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庐山第四纪冰川遗迹考察报告》 .ppt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庐山第四纪冰川遗迹考察报告》 .ppt

庐山第四纪冰川遗迹考察报告
组长: 兰韬
组员: 汪文驰
吕意超
赵成根
熊睿彬
熊敏颢
李立
张曾
钟艺
胡岩
九江三中高二(2)班
指导老师:兰主进
时间:2012年6月~8月
一、课题简要背景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我国
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根据大量
实地考察资料,最早提出庐山
存在第四纪冰川遗迹。从此以
后,围绕庐山是否真的存在冰
川遗迹,一直存有争议。
正如宋代诗人苏东坡慨叹的那样: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
山中。”为此,我们一行十人,
抱着浓厚的兴趣,决定亲自上庐
山进行实地考察,试图揭开庐山
冰川遗迹的真面目,以求证李四
光早年所提结论的科学性。
二、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地理新课标要求我们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
地理,并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终身发展的能力。
因此,我们通过开展“庐山第四纪冰川遗迹考
察”的专题实践活动,培养搜集、整理、辨别
、分析资料和得出结论的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团队精神及沟通交流能力。
三、研究方法
查询资料、实地考察、模拟学术讨论、多
媒体演示。
四、研究过程
1.选题(确定主题)——兰韬
2.完成开题报告——兰韬
3.开题论证——兰韬、张曾、汪文驰
4.找资料——吕意超、赵成根、熊睿彬、
熊敏颢、李立、钟艺、胡岩
5.实地考察——全体成员
6.模拟学术讨论——全体成员
7.完成研究报告(写书面报告)——兰韬
五、研究问题的假设
庐山属中亚热带的亚高山,不适于冰川的形成,
因而不可能有冰川遗迹。
六、研究获得的结论
冰川发育与海拔高度、地理纬度没有直接的关
系。如在青藏高原某些高海拔地区、西伯利亚高纬
度地区都没有发现冰川;而纬度低的沿海地区,因
有足够的降雪量、温度降到冰点以下,也可能形成
冰川。如福建、江苏等地也发现了大量的冰川遗迹
。
七、研究解决的问题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初步打破了思维定势所带
来的机械认识,学会了由因到果和由果索因思维的
自由切换,贯通了认识上的瓶颈,提升了思考能力
和认识地理事物的水平。
八、论文
庐山第四纪冰川遗迹考察报告
摘要:庐山世界地质公园是中国第四纪冰川
地质学的诞生地,有着丰富的冰川遗迹。自
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
四光谨慎提出庐山存在第四纪冰川遗迹以来,
围绕庐山是否真的存在冰川遗迹,一直争议
颇多。为此,我们一行十人,抱着浓厚的兴
趣,决定亲自上庐山进行实地考察,试图以
真实资料揭开庐山冰川遗迹的真面目,以求
证李四光早年所提结论的科学性。
关键词:第四纪冰川、冰川作用、冰川遗迹
正文:
中国庐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江西省九江市,面积500
平方千米,2004年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部评为
首批世界地质公园,是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的诞生地
。主要地质遗迹类型为地质剖面、地垒式断块山和第四
纪冰川地质地貌。自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我国著名地
质学家李四光谨慎提出庐山存在第四纪冰川遗迹以来,
围绕庐山是否真的存在冰川遗迹,一直争议颇多。如上
世纪80年代施雅风与学术界几位同仁一道,就曾明确对
李四光先生的结论进行了质疑,并进一步明确指出,李
四光先生提出的作为冰碛物的泥砾混杂堆实际上是泥石
流堆积。为此,我们一行十人,抱着浓厚的兴趣,决定
亲自上庐山进行实地考察,试图揭开庐山冰川遗迹的真
面目,以求证李四光早年所提结论的科学性。
(一)什么是第四纪冰川?
第四纪冰川是指在距今约200万年前的新
生代第四纪大冰川期,极地或高山地区由降落
在雪线以上的大量积雪,在重力和巨大压力作
用下形成的沿地面运动的巨大冰体。它是地球
史上最近一次(更新世)的大冰川,一般为舌
状,冰川面往往高低不平,有的地方有深的裂
口,即冰隙。冰川可分为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
两大类。按此分类,庐山的冰川应属于山岳冰
川。大陆冰川运动较慢,对地表的影响较小;
而山岳冰川运动较快,对地表的影响深刻。
(二)冰川作用与冰川遗迹
冰川作用是指由运动的冰体对地表所
产生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是一种
较强的外力作用形式。由冰川作用形成的
各种地貌形态,称为冰川地貌。由于长时
期的风力、水力等外力作用,地表业已形
成的冰川地貌逐渐消失,其中保留至今的
称为冰川遗迹。
(三)庐山真的存在冰川遗迹吗?
为了求证李四光先生早年提出的庐山存在第四
纪冰川遗迹结论的科学性,我们这一研究性学习小
组决定到庐山进行冰川遗迹的专项实地考察。下面
是考察所得的资料:
1.大坳冰斗
冰川源头屯积冰雪的小型凹
地,呈圈椅形状,后壁陡峻,一
面开口。大坳冰斗,是鉴定冰川
遗迹的重要标志之一,位于大月
山东北角,由震旦系南沱组片麻
状含砾石石英岩所组成,冰斗长
300米,宽250米,深约100米,斗
底高程1200米。
2.犁头尖角峰
因冰体啮蚀
山坡,使山峰形
成金子塔形而
称为角峰。犁头
尖,海拔1328米,
峰体苍劲,形如
铁犁,挺拔俊俏,
构成特有的孤峰
地貌景观。
犁头尖角峰
3.含鄱岭刃脊
含鄱岭,是较
为典型的 岩地貌
景观,海拔1286米,
长约1250米,由震
旦系南沱组长石石
英砂岩夹砂粒所组
成。岭脊如刀刃,
两坡陡峻,形态似
鱼脊。
含鄱岭刃脊
4.王家坡U形谷
冰川在谷底流动中,
侵蚀和掘蚀所塑造的谷地
形态。谷地宽而两坡陡,
横断面呈U字形。王家坡U
形谷,是庐山U形谷中规模
较大,形态特征保存较为
典型的谷地之一。
返回
5.莲谷悬谷
莲谷因莲花峰而得名
,海拔1232米。谷地由震
旦系南沱组长石石英砂岩
、含砾岩等所组成。谷向
北东方向倾斜,谷口下方
与王家坡U形谷交汇处形成
为一陡坡地形,悬于王家
坡U形谷之上,形势陡峻,
景观别具一格。
6.芦林冰窖
冰窖是山谷冰川的
发源处,是屯冰的基岩
洼地。芦林冰窖地貌上
称为芦林盆地,发育于
震旦系南沱组石英砂岩
、长石石英砂岩之上,
底部有冰碛物沉积,长
约1300米,宽约750米,
呈椭圆形洼地,现为芦
林湖。
7.石门涧冰坎和钓鱼台冰坎
石门涧,长约3000米,宽200余米,谷
地呈槽状,亦是冰川谷。在其出口处,由
基岩及其上覆的冰碛物组成一横亘于谷中
的门槛,形成冰坎地形。
8.小天池附近的冰川条痕石-“丁头鼠尾”
冰川擦痕是冰川移动时
磨擦岩石留下的痕迹。在岩
石磨光面上,刻有冰川擦痕
的砾石称为冰川条痕石。冰
川擦痕,形象“丁头鼠尾”
。这种特殊的痕迹是研究远
古冰川移动的重要证据。
冰川条痕石
9.莲花台“冰桌”
“奇石自飞天外
来”,因其形态颇似
硕大的苍鹰,又处于
幽谷中,自古为人们
称为“飞来石”。两
块巨石迭置,底层的
巨石长8.9米,宽6.1
米,高4.5米,略小
的一块,突兀而架其
上。实为冰川漂砾,
是独特的冰碛地貌。
10.“三叠泉”盘谷
位于九叠谷谷地
的出口处,两山环
绕组成一盘状形洼
地,底部堆积有大
量冰川沉积物及冰
川漂砾。谷中有名
闻遐迩的三叠泉。
“漂砾远扬”,
是冰川运动学的主
要证据之一。金锭
山冰川漂砾,与当
地岩石毫不相同的
巨砾。长轴达8米,
来自庐山,搬运距
离达10公里之遥,
被形象地称为“外
来的陌生人”。
11.金锭山冰川漂砾
12.鼻山尾(鞋山)
耸立在鄱阳湖中的孤岛
,高约90米,由石灰岩构
成,东高西低,四周悬崖
绝壁。山如鞋行,仿佛是
“鄱阳仙子”失落在湖中的
一只青缎绣花鞋,又宛如
仰卧湖面上人的鼻子。地
质上把这种特殊的冰川地
貌,称为鼻山尾。
13.羊背石(蛤蟆石)
蛤蟆石
庐山东南麓鄱阳湖滨
白石嘴的冰砾泥是冰碛物
的一种,这是由砾石和粘
土混合组成的,形成像竖
立鄱阳湖畔一座匍匐的大
蛤蟆,名为“蛤蟆石”。它
是远古冰川从庐山王家坡
谷地搬下来的冰川碛物堆
积而成。
14.莲花洞前的新桥第四纪冰碛物
这里桥畔孤立着
一座小山坡,公路穿
过这座山坡,这座小
山坡的本身,就是随
着冰川移动的物质堆
积下来的。经冰川搬
运所堆积的物质,如
大石头、小石头、沙
土、粘土等,就叫冰
碛物。
冰渍物
上述地貌或遗迹的形成,我们认为用
“冰川作用”来解释是较合理的。因此,在
实证面前,我们基本上赞同庐山存在第四
纪冰川遗迹的结论。现在,庐山已建成第
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它座落在京西翠山
南麓模式口冰川擦痕遗迹的东侧,是研究
我国第四纪冰川学,弘扬李四光及老一辈
地质学家爱国敬业精神,向广大观众介绍
地质科普知识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四)质疑庐山存在冰川遗迹的理由
近年来,除了施雅风发表论文称李四光先
生提出的作为冰碛物的泥砾混杂堆实际上是泥
石流堆积外,还有以下几种不同观点共同质疑
庐山存在冰川遗迹。
1.庐山牯岭海拔1165米,从现代气候记录
推测,7月气温必须下降20摄氏度,处此高度的
庐山才具备积雪成冰的条件,而事实上,长江
中下游地区在任一冰期均未降温达如此大的幅
度,从而判断地处中亚热带的庐山形成第四纪
冰川绝无可能。
2.从砾石组成、砾径变化、沉积结构、擦
痕等各种沉积物特征来分析,庐山较广泛分
布的泥砾堆积均是因泥石流而非冰川所成。
3.包围砾石的网纹红土与孢粉(即植物的
花粉)组成表明,沉积时期的暖温带-亚热
带湿热环境,而并非寒冷冰川环境。
4.借助何培元先生古地磁测年法推算古温
度,可推断李四光先生所定“庐山冰期”、
“大姑冰期”、“鄱阳冰期”及何培元先生
所定的大排冰期,恰恰在时间上相当于中国
西部和北半球的间冰期时段,排除了具有积
雪成冰川的可能性。
面对质疑的声音,我们自然联想到治学
应有的态度。即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要严
谨务实,坚持真理,既不迷信权威,又不人
云亦云。我们要扛起创新的大旗,脚踏实地
,敢于去追求真理。
九、研究过程的感受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作为高中学生,要渐渐明白实践出真知的道
理,学会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努力在
实践中增长见识,培养合作与交流能力,全
方位提升自己的素质。
参考资料
1.书籍资料:
《扬子江流域之第四冰期》1933年
《庐山之冰期》1937年 李四光
2.网站:
百度搜索
李四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