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災害管理工作手冊」共通性事項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校園災害管理工作手冊」共通性事項

1
教育部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司
「校園災害管理工作手冊」
共通性事項
102.04.29
手冊編撰成果-共通性事項
校園災害防救管理之意義
3/22

災害對學校軟、硬體所造成之破壞影響,直接
造成大量年輕學子的傷亡,衝擊學生學習機能,
甚至持續影響學生求學、家庭安詳與社會和諧
的發展。校園為學生及教職員工聚集的場域,
災害發生時,也可能做為民眾避難之處所。因
此,學校內部自主性的救災行動就越顯得重要,
自主性的救災行動,往往可以趕在第一時間糾
合內部人力及資源,即時搶救生命或重要的設
備,大幅減輕災情損失,並於允許之狀況下,
收容附近受災之民眾,此為校園災害防救管理
之主要意義。
依據
4/22





《災害防救法》第22條第2項:「為減少災害
發生或防止災害擴大,各級政府應依權責實施
災害防救教育、訓練及觀念宣導」。
《各級學校校園災害管理要點》。
《維護校園安全實施要點》。
《校園安全及災害事件通報作業要點》。
《教育部校園安全及災害防救通報處理中心作
業規定》。
校園災害防救管理的基本原則
5/2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確立災害防救對策與措施之基本方向
成立校園災害防救委員會
掌握學校災害特性進行學校災害潛勢評估
製作校園災害防救計畫
校園災害防救應變組織分工
對應災害類型與各管理階段進行考量
協調整合學校相關處室之災害防救業務與經費應用
運用災害防救相關資料與資訊
製作校園災害防救圖資
考量學校中特殊師生之需求
結合學校災害防救教育
與政府單位之規定相互配合
工作手冊定位與使用方式
6/22


手冊依據《災害防救法》分為災害預防、災害應
變及災後復原三部分,其中颱洪及坡地災害因有
預警而能夠臨災整備,故在災害預防之部分較地
震及人為災害增加「災前整備」階段。
手冊定位為各級學校面臨地震、颱洪、坡地及人
為災害時,教職員工可依照手冊內容、程序、步
驟、表單進行災害預防、應變及災後復原三個階
段之相關作為,並據以編撰各校之校園災害防救
計畫。
本手冊各學習階段差異分析
編
號
7/22
1.
2.
主要差異項目
國小
國中
高中職
大專
非屬國小、國中、
高中職、大專附
國小教職員工
使用對象
國中教職員工 高中職教職員工 大專教職員工
設幼兒園之教職 (含附設幼兒園)
員工
分3組或5組
分3組或5組
分5組
分5組
分3組
(搶救組、避難
(搶救組、避難
(搶救組、避難
(搶救組、避難
校園災害防救應變 (搶救組、避難 引導組及通報組,引導組及通報組,
引導組、通報組、引導組、通報組、
組織
引導組及通報組 5組者增加安全 5組者增加安全
安全防護組及緊 安全防護組及緊
防護組及緊急救 防護組及緊急救
)
急救護組)
急救護組)
護組)
護組)
3.
權責單位
4.
校園災害防救計畫
範例
參考來源
5.
學校災害潛勢管理
系統
6.
幼兒園
避難路線
縣市教育局(處)
縣市教育局(處)
縣市教育局(處)
直轄市教育局/
中部辦公室
教育部
直接參考本手冊
校園災害防救計 校園災害防救計 校園災害防救計 校園災害防救計
內容進行幼兒園
畫資訊系統(國
畫資訊系統(國
畫資訊系統(高
畫資訊系統(大
災害防救計畫之
小版)
中版)
中職版)
專版)
撰寫
缺
可查詢
分教職員工50人
以上,班級數量
多,設備增加,
幼兒園空間配置
較複雜。
較單純
分教職員工49人
以下,班級數量
少,路線簡單
可查詢
分教職員工50人
以上,班級數量
多,且不同科目
教室多,設備增
加,較複雜。
分教職員工49人
以下,班級數量
少,路線簡單
可查詢
可查詢
空間大,人數多,
地形變化亦大,
班級數量多,且
可先規劃學生第
不同科目教室多,
一避難地點,待
設備增加,較複
災情分析後,可
雜
再將全校集中至
同一地區。
防災素養宗
旨與工作手
冊編撰目標
8
資料來源:
教育部97年「師生防災素養檢測計畫」
校園災害防救
組織架構
幼兒園
國小
國中
高中職
大專
9
減災、整備、復原階段組織任務
10/22

減災規劃組





推動執行組





掌握學校(幼兒園)所在區域災害特性,進行學校(幼兒園)災害潛勢評估,編製修訂校園(幼
兒園)因應地震、颱洪、坡地及人為災害之災害防救計畫,並明訂各災害管理週期工作事項、
執行人力。
規劃防災演練、防災週系列宣導活動等年度重大工作事項之期程。
規劃學校(幼兒園)防災教育課程與教師研習。
訂定自評機制,為各項災害防救業務執行管考,以瞭解執行成效。
依據校園(幼兒園)災害防救計畫內容權責分工,交付各處室負責執行。
每學期召開1次防災工作會報,並於汛期或業務執行需求時視需要另行召開。邀集相關處室
人員參與,進行工作規劃與協調分工、掌握各項工作執行情況與進度、工作成果綜整及檢
討。如有災害發生之虞或遇災害發生,則需於災害前後召開緊急會議,確保各項應變作為
佈署得宜,並於災後進行檢討改善。
依據學校(幼兒園)災害防救計畫內容,製作校園(幼兒園)災害防救圖資,如校園(幼兒園)
避難疏散路線圖、週遭淹水潛勢圖或活動斷層圖等,並進行防災演練、建築物改善補強、
防災週系列宣導活動等重大工作事項。
依據學校(幼兒園)防災教育課程規劃狀況,推動相關課務實施。
財務行政組


學校(幼兒園)災害防救計畫內各項相關活動經費之審核、整理,納入學校(幼兒園)年度預
算編列。
其餘各項計畫執行及小組運作所需之會計、事務及採購等行政事務之處理。
應變階段組織任務(1/3)
(校園災害防救應變組織)
11/22
幼兒園
國小
教職員工數50人以上(含50人)
教職員工數49人以下(含49人)
應變階段組織任務(2/3)
(校園災害防救應變組織)
12/22
國中
教職員工數50人以上(含50人)
高中職
教職員工數49人以下(含49人)
大專
校園災害防救應變組織--工作內容
國小、國中教職員工數50人以上(含50人)
5組
高中職、大專
13/22
幼兒園
國小、國中教職員工數49人以下(含49人) 3組
災害防救
作業流程
(各類災害通用)
進行潛災分析
修正校園(幼兒園)災害
防救計畫
依學校(幼兒園)屬地型態、
建物設施樓層及位置、上下
學交通因素、學校排水狀
況、設施(備)存放、防災能
力、區域防災資源等因素,
進行潛在災害分析。
防災教育訓練
災
害
預
防
階
段
依校園(幼兒園)災害
防救計畫完成整備
每年4月底前完成汛期前整備
及校園(幼兒園)防汛、校園
(幼兒園)坡地災害防救演
練。
災害防救
安全檢查
不合格
立即改善
是
疏散學生(幼兒)
返家,留值必要
人員。
合格
接獲教育部校安中心加強災
害防救整備通報時,立即進
行安全檢查。
天然災害整備系統填報
宣布停止上課
與地方政府應變中心確保聯
繫,並依應變中心指示加強
戒備或疏散。
否
臨災戒備與應變
災
害
應
變
階
段
災害狀況區分
以學生(幼兒)安
全為優先,召開
緊急會議後,得
自行宣布停課,
同時向主管機關
報備後,疏散學
生(幼兒)返家,
不克返家者妥予
安置並聯繫家
長。
無法以網路通報作
業時,先以電話通
報。
學校(幼兒園)週
邊受災或有受災
之虞
學校(幼兒園)
受災尚無需緊
急救援
學校(幼兒園)
受災亟需緊急
救援
緊急救援
通報流程
召開緊急應
變會議
進行校安通報及
災損初估填報作業
校園(幼兒園)復原申請
人力機具流程
14
進行災損填報、復原與檢討
通報119、
縣市教育局
處、縣市聯
絡處或教育
部校安中
心。
災
後
復
原
階
段
共通性事項-災害預防
災害預防(平時減災)(1/7)
16/22

校園環境耐災能力檢討與改善
 應針對歷年校園災害事件或災害潛勢分析內容提出說明:
(1)經由校園災害潛勢判定等級為高潛勢學校,對高潛勢災害
部分,應盡針對該項災害擬定專篇計畫,速向各級學校權責
單位提出改善計畫,邀請專家學者協助,並逐年編列經費將
現有防災缺失逐步改善,而後增訂其他災害類別之專篇計畫。
對於無法以工程改善之高災害潛勢學校,應儘速向各級學校
權責單位提出是否有易地建校(遷校)之可能性,或是否有將
學生分配至鄰近學校就學之規劃;
 (2) 經判定等級為中潛勢學校,應針對該項災害擬定專篇計
畫,納入校務發展計畫,向所屬各級學校權責單位提出改善
計畫,逐年編列經費改善現有防災缺失處。而大專校院部份,
應自行編列經費進行相關改善作業。

災害預防(平時減災)(2/7)
17/22

校園災害短中長期減災方案擬定
 校園災害短中長期減災方案主要由「減災規劃組」負責
擬定,配合校園環境耐災能力檢討,提出短中長期改善
方案,呈報所屬權責單位核備。
 依改善進度,修改校園災害防救計畫及災害潛勢系統相
關資料,應每學期舉行一次災害演練並檢討其結果,每
學年依據學校軟硬體設施或設備等實際狀況改善情形檢
討修正之。
災害預防(平時減災)(3/7)
18/22

災害防救工作列入校務發展計畫與學校行事曆
 學校擬定校務發展計畫時,應依據學校所在之災害潛勢,
提出最適合學校的防災方案,並統合學校全部人力與資
源,設計行動方案與策略,以建構學校防災計畫,並將
學校需改善的項目列入,整體規劃未來所需,逐年編列
預算改善。
 於每學期將災害防救相關作業排入行事曆中,如進行校
園環境調查、校園耐災能力檢討、避難逃生演練時間、
辦理教師災害防救教育訓練、辦理災害防救教育宣導…
等工作項目,當學校將災害防救工作列入一般例行工作
項目中, 才能真正將災害防救落實於學校生活中。
災害預防(平時減災)(4/7)
19/22

災害防救教育

透過多元化教育宣導活動,建立師生對於校園防災的正確認知、技能與態度,由「推動
執行組」邀請學者或消防局人員舉辦防災教育相關之講座,並可以舉辦活動、融入式教
學、加強宣導等方式,針對各項有關天然與人為災害生成原因、危險性說明。



教職員工災害防救教育訓練
 培訓時間:利用學校社團時間、集會時間、教師進修時間或寒暑假期間進行培訓課程。
 培訓方式:利用網路自行研習防災相關知識;參加相關單位辦理之防災知能研習、防
災工作坊、教師防災專業社群及相關防救災單位之工作。
 經驗回饋:教師或相關工作推動人員於課堂進行融入式教學,或辦理各式教育宣導活
動後,所得經驗及資源可透過知識共享機制進行校內分享。
學生防救災教育
 學校可透過課堂授課方式進行學生救災訓練,也可利用各式全校性宣導活動的辦理,
激勵學生自主探索,強化全體師生對於防災議題之關注與重視。故可採融入方式於
學校正式及非正式課程中,透過延伸教學及多元宣導活動等方式將相關概念傳達予
學生。
社區家長研習
 提升社區家長災害防救素養與敏感度,並共同研商社區與學校災害防救系統結合之
辦理方式-其方式可為(1)社區家長及志工研習。(2)大專以下可透過家長會、親師懇
談會。(3)邀請家長會成員、社區志工、學生家長參與防救災演練,宣導防災自救與
逃生觀念,減少人員損傷及財產損失。
災害預防(平時減災)(5/7)
20/22

校園疏散避難演練

由「減災規劃組」規劃演練內容,各處室人員協助辨理。

目的:使人員熟悉不同災害情境之應變作為,並提升應變技能,短期在學校人力及資源有限之
情況下,可以每學年逐棟或逐區來進行應變演練,逐年完成全校應變演練之規劃,或配合多
次各樓層或各棟小規模演練後,每學年有一次中大規模或全校災害之演練。針對每學年或每
次演練之缺失應於次年或下次演練規劃前加以改進,提升整體災害應變能力。

學校每學期至少應舉辦1次應變計畫演練(除消防防護計畫外亦宜考量其他災害類型之演練),
可結合火災等其他災害演練一併舉辦,演練情境可依該學年度規劃重點進行腳本研擬,而演
練可依各年級施行或以樓層(棟別)為劃分,依據可能發生之災害類型、規模,依實際需求來
設計實務演練。

演練計畫之擬定必須基於以下基本觀念:
 研擬演練計畫之前,必須先有充分的「情境假設」,並以學校所面臨的實際問題為主,至
少應包含緊急避難、救護、收容、安撫之細節操作。

必須明定各執行程序之權責編組及銜接介面。

必須確保所需的應變時所需的資源與人力。

在演練的過程中,所有作業均隨著時序有詳細的紀錄,以利事中查證及事後重構與檢討。
災害預防(平時減災)(6/7)
21/22

建立災情情報蒐集與傳遞機制

建立通報原則及流程






校園災害事件之通報管理,依作業內容區分為即時通報與定期彙報,
災害發生時,應先詳細確認並調查學生、教職員工、設施設備等的
受災情況,並將結果透過傳真、電話、網路通聯或其他確實通報之
方法,告知各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及教育部校園安全暨災害防救通報
處理中心。
平時建立學生及教職員工詳細資料、校舍建築結構及歷年檢核、補
強成果等校內資訊資料庫。
確實掌握即時通報家長之方式。
災害發生後會勘校園災損狀況,持續填報災損情形。
流程由一開始的發生災害,逐序主動向上通報。
建立校外支援單位通訊錄

為使災害發生後快速尋求支援協助,平時即需建立校外應變支援單
位之聯絡及支援單位所能提供之工具或技術,另協調社區志工、家
長會或校友會於臨災時提供救災資源及人力部署支援,定期確認清
冊資料之正確性,便於災時第一時間請求所需支援。
災害緊急救援通報流程
22
外部支援單位聯絡通訊錄
共通性事項-災後復原
災後復原(1/15)
24/22

工作項目
災後復原(2/15)
25/22

校園環境復原工作

供水與供電等緊急處理









對於災害造成設施、設備與維生管線等損壞之相關事宜,應以校內飲用水系統為
優先。飲用水需經過檢驗合格後,方可飲用。
應派員初勘檢查水利設施或各管線災後受損情形,若有斷落之電線或危險處,應
立即以「警示帶」隔離並設置警告標誌,同時通知電力、電信單位或維修廠商搶
修。
供水供電前,應檢查牆壁中水電管線是否完好。
應檢查水池、水塔、飲水機等相關用水設備是否受損,改善學校飲用水設施,使
飲用水均能達到法定之標準,視為當務之急。
若校園需分區輪流供水,或請求運水車調度支援,則在各區分別設置三到五個供
水站。
處理完畢,再逐樓各區域一一恢復供電,不要同時供電供水,儘量以小單位恢復
供應為準,這樣才能逐一確認是否有問題。
先行搶修損壞之水、電管線,減少漏水及漏電危害,再復原校區全面供水供電。
立即通知相關業者(如自來水公司、臺灣電力公司及高壓電氣設備維護廠商…等),
派遣專業技術人員緊急檢查所管設施、設備,掌握其受損情形,並對設施、設備
與維生管線進行緊急修復及供應之措施,以防止二次災害,確保師生之正常生活。
調查災情,提報搶修預算,追蹤執行進度。
災後復原(3/15)
26/22

校園環境復原工作
 學校環境衛生之維護
颱風警報解除後,全體教職員工應立即返校上班,協助學校
做好災害搶救及整理校園環境。
 在安全無虞下,讓國小高年級以上之學生參與校園復原清掃
工作,並藉機實施機會教育。
 災後環境衛生之維護,可設置臨時廁所,並就排泄物與垃圾
之處理等採取必要措施,以保持校園衛生整潔。
 加強防疫與食品衛生管理等相關計畫。
 立即建立廢棄物、垃圾、瓦礫等處理方法,設置臨時放置場,
循序進行蒐集、分類、搬運及處置等程序,以迅速整潔校園,
並避免製造環境污染。
 採取消毒等措施,以維護師生之健康。

災後復原(4/15)
27/22

校園環境復原工作
 學校環境衛生之維護

相關處置方式
 由相關處室選擇不受災害威脅及廢棄物清運進出方便之空地。
 建立廢棄物清運及處理方法,此部份可由相關處室評估,若情況
許可則採行外包,若不可行可請求鄉(鎮、市、區)公所支援。
 定期採取消毒措施維護師生健康,由相關處室評估分別採三天、
一星期及1個月消毒一次,可視情況自行縮短時程。
 由相關處室調配人手,定期維持校園之整潔。
 依據學校的平面圖了解各棟建築物與相關設施的使用情形,來決
定校園環境衛生調查地區範圍及衛生潛勢區域。
 若經調查發現學校未能即時處理之衛生問題,應立即與地方衛生
單位(如衛生局、環保局)聯繫解決,並繼續追蹤,直到確認問題
已經解決。
校園環境衛生調查表
28
災後復原(6/15)
29/22

校園環境復原工作
 學生安全之維護
 若因災害造成校園設施毀損,相關處室應於學校內不安全
區域拉封鎖線或設立明顯立牌做為警示。
 若上下學路途因災害造成阻斷,相關處室應立即尋求相關
單位排除障礙,並應派員進行交通安全管制,以確保學生
安全。
 災害發生設施遭受損壞,有危及生命財產安危,需立
即搶修或復原時,學校應即自行實地勘查災害情形,
並由校園災害防救委員會之「財務行政組」規劃使用
年度編列之災害準備金修復。校內當年度災害準備金
已用罄仍不足時,應依相關作業程序儘速檢具相關資
料(如補助申請表、復原概算表及災害現場照片等),
向地方政府教育局(處)或教育部申請復原補助。
災後復原(7/15)
30/22

校園環境復原工作
 校園復原申請人力機具流程
 學校掌握後續災損清查作業與通報情形,評估
災損與學校復原能力,可自行復原或向地方災
害應變中心、聯絡處等通報,申請人力或機具
到校支援協助復原。
 如未獲足夠救災支援,應再向地方應變中心提
出不足需求,或通報教育部校安中心,協請中
央災害應變中心調度救災資源,儘速清理校園,
並完成校安即時通報系統續報作業及復課準備。
校園清理復原申請人力機具流程圖
31
災後復原(9/15)
32/22

學生復課計畫

由教務處設專責小組進行災後之復課計畫,需與家長討論研商,考
量校園受災程度與環境安全,分為原校復課與易地就學兩種情形。
而無論是何種情形,教職員都應掌握學生的動向及學生具體受災情
形(教科書、就學用品、制服、學費之減免、獎學金之發給、對災害
造成家庭生活困難之學生給予就學補助),確認此次災害對學生的心
理層面有何影響,同時也應建立與家長間的聯絡機制。

原校復課:
 校園無受災或災損復原在安全管控範圍內,可恢復上課者,應利用
各項聯繫管道將復課資訊公布週知。
 學校鄰近道路及學生上學之路徑,應先調查是否安全,如上放學路
線有損壞或受阻擋,應先公告並規劃取代道路,供師生參考。
 視校園安全狀況,必要時可請教育部或直轄市、縣(市)教育局(處)協
助興建簡易教室。
 復(補)課計畫應以教育部所定之課程標準進行,但可因地區特性,做
適切之調整,使學生能繼續學習。
災後復原(10/15)
33/22

學生復課計畫

易地就學安置
當學校受災狀況嚴重,無法於上課(開學)前完成復原時,應通報直轄市、縣(市)
教育局(處)及教育部校安中心,儘速安排鄰近學校安置就學,並視個案情況協
助申請急難救助;另考量區域性災情短期內無法復課者,則通報直轄市、縣
(市)教育局(處)檢討跨學區易地就學安置,維護學生受教權。受災學校師生安
置原則如下:
 依簡化、快速,先協助再查證之原則,處理安置及經濟協助事宜。
 有個別安置需求之學生,尊重學生及家長意願,優先協助;集體安置規劃,
應與家長及社區充分溝通。
 依學生適應情況,保留彈性可再行調整。
 原班原師進行安置。
 學齡前階段如有必要,亦請於災民集中中心附近國中小設置臨時幼稚園或托
兒所,並安排專車接送。
 主動派人清查國中小學籍,如欲轉學者,同意其免遷戶籍逕予補辦學籍。
 交通中斷者,仍應先行安置,不得等待。否則如有其他變數,道路無法如期
開通,則將難以應變補救。應同時並進,視確定道路開通安全無虞,方結束
安置作業。
 務必以受災家長及學童意願為最優先協助之原則,以由下而上之方式規劃安
置地點,勿因行政便利,造成家長不便。
災後復原(11/15)
34/22

受災學生心理輔導
 受災學生之心理輔導分為災時—心理緊急輔導;災後復
原—心理輔導與復健;災後重建—追蹤輔導三部分,惟受
災學生心理輔導應以災時-心理緊急輔導為重點,其後續
追蹤輔導,由導師轉介至校內輔導室或心理專家,詳細災
後心理輔導手冊可參考教育部顧問室100年度「各學習階
段災後心理復健與輔導操作手冊」
 災時—心理緊急輔導
 災時正是一切最混亂、最急切的時候,透過照顧、保證、
擁抱、陪伴等方式,讓學生「安身、安全、安心、安定」
是此時最重要、最需要注意的四個要項,教師宜傾聽與
表達同理態度,提供安全感並安撫學生情緒。
 自我照顧
 照顧學生需求
 協助資訊蒐集
災後復原(12/15)
35/22

受災學生心理輔導

災後復原—心理輔導與復健

學校





輔導室


動員學校教職員工力量,以學校為核心,主動結合社會輔導網絡資源(醫療、
衛生、教育、社政或民間團體…等),系統規劃心理輔導實施方案;對全體
學生進行團體輔導,並提供學生個案心理諮詢、輔導、諮商與轉介等服務。
調查校內受災學生、教師及家長各項心理輔導相關需求,以協助校內受災學
生、教師及家長心理輔導服務。
學校輔導室(中心)致家長的一封信,透過書信或手機簡訊等方式,主動寫
信關懷家長,宣導心理輔導諮詢專線、提供心理支持,並說明學校提供學生
之心理輔導相關方案。
將有需要協助之受災學生(含寄讀生)優先列為認輔對象,輔導室(中心)
應主動提供寄讀學生心理適應、輔導、諮詢、轉介等服務
班級輔導、進行認輔、團體輔導、同儕輔導、家庭訪視個案及家庭諮商、書
信或電話關懷與諮商、轉介服務、成立輔導工作團隊、辦理受災學校學生心
理復健種子教師輔導研習
教師


教師的輔導工作包括協助災後身心情況調查、班級輔導、班級課程活動、個別輔
導照顧及家庭訪問等等。
教師鼓勵同學寫信或發手機簡訊關懷與陪伴同學。
災後復原(13/15)
36/22

受災學生心理輔導

災後重建—追蹤輔導
 災後重建階段的追蹤輔導,所需注意的要項如下:
 持續追蹤輔導:針對有需要之受災學生,進行長期心理追蹤輔導。
 將當地社區文化納入心理諮商輔導服務之考量,以落實輔導工作。
 除延續第一階段輔導措施外,並加強受災師生及家長心理強度與
適應能力。
 辦理受災學校學生心理輔導研習,主動提供導師如何協助受災學
生之心理輔導中長期重點策略。
 提供壓力因應的資訊:學校輔導教師宜提供受災學校親師生有關
壓力反應及因應技巧的資訊,以減輕心理上的不適,並提升適應
功能。
 協助連結相關資源:依據受災學生目前或未來需求,連結相關資
源,以系統整合的團隊合作方式,協助取得所需服務。
災後復原(14/15)
37/22

檢討與修正校園災害防救計畫
 學校每學期舉行一次災害演練並檢討其結果,
每年依據學校軟硬體設施或設備等實際狀況,
修正校園災害防救計畫。
 然而除了固定的計畫修正外,於學校受災後,
加強檢討分析校園潛勢與災損現況差異,並針
對每次災害後進行受災統計(包含人員、建築
物、設施、設備、機具等),作為後續作業參
考之依據,以及學校於各災害管理階段不足之
處,據以修改校園災害防救計畫內容,使之更
為符合學校所需。
校園災後復原檢核表
災後復原(15/15)
38/22

校園災後復原
檢核作業
 校園災後復原
階段,可依右
表作為項目檢
核參考。
 表格由負責人
填報完成後,
需由校園災害
防救委員會執
行秘書覆核並
簽名。
簡報完畢
敬請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