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小学教学研究的几点考虑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关于中小学教学研究的几点考虑

关于中小学教学研究的几点考虑
江苏省教研室
董洪亮
一、舍大求小的研究
二、科学主义的倾向
三、个人经验的缺位
四、意义的失落
五、回到“为己之学”的传统
六、完成必要的功课
一、舍大求小的研究
1、教学的技术化倾向与教学的繁琐化
2、“大问题”的显而易见与熟视无睹
3、教学研究的扁平化特征
二、科学主义的倾向
1、对确定性的迷信
2、对数量化的崇拜
3、“发现”或者“发明”?
三、个人经验的缺位
1、教学世界“恕”道不存
2、研究者本人的缺位
3、语言的贫乏与表达的失范
四、意义的失落
1、回归教育的本意
2、人=事实(物质)+意义(价值)
3、意义(价值)研究需要现象学方法
五、回到“为己之学”的传统
1、工具化的教师研究
“在煽情的伦理流行之时,人所共知的虚伪无所不在”,
因为“高调加虚伪才能构成一种可行的生活方式”。
——王小波:关于崇高
2、体制化的教师研究
金字塔模式——平行线模式
五、回到“为己之学”的传统
3、“研究者”即“表现者”
上世纪六十年代鸽子啄开关的实验:实验人员将鸽子关在特
制的笼子里,笼中安装一个开关以及一个电灯。实验人员训练
鸽子,让它们每当电灯亮起时就啄开关。他们作了大量的实验,
结果显示,当实验人员以食物作奖励时,鸽子们学得很快。
结论:奖励措施可以鼓励人们作出某种行动。
但是这样的结论在人的身上同样有效吗?
五、回到“为己之学”的传统
3、“研究者”即“表现者”
在一项研究中,实验人员追踪了一千名想要戒烟的人,把
他们分为两组,让他们参加一个为期八周的戒烟课程,一组为
有奖励组,一组为对照组。结果发现,一开始,奖励组的效果
非常好,参与者戒烟热情很高;三个月后的回访表明,两组没
有差异;一年后,奖励组重新抽烟的人数更多。
对艺术家的研究也表明:比起那些受客户委托创作而成的
艺术作品,那些自发创作的艺术作品获得的评价更高。这样的
结果与“明智老人和骂人孩子”的故事,包含着相同的道理。
——理查德·怀斯曼:《正能量》
六、完成必要的功课
想明白——阅读的功课
说清楚——表达的功课
做出来——践行的功课
六、完成必要的功课
在俄罗斯人看来,书籍与面包同等重要,人不能不吃饭,也不能
不读书,他们用于阅读的时间远远超过吃饭。俄罗斯居民家庭藏书
总量高过公共图书馆藏书量的10倍之多。莫斯科人均年购书15本。
55%以上接受调查的法国人说他们去年阅读了1~12本书,24%的
人阅读了12本书以上,其中许多人达到了20本。法国人人均读的书
多于人均买的书,据统计,巴黎现在90%的图书是经过电脑查询后借
出的。
以色列有句老话:“人不能只靠面包活着。”以色列人以此激励自
己,养成了求知好学的习惯。据了解,平均每个以色列人每年要买
10~15本新书,而他们的阅读量更是大大超过了这个数字。
——《人民网》,2012/10/19
六、完成必要的功课
中国人缺乏阅读习惯,是近年常使我困惑的一个现象。我多
次在国内的公共场合——长途汽车上、候机楼里,看到一些老外,
背着大大的旅行包,在嘈杂的人声里捧着一本书,读得很投入。
细看那些书的封面,也不是什么经典,大抵还是流行小说之类
(但也有读狄更斯的),未必算作“高雅”,可问题是,要在周围
的中国人里找到一个读书或者看报的 (市民小报也算),还真
有点不容易。我想来中国旅游的老外未必个个都是向学之士,却
处处看到这种景象,对比之下,令我们中国人羞愧。
——王东杰:中国人为何缺乏阅读的习惯,《南方周末》
2010/4/1
六、完成必要的功课
中国青年报2012年5月的报道称,中国人
年人均读书量仅为一本,远低于人均 64 本
的以色列。中国的孩子们阅读的主要是作文
书、教辅书和课本,专家甚至认为,中国的
孩子“有可能成为愚蠢的一代”。
六、完成必要的功课
人类文化或他人的存在是个体存在的意义背景
人们借助于表达获得自我的存在感
教育或者教师职业的魅力在于社会改造
据报道:截至目前(2010年),全国各地约
有50万人次来杜郎口中学参观。最近两年每年都
有十多万参观者,其中绝大部分是来自各地的教
育局官员和老师。声名鹊起的杜郎口中学已经成
为当地的“摇钱树”,茌平宾馆甚至因为这所学
校的参观者而起死回生。山东本地不少旅行社趁
机开设了周末三日游的旅游项目,将杜郞口中学
和泰山一起打包推销。
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阅读课堂概念图式
对一个教师课堂观察研究的结果
问题类型
有效问题
具体类型
1、铺垫型
2、思考型
3、提醒型
合计
低效问题
4、过易的
5、过难的
6、重复
7、表达含糊
合计
无效问题
其他问题
“是不是”
记录次数
7
30
17
54
10
1
11
1
25
4
很多
问题数量统计
65.1%
30.1%
4.8%
学生阅读素养实验前后测对比表
获取信息
能力
形成解释
能力
作出评价
能力
创意运用
能力
综合
前测X
1.173
4.509
2.400
3.345
11.427
后测X
8.322
6.864
6.915
5.559
27.66
Z值
17.14
6.866
8.958
6.272
39.236
显著性
P<0.01
P<0.01
P<0.01
P<0.01
P<0.01
河南驻马市高中学生高考后撕书
湖北襄樊四中学生高考后撕书
深圳市高级中学学生高考后撕书
以生存的名义
为了生存的行为是不是教育?
教育的理念中必然预设了一种人性的状态,并且一旦它有
一点贬值,卷入了作为社会有用的工作而被兑现的特殊目的
的实践,那么它本身就是犯罪了。
——[德]西奥多·阿多诺 :《半教育理论》
当我们超越我们自己这一代人的墓地而思考时,激动我们
的问题并不是未来的人类如何丰衣足食,而是他们将成为什
么样的人。
——[德]马克斯·韦伯:《韦伯政治著作选》
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学生的绿领巾
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学生的绿领巾
重庆三百多学生集体给长辈洗脚
江西偏远山区的德兴市新岗山明德小学学生集体给母亲洗脚
一名日本留学生眼中的北大
北大大多数学子不是精英。“精英”必须具备两个方面的素质。第一,
潜能。第二,公共意识。
北大培养精英的现状令人担忧。如何使得大学生具有良好的能力和
公共意识,并将两者结合运用于社会,对中国未来来说正是“大事”。北
大学生很有能力,远远超出我预期。但许多优秀学生都严重缺乏公共意
识,只是为自己着想,只考虑能赚多少钱,能确保多大地位,对未来走
向有多大好处。毫无疑问,这些意识很纯然,一个年轻人不可能没有。
但真正做事的精英不仅如此,还要会替社会思考,并且尽力去把自己的
事业、思想与社会的动态、发展结合在一起,追求共同的发展。对于一
名精英来说,自我和社会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谋求的则是相辅
相成。如果北大学子做不到一点,中国的未来将走向令人可怕的方向。
意义如何发现
我坐在孩子的床边,和孩子说着话。父母亲与孩子们之间通常都存在
着一种非常与众不同的亲密感。这种亲密无间的关系是与其他任何人都
不可能有的。……我感到我了解自己的孩子。
然而有时候一种不安的体验会代替这种认识:我在孩子熟睡时查看他:
我感到深爱这个年轻人,他对我太重要了,这种爱使我禁不住被感动。
可是,当我继续观察孩子时,一种异样的神秘的感觉占据了我的心。我
突然间感到害怕:这个孩子,这个我如此了解的人,这个我感到比谁都
亲近的人,却完全独立于我。这个令我感到如此亲密却又全然陌生的人
是谁?此时此刻,当你感到与之亲密无间时,却又感到如此难以置信的
距离,这难道不奇怪吗?怎么会这样呢?这孩子,我自己的孩子,同我
遇到的其他任何人相比,对我而言更是一个秘密。
——[加]马克斯·范梅南、[荷]巴斯·莱维林.儿童的秘密
教学研究语言的贫乏
哈维·曼斯菲尔德在回答《哈佛哲学评论》“你是怎么成
为政治哲学家的”这个提问时说:我最初的想法是,当一名苏
维埃的专家,去了解你的敌人。后来我意识到如果我这么做
了,我就会用毕生的时间,用一个由苏联党政官员炮制的只
有500个词的词汇系统阅读。
——[美]S.菲尼亚斯·厄珀姆编,当代美国哲学家
访谈录,张敦敏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谢谢合作!
Email: [email protected]
电话:18951639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