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ps

Slide 1

Chap.5 Basic Principles
of Optical Instrument


Slide 2

5.1 幻灯机的聚光和成像




一、幻灯机:聚光部分
(光源、聚光器、反光镜)
和成像部分(物镜、幻灯
片、屏幕)
二、投影仪:科研报告、
多媒体上课、电视台(播
音稿)等。


Slide 3

投影仪器

光 光



照明系统








成像系统


Slide 4

照相机
单镜头反光照相机(SLR)

旁轴取景器式照相机


Slide 5

照相机的镜头


为了获得高质量的影像,镜头通常由多组球
面透镜构成,可以消除色差、像差、球差、
彗差等。


Slide 6

视角
d  24 ~ 43 mm



d

f

 

d
f


Slide 7

光圈的大小将决定光线穿过镜头的强弱。光圈越大
其透过镜头投影到数码相机CCD感光器上的光线也
就越强,反之则越弱。那么它的大小也将直接影响
到我们拍摄出的数码照片的成像质量。


Slide 8

光圈中心孔径的大小
则用相应的数值来表
示,即“f+数值”。
光圈的数值越小,代
表光圈的孔径越大,
进光量越多,反之则
进光量越少。


Slide 9

物距与景深
像方景深

物方景深


Slide 10

1
s



1
s

ds 



1

s 

f

s f
s  f

f ( s   f ) d s   s fd s 
2

(s  f )

s
s 
s
2
(  1)
f

对于固定的

f ds 
ds 
 
 
s
2 s
2
2
f (  1)
(  1)
f
f
2

f , s 大 , s 小 , 使  s 增大 , 即景深大

在 s 相同时,对于大的

f , s 大 , 使  s 减小 , 即景深小


Slide 11

5.2 人的眼睛


一、人眼的结构

瞳孔→


Slide 12

示意眼
d(mm) n
角膜


角 水 晶

膜 状 体










0.5 1.376

r(mm)
7.7
6.8

水状


3.1 1.336

晶状


3.6 1.386

10.0

玻璃 17.2 1.336


-6.0

-9.7


Slide 13

二、简化眼
从上页图看出:人眼是一个由角膜、水状液、晶状体和玻璃液所组
成的,物、像方折射率近似相等的,可变焦距的,共轴复杂光学系统
(光具组)。它能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
它是一个能自动调节的,精密的光学仪器。其结构相当复杂。在许
多情况下将其简化成如下的模型:
R  5 . 7 mm
n 
'

3

O

F
f  17.1mm

4
R  9 . 8 mm
'

F‘

f  22.8mm
'

光心

高尔斯特兰简化眼


Slide 14

简化眼
等效于一个可变焦距的凸透镜。视网膜
到光心的距离等于眼睛对无穷远处聚焦
时的像方焦距。

r ( 视网膜)   9 . 7 mm

n  1 . 33
r  5 . 7 mm

F

O

f  17 . 1mm

F

C

f   22 . 8 mm


Slide 15

三、人眼的调节功能
1、定义:为使不同距离的物体都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像而改变眼睛的
焦距的过程。
人眼的调节方式有两种:自动调节(自调节)和被动调节(矫正)。
2、自调节:正常人眼靠睫状肌的松驰或紧张来改变晶状体的曲率半径,
从而改变人眼焦距的过程。是人眼自动完成的。
说明:
① 自调节有一定的限度:近点和远点之间。

• 远点:人眼能看清楚的最远点。人眼看远点处的物体时,睫状肌处于
完全松驰的状态,晶状体曲面的曲率半径最大。
• 近点:人眼能看清楚的最近点。人眼看近点处的物体时,睫状肌处于
最紧张的状态,晶状体曲面的曲率半径最小。
② 人眼疲劳程度与睫状肌的松紧程度有关:
看远物时,肌肉松驰,不易疲劳;看近物时,肌肉紧张,容易疲劳。


Slide 16

③ 近点、远点和调节范围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
近点变远:幼年—7~8cm;中年—25cm;老年—1~2m。
远点变近:幼年—无限远;老年—数米。
随年龄的增长,肌肉老化,自调节范围变窄。
④ 适当照明下,正常眼观察眼前25cm处的物体是轻松的,且能看清物体
的细节。称25cm为明视距离。
因此,在设计和使用助视仪器时一般都使虚像成于明视距离、无穷
远处或其间的某一位置处。
3、人眼的缺陷及矫正——被动调节:外加辅助仪器改变焦距的过程。
具备完善的自调节功能的人眼称为正常眼;反之,称为非正常眼。
① 近视眼:远点在有限远处的人眼。
特点:晶状体曲率半径比正常眼小,外形凸出;像方焦点在视网膜
前,焦距短。


Slide 17

矫正前
P

F’

O

F’

O

远点

P’
远点

矫正后

[例1]

F’

O

一个远点为0.2m的近视眼戴上眼镜后远点可恢复到无穷远。
求所戴眼镜的光焦度。

[解] :已知

s   s  0.2m 由空气中的高斯公式
'

1
s

有: 

1
f

'



1
s

'



1
s



1
s

'



1
 0.2

'



1



s

 5 ( D)  500 (屈光度)

1
f

'


Slide 18

② 远视眼:近点比正常眼远的人眼
特点:晶状体曲率半径比正常眼大;像方焦点在视网膜后,焦距长。
近点

O

F‘

矫正前
明视距离

近点

O

F‘

O

F‘

明视距离

矫正后


Slide 19

[2] 求一个近点为125cm的远视眼所戴眼镜的光焦度.
明视距离

近点

F’

O

s

s

'

[解] : 对所戴凸透镜而言,已知

s  0.25m

s  1.25m
'

由空气中的透镜成像公式有 :


1
f

'



1
s

'



1
s



1
1.25



1
0.25

 3.2( D)  320(屈光度)


Slide 20

③ 散光眼:角膜为椭球面的人眼。也称为像散眼。
• 由于椭球有两个对称平面,分别包含长、短轴,因而具有两个不同的焦

距。主轴上的一个物点将成两条像线。——像散。
• 矫正方法:戴柱面透镜。利用其像散作用,与散光眼的像散相抵消。

四、人眼的视角
定义:被观察物对人眼光心的张角称为人眼的视角。
• 人眼对物体大小的感觉是以 Q
该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像对光 y
心所张角度的大小衡量的。
P

• 表达式:

U 

y
s



y

'

s

'

O

U

F‘ P‘
y

F

s

Q’

s

'

'


Slide 21

• 说明:

Q

y

A 在人眼的可调节范围内

P

s  const
'

B :U  y

O

U

'

C : 当 s 一定时,U  y

F‘ P’
'
y

F

Q’

s

s

U 

y
s



y

'

s

'

'

• 人眼对物体大小的感觉取决于其在视网膜上像的大小,因而
取决于视角 U的大小,当U<1’时,人眼已无法区分了。

∴ 一切助视仪器设计的出发点就是增大人眼的视
角.


Slide 22

助视仪器的放大本领
助视仪器:帮助人眼(正常、非正常)看清物体(远、近、大、小)的光学仪器。

一、放大本领
1、定义:如右图示

U’

Q’
Q

物体PQ经助视仪器成虚像P’Q’,
再经人眼成像于视网膜上,其像 P’
长为  l ';去掉助视仪器后将同
一物体置于原虚像所在处,对人
眼直接所成像长为 l,则两个 Q
像长的比值称为该助视仪器的放
大本领。用M表示。

M 
2、说明:

l

'

P

P H H’

U

O

l

O

l

l

① 必须将物放在同一特定位置比较两像大小。
放大镜和显微镜:明视距离处(25cm);望远镜:无穷远处。

'


Slide 23

② 在近轴条件下

U’

Q’

l  stgU  sU

Q

l   stgU   sU 


M 

l
l



P H H’

P’

l

O

U

'

S’

Q

U

即:M等于两视角之比

P

O

U

l

③由上式可看出:助视仪器的作用就是增大人眼视角,从而改善和扩展视野。
④注意放大本领

M 

U
U

'

与角放大率  

u

'

的区别。

u

'

u, u : 是对一个光具组的入、 出射线的倾角, 是一对共轭量;
'

U , U : 是对有、 无助视仪器时的视角, 不是共轭量.


Slide 24

二、放大镜
1、定义:帮助人眼看清微小物体及其细节的助视仪器。
作用:将被观察物体成一放大虚像,从而增大其对人眼的视角,
Q’
并非将物体移近。
L
U’

2、放大本领:

y’

以最简单的放大镜--凸透镜为例:

P’

•使用放大镜的视角:

U 

-s’

y
f

•未用放大镜的视角: U 

y

Q

P

25

l

F P
f

'

U

Q
y

y

O

O

25cm


简单放大镜的放大本领: M  U  25
U
f
• 例:f =10cm,则 M=2.5倍,记为2.5×。
• M 与f 成反比。由于短焦距透镜像差大,所以M很大的放大镜没有实用
价值。常用的放大镜M≤3×;若采用复合透镜,可使M达到20 ×。

l


Slide 25

5.4目



从上节知,放大镜是一种通过直接放大实物达到增大视角的助视仪器。
下面将介绍一种放大像的助视仪器——目镜。
一、目镜
1、定义:用于观察其它光学系统所成像的放大镜。
• 性质:放大镜。由复合透镜组构成的放大光具组。
• 作用:放大其它光具组的像,从而增大视角。
复杂的助视仪器总是由物镜和目镜组成,靠近物体的称为物镜;靠近人眼的称为
目镜。

• 要求:A、具有较高的放大本领和较大的视角;
B、具有一定的校正像差和色差的能力。
∴ 目镜通常由两个或多个透镜组合而成。
2、结构:

场镜+视镜+(分划板或称刻度尺)

• 场镜:

面向物体(即物镜的像)的透镜(或透镜组)

• 视镜:

接近人眼的透镜(或透镜组)

• 分划板:包含可移动叉丝的透明刻度尺,用于提高测量精度


Slide 26

二、常用目镜:惠更斯目镜和冉斯登目镜
1、惠更斯目镜
⑴ 结构:如图示

⑵ 特点: 场镜、视镜均为同种材料的平凸透
镜,且均以凸面朝向物体。

• 场镜焦距为视镜焦距的3倍,两透镜光心之间的距离为视镜焦距的2
倍,所以场镜视镜的象方焦点重合。
• 光路图:如图示。可适当调节物镜和目镜的距离,使Q’刚好在视

镜的物方焦平面上,使出射光束为平行光束。
Q


• 由于场镜的物为
虚物,所以这种目
镜无法对物镜所成
的象进行测量

'

Q



'
F2




o1

F2 F

O2

• 分划板应配置于F2Q’处,用于测量场镜的像的大小。
• 此目镜的视角大(可达400),结构紧凑,适用于生物显微镜。

'

F1


Slide 27

2、冉斯登目镜
⑴ 结构:如图示

⑵ 特点: 场镜、视镜均为同种材料的平凸透
镜,二镜凸面相向,平面朝外。

• 场镜、视镜焦距相同,两镜光心的距离为焦距值的2/3。
• 光路图:如图示。可适当调节物镜和目镜的距离,使Q’刚好在视
镜的物方焦平面上,使出射光束为平行光束。

• 此目镜既可用于 1
观察象,也可用于 2
观察物,并可由配 3
备的分划板对物镜
所成的象进行测量,
适用于测微目镜。

'

QQ

3
'

F1
F2 F

o1

o2

注:两种目镜均能放大像,增大人眼视角;但冉镜还可用于
直接观察实物,配上分划板可精确测量物镜所成的像的长度。

3

2

2
1

1


Slide 28

5.5 显微镜的放大本领
最简单的显微镜是由两组透镜构成的:
物镜(焦距很短),目镜(惠更斯目镜)。
一、显微镜的光路图


Slide 29

显微镜的放大本领
帮助人眼观察微小物体的放大镜,称为显微镜。其物镜和目镜均由共轴
光具组构成。其放大本领远大于简单放大镜和目镜。
一、结构

P’’

明视
距离 F1
P
y
Q

二、光路图
F1’

o1

F2
P`

-U’
y

物镜

o2

'

O

-U’’

Q’

目镜

Q’’

特点:物体PQ置于物镜(焦距很短)的物方焦平面F1附近,成实象
P’Q’;P’Q’位于目镜(焦距很短)物方焦平面F2附近,成放大的虚象
P’’Q’’。整个显微镜系统最终成放大倒立虚象于明视距离处。


Slide 30

物 f
0


显微镜
y



M 
V0 

M

E






y o



F0

y o s 0

 y o

y fe

fe



y

F 0

y

s0





fe
Fe

y o

  

f0

s0
fe




M  V0  M E

F e


Slide 31

M 

M 

 s0
fo fe

V0 



y o



y o s 0
y fe



y


f0

M  V0  M E

显微镜放大本领等于物镜横向放
大率与目镜放大本领 的乘积。
例 : 物镜V0  40  ,目镜M E  5  , 则 : M  200 

 显微镜将微小物体成放大的象,常用于观察近距离处
肉眼难以看清的细小物体。


Slide 32

§5.6

望远镜的放大本领

一、定义: 帮助人眼观察远处物体的放大镜。
• 作用:将远物从物空间移至望远镜的像空间,从而增大对人眼的视角。
∴人眼以对望远镜像空间的观察代替了对物空间的观察。

• 性质:是一种放大镜。只是不是将物体直接放大,而是将远物移近,
从而增大视角。

二、结构及分类
1、结构:物镜系统+目镜系统
2、分类: ① 按物镜的种类分:

A、反射式望远镜:物镜为反射镜;
B、折射式望远镜:物镜为透镜。
② 按目镜种类分:
A、开普勒望远镜:目镜为会聚透镜;
B、伽利略望远镜:目镜为发散透镜。


Slide 33

三、开普勒望远镜
物镜和目镜均为会聚透镜,且物镜像方焦点与目镜物方焦点重合。
1、结构特点:

F0’ Fe

Q
P

o1

P’
w

 y1

物镜系统

2、原理:光路如图示

P’’
-w’

o2

-w’’

 

Q’

目镜系统
Q‘’

O

 y1

  

fo
 y1
fe

无穷远处的物体PQ发出的平行光入射于物镜系统,成实象P’Q’于象方
焦平面上;因为物镜系统的象方焦平面与目镜系统的物方焦平面重合,故
最终由目镜系统出射的光为平行光,成倒立象于无穷远处。(望远镜的结
f

构都这样)
M 
  o

fe


Slide 34

四、伽利略望远镜
1、结构特点:
物镜为会聚透镜和目镜为发散透镜,且物镜像方焦点与目镜物方焦点重合。
f2
'

f1
Q’’

Q
P

O1

U

F1’

O2

O

U

U’’

U’

F2

y

'

Q`

2、原理:光路如图示
无穷远处的物体PQ发出的平行光入射于物镜系统,原应成
实象P’Q’于象方焦平面上;但成像前遇目镜,故作虚物对目
镜成像;又因物镜系统的象方焦平面与目镜系统的物方焦平面
重合,故最终由目镜系统出射的光为平行光。


Slide 35

反射式望远镜


Slide 36

激光扩束器
1、定义:
扩束器——将光束横截面扩大的光学仪器。
激光扩束器——将激光束横截面扩大的光学仪器。
2、装置 • 倒用的折射式望远镜是很好的激光扩束器;
伽氏

开氏

F1’

F1’
F2

F2

目镜系统
物镜系统

目镜

目镜

• 显微镜的物镜(40×、100×)也可作简单的激光
扩束器。


Slide 37

§5.7 棱镜光谱仪
⒈角色散率:

D 

d
d

  D
•在最小偏向角附近的角色散率的数值为:
D 

d  min
d

sin



dn

   min
2

n
sin

 dn
 
d   d  min

d  min dn



2






1

dn
d


Slide 38

cos

dn

2



d  min

2     min 
1  sin 

2



   min




2 sin

2 sin



2



1  sin
2 sin

2



i1

2



2
2 
1  n sin  
 2

2 sin

2




2

2 sin


dn

2

D 

1  n sin
2

2

 d
2

sin

   min
2

n
sin



2


Slide 39

波长相差为   的两谱线间的角距离

2 sin



  D 

1  n sin
2



dn

2
2

 d



2

2线色散率



L  Df 
2 sin


dn

2

D 

1  n sin
2

2

 d
2

L

dn
d


Slide 40

光度学概要
光度学:是对可见光的能量的计量研究。

辐射量度学:红外光、紫外光、X光以及其
它电磁辐射能量的计量研究。

在光度学中,把光看作是沿光线进行的能
量流,并且遵从能量守恒定律,即光束的任一
截面在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能量为一常数。

但光度学并不是几何光学的一部分,只是
因为在许多实际情况下,几何光学的模型可以
作为研究光度学的基础。



Slide 41

主 要 内 容








一、辐射通量(辐射功率)
二、视见函数(光见度函数)
三、光通量
四、发光强度
五、照度
六、亮度
七、三原色原理


Slide 42

一、辐射通量(辐射功率)
⒈面积元ds的辐射通量:

单位时间内面积元ds辐射出
来的所有波长的光能量。

⒉分布函数(辐射通量谱密度):

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光源面积元的某一波长附近
的单位波长间隔内的光能量。用 (λ)表示,是波
长的函数。

⒊总辐射通量:

∵ 从光源面积元ds辐射出来的波长在λ ~
λ+dλ间的辐射通量为:


d      d 



∴从光源面积元ds发出的各种波长光的总辐射
通量为:
     d 


Slide 43

二、视见函数(光见度函数) (  )
因为人眼对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的灵敏
度,并且,不同人的眼睛对各种波长的光亦
有不同的灵敏度。所以要根据对许多正常人
眼的研究,求出对各种波长的平均相对灵敏
度。表征此平均相对灵敏度的函数就称为视
见函数。

平均来说:人眼对黄绿色光最灵敏,对
红色光和紫色光较差,而对红外光和紫外光
则无视觉反应。这说明:人眼对黄绿色光的
视见函数值大,对红光和紫光的视见函数值
小,而对红外光和紫外光的视见函数为0。



Slide 44

二、视见函数(光见度函数)
设任一波长为λ的光和波长
为5500Å的光, 产生相同
的亮暗视觉所需的辐射通
 ,则比
量分别为 和

值:
5500

 5500


 V

称为视见函数。
在光照充分条件下得到
的人眼的视见函数曲线称为
明视觉曲线;在光照较弱条
件下得到的人眼的视见函数
曲线称为暗视觉曲线。


Slide 45

  1
暗视觉

400

明视觉

500

555 600

700

790

 : nm


Slide 46

三、光通量 Φ




光通量表示光源表面的客观辐射通量对人眼所引起
的视觉强度,它正比于辐射通量和视觉函数。
在某一波长附近对于波长间隔为dλ的单色光来讲,
其光通量为:
   V   
 

 V   

 lim

 V    

 K M  V   d 



K为最大光功当量。
光通量的单位是流明(lumen),简称流,符号:lm。


Slide 47

四、发光强度 I







发光强度是表征光源在一定方向范围内发出的光
通量的空间分布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点光源在
单位立体角中发出的光通量,即:
式中dΩ是点光源在某一方向上所张的立体角元。
在球坐标系中,∵ d   sin  d  d 
即:d   I d   I sin  d  d 
∴由点光源所发出的总光通量为:
 ,

 ,

2



   d   0 d  0 I  , sin  d 


对于均匀发光体,I 不随  、  而变化,则:
2



  I 0 d  0 sin  d   I  2  2  4 I


总光通量Φ 表征光源的特性,对于指定的发光
体,光具组不能增加光通量,而只起把光通量重新
分配的作用。


Slide 48

四、发光强度 I
• 在国际单位制中,发光强度的单位是坎德拉
(candela), 代号是坎(cd).
1979年第16届国际计量大会规定坎德拉的定义为:
“坎德拉是一光源在给定方向上的发光强度,该
5 . 40  10 Hz
光源发出频率为
的单色辐射,而且在
w
此方向上的辐射强度为1/683
”。
sr
Sr——球面度
14

坎德拉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单位之一,光度

学中其它单位都是导出单位。


Slide 49

五 亮度 B
1.朗伯定律:
在立体角 d  中发射出的光通量 d  正比于d 
和发光体表观面积 ds cos  的大小,即:

d   d  ds cos 


Slide 50

五、亮度 B
⒉光源的亮度B:
是表征发光面发光强弱并与发光表面特性有
关的物理量,在数值上它等于单位面积的光源表
面在法线方向的单位立体角内传送出的光通量。

亮度的单位为:

尼特(nit),代号:nt ;
熙提(silb),代号:sb 。




1nt  1lm

(m  sr )
2

1sb=104 nt

1sb  1lm

(cm  sr )
2

(∵1m2 =104 cm2 )


Slide 51

五、亮度 B
余弦发射体:


dI 

d
d



B 

dI
ds cos 

一般情况下,扩展光源上每一面元的亮度B随
方向  而变.

如果:dI  cos  ,那么: B  dI

ds
从而B不随方向 而变。

这类光源称为遵从朗伯定律的光源——余弦发
射体——朗伯光源。如太阳。

发光强度和亮度的概念不仅适用于自己发光的
物体,还可推广到反射体。

朗伯反射体:如:涂了氧化镁的表面、从内部
被照明的优质毛玻璃灯罩、积雪、白墙以及十分粗
糙的白纸等。


Slide 52

亮度 B
定向发射体

实际中我们还碰到一种发射体,它
们发出的光束往往集中在一定的立体角
Ω内,即亮度具有一定的定向性,称为
定向发射体。

例如:由成像光学仪器发出的光束、
激光器发出的光束等。


Slide 53

六、照度 E
1、定义:入射在受照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E



d
ds

2、意义:描述受照物体被照明的程度。
3、单位:勒克斯
辐透:

lx

1 lx  1 lm  m

ph

1 ph  10 lx

4、点光源的照度:

4

d 

E 

ds



Id 
ds



O

ds cos 
r

d

2

I cos 
r



2

2

——平方反比率定律

ds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