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閒理論研究期末考報告-休閒參與.ppt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休閒理論研究期末考報告-休閒參與.ppt

朝陽科大101學年度第一學期
休閒理論研究期末考報告
休閒參與
(休閒參與對健康影響之研究)
授課老師:黃有傑 老師
班
級:碩一A
學
生:10126604覃子榮
中華民國101年十二月十七日星期一
1
目 錄
第壹章 緒論………………………………3
第貳章 研究目的…………………………6
第参章 研究問題…………………………7
第肆章 文獻回顧…………………………8
第伍章 預期結果…………………………15
參考文獻…………………………………16
2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休閒活動對個體而言,可促進生理機能健康,鬆弛緊張身心
,穩定情緒、擴展生活經驗,培養社會智慧,發展完美人格
(郭芳坤,2010)。
休閒風氣於全球日漸盛行,許多研究證實休閒參與可因應生
活壓力事件並增進身心健全。
3
第二節 研究背景
董至聖(2005)認為隨著社會結構的改變,人們在經濟條件
與教育水準的提升之下,使得休閒活動的參與更普及化。
YOSHITAKA IWASAKI(2007)指出休閒活動對於生活品質的提
升有幾項心理功能,其一是透過豐富多元的休閒活動營造正
向的情緒和幸福感,其二參與休閒活動能夠建構正向自我認
同感和自尊。
4
第二節 研究背景
休閒活動已經成為現代人的必需品和生活的一部份(劉惠珍
,1998)。
在學界,近年來社造、公衛、休閒和社會學相關領域學者分
就不同觀點關照社會資本和休閒對健康的影響(Minkler,
2002;Driver, Brown & Peterson. 1991)。
5
休閒參與者參與休閒活動對其自身健康是
否有影響,此為本研究主要探討的問題。
6
H1:休閒參與與生理健康有顯著相關。
H2:休閒參與與心理健康有顯著相關。
H3:休閒參與與社會健康有顯著相關。
H4:休閒參與與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會健康的交互作
用能有效預測其身心健康。
7
休閒參與
休閒(leisure)
個體在自由選擇的時間狀態下,得到心靈滿足的感覺與狀
態(張少熙,2003)。
ㄧ種發自內心的意願而進行的活動項目,其具有舒緩緊張
與壓力,維持良好的生理與心理健康並增進人們的幸福感
(張宮熊,2002;Caldwell & Smith, 1988;Coleman,
1993;Kleiber, Huthinson & Williams, 2002;
Iwasaki, 2001)。
8
休閒參與
Ragheb與Hriffth(1982)個體參與某種休閒活動的過程、頻率
、心理體驗感受或象徵個體所參與一般的休閒活動類型。
陳建和、業昇暐、李柏甫(2012)分為三個要點組成:
自由時間(嗕除工作及生活必要的時間之外的閒暇時間)。
自主性從事某些休閒活動,包含其參與過程、頻率、次數。
其目的在於心理個體感受或滿足休閒參與者個人生理、心理
及社會的需求。
衡量個人休閒參與的基本工具最常以「時間運用」及「參與
頻率多寡」兩類作為評估休閒參與程度之重要指標(Long &
Haney, 1986;陳南琦,2000)。
9
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1948)定義健康為:「健康不僅為疾病之消除
,而是生理、心理與社會之完全健康的狀態」。
自覺健康狀況是個體以自我感受的主觀認知來評估自己的健
康情況(吳老德,2003)。
10
健康
健康層面依Caldwll and Smith提出全人健康觀點,全人
健康模式(Holistic Model)則定義健康為除了身體、心理
層面的健康外,尚包含靈性、社會和其他要素所組成的健
康狀態,進而支撐及鞏固個人健康,健康不單侷限於沒有
身體或心理病痛,而是追求更高的境界。
11
休閒參與與生理健康
休閒參與對生理的益處極多,可以預防癌症、預防骨質疏
鬆、糖尿病的控制(Brannon & Feist, 1992/1999);也可
幫助重建身體,使得心理和情緒更加平衡,進而抵制壓力
(Iwasaki, 2006)。
12
休閒參與與心理健康
由從事運動的過程中,讓身體釋放腦啡並產生一種安樂的
感覺,能減輕憂慮、降低焦慮、緩和壓力、增加自尊,使
得心理與精神更加健康(Blumenthal, 1982; Curtis,
2002/2000;Fontaine, 2000; Greenberg, 1995/2000; 盧
俊宏,2002)。
13
休閒參與與社會健康
人們可以在休閒團體內,透過人與人互動的關係,獲得社
會化的利益,在團體之內得到歸屬感(Cordes & Ibrahim,
2001)。
14
休閒參與的多寡會影響參與者的效益。
進而促進身心健康。
提出休閒與健康關係理論模式(Theoretical Model of the
Relationaship between Leisure and Health)解釋休閒具
有緩衝壓力之功能,可幫人們住維持良好的生理與心理健
康。
15
程盈瑜、陳建和(2011)。大學生休閒因應量表之建構。旅遊健康學刊 第10 卷 第一期
民國一百年十二月,頁25~42。
許耀文、鍾志強、蔡瑋娟、黃孟立(2010)。工作壓力、休閒參與對身心健康的影響之
研究-以雲嘉地區幼教師為例。運動休閒餐旅研究(2010.12)。5(4),80-105。
張君如、李素箱、李家芃(2008)。休閒參與對生活壓力與身心健康之干擾效果
-以中彰投國中小已婚女性教師為例證。興大體育學刊,第九期,117~128 頁。
吳志誠(2012)。竹風木球隊成員社會網絡及休閒參與研究。國立體育大學體育學院體
育推廣學系碩士論文。
陳建廷、蘇慧慈、李壽展(2011)。老年人休閒生活之探討-以民間宗教活動為範疇。屏
東教大體育第14 期(2011/02) :p524 -532。
李曉婷、陳美芬、蔡必焜(2011)。志工休閒參與與心理健康關係之研究。運動與遊憩
研究 ISSN:1992-5530第五卷 第三期 Vol. 5 No. 3第1 頁–第14 頁。
蔡必焜(2006)。社會資本、休閒參與與健康關係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2006春季號,
19(1):1-25。
林志偉、許昭雅、李素箱、李文裕(2012)。青少年生活壓力、休閒需求與自覺健康狀
況之實證研究。運動與遊憩研究 ISSN:1992-5530第六卷 第四期 Vol. 6 No. 4第93
頁 – 第113 頁。
郭芬坤(2010)。國小學生參與休閒活動隊身心健康差異之研究。運動健康休閒學報 第
一期 (2010.4)81-101。
張詠涵(2012)。實習壓力、休閒因應、休閒參與及身心健康關係之研究─以大專旅館
實習生為例。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旅遊健康研究所碩士論文。
Chun-Yen Huang(2009). Leisure Participation, Leisure Motivation, and Life
Satisfaction for Elders in Public Senior Resident Homes in Taiwan. Journal
o f Leisure and Recreation Industry Management, 2009, Vol.2, No2, 22-47
16
報告到此結束
謝謝大家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