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瀏覽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下載/瀏覽




“記紀神話”--即《古事記》和《日本書紀》的傳
誦而產生,具有口口相傳的民謠特色。內容多為
傳說和頌祝,有明顯的宗教色彩,幾乎可說是一
種咒術或者"言靈信仰"。
舒明天皇即位後,即所謂“萬葉世紀”,和歌才
逐漸與傳說、歌謠、咒頌分離,確立了抒情詩的
風格。
歌體也由句數音數不定的"記紀歌謠體"發展為富
於韻律美的定型句式。




和歌源於奈良時代,原有長歌、短歌、旋頭歌、
片歌等多種形式。平安時代後,僅有短歌漸成優
勢。明治維新之後,和歌就是短歌了。
是日本的一種詩歌體。
因為日本叫大和民族,加之寫了詩要吟唱,所以
便稱其為和歌。
歌聖的柿本人麿。他的最大貢獻,就是將和歌用
文字表述。




短歌有五句三十一個音節,是一種日本傳統定型
詩。
格式為五七五七七的排列順序。
和歌是受中國五言絕句、七言律詩的影響,因此
出現短歌五七五七七的形式,即使是長歌,最後
也是以五七五七七結尾。
並把前面的五七五稱為上句,與之接續的七七稱
為下句。





片歌-577三句
旋頭歌 -577+577型式
長歌-57+57+57
(三次以上)...+7型式
短歌-57+57+7型式
仏足石歌體-57+57+77型式
和歌欣賞-晚秋朝露濕衣袖
「秋の田のかりほの庵の苫をあらみ 我が衣手は露にぬれつ
つ」
“秋の田にある小屋は
粗末な草で作ってあるので
私の袖もぬれてしまいます”
晚秋夜宿田野中,
爲守稻穀睡窩棚。
棚頂草席不遮露,
衣袖盡濕待明天。
和歌作者:天智天皇
歌意:
在晚秋的收穫季節,
夜宿在爲守護稻穗而
特製的小草棚內。棚
頂的草席過於粗糙,
以至夜間的露水接連
不斷地打濕了我的衣
袖。





原稱俳諧,自明治時代由正岡子規起改稱俳句。
日本傳統詩歌的一種形式,起源於一種卅一音
節的短歌的前三行。
俳句大約是在十六世紀以山崎宗鑑為祖,誕生
於日本的詩形。
日本著名俳人室町時代後期有宗鑒、荒木田守
武,二人是俳諧連歌作者
江戶時代有松永貞德,他提倡俳諧的娛樂性和教
養性,號稱「貞門」,可謂傾向於古典的一派。


西山宗因,主張俳諧的滑稽性,強調創作
上的自由奔放,稱為「談林」派。
被稱為俳聖的松尾芭蕉把松永貞德的古典
式技巧和西山宗因的自由奔放的散文風格
加以發展,摒棄滑稽、娛樂,使俳諧成為
具有藝術價值的庶民生活詩。





俳句是一種有特定格式的詩歌。
俳句由五、七、五三行十七個字母組成(以日本
文字為標準)。
在俳句中必定得有季語(又稱季節主題—「季
題」)。
日常生活用語、動物、植物名稱也多有應用。
句必須要有節奏。好的俳句都有好的節奏。



【無季俳句】---沒有說明季節的俳句
【自由律俳句】---不管任何斷句規則的短詩,
但仍遵守十七字的規則。
俳句講究的是意境、氣氛,而不是情節、
故事。
俳句欣賞



閒寂古池旁,青蛙跳進水中央,撲通一聲
響。『古池や蛙とびこむ水の音』(松尾
芭蕉,1644—1694)
故鄉呀,挨著碰著,都是帶刺的花。『ふ
るさとや寄るもさはるも茨の花』(小林
一茶,1763—1827)
元旦寂寥,不止我是隻無巢鳥。『元日や
我のみならぬ巣なし鳥』(小林一茶,
1763—1827)



江戶中期以後流行的短詩
俳句有季語(能反映季節時令的詞語)、
切字(用於斷句的語氣詞,計二十二個)
之類的格律,而川柳則像中國「順口溜」,
極盡自由 。
川柳的內容大多是調侃社會現象,想到什
麽就寫什麽。隨手寫來,輕鬆詼諧。



“川柳”是一種詩歌形式。
音節與“俳句”同樣,也是17個音節,按5,
7,5,的順序排列。
沒有俳句要求那麽嚴格,也不受“季語”
的限制。
川柳欣賞
午後三時永田町から花が降り
[明治]阪井久良岐
これは、百鬼夜行の「永田町」ではなく、当時
の華族女学校。下校時には良家の令嬢ばか
り約六百人がドッと街にあふれる、その華や
かさを詠んだ。
「OTAKU 川柳大賞」
「聞いてない 誰もそこまで 聞いてない」,意思是
「我並沒有問那麼多、你可以不用說這多」,
帶有十足諷刺的意思。
川柳載自
http://gnn.gamer.com.tw/6/35776.html
http://www.j-travel.net/cn/article/article.php?articleId=280
和歌載自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0
9013005394
俳句載自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10
5042406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