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脂类和生物膜 第一节 脂类 物理性质:不溶于水,但能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 生理功能: 1、脂肪酸是生物体的重要代谢燃料; 2、脂肪是贮存能量的主要形式; 3、在机体表面的脂类有防止机械损伤和防止热量散发的 作用; 4、磷脂、糖脂、固醇等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物质; 5、脂类作为细胞表面的组分与细胞识别、种的特异性、 组织免疫性等有密切关系; 6、有些脂类如萜、类固醇是具有维生素、激素等生物功 能的脂溶性生物分子。 生物化学-脂类 一、三酰甘油 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s)又称甘油三酯 (triglycerides),是1分子甘油和3分子脂肪酸结合 而成的酯,其结构通式是: 若R1R2R3相同,则称为单纯甘油酯; 若不同,则称为混合甘油酯。 生物化学-脂类 饱和脂肪酸: 脂 肪 酸 碳链完全为H所饱和, 如软脂酸、硬脂酸、花生酸等。 不饱和脂肪酸:碳链含有不饱和的双键, 如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 在普通室温下,含不饱和脂肪酸比较多的脂 类是液体(植物油),比较少的是固体(动物脂 肪)。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脂类更容易发生生 化反应。 生物化学-脂类 酸败现象: 油脂在空气中暴露过久即产生难闻的臭味,这种 现象称为“酸败”(rancidity),其化学本质是由于 油脂水解放出游离脂肪酸,后者再氧化为醛和酮。油 脂暴露在日光下可加速此反应。 生物化学-脂类 二、甘油磷酸脂类(phosphoglycerides) 这类化合物中所含的第三个羟基被磷酸所酯化, 而其他两个羟基被脂肪酸酯化。 有极性 生物化学-脂类 甘油磷酸脂类所含的两个长的烃链使整个分子的 一部分带有非极性的性质,而甘油分子的第三个羟基 与磷酸形成酯键,因而是有极性的,所以这类化合物 又称为两性脂类,或称极性脂类。极性部分称为极性 头,非极性的烃长链称非极性尾。 甘油磷酸脂类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是形成脂双分 子层结构(生物膜的基本特征之一)。 生物化学-脂类 例如: 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 choline), 通称卵磷脂(lecithin),其中R1和R2分别硬 脂酸和油酸。有控制动物机体代谢,防止脂肪 肝形成的作用。 生物化学-脂类 三、鞘脂类(sphingolipids) 是由一分子脂肪酸、一分子鞘氨醇或其衍生物以 及一分子极性头基团所组成。也具有一个极性头和两 个非极性尾,但不是甘油的衍生物。 1、鞘磷脂类(sphingophospholipids) 在高等动物组织中含量最丰富的鞘脂类。它们的 极性头是磷酰胆碱或磷酰乙醇胺。由于鞘磷脂类含有 磷,所以也可以与磷酰甘油酯一起划分到磷脂类中。 生物化学-脂类 2、脑苷脂类(cerebrosides) 不含有磷,由于极性头不带电故呈中性。此类化合物 含有一个或多个糖单位故称糖鞘脂(glycosphingolipids)。 例如:半乳糖脑苷脂含有D-半乳糖作为极性头基团, 存在于脑的细胞膜中;葡萄糖脑苷脂极性头部含有葡萄 糖,存在于非神经组织膜中。更复杂的脑苷脂大部分存 在于细胞膜的外层,并且是构成细胞表面的重要组分。 生物化学-脂类 3、神经节苷脂类(gangliosides) 最复杂鞘脂类。含有由多个糖基组成的巨大极性 头,结构中一个或多个末端糖基是N-乙酰基神经酸 (即唾液酸),又称为唾液酸糖鞘脂 (sialoglycosphingolipid)。 神经节苷脂在脑灰质和胸腺中含量特别丰富,也 存在于红细胞、白细胞、血清、肾上腺和其他脏器中, 它是中枢神经系统某些神经元膜的特征性脂组分。 生物化学-脂类 神经节苷脂在神经的传导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一 定遗传病(如tay-sache病)患者脑中积累。细胞表 面的神经节苷脂类不只与血型的专一性有关,与其他 组织器官的专一性也有关系,还可能与组织免疫以及 细胞与细胞的识别有关。 生物化学-脂类 四、固醇类(steroids) 固醇类都是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由于含有醇 基故命名为固醇。 胆固醇:与胆固醇脂一起是血浆蛋白及细胞外膜 的重要组分,在神经组织和肾上腺中含量特别丰富。 人体中发现的胆石(胆结石),几乎全都是由胆固醇 构成。胆固醇分子的一端有一极性头部基团因而亲水, 分子的另一端具有烃链及固醇的环状结构而疏水,故 也属于两性分子。胆固醇在紫外线作用下可形成维生 素D3。 生物化学-脂类 第二节 生物膜 一、细胞中的膜系统 1、质膜(membrane):将细胞内容物与环境分开的 薄膜称为细胞膜 (也称为质膜、外周膜)。 2、生物膜(biomembrane) 细胞的外周膜和内膜系统。 内膜系统包括:组成具有各种特定功能的亚细胞结构 和细胞器;某些细菌的中隔体;蓝绿 藻中进行光合作用的囊状体膜等。 生物化学-脂类 二、膜的化学组成 生物膜主要由蛋白质、脂质、多糖类组成,还有 水、金属离子等。生物膜的组分,尤其是蛋白质和脂 质的比例,因膜的种类不同可以有很大的差异,一般 功能复杂或多样的膜,蛋白质占的比例大。 1、膜脂 生物膜的脂类主要包括磷脂、固醇及其他脂类。 动物细胞质膜中含胆固醇较高,细菌质膜和线粒体膜 中含有特异的心磷脂,植物细胞膜中含有豆固醇。 生物化学-脂类 极性 非极性 磷脂属于两性分 子,当其分散与水相 中时,分子的疏水尾 部(即非极性尾部) 倾向于聚集在一起, 避开水相,而亲水头 部(即极性头)暴露 于水相中,形成双分 子层的封闭囊泡,通 称为脂质体 (liposome)。 生物化学-脂类 2、膜蛋白 分为两大类:外周蛋白和内嵌蛋白。 外周蛋白分布于膜的外表,通过静电作用及离子 键作用等较弱的非共价键与膜的外表相结合。 内嵌蛋白分布在磷脂的脂双分子层中,或横跨全 膜,或与外周蛋白结合成多酶复合物,或与磷脂结合 存在。 膜蛋白对物质代谢、物质运输、细胞运动、信息 的接受与传递、支持与保护均有重要意义。 生物化学-脂类 3、膜糖类 主要是以糖蛋白和糖脂(主要为神经糖脂)的形 式存在。 与膜蛋白和膜脂结合的糖类主要有中性糖、氨基 糖和唾液酸。 糖蛋白和糖脂与细胞的抗原结构、受体、细胞免 疫反应、细胞识别、血型及细胞癌变等均有密切关系。 生物化学-脂类 三、膜的结构 1972年由S.J.Singer和G.Nicolson提出流动镶嵌模 型,其要点如下: 1、膜的基质或膜结构的连续主体是极性的脂质双分 子层。 2、极性脂质含有一定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在常温下 呈液态),因此脂质双分子层具有流动性。 3、膜的内嵌蛋白表面具有疏水氨基酸侧链基团,故 可使此蛋白“溶解”于双分子层的中心疏水部分 中。 生物化学-脂类 脂质双分子层 镶嵌蛋白 极性油脂分子 流动镶嵌模型 生物化学-脂类 4、外周蛋白可通过静电引力与带电荷的脂质双分子 层的极性头部连接。 5、双分子层中的脂质分子之间或蛋白质组分与脂质 之间无共价结合。 6、膜蛋白可做横向移动,外周蛋白漂浮在双分子层 “海洋”的表面,而内嵌蛋白犹如“冰山”几乎完 全浸没于烃基核心中。 生物化学-脂类 低温凝胶相 烃链捆绑 高温移动相 双层膜融开移动 生物化学-脂类 21 四、膜的功能 1、物质传送作用 2、保护作用 3、信息传递作用 4、细胞识别作用 细胞识别是指细胞有识别异己的能力。一般来讲, 识别作用是一种发生在细胞表面的现象,其本质是细 胞通过细胞膜上特定的膜受体或膜抗原与外来信号物 质的特异结合。 生物化学-脂类 第二章 脂类和生物膜 第一节 脂类 物理性质:不溶于水,但能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 生理功能: 1、脂肪酸是生物体的重要代谢燃料; 2、脂肪是贮存能量的主要形式; 3、在机体表面的脂类有防止机械损伤和防止热量散发的 作用; 4、磷脂、糖脂、固醇等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物质; 5、脂类作为细胞表面的组分与细胞识别、种的特异性、 组织免疫性等有密切关系; 6、有些脂类如萜、类固醇是具有维生素、激素等生物功 能的脂溶性生物分子。 生物化学-脂类 一、三酰甘油 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s)又称甘油三酯 (triglycerides),是1分子甘油和3分子脂肪酸结合 而成的酯,其结构通式是: 若R1R2R3相同,则称为单纯甘油酯; 若不同,则称为混合甘油酯。 生物化学-脂类 饱和脂肪酸: 脂 肪 酸 碳链完全为H所饱和, 如软脂酸、硬脂酸、花生酸等。 不饱和脂肪酸:碳链含有不饱和的双键, 如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 在普通室温下,含不饱和脂肪酸比较多的脂 类是液体(植物油),比较少的是固体(动物脂 肪)。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脂类更容易发生生 化反应。 生物化学-脂类 酸败现象: 油脂在空气中暴露过久即产生难闻的臭味,这种 现象称为“酸败”(rancidity),其化学本质是由于 油脂水解放出游离脂肪酸,后者再氧化为醛和酮。油 脂暴露在日光下可加速此反应。 生物化学-脂类 二、甘油磷酸脂类(phosphoglycerides) 这类化合物中所含的第三个羟基被磷酸所酯化, 而其他两个羟基被脂肪酸酯化。 有极性 生物化学-脂类 甘油磷酸脂类所含的两个长的烃链使整个分子的 一部分带有非极性的性质,而甘油分子的第三个羟基 与磷酸形成酯键,因而是有极性的,所以这类化合物 又称为两性脂类,或称极性脂类。极性部分称为极性 头,非极性的烃长链称非极性尾。 甘油磷酸脂类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是形成脂双分 子层结构(生物膜的基本特征之一)。 生物化学-脂类 例如: 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 choline), 通称卵磷脂(lecithin),其中R1和R2分别硬 脂酸和油酸。有控制动物机体代谢,防止脂肪 肝形成的作用。 生物化学-脂类 三、鞘脂类(sphingolipids) 是由一分子脂肪酸、一分子鞘氨醇或其衍生物以 及一分子极性头基团所组成。也具有一个极性头和两 个非极性尾,但不是甘油的衍生物。 1、鞘磷脂类(sphingophospholipids) 在高等动物组织中含量最丰富的鞘脂类。它们的 极性头是磷酰胆碱或磷酰乙醇胺。由于鞘磷脂类含有 磷,所以也可以与磷酰甘油酯一起划分到磷脂类中。 生物化学-脂类 2、脑苷脂类(cerebrosides) 不含有磷,由于极性头不带电故呈中性。此类化合物 含有一个或多个糖单位故称糖鞘脂(glycosphingolipids)。 例如:半乳糖脑苷脂含有D-半乳糖作为极性头基团, 存在于脑的细胞膜中;葡萄糖脑苷脂极性头部含有葡萄 糖,存在于非神经组织膜中。更复杂的脑苷脂大部分存 在于细胞膜的外层,并且是构成细胞表面的重要组分。 生物化学-脂类 3、神经节苷脂类(gangliosides) 最复杂鞘脂类。含有由多个糖基组成的巨大极性 头,结构中一个或多个末端糖基是N-乙酰基神经酸 (即唾液酸),又称为唾液酸糖鞘脂 (sialoglycosphingolipid)。 神经节苷脂在脑灰质和胸腺中含量特别丰富,也 存在于红细胞、白细胞、血清、肾上腺和其他脏器中, 它是中枢神经系统某些神经元膜的特征性脂组分。 生物化学-脂类 神经节苷脂在神经的传导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一 定遗传病(如tay-sache病)患者脑中积累。细胞表 面的神经节苷脂类不只与血型的专一性有关,与其他 组织器官的专一性也有关系,还可能与组织免疫以及 细胞与细胞的识别有关。 生物化学-脂类 四、固醇类(steroids) 固醇类都是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由于含有醇 基故命名为固醇。 胆固醇:与胆固醇脂一起是血浆蛋白及细胞外膜 的重要组分,在神经组织和肾上腺中含量特别丰富。 人体中发现的胆石(胆结石),几乎全都是由胆固醇 构成。胆固醇分子的一端有一极性头部基团因而亲水, 分子的另一端具有烃链及固醇的环状结构而疏水,故 也属于两性分子。胆固醇在紫外线作用下可形成维生 素D3。 生物化学-脂类 第二节 生物膜 一、细胞中的膜系统 1、质膜(membrane):将细胞内容物与环境分开的 薄膜称为细胞膜 (也称为质膜、外周膜)。 2、生物膜(biomembrane) 细胞的外周膜和内膜系统。 内膜系统包括:组成具有各种特定功能的亚细胞结构 和细胞器;某些细菌的中隔体;蓝绿 藻中进行光合作用的囊状体膜等。 生物化学-脂类 二、膜的化学组成 生物膜主要由蛋白质、脂质、多糖类组成,还有 水、金属离子等。生物膜的组分,尤其是蛋白质和脂 质的比例,因膜的种类不同可以有很大的差异,一般 功能复杂或多样的膜,蛋白质占的比例大。 1、膜脂 生物膜的脂类主要包括磷脂、固醇及其他脂类。 动物细胞质膜中含胆固醇较高,细菌质膜和线粒体膜 中含有特异的心磷脂,植物细胞膜中含有豆固醇。 生物化学-脂类 极性 非极性 磷脂属于两性分 子,当其分散与水相 中时,分子的疏水尾 部(即非极性尾部) 倾向于聚集在一起, 避开水相,而亲水头 部(即极性头)暴露 于水相中,形成双分 子层的封闭囊泡,通 称为脂质体 (liposome)。 生物化学-脂类 2、膜蛋白 分为两大类:外周蛋白和内嵌蛋白。 外周蛋白分布于膜的外表,通过静电作用及离子 键作用等较弱的非共价键与膜的外表相结合。 内嵌蛋白分布在磷脂的脂双分子层中,或横跨全 膜,或与外周蛋白结合成多酶复合物,或与磷脂结合 存在。 膜蛋白对物质代谢、物质运输、细胞运动、信息 的接受与传递、支持与保护均有重要意义。 生物化学-脂类 3、膜糖类 主要是以糖蛋白和糖脂(主要为神经糖脂)的形 式存在。 与膜蛋白和膜脂结合的糖类主要有中性糖、氨基 糖和唾液酸。 糖蛋白和糖脂与细胞的抗原结构、受体、细胞免 疫反应、细胞识别、血型及细胞癌变等均有密切关系。 生物化学-脂类 三、膜的结构 1972年由S.J.Singer和G.Nicolson提出流动镶嵌模 型,其要点如下: 1、膜的基质或膜结构的连续主体是极性的脂质双分 子层。 2、极性脂质含有一定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在常温下 呈液态),因此脂质双分子层具有流动性。 3、膜的内嵌蛋白表面具有疏水氨基酸侧链基团,故 可使此蛋白“溶解”于双分子层的中心疏水部分 中。 生物化学-脂类 脂质双分子层 镶嵌蛋白 极性油脂分子 流动镶嵌模型 生物化学-脂类 4、外周蛋白可通过静电引力与带电荷的脂质双分子 层的极性头部连接。 5、双分子层中的脂质分子之间或蛋白质组分与脂质 之间无共价结合。 6、膜蛋白可做横向移动,外周蛋白漂浮在双分子层 “海洋”的表面,而内嵌蛋白犹如“冰山”几乎完 全浸没于烃基核心中。 生物化学-脂类 低温凝胶相 烃链捆绑 高温移动相 双层膜融开移动 生物化学-脂类 21 四、膜的功能 1、物质传送作用 2、保护作用 3、信息传递作用 4、细胞识别作用 细胞识别是指细胞有识别异己的能力。一般来讲, 识别作用是一种发生在细胞表面的现象,其本质是细 胞通过细胞膜上特定的膜受体或膜抗原与外来信号物 质的特异结合。 生物化学-脂类 第二章 脂类和生物膜 第一节 脂类 物理性质:不溶于水,但能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 生理功能: 1、脂肪酸是生物体的重要代谢燃料; 2、脂肪是贮存能量的主要形式; 3、在机体表面的脂类有防止机械损伤和防止热量散发的 作用; 4、磷脂、糖脂、固醇等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物质; 5、脂类作为细胞表面的组分与细胞识别、种的特异性、 组织免疫性等有密切关系; 6、有些脂类如萜、类固醇是具有维生素、激素等生物功 能的脂溶性生物分子。 生物化学-脂类 一、三酰甘油 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s)又称甘油三酯 (triglycerides),是1分子甘油和3分子脂肪酸结合 而成的酯,其结构通式是: 若R1R2R3相同,则称为单纯甘油酯; 若不同,则称为混合甘油酯。 生物化学-脂类 饱和脂肪酸: 脂 肪 酸 碳链完全为H所饱和, 如软脂酸、硬脂酸、花生酸等。 不饱和脂肪酸:碳链含有不饱和的双键, 如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 在普通室温下,含不饱和脂肪酸比较多的脂 类是液体(植物油),比较少的是固体(动物脂 肪)。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脂类更容易发生生 化反应。 生物化学-脂类 酸败现象: 油脂在空气中暴露过久即产生难闻的臭味,这种 现象称为“酸败”(rancidity),其化学本质是由于 油脂水解放出游离脂肪酸,后者再氧化为醛和酮。油 脂暴露在日光下可加速此反应。 生物化学-脂类 二、甘油磷酸脂类(phosphoglycerides) 这类化合物中所含的第三个羟基被磷酸所酯化, 而其他两个羟基被脂肪酸酯化。 有极性 生物化学-脂类 甘油磷酸脂类所含的两个长的烃链使整个分子的 一部分带有非极性的性质,而甘油分子的第三个羟基 与磷酸形成酯键,因而是有极性的,所以这类化合物 又称为两性脂类,或称极性脂类。极性部分称为极性 头,非极性的烃长链称非极性尾。 甘油磷酸脂类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是形成脂双分 子层结构(生物膜的基本特征之一)。 生物化学-脂类 例如: 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 choline), 通称卵磷脂(lecithin),其中R1和R2分别硬 脂酸和油酸。有控制动物机体代谢,防止脂肪 肝形成的作用。 生物化学-脂类 三、鞘脂类(sphingolipids) 是由一分子脂肪酸、一分子鞘氨醇或其衍生物以 及一分子极性头基团所组成。也具有一个极性头和两 个非极性尾,但不是甘油的衍生物。 1、鞘磷脂类(sphingophospholipids) 在高等动物组织中含量最丰富的鞘脂类。它们的 极性头是磷酰胆碱或磷酰乙醇胺。由于鞘磷脂类含有 磷,所以也可以与磷酰甘油酯一起划分到磷脂类中。 生物化学-脂类 2、脑苷脂类(cerebrosides) 不含有磷,由于极性头不带电故呈中性。此类化合物 含有一个或多个糖单位故称糖鞘脂(glycosphingolipids)。 例如:半乳糖脑苷脂含有D-半乳糖作为极性头基团, 存在于脑的细胞膜中;葡萄糖脑苷脂极性头部含有葡萄 糖,存在于非神经组织膜中。更复杂的脑苷脂大部分存 在于细胞膜的外层,并且是构成细胞表面的重要组分。 生物化学-脂类 3、神经节苷脂类(gangliosides) 最复杂鞘脂类。含有由多个糖基组成的巨大极性 头,结构中一个或多个末端糖基是N-乙酰基神经酸 (即唾液酸),又称为唾液酸糖鞘脂 (sialoglycosphingolipid)。 神经节苷脂在脑灰质和胸腺中含量特别丰富,也 存在于红细胞、白细胞、血清、肾上腺和其他脏器中, 它是中枢神经系统某些神经元膜的特征性脂组分。 生物化学-脂类 神经节苷脂在神经的传导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一 定遗传病(如tay-sache病)患者脑中积累。细胞表 面的神经节苷脂类不只与血型的专一性有关,与其他 组织器官的专一性也有关系,还可能与组织免疫以及 细胞与细胞的识别有关。 生物化学-脂类 四、固醇类(steroids) 固醇类都是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由于含有醇 基故命名为固醇。 胆固醇:与胆固醇脂一起是血浆蛋白及细胞外膜 的重要组分,在神经组织和肾上腺中含量特别丰富。 人体中发现的胆石(胆结石),几乎全都是由胆固醇 构成。胆固醇分子的一端有一极性头部基团因而亲水, 分子的另一端具有烃链及固醇的环状结构而疏水,故 也属于两性分子。胆固醇在紫外线作用下可形成维生 素D3。 生物化学-脂类 第二节 生物膜 一、细胞中的膜系统 1、质膜(membrane):将细胞内容物与环境分开的 薄膜称为细胞膜 (也称为质膜、外周膜)。 2、生物膜(biomembrane) 细胞的外周膜和内膜系统。 内膜系统包括:组成具有各种特定功能的亚细胞结构 和细胞器;某些细菌的中隔体;蓝绿 藻中进行光合作用的囊状体膜等。 生物化学-脂类 二、膜的化学组成 生物膜主要由蛋白质、脂质、多糖类组成,还有 水、金属离子等。生物膜的组分,尤其是蛋白质和脂 质的比例,因膜的种类不同可以有很大的差异,一般 功能复杂或多样的膜,蛋白质占的比例大。 1、膜脂 生物膜的脂类主要包括磷脂、固醇及其他脂类。 动物细胞质膜中含胆固醇较高,细菌质膜和线粒体膜 中含有特异的心磷脂,植物细胞膜中含有豆固醇。 生物化学-脂类 极性 非极性 磷脂属于两性分 子,当其分散与水相 中时,分子的疏水尾 部(即非极性尾部) 倾向于聚集在一起, 避开水相,而亲水头 部(即极性头)暴露 于水相中,形成双分 子层的封闭囊泡,通 称为脂质体 (liposome)。 生物化学-脂类 2、膜蛋白 分为两大类:外周蛋白和内嵌蛋白。 外周蛋白分布于膜的外表,通过静电作用及离子 键作用等较弱的非共价键与膜的外表相结合。 内嵌蛋白分布在磷脂的脂双分子层中,或横跨全 膜,或与外周蛋白结合成多酶复合物,或与磷脂结合 存在。 膜蛋白对物质代谢、物质运输、细胞运动、信息 的接受与传递、支持与保护均有重要意义。 生物化学-脂类 3、膜糖类 主要是以糖蛋白和糖脂(主要为神经糖脂)的形 式存在。 与膜蛋白和膜脂结合的糖类主要有中性糖、氨基 糖和唾液酸。 糖蛋白和糖脂与细胞的抗原结构、受体、细胞免 疫反应、细胞识别、血型及细胞癌变等均有密切关系。 生物化学-脂类 三、膜的结构 1972年由S.J.Singer和G.Nicolson提出流动镶嵌模 型,其要点如下: 1、膜的基质或膜结构的连续主体是极性的脂质双分 子层。 2、极性脂质含有一定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在常温下 呈液态),因此脂质双分子层具有流动性。 3、膜的内嵌蛋白表面具有疏水氨基酸侧链基团,故 可使此蛋白“溶解”于双分子层的中心疏水部分 中。 生物化学-脂类 脂质双分子层 镶嵌蛋白 极性油脂分子 流动镶嵌模型 生物化学-脂类 4、外周蛋白可通过静电引力与带电荷的脂质双分子 层的极性头部连接。 5、双分子层中的脂质分子之间或蛋白质组分与脂质 之间无共价结合。 6、膜蛋白可做横向移动,外周蛋白漂浮在双分子层 “海洋”的表面,而内嵌蛋白犹如“冰山”几乎完 全浸没于烃基核心中。 生物化学-脂类 低温凝胶相 烃链捆绑 高温移动相 双层膜融开移动 生物化学-脂类 21 四、膜的功能 1、物质传送作用 2、保护作用 3、信息传递作用 4、细胞识别作用 细胞识别是指细胞有识别异己的能力。一般来讲, 识别作用是一种发生在细胞表面的现象,其本质是细 胞通过细胞膜上特定的膜受体或膜抗原与外来信号物 质的特异结合。 生物化学-脂类 第二章 脂类和生物膜 第一节 脂类 物理性质:不溶于水,但能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 生理功能: 1、脂肪酸是生物体的重要代谢燃料; 2、脂肪是贮存能量的主要形式; 3、在机体表面的脂类有防止机械损伤和防止热量散发的 作用; 4、磷脂、糖脂、固醇等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物质; 5、脂类作为细胞表面的组分与细胞识别、种的特异性、 组织免疫性等有密切关系; 6、有些脂类如萜、类固醇是具有维生素、激素等生物功 能的脂溶性生物分子。 生物化学-脂类 一、三酰甘油 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s)又称甘油三酯 (triglycerides),是1分子甘油和3分子脂肪酸结合 而成的酯,其结构通式是: 若R1R2R3相同,则称为单纯甘油酯; 若不同,则称为混合甘油酯。 生物化学-脂类 饱和脂肪酸: 脂 肪 酸 碳链完全为H所饱和, 如软脂酸、硬脂酸、花生酸等。 不饱和脂肪酸:碳链含有不饱和的双键, 如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 在普通室温下,含不饱和脂肪酸比较多的脂 类是液体(植物油),比较少的是固体(动物脂 肪)。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脂类更容易发生生 化反应。 生物化学-脂类 酸败现象: 油脂在空气中暴露过久即产生难闻的臭味,这种 现象称为“酸败”(rancidity),其化学本质是由于 油脂水解放出游离脂肪酸,后者再氧化为醛和酮。油 脂暴露在日光下可加速此反应。 生物化学-脂类 二、甘油磷酸脂类(phosphoglycerides) 这类化合物中所含的第三个羟基被磷酸所酯化, 而其他两个羟基被脂肪酸酯化。 有极性 生物化学-脂类 甘油磷酸脂类所含的两个长的烃链使整个分子的 一部分带有非极性的性质,而甘油分子的第三个羟基 与磷酸形成酯键,因而是有极性的,所以这类化合物 又称为两性脂类,或称极性脂类。极性部分称为极性 头,非极性的烃长链称非极性尾。 甘油磷酸脂类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是形成脂双分 子层结构(生物膜的基本特征之一)。 生物化学-脂类 例如: 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 choline), 通称卵磷脂(lecithin),其中R1和R2分别硬 脂酸和油酸。有控制动物机体代谢,防止脂肪 肝形成的作用。 生物化学-脂类 三、鞘脂类(sphingolipids) 是由一分子脂肪酸、一分子鞘氨醇或其衍生物以 及一分子极性头基团所组成。也具有一个极性头和两 个非极性尾,但不是甘油的衍生物。 1、鞘磷脂类(sphingophospholipids) 在高等动物组织中含量最丰富的鞘脂类。它们的 极性头是磷酰胆碱或磷酰乙醇胺。由于鞘磷脂类含有 磷,所以也可以与磷酰甘油酯一起划分到磷脂类中。 生物化学-脂类 2、脑苷脂类(cerebrosides) 不含有磷,由于极性头不带电故呈中性。此类化合物 含有一个或多个糖单位故称糖鞘脂(glycosphingolipids)。 例如:半乳糖脑苷脂含有D-半乳糖作为极性头基团, 存在于脑的细胞膜中;葡萄糖脑苷脂极性头部含有葡萄 糖,存在于非神经组织膜中。更复杂的脑苷脂大部分存 在于细胞膜的外层,并且是构成细胞表面的重要组分。 生物化学-脂类 3、神经节苷脂类(gangliosides) 最复杂鞘脂类。含有由多个糖基组成的巨大极性 头,结构中一个或多个末端糖基是N-乙酰基神经酸 (即唾液酸),又称为唾液酸糖鞘脂 (sialoglycosphingolipid)。 神经节苷脂在脑灰质和胸腺中含量特别丰富,也 存在于红细胞、白细胞、血清、肾上腺和其他脏器中, 它是中枢神经系统某些神经元膜的特征性脂组分。 生物化学-脂类 神经节苷脂在神经的传导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一 定遗传病(如tay-sache病)患者脑中积累。细胞表 面的神经节苷脂类不只与血型的专一性有关,与其他 组织器官的专一性也有关系,还可能与组织免疫以及 细胞与细胞的识别有关。 生物化学-脂类 四、固醇类(steroids) 固醇类都是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由于含有醇 基故命名为固醇。 胆固醇:与胆固醇脂一起是血浆蛋白及细胞外膜 的重要组分,在神经组织和肾上腺中含量特别丰富。 人体中发现的胆石(胆结石),几乎全都是由胆固醇 构成。胆固醇分子的一端有一极性头部基团因而亲水, 分子的另一端具有烃链及固醇的环状结构而疏水,故 也属于两性分子。胆固醇在紫外线作用下可形成维生 素D3。 生物化学-脂类 第二节 生物膜 一、细胞中的膜系统 1、质膜(membrane):将细胞内容物与环境分开的 薄膜称为细胞膜 (也称为质膜、外周膜)。 2、生物膜(biomembrane) 细胞的外周膜和内膜系统。 内膜系统包括:组成具有各种特定功能的亚细胞结构 和细胞器;某些细菌的中隔体;蓝绿 藻中进行光合作用的囊状体膜等。 生物化学-脂类 二、膜的化学组成 生物膜主要由蛋白质、脂质、多糖类组成,还有 水、金属离子等。生物膜的组分,尤其是蛋白质和脂 质的比例,因膜的种类不同可以有很大的差异,一般 功能复杂或多样的膜,蛋白质占的比例大。 1、膜脂 生物膜的脂类主要包括磷脂、固醇及其他脂类。 动物细胞质膜中含胆固醇较高,细菌质膜和线粒体膜 中含有特异的心磷脂,植物细胞膜中含有豆固醇。 生物化学-脂类 极性 非极性 磷脂属于两性分 子,当其分散与水相 中时,分子的疏水尾 部(即非极性尾部) 倾向于聚集在一起, 避开水相,而亲水头 部(即极性头)暴露 于水相中,形成双分 子层的封闭囊泡,通 称为脂质体 (liposome)。 生物化学-脂类 2、膜蛋白 分为两大类:外周蛋白和内嵌蛋白。 外周蛋白分布于膜的外表,通过静电作用及离子 键作用等较弱的非共价键与膜的外表相结合。 内嵌蛋白分布在磷脂的脂双分子层中,或横跨全 膜,或与外周蛋白结合成多酶复合物,或与磷脂结合 存在。 膜蛋白对物质代谢、物质运输、细胞运动、信息 的接受与传递、支持与保护均有重要意义。 生物化学-脂类 3、膜糖类 主要是以糖蛋白和糖脂(主要为神经糖脂)的形 式存在。 与膜蛋白和膜脂结合的糖类主要有中性糖、氨基 糖和唾液酸。 糖蛋白和糖脂与细胞的抗原结构、受体、细胞免 疫反应、细胞识别、血型及细胞癌变等均有密切关系。 生物化学-脂类 三、膜的结构 1972年由S.J.Singer和G.Nicolson提出流动镶嵌模 型,其要点如下: 1、膜的基质或膜结构的连续主体是极性的脂质双分 子层。 2、极性脂质含有一定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在常温下 呈液态),因此脂质双分子层具有流动性。 3、膜的内嵌蛋白表面具有疏水氨基酸侧链基团,故 可使此蛋白“溶解”于双分子层的中心疏水部分 中。 生物化学-脂类 脂质双分子层 镶嵌蛋白 极性油脂分子 流动镶嵌模型 生物化学-脂类 4、外周蛋白可通过静电引力与带电荷的脂质双分子 层的极性头部连接。 5、双分子层中的脂质分子之间或蛋白质组分与脂质 之间无共价结合。 6、膜蛋白可做横向移动,外周蛋白漂浮在双分子层 “海洋”的表面,而内嵌蛋白犹如“冰山”几乎完 全浸没于烃基核心中。 生物化学-脂类 低温凝胶相 烃链捆绑 高温移动相 双层膜融开移动 生物化学-脂类 21 四、膜的功能 1、物质传送作用 2、保护作用 3、信息传递作用 4、细胞识别作用 细胞识别是指细胞有识别异己的能力。一般来讲, 识别作用是一种发生在细胞表面的现象,其本质是细 胞通过细胞膜上特定的膜受体或膜抗原与外来信号物 质的特异结合。 生物化学-脂类.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第二章 脂类和生物膜 第一节 脂类 物理性质:不溶于水,但能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 生理功能: 1、脂肪酸是生物体的重要代谢燃料; 2、脂肪是贮存能量的主要形式; 3、在机体表面的脂类有防止机械损伤和防止热量散发的 作用; 4、磷脂、糖脂、固醇等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物质; 5、脂类作为细胞表面的组分与细胞识别、种的特异性、 组织免疫性等有密切关系; 6、有些脂类如萜、类固醇是具有维生素、激素等生物功 能的脂溶性生物分子。 生物化学-脂类 一、三酰甘油 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s)又称甘油三酯 (triglycerides),是1分子甘油和3分子脂肪酸结合 而成的酯,其结构通式是: 若R1R2R3相同,则称为单纯甘油酯; 若不同,则称为混合甘油酯。 生物化学-脂类 饱和脂肪酸: 脂 肪 酸 碳链完全为H所饱和, 如软脂酸、硬脂酸、花生酸等。 不饱和脂肪酸:碳链含有不饱和的双键, 如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 在普通室温下,含不饱和脂肪酸比较多的脂 类是液体(植物油),比较少的是固体(动物脂 肪)。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脂类更容易发生生 化反应。 生物化学-脂类 酸败现象: 油脂在空气中暴露过久即产生难闻的臭味,这种 现象称为“酸败”(rancidity),其化学本质是由于 油脂水解放出游离脂肪酸,后者再氧化为醛和酮。油 脂暴露在日光下可加速此反应。 生物化学-脂类 二、甘油磷酸脂类(phosphoglycerides) 这类化合物中所含的第三个羟基被磷酸所酯化, 而其他两个羟基被脂肪酸酯化。 有极性 生物化学-脂类 甘油磷酸脂类所含的两个长的烃链使整个分子的 一部分带有非极性的性质,而甘油分子的第三个羟基 与磷酸形成酯键,因而是有极性的,所以这类化合物 又称为两性脂类,或称极性脂类。极性部分称为极性 头,非极性的烃长链称非极性尾。 甘油磷酸脂类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是形成脂双分 子层结构(生物膜的基本特征之一)。 生物化学-脂类 例如: 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 choline), 通称卵磷脂(lecithin),其中R1和R2分别硬 脂酸和油酸。有控制动物机体代谢,防止脂肪 肝形成的作用。 生物化学-脂类 三、鞘脂类(sphingolipids) 是由一分子脂肪酸、一分子鞘氨醇或其衍生物以 及一分子极性头基团所组成。也具有一个极性头和两 个非极性尾,但不是甘油的衍生物。 1、鞘磷脂类(sphingophospholipids) 在高等动物组织中含量最丰富的鞘脂类。它们的 极性头是磷酰胆碱或磷酰乙醇胺。由于鞘磷脂类含有 磷,所以也可以与磷酰甘油酯一起划分到磷脂类中。 生物化学-脂类 2、脑苷脂类(cerebrosides) 不含有磷,由于极性头不带电故呈中性。此类化合物 含有一个或多个糖单位故称糖鞘脂(glycosphingolipids)。 例如:半乳糖脑苷脂含有D-半乳糖作为极性头基团, 存在于脑的细胞膜中;葡萄糖脑苷脂极性头部含有葡萄 糖,存在于非神经组织膜中。更复杂的脑苷脂大部分存 在于细胞膜的外层,并且是构成细胞表面的重要组分。 生物化学-脂类 3、神经节苷脂类(gangliosides) 最复杂鞘脂类。含有由多个糖基组成的巨大极性 头,结构中一个或多个末端糖基是N-乙酰基神经酸 (即唾液酸),又称为唾液酸糖鞘脂 (sialoglycosphingolipid)。 神经节苷脂在脑灰质和胸腺中含量特别丰富,也 存在于红细胞、白细胞、血清、肾上腺和其他脏器中, 它是中枢神经系统某些神经元膜的特征性脂组分。 生物化学-脂类 神经节苷脂在神经的传导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一 定遗传病(如tay-sache病)患者脑中积累。细胞表 面的神经节苷脂类不只与血型的专一性有关,与其他 组织器官的专一性也有关系,还可能与组织免疫以及 细胞与细胞的识别有关。 生物化学-脂类 四、固醇类(steroids) 固醇类都是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由于含有醇 基故命名为固醇。 胆固醇:与胆固醇脂一起是血浆蛋白及细胞外膜 的重要组分,在神经组织和肾上腺中含量特别丰富。 人体中发现的胆石(胆结石),几乎全都是由胆固醇 构成。胆固醇分子的一端有一极性头部基团因而亲水, 分子的另一端具有烃链及固醇的环状结构而疏水,故 也属于两性分子。胆固醇在紫外线作用下可形成维生 素D3。 生物化学-脂类 第二节 生物膜 一、细胞中的膜系统 1、质膜(membrane):将细胞内容物与环境分开的 薄膜称为细胞膜 (也称为质膜、外周膜)。 2、生物膜(biomembrane) 细胞的外周膜和内膜系统。 内膜系统包括:组成具有各种特定功能的亚细胞结构 和细胞器;某些细菌的中隔体;蓝绿 藻中进行光合作用的囊状体膜等。 生物化学-脂类 二、膜的化学组成 生物膜主要由蛋白质、脂质、多糖类组成,还有 水、金属离子等。生物膜的组分,尤其是蛋白质和脂 质的比例,因膜的种类不同可以有很大的差异,一般 功能复杂或多样的膜,蛋白质占的比例大。 1、膜脂 生物膜的脂类主要包括磷脂、固醇及其他脂类。 动物细胞质膜中含胆固醇较高,细菌质膜和线粒体膜 中含有特异的心磷脂,植物细胞膜中含有豆固醇。 生物化学-脂类 极性 非极性 磷脂属于两性分 子,当其分散与水相 中时,分子的疏水尾 部(即非极性尾部) 倾向于聚集在一起, 避开水相,而亲水头 部(即极性头)暴露 于水相中,形成双分 子层的封闭囊泡,通 称为脂质体 (liposome)。 生物化学-脂类 2、膜蛋白 分为两大类:外周蛋白和内嵌蛋白。 外周蛋白分布于膜的外表,通过静电作用及离子 键作用等较弱的非共价键与膜的外表相结合。 内嵌蛋白分布在磷脂的脂双分子层中,或横跨全 膜,或与外周蛋白结合成多酶复合物,或与磷脂结合 存在。 膜蛋白对物质代谢、物质运输、细胞运动、信息 的接受与传递、支持与保护均有重要意义。 生物化学-脂类 3、膜糖类 主要是以糖蛋白和糖脂(主要为神经糖脂)的形 式存在。 与膜蛋白和膜脂结合的糖类主要有中性糖、氨基 糖和唾液酸。 糖蛋白和糖脂与细胞的抗原结构、受体、细胞免 疫反应、细胞识别、血型及细胞癌变等均有密切关系。 生物化学-脂类 三、膜的结构 1972年由S.J.Singer和G.Nicolson提出流动镶嵌模 型,其要点如下: 1、膜的基质或膜结构的连续主体是极性的脂质双分 子层。 2、极性脂质含有一定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在常温下 呈液态),因此脂质双分子层具有流动性。 3、膜的内嵌蛋白表面具有疏水氨基酸侧链基团,故 可使此蛋白“溶解”于双分子层的中心疏水部分 中。 生物化学-脂类 脂质双分子层 镶嵌蛋白 极性油脂分子 流动镶嵌模型 生物化学-脂类 4、外周蛋白可通过静电引力与带电荷的脂质双分子 层的极性头部连接。 5、双分子层中的脂质分子之间或蛋白质组分与脂质 之间无共价结合。 6、膜蛋白可做横向移动,外周蛋白漂浮在双分子层 “海洋”的表面,而内嵌蛋白犹如“冰山”几乎完 全浸没于烃基核心中。 生物化学-脂类 低温凝胶相 烃链捆绑 高温移动相 双层膜融开移动 生物化学-脂类 21 四、膜的功能 1、物质传送作用 2、保护作用 3、信息传递作用 4、细胞识别作用 细胞识别是指细胞有识别异己的能力。一般来讲, 识别作用是一种发生在细胞表面的现象,其本质是细 胞通过细胞膜上特定的膜受体或膜抗原与外来信号物 质的特异结合。 生物化学-脂类 第二章 脂类和生物膜 第一节 脂类 物理性质:不溶于水,但能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 生理功能: 1、脂肪酸是生物体的重要代谢燃料; 2、脂肪是贮存能量的主要形式; 3、在机体表面的脂类有防止机械损伤和防止热量散发的 作用; 4、磷脂、糖脂、固醇等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物质; 5、脂类作为细胞表面的组分与细胞识别、种的特异性、 组织免疫性等有密切关系; 6、有些脂类如萜、类固醇是具有维生素、激素等生物功 能的脂溶性生物分子。 生物化学-脂类 一、三酰甘油 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s)又称甘油三酯 (triglycerides),是1分子甘油和3分子脂肪酸结合 而成的酯,其结构通式是: 若R1R2R3相同,则称为单纯甘油酯; 若不同,则称为混合甘油酯。 生物化学-脂类 饱和脂肪酸: 脂 肪 酸 碳链完全为H所饱和, 如软脂酸、硬脂酸、花生酸等。 不饱和脂肪酸:碳链含有不饱和的双键, 如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 在普通室温下,含不饱和脂肪酸比较多的脂 类是液体(植物油),比较少的是固体(动物脂 肪)。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脂类更容易发生生 化反应。 生物化学-脂类 酸败现象: 油脂在空气中暴露过久即产生难闻的臭味,这种 现象称为“酸败”(rancidity),其化学本质是由于 油脂水解放出游离脂肪酸,后者再氧化为醛和酮。油 脂暴露在日光下可加速此反应。 生物化学-脂类 二、甘油磷酸脂类(phosphoglycerides) 这类化合物中所含的第三个羟基被磷酸所酯化, 而其他两个羟基被脂肪酸酯化。 有极性 生物化学-脂类 甘油磷酸脂类所含的两个长的烃链使整个分子的 一部分带有非极性的性质,而甘油分子的第三个羟基 与磷酸形成酯键,因而是有极性的,所以这类化合物 又称为两性脂类,或称极性脂类。极性部分称为极性 头,非极性的烃长链称非极性尾。 甘油磷酸脂类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是形成脂双分 子层结构(生物膜的基本特征之一)。 生物化学-脂类 例如: 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 choline), 通称卵磷脂(lecithin),其中R1和R2分别硬 脂酸和油酸。有控制动物机体代谢,防止脂肪 肝形成的作用。 生物化学-脂类 三、鞘脂类(sphingolipids) 是由一分子脂肪酸、一分子鞘氨醇或其衍生物以 及一分子极性头基团所组成。也具有一个极性头和两 个非极性尾,但不是甘油的衍生物。 1、鞘磷脂类(sphingophospholipids) 在高等动物组织中含量最丰富的鞘脂类。它们的 极性头是磷酰胆碱或磷酰乙醇胺。由于鞘磷脂类含有 磷,所以也可以与磷酰甘油酯一起划分到磷脂类中。 生物化学-脂类 2、脑苷脂类(cerebrosides) 不含有磷,由于极性头不带电故呈中性。此类化合物 含有一个或多个糖单位故称糖鞘脂(glycosphingolipids)。 例如:半乳糖脑苷脂含有D-半乳糖作为极性头基团, 存在于脑的细胞膜中;葡萄糖脑苷脂极性头部含有葡萄 糖,存在于非神经组织膜中。更复杂的脑苷脂大部分存 在于细胞膜的外层,并且是构成细胞表面的重要组分。 生物化学-脂类 3、神经节苷脂类(gangliosides) 最复杂鞘脂类。含有由多个糖基组成的巨大极性 头,结构中一个或多个末端糖基是N-乙酰基神经酸 (即唾液酸),又称为唾液酸糖鞘脂 (sialoglycosphingolipid)。 神经节苷脂在脑灰质和胸腺中含量特别丰富,也 存在于红细胞、白细胞、血清、肾上腺和其他脏器中, 它是中枢神经系统某些神经元膜的特征性脂组分。 生物化学-脂类 神经节苷脂在神经的传导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一 定遗传病(如tay-sache病)患者脑中积累。细胞表 面的神经节苷脂类不只与血型的专一性有关,与其他 组织器官的专一性也有关系,还可能与组织免疫以及 细胞与细胞的识别有关。 生物化学-脂类 四、固醇类(steroids) 固醇类都是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由于含有醇 基故命名为固醇。 胆固醇:与胆固醇脂一起是血浆蛋白及细胞外膜 的重要组分,在神经组织和肾上腺中含量特别丰富。 人体中发现的胆石(胆结石),几乎全都是由胆固醇 构成。胆固醇分子的一端有一极性头部基团因而亲水, 分子的另一端具有烃链及固醇的环状结构而疏水,故 也属于两性分子。胆固醇在紫外线作用下可形成维生 素D3。 生物化学-脂类 第二节 生物膜 一、细胞中的膜系统 1、质膜(membrane):将细胞内容物与环境分开的 薄膜称为细胞膜 (也称为质膜、外周膜)。 2、生物膜(biomembrane) 细胞的外周膜和内膜系统。 内膜系统包括:组成具有各种特定功能的亚细胞结构 和细胞器;某些细菌的中隔体;蓝绿 藻中进行光合作用的囊状体膜等。 生物化学-脂类 二、膜的化学组成 生物膜主要由蛋白质、脂质、多糖类组成,还有 水、金属离子等。生物膜的组分,尤其是蛋白质和脂 质的比例,因膜的种类不同可以有很大的差异,一般 功能复杂或多样的膜,蛋白质占的比例大。 1、膜脂 生物膜的脂类主要包括磷脂、固醇及其他脂类。 动物细胞质膜中含胆固醇较高,细菌质膜和线粒体膜 中含有特异的心磷脂,植物细胞膜中含有豆固醇。 生物化学-脂类 极性 非极性 磷脂属于两性分 子,当其分散与水相 中时,分子的疏水尾 部(即非极性尾部) 倾向于聚集在一起, 避开水相,而亲水头 部(即极性头)暴露 于水相中,形成双分 子层的封闭囊泡,通 称为脂质体 (liposome)。 生物化学-脂类 2、膜蛋白 分为两大类:外周蛋白和内嵌蛋白。 外周蛋白分布于膜的外表,通过静电作用及离子 键作用等较弱的非共价键与膜的外表相结合。 内嵌蛋白分布在磷脂的脂双分子层中,或横跨全 膜,或与外周蛋白结合成多酶复合物,或与磷脂结合 存在。 膜蛋白对物质代谢、物质运输、细胞运动、信息 的接受与传递、支持与保护均有重要意义。 生物化学-脂类 3、膜糖类 主要是以糖蛋白和糖脂(主要为神经糖脂)的形 式存在。 与膜蛋白和膜脂结合的糖类主要有中性糖、氨基 糖和唾液酸。 糖蛋白和糖脂与细胞的抗原结构、受体、细胞免 疫反应、细胞识别、血型及细胞癌变等均有密切关系。 生物化学-脂类 三、膜的结构 1972年由S.J.Singer和G.Nicolson提出流动镶嵌模 型,其要点如下: 1、膜的基质或膜结构的连续主体是极性的脂质双分 子层。 2、极性脂质含有一定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在常温下 呈液态),因此脂质双分子层具有流动性。 3、膜的内嵌蛋白表面具有疏水氨基酸侧链基团,故 可使此蛋白“溶解”于双分子层的中心疏水部分 中。 生物化学-脂类 脂质双分子层 镶嵌蛋白 极性油脂分子 流动镶嵌模型 生物化学-脂类 4、外周蛋白可通过静电引力与带电荷的脂质双分子 层的极性头部连接。 5、双分子层中的脂质分子之间或蛋白质组分与脂质 之间无共价结合。 6、膜蛋白可做横向移动,外周蛋白漂浮在双分子层 “海洋”的表面,而内嵌蛋白犹如“冰山”几乎完 全浸没于烃基核心中。 生物化学-脂类 低温凝胶相 烃链捆绑 高温移动相 双层膜融开移动 生物化学-脂类 21 四、膜的功能 1、物质传送作用 2、保护作用 3、信息传递作用 4、细胞识别作用 细胞识别是指细胞有识别异己的能力。一般来讲, 识别作用是一种发生在细胞表面的现象,其本质是细 胞通过细胞膜上特定的膜受体或膜抗原与外来信号物 质的特异结合。 生物化学-脂类 第二章 脂类和生物膜 第一节 脂类 物理性质:不溶于水,但能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 生理功能: 1、脂肪酸是生物体的重要代谢燃料; 2、脂肪是贮存能量的主要形式; 3、在机体表面的脂类有防止机械损伤和防止热量散发的 作用; 4、磷脂、糖脂、固醇等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物质; 5、脂类作为细胞表面的组分与细胞识别、种的特异性、 组织免疫性等有密切关系; 6、有些脂类如萜、类固醇是具有维生素、激素等生物功 能的脂溶性生物分子。 生物化学-脂类 一、三酰甘油 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s)又称甘油三酯 (triglycerides),是1分子甘油和3分子脂肪酸结合 而成的酯,其结构通式是: 若R1R2R3相同,则称为单纯甘油酯; 若不同,则称为混合甘油酯。 生物化学-脂类 饱和脂肪酸: 脂 肪 酸 碳链完全为H所饱和, 如软脂酸、硬脂酸、花生酸等。 不饱和脂肪酸:碳链含有不饱和的双键, 如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 在普通室温下,含不饱和脂肪酸比较多的脂 类是液体(植物油),比较少的是固体(动物脂 肪)。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脂类更容易发生生 化反应。 生物化学-脂类 酸败现象: 油脂在空气中暴露过久即产生难闻的臭味,这种 现象称为“酸败”(rancidity),其化学本质是由于 油脂水解放出游离脂肪酸,后者再氧化为醛和酮。油 脂暴露在日光下可加速此反应。 生物化学-脂类 二、甘油磷酸脂类(phosphoglycerides) 这类化合物中所含的第三个羟基被磷酸所酯化, 而其他两个羟基被脂肪酸酯化。 有极性 生物化学-脂类 甘油磷酸脂类所含的两个长的烃链使整个分子的 一部分带有非极性的性质,而甘油分子的第三个羟基 与磷酸形成酯键,因而是有极性的,所以这类化合物 又称为两性脂类,或称极性脂类。极性部分称为极性 头,非极性的烃长链称非极性尾。 甘油磷酸脂类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是形成脂双分 子层结构(生物膜的基本特征之一)。 生物化学-脂类 例如: 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 choline), 通称卵磷脂(lecithin),其中R1和R2分别硬 脂酸和油酸。有控制动物机体代谢,防止脂肪 肝形成的作用。 生物化学-脂类 三、鞘脂类(sphingolipids) 是由一分子脂肪酸、一分子鞘氨醇或其衍生物以 及一分子极性头基团所组成。也具有一个极性头和两 个非极性尾,但不是甘油的衍生物。 1、鞘磷脂类(sphingophospholipids) 在高等动物组织中含量最丰富的鞘脂类。它们的 极性头是磷酰胆碱或磷酰乙醇胺。由于鞘磷脂类含有 磷,所以也可以与磷酰甘油酯一起划分到磷脂类中。 生物化学-脂类 2、脑苷脂类(cerebrosides) 不含有磷,由于极性头不带电故呈中性。此类化合物 含有一个或多个糖单位故称糖鞘脂(glycosphingolipids)。 例如:半乳糖脑苷脂含有D-半乳糖作为极性头基团, 存在于脑的细胞膜中;葡萄糖脑苷脂极性头部含有葡萄 糖,存在于非神经组织膜中。更复杂的脑苷脂大部分存 在于细胞膜的外层,并且是构成细胞表面的重要组分。 生物化学-脂类 3、神经节苷脂类(gangliosides) 最复杂鞘脂类。含有由多个糖基组成的巨大极性 头,结构中一个或多个末端糖基是N-乙酰基神经酸 (即唾液酸),又称为唾液酸糖鞘脂 (sialoglycosphingolipid)。 神经节苷脂在脑灰质和胸腺中含量特别丰富,也 存在于红细胞、白细胞、血清、肾上腺和其他脏器中, 它是中枢神经系统某些神经元膜的特征性脂组分。 生物化学-脂类 神经节苷脂在神经的传导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一 定遗传病(如tay-sache病)患者脑中积累。细胞表 面的神经节苷脂类不只与血型的专一性有关,与其他 组织器官的专一性也有关系,还可能与组织免疫以及 细胞与细胞的识别有关。 生物化学-脂类 四、固醇类(steroids) 固醇类都是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由于含有醇 基故命名为固醇。 胆固醇:与胆固醇脂一起是血浆蛋白及细胞外膜 的重要组分,在神经组织和肾上腺中含量特别丰富。 人体中发现的胆石(胆结石),几乎全都是由胆固醇 构成。胆固醇分子的一端有一极性头部基团因而亲水, 分子的另一端具有烃链及固醇的环状结构而疏水,故 也属于两性分子。胆固醇在紫外线作用下可形成维生 素D3。 生物化学-脂类 第二节 生物膜 一、细胞中的膜系统 1、质膜(membrane):将细胞内容物与环境分开的 薄膜称为细胞膜 (也称为质膜、外周膜)。 2、生物膜(biomembrane) 细胞的外周膜和内膜系统。 内膜系统包括:组成具有各种特定功能的亚细胞结构 和细胞器;某些细菌的中隔体;蓝绿 藻中进行光合作用的囊状体膜等。 生物化学-脂类 二、膜的化学组成 生物膜主要由蛋白质、脂质、多糖类组成,还有 水、金属离子等。生物膜的组分,尤其是蛋白质和脂 质的比例,因膜的种类不同可以有很大的差异,一般 功能复杂或多样的膜,蛋白质占的比例大。 1、膜脂 生物膜的脂类主要包括磷脂、固醇及其他脂类。 动物细胞质膜中含胆固醇较高,细菌质膜和线粒体膜 中含有特异的心磷脂,植物细胞膜中含有豆固醇。 生物化学-脂类 极性 非极性 磷脂属于两性分 子,当其分散与水相 中时,分子的疏水尾 部(即非极性尾部) 倾向于聚集在一起, 避开水相,而亲水头 部(即极性头)暴露 于水相中,形成双分 子层的封闭囊泡,通 称为脂质体 (liposome)。 生物化学-脂类 2、膜蛋白 分为两大类:外周蛋白和内嵌蛋白。 外周蛋白分布于膜的外表,通过静电作用及离子 键作用等较弱的非共价键与膜的外表相结合。 内嵌蛋白分布在磷脂的脂双分子层中,或横跨全 膜,或与外周蛋白结合成多酶复合物,或与磷脂结合 存在。 膜蛋白对物质代谢、物质运输、细胞运动、信息 的接受与传递、支持与保护均有重要意义。 生物化学-脂类 3、膜糖类 主要是以糖蛋白和糖脂(主要为神经糖脂)的形 式存在。 与膜蛋白和膜脂结合的糖类主要有中性糖、氨基 糖和唾液酸。 糖蛋白和糖脂与细胞的抗原结构、受体、细胞免 疫反应、细胞识别、血型及细胞癌变等均有密切关系。 生物化学-脂类 三、膜的结构 1972年由S.J.Singer和G.Nicolson提出流动镶嵌模 型,其要点如下: 1、膜的基质或膜结构的连续主体是极性的脂质双分 子层。 2、极性脂质含有一定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在常温下 呈液态),因此脂质双分子层具有流动性。 3、膜的内嵌蛋白表面具有疏水氨基酸侧链基团,故 可使此蛋白“溶解”于双分子层的中心疏水部分 中。 生物化学-脂类 脂质双分子层 镶嵌蛋白 极性油脂分子 流动镶嵌模型 生物化学-脂类 4、外周蛋白可通过静电引力与带电荷的脂质双分子 层的极性头部连接。 5、双分子层中的脂质分子之间或蛋白质组分与脂质 之间无共价结合。 6、膜蛋白可做横向移动,外周蛋白漂浮在双分子层 “海洋”的表面,而内嵌蛋白犹如“冰山”几乎完 全浸没于烃基核心中。 生物化学-脂类 低温凝胶相 烃链捆绑 高温移动相 双层膜融开移动 生物化学-脂类 21 四、膜的功能 1、物质传送作用 2、保护作用 3、信息传递作用 4、细胞识别作用 细胞识别是指细胞有识别异己的能力。一般来讲, 识别作用是一种发生在细胞表面的现象,其本质是细 胞通过细胞膜上特定的膜受体或膜抗原与外来信号物 质的特异结合。 生物化学-脂类 第二章 脂类和生物膜 第一节 脂类 物理性质:不溶于水,但能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 生理功能: 1、脂肪酸是生物体的重要代谢燃料; 2、脂肪是贮存能量的主要形式; 3、在机体表面的脂类有防止机械损伤和防止热量散发的 作用; 4、磷脂、糖脂、固醇等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物质; 5、脂类作为细胞表面的组分与细胞识别、种的特异性、 组织免疫性等有密切关系; 6、有些脂类如萜、类固醇是具有维生素、激素等生物功 能的脂溶性生物分子。 生物化学-脂类 一、三酰甘油 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s)又称甘油三酯 (triglycerides),是1分子甘油和3分子脂肪酸结合 而成的酯,其结构通式是: 若R1R2R3相同,则称为单纯甘油酯; 若不同,则称为混合甘油酯。 生物化学-脂类 饱和脂肪酸: 脂 肪 酸 碳链完全为H所饱和, 如软脂酸、硬脂酸、花生酸等。 不饱和脂肪酸:碳链含有不饱和的双键, 如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 在普通室温下,含不饱和脂肪酸比较多的脂 类是液体(植物油),比较少的是固体(动物脂 肪)。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脂类更容易发生生 化反应。 生物化学-脂类 酸败现象: 油脂在空气中暴露过久即产生难闻的臭味,这种 现象称为“酸败”(rancidity),其化学本质是由于 油脂水解放出游离脂肪酸,后者再氧化为醛和酮。油 脂暴露在日光下可加速此反应。 生物化学-脂类 二、甘油磷酸脂类(phosphoglycerides) 这类化合物中所含的第三个羟基被磷酸所酯化, 而其他两个羟基被脂肪酸酯化。 有极性 生物化学-脂类 甘油磷酸脂类所含的两个长的烃链使整个分子的 一部分带有非极性的性质,而甘油分子的第三个羟基 与磷酸形成酯键,因而是有极性的,所以这类化合物 又称为两性脂类,或称极性脂类。极性部分称为极性 头,非极性的烃长链称非极性尾。 甘油磷酸脂类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是形成脂双分 子层结构(生物膜的基本特征之一)。 生物化学-脂类 例如: 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 choline), 通称卵磷脂(lecithin),其中R1和R2分别硬 脂酸和油酸。有控制动物机体代谢,防止脂肪 肝形成的作用。 生物化学-脂类 三、鞘脂类(sphingolipids) 是由一分子脂肪酸、一分子鞘氨醇或其衍生物以 及一分子极性头基团所组成。也具有一个极性头和两 个非极性尾,但不是甘油的衍生物。 1、鞘磷脂类(sphingophospholipids) 在高等动物组织中含量最丰富的鞘脂类。它们的 极性头是磷酰胆碱或磷酰乙醇胺。由于鞘磷脂类含有 磷,所以也可以与磷酰甘油酯一起划分到磷脂类中。 生物化学-脂类 2、脑苷脂类(cerebrosides) 不含有磷,由于极性头不带电故呈中性。此类化合物 含有一个或多个糖单位故称糖鞘脂(glycosphingolipids)。 例如:半乳糖脑苷脂含有D-半乳糖作为极性头基团, 存在于脑的细胞膜中;葡萄糖脑苷脂极性头部含有葡萄 糖,存在于非神经组织膜中。更复杂的脑苷脂大部分存 在于细胞膜的外层,并且是构成细胞表面的重要组分。 生物化学-脂类 3、神经节苷脂类(gangliosides) 最复杂鞘脂类。含有由多个糖基组成的巨大极性 头,结构中一个或多个末端糖基是N-乙酰基神经酸 (即唾液酸),又称为唾液酸糖鞘脂 (sialoglycosphingolipid)。 神经节苷脂在脑灰质和胸腺中含量特别丰富,也 存在于红细胞、白细胞、血清、肾上腺和其他脏器中, 它是中枢神经系统某些神经元膜的特征性脂组分。 生物化学-脂类 神经节苷脂在神经的传导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一 定遗传病(如tay-sache病)患者脑中积累。细胞表 面的神经节苷脂类不只与血型的专一性有关,与其他 组织器官的专一性也有关系,还可能与组织免疫以及 细胞与细胞的识别有关。 生物化学-脂类 四、固醇类(steroids) 固醇类都是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由于含有醇 基故命名为固醇。 胆固醇:与胆固醇脂一起是血浆蛋白及细胞外膜 的重要组分,在神经组织和肾上腺中含量特别丰富。 人体中发现的胆石(胆结石),几乎全都是由胆固醇 构成。胆固醇分子的一端有一极性头部基团因而亲水, 分子的另一端具有烃链及固醇的环状结构而疏水,故 也属于两性分子。胆固醇在紫外线作用下可形成维生 素D3。 生物化学-脂类 第二节 生物膜 一、细胞中的膜系统 1、质膜(membrane):将细胞内容物与环境分开的 薄膜称为细胞膜 (也称为质膜、外周膜)。 2、生物膜(biomembrane) 细胞的外周膜和内膜系统。 内膜系统包括:组成具有各种特定功能的亚细胞结构 和细胞器;某些细菌的中隔体;蓝绿 藻中进行光合作用的囊状体膜等。 生物化学-脂类 二、膜的化学组成 生物膜主要由蛋白质、脂质、多糖类组成,还有 水、金属离子等。生物膜的组分,尤其是蛋白质和脂 质的比例,因膜的种类不同可以有很大的差异,一般 功能复杂或多样的膜,蛋白质占的比例大。 1、膜脂 生物膜的脂类主要包括磷脂、固醇及其他脂类。 动物细胞质膜中含胆固醇较高,细菌质膜和线粒体膜 中含有特异的心磷脂,植物细胞膜中含有豆固醇。 生物化学-脂类 极性 非极性 磷脂属于两性分 子,当其分散与水相 中时,分子的疏水尾 部(即非极性尾部) 倾向于聚集在一起, 避开水相,而亲水头 部(即极性头)暴露 于水相中,形成双分 子层的封闭囊泡,通 称为脂质体 (liposome)。 生物化学-脂类 2、膜蛋白 分为两大类:外周蛋白和内嵌蛋白。 外周蛋白分布于膜的外表,通过静电作用及离子 键作用等较弱的非共价键与膜的外表相结合。 内嵌蛋白分布在磷脂的脂双分子层中,或横跨全 膜,或与外周蛋白结合成多酶复合物,或与磷脂结合 存在。 膜蛋白对物质代谢、物质运输、细胞运动、信息 的接受与传递、支持与保护均有重要意义。 生物化学-脂类 3、膜糖类 主要是以糖蛋白和糖脂(主要为神经糖脂)的形 式存在。 与膜蛋白和膜脂结合的糖类主要有中性糖、氨基 糖和唾液酸。 糖蛋白和糖脂与细胞的抗原结构、受体、细胞免 疫反应、细胞识别、血型及细胞癌变等均有密切关系。 生物化学-脂类 三、膜的结构 1972年由S.J.Singer和G.Nicolson提出流动镶嵌模 型,其要点如下: 1、膜的基质或膜结构的连续主体是极性的脂质双分 子层。 2、极性脂质含有一定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在常温下 呈液态),因此脂质双分子层具有流动性。 3、膜的内嵌蛋白表面具有疏水氨基酸侧链基团,故 可使此蛋白“溶解”于双分子层的中心疏水部分 中。 生物化学-脂类 脂质双分子层 镶嵌蛋白 极性油脂分子 流动镶嵌模型 生物化学-脂类 4、外周蛋白可通过静电引力与带电荷的脂质双分子 层的极性头部连接。 5、双分子层中的脂质分子之间或蛋白质组分与脂质 之间无共价结合。 6、膜蛋白可做横向移动,外周蛋白漂浮在双分子层 “海洋”的表面,而内嵌蛋白犹如“冰山”几乎完 全浸没于烃基核心中。 生物化学-脂类 低温凝胶相 烃链捆绑 高温移动相 双层膜融开移动 生物化学-脂类 21 四、膜的功能 1、物质传送作用 2、保护作用 3、信息传递作用 4、细胞识别作用 细胞识别是指细胞有识别异己的能力。一般来讲, 识别作用是一种发生在细胞表面的现象,其本质是细 胞通过细胞膜上特定的膜受体或膜抗原与外来信号物 质的特异结合。 生物化学-脂类.

第二章
脂类和生物膜
第一节
脂类
物理性质:不溶于水,但能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
生理功能:
1、脂肪酸是生物体的重要代谢燃料;
2、脂肪是贮存能量的主要形式;
3、在机体表面的脂类有防止机械损伤和防止热量散发的
作用;
4、磷脂、糖脂、固醇等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物质;
5、脂类作为细胞表面的组分与细胞识别、种的特异性、
组织免疫性等有密切关系;
6、有些脂类如萜、类固醇是具有维生素、激素等生物功
能的脂溶性生物分子。
生物化学-脂类
1
一、三酰甘油
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s)又称甘油三酯
(triglycerides),是1分子甘油和3分子脂肪酸结合
而成的酯,其结构通式是:
若R1R2R3相同,则称为单纯甘油酯;
若不同,则称为混合甘油酯。
生物化学-脂类
2
饱和脂肪酸:
脂
肪
酸
碳链完全为H所饱和,
如软脂酸、硬脂酸、花生酸等。
不饱和脂肪酸:碳链含有不饱和的双键,
如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
在普通室温下,含不饱和脂肪酸比较多的脂
类是液体(植物油),比较少的是固体(动物脂
肪)。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脂类更容易发生生
化反应。
生物化学-脂类
3
酸败现象:
油脂在空气中暴露过久即产生难闻的臭味,这种
现象称为“酸败”(rancidity),其化学本质是由于
油脂水解放出游离脂肪酸,后者再氧化为醛和酮。油
脂暴露在日光下可加速此反应。
生物化学-脂类
4
二、甘油磷酸脂类(phosphoglycerides)
这类化合物中所含的第三个羟基被磷酸所酯化,
而其他两个羟基被脂肪酸酯化。
有极性
生物化学-脂类
5
甘油磷酸脂类所含的两个长的烃链使整个分子的
一部分带有非极性的性质,而甘油分子的第三个羟基
与磷酸形成酯键,因而是有极性的,所以这类化合物
又称为两性脂类,或称极性脂类。极性部分称为极性
头,非极性的烃长链称非极性尾。
甘油磷酸脂类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是形成脂双分
子层结构(生物膜的基本特征之一)。
生物化学-脂类
6
例如:
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 choline),
通称卵磷脂(lecithin),其中R1和R2分别硬
脂酸和油酸。有控制动物机体代谢,防止脂肪
肝形成的作用。
生物化学-脂类
7
三、鞘脂类(sphingolipids)
是由一分子脂肪酸、一分子鞘氨醇或其衍生物以
及一分子极性头基团所组成。也具有一个极性头和两
个非极性尾,但不是甘油的衍生物。
1、鞘磷脂类(sphingophospholipids)
在高等动物组织中含量最丰富的鞘脂类。它们的
极性头是磷酰胆碱或磷酰乙醇胺。由于鞘磷脂类含有
磷,所以也可以与磷酰甘油酯一起划分到磷脂类中。
生物化学-脂类
8
2、脑苷脂类(cerebrosides)
不含有磷,由于极性头不带电故呈中性。此类化合物
含有一个或多个糖单位故称糖鞘脂(glycosphingolipids)。
例如:半乳糖脑苷脂含有D-半乳糖作为极性头基团,
存在于脑的细胞膜中;葡萄糖脑苷脂极性头部含有葡萄
糖,存在于非神经组织膜中。更复杂的脑苷脂大部分存
在于细胞膜的外层,并且是构成细胞表面的重要组分。
生物化学-脂类
9
3、神经节苷脂类(gangliosides)
最复杂鞘脂类。含有由多个糖基组成的巨大极性
头,结构中一个或多个末端糖基是N-乙酰基神经酸
(即唾液酸),又称为唾液酸糖鞘脂
(sialoglycosphingolipid)。
神经节苷脂在脑灰质和胸腺中含量特别丰富,也
存在于红细胞、白细胞、血清、肾上腺和其他脏器中,
它是中枢神经系统某些神经元膜的特征性脂组分。
生物化学-脂类
10
神经节苷脂在神经的传导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一
定遗传病(如tay-sache病)患者脑中积累。细胞表
面的神经节苷脂类不只与血型的专一性有关,与其他
组织器官的专一性也有关系,还可能与组织免疫以及
细胞与细胞的识别有关。
生物化学-脂类
11
四、固醇类(steroids)
固醇类都是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由于含有醇
基故命名为固醇。
胆固醇:与胆固醇脂一起是血浆蛋白及细胞外膜
的重要组分,在神经组织和肾上腺中含量特别丰富。
人体中发现的胆石(胆结石),几乎全都是由胆固醇
构成。胆固醇分子的一端有一极性头部基团因而亲水,
分子的另一端具有烃链及固醇的环状结构而疏水,故
也属于两性分子。胆固醇在紫外线作用下可形成维生
素D3。
生物化学-脂类
12
第二节
生物膜
一、细胞中的膜系统
1、质膜(membrane):将细胞内容物与环境分开的
薄膜称为细胞膜
(也称为质膜、外周膜)。
2、生物膜(biomembrane)
细胞的外周膜和内膜系统。
内膜系统包括:组成具有各种特定功能的亚细胞结构
和细胞器;某些细菌的中隔体;蓝绿
藻中进行光合作用的囊状体膜等。
生物化学-脂类
13
二、膜的化学组成
生物膜主要由蛋白质、脂质、多糖类组成,还有
水、金属离子等。生物膜的组分,尤其是蛋白质和脂
质的比例,因膜的种类不同可以有很大的差异,一般
功能复杂或多样的膜,蛋白质占的比例大。
1、膜脂
生物膜的脂类主要包括磷脂、固醇及其他脂类。
动物细胞质膜中含胆固醇较高,细菌质膜和线粒体膜
中含有特异的心磷脂,植物细胞膜中含有豆固醇。
生物化学-脂类
14
极性
非极性
磷脂属于两性分
子,当其分散与水相
中时,分子的疏水尾
部(即非极性尾部)
倾向于聚集在一起,
避开水相,而亲水头
部(即极性头)暴露
于水相中,形成双分
子层的封闭囊泡,通
称为脂质体
(liposome)。
生物化学-脂类
15
2、膜蛋白
分为两大类:外周蛋白和内嵌蛋白。
外周蛋白分布于膜的外表,通过静电作用及离子
键作用等较弱的非共价键与膜的外表相结合。
内嵌蛋白分布在磷脂的脂双分子层中,或横跨全
膜,或与外周蛋白结合成多酶复合物,或与磷脂结合
存在。
膜蛋白对物质代谢、物质运输、细胞运动、信息
的接受与传递、支持与保护均有重要意义。
生物化学-脂类
16
3、膜糖类
主要是以糖蛋白和糖脂(主要为神经糖脂)的形
式存在。
与膜蛋白和膜脂结合的糖类主要有中性糖、氨基
糖和唾液酸。
糖蛋白和糖脂与细胞的抗原结构、受体、细胞免
疫反应、细胞识别、血型及细胞癌变等均有密切关系。
生物化学-脂类
17
三、膜的结构
1972年由S.J.Singer和G.Nicolson提出流动镶嵌模
型,其要点如下:
1、膜的基质或膜结构的连续主体是极性的脂质双分
子层。
2、极性脂质含有一定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在常温下
呈液态),因此脂质双分子层具有流动性。
3、膜的内嵌蛋白表面具有疏水氨基酸侧链基团,故
可使此蛋白“溶解”于双分子层的中心疏水部分
中。
生物化学-脂类
18
脂质双分子层
镶嵌蛋白
极性油脂分子
流动镶嵌模型
生物化学-脂类
19
4、外周蛋白可通过静电引力与带电荷的脂质双分子
层的极性头部连接。
5、双分子层中的脂质分子之间或蛋白质组分与脂质
之间无共价结合。
6、膜蛋白可做横向移动,外周蛋白漂浮在双分子层
“海洋”的表面,而内嵌蛋白犹如“冰山”几乎完
全浸没于烃基核心中。
生物化学-脂类
20
低温凝胶相
烃链捆绑
高温移动相
双层膜融开移动
生物化学-脂类 21
四、膜的功能
1、物质传送作用
2、保护作用
3、信息传递作用
4、细胞识别作用
细胞识别是指细胞有识别异己的能力。一般来讲,
识别作用是一种发生在细胞表面的现象,其本质是细
胞通过细胞膜上特定的膜受体或膜抗原与外来信号物
质的特异结合。
生物化学-脂类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