–腦內啡:舒緩疼痛、快樂情緒
•阿茲海默症(老人失智症):
產生乙醯膽鹼的神經元退化或死
亡造成其分泌不足
•帕金森氏症:
多巴胺分泌不足,手抖、肢體僵
硬、動作遲緩
•妄想、幻覺等精神分裂症:
多巴胺分泌過多
•憂鬱症:
血清素作用低落(百憂解:可提高
血清素含量)
神經傳遞物
1、在突觸間隙中的神經傳導物很
快會被酵素分解使cell膜恢復為
靜止狀態,所以可用乙醯膽鹼脂
酶抑制劑使其不會被快速分解的
方法來治療阿茲海默症。
2、大部分的神經元只能釋出一種
神經傳導物但一個神經元卻可接
收許多不同神經元末稍所傳遞來
的化學物質。
影片觀賞:
阿茲海默症
神經傳導物質
•影片出處:大腦演化
•發行片商:Discovery
•總代理商:協和影視
• 下列有關神經元產生動作電位時,
離子與離子通道關係的配對敘述,
哪些正確?(多選)
(A)去極化:僅鉀離子通道開啟
(B)去極化:鈉離子通道開啟
(C)再極化:僅鉀離子通道開啟
(D)再極化:鈉離子通道關閉、鉀
離子通道開啟
(E)過極化:鈉離子通道開啟、鉀
離子通道關閉。(97指考)
答案: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