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特色的是卡车,一律涂画得光怪陆离、花枝招展。 而且据说涂车也有专门的艺术展,且有专门的服务店铺。 大学里的一家农家苍蝇店的新鲜菜: 咖哩小鱼、咖哩黑鱼、鱼饼、土豆鱼、 咖哩鸡块、咖哩牛肉丁、咖哩牛排、 土豆丸子、蔬菜色拉。 诱人的小吃 哈哈! 访问孟国第二大国立大学贾杭金瑙歌大学。 校园的建筑比较简单陈旧,但学生们看起 来还是挺热情有活力的。 乌鸦 在人的眼里, 她是不吉的鸟, 她的话语, 被看做是愚蠢疯癫的恬噪。 她们千古长存, 黑暗而有活力, 她们也有打量世界的角度, 尽管是用人不屑的头脑。 人看她是不吉的鸟, 但死亡之前她还可以自由地叫。 达卡 清晨的街景 达卡的早市 热闹而忙碌 蔬菜很丰富,很新鲜。 爱拍照的孟加拉帅哥,很有镜头感嘛 归真 我享受孟加拉黝黑的快乐, 雨林般的热情涌动, 贫穷没有掩盖的大眼睛, 闪闪发光的好奇心。 停止衣楚妆浓, 好一似青梅竹马的纯情飞鸿。 鱼市 虽然都是死鱼虾 也十分鲜美 很受欢迎 所有农人与工人对外来的我们, 都很友好、自然与热情。 鲜榨甘蔗汁 吃早点咯,真香啊~ 达卡独立纪念碑留影 三轮车的王国 孟加拉到处充满了人力三轮车与机动三轮车。 因为没有专用道,也没人行道,三轮车就与汽车夹行。 达卡的市民生活 达卡的城市风貌——古老与现代的结合 达卡的街景~ 会耶鲁世界学者校友、环境与人文发展协会负责人葛斐利先生。 这里的孩子们很大方,与我们 拉手、围跑、照相,很少看到那种 在中国很普遍的畏怯陌生人的孩子。 考察达卡贫民窟 这个贫民窟大约有一百来户人家,住在统一用 竹子搭建的棚子里,每个小屋大约也就5-6个 平米。棚屋是排屋的样子,显然是统一修建而 后出租的。 两排棚屋中间是竹子架的路。 棚屋悬空着,竹架下是横流的污水。 做饭的地方集中在 一个水龙头旁,有些女 性在烧饭。 我尝了一个老妈妈 正在做的烧茄子,我用 她的铲子挑起菜来吃的 时候,贫民窟里围观的 人们看着发出欢呼。 围着的人多数是孩 子,也有一些妇女,少 数男性。孩子们大半光 着脊梁骨,但很多孩子 有清澈的大眼睛。 贫民窟里有些人在做手工艺品, 也有些人在处理旧皮草和鱼食, 有自己专门的业务。 处理旧皮草 处理鱼食 孟国的大部分人看起来 很精瘦,但还蛮耐看,即使 在贫民窟也有很多男孩女孩 看起来很漂亮。他们很注意 发型。 可以从体形上看出经济 条件,村庄里中等收入以上 的人似乎肚子比较挺。 服装商店 琳琅满目,色彩缤纷 穿 裙 子 咯 哈 哈 出席耶鲁校友、孟加拉每日星报发行人 安马复先生为报社创办十九周年举行的招待 酒会。 孟国也有自己的大明星,比如获得终身成就奖的歌星鲁娜雷拉。 有意思的是,孟国人也与中国人一样喜欢和明星合照,只是男人碰到 女明星与女人碰到男明星拍照的时候会保持很远的距离,要按中国人 的标准都看不出来是合照。 访问达卡郊区的孟加拉农村,感觉很好。 孟国人对中国人很友好。 在乡间,孩子们会在我们周围快乐地高喊 “China!China!” 有趣的洗胡萝卜活动 满是泥土的胡萝卜从地 里被运到水塘边挖好的水槽 中,水槽下有铺好的席子, 往胡箩卜上倒水,各有6-8位 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坐在水槽 两侧用脚推挤摩擦胡萝卜, 然后用水一冲,本来泥泞的 胡萝卜立刻露出了红艳艳的 本色。 胡萝卜洗好之后,有人装袋过秤。 胡箩卜发去批发市场是7塔卡左右一公斤,到零售 市场大约15塔卡。 我拿起一根胡萝卜尝尝,清脆甜润,应该很有机, 也很新鲜。 小河塘里,有很多小孩子和牛只在嬉水, 家人就在旁边的水稻地里拔秧与插秧。 村庄河道的上方有不少两根竹子宽的便道, 不过对于恐高的人,走过去还有点挑战。 农家人的眼神都很友善,用葛菲利先生的话说: “孟加拉的农民不富裕,但是都很快乐。” 一个小灶眼造在地下 拉赫曼一家人从老到小全部是赤着脚。 拉赫曼穿一条男裙,光着上身,他两三 岁的女儿也是光着脊梁骨。 院里有一棵饱满的栀子花树。 拉赫曼的家里有一个 自打的井眼。 达卡的中小学,校舍还整齐。 “我们有很多穷学生,来自很穷的家庭”, 一位老师对我们说。 各校学生有不同特色的校服,八年制义务教 育是免费的,但学生的生活费与校服费自理。 学生都对我们这些来自中国的游人很友好也 好奇,他们很可爱但大部分是赤脚。 在我们的陪同优苏福家里吃饭。 手洗干净,把菜捏碎下,与米饭拌下, 用三个手指抓来吃,很有趣。 咖哩鱼、咖哩牛肉、咖哩鸡腿、炒杂蔬、 土豆鸡蛋卷和蔬菜色拉。 伊斯兰教义禁止信徒饮酒,所以只有水、 可乐与雪碧。 土地上又重新栽了一些速生林,也种了不少 菠萝。 陪同我们的孟加拉环境与社会人文发展协会 的葛菲利(Philip Gain)先生对这一带很熟悉,他 一直致力于反映热带雨林被破坏以后的情况。 他们使用的自掘井,用手拉的方式出水。 地下水也是农地浇水的水源。 打井中 家养小黑猪, 拴在树干上。 树苗培植 孟国农村的自制厕所简易而干净, 很值得在我们中国的农村地区学习。 在地下挖出一个坑,在地面用水泥 浇出一个蹲坑位,用过之后可以水冲, 没任何异味,也看不到污物。 踏访孟加拉的摩梭族——芒第族。 这是女性做主的社会,孩子从母姓、随母亲生活, 女性是家中的核心决策者。 而在社区层面,女性也是社区组织的主要领导者。 这户人家的老妈妈与三个儿女辈的房子围成 一个四合院,院子里还有盆景,从各方面来 看,生活品质相当不低。 芒第人的适应性很强,他们从原来的丛林生 活很好地适应了现在的农耕生活,而且还有 不错的收入。我们去的这家,全部人口的年 收入能达到5万人民币左右呢。 中饭是女主人做的,有红烧鱼、 煎烤鱼、红烧猪血肉、竹烤鸡、树叶 烤鸡、炒土豆丁。米饭有籼米和糯米 两种。还是用手抓着吃,味道好极了! 他们喝自酿的米酒,装在大壶里。 孟加拉因为主流是穆斯林,所以不留 行喝酒,但芒第人自饮其酒,自得其乐。 芒第人的食物与孟加拉人迥然不 同,鸡、鱼、肉的做法更近似中国菜, 而且他们也养猪,吃猪肉,这在信奉 伊斯兰教的孟国也显得很异样。 在此传教50年的美籍天主教神 父霍穆雷克笑着跟我们说:“这是 一个和平美丽的社区,因为有了女 性的领导,她们更有责任感,更重 视教育,更注重社区关系,这里一 切都那么和谐美好”。 葛菲利先生说,这也许是全世 界独一无二的女性高地位社区了, 我跟他说,中国可还有摩梭族呢! 木德普地区的一家天主教教堂。 孟加拉算是穆斯林国家,主流信徒属于逊尼派,人们积极参与宗教活动,但似 乎不是很极端的清规戒律型的穆斯林文化。 每个街区基本都有清真寺,设计的样式也很丰富,有时甚至不容易辨认。 爱域 纱丽艟艟盈春纹, 棚墙隐隐羞清真。 黑水不锁粉红船, 轻竹悬屋收鸳声。 爱船——专门为恋爱青年提供幽会服务, 大约两百塔卡可上船幽会一小时。 爱屋——在河上用毛竹搭建出的一座座悬空 小屋,连在一起还颇有点特殊的味道。屋里 有简单的椅子与低桌。 最有特色的是卡车,一律涂画得光怪陆离、花枝招展。 而且据说涂车也有专门的艺术展,且有专门的服务店铺。 大学里的一家农家苍蝇店的新鲜菜: 咖哩小鱼、咖哩黑鱼、鱼饼、土豆鱼、 咖哩鸡块、咖哩牛肉丁、咖哩牛排、 土豆丸子、蔬菜色拉。 诱人的小吃 哈哈! 访问孟国第二大国立大学贾杭金瑙歌大学。 校园的建筑比较简单陈旧,但学生们看起 来还是挺热情有活力的。 乌鸦 在人的眼里, 她是不吉的鸟, 她的话语, 被看做是愚蠢疯癫的恬噪。 她们千古长存, 黑暗而有活力, 她们也有打量世界的角度, 尽管是用人不屑的头脑。 人看她是不吉的鸟, 但死亡之前她还可以自由地叫。 达卡 清晨的街景 达卡的早市 热闹而忙碌 蔬菜很丰富,很新鲜。 爱拍照的孟加拉帅哥,很有镜头感嘛 归真 我享受孟加拉黝黑的快乐, 雨林般的热情涌动, 贫穷没有掩盖的大眼睛, 闪闪发光的好奇心。 停止衣楚妆浓, 好一似青梅竹马的纯情飞鸿。 鱼市 虽然都是死鱼虾 也十分鲜美 很受欢迎 所有农人与工人对外来的我们, 都很友好、自然与热情。 鲜榨甘蔗汁 吃早点咯,真香啊~ 达卡独立纪念碑留影 三轮车的王国 孟加拉到处充满了人力三轮车与机动三轮车。 因为没有专用道,也没人行道,三轮车就与汽车夹行。 达卡的市民生活 达卡的城市风貌——古老与现代的结合 达卡的街景~ 会耶鲁世界学者校友、环境与人文发展协会负责人葛斐利先生。 这里的孩子们很大方,与我们 拉手、围跑、照相,很少看到那种 在中国很普遍的畏怯陌生人的孩子。 考察达卡贫民窟 这个贫民窟大约有一百来户人家,住在统一用 竹子搭建的棚子里,每个小屋大约也就5-6个 平米。棚屋是排屋的样子,显然是统一修建而 后出租的。 两排棚屋中间是竹子架的路。 棚屋悬空着,竹架下是横流的污水。 做饭的地方集中在 一个水龙头旁,有些女 性在烧饭。 我尝了一个老妈妈 正在做的烧茄子,我用 她的铲子挑起菜来吃的 时候,贫民窟里围观的 人们看着发出欢呼。 围着的人多数是孩 子,也有一些妇女,少 数男性。孩子们大半光 着脊梁骨,但很多孩子 有清澈的大眼睛。 贫民窟里有些人在做手工艺品, 也有些人在处理旧皮草和鱼食, 有自己专门的业务。 处理旧皮草 处理鱼食 孟国的大部分人看起来 很精瘦,但还蛮耐看,即使 在贫民窟也有很多男孩女孩 看起来很漂亮。他们很注意 发型。 可以从体形上看出经济 条件,村庄里中等收入以上 的人似乎肚子比较挺。 服装商店 琳琅满目,色彩缤纷 穿 裙 子 咯 哈 哈 出席耶鲁校友、孟加拉每日星报发行人 安马复先生为报社创办十九周年举行的招待 酒会。 孟国也有自己的大明星,比如获得终身成就奖的歌星鲁娜雷拉。 有意思的是,孟国人也与中国人一样喜欢和明星合照,只是男人碰到 女明星与女人碰到男明星拍照的时候会保持很远的距离,要按中国人 的标准都看不出来是合照。 访问达卡郊区的孟加拉农村,感觉很好。 孟国人对中国人很友好。 在乡间,孩子们会在我们周围快乐地高喊 “China!China!” 有趣的洗胡萝卜活动 满是泥土的胡萝卜从地 里被运到水塘边挖好的水槽 中,水槽下有铺好的席子, 往胡箩卜上倒水,各有6-8位 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坐在水槽 两侧用脚推挤摩擦胡萝卜, 然后用水一冲,本来泥泞的 胡萝卜立刻露出了红艳艳的 本色。 胡萝卜洗好之后,有人装袋过秤。 胡箩卜发去批发市场是7塔卡左右一公斤,到零售 市场大约15塔卡。 我拿起一根胡萝卜尝尝,清脆甜润,应该很有机, 也很新鲜。 小河塘里,有很多小孩子和牛只在嬉水, 家人就在旁边的水稻地里拔秧与插秧。 村庄河道的上方有不少两根竹子宽的便道, 不过对于恐高的人,走过去还有点挑战。 农家人的眼神都很友善,用葛菲利先生的话说: “孟加拉的农民不富裕,但是都很快乐。” 一个小灶眼造在地下 拉赫曼一家人从老到小全部是赤着脚。 拉赫曼穿一条男裙,光着上身,他两三 岁的女儿也是光着脊梁骨。 院里有一棵饱满的栀子花树。 拉赫曼的家里有一个 自打的井眼。 达卡的中小学,校舍还整齐。 “我们有很多穷学生,来自很穷的家庭”, 一位老师对我们说。 各校学生有不同特色的校服,八年制义务教 育是免费的,但学生的生活费与校服费自理。 学生都对我们这些来自中国的游人很友好也 好奇,他们很可爱但大部分是赤脚。 在我们的陪同优苏福家里吃饭。 手洗干净,把菜捏碎下,与米饭拌下, 用三个手指抓来吃,很有趣。 咖哩鱼、咖哩牛肉、咖哩鸡腿、炒杂蔬、 土豆鸡蛋卷和蔬菜色拉。 伊斯兰教义禁止信徒饮酒,所以只有水、 可乐与雪碧。 土地上又重新栽了一些速生林,也种了不少 菠萝。 陪同我们的孟加拉环境与社会人文发展协会 的葛菲利(Philip Gain)先生对这一带很熟悉,他 一直致力于反映热带雨林被破坏以后的情况。 他们使用的自掘井,用手拉的方式出水。 地下水也是农地浇水的水源。 打井中 家养小黑猪, 拴在树干上。 树苗培植 孟国农村的自制厕所简易而干净, 很值得在我们中国的农村地区学习。 在地下挖出一个坑,在地面用水泥 浇出一个蹲坑位,用过之后可以水冲, 没任何异味,也看不到污物。 踏访孟加拉的摩梭族——芒第族。 这是女性做主的社会,孩子从母姓、随母亲生活, 女性是家中的核心决策者。 而在社区层面,女性也是社区组织的主要领导者。 这户人家的老妈妈与三个儿女辈的房子围成 一个四合院,院子里还有盆景,从各方面来 看,生活品质相当不低。 芒第人的适应性很强,他们从原来的丛林生 活很好地适应了现在的农耕生活,而且还有 不错的收入。我们去的这家,全部人口的年 收入能达到5万人民币左右呢。 中饭是女主人做的,有红烧鱼、 煎烤鱼、红烧猪血肉、竹烤鸡、树叶 烤鸡、炒土豆丁。米饭有籼米和糯米 两种。还是用手抓着吃,味道好极了! 他们喝自酿的米酒,装在大壶里。 孟加拉因为主流是穆斯林,所以不留 行喝酒,但芒第人自饮其酒,自得其乐。 芒第人的食物与孟加拉人迥然不 同,鸡、鱼、肉的做法更近似中国菜, 而且他们也养猪,吃猪肉,这在信奉 伊斯兰教的孟国也显得很异样。 在此传教50年的美籍天主教神 父霍穆雷克笑着跟我们说:“这是 一个和平美丽的社区,因为有了女 性的领导,她们更有责任感,更重 视教育,更注重社区关系,这里一 切都那么和谐美好”。 葛菲利先生说,这也许是全世 界独一无二的女性高地位社区了, 我跟他说,中国可还有摩梭族呢! 木德普地区的一家天主教教堂。 孟加拉算是穆斯林国家,主流信徒属于逊尼派,人们积极参与宗教活动,但似 乎不是很极端的清规戒律型的穆斯林文化。 每个街区基本都有清真寺,设计的样式也很丰富,有时甚至不容易辨认。 爱域 纱丽艟艟盈春纹, 棚墙隐隐羞清真。 黑水不锁粉红船, 轻竹悬屋收鸳声。 爱船——专门为恋爱青年提供幽会服务, 大约两百塔卡可上船幽会一小时。 爱屋——在河上用毛竹搭建出的一座座悬空 小屋,连在一起还颇有点特殊的味道。屋里 有简单的椅子与低桌。 最有特色的是卡车,一律涂画得光怪陆离、花枝招展。 而且据说涂车也有专门的艺术展,且有专门的服务店铺。 大学里的一家农家苍蝇店的新鲜菜: 咖哩小鱼、咖哩黑鱼、鱼饼、土豆鱼、 咖哩鸡块、咖哩牛肉丁、咖哩牛排、 土豆丸子、蔬菜色拉。 诱人的小吃 哈哈! 访问孟国第二大国立大学贾杭金瑙歌大学。 校园的建筑比较简单陈旧,但学生们看起 来还是挺热情有活力的。 乌鸦 在人的眼里, 她是不吉的鸟, 她的话语, 被看做是愚蠢疯癫的恬噪。 她们千古长存, 黑暗而有活力, 她们也有打量世界的角度, 尽管是用人不屑的头脑。 人看她是不吉的鸟, 但死亡之前她还可以自由地叫。 达卡 清晨的街景 达卡的早市 热闹而忙碌 蔬菜很丰富,很新鲜。 爱拍照的孟加拉帅哥,很有镜头感嘛 归真 我享受孟加拉黝黑的快乐, 雨林般的热情涌动, 贫穷没有掩盖的大眼睛, 闪闪发光的好奇心。 停止衣楚妆浓, 好一似青梅竹马的纯情飞鸿。 鱼市 虽然都是死鱼虾 也十分鲜美 很受欢迎 所有农人与工人对外来的我们, 都很友好、自然与热情。 鲜榨甘蔗汁 吃早点咯,真香啊~ 达卡独立纪念碑留影 三轮车的王国 孟加拉到处充满了人力三轮车与机动三轮车。 因为没有专用道,也没人行道,三轮车就与汽车夹行。 达卡的市民生活 达卡的城市风貌——古老与现代的结合 达卡的街景~ 会耶鲁世界学者校友、环境与人文发展协会负责人葛斐利先生。 这里的孩子们很大方,与我们 拉手、围跑、照相,很少看到那种 在中国很普遍的畏怯陌生人的孩子。 考察达卡贫民窟 这个贫民窟大约有一百来户人家,住在统一用 竹子搭建的棚子里,每个小屋大约也就5-6个 平米。棚屋是排屋的样子,显然是统一修建而 后出租的。 两排棚屋中间是竹子架的路。 棚屋悬空着,竹架下是横流的污水。 做饭的地方集中在 一个水龙头旁,有些女 性在烧饭。 我尝了一个老妈妈 正在做的烧茄子,我用 她的铲子挑起菜来吃的 时候,贫民窟里围观的 人们看着发出欢呼。 围着的人多数是孩 子,也有一些妇女,少 数男性。孩子们大半光 着脊梁骨,但很多孩子 有清澈的大眼睛。 贫民窟里有些人在做手工艺品, 也有些人在处理旧皮草和鱼食, 有自己专门的业务。 处理旧皮草 处理鱼食 孟国的大部分人看起来 很精瘦,但还蛮耐看,即使 在贫民窟也有很多男孩女孩 看起来很漂亮。他们很注意 发型。 可以从体形上看出经济 条件,村庄里中等收入以上 的人似乎肚子比较挺。 服装商店 琳琅满目,色彩缤纷 穿 裙 子 咯 哈 哈 出席耶鲁校友、孟加拉每日星报发行人 安马复先生为报社创办十九周年举行的招待 酒会。 孟国也有自己的大明星,比如获得终身成就奖的歌星鲁娜雷拉。 有意思的是,孟国人也与中国人一样喜欢和明星合照,只是男人碰到 女明星与女人碰到男明星拍照的时候会保持很远的距离,要按中国人 的标准都看不出来是合照。 访问达卡郊区的孟加拉农村,感觉很好。 孟国人对中国人很友好。 在乡间,孩子们会在我们周围快乐地高喊 “China!China!” 有趣的洗胡萝卜活动 满是泥土的胡萝卜从地 里被运到水塘边挖好的水槽 中,水槽下有铺好的席子, 往胡箩卜上倒水,各有6-8位 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坐在水槽 两侧用脚推挤摩擦胡萝卜, 然后用水一冲,本来泥泞的 胡萝卜立刻露出了红艳艳的 本色。 胡萝卜洗好之后,有人装袋过秤。 胡箩卜发去批发市场是7塔卡左右一公斤,到零售 市场大约15塔卡。 我拿起一根胡萝卜尝尝,清脆甜润,应该很有机, 也很新鲜。 小河塘里,有很多小孩子和牛只在嬉水, 家人就在旁边的水稻地里拔秧与插秧。 村庄河道的上方有不少两根竹子宽的便道, 不过对于恐高的人,走过去还有点挑战。 农家人的眼神都很友善,用葛菲利先生的话说: “孟加拉的农民不富裕,但是都很快乐。” 一个小灶眼造在地下 拉赫曼一家人从老到小全部是赤着脚。 拉赫曼穿一条男裙,光着上身,他两三 岁的女儿也是光着脊梁骨。 院里有一棵饱满的栀子花树。 拉赫曼的家里有一个 自打的井眼。 达卡的中小学,校舍还整齐。 “我们有很多穷学生,来自很穷的家庭”, 一位老师对我们说。 各校学生有不同特色的校服,八年制义务教 育是免费的,但学生的生活费与校服费自理。 学生都对我们这些来自中国的游人很友好也 好奇,他们很可爱但大部分是赤脚。 在我们的陪同优苏福家里吃饭。 手洗干净,把菜捏碎下,与米饭拌下, 用三个手指抓来吃,很有趣。 咖哩鱼、咖哩牛肉、咖哩鸡腿、炒杂蔬、 土豆鸡蛋卷和蔬菜色拉。 伊斯兰教义禁止信徒饮酒,所以只有水、 可乐与雪碧。 土地上又重新栽了一些速生林,也种了不少 菠萝。 陪同我们的孟加拉环境与社会人文发展协会 的葛菲利(Philip Gain)先生对这一带很熟悉,他 一直致力于反映热带雨林被破坏以后的情况。 他们使用的自掘井,用手拉的方式出水。 地下水也是农地浇水的水源。 打井中 家养小黑猪, 拴在树干上。 树苗培植 孟国农村的自制厕所简易而干净, 很值得在我们中国的农村地区学习。 在地下挖出一个坑,在地面用水泥 浇出一个蹲坑位,用过之后可以水冲, 没任何异味,也看不到污物。 踏访孟加拉的摩梭族——芒第族。 这是女性做主的社会,孩子从母姓、随母亲生活, 女性是家中的核心决策者。 而在社区层面,女性也是社区组织的主要领导者。 这户人家的老妈妈与三个儿女辈的房子围成 一个四合院,院子里还有盆景,从各方面来 看,生活品质相当不低。 芒第人的适应性很强,他们从原来的丛林生 活很好地适应了现在的农耕生活,而且还有 不错的收入。我们去的这家,全部人口的年 收入能达到5万人民币左右呢。 中饭是女主人做的,有红烧鱼、 煎烤鱼、红烧猪血肉、竹烤鸡、树叶 烤鸡、炒土豆丁。米饭有籼米和糯米 两种。还是用手抓着吃,味道好极了! 他们喝自酿的米酒,装在大壶里。 孟加拉因为主流是穆斯林,所以不留 行喝酒,但芒第人自饮其酒,自得其乐。 芒第人的食物与孟加拉人迥然不 同,鸡、鱼、肉的做法更近似中国菜, 而且他们也养猪,吃猪肉,这在信奉 伊斯兰教的孟国也显得很异样。 在此传教50年的美籍天主教神 父霍穆雷克笑着跟我们说:“这是 一个和平美丽的社区,因为有了女 性的领导,她们更有责任感,更重 视教育,更注重社区关系,这里一 切都那么和谐美好”。 葛菲利先生说,这也许是全世 界独一无二的女性高地位社区了, 我跟他说,中国可还有摩梭族呢! 木德普地区的一家天主教教堂。 孟加拉算是穆斯林国家,主流信徒属于逊尼派,人们积极参与宗教活动,但似 乎不是很极端的清规戒律型的穆斯林文化。 每个街区基本都有清真寺,设计的样式也很丰富,有时甚至不容易辨认。 爱域 纱丽艟艟盈春纹, 棚墙隐隐羞清真。 黑水不锁粉红船, 轻竹悬屋收鸳声。 爱船——专门为恋爱青年提供幽会服务, 大约两百塔卡可上船幽会一小时。 爱屋——在河上用毛竹搭建出的一座座悬空 小屋,连在一起还颇有点特殊的味道。屋里 有简单的椅子与低桌。 最有特色的是卡车,一律涂画得光怪陆离、花枝招展。 而且据说涂车也有专门的艺术展,且有专门的服务店铺。 大学里的一家农家苍蝇店的新鲜菜: 咖哩小鱼、咖哩黑鱼、鱼饼、土豆鱼、 咖哩鸡块、咖哩牛肉丁、咖哩牛排、 土豆丸子、蔬菜色拉。 诱人的小吃 哈哈! 访问孟国第二大国立大学贾杭金瑙歌大学。 校园的建筑比较简单陈旧,但学生们看起 来还是挺热情有活力的。 乌鸦 在人的眼里, 她是不吉的鸟, 她的话语, 被看做是愚蠢疯癫的恬噪。 她们千古长存, 黑暗而有活力, 她们也有打量世界的角度, 尽管是用人不屑的头脑。 人看她是不吉的鸟, 但死亡之前她还可以自由地叫。 达卡 清晨的街景 达卡的早市 热闹而忙碌 蔬菜很丰富,很新鲜。 爱拍照的孟加拉帅哥,很有镜头感嘛 归真 我享受孟加拉黝黑的快乐, 雨林般的热情涌动, 贫穷没有掩盖的大眼睛, 闪闪发光的好奇心。 停止衣楚妆浓, 好一似青梅竹马的纯情飞鸿。 鱼市 虽然都是死鱼虾 也十分鲜美 很受欢迎 所有农人与工人对外来的我们, 都很友好、自然与热情。 鲜榨甘蔗汁 吃早点咯,真香啊~ 达卡独立纪念碑留影 三轮车的王国 孟加拉到处充满了人力三轮车与机动三轮车。 因为没有专用道,也没人行道,三轮车就与汽车夹行。 达卡的市民生活 达卡的城市风貌——古老与现代的结合 达卡的街景~ 会耶鲁世界学者校友、环境与人文发展协会负责人葛斐利先生。 这里的孩子们很大方,与我们 拉手、围跑、照相,很少看到那种 在中国很普遍的畏怯陌生人的孩子。 考察达卡贫民窟 这个贫民窟大约有一百来户人家,住在统一用 竹子搭建的棚子里,每个小屋大约也就5-6个 平米。棚屋是排屋的样子,显然是统一修建而 后出租的。 两排棚屋中间是竹子架的路。 棚屋悬空着,竹架下是横流的污水。 做饭的地方集中在 一个水龙头旁,有些女 性在烧饭。 我尝了一个老妈妈 正在做的烧茄子,我用 她的铲子挑起菜来吃的 时候,贫民窟里围观的 人们看着发出欢呼。 围着的人多数是孩 子,也有一些妇女,少 数男性。孩子们大半光 着脊梁骨,但很多孩子 有清澈的大眼睛。 贫民窟里有些人在做手工艺品, 也有些人在处理旧皮草和鱼食, 有自己专门的业务。 处理旧皮草 处理鱼食 孟国的大部分人看起来 很精瘦,但还蛮耐看,即使 在贫民窟也有很多男孩女孩 看起来很漂亮。他们很注意 发型。 可以从体形上看出经济 条件,村庄里中等收入以上 的人似乎肚子比较挺。 服装商店 琳琅满目,色彩缤纷 穿 裙 子 咯 哈 哈 出席耶鲁校友、孟加拉每日星报发行人 安马复先生为报社创办十九周年举行的招待 酒会。 孟国也有自己的大明星,比如获得终身成就奖的歌星鲁娜雷拉。 有意思的是,孟国人也与中国人一样喜欢和明星合照,只是男人碰到 女明星与女人碰到男明星拍照的时候会保持很远的距离,要按中国人 的标准都看不出来是合照。 访问达卡郊区的孟加拉农村,感觉很好。 孟国人对中国人很友好。 在乡间,孩子们会在我们周围快乐地高喊 “China!China!” 有趣的洗胡萝卜活动 满是泥土的胡萝卜从地 里被运到水塘边挖好的水槽 中,水槽下有铺好的席子, 往胡箩卜上倒水,各有6-8位 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坐在水槽 两侧用脚推挤摩擦胡萝卜, 然后用水一冲,本来泥泞的 胡萝卜立刻露出了红艳艳的 本色。 胡萝卜洗好之后,有人装袋过秤。 胡箩卜发去批发市场是7塔卡左右一公斤,到零售 市场大约15塔卡。 我拿起一根胡萝卜尝尝,清脆甜润,应该很有机, 也很新鲜。 小河塘里,有很多小孩子和牛只在嬉水, 家人就在旁边的水稻地里拔秧与插秧。 村庄河道的上方有不少两根竹子宽的便道, 不过对于恐高的人,走过去还有点挑战。 农家人的眼神都很友善,用葛菲利先生的话说: “孟加拉的农民不富裕,但是都很快乐。” 一个小灶眼造在地下 拉赫曼一家人从老到小全部是赤着脚。 拉赫曼穿一条男裙,光着上身,他两三 岁的女儿也是光着脊梁骨。 院里有一棵饱满的栀子花树。 拉赫曼的家里有一个 自打的井眼。 达卡的中小学,校舍还整齐。 “我们有很多穷学生,来自很穷的家庭”, 一位老师对我们说。 各校学生有不同特色的校服,八年制义务教 育是免费的,但学生的生活费与校服费自理。 学生都对我们这些来自中国的游人很友好也 好奇,他们很可爱但大部分是赤脚。 在我们的陪同优苏福家里吃饭。 手洗干净,把菜捏碎下,与米饭拌下, 用三个手指抓来吃,很有趣。 咖哩鱼、咖哩牛肉、咖哩鸡腿、炒杂蔬、 土豆鸡蛋卷和蔬菜色拉。 伊斯兰教义禁止信徒饮酒,所以只有水、 可乐与雪碧。 土地上又重新栽了一些速生林,也种了不少 菠萝。 陪同我们的孟加拉环境与社会人文发展协会 的葛菲利(Philip Gain)先生对这一带很熟悉,他 一直致力于反映热带雨林被破坏以后的情况。 他们使用的自掘井,用手拉的方式出水。 地下水也是农地浇水的水源。 打井中 家养小黑猪, 拴在树干上。 树苗培植 孟国农村的自制厕所简易而干净, 很值得在我们中国的农村地区学习。 在地下挖出一个坑,在地面用水泥 浇出一个蹲坑位,用过之后可以水冲, 没任何异味,也看不到污物。 踏访孟加拉的摩梭族——芒第族。 这是女性做主的社会,孩子从母姓、随母亲生活, 女性是家中的核心决策者。 而在社区层面,女性也是社区组织的主要领导者。 这户人家的老妈妈与三个儿女辈的房子围成 一个四合院,院子里还有盆景,从各方面来 看,生活品质相当不低。 芒第人的适应性很强,他们从原来的丛林生 活很好地适应了现在的农耕生活,而且还有 不错的收入。我们去的这家,全部人口的年 收入能达到5万人民币左右呢。 中饭是女主人做的,有红烧鱼、 煎烤鱼、红烧猪血肉、竹烤鸡、树叶 烤鸡、炒土豆丁。米饭有籼米和糯米 两种。还是用手抓着吃,味道好极了! 他们喝自酿的米酒,装在大壶里。 孟加拉因为主流是穆斯林,所以不留 行喝酒,但芒第人自饮其酒,自得其乐。 芒第人的食物与孟加拉人迥然不 同,鸡、鱼、肉的做法更近似中国菜, 而且他们也养猪,吃猪肉,这在信奉 伊斯兰教的孟国也显得很异样。 在此传教50年的美籍天主教神 父霍穆雷克笑着跟我们说:“这是 一个和平美丽的社区,因为有了女 性的领导,她们更有责任感,更重 视教育,更注重社区关系,这里一 切都那么和谐美好”。 葛菲利先生说,这也许是全世 界独一无二的女性高地位社区了, 我跟他说,中国可还有摩梭族呢! 木德普地区的一家天主教教堂。 孟加拉算是穆斯林国家,主流信徒属于逊尼派,人们积极参与宗教活动,但似 乎不是很极端的清规戒律型的穆斯林文化。 每个街区基本都有清真寺,设计的样式也很丰富,有时甚至不容易辨认。 爱域 纱丽艟艟盈春纹, 棚墙隐隐羞清真。 黑水不锁粉红船, 轻竹悬屋收鸳声。 爱船——专门为恋爱青年提供幽会服务, 大约两百塔卡可上船幽会一小时。 爱屋——在河上用毛竹搭建出的一座座悬空 小屋,连在一起还颇有点特殊的味道。屋里 有简单的椅子与低桌。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最有特色的是卡车,一律涂画得光怪陆离、花枝招展。 而且据说涂车也有专门的艺术展,且有专门的服务店铺。 大学里的一家农家苍蝇店的新鲜菜: 咖哩小鱼、咖哩黑鱼、鱼饼、土豆鱼、 咖哩鸡块、咖哩牛肉丁、咖哩牛排、 土豆丸子、蔬菜色拉。 诱人的小吃 哈哈! 访问孟国第二大国立大学贾杭金瑙歌大学。 校园的建筑比较简单陈旧,但学生们看起 来还是挺热情有活力的。 乌鸦 在人的眼里, 她是不吉的鸟, 她的话语, 被看做是愚蠢疯癫的恬噪。 她们千古长存, 黑暗而有活力, 她们也有打量世界的角度, 尽管是用人不屑的头脑。 人看她是不吉的鸟, 但死亡之前她还可以自由地叫。 达卡 清晨的街景 达卡的早市 热闹而忙碌 蔬菜很丰富,很新鲜。 爱拍照的孟加拉帅哥,很有镜头感嘛 归真 我享受孟加拉黝黑的快乐, 雨林般的热情涌动, 贫穷没有掩盖的大眼睛, 闪闪发光的好奇心。 停止衣楚妆浓, 好一似青梅竹马的纯情飞鸿。 鱼市 虽然都是死鱼虾 也十分鲜美 很受欢迎 所有农人与工人对外来的我们, 都很友好、自然与热情。 鲜榨甘蔗汁 吃早点咯,真香啊~ 达卡独立纪念碑留影 三轮车的王国 孟加拉到处充满了人力三轮车与机动三轮车。 因为没有专用道,也没人行道,三轮车就与汽车夹行。 达卡的市民生活 达卡的城市风貌——古老与现代的结合 达卡的街景~ 会耶鲁世界学者校友、环境与人文发展协会负责人葛斐利先生。 这里的孩子们很大方,与我们 拉手、围跑、照相,很少看到那种 在中国很普遍的畏怯陌生人的孩子。 考察达卡贫民窟 这个贫民窟大约有一百来户人家,住在统一用 竹子搭建的棚子里,每个小屋大约也就5-6个 平米。棚屋是排屋的样子,显然是统一修建而 后出租的。 两排棚屋中间是竹子架的路。 棚屋悬空着,竹架下是横流的污水。 做饭的地方集中在 一个水龙头旁,有些女 性在烧饭。 我尝了一个老妈妈 正在做的烧茄子,我用 她的铲子挑起菜来吃的 时候,贫民窟里围观的 人们看着发出欢呼。 围着的人多数是孩 子,也有一些妇女,少 数男性。孩子们大半光 着脊梁骨,但很多孩子 有清澈的大眼睛。 贫民窟里有些人在做手工艺品, 也有些人在处理旧皮草和鱼食, 有自己专门的业务。 处理旧皮草 处理鱼食 孟国的大部分人看起来 很精瘦,但还蛮耐看,即使 在贫民窟也有很多男孩女孩 看起来很漂亮。他们很注意 发型。 可以从体形上看出经济 条件,村庄里中等收入以上 的人似乎肚子比较挺。 服装商店 琳琅满目,色彩缤纷 穿 裙 子 咯 哈 哈 出席耶鲁校友、孟加拉每日星报发行人 安马复先生为报社创办十九周年举行的招待 酒会。 孟国也有自己的大明星,比如获得终身成就奖的歌星鲁娜雷拉。 有意思的是,孟国人也与中国人一样喜欢和明星合照,只是男人碰到 女明星与女人碰到男明星拍照的时候会保持很远的距离,要按中国人 的标准都看不出来是合照。 访问达卡郊区的孟加拉农村,感觉很好。 孟国人对中国人很友好。 在乡间,孩子们会在我们周围快乐地高喊 “China!China!” 有趣的洗胡萝卜活动 满是泥土的胡萝卜从地 里被运到水塘边挖好的水槽 中,水槽下有铺好的席子, 往胡箩卜上倒水,各有6-8位 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坐在水槽 两侧用脚推挤摩擦胡萝卜, 然后用水一冲,本来泥泞的 胡萝卜立刻露出了红艳艳的 本色。 胡萝卜洗好之后,有人装袋过秤。 胡箩卜发去批发市场是7塔卡左右一公斤,到零售 市场大约15塔卡。 我拿起一根胡萝卜尝尝,清脆甜润,应该很有机, 也很新鲜。 小河塘里,有很多小孩子和牛只在嬉水, 家人就在旁边的水稻地里拔秧与插秧。 村庄河道的上方有不少两根竹子宽的便道, 不过对于恐高的人,走过去还有点挑战。 农家人的眼神都很友善,用葛菲利先生的话说: “孟加拉的农民不富裕,但是都很快乐。” 一个小灶眼造在地下 拉赫曼一家人从老到小全部是赤着脚。 拉赫曼穿一条男裙,光着上身,他两三 岁的女儿也是光着脊梁骨。 院里有一棵饱满的栀子花树。 拉赫曼的家里有一个 自打的井眼。 达卡的中小学,校舍还整齐。 “我们有很多穷学生,来自很穷的家庭”, 一位老师对我们说。 各校学生有不同特色的校服,八年制义务教 育是免费的,但学生的生活费与校服费自理。 学生都对我们这些来自中国的游人很友好也 好奇,他们很可爱但大部分是赤脚。 在我们的陪同优苏福家里吃饭。 手洗干净,把菜捏碎下,与米饭拌下, 用三个手指抓来吃,很有趣。 咖哩鱼、咖哩牛肉、咖哩鸡腿、炒杂蔬、 土豆鸡蛋卷和蔬菜色拉。 伊斯兰教义禁止信徒饮酒,所以只有水、 可乐与雪碧。 土地上又重新栽了一些速生林,也种了不少 菠萝。 陪同我们的孟加拉环境与社会人文发展协会 的葛菲利(Philip Gain)先生对这一带很熟悉,他 一直致力于反映热带雨林被破坏以后的情况。 他们使用的自掘井,用手拉的方式出水。 地下水也是农地浇水的水源。 打井中 家养小黑猪, 拴在树干上。 树苗培植 孟国农村的自制厕所简易而干净, 很值得在我们中国的农村地区学习。 在地下挖出一个坑,在地面用水泥 浇出一个蹲坑位,用过之后可以水冲, 没任何异味,也看不到污物。 踏访孟加拉的摩梭族——芒第族。 这是女性做主的社会,孩子从母姓、随母亲生活, 女性是家中的核心决策者。 而在社区层面,女性也是社区组织的主要领导者。 这户人家的老妈妈与三个儿女辈的房子围成 一个四合院,院子里还有盆景,从各方面来 看,生活品质相当不低。 芒第人的适应性很强,他们从原来的丛林生 活很好地适应了现在的农耕生活,而且还有 不错的收入。我们去的这家,全部人口的年 收入能达到5万人民币左右呢。 中饭是女主人做的,有红烧鱼、 煎烤鱼、红烧猪血肉、竹烤鸡、树叶 烤鸡、炒土豆丁。米饭有籼米和糯米 两种。还是用手抓着吃,味道好极了! 他们喝自酿的米酒,装在大壶里。 孟加拉因为主流是穆斯林,所以不留 行喝酒,但芒第人自饮其酒,自得其乐。 芒第人的食物与孟加拉人迥然不 同,鸡、鱼、肉的做法更近似中国菜, 而且他们也养猪,吃猪肉,这在信奉 伊斯兰教的孟国也显得很异样。 在此传教50年的美籍天主教神 父霍穆雷克笑着跟我们说:“这是 一个和平美丽的社区,因为有了女 性的领导,她们更有责任感,更重 视教育,更注重社区关系,这里一 切都那么和谐美好”。 葛菲利先生说,这也许是全世 界独一无二的女性高地位社区了, 我跟他说,中国可还有摩梭族呢! 木德普地区的一家天主教教堂。 孟加拉算是穆斯林国家,主流信徒属于逊尼派,人们积极参与宗教活动,但似 乎不是很极端的清规戒律型的穆斯林文化。 每个街区基本都有清真寺,设计的样式也很丰富,有时甚至不容易辨认。 爱域 纱丽艟艟盈春纹, 棚墙隐隐羞清真。 黑水不锁粉红船, 轻竹悬屋收鸳声。 爱船——专门为恋爱青年提供幽会服务, 大约两百塔卡可上船幽会一小时。 爱屋——在河上用毛竹搭建出的一座座悬空 小屋,连在一起还颇有点特殊的味道。屋里 有简单的椅子与低桌。 最有特色的是卡车,一律涂画得光怪陆离、花枝招展。 而且据说涂车也有专门的艺术展,且有专门的服务店铺。 大学里的一家农家苍蝇店的新鲜菜: 咖哩小鱼、咖哩黑鱼、鱼饼、土豆鱼、 咖哩鸡块、咖哩牛肉丁、咖哩牛排、 土豆丸子、蔬菜色拉。 诱人的小吃 哈哈! 访问孟国第二大国立大学贾杭金瑙歌大学。 校园的建筑比较简单陈旧,但学生们看起 来还是挺热情有活力的。 乌鸦 在人的眼里, 她是不吉的鸟, 她的话语, 被看做是愚蠢疯癫的恬噪。 她们千古长存, 黑暗而有活力, 她们也有打量世界的角度, 尽管是用人不屑的头脑。 人看她是不吉的鸟, 但死亡之前她还可以自由地叫。 达卡 清晨的街景 达卡的早市 热闹而忙碌 蔬菜很丰富,很新鲜。 爱拍照的孟加拉帅哥,很有镜头感嘛 归真 我享受孟加拉黝黑的快乐, 雨林般的热情涌动, 贫穷没有掩盖的大眼睛, 闪闪发光的好奇心。 停止衣楚妆浓, 好一似青梅竹马的纯情飞鸿。 鱼市 虽然都是死鱼虾 也十分鲜美 很受欢迎 所有农人与工人对外来的我们, 都很友好、自然与热情。 鲜榨甘蔗汁 吃早点咯,真香啊~ 达卡独立纪念碑留影 三轮车的王国 孟加拉到处充满了人力三轮车与机动三轮车。 因为没有专用道,也没人行道,三轮车就与汽车夹行。 达卡的市民生活 达卡的城市风貌——古老与现代的结合 达卡的街景~ 会耶鲁世界学者校友、环境与人文发展协会负责人葛斐利先生。 这里的孩子们很大方,与我们 拉手、围跑、照相,很少看到那种 在中国很普遍的畏怯陌生人的孩子。 考察达卡贫民窟 这个贫民窟大约有一百来户人家,住在统一用 竹子搭建的棚子里,每个小屋大约也就5-6个 平米。棚屋是排屋的样子,显然是统一修建而 后出租的。 两排棚屋中间是竹子架的路。 棚屋悬空着,竹架下是横流的污水。 做饭的地方集中在 一个水龙头旁,有些女 性在烧饭。 我尝了一个老妈妈 正在做的烧茄子,我用 她的铲子挑起菜来吃的 时候,贫民窟里围观的 人们看着发出欢呼。 围着的人多数是孩 子,也有一些妇女,少 数男性。孩子们大半光 着脊梁骨,但很多孩子 有清澈的大眼睛。 贫民窟里有些人在做手工艺品, 也有些人在处理旧皮草和鱼食, 有自己专门的业务。 处理旧皮草 处理鱼食 孟国的大部分人看起来 很精瘦,但还蛮耐看,即使 在贫民窟也有很多男孩女孩 看起来很漂亮。他们很注意 发型。 可以从体形上看出经济 条件,村庄里中等收入以上 的人似乎肚子比较挺。 服装商店 琳琅满目,色彩缤纷 穿 裙 子 咯 哈 哈 出席耶鲁校友、孟加拉每日星报发行人 安马复先生为报社创办十九周年举行的招待 酒会。 孟国也有自己的大明星,比如获得终身成就奖的歌星鲁娜雷拉。 有意思的是,孟国人也与中国人一样喜欢和明星合照,只是男人碰到 女明星与女人碰到男明星拍照的时候会保持很远的距离,要按中国人 的标准都看不出来是合照。 访问达卡郊区的孟加拉农村,感觉很好。 孟国人对中国人很友好。 在乡间,孩子们会在我们周围快乐地高喊 “China!China!” 有趣的洗胡萝卜活动 满是泥土的胡萝卜从地 里被运到水塘边挖好的水槽 中,水槽下有铺好的席子, 往胡箩卜上倒水,各有6-8位 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坐在水槽 两侧用脚推挤摩擦胡萝卜, 然后用水一冲,本来泥泞的 胡萝卜立刻露出了红艳艳的 本色。 胡萝卜洗好之后,有人装袋过秤。 胡箩卜发去批发市场是7塔卡左右一公斤,到零售 市场大约15塔卡。 我拿起一根胡萝卜尝尝,清脆甜润,应该很有机, 也很新鲜。 小河塘里,有很多小孩子和牛只在嬉水, 家人就在旁边的水稻地里拔秧与插秧。 村庄河道的上方有不少两根竹子宽的便道, 不过对于恐高的人,走过去还有点挑战。 农家人的眼神都很友善,用葛菲利先生的话说: “孟加拉的农民不富裕,但是都很快乐。” 一个小灶眼造在地下 拉赫曼一家人从老到小全部是赤着脚。 拉赫曼穿一条男裙,光着上身,他两三 岁的女儿也是光着脊梁骨。 院里有一棵饱满的栀子花树。 拉赫曼的家里有一个 自打的井眼。 达卡的中小学,校舍还整齐。 “我们有很多穷学生,来自很穷的家庭”, 一位老师对我们说。 各校学生有不同特色的校服,八年制义务教 育是免费的,但学生的生活费与校服费自理。 学生都对我们这些来自中国的游人很友好也 好奇,他们很可爱但大部分是赤脚。 在我们的陪同优苏福家里吃饭。 手洗干净,把菜捏碎下,与米饭拌下, 用三个手指抓来吃,很有趣。 咖哩鱼、咖哩牛肉、咖哩鸡腿、炒杂蔬、 土豆鸡蛋卷和蔬菜色拉。 伊斯兰教义禁止信徒饮酒,所以只有水、 可乐与雪碧。 土地上又重新栽了一些速生林,也种了不少 菠萝。 陪同我们的孟加拉环境与社会人文发展协会 的葛菲利(Philip Gain)先生对这一带很熟悉,他 一直致力于反映热带雨林被破坏以后的情况。 他们使用的自掘井,用手拉的方式出水。 地下水也是农地浇水的水源。 打井中 家养小黑猪, 拴在树干上。 树苗培植 孟国农村的自制厕所简易而干净, 很值得在我们中国的农村地区学习。 在地下挖出一个坑,在地面用水泥 浇出一个蹲坑位,用过之后可以水冲, 没任何异味,也看不到污物。 踏访孟加拉的摩梭族——芒第族。 这是女性做主的社会,孩子从母姓、随母亲生活, 女性是家中的核心决策者。 而在社区层面,女性也是社区组织的主要领导者。 这户人家的老妈妈与三个儿女辈的房子围成 一个四合院,院子里还有盆景,从各方面来 看,生活品质相当不低。 芒第人的适应性很强,他们从原来的丛林生 活很好地适应了现在的农耕生活,而且还有 不错的收入。我们去的这家,全部人口的年 收入能达到5万人民币左右呢。 中饭是女主人做的,有红烧鱼、 煎烤鱼、红烧猪血肉、竹烤鸡、树叶 烤鸡、炒土豆丁。米饭有籼米和糯米 两种。还是用手抓着吃,味道好极了! 他们喝自酿的米酒,装在大壶里。 孟加拉因为主流是穆斯林,所以不留 行喝酒,但芒第人自饮其酒,自得其乐。 芒第人的食物与孟加拉人迥然不 同,鸡、鱼、肉的做法更近似中国菜, 而且他们也养猪,吃猪肉,这在信奉 伊斯兰教的孟国也显得很异样。 在此传教50年的美籍天主教神 父霍穆雷克笑着跟我们说:“这是 一个和平美丽的社区,因为有了女 性的领导,她们更有责任感,更重 视教育,更注重社区关系,这里一 切都那么和谐美好”。 葛菲利先生说,这也许是全世 界独一无二的女性高地位社区了, 我跟他说,中国可还有摩梭族呢! 木德普地区的一家天主教教堂。 孟加拉算是穆斯林国家,主流信徒属于逊尼派,人们积极参与宗教活动,但似 乎不是很极端的清规戒律型的穆斯林文化。 每个街区基本都有清真寺,设计的样式也很丰富,有时甚至不容易辨认。 爱域 纱丽艟艟盈春纹, 棚墙隐隐羞清真。 黑水不锁粉红船, 轻竹悬屋收鸳声。 爱船——专门为恋爱青年提供幽会服务, 大约两百塔卡可上船幽会一小时。 爱屋——在河上用毛竹搭建出的一座座悬空 小屋,连在一起还颇有点特殊的味道。屋里 有简单的椅子与低桌。 最有特色的是卡车,一律涂画得光怪陆离、花枝招展。 而且据说涂车也有专门的艺术展,且有专门的服务店铺。 大学里的一家农家苍蝇店的新鲜菜: 咖哩小鱼、咖哩黑鱼、鱼饼、土豆鱼、 咖哩鸡块、咖哩牛肉丁、咖哩牛排、 土豆丸子、蔬菜色拉。 诱人的小吃 哈哈! 访问孟国第二大国立大学贾杭金瑙歌大学。 校园的建筑比较简单陈旧,但学生们看起 来还是挺热情有活力的。 乌鸦 在人的眼里, 她是不吉的鸟, 她的话语, 被看做是愚蠢疯癫的恬噪。 她们千古长存, 黑暗而有活力, 她们也有打量世界的角度, 尽管是用人不屑的头脑。 人看她是不吉的鸟, 但死亡之前她还可以自由地叫。 达卡 清晨的街景 达卡的早市 热闹而忙碌 蔬菜很丰富,很新鲜。 爱拍照的孟加拉帅哥,很有镜头感嘛 归真 我享受孟加拉黝黑的快乐, 雨林般的热情涌动, 贫穷没有掩盖的大眼睛, 闪闪发光的好奇心。 停止衣楚妆浓, 好一似青梅竹马的纯情飞鸿。 鱼市 虽然都是死鱼虾 也十分鲜美 很受欢迎 所有农人与工人对外来的我们, 都很友好、自然与热情。 鲜榨甘蔗汁 吃早点咯,真香啊~ 达卡独立纪念碑留影 三轮车的王国 孟加拉到处充满了人力三轮车与机动三轮车。 因为没有专用道,也没人行道,三轮车就与汽车夹行。 达卡的市民生活 达卡的城市风貌——古老与现代的结合 达卡的街景~ 会耶鲁世界学者校友、环境与人文发展协会负责人葛斐利先生。 这里的孩子们很大方,与我们 拉手、围跑、照相,很少看到那种 在中国很普遍的畏怯陌生人的孩子。 考察达卡贫民窟 这个贫民窟大约有一百来户人家,住在统一用 竹子搭建的棚子里,每个小屋大约也就5-6个 平米。棚屋是排屋的样子,显然是统一修建而 后出租的。 两排棚屋中间是竹子架的路。 棚屋悬空着,竹架下是横流的污水。 做饭的地方集中在 一个水龙头旁,有些女 性在烧饭。 我尝了一个老妈妈 正在做的烧茄子,我用 她的铲子挑起菜来吃的 时候,贫民窟里围观的 人们看着发出欢呼。 围着的人多数是孩 子,也有一些妇女,少 数男性。孩子们大半光 着脊梁骨,但很多孩子 有清澈的大眼睛。 贫民窟里有些人在做手工艺品, 也有些人在处理旧皮草和鱼食, 有自己专门的业务。 处理旧皮草 处理鱼食 孟国的大部分人看起来 很精瘦,但还蛮耐看,即使 在贫民窟也有很多男孩女孩 看起来很漂亮。他们很注意 发型。 可以从体形上看出经济 条件,村庄里中等收入以上 的人似乎肚子比较挺。 服装商店 琳琅满目,色彩缤纷 穿 裙 子 咯 哈 哈 出席耶鲁校友、孟加拉每日星报发行人 安马复先生为报社创办十九周年举行的招待 酒会。 孟国也有自己的大明星,比如获得终身成就奖的歌星鲁娜雷拉。 有意思的是,孟国人也与中国人一样喜欢和明星合照,只是男人碰到 女明星与女人碰到男明星拍照的时候会保持很远的距离,要按中国人 的标准都看不出来是合照。 访问达卡郊区的孟加拉农村,感觉很好。 孟国人对中国人很友好。 在乡间,孩子们会在我们周围快乐地高喊 “China!China!” 有趣的洗胡萝卜活动 满是泥土的胡萝卜从地 里被运到水塘边挖好的水槽 中,水槽下有铺好的席子, 往胡箩卜上倒水,各有6-8位 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坐在水槽 两侧用脚推挤摩擦胡萝卜, 然后用水一冲,本来泥泞的 胡萝卜立刻露出了红艳艳的 本色。 胡萝卜洗好之后,有人装袋过秤。 胡箩卜发去批发市场是7塔卡左右一公斤,到零售 市场大约15塔卡。 我拿起一根胡萝卜尝尝,清脆甜润,应该很有机, 也很新鲜。 小河塘里,有很多小孩子和牛只在嬉水, 家人就在旁边的水稻地里拔秧与插秧。 村庄河道的上方有不少两根竹子宽的便道, 不过对于恐高的人,走过去还有点挑战。 农家人的眼神都很友善,用葛菲利先生的话说: “孟加拉的农民不富裕,但是都很快乐。” 一个小灶眼造在地下 拉赫曼一家人从老到小全部是赤着脚。 拉赫曼穿一条男裙,光着上身,他两三 岁的女儿也是光着脊梁骨。 院里有一棵饱满的栀子花树。 拉赫曼的家里有一个 自打的井眼。 达卡的中小学,校舍还整齐。 “我们有很多穷学生,来自很穷的家庭”, 一位老师对我们说。 各校学生有不同特色的校服,八年制义务教 育是免费的,但学生的生活费与校服费自理。 学生都对我们这些来自中国的游人很友好也 好奇,他们很可爱但大部分是赤脚。 在我们的陪同优苏福家里吃饭。 手洗干净,把菜捏碎下,与米饭拌下, 用三个手指抓来吃,很有趣。 咖哩鱼、咖哩牛肉、咖哩鸡腿、炒杂蔬、 土豆鸡蛋卷和蔬菜色拉。 伊斯兰教义禁止信徒饮酒,所以只有水、 可乐与雪碧。 土地上又重新栽了一些速生林,也种了不少 菠萝。 陪同我们的孟加拉环境与社会人文发展协会 的葛菲利(Philip Gain)先生对这一带很熟悉,他 一直致力于反映热带雨林被破坏以后的情况。 他们使用的自掘井,用手拉的方式出水。 地下水也是农地浇水的水源。 打井中 家养小黑猪, 拴在树干上。 树苗培植 孟国农村的自制厕所简易而干净, 很值得在我们中国的农村地区学习。 在地下挖出一个坑,在地面用水泥 浇出一个蹲坑位,用过之后可以水冲, 没任何异味,也看不到污物。 踏访孟加拉的摩梭族——芒第族。 这是女性做主的社会,孩子从母姓、随母亲生活, 女性是家中的核心决策者。 而在社区层面,女性也是社区组织的主要领导者。 这户人家的老妈妈与三个儿女辈的房子围成 一个四合院,院子里还有盆景,从各方面来 看,生活品质相当不低。 芒第人的适应性很强,他们从原来的丛林生 活很好地适应了现在的农耕生活,而且还有 不错的收入。我们去的这家,全部人口的年 收入能达到5万人民币左右呢。 中饭是女主人做的,有红烧鱼、 煎烤鱼、红烧猪血肉、竹烤鸡、树叶 烤鸡、炒土豆丁。米饭有籼米和糯米 两种。还是用手抓着吃,味道好极了! 他们喝自酿的米酒,装在大壶里。 孟加拉因为主流是穆斯林,所以不留 行喝酒,但芒第人自饮其酒,自得其乐。 芒第人的食物与孟加拉人迥然不 同,鸡、鱼、肉的做法更近似中国菜, 而且他们也养猪,吃猪肉,这在信奉 伊斯兰教的孟国也显得很异样。 在此传教50年的美籍天主教神 父霍穆雷克笑着跟我们说:“这是 一个和平美丽的社区,因为有了女 性的领导,她们更有责任感,更重 视教育,更注重社区关系,这里一 切都那么和谐美好”。 葛菲利先生说,这也许是全世 界独一无二的女性高地位社区了, 我跟他说,中国可还有摩梭族呢! 木德普地区的一家天主教教堂。 孟加拉算是穆斯林国家,主流信徒属于逊尼派,人们积极参与宗教活动,但似 乎不是很极端的清规戒律型的穆斯林文化。 每个街区基本都有清真寺,设计的样式也很丰富,有时甚至不容易辨认。 爱域 纱丽艟艟盈春纹, 棚墙隐隐羞清真。 黑水不锁粉红船, 轻竹悬屋收鸳声。 爱船——专门为恋爱青年提供幽会服务, 大约两百塔卡可上船幽会一小时。 爱屋——在河上用毛竹搭建出的一座座悬空 小屋,连在一起还颇有点特殊的味道。屋里 有简单的椅子与低桌。 最有特色的是卡车,一律涂画得光怪陆离、花枝招展。 而且据说涂车也有专门的艺术展,且有专门的服务店铺。 大学里的一家农家苍蝇店的新鲜菜: 咖哩小鱼、咖哩黑鱼、鱼饼、土豆鱼、 咖哩鸡块、咖哩牛肉丁、咖哩牛排、 土豆丸子、蔬菜色拉。 诱人的小吃 哈哈! 访问孟国第二大国立大学贾杭金瑙歌大学。 校园的建筑比较简单陈旧,但学生们看起 来还是挺热情有活力的。 乌鸦 在人的眼里, 她是不吉的鸟, 她的话语, 被看做是愚蠢疯癫的恬噪。 她们千古长存, 黑暗而有活力, 她们也有打量世界的角度, 尽管是用人不屑的头脑。 人看她是不吉的鸟, 但死亡之前她还可以自由地叫。 达卡 清晨的街景 达卡的早市 热闹而忙碌 蔬菜很丰富,很新鲜。 爱拍照的孟加拉帅哥,很有镜头感嘛 归真 我享受孟加拉黝黑的快乐, 雨林般的热情涌动, 贫穷没有掩盖的大眼睛, 闪闪发光的好奇心。 停止衣楚妆浓, 好一似青梅竹马的纯情飞鸿。 鱼市 虽然都是死鱼虾 也十分鲜美 很受欢迎 所有农人与工人对外来的我们, 都很友好、自然与热情。 鲜榨甘蔗汁 吃早点咯,真香啊~ 达卡独立纪念碑留影 三轮车的王国 孟加拉到处充满了人力三轮车与机动三轮车。 因为没有专用道,也没人行道,三轮车就与汽车夹行。 达卡的市民生活 达卡的城市风貌——古老与现代的结合 达卡的街景~ 会耶鲁世界学者校友、环境与人文发展协会负责人葛斐利先生。 这里的孩子们很大方,与我们 拉手、围跑、照相,很少看到那种 在中国很普遍的畏怯陌生人的孩子。 考察达卡贫民窟 这个贫民窟大约有一百来户人家,住在统一用 竹子搭建的棚子里,每个小屋大约也就5-6个 平米。棚屋是排屋的样子,显然是统一修建而 后出租的。 两排棚屋中间是竹子架的路。 棚屋悬空着,竹架下是横流的污水。 做饭的地方集中在 一个水龙头旁,有些女 性在烧饭。 我尝了一个老妈妈 正在做的烧茄子,我用 她的铲子挑起菜来吃的 时候,贫民窟里围观的 人们看着发出欢呼。 围着的人多数是孩 子,也有一些妇女,少 数男性。孩子们大半光 着脊梁骨,但很多孩子 有清澈的大眼睛。 贫民窟里有些人在做手工艺品, 也有些人在处理旧皮草和鱼食, 有自己专门的业务。 处理旧皮草 处理鱼食 孟国的大部分人看起来 很精瘦,但还蛮耐看,即使 在贫民窟也有很多男孩女孩 看起来很漂亮。他们很注意 发型。 可以从体形上看出经济 条件,村庄里中等收入以上 的人似乎肚子比较挺。 服装商店 琳琅满目,色彩缤纷 穿 裙 子 咯 哈 哈 出席耶鲁校友、孟加拉每日星报发行人 安马复先生为报社创办十九周年举行的招待 酒会。 孟国也有自己的大明星,比如获得终身成就奖的歌星鲁娜雷拉。 有意思的是,孟国人也与中国人一样喜欢和明星合照,只是男人碰到 女明星与女人碰到男明星拍照的时候会保持很远的距离,要按中国人 的标准都看不出来是合照。 访问达卡郊区的孟加拉农村,感觉很好。 孟国人对中国人很友好。 在乡间,孩子们会在我们周围快乐地高喊 “China!China!” 有趣的洗胡萝卜活动 满是泥土的胡萝卜从地 里被运到水塘边挖好的水槽 中,水槽下有铺好的席子, 往胡箩卜上倒水,各有6-8位 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坐在水槽 两侧用脚推挤摩擦胡萝卜, 然后用水一冲,本来泥泞的 胡萝卜立刻露出了红艳艳的 本色。 胡萝卜洗好之后,有人装袋过秤。 胡箩卜发去批发市场是7塔卡左右一公斤,到零售 市场大约15塔卡。 我拿起一根胡萝卜尝尝,清脆甜润,应该很有机, 也很新鲜。 小河塘里,有很多小孩子和牛只在嬉水, 家人就在旁边的水稻地里拔秧与插秧。 村庄河道的上方有不少两根竹子宽的便道, 不过对于恐高的人,走过去还有点挑战。 农家人的眼神都很友善,用葛菲利先生的话说: “孟加拉的农民不富裕,但是都很快乐。” 一个小灶眼造在地下 拉赫曼一家人从老到小全部是赤着脚。 拉赫曼穿一条男裙,光着上身,他两三 岁的女儿也是光着脊梁骨。 院里有一棵饱满的栀子花树。 拉赫曼的家里有一个 自打的井眼。 达卡的中小学,校舍还整齐。 “我们有很多穷学生,来自很穷的家庭”, 一位老师对我们说。 各校学生有不同特色的校服,八年制义务教 育是免费的,但学生的生活费与校服费自理。 学生都对我们这些来自中国的游人很友好也 好奇,他们很可爱但大部分是赤脚。 在我们的陪同优苏福家里吃饭。 手洗干净,把菜捏碎下,与米饭拌下, 用三个手指抓来吃,很有趣。 咖哩鱼、咖哩牛肉、咖哩鸡腿、炒杂蔬、 土豆鸡蛋卷和蔬菜色拉。 伊斯兰教义禁止信徒饮酒,所以只有水、 可乐与雪碧。 土地上又重新栽了一些速生林,也种了不少 菠萝。 陪同我们的孟加拉环境与社会人文发展协会 的葛菲利(Philip Gain)先生对这一带很熟悉,他 一直致力于反映热带雨林被破坏以后的情况。 他们使用的自掘井,用手拉的方式出水。 地下水也是农地浇水的水源。 打井中 家养小黑猪, 拴在树干上。 树苗培植 孟国农村的自制厕所简易而干净, 很值得在我们中国的农村地区学习。 在地下挖出一个坑,在地面用水泥 浇出一个蹲坑位,用过之后可以水冲, 没任何异味,也看不到污物。 踏访孟加拉的摩梭族——芒第族。 这是女性做主的社会,孩子从母姓、随母亲生活, 女性是家中的核心决策者。 而在社区层面,女性也是社区组织的主要领导者。 这户人家的老妈妈与三个儿女辈的房子围成 一个四合院,院子里还有盆景,从各方面来 看,生活品质相当不低。 芒第人的适应性很强,他们从原来的丛林生 活很好地适应了现在的农耕生活,而且还有 不错的收入。我们去的这家,全部人口的年 收入能达到5万人民币左右呢。 中饭是女主人做的,有红烧鱼、 煎烤鱼、红烧猪血肉、竹烤鸡、树叶 烤鸡、炒土豆丁。米饭有籼米和糯米 两种。还是用手抓着吃,味道好极了! 他们喝自酿的米酒,装在大壶里。 孟加拉因为主流是穆斯林,所以不留 行喝酒,但芒第人自饮其酒,自得其乐。 芒第人的食物与孟加拉人迥然不 同,鸡、鱼、肉的做法更近似中国菜, 而且他们也养猪,吃猪肉,这在信奉 伊斯兰教的孟国也显得很异样。 在此传教50年的美籍天主教神 父霍穆雷克笑着跟我们说:“这是 一个和平美丽的社区,因为有了女 性的领导,她们更有责任感,更重 视教育,更注重社区关系,这里一 切都那么和谐美好”。 葛菲利先生说,这也许是全世 界独一无二的女性高地位社区了, 我跟他说,中国可还有摩梭族呢! 木德普地区的一家天主教教堂。 孟加拉算是穆斯林国家,主流信徒属于逊尼派,人们积极参与宗教活动,但似 乎不是很极端的清规戒律型的穆斯林文化。 每个街区基本都有清真寺,设计的样式也很丰富,有时甚至不容易辨认。 爱域 纱丽艟艟盈春纹, 棚墙隐隐羞清真。 黑水不锁粉红船, 轻竹悬屋收鸳声。 爱船——专门为恋爱青年提供幽会服务, 大约两百塔卡可上船幽会一小时。 爱屋——在河上用毛竹搭建出的一座座悬空 小屋,连在一起还颇有点特殊的味道。屋里 有简单的椅子与低桌。

最有特色的是卡车,一律涂画得光怪陆离、花枝招展。
而且据说涂车也有专门的艺术展,且有专门的服务店铺。
大学里的一家农家苍蝇店的新鲜菜:
咖哩小鱼、咖哩黑鱼、鱼饼、土豆鱼、
咖哩鸡块、咖哩牛肉丁、咖哩牛排、
土豆丸子、蔬菜色拉。
诱人的小吃
哈哈!
访问孟国第二大国立大学贾杭金瑙歌大学。
校园的建筑比较简单陈旧,但学生们看起
来还是挺热情有活力的。
乌鸦
在人的眼里,
她是不吉的鸟,
她的话语,
被看做是愚蠢疯癫的恬噪。
她们千古长存,
黑暗而有活力,
她们也有打量世界的角度,
尽管是用人不屑的头脑。
人看她是不吉的鸟,
但死亡之前她还可以自由地叫。
达卡
清晨的街景
达卡的早市 热闹而忙碌
蔬菜很丰富,很新鲜。
爱拍照的孟加拉帅哥,很有镜头感嘛
归真
我享受孟加拉黝黑的快乐,
雨林般的热情涌动,
贫穷没有掩盖的大眼睛,
闪闪发光的好奇心。
停止衣楚妆浓,
好一似青梅竹马的纯情飞鸿。
鱼市
虽然都是死鱼虾
也十分鲜美
很受欢迎
所有农人与工人对外来的我们,
都很友好、自然与热情。
鲜榨甘蔗汁
吃早点咯,真香啊~
达卡独立纪念碑留影
三轮车的王国
孟加拉到处充满了人力三轮车与机动三轮车。
因为没有专用道,也没人行道,三轮车就与汽车夹行。
达卡的市民生活
达卡的城市风貌——古老与现代的结合
达卡的街景~
会耶鲁世界学者校友、环境与人文发展协会负责人葛斐利先生。
这里的孩子们很大方,与我们
拉手、围跑、照相,很少看到那种
在中国很普遍的畏怯陌生人的孩子。
考察达卡贫民窟
这个贫民窟大约有一百来户人家,住在统一用
竹子搭建的棚子里,每个小屋大约也就5-6个
平米。棚屋是排屋的样子,显然是统一修建而
后出租的。
两排棚屋中间是竹子架的路。
棚屋悬空着,竹架下是横流的污水。
做饭的地方集中在
一个水龙头旁,有些女
性在烧饭。
我尝了一个老妈妈
正在做的烧茄子,我用
她的铲子挑起菜来吃的
时候,贫民窟里围观的
人们看着发出欢呼。
围着的人多数是孩
子,也有一些妇女,少
数男性。孩子们大半光
着脊梁骨,但很多孩子
有清澈的大眼睛。
贫民窟里有些人在做手工艺品,
也有些人在处理旧皮草和鱼食,
有自己专门的业务。
处理旧皮草
处理鱼食
孟国的大部分人看起来
很精瘦,但还蛮耐看,即使
在贫民窟也有很多男孩女孩
看起来很漂亮。他们很注意
发型。
可以从体形上看出经济
条件,村庄里中等收入以上
的人似乎肚子比较挺。
服装商店
琳琅满目,色彩缤纷
穿
裙
子
咯
哈
哈
出席耶鲁校友、孟加拉每日星报发行人
安马复先生为报社创办十九周年举行的招待
酒会。
孟国也有自己的大明星,比如获得终身成就奖的歌星鲁娜雷拉。
有意思的是,孟国人也与中国人一样喜欢和明星合照,只是男人碰到
女明星与女人碰到男明星拍照的时候会保持很远的距离,要按中国人
的标准都看不出来是合照。
访问达卡郊区的孟加拉农村,感觉很好。
孟国人对中国人很友好。
在乡间,孩子们会在我们周围快乐地高喊
“China!China!”
有趣的洗胡萝卜活动
满是泥土的胡萝卜从地
里被运到水塘边挖好的水槽
中,水槽下有铺好的席子,
往胡箩卜上倒水,各有6-8位
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坐在水槽
两侧用脚推挤摩擦胡萝卜,
然后用水一冲,本来泥泞的
胡萝卜立刻露出了红艳艳的
本色。
胡萝卜洗好之后,有人装袋过秤。
胡箩卜发去批发市场是7塔卡左右一公斤,到零售
市场大约15塔卡。
我拿起一根胡萝卜尝尝,清脆甜润,应该很有机,
也很新鲜。
小河塘里,有很多小孩子和牛只在嬉水,
家人就在旁边的水稻地里拔秧与插秧。
村庄河道的上方有不少两根竹子宽的便道,
不过对于恐高的人,走过去还有点挑战。
农家人的眼神都很友善,用葛菲利先生的话说:
“孟加拉的农民不富裕,但是都很快乐。”
一个小灶眼造在地下
拉赫曼一家人从老到小全部是赤着脚。
拉赫曼穿一条男裙,光着上身,他两三
岁的女儿也是光着脊梁骨。
院里有一棵饱满的栀子花树。
拉赫曼的家里有一个
自打的井眼。
达卡的中小学,校舍还整齐。
“我们有很多穷学生,来自很穷的家庭”,
一位老师对我们说。
各校学生有不同特色的校服,八年制义务教
育是免费的,但学生的生活费与校服费自理。
学生都对我们这些来自中国的游人很友好也
好奇,他们很可爱但大部分是赤脚。
在我们的陪同优苏福家里吃饭。
手洗干净,把菜捏碎下,与米饭拌下,
用三个手指抓来吃,很有趣。
咖哩鱼、咖哩牛肉、咖哩鸡腿、炒杂蔬、
土豆鸡蛋卷和蔬菜色拉。
伊斯兰教义禁止信徒饮酒,所以只有水、
可乐与雪碧。
土地上又重新栽了一些速生林,也种了不少
菠萝。
陪同我们的孟加拉环境与社会人文发展协会
的葛菲利(Philip Gain)先生对这一带很熟悉,他
一直致力于反映热带雨林被破坏以后的情况。
他们使用的自掘井,用手拉的方式出水。
地下水也是农地浇水的水源。
打井中
家养小黑猪,
拴在树干上。
树苗培植
孟国农村的自制厕所简易而干净,
很值得在我们中国的农村地区学习。
在地下挖出一个坑,在地面用水泥
浇出一个蹲坑位,用过之后可以水冲,
没任何异味,也看不到污物。
踏访孟加拉的摩梭族——芒第族。
这是女性做主的社会,孩子从母姓、随母亲生活,
女性是家中的核心决策者。
而在社区层面,女性也是社区组织的主要领导者。
这户人家的老妈妈与三个儿女辈的房子围成
一个四合院,院子里还有盆景,从各方面来
看,生活品质相当不低。
芒第人的适应性很强,他们从原来的丛林生
活很好地适应了现在的农耕生活,而且还有
不错的收入。我们去的这家,全部人口的年
收入能达到5万人民币左右呢。
中饭是女主人做的,有红烧鱼、
煎烤鱼、红烧猪血肉、竹烤鸡、树叶
烤鸡、炒土豆丁。米饭有籼米和糯米
两种。还是用手抓着吃,味道好极了!
他们喝自酿的米酒,装在大壶里。
孟加拉因为主流是穆斯林,所以不留
行喝酒,但芒第人自饮其酒,自得其乐。
芒第人的食物与孟加拉人迥然不
同,鸡、鱼、肉的做法更近似中国菜,
而且他们也养猪,吃猪肉,这在信奉
伊斯兰教的孟国也显得很异样。
在此传教50年的美籍天主教神
父霍穆雷克笑着跟我们说:“这是
一个和平美丽的社区,因为有了女
性的领导,她们更有责任感,更重
视教育,更注重社区关系,这里一
切都那么和谐美好”。
葛菲利先生说,这也许是全世
界独一无二的女性高地位社区了,
我跟他说,中国可还有摩梭族呢!
木德普地区的一家天主教教堂。
孟加拉算是穆斯林国家,主流信徒属于逊尼派,人们积极参与宗教活动,但似
乎不是很极端的清规戒律型的穆斯林文化。
每个街区基本都有清真寺,设计的样式也很丰富,有时甚至不容易辨认。
爱域
纱丽艟艟盈春纹,
棚墙隐隐羞清真。
黑水不锁粉红船,
轻竹悬屋收鸳声。
爱船——专门为恋爱青年提供幽会服务,
大约两百塔卡可上船幽会一小时。
爱屋——在河上用毛竹搭建出的一座座悬空
小屋,连在一起还颇有点特殊的味道。屋里
有简单的椅子与低桌。