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雪 歌 送 武 判 官 归 京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关于歌行体诗 “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 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刘希夷的 《代悲白头吟》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出现 ,可说是这种体裁正式形成的标志。  明代文学家徐师曾在《诗体明辨》中对“歌”、“ 行”及“歌行”作了如下解释:“放情长言,杂而 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 曰歌行。” 《辞海》注曰:“行”是乐曲的意 思;“歌”与“行”名称虽不同,但并无严格的区 别,后来就有“歌行”一体。     代表作  以“歌”命名的:白居易的《长恨歌》、岑  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杜甫的《茅 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 以“行”命名的:白居易的《琵琶行》、杜 甫的《兵车行》等;  以“歌行”命名的:高适的《燕歌行》。   一、作者介绍  岑参:(714-770)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  人。他与高适齐名,是盛唐时期边塞诗人的 杰出代表。  诗词生涯岑参早期诗歌多为写景、述怀及赠 答之作。山水诗风格清丽俊逸,颇近何逊。 但语奇体峻,意境新奇;感伤不遇,嗟叹贫 贱的忧愤情绪也较浓。如《感遇》、《精 卫》、《暮秋山行》、《至大梁却寄匡城主 人》等。   六年边塞生活,使岑参的诗境界空前开阔,造意 新奇的特色进一步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 他边塞诗的基调。他既热情歌颂了唐军的勇武和战 功,也委婉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火山云,天 山雪,热海蒸腾,瀚海奇寒,狂风卷石,黄沙入天 等异域风光,也均融入其诗。代表作有《白雪歌送 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轮台歌》。此外 ,他还写了边塞风俗和各民族的友好相处以及将士 的思乡之情和苦乐不均,大大开拓了边塞诗的创作 题材和艺术境界。  岑参晚年诗歌感时伤乱,渐趋消沉。入蜀后,山水 诗中添奇壮特色,但隐逸思想在诗中也有了发展。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 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 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 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 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 ,车师西门伫献捷。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         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军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云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1]   别董大 高适     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二、 诗文赏析  (一)介绍诗歌的知识和特点。  (二)聆听感受  1、播放录音  2、学生反复诵读,对照注释,逐句释义,感  知诗中景象,体悟诗人感情。    (三)分析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 起笔写西北边地气候的奇特:风猛雪早。大  雪飘洒,天地一色。此诗开篇就奇突。未及 白雪而先传风声,所谓“笔所未到气已 吞”——全是飞雪之精神。大雪必随刮风而 来,“北风卷地”四字,妙在由风而见雪。 白草折”又显出风来势猛。八月秋高,而北 地已满天飞雪。“胡天八月即飞雪”,一个 “即”字,维妙维肖地写出由南方来的人少 见多怪的惊奇口吻。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这句话里哪些词用得好?运用了什么修辞?  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写作风格?    文中哪些句子表现四周骤生奇寒?(讨论后  回答) 答:“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引导:从“瀚海”到“愁云”,视角有何变化?这 一句在诗中有何作用?“百丈”、 “万里”是实写 吗?运用了什么修辞?    “瀚海阑干”绘出了非常开阔的画面,“愁云”  既是写景也是写情,很自然地引出下面的送 别。这两句诗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咏雪 过渡到送别。 
白 雪 歌 送 武 判 官 归 京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关于歌行体诗 “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 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刘希夷的 《代悲白头吟》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出现 ,可说是这种体裁正式形成的标志。  明代文学家徐师曾在《诗体明辨》中对“歌”、“ 行”及“歌行”作了如下解释:“放情长言,杂而 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 曰歌行。” 《辞海》注曰:“行”是乐曲的意 思;“歌”与“行”名称虽不同,但并无严格的区 别,后来就有“歌行”一体。   代表作  以“歌”命名的:白居易的《长恨歌》、岑 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杜甫的《茅 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 以“行”命名的:白居易的《琵琶行》、杜 甫的《兵车行》等;  以“歌行”命名的:高适的《燕歌行》。 一、作者介绍  岑参:(714-770)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 人。他与高适齐名,是盛唐时期边塞诗人的 杰出代表。  诗词生涯岑参早期诗歌多为写景、述怀及赠 答之作。山水诗风格清丽俊逸,颇近何逊。 但语奇体峻,意境新奇;感伤不遇,嗟叹贫 贱的忧愤情绪也较浓。如《感遇》、《精 卫》、《暮秋山行》、《至大梁却寄匡城主 人》等。 六年边塞生活,使岑参的诗境界空前开阔,造意 新奇的特色进一步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 他边塞诗的基调。他既热情歌颂了唐军的勇武和战 功,也委婉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火山云,天 山雪,热海蒸腾,瀚海奇寒,狂风卷石,黄沙入天 等异域风光,也均融入其诗。代表作有《白雪歌送 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轮台歌》。此外 ,他还写了边塞风俗和各民族的友好相处以及将士 的思乡之情和苦乐不均,大大开拓了边塞诗的创作 题材和艺术境界。  岑参晚年诗歌感时伤乱,渐趋消沉。入蜀后,山水 诗中添奇壮特色,但隐逸思想在诗中也有了发展。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 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 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 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 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 ,车师西门伫献捷。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        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军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云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1] 别董大 高适    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二、 诗文赏析  (一)介绍诗歌的知识和特点。  (二)聆听感受  1、播放录音  2、学生反复诵读,对照注释,逐句释义,感 知诗中景象,体悟诗人感情。 (三)分析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 起笔写西北边地气候的奇特:风猛雪早。大 雪飘洒,天地一色。此诗开篇就奇突。未及 白雪而先传风声,所谓“笔所未到气已 吞”——全是飞雪之精神。大雪必随刮风而 来,“北风卷地”四字,妙在由风而见雪。 白草折”又显出风来势猛。八月秋高,而北 地已满天飞雪。“胡天八月即飞雪”,一个 “即”字,维妙维肖地写出由南方来的人少 见多怪的惊奇口吻。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这句话里哪些词用得好?运用了什么修辞? 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写作风格?  文中哪些句子表现四周骤生奇寒?(讨论后 回答) 答:“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引导:从“瀚海”到“愁云”,视角有何变化?这 一句在诗中有何作用?“百丈”、 “万里”是实写 吗?运用了什么修辞?  “瀚海阑干”绘出了非常开阔的画面,“愁云” 既是写景也是写情,很自然地引出下面的送 别。这两句诗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咏雪 过渡到送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